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2.9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丨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2.9 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丨苏教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2.9 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信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我将带领学生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2.9圆柱与圆锥进行整理和复习,帮助他们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1. 圆柱的特征与性质,包括圆柱的底面、高、侧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圆锥的特征与性质,包括圆锥的底面、高、侧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圆柱与圆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计算物体体积、制作几何模型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圆柱与圆锥的基本概念、特征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圆柱与圆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圆柱与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实际问题中的变形运用。
2. 教学重点:圆柱与圆锥的基本概念、特征和计算方法的巩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圆柱和圆锥模型、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手册、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圆柱形的水桶和一个圆锥形的沙堆为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圆柱与圆锥的基本概念、特征和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圆柱与圆锥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关圆柱与圆锥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 团队协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圆柱与圆锥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并选取小组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圆柱与圆锥的基本概念、特征、计算公式及实际应用。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圆柱: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
(2)圆锥:底面半径为3cm,高为12cm。
2. 答案:(1)圆柱体积:V = πr²h = 3.14 × 5² × 10 = 7850cm³(2)圆锥体积:V = 1/3πr²h = 1/3 × 3.14 × 3² × 12 = 113.04cm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展开图、体积计算以及应用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立体图形,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较为深刻,但立体图形的学习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自我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2.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体积公式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圆柱和圆锥。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发现和总结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培养空间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如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种立体图形。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究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巩固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直柱体的表面积可以用“两个底面积+侧面积”来计算,直柱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
2、能运用有关知识,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让学生体验掌握数学知识的成功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善于归纳总结、自我激励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归纳整理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与长方体、正方体等表面积及体积之间的联系,理解圆柱和圆锥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点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
2、检查课前整理知识情况3、展示交流,复习知识点师:《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谁来汇报一下。
指名学生上台投影交流展示并说出整理过程4、本单元易错点(指名说)二、练习与思考你能计算下面各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吗?各个图形之间的特征有什么联系?1、表面积:(1)它们的表面积是多少?(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师:长方体和三棱柱的表面积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2)你们有什么发现?它们的表面积都可以用侧面积+两个底面积来计算(3)课件演示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课件展示:侧面积+两个底面积2、体积(1)它们的体积是多少?(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2)你有什么发现?它们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
3.议一议:有一位同学说:“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你们认为他说得对吗?4、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高也相等,它们的底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三、综合应用1、一个酒瓶里面深30厘米,底面直径是8厘米,瓶里有酒深10厘米,把酒瓶塞紧后倒置(瓶口向下),这时酒深20厘米。
酒瓶的容积是多少毫升?(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2、用一底面边长为2分米,高为5分米长方体木料做一个最大的圆柱,木料的利用率是多少?四、拓展延伸有一张长为12厘米,宽为6厘米的长方形卡纸,如果要把它折成高是6厘米的长方体或者圆柱体,它们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出结果,然后全班交流汇总你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五、课后思考如果把它折成高是12厘米的长方体或者圆柱体,它们的体积是多少?六、总结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区级公开课《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区级公开课《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区分圆柱和圆锥,并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区别,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区分圆柱和圆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区分圆柱和圆锥。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分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六. 教学准备教具: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图片、幻灯片等。
学具:圆柱和圆锥的模型、画图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如饮料瓶、漏斗等,引导学生对圆柱和圆锥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呈现(10分钟)通过幻灯片呈现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
然后,通过动画演示圆柱和圆锥的展开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构成。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制作一个圆柱和圆锥的模型。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大单元设计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敏锐,记忆力增强,注意力集中,特别是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加强了,自我意识、评价和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和人生观。经过小学阶段的积累,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能比较自如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教材分析】
1.主题核心素养分析:《圆柱和圆锥》属于“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这个主题主要关注的学生核心素养有空间观念、量感、几何直观和推理意识。
2.主题大概念分析:通过对本主题的分析,确定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的大概念为:图形的认识是对图形边、角、高等要素的整体把握,体现三维图形与二维图形的互相转化图形的测量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某方面属性大小的刻画;测量的基本方。法是统一单位的不断累积,将多个度量单位组合在一起产生了工具,使得测量更加方便。
2.寻找圆柱各部分的关系,推理出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积。(对应目标2)
3.通过切拼法探究推理出圆柱的体积,通过实验法寻找圆锥的体积和等底等高的圆柱之间的关系,并正确求得它们的体积,在操作中体会三维测量和二维测量的关系,会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对应目标3)
