网络问政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

合集下载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促进网络舆论多元化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促进网络舆论多元化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促进网络舆论多元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网络舆情既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也是人们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然而,随着网络舆情的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如何进行综合治理,促进网络舆论的多元化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舆情的现状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产生的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时事热点的信息和意见的集合。

网络舆情的特点是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强。

通过互联网平台,人们可以发表意见、表达情绪、传播信息。

然而,网络舆情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信息传播失真、谣言满天飞、恶意攻击等,这些问题容易导致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受到冲击。

二、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重要性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管理和规范。

综合治理能够有效地解决网络舆情中存在的问题,保障网络舆论自由的同时,又能够防止网络舆情的滥用和扭曲。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舆论多元化网络舆情综合治理能够保障公众参与表达意见的权利,倡导多元化的观点和声音。

在网络舆论空间中,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得以交流和碰撞,从而形成舆论的多样性。

只有通过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才能够充分实现舆论多元化,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 防止谣言满天飞网络舆情综合治理能够有效地筛选和辟谣各种网络谣言,减少谣言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通过建立健全的反谣机制,加强媒体监管,对网络传播的谣言及时予以辟谣和澄清,保持舆论空间的清朗与纯净。

3. 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网络舆情综合治理需要建立完善的舆情监测机制,对网络舆情进行及时监控和分析。

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能够对网络舆情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判,及时发现和应对突发舆情事件,保护社会和公众的利益。

4. 加强信息发布和传播的规范网络舆情综合治理需要倡导和加强信息发布和传播的规范。

各类网络平台和个人用户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发布虚假信息、低俗内容或者恶意攻击他人。

中国城市电视问政创新扩散的多元路径分析——基于组态效应QCA方法的研究

中国城市电视问政创新扩散的多元路径分析——基于组态效应QCA方法的研究

中国城市电视问政创新扩散的多元路径分析*———基于组态效应QCA方法的研究徐换歌**【摘要】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陆续开通了电视问政节目,探究这种大规模的城市治理方式的创新和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文建立了35个大中城市的电视问政数据库,在创新扩散理论和TOE框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政务发展实践,基于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方法,从组态效应的视角考察了电视问政兴起的原因。

研究表明,电视问政节目的创新扩散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并基于清晰集的结果概念化出五种前因构型模式。

本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情境下政务实践创新扩散发生的机理。

【关键词】电视问政;创新扩散;TOE框架;组态效应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电视问政作为政府即时回应的剧场实验逐渐在中国城市兴起(曾婧婧等,2016)。

作为我国电视问政的雏形,2002年郑州电视台的《周末面对面》节目最早拉开了电视问政的序幕。

随着电视问政的逐渐发展,问政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强化。

它不仅开辟了我国公众与政府沟通的新渠道,创立了监督的新方式,也成为地方政府实现政府服务创新和治庸问责的重要手段。

最为重要的是,这种政务服务创新不仅提高了政府自身的效能,也降低了民众的行政负担,提高了民众的幸福感和***本文受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项目“深化机构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基于地方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责优化配置的视角”(项目批准号:18VSJ027)、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政府治理绩效如何影响居民幸福感:基于‘放管服’改革的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CXJJ-2019-376)资助。

感谢匿名审稿专家和编辑部的宝贵意见。

文责自负。

徐换歌,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治理、政府创新,xuhg0616@ foxmail.com。

92公共管理评论2020年第3期满意度(马亮,2019)。

从电视问政的内容来看,涉及生态环境、交通出行、市场监管以及教育发展、医疗保障等方方面面。

地方政府门户网政民互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地方政府门户网政民互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地方政府门户网政民互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政府门户网成为了政府与民众沟通的重要渠道。

政府门户网的建设和运营,直接关系到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信息传递效率。

本文将对地方政府门户网政民互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研究。

一、地方政府门户网政民互动现状分析1. 政府门户网的建设水平不一在我国各地方政府门户网的建设水平存在差异,一些地方政府门户网功能单一、内容贫乏,甚至存在访问速度慢、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了政民互动的效果。

2. 政民互动渠道单一目前地方政府门户网上政民互动的渠道还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留言板、在线咨询等形式,缺乏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和工具。

3. 技术应用不足一些地方政府门户网对于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充分,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政府门户网的运用还比较有限,影响了政民互动的水平。

4. 对政民互动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地方政府对政民互动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缺乏长期规划和持续投入,导致政民互动机制不够健全,互动效果不够明显。

1.加强门户网建设,提升功能和服务水平各地方政府要加大对门户网建设的投入,提升门户网的功能和服务水平。

包括完善网站架构、提高网站访问速度、加强信息更新和发布,提供便捷的政务服务功能等,从根本上改善政民互动的基础条件。

2.拓展政民互动渠道,丰富互动形式地方政府应该拓展政民互动渠道,丰富互动形式。

除了留言板、在线咨询等常见的互动方式之外,还可以引入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平台,提供政务服务热线、投诉举报等服务,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将更好地满足不同民众的需求。

3.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提升互动效果各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提升政民互动的效果。

可以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智能化的在线客服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舆情监测和预警,加强对民意的分析和把握;通过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升门户网的运行效率,增强政民互动的便捷性和互动性。

4.加强政民互动机制建设,提升互动效果地方政府要加强政民互动机制建设,提升互动效果。

关于对当前媒体问政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对当前媒体问政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对当前媒体问政的几点思考与建议摘要:当前,随着自媒体、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问政的形式日渐丰富,由原来的“电视问政”、“广播问政”、“网络问政”逐步拓展到“自媒体问政”、“融媒体问政”,问政的形式、途径呈现多样化,问政的内容更加具体化,这反映出群众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这也对新形势下政府部门的效能和作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媒体问政;网络一、当前媒体问政的主要特点(一)媒体问政的群众参与面更加广泛。

