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单元测试: 第2单元 身边的化学物质(c卷,解析版)
九级化学全册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我们身边物质综合》基础测试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我们身边物质综合测试题及答案(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 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森林重庆”的实施,有助于减少空气中哪种成分的含量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2.水是生命的源泉,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 B.蒸馏水 C.雨水 D.自来水3.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
它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 108℃:时形成,玻璃态的水和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液态变成玻璃态,体积减小 B.水由液态变成玻璃态,体积膨胀C.水由液态变成玻璃态是物理变化D.水由液态变成玻璃态是化学变化4.右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其中的错误共有 ( )A.1处 B. 2处 C.3处 D. 4处5.下表是今年3月我市环保局在自来水取水口检测的部分结果,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溶解氧的“氧”指氧气B.氨氮含量高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C.取水口附近不能设立排污企业D.生活污水在取水口可以任意排放6.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用干冰作制冷剂 B.用二氧化碳作灭火剖C.医疗上用氧气抢救病人 D.用氧气填充气球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尉体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生成一二氧化碳8.某同学过滤含有泥沙的水。
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 )A.滤纸和漏斗之间有气泡 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了滤纸的边缘C.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漏斗的下端未靠在烧杯壁上9.有学生归纳出氧气的主要用途有:①为飞行员、潜水员、登山运动员和危重病人等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②用于钢铁冶炼③在化学丁二业中用于制蒸馏水④用于和乙炔产生氧炔焰⑤用作氧化剂⑥(液氧)用于火箭发动机。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测试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给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B.给盛满液体的试管直接加热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纸上称量2.2016·苏州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B.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78%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3.2016·本溪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4.下列实验室制备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加热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可以获得氧气B.收集二氧化碳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收集氧气的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D.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熄灭,该气体是二氧化碳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有毒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6.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C.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D.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减少7.2016·攀枝花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无色透明的水均可直接饮用B.用肥皂水可区别硬水和软水C.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D.通过蒸馏可以得到净化程度较高的水8.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六步操作,正确操作的顺序是()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并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A.④③①⑤②⑥B.④③①⑤⑥②C .③④①⑤⑥②D .③④①⑤②⑥9.在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一氧化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B .氨气+硫酸―→硫酸铵C .碳酸氢钠――→加热碳酸钠+水+二氧化碳D .甲烷+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10.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牛奶变酸B .钢铁生锈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D .农家肥料腐熟11.用如图2-K -1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能使水电解产生气体的速率变大;②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⑤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2章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组物质中,不属于同种物质的是()A.水和冰B.二氧化碳和干冰C.冰和干冰D.氧气和液氧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中分离获得的是()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B.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极易溶于水B.食物腐败不需要氧气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铁D.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4.下列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大量白雾B.木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C.铁丝:火星四射D.蜡烛:淡蓝色火焰5.自然界的水因含有许多杂质而需要净化。
下列操作中不能使水得到净化的是()A.蒸馏 B.活性炭吸附C.加入肥皂水 D.过滤6.下图是实验室氧气的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制备B.收集C.验满D.验证性质7.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能生成更多的氧气B.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会改变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会发生改变D.过氧化氢不加入二氧化锰也能分解出氧气8.在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B.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C.氧化汞加热——→汞+氧气D.镁+氧气点燃——→氧化镁9.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动物呼吸B.苹果腐烂C.镁条燃烧D.钢铁生锈10.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电解水时氢原子和氧原子被破坏C. 电解器正、负两极端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D. 检验氢气的纯度时,没有听到响声说明已经纯净了11.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空气④氮气。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单元检测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搜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搜集,该气体具备的性质是〔〕A. 不溶于水,比空气重B. 溶于水,比空气轻C. 不溶于水,比空气轻D. 溶于水,比空气重2.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 氧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B.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C.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D.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3.以下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选项是〔〕A.