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阅读教学第一课时中的“三读”
常态阅读教学第一课时中的“三读”
抒情散文。 它运 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 动地 描绘 了小 生
兴 安 岭 的美 丽 、 富饶 , 示 了突 出的 特 点 。 显 1比喻 —— 生 动 传 神 。 课 文 中 用 “ 绿 色 的海 . 如 像
4照应—— 浑 然一 体 。 课 文 的开 头 是 “ 国 . 如 我
东 北 的 小 兴 安 岭 ,有 数 不 清 的 红 松 、 白 桦 、 栎 树
丰子 恺 。 板 书 : 子 恺 ) 是 个 画 家 , 其 擅 长 漫 画。 ( 丰 他 尤
版四上《 白鹅》 第一课时教 学为例 , 的 谈谈 常态阅读
教 学 第一 课 时 中读 文 的 三部 曲 :
一
次读 文
【 场景扫描一 】
1师 : 式 上 课 前 , 师 想 先 请 同学 们 欣 赏 几 幅 . 正 老
是一篇 1 9世纪的文章 ,带有那个时代的语言风格 ,
有 一定 的难 度 , 信 心 读好 它吗 ・ 有 2师 : 大 家 打 开 课 文 , 择 自己 喜 欢 的 方 式 认 . 请 选
认真 真地读读这篇有趣 的文章 , 力做到不添字 , 努 不
想 , 写作 文 时创 造性 地 用一 用。 在
3}人 — — 活 灵 活 现 。 课 文 中 的 “ 鹿 在 溪 边 - 以 如 小 散 步 ” … … 欣 赏 自己 映 在 水 里 的 影 子 ”把 小 鹿 悠 闲 “ ,
自得 的神 态写得惟妙 惟 肖: 又如 “ 落叶在林 间飞舞 ”
“ 林 向 人 们 献 出 了 … … 山 葡 萄 … … ” 雪 花 在 空 中 森 “ 飞 舞 ” 句 子 中 的 — ” 献 ” 是 用 于人 的 词语 , 等 舞 “ 都 以 拟 人 的 手 法给 无 生 命 的 东西 赋 予 了人 的灵 性 。
浅谈阅读教学中“三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维能力 强 了 , 概括 能力 、 其 表达 能力 、 组 织 语言的 能力 也就 自然 而然 地强 了。朗 读有助于学生 深刻地体 味文 章所抒发 的 鲜明独特 的思想感 情 。语文 教学必须 以
( ) 出感情 , 出韵味 。要读 出感 3读 读 情, 则强调在 注意轻重缓急 、 抑扬 顿挫的 前提下读 出文章 的感情 基调 ,传 达出作 者要表现 的思想感情 。读 正确 , 通顺 , 读 读流利 , 是朗读教 学的基本要求 , 高的 更
言 规 范 的 敏 感 和 鉴别 能力 。那 么 , 怎样 对
其训练 和提高
《 文课程标准 》 朗读 的总要求是 语 对 “ 能用 普通话正 确 、 流利 、 有感 情地 朗读 课文” 指 出“ , 要让学生充 分地读 , 在读 中
整体感知 , 在读 中有所感悟 , 在读 中培养 语感 , 体验品味” 。
有对 语言轻重缓急 、抑扬顿挫 等技 巧的
把 握 , 不 能 自然 、 畅 、 分 地 说 出 自 便 流 充 己 的 思 想 ;没 有 相 当 的 语 感 积 淀 和语 言
悟。教师应借助朗读 , 让学生在 朗读 中感 知作 品、 分析作品 。 的老师也许觉得用 有
那 么多课 时让 学生 读课 文 实在可 惜 , 实 际上 学 生 从 文 中直 接 感 悟 到 的 远 比单 纯
有 效 地 培 养 学 生 的 思 维 能 力 。 学 生 的 思
对文 章的字词也就 能有所掌握 。如一词 多义, 同一个 词 , 不 同语 言 环境 中 , 在 它 的读音 、 意义 、 用法 都不相 同。朗读时对 学生进行认真 的训练 , 及时纠正。 () 2 读清句读 、 通 词句 。可 以通 过 疏 录音范读 、 教师 范读 , 握正 确的 句读 。 掌 教学 中 , 我们让 学生注意 听录音 , 小声跟 读, 再模仿 , 掌握正 确的朗读方法 。做 到 停顿恰 当 , 不读破 词 、 , 句 把握好 重音 , 语
阅读教学的四个步骤
阅读教学的四个步骤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以读为本”。
实践证明,根据小学生读书的一般心理过程,按照“导初读——导细读——导议读——导练读”四个步骤开展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感知课文、理解课文、运用课文,是小学阅读教学中一种合理的、可操作的手段和程序。
一、导初读导初读是引导学生进入感知性阅读的阶段,目的是指导学生初步接触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可采用指导“三读”的做法:一读是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二读是正音解词;三读是根据课后的思考问题或老师的提示,初步了解和感知课文梗概。
如:教学《穷人》一文,可向学生布置这样几个要求:一是默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生词,大略了解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二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拍击、沉思、顾惜、抱怨、忧虑、汹涌澎湃、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等词语的意思;三是边朗读课文边考虑划分段落:桑娜焦急等丈夫回来——桑娜抱回邻居小孩——渔夫提出把邻居小孩抱回去。
通过这“三读”,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穷人》一文讲的是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同情和关心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收养了他的两个孩子的故事,一方面可以通过默读到反复朗读初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导细读导细读是引导学生进入理解性阅读的阶段,目的是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句、重点段反复朗读,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一夜的工作》一文,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和夸张的形容词,但是周总理的一些普普通通的语言却是本文的重点句。
一定要指导学生抓住这些重点句领会周总理对工作的认真、严肃、一丝不苟和生活的简朴。
比如第四自然段有这么一句话:“总理招呼我们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们陪他审阅和整理稿子。
” ——两个人相对而坐这是多么地亲切,这既说明了周总理谦虚的品格又说明了周总理的严肃态度。
三、导议读导议读是引导学生进入品评性阅读的阶段,目的是指导学生在细读的基础上,抓住文中的个别段或词,边读边议,细加品评,体会作者写意之巧妙,用语造句之准确、生动。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三“读”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三“读”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而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
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有一种被称为“三读法”的方法被广泛应用,它包括了阅读前的预读、阅读中的精读和阅读后的复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方法。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种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预读预读是阅读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预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前了解文本的大致内容,为后续的阅读打下基础。