一开始的电视问政,现场的观众才能提出问题,直接参与其中;到后来的网上问政,能上网的网民就可以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更加直接,“辣味十足”;再到后来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的普及推广,微信、微博、各类APP等使用人群的不断增加,几乎人人都可能成为问政的参与者,所提出的问题更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得以传播,并可能产生网络舆情。

(二)媒体问政所曝光的问题更加具体性。

从各地媒体问政曝光的问题看,大多数集中在民生领域,从群众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很多问题。

从一二三线部分城市网络问政情况统计来看1,社会保障类问题、教育医疗类问题、交通出行类问题、市容环保类等问题被问政频率较高,这些问题大都非常具体,与公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需要政府部门分门别类进行处理。

当然,还有部分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逐渐建立起长效机制进行解决。

(三)媒体问政成为为民解忧的重要途径。

现实中,很多问题在经过媒体曝光后,迅速得到了解决。

这其中媒体的功劳功不可没,充分发挥出了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有些地方政府部门没有及时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没有及时发现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或者虽然发现了,但是从思想上没有高度重视,没有及时解决问题,直到通过媒体等外力介入才推动得以解决。

(四)媒体问政能够推动政府部门转作风提效能。

媒体问政,给了公众与政府部门直接交流的机会,也将问题和压力直接传导给了政府部门,这必定会倒逼政府部门表态度、亮承诺、谈对策、抓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就能促使政府部门破除“中梗阻”、“慵懒散”,不断简化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率、改进工作作风,让政府部门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在为民办实事中提升公信力。

我国网络问政的现状

我国网络问政的现状

我国网络问政的现状【摘要】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

从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开辟了国家领导人与网民在线交流以来,网络顿时成了反映民意、表达民情的窗口。

那么这一渠道的开辟在中国当今社会中发展的现状是如何呢?其存在着什么问题,又应该如何解决呢?本文试着分析我国网络问政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网络问政;现状;问题;措施一、我国网络问政的含义及发展现状网络问政就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以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在信息传递舆论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种利益群体开始利用互联网表达利益诉求,各种社会力量汇聚到网上,形成民间舆论的强大磁场。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官员也开始以与网民在线交流,开设博客,开通省(市)长电子信箱等各种形式,主动借助网络征询民意。

特别是在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之后,更是引发了广大官员和网民的参与热潮,一股网络问政新风在各地党政系统蔚然兴起,为中国政治生态环境添加了一抹绿。

可以说我国的网络问政现在正处在蓬勃发展时期,特别是通过今年的“两会”,可以发现公众“网络问政”的热情那是一年比一年高。

全国有网民接近4亿,占全国人数的25.5%。

二、网络问政的作用网络问政自诞生以来,就显示出了其巨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问政有利于及时化解矛盾。

网络问政是一个很好的政务公开的模式,可以保证老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政府动作也需要有一个透明度,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市民上网。

政府利用互联网平台实行网上问政,了解民意、汇集民智,掌握民情,及时研究对策,处理问题,从而及时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2、网络问政有利于政府改进工作,赢得民众的支持与信任。

网络问政发展现状及建议———以中安在线“网上问政”为例

网络问政发展现状及建议———以中安在线“网上问政”为例

网络问政是政府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及时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型行政手段。

近年来,网络问政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勃然兴起,呈现出千帆竞发、气象万千的发展态势和生机。

安徽省网络问政蓬勃开展、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网络问政已成为人民群众表达诉求、参政议政、为安徽跨越发展、兴皖富民建言献策的崭新平台,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问政于民、排解民忧、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

一、网络问政平台发展现状1、网络问政平台建设的目的网络问政是我国电子政务实践中的创新形式,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网络问政以其方便性、及时性、互动性、开放性等特征,逐步得到广大网民的认可。

网络问政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领导干部通过网络了解舆情民意、问计于民;另一方面是公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评政、问事于政府和领导干部。

政府网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定渠道,新闻网站是承担新闻传播和舆论导向的重要载体。

近两年网络问政的兴起与发展,一方面由于国家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网民规模扩大;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和官员重视互联网,主动把网络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搭建平台、开设栏目,收集、办理、回复网民意见。

在这种需求下,中安在线网上问政平台应运而生。

2、中安在线网上问政平台建设情况2009年12月29日,中安在线“网上问政”平台正式开通。

平台共设《问政会客厅》、《问政市县领导》、《问政厅局领导》、《问题反映》、《建言献策》、《咨询求助》等多个互动性栏目。

广大网民可借助网络、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热线电话等多个渠道就关注的热点民生话题直接向各厅局及市县领导献计献策,咨询求助,“网上问政”栏目还通过在线访谈、记者调查、报网互动等形式,邀请相关领导及部门及时反馈处理意见。

3、网上问政平台特色(1)倾听民声,关注民生。

“网上问政”栏目不断完善留言及审核机制,为广大网友搭建沟通平台反映各类民生问题。

近年来平台共收到网友各类留言近万条,反映内容多与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网络问政意义

网络问政意义

积极意义:1、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民主政治的进步,使得互联网已成为党和政府了解民情、听取民声、体察民意、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平台,网络问政越来越成为党和政府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的一个重要载体。

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管道。

2、网络问政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准确地把握全局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努力成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反映群众意见诉求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的重要方面。

3、网络问政是电子政务中的政民互动,与传统的电子政务相比,民众的积极性高,参与方式更高效更简单。

4、网络问政意味着网络的声音被政府所重视和接纳,也意味着更多的普通人能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网络加入到祖国的改革建设进程中去,更意味着网络民主进程新上一个台阶。