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B.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无气味的气体C.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一种红色固体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物质4.如下图,以下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是2︰1B. a试管中的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C. 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能支持燃烧D. b试管中的气体能燃烧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有:①给试管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熄灭酒精灯;④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塞紧橡皮塞;⑤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⑥用排水集气法搜集氧气;⑦将导气管移出水槽,正确的操作步骤是〔〕A. ②④⑤①⑥⑦③B. ②④⑤①⑥③⑦C. ④⑤②①⑥③⑦D. ④⑤②①⑥⑦③6.以下净化水的方法中,能将硬水变成软水的是〔〕A. 沉淀B. 过滤C. 吸附D. 蒸馏7.根据如下图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 CO2不能燃烧B. CO2不支持燃烧C. CO2密度比空气大D. 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8.以下关于水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冰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 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C. 电解时,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D. 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二、填空题9.如下图为世界人均水量和一些国家的人均水量,〔1〕你的感受是:________ ;〔2〕从不同角度说出保护水资源的2点详细做法________ .10.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搜集装置两局部.确定发生装置主要考虑________和________;搜集装置取决于该气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11.如图,实验台上放置两瓶气体,集气瓶A、B中分别盛有O2、H2中的一种.〔1〕由放置方法判断出A瓶中的气体是________ ;〔2〕假设B瓶中的气体分为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将盛有点燃的硫的燃烧匙伸入瓶中,发生化学反响的方程式为________ .12.如图表示了化合反响和氧化反响的关系.按例如填空:A局部:是化合反响,不是氧化反响,例:二氧化碳+水→碳酸;B局部:________ ,例:________ ;C局部:________ ,例:________ .13.工业消费、科学研究以及人类生活都与化学有着亲密的关系。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章末练习题(解析版)-学习文档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 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放出热量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2.下列操作可有效降低水的硬度的是()A. 沉降B. 过滤C. 煮沸D. 吸附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A. 红磷B. 木炭C. 镁片D. 铁丝4.下列方法可用于除去污水中可溶性有色物质的是()A. 沉淀B. 过滤C. 吸附D. 静置5.下列气体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氮气D. 空气6.下列做法中,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A. 用洗过衣服的水拖地板B. 用淘米水浇花C. 及时修理坏了的水龙头D. 漱口时不关闭水龙头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可供人体呼吸的是()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A. 氢气B. 木炭C. 蜡烛D. 硫粉9.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不需使用的仪器是()A. 试管B. 酒精灯C. 单孔胶塞D. 玻璃导管10.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许多物质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如表物质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中正确的是()A. AB. BC. CD. D1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A. 农业生产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B. 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因而供人类生产生活用水极为丰富C. 江河湖泊的水经沉淀、过滤、消毒、杀菌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D. 我县是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具体由农牧局土肥站实施),这样大大降低了由于无节制使用各种化学肥料造成的资金浪费和水土污染12.通过下列类型的反应:①化合反应②分解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解反应,能产生CO2的是()A. ①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全部13.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来验满B. 加热固体制取氧气之后,应先把导管移开水面,再熄灭酒精灯C. 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就不会产生氧气D. 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可以用高锰酸钾来代替二氧化锰14.在试管中装入少量碘和锌粉的混合物,没有什么明显的化学反应.向其中滴入几滴水,则迅速发生反应,且水的质量未改变.则上述变化过程中水充当A. 氧化剂B. 反应物C. 催化剂D. 生成物1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C. 蜡烛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雾产生,放出热量。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综合检测题(含解析)沪教版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检测题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1 小茜同学对部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做了如下归纳,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A.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填充食品包装袋防腐B. 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霓虹灯C. 氦气的密度很小且稳定——探空气球D. 氮气高温时性质活泼——光合作用的原料2(2011·大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富氧空气可用于潜水、医疗急救B.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C. 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D. 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可使其耐用3 对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易溶于水B. 在-183 ℃时变为淡蓝色液体C. 在-218 ℃时变为白色固体D. 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4 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5 下列现象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木炭燃烧B.食物腐败C.蜡烛燃烧D.汽油燃烧6 下列变化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 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B. 硫+氢气硫化氢 C. 氧化汞汞+氧气 D. 氧气+红磷五氧化二磷 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产生大量的白雾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不溶于水的固体C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8 关于氧气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氧气可用来炼钢B. 氧气可用来灭火C. 氧气可用于登山或飞行D. 氧气可供给动植物呼吸9(2011·苏州)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 )A. 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B.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发生了变化C. 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D. 