在预读阶段,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启发性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比如通过图片、标题、关键词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猜测和假设,激发他们的思维,预测文本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预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前就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提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力,为后续的阅读打下基础。
二、精读精读是阅读的核心环节,也是阅读的重点。
在精读阶段,学生需要认真细致地阅读文本,领会文本的含义,理解作者的用意,掌握文本的主旨和要点。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重细节,培养他们的阅读技能和品味能力。
可以通过带着问题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提醒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内容,帮助他们把握文本的主题和情感,理解故事的内在含义。
在精读阶段,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引导和点评,帮助他们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精读,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消化文本的内容,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三、复读复读是阅读的巩固和延伸。
在复读阶段,学生需要对文本进行多次重复阅读,巩固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丰富阅读的体验和感悟。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复读活动,比如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文本,比如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比如进行课文朗读和朗读比赛等。
阅读教学中的三读
阅读教学中的“三读”茨沟小学余娟【内容摘要】在阅读教学中要通过指导学生多次读课文,即初读、研读、品读等来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阅读教学初读研读品读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
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
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读”,尤为重要。
我认为一定教师要指导好“三读”。
我所说的“三读”,不是指读三遍,也不是单纯的指读三次。
而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读的三个阶段。
在这三个阶段中,“读”都应有不同的目的和内涵,“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阅读实践过程之中。
一、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阅读教学中,在上课伊始,教师在引出课题后,就会安排学生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疏通文本,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读课文——读通课文。
其二,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课文有总体感觉——大致读懂课文。
而实际教学中,上课伊始,学生刚刚从课外走入课堂,注意的转移并没有这么快,注意力没有全部转移到课堂之上,加上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初读课文的目的,仅靠读一遍课文是达不到的,尤其是山里的孩子,往往需要读2至3遍课文才能基本达到要求。
而形式主要是以朗读为主,只有朗读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并予以纠正,最终才能达到读正确,读流利的目的。
二、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
现代信息技术发达了,我们可以很轻松地找到或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加上我们已有的经验,就足以完成对课文的把握,这样做既省时效果又较好,但这样的教学过程恰恰是忽视了对课文的阅读,没有了阅读就没有个性化的思考,全盘接受别人的东西就会味同嚼蜡。
这样的课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容易限入僵化,没有灵性,没有创新思维,因此真正阅读文本才是理解课文的最佳方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只要学生反复读课文,就会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上好每一堂常态课
上好每一堂语文常态课---旷海云韩愈的《师说》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道”,要求老师言传身教,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
“授业”,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解惑”,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提出他们的疑惑,老师要有效地解决知识的困惑。
而老师又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完成这些任务呢?是课堂。
课堂是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怎样构建高效课堂,怎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上好每一堂常态课。
一、什么是(语文)常态课(语文)常态课是指在正常的教学条件、教学设施下(语文)课堂教学达到的一种自然、正常状态,不流于形式的课。
二、常态课的重要性1、是教师学生接触最多的课。
2、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3、常态课教学质量的高低才是一名教师水平的真正体现。
常态课是教师学生接触最多的课,上好常态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靠的是教师的一节节生动的常态课,常态课教学质量的高低才是一名教师水平的真正体现。