如继博客成为网络问政的重要形式后,今年两会上,“微博”又成为众多代表、委员、记者们的“新宠”。

微博之所以“火”了,一方面在于“微”——每篇最多100多个字;另一方面则是随时随地发表——与手机短信、MSN等绑定。

这既令作者“信手拈来”,又符合网友简明扼要的阅读习惯。

5、网络问政不仅可以让国家高层了解民生,更会让我们社会上那些贪腐行为暴露在阳光之下,让高层得以重视解决与处理。

网络问政的意义不在于问政本身,而在于对民意结果的运用,要确保民众反映的问题、贡献的智慧能够被运用到工作的实践当中。

现实中,各级政府官员有许多具体、细致性的工作需要做,不可能每天都有大量时间上网,但网络问政不应该是一时兴起。

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能够让官员上网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的一个常态机制,是能够让官员和网民随时通畅、有效沟通与互动的稳定渠道,是能够让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有机对接的工作方式。

从而让网络优势切实转化为执政的生产力。

消极:1、有人认为博客问政或微博议政,都只是扩展交流渠道的一种辅助方式,却可能助长了一些代表委员的惰性,过分依赖这些沟通方式,而不去深入基层和实际了,变成在网上搜集“民意”拼凑出个议案提案的“键盘代表委员”,两会结束后,恐怕只会留下一堆停止更新的微博帐号。

网络问政:从单一途径到多元途径的融合——近期网络问政研究述评

网络问政:从单一途径到多元途径的融合——近期网络问政研究述评

中在传播 、政治 、管理视角,各个视角的研究现状
如表 l : ( ) 播视 角 一 传
响力 ,向官方寻求 回应 ,最终推动 官民实现互动
[3 7

目前 ,传播视角下 ,学者所研究的网络问政主 要集 中在3 个方面 :第一 ,对网络问政及其特征的 认识 ;第二 ,开展 网络 问政 的媒介技术途径 ;第
— —
近期 网络 问政研 究述 评
许媛媛
( 南京信 息工程大学 ,南京 2 0 4 ) 10 4
摘 要 : 目前 ,学者从 传播 、政 治、管理 、法律 等 多个视 角对 “ 网络 问政 ”进行 了研 究 ,取得 了一定 的成 果 。各 个视 角下 ,学者对 “ 网络 问政 ”的研 究都 有不 同的侧重 点。 同时 ,在研 究过程 中也 出现 多重途径交叉融合 的 现 象 ,为 网络 问政 之 后 的 研 究指 出 了方 向 。 关键词: 网络 问政 ;单一途径 ;多元途径 ;融合 ;研 究综述 中图 分 类 号 :D609 3.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 10 — 4 6( 0 1 3 07 — 7 0 9 54 2 1 )0 ~ 0 1 0
和新 闻 自由 ,而新 闻 自由是政 治 自由的基 础 ,所 以
意见领袖的联系沟通 ;建立党政领导与网民见面交 谈机制 ,拓展 网络问政的深度和广度 ;要注重引
导 ,牢 牢 掌握 网络 舆论 的 主导权 。朱艳 秋 认为 ,
“ 第一 ,必须进一步拓宽公众政治参与的渠道。第 二 ,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型社会组织 。第三 ,


加强监理 ;鼓励合理的政务运作模式 ,转变政府职
能 ;做 好 技 术 工 作 和 涉及 技 术 的管 理 工 作 阻 。陈 引 祥 荣也 提 出 ,要培 育 网络 问政 的组织 形式 ;围绕 民 生建 设 网络 论坛 ,疏 导 民意 ;以社 区论坛 引导 社 区

基层信访问题呈现三大发展趋势

基层信访问题呈现三大发展趋势

当前信访问题呈现三大新变化我国当前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关键期,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升级的黄金期,伴随而来的也是各种社会新问题凸显的高发期,信访维稳领域尤其突出,特别是在信访形式、信访观念和信访结构等方面,与过去相比,主要呈现出“三大转变”。

一是信访形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过去的信访问题常常与基层绑在一起,由于通讯系统尚未发展完备,交通不便利等诸多原因,许多老百姓采取向乡镇、村两级上访反映问题的单一形式以求解决。

而当下,随着网络新兴媒体、通讯工具的普及,百姓反映问题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微博、微信等的出现,手机、电脑成了每个人都普遍使用的“传声平台”,形成了“网访”“来信”“走访”等多元并存的信访形式。

据国家信访局首次召开的“信访改革”主题交流推进会透漏:“网访”比例已经超过“走访”,201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网上信访”占41%,“来信”占22%,“传统走访”占37%,网上信访越来越受“青睐”。

二是信访观念由“信访不信法”向“依法依规”转变。

从过去实践来看,多数信访人对国家信访的法律法规和信访程序了解甚少,盲目信访的现象比较多。

部分信访问题原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却采取“缠访”“闹访”,甚至赴省进京“找大官”等手段要求政府部门解决问题。

也有极少数信访人存在“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思想,为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上演极其不合理的“信访不信法”“人多胆大,法不责众”的信访闹剧,严重扰乱了正常信访秩序。

而现在,许多地区探索“诉访分离”等信访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相关部门采取协调联动机制和帮扶教育,逐渐转变信访人的信访观念,走上依法依规的渠道。

如深圳福田区信访大厅设立“访前法律工作室”,政府花钱聘请律师,为信访人提供免费咨询服务,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该区接待的303宗群众来访中,有233宗被分流至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有76.9%的信访人不用走信访渠道,通过法律手段即可解决问题。

新时代网媒网络问政发展新路径

新时代网媒网络问政发展新路径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深入倾听百姓呼声和意见建议,全面利用网络为群众服务、开展好网络问政工作,已成为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的重要方面。

本文梳理了胶东在线网络问政栏目《网上民声》的发展和探索,对新时代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做大做强网上群众工作,做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胶东在线《网上民声》的成效与瓶颈在全国众多城市新闻网站中,胶东在线《网上民声》是做得较为有特色,且非常有成效的一档网络问政栏目。