4.通过制作蒙古包,综合运用圆柱和圆柱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4.通过了解并制作蒙古包,综合运用圆柱和圆柱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了解蒙古族的文化,感受祖国文化的和而不同。体会数学的美,发展审美意识,提升爱国情怀。
5.在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和测量过程中,感受圆柱和圆锥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并服务于生活实践,发展应用意识。
评价设计
1.辨别立体图形是否是圆柱和圆锥,能用语言表达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想象圆柱可以由长方形旋转而成或者圆片叠加而成,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而成。(对应目标1)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圆柱和圆锥,能够扩大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范围,丰富对形体的认识,有利于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设计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看懂圆柱、圆锥的平面图;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会测量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实际生活入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出示)这是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当它沿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师:这个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板书课题)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感知圆柱、圆锥。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大家看,这个茶叶盒的形状就是圆柱,这个积木的形状就是圆锥。
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当去掉这些画面的颜色和图案,就得到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
师:圆柱、圆锥有什么特征呢?2.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1)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2)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3)质疑: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侧面是粗细均匀的?(4)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圆柱的高有多少条?这些高的长度有什么关系?(5)在日常生活中,硬币的高叫什么?钢管横着放高叫什么?圆柱形水井的高叫什么?(6)结合实物,师生一起整理圆柱的特征。
(7)谁能结合板书,完整的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柱的表面积》,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及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
《圆柱的表面积》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的内容。
《圆柱和圆锥》是小学阶段《几何与图形》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圆柱的表面积》又是《圆柱和圆锥》的一个重点内容。
它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圆的面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计算、以及圆柱特征的基础上,安排的一个具有探究性的内容。
让学生通过想象、操作等探究活动,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这一新知识转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中,即圆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想象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知道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②结合具体的情境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能力目标: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的多样性,将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并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教法分析本课由于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探索的可操作性难把握。
为了化解本课的重难点,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结合学生的特点,我把这节课的教法设计为:以教师的引导带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辅之以小组合作交流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等,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为教学辅助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以及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总结出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第一篇:《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面积、体积计算公式,能灵活地根据问题情境,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
2、沟通立体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图形网格,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
3、引导学生以类的观点去观察与分析图形,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圆柱图片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构建体系1、导入师:认识这个图形吗?如果它的一个底面向圆心无限缩小到一个点的时候,它变成了什么图形?生:圆锥师:圆柱和圆锥之间有什么关系?圆柱和圆锥之间还有很多的奥秘和联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柱和圆锥。
板书:圆柱与圆锥2、梳理汇报圆柱圆锥的知识(1)特征(观察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2)表面积、侧面积(3)体积【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整体、系统地感悟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疏通环节很重要,通过圆柱变圆锥,及平面图形与圆柱圆锥的关系,唤醒已有的知识、方法及经验,以“平移”“旋转”等方式在再现与强化立体图形的运动,很好地完成了对单元知识纵向和横向的结构化】二、变式应用1、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师:运用我们所整理的这些知识,能够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请看下图:师:这是一个圆柱形的木桶。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不能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呢?生提问题师总结问题,并解决问题师:生活中能不能直接使用这些数据来准备材料?小结:解决问题时要结合生活实际确定最合适的取值2、根据圆柱的动态变化解决问题师:我们继续奔跑,都说孩子们有天生的创造力,我给你们一个圆柱,你想怎样加工和创造呢?生罗列加工方法师根据加工方法提出数学问题师:联系我们解决的问题,你有什么体会小结:复杂的数学问题都是有简单的数学问题演变而来的。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以及其他几种形体的实物及模型。
2、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实物。
3、教师准备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梯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做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
(就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的记时抢答)随着屏幕上出现一组漂亮的几何图形,一名同学根据已有知识在描述着它的特征,另一名同学在认真的猜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然后屏幕上出现圆柱体和圆锥体,由于学生还没学圆柱和圆锥。
造成下面的学生无法猜出。
此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想深刻认识圆柱体圆锥的特征这一要求。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一)认识圆柱、圆锥。
1、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实物中的圆柱形物体和圆锥形物体分开。
2、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你能在纸上把他们画出来吗?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贴出学生画的立体图)教师:比较这几个同学的画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想象,画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
那么,你还能回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吗?(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的特征。
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可以看出大家对圆柱、圆锥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接下来咱们再一起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圆锥教学设计王作芳
三、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难点:认识圆锥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
三、教材分析:
该信息窗呈现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圆柱和圆锥形的冰淇淋盒,引发学生提出“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引入对圆柱、圆锥的认识。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观察提出问题
谈话:,你想知道圆柱和圆锥有关它们的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
①:我我想知道圆锥有几个面?