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B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属于分解反应D .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就不会产生氧气11 臭氧空洞、酸雨和温室效应是人类所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卷: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有答案)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一、选择题1.(2017·乌鲁木齐)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A.21% B.0.94%C.0.03% D.78%2.(2013·遵义)下列反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D.甲烷在空气中燃烧3.(2014·遵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可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A.稀有气体B.氮气C.氧气D.二氧化碳4.(2017·重庆B卷)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B.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C.它们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自然界里它们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5.(2017·重庆A卷)科研人员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加热生成甲烷和水。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纳米镍粒子反应前后质量不变D.二氧化碳的排放易引起温室效应6.(2017·六盘水)关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光亮的铜丝放入稀硫酸中,溶液变为蓝色,产生大量气泡B.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7.(2018·预测题)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④CO2不支持燃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2014·遵义)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9.(2017·乌鲁木齐)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B.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C.过滤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D.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10.(2017·重庆)在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仪器不会使用到的是()11.(2017·邵阳)如下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B.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12.(2017·重庆A卷)重庆地区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B.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C.水通电在正极获得氧气D.活性炭可将自来水变为纯净水13.(2017·广州)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B.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C.蒸馏海水和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D.蒸馏水、自来水都是纯净物二、非选择题14. (2017·原创题)根据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单元 我们身边的物质》单元测试卷(上海市高桥中学)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单元我们身边的物质》单元测试卷(上海市高桥中学)一、选择题1.(3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蒸馏水B.雪碧饮料C.河水D.新鲜空气2.(3分)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净化后的空气、五氧化二磷B.水和冰混合、澄清石灰水C.生锈的铁钉、海水D.二氧化碳、液态氧气3.(3分)在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4.(3分)澄清石灰水长期敞口放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一氧化碳5.(3分)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6.(3分)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通电时一般都能发出有色光B.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一定不能和其他物质反应D.是空气中含量最少的气体7.(3分)建设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C.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SO2污染8.(3分)氮气的用途也很广泛,下列属于氮气用途的是()A.合成氨制作氮肥B.充入灯泡作保护气C.作为火箭发射的推进剂D.医疗上可作为危重病人的急救气9.(3分)豆科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用的肥料较其它农作物少得多,原因是豆科植物根上具有根瘤菌,能直接固定空气中的某种气体成为农作物的养料,这种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10.(3分)下列有关氧气说法错误的是()A.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11.(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B.铁丝在空气中能够燃烧C.红磷不能在空气中燃烧D.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2.(3分)硫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放出大量的热D.硫粉逐渐减少13.(3分)如图所示装置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该装置不能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之所以可以采用此装置,是利用了氧气性质(物理/化学)中性质.14.(3分)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都能发生,其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葡萄糖+氧气→水+二氧化碳B.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C.镁+氧气→氧化镁D.氢气+氮气→氨气15.(3分)下列有关氧气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C.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16.(3分)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17.(3分)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B.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改变C.不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不会放出氧气D.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可以增加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氧气的质量18.(3分)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B.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C.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D.氧化汞汞+氧气19.(3分)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二章_身边的化学物质_单元检测试卷(解析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检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30分,)1. 某集气瓶里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采用燃烧法除去氧气而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时,最好采用试剂()A.铁丝B.红磷C.木炭D.硫2. 温室效应有功有过,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能使干燥石蕊纸花变红C.“低碳”是指较低的排放D.温室效应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温度3. 下列处理方法能够净化水的是()①过滤②吸附③沉淀④蒸馏⑤蒸发⑥电解.A.①④⑥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4. 下列有关氧气、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B.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C.电解水能生成和,二者体积比为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5. 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B.