语文教师往往有一个困惑:所听的展示课、观摩课精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可是在自己的课堂上实施起来为何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其实,常态课与展示课、观摩课有许多不同,展示课、观摩课是对教学理念高瞻远瞩式的引领,往往不是一人一时所准备,常常是专家团队的精心打造,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多次磨砺后的升华。
我们平常的语文课如果按照观摩课的标准上,一味地追求“高大上”,即使心有余也是力不足。
我认为,与其东施效颦,不如朴实自然地做好自己,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上好常态课才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所在。
三、什么样的课堂才算优秀的语文常态课呢?语文常态好课有正常的节奏,不赶不争,不紧不慢;语文常态好课有正常的温度,不急不躁,不温不火;语文常态好课有正常的追求,在实践中创新,眼望高处,脚踏实地。
语文常态好课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学生。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语文常态好课应有师生间的默契。
默契的基础是师生之间彼此了解,了解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课堂上的磨合。
阅读教学中的“三读”
每节物 理课 , 正副小 组长对学生 完成作业 的情 况 、 讨论 交流
做了一 个魔术 , 备了一 个一面透 明的纸箱 , 准 将一 张 卡片从 上面 的程度 、 主动举 手回答 问题 的次数 、 提出问题 的次数 、 否上黑板 是
投进 去后 , 卡片不见 了。学生一下子来 了兴趣 , 都想 知道是怎 么回 展示 等等情况进行 汇总 , 打出每个组员的分数 , 每周统计一次。学
课 、 习成 绩不理想 、 学 教学效率低下 , 在物理课上 改变这种现 的学 习中 , 动力和 阻力 的力臂 , 如何 做 我通过例 题和 同学们总结 出这
状 呢?我觉得 主要应从 以下儿方面人手 :
一
样 的方法 : 先找 到支点 , 画出力 的作用线 , 再 最后从支点 到力的作 用线做垂 直线段 。最后记笔记时 , 总结 出这样几个字“ 一点二线三
21年1月8 01 2 日新.柱 ・ 旬 i 挈 上 浅谈物 理课 中学生 良好 听课 习惯 的养成
文/ 冯小 飞
目前 , 多数学 生没有养成 良好 的听课习惯 , 主要 表现 在这样
几 个方面 :1部 分学 生厌 学情绪严重 , () 不愿意 听课 ;2 由于某些 ; ) (
三、 指导学生会记笔记 笔记应 该是在理解 后再记 , 而且记 的是重点 内容 , 我通 常将
致用 , 阅读过程 中较合理 的结构 。它符合 “ 知一 理解一 评价一 时期 , 是 感 + 特别是 留学 日本期间 , 经历 了数次人生道路选择 。说说鲁迅
预 读
、
以看出鲁 迅是一个怎样 的人 。” 可引导选择第 2自然段朗读 , 理解 4学一段 , . 仿效 读。凡是课文 中有几个结构相似 的段 , 可以先
在整本书阅读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22.07-08自从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实施建议以来,特别是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提出“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提倡课外阅读课内完成,并且编排了系列化的整本书阅读推荐栏目,使得整本书阅读成为当下学术界谈论的热门话题,并掀起了语文教学深度思考的热潮。
一、广泛阅读,唤醒学生阅读意识关于阅读,历来是语文教学重点研究的问题。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教材本身的内容学习上,鲜有时间在课堂上完成教材以外的阅读。
统编本教材力图打破这种局面,把课外阅读的内容编进课堂教学,使其成为教学的一部分。
这样的愿望如何能真正落地,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探讨,并付诸行动。
1.教材推荐书目为基础阅读统编本教材在每一册都设置了一个“快乐读书吧”栏目,其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以扩大阅读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这是教材设计者别出心裁的栏目,其目标指向十分明确,就是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喜欢阅读,在一年级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短文,二年级语文园地里安排了“我爱阅读”短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快乐读书吧”栏目里,每册都推荐了相应的书目或同类的阅读内容,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可将它们作为学生的基础读物,布置学生在课外去完成阅读。
例如一年级下册可建议学生去阅读《教师教学用书》里推荐的童谣和儿歌,并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充分利用教材中儿歌和童谣的示例作用,发挥提示语和学习伙伴的引导作用。
有效利用每组歌谣前“阅读指导”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去阅读更多的童谣和儿歌。
将教材推荐的书目作为基础阅读,其目的仍然是为了举一反三,拓展阅读更多的东西。
面对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同类型图书,教师、家长、学生有时会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倒不如就以教材推荐书目为“下口”对象,之后再根据自己的需要拓展其他选文来读。
阅读教学设计的三个意识
阅读教学设计的三个意识一、教师的阅读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阅读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阅读意识:1. 全面理解的意识教师需要全面理解所选教材的内容,包括文本中的语法、词汇、句式、主题等方面。
只有全面理解,教师才能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提供正确的解读和解释。
2. 阅读策略的意识教师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阅读策略,例如预测、推测、归纳、综合等。
他们需要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策略来解决理解上的困惑,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当的阅读策略来应对不同类型的文章。
3. 兴趣引导的意识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引导他们主动阅读。
通过选择具有吸引力的读物、组织有趣的阅读活动、分享阅读体验等方式,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并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的阅读意识学生的阅读意识对于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学生应具备的三个阅读意识:1. 主动解读的意识学生应该学会主动思考、分析和解读文本。
他们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提问并寻找答案。