该栏目开通于2003年5月,是烟台市委、市政府和各部门(单位),通过网络听取民声、了解民情、回应民意,开展网上群众路线工作的重要渠道。

开通至今,已累计收到群众反映的问题100万余条,回复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市民的很多问题,通过该平台得到了及时、妥善地解决,对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被称为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网上民声》是烟台网上最大的社情民意汇集地,充分发挥了舆情民情蓄水池的作用,通过及时上报热点难点问题,集纳民间智慧,提供参阅信息,使得党委政府的公共决策更有依据。

由于在网络问政领域作出的成功探索,《网上民声》经验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和关注:中宣部、新华社、国务院新闻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都多次进行突出介绍和重点报道,先后荣获“2007年度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和第19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两次被确定为山东省惠民服务典型,并荣获中国网络理政十大创新案例。

全国已有360余家党政部门和新闻单位到胶东在线参观学习。

2020年4月,荣获全国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优秀奖。

17年里,该栏目探索了一套完善的“提”“审”“办”“回”工作机制,历经九次大型改版,工作机制都已经相对完善和成熟,发展经久不衰。

今年以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网上群众路线”“网络惠民”等工作要求的提出,以及机构改革的落实,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的不断变化,《网上民声》发展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平台参与范围只到达市内六区热点部门,没有其他县市职能部门和各县市区乡镇(街道)的参与,使得问题在市区两级部门不能得到直接、快速、有效地解决,并且大量的问题积压在基层,没有纾缓和反映的渠道,容易滋生更多矛盾,进而产生更大的问题。

浅谈网络问政主题活动的互动路径

浅谈网络问政主题活动的互动路径

浅谈网络问政主题活动的互动路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问政活动在提升政府透明度和人民参与度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网络问政主题活动作为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建立互动平台,为人民提供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机会。

本文将就网络问政主题活动的互动路径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开设专门的问政平台为了有效推动网络问政主题活动,首先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问政平台。

该平台应当具备以下基本功能:用户注册、问题发布、答案提交、社交分享等。

平台应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确保人民可以方便快捷地参与问政活动。

二、鼓励多元化参与方式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民参与问政活动,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方式。

除了文字提问,还应允许人民以图片、音频或视频等不同形式来表达意见和建议。

这样的多元化参与方式不仅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还有助于丰富问政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三、确保信息公开透明网络问政主题活动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提升政府的透明度。

因此,应确保所收集到的信息公开透明。

一方面,政府需要及时回答人民的问题,并承诺在一定时限内提供答案。

另一方面,政府还应将回答和处理结果公开,让人民了解到问题得到了解决,从而增加参与者的信任感。

四、设立专业团队负责管理为了保证网络问政主题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设立专业团队负责活动管理。

这个团队应当熟悉网络问政的运作机制,能够及时处理用户提问和建议,同时保持应有的专业性和中立性。

他们应对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活动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五、积极回应参与者网络问政主题活动的互动路径中,政府应积极回应参与者的问题和建议。

及时回答问题,解决疑惑,听取意见,并且认真考虑合理的建议。

政府做出积极回应将展示其对人民诉求的重视,同时也能够增加人民的参与积极性。

六、引导社会舆论网络问政主题活动的互动路径中,社会舆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密切关注舆论的发展态势,认真倾听人民的声音。

同时,政府在网络平台上宣传解答常见问题,主动传递信息,引导舆论发展方向,树立健康、积极的网络问政环境。

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网络问政工作的意见-

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网络问政工作的意见-

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网络问政工作的意见正文:---------------------------------------------------------------------------------------------------------------------------------------------------- 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网络问政工作的意见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深入推行阳光政务,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地发挥网络问政平台倾听民声、凝聚民智、汇聚民力、服务民生的作用,现就进一步推进网络问政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和加强网络运用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问政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各级政府了解民情、改进工作、接受监督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

推进网络问政,有利于畅通社情民意渠道,帮助群众解决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有利于推进政务公开,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有利于汇聚民智,形成建设美好泰州强大合力。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网络问政的重要意义,主动适应网络问政的新要求,认真研究网络问政的新特点,积极打造网络问政的新平台,切实增强利用网络服务群众、开展工作的本领,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推动各项工作顺利高效开展。

二、立足政务特色,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充分发挥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第一平台的作用,切实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把政府信息公开的重点放在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企业生产经营等密切相关的事项上,特别是社会广泛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群众广泛知晓和参与的政府信息,必须及时公开、准确公开,让老百姓看得懂、用得上。

深度挖掘信息资源,增加本地、本部门网站原创性政务信息,提高政务信息发布的频率和数量。

密切关注影响全局和公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问题,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引导和解疑释惑工作,增强信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网络问政的广东现象

网络问政的广东现象

任 与担 当。 同年 ,中共 中央 政 治 局 委 员汪 洋 主政 广东 ,南粤 大地 旋 即展 开 了一 场
蛙 骥 宴 务
龟 l 《 》 样本 v 》 《
两方面 的疑虑 ,就要实现网络 问政 的规 范化与制度化 。
作范畴 ,从单一个人 行为向整体政府职
责转变 。
络问政所传达 出的诸多信息 ,如什么样
的工作方案》 每天安排专人负责分析整 ,
的政策更受 老百姓的拥戴 ,政府 的公信 力和美誉度靠什么 , 无不在启发 、 触动人
们神经的同时 ,调整着政府的思维方式 和行为模式。
三 是 注 重制 度 层 面 的 建 设 。 “ 从 网络
理归类网友留言 , 编发《 网友留言周报》 ; 其二 , l 在 5个省直部门设立首批网络发
言人 ,网络发言人向社会公开其联系方 式 ,及时 回应网络媒体和广大网 民的关
方面也说 明它 已经成为我们 省委领导
集体的共识 。” 未来 , 制度层面 的建设仍 是进 一步 打造 网络 问政 空间 的重 要基
石。 Biblioteka 切; 其三 , 省委办 公厅 决定 从 2 0 0 9年 6 月开始建立起每年举办两次 网友集 中反
迎来 了网络公民开始集体 亮相的 “ 网络 公民年” 。是年 , 一大批有 初步 公民意识 的各界人士 , 通过 网络平 台 , 深刻介入若 干公共事件 , 并最终影响了事件走向。 从 重庆 “ 史上 最牛钉 子 户” 厦 门 P 事件 、 X 到“ 周老虎” 事件 , 随处可 见网络 公民权 利的 自我觉醒 ,也见证了网络公 民的责
为模式 。 网络 问政不止于问 , 更在于它体
到“ 的重大体制创新与制度建构 。 督”