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能像液体一样倾倒二氧化碳C.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小条伸入集气瓶中,若火焰熄灭,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6. 有人用下列方法除去硬水中某些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以降低水的硬度,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是()A.煮沸B.静置C.过滤D.加盐酸7.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细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D.硫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8.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B.石蜡+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C.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D.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9.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的是()A.木炭B.镁条C.蜡烛D.红磷10. 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A.氧气虽可支持燃烧,但有时也需要隔绝氧气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11. 年月日上午点,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给地面的学生讲课,成为中国境内的第一位“太空老师”,也让我们加深了对太空环境的理解.不依靠额外仪器,以下能在太空中完成的是()A.用漏斗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B.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C.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D.密度计测液体的密度12. 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氧化镁B.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产生大量气泡和白烟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观察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13. 如图所示,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C.气球不变,红墨水右移D.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14. 电解一定量的水,当某一电极上产生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A.或B.或C.或D.或15.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的量筒量取水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氢气C.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瓶中的气体是否为D.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氧气是否集满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5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5分,)16.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A.朝下B.朝上C.略向下倾斜D.略向上倾斜17. 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B.相同的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D.只有在点燃的条件下铁才能与氧气反应18.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越快越好,所以要加入催化剂C.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制氧气时,若找不到二氧化锰,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过一段时间后氯酸钾产生氧气的速度也会加快D.硫酸铜溶液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19. 关于下列实验装置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和图都准确无误B.图中的制气装置有错误,图是正确的C.图中集气瓶集满氧气时,水槽中无气泡产生D.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反应就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B.氧化反应就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21. 小科和小敏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的研究.(1)写出图中标记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2)小科要用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并收集,应选用上图中的________装置(填字母编号);(3)小敏用________和大理石在装置轴中反应,制并检验,能不能用火碱溶液代替图中的澄清石灰水来检验?请说明理由.________.22. 图甲为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家庭实验装置,左边部分带小孔的眼药水瓶,下部可浸入和离开白醋,以控制反应进行与停止,它相当于乙图中的________(选填字母)装置,该装置虚线框中应选用乙图中的________(选填字母)装置来收集气体;检验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测试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据我国气象部门预报,在今后几年的夏季,“厄尔尼诺”现象将会经常出现。
下列气体中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关的是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氮气2.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右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 )A.植物的呼吸作用 B.含碳燃料的燃烧C.发展利用氢燃料 D.人和动物的呼吸3.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废旧电池应回收后集中处理 B.该纯净水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C.“绿色食品”是指颜色一定为绿色的食品 D.“白色污染”是指白色粉尘造成的污染4.下列变化与其他变化有本质不同的是()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 D.大理石遇醋酸有气泡产生5.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自然界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它们的相同点是()A.都能灭火 B.都能供给呼吸C.都是无毒、无味的 D.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6.下列措施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A.用加碘盐代替普通食盐 B.回收并利用废旧塑料C.“三峡工程”用水力发电替代火力发电 D.“西气东输”可以解决华东地区燃煤之弊7.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有约1/5的空气不知去向。
当时化学家把这l/5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用空气”是指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8.从防止空气污染考虑,下列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的是()A.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B.在氧气集气瓶中点燃硫磺C.电解水 D.蒸发氯化钠溶液9.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主要是因为()A.二氧化碳能与燃烧物发生化学反应 B.二氧化碳溶于水可生成碳酸C.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10.为了让灯泡通电发热时,消耗灯泡内少量的氧气,达到保护钨丝的目的,通常在白炽灯泡里的玻璃柱上涂一层物质,该物质是 ( )A.红磷 B.氧化镁 C.二氧化锰 D.高锰酸钾11.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沪教版《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一密闭容器中充满空气,经测定其中含氮气体积为100L,则其中氧气的体积为( )A.20L B.30L C.25L D.40L2.区别下列物质所用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B.硬水与软水——肥皂水C.二氧化碳和氮气——石灰水 D.氮气与氖气——燃着的木条3.用来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火星四射 B.放热 C.铁丝熔化成小球 D.生成黑色固体4.若用试管加热固体时,若出现试管炸裂现象,其原因不可能是 ( )A.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 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C.试管口略向上倾斜了 D.试管夹在中上部5.对化学实验用剩的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放回原瓶 B.倾倒在水槽中C.倒在指定容器中 D.可带回家中自己使用,6.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放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的物质较合理的是 ( ) A.硫粉 B.木炭 C.镁带 D.铁丝7.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利用温室进行植物生产时,可向温室内通人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A.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B.二氧化碳可产生温室效应从而提高室温C.施用后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D.施用后可防止火灾8.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