通过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将得到提高。
2. 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需要意识到阅读是一项社交性的活动,他们应该主动参与到小组或团队的合作学习中。
通过与他人分享观点、合作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拓展自己的思维,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 阅读习惯的意识学生应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意识到阅读是一种积累的过程。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三、家长的阅读意识家长在学生阅读教学中也应具备相应的阅读意识,以下是家长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1. 阅读监督的意识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的阅读监督,确保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他们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共同讨论文本内容,引导孩子思考。
2. 阅读资源的意识家长应该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包括书籍、杂志、报纸等。
他们可以带孩子参观图书馆、书店,为孩子购买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
阅读教学中的“三读” 等
阅读教学中的“三读”等作者:饶敬红等来源:《江西教育·综合版》2009年第06期阅读教学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中之重。
那么,怎样教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我认为,要把各种书刊(包括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理解的内容,就必须在课堂教会学生“三读”,即速读、精读和朗读。
一、速读——有速度的读阅读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是有一定的阅读速度。
所谓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较多的材料,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
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是相互促进的。
如《狱中联欢》的教学,首先快速阅读课文,知道革命者联欢时一共表演了几个节目。
再教学生一句一句,一自然段一自然段快速地看,并做到“脑子跟着眼睛的看进行思考”,知道整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时代背景,体会到共产党人崇高的献身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要从阅读材料中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必须教会学生掌握几种常用的速读方法。
1寻找式阅读。
这是寻找特定信息的一种速读方法。
阅读的一般程序是:①提出问题:②寻找有关文字:③回答问题。
如《开国大典》“思考·练习”中速读练习题就是根据问题阅读寻找,得出答案。
2浏览式阅读。
这是只求了解大体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
一般过程是①看预习或标题;②浏览正文,③整理收获。
语文课本上所有的课文开头都有预习要求,其中的习题就是要运用浏览式速读后讨论得出结果。
3泛瞄式阅读。
这是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式的阅读,是摘抄、剪辑优秀文、段、句式的速读方法。
二、精读——有理解的读精读就是扩大视读广度,对课文语言准确、精细地感知。
达到精读的必经之路就是让学生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
教师应花时间将“精读”这一环节纳入课堂,随时督促、指导、检查,如期达到“精读”的要求。
如精读《马踏飞燕》后,学生就会知道“构思奇妙”和“匠心独运”含义差不多,前者用于形容铜马的右前腿和左后腿的艺术处理,后者用来形容“马踏飞燕”的设计造型。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三“读”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三“读”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的关键,也是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必要途径。
而要让学生真正受益于阅读,就需要在教学中注重有效的“读”。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有效的“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声读”,第二是“心读”,第三是“行读”。
一、“声读”声读是指学生在阅读时,把文章的内容用口中说出来,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语音语调。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引导和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声读技巧。
比如,可以让学生跟随老师的节奏和语音,快速地读几遍文章,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朗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读音,及时纠正并指导学生调整发音。
心读是指学生在阅读时,用内心感受来理解文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情感体验。
心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感悟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提问和回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体验。
比如,可以以一张图片、一个场景或者一个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顾一下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与文章内容进行比较和对比,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中的内涵和情感。
行读是指学生在阅读时,把文章中的句子和段落归纳整理,对文章的结构和意图进行分析和理解。
行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组织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阅读效率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关键句子和重点段落,整理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行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和分析能力。