②:想知道圆柱有几个面?
③:我想知道圆柱、圆锥每个面的是什么形状?
④:我想知道圆柱的高在哪儿?
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
谈话: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好吗?
板书:底面2个完全相同的圆
侧面1个曲面
3、认识圆柱的高
教师出示两个高矮、粗细不同的圆柱,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圆柱为什么会有粗有细?使学生明确圆柱的底面大就粗。
圆柱为什么有高有矮?使学生知道圆柱的高不同。
出示圆柱实物,
谈话:那是圆柱的高,谁来指一指?
出示圆柱形塑料牙签筒
谈话:里面的牙签是不是牙签筒的高?每个牙签的长度怎样?想象一下,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想一想圆柱的高有多少条?
谈话:你知道你的圆柱形茶筒有多高吗?
同桌合作动手量一量圆柱的高,记下测量数据,多量几条,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
六年级数学下册二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侧面积》教学设计西师大版
《圆柱的侧面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圆柱侧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理解转化的思想方法,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圆柱侧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卡纸、圆柱形纸筒、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先让学生回忆圆柱的特征,出示课件,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圆柱。
2、出示课件,让学生找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圆柱侧面积公式的推导用一张卡纸做成一个圆柱,再展开是什么形状?从上面的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1)、讨论:a、这张长方形纸的长与圆柱的哪部分有关系?有什么关系?b、这张长方形纸的宽与圆柱的哪部分有关系?有什么关系?(2)、再次感知、推导公式教师:刚才同学们知道了圆柱的侧面积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那么怎样得到圆柱侧面积公式呢?学生: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圆柱侧面积的计算(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厘米,高是12厘米,它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让学生齐读,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指名口述。
×(cm²)写出答语。
提问:知道底面周长和高可以求圆柱的侧面积,知道底面直径和高应怎样求呢?(2)、出示例2(课件出示例2)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7分米,高是14分米,求它的侧面积。
指名读题,分析已知条件,让学生自己列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出示课件上的结果进行对比。
提问:知道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3)、出示例3(课件出示例3)让学生观察图形,圆柱的底面半径是8分米,高是20分米,分析此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列出算式。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圆柱圆锥的认识 -青岛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圆柱圆锥的认识 -青岛版一、课堂情境本课时是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的第二单元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包括:1.学生能够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包括底面、侧面、母线、顶点等。
2.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答。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分析与任务,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两者的形状特征。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举例、练习和问题解答等形式,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设计任务分为如下几个部分:•通过介绍直观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通过练习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 教学方法:•观察法:通过观察形状和特征,让学生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状和特征。
•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或学生的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和感受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观察环境中的物品:有哪些形状是圆柱形,哪些是圆锥形?通过这样的切入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
(2)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定义通过板书或投影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包括底面、侧面、母线、顶点等。
重点讲解圆柱和圆锥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实践操作让学生实际操作圆柱和圆锥,并观察和感受两者的形状和特点。
可以采用让学生亲自描绘、拼凑或者通过线框模型等方式来操作。
(4)练习和问题解答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答,如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表面积等。
同时,鼓励学生讨论和提问,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 教学反思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相信学生能够对圆柱和圆锥的形状和特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而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提高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体积的教案设计(优秀6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体积的教案设计(优秀6篇)小学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类比、分析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圆柱的体积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预设: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两者共有的体积公式: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今天我们再来研究另一个熟悉的几何图形,圆柱的体积公式。
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探索新知1.圆柱体积公式的猜想在大屏幕出示底面积和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预设:根据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所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相等。
追问:类比之前学过的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圆柱的体积公式可能是什么?预设: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高有关,圆柱的体积公式=底面积×高。
2.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回忆圆的面积是通过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提问:圆柱可以转化成已知体积公式的哪个图形呢?预设:可以把圆柱转换成长方体。
让学生根据提前下发的能自动等份分割的圆柱体学具,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如何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呢?预设:学生分一分,拼一拼,组合成近似长方体的图形。