常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宜采用的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法C.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D.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9.一位遇上海难的水手,随木排在海上漂流,他用完了淡水,仍感到十分口渴,虽然周围的海水十分清澈,但他不喝海水,因为他知道喝海水会致命。
理由是 ( ) A.海水有苦涩味,根本喝不下去B.海水含有多种盐,能使肠胃腐烂致人死亡C.海水中有许多微生物,有些微生物能致人死亡D.海水会造成水分从血液和组织内脱离出来,进入肠胃中,使人脱水死亡10.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生物生存、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单元 身边的化学物质 单元测试(解析版)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测试(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粮食平安〞。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水的自然循环能完成水的重新分配,不需兴修水利工程B. 农业消费中改动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以浪费用水C. 为了防止水体污染,农业上应合理运用农药和化肥D. 将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置,可增加污染,维护水资源2.以下有关现象描画错误的选项是〔〕A. 木炭在空气熄灭,收回白光,发生少量白雾B. 镁在空气中熄灭,收回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C. 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外表掩盖一层白色物质D. 红磷在空气中熄灭发生浓重的白烟并放出少量的热3.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外壁会湿润,说明空气中含有〔〕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水蒸气D. 氮气4.实验室要搜集一试管CO2,最好选用的装置是〔〕A. B. C. D.5.如下图,将某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熄灭,待熄灭并完全冷却后,发现玻璃管下端的小气球渐渐鼓起来,那么该物质能够是〔〕A. 蜡烛B. 白磷C. 木炭D. 硫粉6.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进程如下,正确顺序是〔〕①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反省气密性;④把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在试管口堵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搜集氧气;⑥从水中取出导管.A. ③④①⑤②⑥B. ③④①⑤⑥②C. ④①③⑤②⑥D. ④①③⑤⑥②7.关于水的污染进程描画错误的选项是〔〕A. 经过过滤装置除去可溶性杂质B. 通入氯气杀菌消毒C. 参与明矾使不溶性悬浮物凝聚D. 经过活性炭吸附局部有害物质8.以下过滤简图〔图中固定装置和混合液、滤液均省略,玻璃棒末端均已靠在三层滤纸上〕,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 B. C. D.9.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有:①装药品②固定装置③反省装置气密性④衔接仪器⑤加热⑥搜集气体⑦熄灭酒精灯⑧从水槽中撤出导气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 ③④①②⑤⑥⑧⑦B. ③④①②⑤⑥⑦⑧C. ④③①②⑤⑥⑧⑦D. ④③①②⑤⑥⑦⑧10.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响速率B. 催化剂在反响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C. 不运用催化剂,反响就不能停止D. 催化剂可以改植物质的化学反响速率1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不须运用的一组仪器是〔〕A. 烧杯,玻璃棒B. 试管,集气瓶C. 酒精灯,铁架台D. 导管,单孔橡皮塞12.如图是氧气的制取及有关性质的实验,操作正确的选项是〔〕A. 制氧气B. 搜集氧气C. 氧气验满D. 铁丝在氧气中熄灭二、填空题13.实验室搜集氧气时,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缘由是通常状况下: ________;也可采用排水集气法,缘由是通常状况下: ________.有一集气瓶,要想测量该集气瓶最多能搜集气体的体积,请你写出简便的测量方法〔可以选择必要的器材〕: ________.14.________ 和________ 是氧气的两个重要用途15.各种物质间存在着某种联络:用A替代〝大于〞,B替代〝小于〞,C替代〝等于〞,D替代〝无法判别〞,请区分选用〝A〞、〝B〞、〝C〞或〝D〞填空.〔1〕沸点:在同温同压下,氧气________ 氮气;〔2〕微粒直径大小:分子________ 原子;〔3〕50mL酒精与150mL水充沛混合:溶液的体积________ 200mL.〔4〕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甲醛〔CH2O〕________ 醋酸〔C2H4O2〕.16.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用排水法搜集氧气时应留意:(1)实验末尾前应先反省________ 。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测试卷(江苏省泰州中学附中)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测试卷(江苏省泰州中学附中)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3分)家庭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调味用的食醋B.餐饮用的啤酒C.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D.炒菜用的铝合金锅2.(3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A.铜制造电线B.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C.用氢气填充气球D.氧气供给呼吸3.(3分)下列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类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碳﹣﹣白色火焰﹣﹣化合反应B.铁丝﹣﹣火星四射﹣﹣分解反应C.磷﹣﹣大量白烟﹣﹣氧化反应D.石蜡﹣﹣发出白光﹣﹣化合反应4.(3分)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时,不需要的仪器有()A.试管B.长颈漏斗C.集气瓶D.水槽5.(3分)将带火星的木条移近集气瓶口时,木条剧烈燃烧起来.对于这个现象,你得到的结论是()A.集气瓶中盛的是空气B.集气瓶中盛满了氧气C.集气瓶中盛有半瓶氧气D.不能确定集气瓶中是否盛满氧气6.(3分)某集气瓶中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现欲除去氧气而得到纯净的氮气,应选用下列最佳试剂是()A.木炭B.铁丝C.红磷D.蜡烛7.(3分)一般不会造成水污染的是()A.合理放养鱼虾等水产品B.工厂排放没有经过处理的废水C.大量的生活污水流入河流D.下雨天使用杀虫剂杀灭农田害虫8.(3分)下列叙述中,均属于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铁易生锈,二氧化碳易液化B.O2有氧化性,H2有还原性C.纯净的铁片是银白色的,酒精易挥发D.金属能导电,H2CO3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9.(3分)二氧化碳虽然只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的是()A.人和动物的呼吸B.植物的呼吸作用C.化石燃料的燃烧D.发展利用氢燃料10.(3分)小强在化学课上知道了蛋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决定制作一个无壳鸡蛋送给妈妈.他应该从厨房中选择鸡蛋和下列物质中的()A.味精B.白酒C.酱油D.食醋11.(3分)在使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过程中,先后顺序不规范的是()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B.先盖上玻璃片,再从水中拿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C.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D.先在铁架台上固定发生装置,再放置酒精灯12.(3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向量筒里所盛的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B.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C.加热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芯接触D.