比如,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章的主旨和重点,然后再针对性地查询文章中的具体信息和细节。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三“读”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三“读”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三“读”是指学生在学习阅读过程中,要做到“看读、听读、默读”三个环节。
这三个环节是有效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
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三“读”。
首先是“看读”。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通常还不太熟悉一些文字和词语,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他们的“看读”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图画、课文或其他阅读材料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看”来认识文字,了解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起对阅读的基本认知,并且为之后的阅读打下基础。
接着是“听读”。
在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朗读故事、课文以及诵读诗歌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
通过听读,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音韵美,理解并模仿语音语调,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
在“听读”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和节奏感,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是“默读”。
这是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通过默读,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在“默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其中的含义,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默读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将课文内容牢牢地记在脑海中。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看读、听读、默读三者结合,能够形成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
这三种阅读方式相辅相成,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这三种阅读,比如游戏、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三“读”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三“读”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的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三个“读”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分别是“朗读、默读、品读”。
首先是“朗读”。
朗读是指学生大声阅读课文或其他文本。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流畅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
在朗读过程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朗读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阅读自信心,激发学生对语言表达的兴趣。
其次是“默读”。
默读是指学生在心中阅读课文或其他文本。
在一定程度上,默读是朗读的深化和延伸,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通过默读,学生可以更加专注地理解文本,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默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内化思维和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在个体化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最后是“品读”。
品读是指学生对课文或其他文本细致入微地品味和理解。
在品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词语、句子和段落的语义和语境,提高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感悟。
通过品读,学生可以发现文本的内在逻辑和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品读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以结合以上三种“读”来进行。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朗读来让学生熟悉文本,提高阅读流畅性;在课外阅读时,可以要求学生进行默读,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在课文分析和课外拓展时,可以进行品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通过三种“读”的有机结合,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三“读”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三“读”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要想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该遵循三个“读”的原则,即“阅读启蒙、阅读导读、阅读拓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一、阅读启蒙阅读启蒙是指在小学语文低年级,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阅读启蒙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引导他们主动去阅读。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可以通过丰富的阅读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童话故事、儿童诗歌、寓言故事等,让学生在愉快的阅读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可以通过有趣的阅读活动吸引学生的参与,例如朗读比赛、课外阅读分享会、阅读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价值。