此时教师应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把圆柱等份分成32份,64份甚至更多份的情境,随着等份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拼成的长方体和原来的圆柱具有怎样的关系?5分钟后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
预设:长方体的底面积、高和体积分别等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高和体积。
苏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说课稿四篇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圆锥的认识》。
下面我主要从目标、评价和学习这三个方面来说本节课。
一、目标首先是学习目标的制定,我主要依据学材、学情、课标这几个方面。
基于学材的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
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
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因此,我将圆锥的特征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基于学情的分析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
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
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多种测量高的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基于课标的分析,课标对于本节课的阐述与分析,在这里不再赘述。
学习目标: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物或模型,会说出圆锥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地辨认圆锥,会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形。
目标2、结合问题情境,通过指一指、画一画、量一量、说一说等活动,会说出圆锥体的大小与底面的大小有关,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目标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会说出圆锥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并能说出圆锥是由三角形旋转得到的以及三角形各部分与圆锥的关系。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
《认识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探索圆柱和圆锥基本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特征的学习经验,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增强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实物图片若干张;学生准备圆柱形和圆锥形的实物模型各一个。
剪下教材第113、115页的图形,同桌两人准备一瓶胶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一组有关几何体的实物图(或实物),其中有长方体、正方体,也有圆柱和圆锥。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物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的?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谁来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哪些特征?隐去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形成例1的场景图。
提问:在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圆柱体,请大家仔细看一看,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根据学生回答,再隐去图中的圆锥形物体)(板书:圆柱)【设计说明:让学生回顾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可以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进一步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作必要的准备。
】二、认识圆柱提问:你还在哪里见到过圆柱形的物体?你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吗?再问:你知道圆柱体有哪些特征吗?出示一个圆柱的实物模型,谈话:我们平时所说的圆柱体,一般就简称为圆柱,我们认识的圆柱都是直圆柱。
请大家也拿出一个圆柱形的物体,仔细观察圆柱的形状,摸一摸、比一比圆柱的面,看圆柱有哪些特征,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按要求进行观察,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活动。
反馈:谁来向大家汇报,你发现了圆柱的哪些特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圆柱到讲台前向全班同学汇报。
小结:圆柱的上下是一样粗的,上、下两个面是完全一样的圆,有一个面是弯曲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是小学数学最后教学的形体知识。
与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圆柱和圆锥也是基本的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经常能够看到这些形状的物体。
教学圆柱和圆锥,能够扩大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范围,丰富对形体的认识,有利于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教学圆柱和圆锥,也能够丰富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活动经验,深入理解体积的意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利于完善认知结构,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圆柱和圆锥,还能够给学生提供探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机会,有利于转化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
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数: 10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的例1和第10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及空间观念的形成。
教学资源:1、课件 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中的物体是各式各样的。
请看屏幕。
上面都有哪些物体?如果将它们按形状分成两类,可以怎么分?你知道这两类物体分别叫什么名字吗?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认识圆柱)我们首先来研究圆柱。
除了屏幕上的,你还能举出其他圆柱物体的例子吗?这些物体都是圆柱形状的,简称圆柱,我们现在所认识的圆柱都是直圆柱。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圆柱,还可以拿出自己带来的圆柱形物体,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先在小组里说说,再全班交流。
我们一起来看这张圆柱的直观图。
(边说边演示)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形;围成圆柱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圆柱物体上互相指着说一说它的底面、侧面和高。
2.教学例1(认识圆锥)课件出示圆锥形状的实物图这些物体都是圆锥形状的,简称圆锥,我们现在所认识的圆锥都是直圆锥。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状的物体?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圆锥,就像刚才我们研究圆柱一样,看看圆锥有什么特征?一起看圆锥的直观图。
(边说边演示)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请同学们也在自己的圆锥物体上互相指着说一说它的底面、侧面和高。
3.教学练一练刚才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锥,并且知道了它们各部分的名称,下面看看你的眼力如何。
请把书翻到练一练,观察练一练中的图,你能很快找出圆柱和圆锥吗?在圆柱旁边打上“√”,在圆锥旁边打上“Δ”。