用10mL量筒量8mL酒精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13.书写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物质名称后的括号中写出物质的化学式.例如:磷(P)+氧气(O2)→五氧化二磷(P2O5)(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3)木炭燃烧;(4)水通电分解;(5)镁条燃烧;(6)铜丝在火焰上灼烧变黑;上述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氧化反应的是.制造照明弹利用的是.14.下面是对金属钠性质的描述:①密度比水小;②熔点低;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④常温下能与水剧烈反应;⑤常温下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用序号回答: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据上述性质推测,金属钠(填“能”或“不能”)在空气中燃烧.15.甲、乙、丙三种气体均为空气的组成之一.甲、丙气体混合后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没有明显变化;将黑色固体丁灼烧至发红,伸入甲、丙混合气体中,丁充分燃烧生成一种新的气体乙.丁燃烧结束后,测知甲气体已全部耗尽;将乙、丙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混浊.已知丙气体占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试回答.(1)四种物质的名称甲、乙、丙、丁.(2)写出上述过程中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并在每一种物质后面的括号内写出该物质的化学式.,.16.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b,c.(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3)实验室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发生的反应为:已知H2S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毒,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根据以上事实推断:实验室制取H2S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最好选用,你猜测选用该装置的原因是.17.空气、水、二氧化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①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是一种(填物质类别)。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检测卷(word版 含答案)
第二章达标检测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空气中下列各成分所占的体积由小到大的顺序是()①氧气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稀有气体A.③④①②B.④③①②C.②①④③D.①③②④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B.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C.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以防腐D.新鲜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3.下列是火柴头中含有的四种物质,火柴点燃时会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已知这种气体会污染空气,生成这种有害物质的是()A.二氧化锰B.氯酸钾C.红磷D.硫4.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锰在一切反应中都作催化剂B.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变C.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速率,也能增加氧气的产量D.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错把KMnO4当作MnO2加入,其结果是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且能增加氧气的产量5.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中,下列做法可行的是()A.用镊子夹取块状石灰石B.将鼻子凑到容器口闻酸液的气味C.用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CO2D.把用剩的酸液倒回原瓶6.自来水生产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来水生产中可用明矾作絮凝剂B.供水系统提供的水不含任何杂质C.液氯可以除去水中的悬浮颗粒D.生活中可直接取用该自来水喂养金鱼7.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下列空气中各组分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氧气无色无味,可用于医疗急救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制造硝酸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用于制干冰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霓虹灯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剧烈燃烧9.下列各项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正确的是()10.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纸花进行以下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实验①喷洒稀盐酸②喷洒水③放入干燥CO2中④喷水后放入CO2中花的颜色红色紫色紫色红色A.①说明酸溶液可以使石蕊变红B.①④对比说明④中产生了与盐酸性质相似的物质C.②④对比说明水在石蕊变色过程中不发挥任何作用D.②③④对比说明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11.“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再增长;“碳中和”是指到2060年,采取各种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2016-2017学年沪教全国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综合检测(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初三化学《身边的化学物质》综合检测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我市是全国十大宜居城市之一,人们对空气污染关注的程度不断加强,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二氧化氮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2.(2016•海南)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x”代表的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3.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在水槽中盛适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2~3滴酚酞试液,在小木片上固定一只短蜡烛(普通蜡烛1cm,或者生日蜡烛2~3cm),用火柴点燃蜡烛.把集气瓶倒扣在小木块上方,并将瓶口水封.几秒钟后,蜡烛火焰熄灭,水位上升.在水下用玻片盖上集气瓶,取出,量得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容积的.以下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滴入2~3滴酚酞试液的目的是让溶液变红,便于观察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B.滴入酚酞试液后,一开始溶液变红,随着蜡烛的燃烧,溶液逐渐褪色C.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少可能是因为瓶内的氧气没有完全消耗D.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少可能是因为随着瓶内的氧气减少,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生成了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CO等气体4.将足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在燃烧匙上点燃(或灼烧),分别放入四只图示装置的广口瓶中,立即塞紧橡皮塞,反应结束待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导管中水柱上升最少的是放入哪种物质的装置?()A.铁粉 B.磷C.木炭D.镁5.为了测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氧气的最低含量是多少,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实验探究.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将氧气和空气按不同的体积比收集在集气瓶里.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在100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若要收集一瓶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的气体,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和通入空气的体积约是()A.50mL和50mLB.60mL和40mL C.40mL和60mL D.20mL和80mL6.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试管的容积为50mL,注射器的活塞实验前停在25mL处.