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和激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解阅读材料的内涵,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和表扬,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启蒙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就爱上阅读、喜欢阅读,从而形成持续的阅读欲望和习惯。
二、阅读导读阅读导读是指在小学语文低年级,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阅读导读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阅读。
具体来说,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他们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文章的大意、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逐步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让他们通过刻意练习,提高阅读的流畅度和速度,从而达到快速获取信息的目的。
再次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让他们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各种阅读技巧,比如预测、推理、比较、归纳、概括等,提高阅读的效率和准确度。
阅读导读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利用信息,达到全面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三、阅读拓展阅读拓展是指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层次,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三“读”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三“读”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要做到有效,不仅需要考虑读的方式和技巧,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下面总结了三个有效的“读”,以供参考。
一、朗读朗读是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读法之一。
朗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音语调稳定性。
在朗读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1.发音准确:学生在朗读时需要注意发音准确。
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现成的发音练习材料,让学生反复朗读,以此达到形成准确发音的目的。
2.注意语调:语调是语言表达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朗读教学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语调练习方法。
3.强调语气:在朗读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强调语气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和短语,以便更好地表达出文意。
二、默读1.找出难点:孩子们在读一篇文章时,总会有一些生字和生词难以理解,这时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含义。
2.掌握语境:一个单独的单词可能无法表达太多的含义,而在语境中,它往往会有更多的诠释。
因此,在默读教学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多使用语境,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含义。
3.推理和联想:阅读的目的并不仅是为了理解文本中的内容,有时也需要训练学生通过推理和联想来进行判断。
通过练习,学生可以更加熟练地掌握这些技能。
三、阅读1.逐步分析:一个完整的文章包含很多小细节,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逐个分析这些细节的方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含义。
2.主题提炼:一篇文章中,往往有着一个主题或一个故事情节,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提炼出这些主题,从而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主要含义。
3.思考与归纳: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以此让学生在理解文章中的故事情节时,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故事情节。
浅议渐进式阅读教学
的主题 ( 藏羚羊跪拜体现 了兽 的人性美——母 爱。动物与人类
一
样享有生存 的权利 , 藏羚羊的跪拜使老猎人尊重 、 敬畏生命 ) 。
3 . 三读走进门
在渐进式阅读 教学 中 ,教师应 当指导学生一步步地获取文
的习惯。教师的阅读指 导可 以分 四步走 : 首先 , 出示 目标 。教师 合理制订具体的阅读 目标 , 不拔高或降低阅读要求 , 不偏离语文 学科的特点 , 明确阅读教学的知识 点与能力 点 ; 其次 , 明确要求 。 三, 互动交流。 展示疑难 问题 , 开展讨论 , 及时地总结提升 ; 最后 , 及时地评价与反馈。
到路 、 三读走进 门。通过循序 渐进 的引导, 提升学生学习的 自主
性 与 探究 性 。
1 . 一读搭 台阶
一
读搭 台阶 , 目的是 引导 学生积 累词汇 、 熟 悉文本 。通 过
有针对性 的字词 学习 , 了解 字 词 的含 义 和 语 句 的含 义 , 扫 除 阅
读 中的字词 障碍 。“ 一读” 是师生 的联动 , 是 阅读 教学的首要 环
后 引导学 生将老猎 人此 时的心情 和文章结 尾时 的心情进行 对 比, 加深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
基础 。例 如在进行 《 藏 羚羊跪拜 》 的阅读教学 时 , 在“ 一读 ” 时,
目前 ,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 如课堂指导
教师引 导学生积 累词句 , 初步熟 悉文 章大意 , 给学生 布置 四项 效率不 高、学生 阅读能力较差和文本 内容解读单一等 。为 了改 就应采用更加科 学的阅读教学模 式。循 序 任务 : 给文章 中加 点 的词注音 ; 列 出不熟 悉 的生字 与生 词 ; 解 变 阅读 教学的现状 ,
小学表格版语文课外大阅读《踢拖踢拖小红鞋》教案教学设计
思
检查人签字:时间:年 月 日
二年级下学期大阅读课教案
时间:年 月 日
阅读内容
《踢拖踢拖小红鞋》阅读常态课(第二课时)
设计教师
苗传荣
执教教师
阅读目标