融媒体问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融媒体问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融媒体问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1. 引言1.1 什么是融媒体问政融媒体问政是指利用新兴的传媒技术和平台,通过开放、透明、互动的方式,让政府与公众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沟通和互动关系。

传统的问政方式主要是通过传统媒体报道或政府公告等单向传播的形式,而融媒体问政则可以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上实现政府与公众的双向对话和即时反馈。

融媒体问政能够实现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信息对称,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促进民主参与和监督,有效解决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

通过融媒体问政,政府可以更加及时、有效地获取民意和反馈,提升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政府的治理水平和公信力。

融媒体问政不仅是一种政府改革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的重要途径。

1.2 为何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一个社会中,权力通常被视为一种资源,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影响社会的运行。

权力的运行往往会受到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导致不公平和腐败的现象。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非常重要的。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可以增加透明度和公开性。

政府的决策和行为都应该受到公众监督,只有在公众的监督下,政府才能更加公正和廉洁地履行职责。

透明度和公开性也可以增加政府的合法性和信任度,从而增强社会稳定性。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可以更好地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

当公众可以了解政府的决策和行为时,他们可以更好地参与决策过程,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透明度和公开性也可以防止政府滥用权力,减少腐败和不公正现象的发生。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保障社会正义和公平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融媒体问政,我们才能让权力更加透明、公开和负责任,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2. 正文2.1 融媒体问政的意义融媒体问政是指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如互联网、社交媒体、传统媒体等,来倡导政府部门进行公开透明的问政活动。

这种形式的问政,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融媒体问政可以有效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通过各种媒体平台的报道和监督,政府行为将更加公开化和规范化,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政府的工作情况和进展,增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信和沟通。

网络问政及信息工作方案

网络问政及信息工作方案

网络问政及信息工作方案一、背景与意义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问政逐渐成为政府与民众之间链接的桥梁。

网络问政平台提供了一个开放、便捷、高效的沟通渠道,使政府能够更加及时了解民众的意见和诉求,同时也提供了民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参与机制。

信息工作是网络问政实施的基础,通过有效的信息传播与宣传,能够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提升政府形象,促进社会稳定与进步。

二、网络问政的特点与目标1. 互动性:网络问政平台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双向互动提供了便利,政府能够及时回应民众的问题和建议,民众也能够及时得到政府的反馈和解决方案。

2. 多元化:网络问政平台的使用形式多样,既可以是政府机构官方网站提供的在线咨询窗口,也可以是专门的问政平台或社交媒体上的互动讨论区。

3. 公开透明:政府回应民众问题和建议的过程在网络上实时公开透明,能够增加政务公开度,减少不实信息的传播,提高政府效能。

4. 问题解决:网络问政通过集思广益,能够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提出合理的政策和管理方案,为民众提供满意的服务。

三、网络问政及信息工作方案的关键步骤与措施1. 平台建设与维护(1)选择适合的网络问政平台:根据实际情况和预算,选择适合的网络问政平台,可以自行搭建,也可以借助第三方平台。

(2)完善功能设计:平台应提供在线咨询、问题反馈、问题解答、在线办事等功能,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用户。

(3)系统维护与优化:定期对平台进行维护和改进,修复漏洞,提升用户体验和平台安全性。

2. 信息发布与传播(1)制定信息发布计划:明确发布内容、发布渠道和发布频率,及时更新政府工作、政策解读、民生故事等相关信息。

(2)优化信息传播方式:结合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特点,采用图文并茂、富有趣味和互动性的方式传播信息,引导受众参与互动。

(3)加强信息监测与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和舆情分析工具,及时了解民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优化和调整。

3. 问题收集与处理(1)建立快速响应机制:设立专人负责网络问政平台的问题答复,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对问题做出及时回复。

问政类电视节目的样态变化及传播效能

问政类电视节目的样态变化及传播效能

问政类电视节目的样态变化及传播效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民对政府工作的关注日益增加。

问政类电视节目作为媒体和大众之间的桥梁,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追捧。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问政类电视节目在样态和传播效能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对其变化进行探究。

一、样态变化样态是指问政类电视节目在形式和内容上的表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问政类电视节目也需要不断升级,以适应不同社会阶层和受众的需求。

1.节目形态问政类电视节目的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早期的问政节目以直播形式为主,到了近些年,问政点对点、问政专题等新品种不断涌现。

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很多传统的电视问政节目也衍生出了网络问政节目,大大拓宽了问政节目的形态。

2.节目内容早期的问政类电视节目,主要是对官员的批评,内容相对单一。

而现在的问政类电视节目则注重官民互动,参选人亮相以及民主评议等。

节目内容更加丰富,涵盖了更多方面的问题,提高了问政节目的话题效能。

3.节目效果早期的问政节目,效果有限,缺乏实质性的改变。

而近些年来的问政节目,逐渐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它不仅能够让政府部门听取民意,更能够对问题进行实质性的解决,提高了问政节目的效果和影响力。

二、传播效能传播效能是指问政类电视节目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力和效果。

随着传播媒介和方式的多元化,问政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1.传播方式传统的电视问政节目强调的是现场采访、直播等方式,而现在的问政节目则逐渐倾向于社交媒体和网络问政节目。