容器内红磷足量).用酒精灯加热装置中的红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装置中活塞最终停留的接近刻度是()A.20mL处B.15mL处C.10mL处D.5mL处7.辩论:空气中的氧气会耗尽吗?正方的观点:“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直至耗尽”.下列论点不应成为正方论据的是()A.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B.太阳能、风能、核能等能源的开发利用将耗去空气中的大量氧气C.有证据表明,在远古时代的原始空气中氧气含量达30%D.随地球人口的增多,呼吸、燃料燃烧等耗氧也越来越多8.今年春天,我国北方多次发生强烈的沙尘暴,大量沙尘不仅降落到北京,甚至远降韩国,日本也能观察到沙尘.专家对沙尘褒贬不一,有专家研究表明,沙尘能减弱酸雨的酸性,减弱温室效应,也有专家研究表明,沙尘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根据上述短文和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沙尘”的说法中有错误的是()A.沙尘已成为跨国境的环境问题B.飘浮在空气中的沙尘属于空气质量周报“首要污染物”中的可吸入颗粒物C.沙尘形成酸雨,可能是沙尘吸收了经过地区被污染空气中的氮、硫氧化物所致D.沙尘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9.从防止空气污染的角度考虑,下列实验过程应在通风橱中进行的是()A.铁丝燃烧B.白磷燃烧C.电解水D.蜡烛的熄灭10.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操作过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夹没夹紧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B.燃烧匙内盛放过量的红磷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C.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D.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11.(2016•扬州)某科学家除去空气中的O2与CO2得N2样品,并在相同条件下比较等体积的样品质量(m1)与纯N2质量(m2),重复多次,结果均为m1>m2,样品中含哪种气体可解释该结果()A.氖B.氩C.甲烷D.水蒸气12.(2016•淄博)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B.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好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13.(2016•烟台)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与铁粉的氧化.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C.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14.(2016•成都)下列装置都可用于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a、b两物质的选择正确的是()A.a是铜,b是红磷B.a是铜,b是木炭C.a是汞,b是红磷D.a是汞,b是木炭15.(2016•泰州)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A.红磷B.硫磺C.木炭 D.蜡烛16.(2016•厦门)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会使实验结果产生明显误差的是()A.使用过量的红磷B.把红磷改为蜡烛C.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D.不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17.(2016•武汉)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C.p=0.79p0,p′=p0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木炭低D.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8.(2016•巴中)通过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巴中城市空气状况有了明显变化,但测得目前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是PM2.5.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①地面建筑产生大量粉尘②沙尘暴天气增多③太阳能热水④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⑤燃烧天然气⑥燃煤取暖.A.①③⑤⑥B.②④⑤⑥C.①②④⑥D.③④⑤⑥19.(2016•莱芜)2016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A.推广公共自行车项目,为人们绿色出行提供便利B.用天然气替代煤、液化石油气,减少酸雨的形成C.大量焚烧秸秆,减少农村秸秆堆放问题D.大力开发氢能、太阳能,减少化石燃料燃烧20.(2016•鄂州)鄂州市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美化乡村”的活动,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要求的是()A.城市生活垃圾定点存放,集中处理B.市民吸完烟后的烟头不能随意丢弃C.农村田地上的秸秆及时焚烧处理D.农村牲畜粪便及时收拾,集中入厕二.填空题(共4小题)21.小亮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他先在燃烧匙中放入足量的红磷,塞紧橡皮塞,然后用凸透镜聚光照射集气瓶中的红磷.(1)由于凸透镜的聚光作用,使红磷的温度____________,红磷燃烧;燃烧停止后,燃烧匙里仍有红磷,燃烧停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2)待完全反应冷却到常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说明_______.(3)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原因是_____________.22.京津冀等地连续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作为评价项目纳入标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1)雾霾天气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因为这种天气,空气中_______大量增加(填字母序号);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可吸入颗粒物D.二氧化硫(2)防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作用;(3)请你提出一条防治空气污染的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23.为探究空气的组成,小明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旋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又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____________(只需写一点).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______处(填“1”、“2”、“3”、“4”),但实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需写一条);(3)从课本镁条燃烧实验小明得到启发,于是他用镁代替红磷做起了这个实验,实验完毕,冷却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远大于总容积的,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可能原因是______.2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1)洁净的空气属于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下列各组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A.SO2B.O2C.CO2D.NO2E.CO(2)据报道,今年1﹣4月合肥空气中PM2.5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2.3%,下列行为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___________A.燃烧火力发电B.治理工厂扬尘C.露天焚烧垃圾D.使用氢能源汽车(3)空气中各成分气体具有广泛用途,下列叙述的各用途中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__;属于氮气用途的是____________;属于稀有气体用途的是_____________A.医疗急救B.食品包装中填充气C.潜水D.气焊E.制造电光源.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25.(2016•南京)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____________.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集合耗尽【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猜想】(1)装置漏气;(2)______________装置内氧气有剩余;…【实验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分别用过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分别为8.85%和3.21%,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回答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1】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3)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9.13%.