1.继续阅读《踢拖踢拖小红鞋》这本书,交流自己喜欢的故事,并说出理由。
2.学会抓住细节描写,体会人物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小组代表进行全班展示交流。师实时点拨总结。指导学生画出重点的词语、句子,写下自己的体会,学会做批注。
4.课件出示图片,学生看图尝试讲故事。
5.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学会珍惜友情)
五、好故事推荐
1.喜欢这个故事吗?知道这是谁写的吗?--介绍作者金波。
金波爷爷是一位用爱写作的童话大师,你看,他是多么和蔼可亲啊!他写了好多小朋友喜欢的作品,有《金波儿童诗集》《我们去看海》《妈妈的爱》等。有人这样评价:“金波是爱的化身,是美的向导。”
阅读内容
《踢拖踢拖小红鞋》阅读常态课(第一课时)
设计教师
苗传荣
执教教师
阅读目标
1.继续阅读《踢拖踢拖小红鞋》这本书,交流自己喜欢的故事,并说出理由。
2.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激励学生积累优美语言。
阅读重难点
学会抓住关键句段体会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1.尝试运用圈、点、勾、画、做批注等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
大阅读课教案
时间:年 月 日
阅读内容
《踢拖踢拖小红鞋》阅读指导课
设计教师
执教教师
阅读目标
1.读懂《踢拖踢拖小红鞋》,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从故事中体会小红鞋和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感受友情的珍贵,懂得珍惜友情。
教学中的“三读”
教学中的“三读”近日,听了三节公开课,觉得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梳理思绪,整理三读:1、读课标。
我们在教书中要了解课标,新课标中编者对整个教材整体把握,对教材中相互之间内容的安排,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衔接都做了清楚的阐释。
如果我们自己不了解,就很难给学生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所给学生的也往往只是支离破碎的知识。
自己也很难有全面的知识框架体系。
2、读课本。
在使用教材时,要看到教材中有许多案例、情景材料、漫画插图,以及相应的问题。
这些中有许多都是经过编者精选,反复推敲过的,如何用足用好,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
新的教材中,已经在转变过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简单的教学模式,更多的希望学生参与,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看、读、议、说。
这种改变对我及每一位老师来说都很难,可是如果不做,我们都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将让这一模式捆绑着自己,无法实现自我的跨越。
再就是在教材中要读懂重、难点,尽量做到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易理解的少讲或不讲,学生有困难的,要讲清楚,讲透彻。
还要说一点的是,有时教材中有与我们的教学实际脱节的地方,因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取舍。
3、读书。
这是三节课后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个教师要想上好课,着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除了要了解专业书籍,还必须学习大量的非专业书籍。
只有这样,自己才可能有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这样,我们在讲课时,才可能会达到酣畅淋漓的境界。
学生也才会与你一起忘我。
当然,这一点也的确不容易做到。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用这句话,勉励自己。
仅是个人拙见,与同仁共同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态阅读教学第一课时中的“三读”
在阅读教学中,第一课时应强化初读,紧抓字词的教学,在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帮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于永正老师说的“语文课不读熟不开讲”确实有其合理之处,没有读书根基的深入,哪有交流果实的丰美?下面以人教版四上《白鹅》的第一课时教学为例,谈谈常态阅读教学第一课时中读文的三部曲:一次读文
【场景扫描一】
1.师:正式上课前,老师想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漫画,有兴趣吗?(屏幕出示丰子恺的四幅漫画)来了位小女孩子,像是在给凳子穿鞋,旁边还写着,凳子四只鞋,阿宝两只鞋。
谁看懂了?能随便说说吗?(学生自由谈)又来了位小男孩,旁边写着花生米不满足,再看看小男孩好像不高兴,你知道原因吗?(学生自由谈)再欣赏一幅,还是那位小男孩,看懂了吗?(学生自由谈)再看一幅吧,是个小妹妹,个子太矮了,很努力才够得着桌子,所以写字的时候――(让学生接下去说)
这些漫画真有趣,能欣赏到这么幽默有趣的漫画,我们得感谢一个人(出示丰子恺的头像),他就是丰子恺。
(板书:丰子恺)他是个画家,尤其擅长漫画。
他还精通音律,更是
一位出色的作家。
今天,我们准备一起读读他写的文章《白鹅》。
(板书,并指名读)这是一篇19世纪的文章,带有那个时代的语言风格,有一定的难度,有信心读好它吗?
2.师:请大家打开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认真真地读读这篇有趣的文章,努力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
开始吧!
(学生自主读文,教师巡回指导)
师:都读完了,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交流第一次读后感悟)
师:真能读书,第一次接触课文就有那么多收获。
这篇文章生字、陌生的词语特别多,挑你认为难读的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谁能一气读下来?(生读)
伸长头颈狂吠一丝不苟京剧严肃郑重饮水
倘若脾气供养不周邻居一日三餐蹲着奢侈
譬如窥伺堂倌颇像侍候
师:我们再来看这些四字词语,词语不多,一下子读下来,可不容易,谁能读?(生读)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厉声呵斥引吭大叫厉声叫嚣厉声叫骂昂首大叫
师:虽然说的都是鹅的叫声,但毕竟还是有细微差别的,我们来看下列几个句子,谁帮老师来读一读?(生分别读第①②③④⑤句)五个句子对应五个词语,你能找到吗?
①鹅伸着脖子,放开喉咙大叫。
()
②用严厉的声音,大声责备。
()
③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叫喊,吵闹。
()
④鹅抬起头大声地叫喊。
()
⑤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地骂。
()
厉声呵斥引吭大叫厉声叫嚣厉声叫骂昂首大叫
【观点传真一】
学生第一次读文是第一次正式接触文本,教师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可以努力地尝试以下几点:
一是营造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