社交媒体可以更加方便地吸引受众的关注和参与,而网络问政节目则可以拓宽问政节目的传播范围,提高传播效能。

2.传播效果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问政节目的传播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大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观看问政节目,政府部门也可以及时收集民意,通过问政节目得到更多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更好的改进政府工作。

3.信息公开随着问政节目的开展,政府部门也逐渐倾向于信息公开,公正公开地回答民众的问题。

问政类电视节目的样态变化及传播效能

问政类电视节目的样态变化及传播效能

问政类电视节目的样态变化及传播效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问政类电视节目的样态也在不断变化,并且在信息传播效能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问政类电视节目是一种通过电视媒体形式展示的政治类节目,其宗旨是通过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及时了解社会民生问题,并及时解决。

问政类电视节目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有助于增进政府的透明度和民众的满意度,同时也可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问政类电视节目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将从样态变化和传播效能两方面分别进行分析。

问政类电视节目的样态变化主要表现在节目形式、内容设置和技术手段等方面。

1. 节目形式方面:问政类电视节目的形式逐渐多样化,从最初的以政府官员和民众对话为主的形式,发展到了现在多元化的形式,如辩论型、对话式、专题报道等。

问政类电视节目也逐渐向线上延伸,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直播或点播,实现了全媒体传播。

2. 内容设置方面:问政类电视节目的内容设置也更加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再是单一的政府政策解读和民生问题反映,而是更多地融入了政策解说、问题解答、互动讨论等内容,使得节目更具有参与性和互动性。

3. 技术手段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问政类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也越来越注重技术手段的运用,如高清摄像、虚拟现实等,使得节目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的效果,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

问政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效能主要体现在其影响力、公共参与度和社会反响等方面。

1. 影响力方面:问政类电视节目在政府与民众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信息传递平台,政府借助这一平台及时了解社会民生问题,有效传达政策措施,提高了政府的决策水平和执行效率。

通过这种形式,民众也可及时了解政府政策和工作动态,增强了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推动了民众对社会事务的参与和监督。

2. 公共参与度方面:问政类电视节目不仅仅是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的独角戏,更多地是希望通过节目呈现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到问政类电视节目中来,促进了公众对政务的了解与关注,激发了公众的参与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问政类电视节目的样态变化及传播效能

问政类电视节目的样态变化及传播效能

问政类电视节目的样态变化及传播效能
问政类电视节目是一种在公共频道播出的政治性节目,旨在为观众提供了解政治问题的渠道,并且向政府提出问题和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变化,问政类电视节目的样态和传播效能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样态变化
1. 节目形式多样化:问政类电视节目不再限于传统的访谈和辩论形式,而是发展出各种形式的节目,如脱口秀、综艺节目等,使观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政治信息。

2. 增加时长:随着观众对政治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问政类电视节目的时长逐渐增加,使政治问题能够被更充分地讨论和解决。

3. 引入外部资源:为了增加节目的影响力和专业性,问政类电视节目逐渐引入政治专家、学者和社会代表等外部资源,使节目更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

传播效能
1. 更广泛的受众:问政类电视节目的观众从过去的政治类人群逐渐扩大到全民,特别是青年一代,观众年龄层次逐渐变得广泛。

2. 更高的互动性: 由于节目形式多样化,观众可以通过电视节目的互动方式更直接地向政府提出问题和建议,使问政类电视节目的互动性也得到提高。

3. 更高的政治效应:随着观众的参与度提高,问政类电视节目的政治效应也得到提高。

政府部门在观众反馈后,更容易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总之,随着问政类电视节目样态的变化和传播效能的提高,政治问题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也逐渐从政治类人群转化为全民关注。

同时,问政类电视节目也成为政府获得民意和协商民意的重要渠道。

研究新形势下问政类节目的发展方向

研究新形势下问政类节目的发展方向

研究新形势下问政类节目的发展方向作者:王共伟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20年第02期摘要:当前新时期以及新形势背景在一定程度上为广播栏目中问政类节目的发展,予以了新的需求、机遇以及挑战。

问政类的相关节目应当紧随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并在当今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积极探寻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问政类节目;新形势;发展;方向问政类节目一直是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及纽带,不仅是人民对政府予以诉求,而且其还具有着提升政府工作成效以及缓解社会矛盾的现实性功效。

在当今新形势下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其信息化、网络化的技术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整体化素质的稳步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已然为今后问政类节目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一、多元化方向发展对于问政类节目而言,其形式等方面应当注重多元化的转变以及发展。

比如参与节目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信息资讯传递的多样化等。

另外,在实施问政环节的进程里,节目组还应当鼓励人民群众大胆提出心中的疑问以及充分表达个人的观点。

对于重点性提问还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采访或是图片等,在丰富节目形式的同时,也有助于节目的立体化。

此外,问政类节目还应当注重交流、沟通以及反馈的综合式发展,进而令各个行业以及各个领域的人民群众充分施展示其自身所具有的优势,通过更加专业化的问题,来进一步推动政府在相关政策方面的优化以及改善。

二、网络化方向发展当前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時,使信息方面的传播者以及接收者之间,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对于以往的电视以及广播节目之中的问政类节目而言,其实施问政的以及解答的主体皆存有一个固定范畴,普遍以社会精英群体为中心。

由于网络信息技术具有操作便捷以及简单的特性,进而吸引更多的人民群众积极地参与到问政节目中来,不论是电视还是广播问政节目,都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网络技术,同时开展线上线下同步交流,从而有助于问政信息得以快速以及重复地传播,进而有助于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到政府的相关政策以及信息调整。

网络问政的价值

网络问政的价值

网络问政的价值网络问政的定义网络问政是指政府利用网络技术向公众提供问政服务。

这种服务形式覆盖面广,能够有效地解决公众反映的问题,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网络问政的发展历程2003年,北京市在国内率先启动了“市长信箱”服务,以实现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和公开,为后来全国各地的网络问政打下了基础。