完成后与同桌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三、巩固练习1.练习二第1题。
2.练习二第2题。
有句古诗说:“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同学们一定很熟悉吧?那么,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圆柱和圆锥,是否也会看到不同的图形呢?请分别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进行观察,再到书上练习二第2题去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动手、又动脑,你一定学得很开心,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吧!那么相互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或者还有哪些不清楚的问题?五、作业安排:练习二第3题。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的例2、第12页的例3和第1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4~6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推理,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探究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以及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1.理解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意义,正确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powerpoint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2.下面( )图形旋转会形成圆柱。
3.导入新课:这节课将运用这个知识来研究圆柱的表面积。
(板:圆柱的表面积)二、教学新知:1.教学例2前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锥,有同学找到了一个圆柱形状的罐头,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罐头的侧面贴了一张商标纸,你能想办法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课件出示例2 的图先猜一猜这张商标纸是什么形状的?怎样证明你的想法?课件出示,如果沿着接缝把商标纸剪开,也就是沿着圆柱的高剪开,会得到一张长方形的纸。
想一想要计算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该测量哪些数据?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如果你的手边有这样的罐头,你不妨自己来剪一剪、看一看。
课件演示侧面展开后各部分的情况师边演示边讲解: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长方形商标纸的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乘高。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想办法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就能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积。
可是如果告诉我们的是圆柱罐头的底面直径和高,(出示完整的例题)你还能列式计算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请在数学书例题的空白处完成。
交流:请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校对。
(出示:计算过程)如果知道的是底面半径,又该怎样算呢?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剪一剪、看一看,发现了圆柱罐头的侧面商标纸与圆柱的关系,其实,计算商标纸的面积,实际上就是算圆柱的侧面积。
现在你能利用这个例子总结一下圆柱的侧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吗?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教学练一练第1题出示:练一练第1题请看练一练第1题,相信大家一定能顺利解决这个问题。
31.4×6=188.4(平方厘米)答:它的侧面积是188.4立方厘米。
3.教学例3课件出示例3图和第1个问题如果把右边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得到的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几厘米?学生口答后出示:长:3.14×2=6.28(厘米)宽:2厘米这是圆柱侧面的情况,你还能知道圆柱的两个底面分别是多大的圆吗?学生口答后出示:直径2厘米下面我们要进行一项动手绘画的比赛,要求是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
先别忙着动手,动手之前要先动脑想一想:我们需要画圆柱的哪几个面?分别是怎样的形状怎样的大小?还要注意利用方格图的特点合理布局。
老师的提醒你听明白了吗?那么翻开书动手试一试吧!演示课件:是这样的吗?大家画出的这几个面的大小,就是圆柱的表面积,说说看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请在书上算一算。
出示算式你能不看自己的计算过程再来说说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吗?学生口答后出示: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侧面积 + 底面积× 2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第2题请同学们看练一练第2题,要求计算各圆柱的表面积。
要注意哦,告诉我们的是圆柱的哪些条件,建议大家理清思路,有条理地分步计算。
2.练习二第6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还要看清求的是圆柱哪些面的面积。
五、作业安排练习二第4、5题。
第三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二第14页内容。
教学目标:1、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二、基础练习:1. 一个圆柱形木棒,底面半径2厘米,高3厘米,沿底面直径纵剖后,表面积之和增加()平方厘米。
2.一台压路机的滚筒宽1.2米,直径为0.8米。
如果它滚动10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如果一段圆柱形的木头,截成两截,它的表面积会有什么变化呢?4.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25.12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高是( )。
5. 把一个底面半径是2.5厘米的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高是( )。
6.把一个底面直径是8厘米的圆柱形木材锯成2段,表面增加_______平方厘米。
7.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是4厘米,如果沿着高和底面直径把这个圆柱切成大小相等的两部分,表面积增加______平方厘米。
8.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扩大5倍,它的底面直径扩大( )倍,周长扩大( )倍,底面积( )倍,侧面积( )倍,体积( )倍。
9.把一个直径4厘米、高10厘米的圆柱体沿底面分成若干份,然后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体。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增加了( )平方厘米。
10.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94.2厘米,高是18厘米,求它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1.有一个圆柱体形的桶(有盖),它的底面积与侧面积正好相等,如果这个圆柱的底面积不变,高增加3厘米,它的表面积就增加1130.4平方厘米,求原来圆柱体的表面积。
12.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三、实际应用:1.练习二第7题(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需要白铁皮多少平方米”是求几个面的面积?(侧面积)(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3)集中分析评讲。
2.练习二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9题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4.练习二第10题(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这个“博士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求哪些面的面积?(3)学生自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