显然,上述的谈话导入是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通过介绍作者丰子恺,拔高人物形象,进而将这份对作者的喜爱迁移到文本中去。
这样去安排进行第一次读文,学生往往能以较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其间。
二是朗读的时间要充分。
初读课文,学生会碰到一些生字新词,会遇到新的句型和新的表达方式,这些新知会形成一定的阅读障碍、阅读困惑,使学生的阅读思绪被打断,对课文内容不能很快形成一个清晰的、连贯的完整认识,书读得不流畅是很正常的。
因此要给孩子比较充足的时间去通读课文,而不要在部分孩子还未读完时,就让学生戛然而止。
三是注重初读的感受。
第一次阅读文本后,在没有外界的影响下让学生谈初读感受,是学生最初的对文本的一种解读,是最原生态的。
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这也是教师
了解学生对文本解读的一次机会。
有些教师会在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开课后就让学生聊一聊初读的收获。
如有位教师执教《威尼斯的小艇》,请学生通过句式“威尼斯的小艇___________________”来谈谈对威尼斯小艇的认识。
这样的安排当然也是可以的。
四是第一次读文后要安排字词的学习。
通过初读,学生对文本中的生字新词已经照过面,此时安排学生学习生字新词就是趁热打铁。
其次,这也是为第二次阅读文本作准备,帮助扫清阅读的障碍。
当然,部分词语的学习,尤其是词义的理解,也可以考虑到文本中去解决,因为将一些关键词语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理解更科学、更有效。
二次读文
【场景扫描二】
1.师:同学们,丰子恺爱画画,也爱写文章,他很喜欢给自己的文章配点画。
你看,这就是丰子恺为《白鹅》配的画。
你觉得画中的白鹅在干什么?别急着回答,老师想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合适的句子来说一说。
2.随机落实以下句子的朗读。
①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②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师点击出示句子)
师:这句话最具有19世纪的语言风格和习惯,要读好它不容易,谁试试?(生读)读得很流畅了,能把鹅的叫声读响些吗?(生读)
③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师:要读好这个句子可不容易,因为有很多多音字,谁再来试试?……读得不错,再请你读一读……对这个句子有疑问吗?(什么是净角?)京剧有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净角是其中一大行当,也叫花脸,它往往扮演那些性格刚烈或粗暴的人。
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师播放录像)请问哪个是净角?(生答)再看一遍,注意净角走路的姿势,此时你想说什么?(生答)白鹅就是这么走路的,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④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
(点击:哟,也许它此时正去――饮水,正去――吃泥,正去――吃草,正去――吃饭,不过吃的顺序永远是先吃饭再饮水再吃泥再吃草,然后再吃饭)这就是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3.欣赏着这画,读着课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鹅呢?
(高傲、傲慢、固执、一丝不苟、三眼一板、大模大样、有趣的、可爱的……)
【观点传真二】
一是二读课文一般都安排在词语学习后。
因为对词句的正确感知会带动读书水平上一个台阶。
此时的读,既能使学生体会词语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在文章句段中的呈现方式、构建方式,又因为基本扫清了词句读音和理解上的障碍,而显得比第一次朗读娴熟了许多。
二是读前要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
因为经过第一次初读后,学生已经基本扫清了阅读障碍,能分配出一部分注意力关注文章的内容及其前后联系,阅读思绪连贯了,课文也就读得流畅了。
如前面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安排学生第二次阅读前,提问:“你觉得画中的白鹅在干什么呢?老师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找出合适的句子来说一说。
”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去进行第二次朗读,边读边思考相关的问题,从而加强了二次读文的有效性。
三是创设多次朗读的机会,提高朗读的能力。
从前面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良苦用心”,总是想方设法让孩子们一次又一次地接触文本,展开朗读的训练,从朗读的面上说,既有个人朗读,又涉及集体朗读。
从朗读的质上说,不是为了朗读而朗读,而是引导学生对文本作适度的理解,赋予朗读一定的深度。
三次读文
【场景扫描三】
1.师:其实这是一只普通的白鹅,又不是一只普通的白
鹅,因为丰子恺的名人效应,白鹅为此沾了点“星气”,它
也就成了一只“明星”白鹅,眼下的“明星”都有个小档案,这只白鹅当然也不例外,我们就帮白鹅填一填吧!请大家再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能直接填在档案上的相应的词儿吧。
2.师:都找到答案了,谁先说?请注意:一个同学填一
格档案。
【观点传真三】
完成了一读二读后,三读又该如何把握呢?
一是三读最好安排在质疑问难环节之后。
因为质疑问难能有效解决阅读中的个性化问题,如上述安排学生填写档案,其实就是抛给了学生六个问题:姓名、曾用名、性格、叫声、步态和吃相。
当然,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根据文本质疑,由质疑入手进而通过三读课文来解决,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二是整体感知文本大意。
因为经过一读二读后,学生概括课文大意应该不是难事了。
像上述设计中教师让学生根据白鹅的“明星档案”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知。
总之,第一课时要进行有效的初读课文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文脉。
当然第一课时概括文本大意时,我常常不是直指言明,而是喜欢形象地说成“把厚书读薄”,并以“读出了几个镜头”“读成几个词语”作为补充。
让学生在散乱的畅所欲言
中从感性上认识到文本的大意。
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
与倾听中不断吸收、重新构建,不也同样是了解文本大意的好路子吗?
阅读教学中的“三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还需要学会“量体裁衣”。
要舍得在读书上花时间,当然初读不能只是走过僵化的流程傻读,读书不是蜻蜓点水的应景,也该有入木三分的深刻。
真正在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做到“把读留住”,关键还是把握好一个度,操持好一种方法,解决好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浙江省绍兴市群贤小学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