随着国家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网络问政的应用和推广日益增多。

网络问政的价值增强政府公信力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务公开方式,可以更加直接、便捷地向公众展示政府工作,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认同感。

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网络问政突破了传统政务服务模式的地域限制,使政府更加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

公众可以随时提出问题,政府也可以在第一时间给予答复,大大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促进民主参与网络问政的推行也促进了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程度,政府在制定政策和实施措施时也需要倾听和吸取公众的建议和意见,从而保证民主决策和治理。

增加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网络问政打破了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传统隔阂,加强了沟通和交流,使政府了解公众的期望和需求,为政府奉献出更好更贴心的服务。

网络问政的现状目前,国内各地政府在网络问政方面积极推进,涉及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各级政府和政务部门建立了丰富多样的问政平台,不断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为公众提供更好更多样化的政务服务。

但是,尽管网络问政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各地政府信息化水平尚不完善,知识普及率较低,网络问政的推行和普及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网络问政的未来网络问政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搭建了一座便捷的平台,但它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如问政答复质量不高、政府对问题的处理不及时等。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进一步完善网络问政机制,提高问政质量,加强问政监管,并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来推动网络问政的发展。

总之,网络问政是一种新型的政府公开方式,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它在增强政府公信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促进民主参与、增加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文1.网络问政研究途径分析网络问政在我国出现已有近3年的时间。

作为一个新兴事物,网络问政有其发展阶段,而各个阶段学者对其研究的情况也不一样。

2008年可以说是网络问政研究的萌芽阶段,此阶段学者对它的研究还处于探索状态,存在的文献大多是对网络问政大致的介绍以及对其发展趋势的分析。

2009年至2010年可以说是网络问政研究的蓬勃发展时期。

知网中的期刊论文大多集中于这个时期。

这个阶段学者对网络问政的研究日趋成熟,研究视角也越来越开阔。

而2011年学者对网络问政研究的热情也未减.在这种情况下,从单一研究途径到多元研究途径的趋势不可避免。

网络问政的主体是政府官员和网民,客体是“政事”,平台自然是互联网。

这样的特殊性决定了学者对网络问政的研究不可能固定在单一途径。

而事实也证明了网络问政研究正在向多元途径发展,并也出现了一些研究视角交互融合的现象。

并且,网络问政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诸多问题,如网民的素质良莠不齐、官员执网能力不强、问政平台的单一化、网络问政所引起的伦理危机等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只依靠某个单一视角。

此时单一途径的研究不能全面地理解网络问政以及相关问题。

所以,多元途径研究就为全方位、更深入的网络问政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2.网络问政各个单一途径研究现状目前,从研究途径来看,对网络问政的研究集中在传播、政治、管理视角,各个视角的研究现状(一)传播视角目前,传播视角下,学者所研究的网络问政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第一,对网络问政及其特征的认识;第二,开展网络问政的媒介技术途径;第三、对公众政治参与其他媒介渠道和现实渠道的探索。

有关对网络问政的概念以及特征的认识,杨清波、张莉萍认为,网络问政是借助网络媒体这个有巨大传播力的全新平台完成的民意通达。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网络问政主要有公共性、草根性、互动性3个传播学特征[3]。

关于开展网络问政的媒介技术途径,余伟利发掘到微博体现了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的交互融合,成为了新闻媒体传播新闻的新形态,很多媒体、栏目开设官方微博,报纸设置微博专栏和版面[5]。

大多数传播学学者都认为网络只是问政的一种媒介平台,还需开拓其他媒介渠道和现实渠道。

贺晓丽、满在龙提出了具体的拓展渠道、强化宣传的方案:在政府门户网站开通“网络问政平台”专页;建好本地论坛,在“网络问政平台”上建好市民参政议政的专门论坛,并且加强与论坛管理员和意见领袖的联系沟通;建立党政领导与网民见面交谈机制,拓展网络问政的深度和广度;要注重引导,牢牢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6]。

传播视角下学者对网络问政的理解是有偏向性的,侧重于媒介在问政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但是,学者们的视角是比较开阔的,不仅关注到网络问政的媒介技术途径多样性问题,还能够敏锐的捕捉到除了网络媒介之外其他媒介(如报纸)的开发,同时把目光追溯到网下的现实参政渠道中。

但是现实中参政渠道的开拓,则属于政治视角中应该研究的问题。

(二)政治视角政治视角下学者对网络问政的理解,侧重于政府对网络问政的全面掌控,把网络问政看作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现象。

网络问政具有参与主体的双向性、参与主体的平等性、问政内容的丰富性、民意表达的直通性、实现方式的互动性等这些特征[12]。

在研究网络问政兴起的背景时,学者能够透过现象挖掘深层次的制度方面的原因。

朱艳秋认为,深究“网络问政”背后的动因,不难发现我国传统政治运行方式习惯于不公开、不透明,政策制定过程缺少公众参与,在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信息不对称,公民知情权不足直接导致监督权的缺失,公众利益诉求渠道不畅等,是导致“网络问政”受到热捧的根源所在[8]。

政治视角下,很多学者十分关注网络问政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建设。

虽然网络问政目前还存在一定缺陷和局限性,但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它对我国的政治民主和文明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政治视角下,大多数学者对网络问政的研究过多的侧重于政府对这种新兴方式的管理和利用,将其看作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府执政的新形式。

在这种思考模式下,自然可能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对网络问政的另一主体——网民的研究。

或者是提出把网民改造成一种有序的力量,为加强政府的稳定服务。

但是,其实稳定的政府以及和谐社会是需要有一定的途径来给人民抒发不满的。

另一方面,虽然有学者提出了网上和网下制度对接的问题,但还没有提出具体的实践方案。

就如舒服明在《国内“网络问政”研究述评》中所说,“还有许多操作性问题需要深入研究,特别是在如何健全和疏通网上和网下两个问政渠道,实现网上网下两个渠道的有效对接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9](三)管理视角管理视角下,学者对网络问政的理解侧重于网络问政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期达到提高网络问政效率的目的。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肯定了领导干部的执网能力是新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学会在社会质疑和公众参与中施政执政,以一种权变的公共事务管理的思路来治理网络,导引网络政治参与,并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立法,促使其有序运行和良性发展,实行“网络善治”[9]。

在管理视域下,学者比较注重网络问政对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挑战和贡献,更加关心领导干部处理事务的效率问题,并把视角投向国家对网络问政的管理体制建设方面,紧密结合了管理学的学科特色。

同时,网络问政是一个交互性的平台,涉及到政府领导和网民两个主体。

但在管理学视域下,学者有些过于注重从领导干部的层面来探讨良性对话结构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网民在这方面的作用。

可以看出,各个视角的研究起到了相互补充的作用。

传播学视角下的研究就把网络问政的技术性问题引到网下,从而给政治学视角的研究指引了方向。

而政治学视角下的研究涉及到的很多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给管理学视角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使得其向领导干部建立良性话语结构的方向靠拢。

但是,目前仍有不少视角下的网络问政研究还存在开拓的空间,比如哲学视角、法律视角、统计视角等。

3.网络问政研究多元途径的融合从各个独立的视角分析网络问政,能够使得研究直接关注到某一学科领域的聚焦点,但网络问政涉及的领域和问题比较复杂,仅仅用单一的视角来解释、研究难免有失偏颇,于是出现了网络问政研究逐渐从单一途径过渡到复合多元途径的现象。

目前,对网络问政的多元化途径复合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视角与其他各个视角的融合。

(一)政治、传播视角的融合:网络媒介构建并延伸了“公共领域”政治视角与传播视角的融合,表现在网络问政中的媒介平台对形成和构建“公共领域”的作用和意义上。

对于媒介对政治的影响,徐徐认为,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网络问政中的网络媒介对政府统治的作用。

一方面,网络媒介的特殊优势弥补了传统政治信息传播系统的不足,不仅降低了公众的利益表达和监督的“门槛”,更为传播的主体——政府和公众之间构建了可以直接沟通互动的平台;另一方面,网络也冲击了传统模式下政府管理媒体的方法,并使政府处于网络舆论监督形成的强大压力之下,执政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这种一分为二的看法也代表了传播视角下学者们的普遍观点。

(二)政治、管理视角的融合:掌握“执网能力”以促进党执政能力的提高管理视角中,最多出现的是把“执网能力”与政治视角中的执政能力相融合的现象。

这就把领导干部的执网能力建设、提高问政效率作为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及实现国家政治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领导干部的执网能力建设是创新执政方式的重要内容。

很多学者提出了目前领导干部“执网能力”不强的问题,造成网络问政过程中互动性出现缺陷,最终导致网络问政效率、效能的低下。

也有学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比如杨宪福、翟绪新就觉得,领导干部要培养和提高利用网络搜集和把握社情民意的能力,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要培养和提高利用网络与各方面交流互动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要培养和提高对于互联网的鉴别力,分清网络功能的主流和支流;要培养和提高对于互联网的包容力,正确认识和对待网络上的过激言论;要培养和提高对于互联网的引导力,正确疏导网络舆论;要培养和提高接受网络监督的自觉性主动性,做社会的表率。

有的时候过分基于效率的公共管理可能会引发忽视政治代表性等一系列问题。

但是,目前的网络问政研究找到了政治、管理视角之间的良性切入点,推动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三)政治、法律视角的融合:立法以完善政府职能法律视角的网络问政研究目前还不多,且除了王军的《制定<网络问政促进法>之建议》之外,几乎都是穿插在政治视角的相关研究之中的,主要讨论了为了规避网络问政自身存在的缺陷和加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实现政府角色转变的立法建议,其应用性较强。

法律视角对网络问政的研究目的在于为政治服务。

但是,从另一方面考虑,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网民主权的关注。

并且,大多数立法建议只是给予了一个方向性的引导,在具体的内容上还缺乏建设性的提议。

多元视角交叉、融合的研究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好处在于可以从各个视角对网络问政展开探讨,能够全面地分析网络问政产生的背景、含义、特征、作用等,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网络问政的内涵。

但是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现象,很多学者都是从其实用性出发来研究,所以目前的研究还缺乏学理性。

知网的一百余篇文献中有部分只是地方政府对网络问政政绩的介绍和宣传,也有小部分只是有关网络问政的新闻报道。

所以,多视角复合研究的缺点在于可能导致网络问政和各学科理论的结合不够深入,学理性不够强。

但是在今后的网络问政的研究中,多元途径的复合研究势必占主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出了网络问政今后研究的总体方向。

参考文献:[1]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谭功荣.西方公共行政学思想与流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杨清波,张莉萍.网络问政的传播特征与引导艺术[J].新闻爱好者,2010,(12)(下半月).[4]曹文博.网络问政:民主与和谐媒介生态的构建[J].今传媒,2010,(01).[5]余伟利.从博客到微博:网络问政“两会”的媒体应对[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6).[6]贺晓丽,满在龙.网络问政的技术路径、问题与推进策略[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1).[7]蓝云,梁朗然.网络问政的启示——全民媒体:奥一网的抉择[J].新闻与写作,2010,(05).[8]朱艳秋.网络问政背后的冷思考[J].时政经纬,2010,(6)[9]黄月琴.网络媒介的政府治理:对“网络问政”现象的分析[J].东南传播,2010,(6).[10] 赵红卫.论“网络问政”及其良性发展的路径选择[J].法制与社会,2010,(5).[11]樊金山.网络问政及其发展态势探微[J].前沿,201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