【交流与反思】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2】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利用铁粉、炭粉、氧化钠等物质又【结论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进行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拓展延伸】铜也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若将图3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行实验,请判断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26.(2016•温州)为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明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每次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总是远小于21%,他认为误差主要由实验装置造成,于是改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在量筒内加入100毫升的水.③在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使瓶内空气体积为250毫升.④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塞紧瓶塞,关闭止水夹,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⑤燃烧结束并充分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待量筒内水面不再下降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为65毫升.(1)小明按如甲装置进行实验时,该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与装置甲相比,装置乙中使用电烙铁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本实验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小明发现,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仍有较大差距,查阅资料发现,引起本实验的误差除装置外,还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27.(2016•温州)现有两组实验小组的同学参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1)甲组同学采用课本实验装置(图2),他们先用图1的组合装置在空气中点燃红磷,然后慢慢地将燃烧匙从上到下插入广口瓶中,目的使上、下层空气中的氧气都能得到充分消耗,直到橡皮塞塞紧瓶口,红磷在瓶中继续燃烧直到熄灭,等广口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但这样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大于1/5.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装置本身在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也是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请分析其中一种缺陷,说明这种缺陷造成误差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3)乙组同学先查阅资料(如下表),然后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图3所示的改进,右②大家用改进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待玻璃管冷却、管内白色的烟幕消失时,左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了一段距离,此时他们应该怎样操作之后,才能读取左管页面的刻度__________.28.(2016春•万全县期末)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的容积,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稍过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看到的现象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___________;③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该气体___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④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小梅同学探究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试验之后,又设计了如甲装置所示的实验,红磷和木炭均为足量,分别把A、B两瓶中的红磷和木炭点燃,将燃烧完毕冷却至室温后,打开C、D两处的夹子,想一想.(1)她将看到甲装置的烧杯中的水进入_______________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将甲装置改装成乙装置,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共2小题)29.根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1)图A、B是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的实验:①实验小组按A装置进行实验后,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总容积的,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A.实验前未将橡胶管夹紧;B.实验前导管中未加满水;C.红磷过量;D.氧气未消耗完.②实验后,实验小组又进行反思,设计了B装置,利用气压变化使白磷燃烧,与A装置比较,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A.防止空气污染;B.减少误差;C.节约燃料;D.便于直接读数.(2)两位同学探究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小刘设计的实验装置和药品如图C所示;小李设计的实验装置和药品如图D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①小刘的实验后,天平平衡,从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也由此说明,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a.原子种类b.原子数目c.分子种类d.分子数目e.元素种类f.物质种类g.原子质量h.元素质量.②若小刘进行实验时,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天平也不平衡.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小李的实验后,发现天平不平衡,若依然使用图D中的药品,最好选择如图2中_____________仪器(填序号)组装成新的装置,才能达到实验目的.30.(2016•漳州模拟)如图一所示,点燃蜡烛,用蜡烛的火焰加热铜丝,2﹣3分钟后,观察到白磷燃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铜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接着,红磷被燃烧的白磷引燃并延烧,产生白烟,此时熄灭蜡烛,向下用力使燃烧匙的勺子位于瓶体第1与第2等分线标记之间(如图二),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燃烧匙内燃烧的磷火焰熄灭后,可观察到烧杯内的液面逐渐下降;待瓶体内的气体完全冷却到室温时,瓶体内的液面上升至瓶体第2等分线(如图三所示).由此说明:________约占空气体积的.如果该瓶体原来是装米醋的无色玻璃瓶,要达到上述实验效果应先对米醋瓶进行的加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我市是全国十大宜居城市之一,人们对空气污染关注的程度不断加强,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等;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汽车的尾气等;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的废气和燃放烟花爆竹;粉尘主要是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解答】解:A、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的废气,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一氧化碳有毒,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属于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主要是考查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基础性比较强,一定要加强记忆.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但是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不仅引起了全球的重视而且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问题.2.(2016•海南)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x”代表的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来回答本题.【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由图可知,x的体积分数最大故选C【点评】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哪种气体最多,哪种气体最少.3.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在水槽中盛适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2~3滴酚酞试液,在小木片上固定一只短蜡烛(普通蜡烛1cm,或者生日蜡烛2~3cm),用火柴点燃蜡烛.把集气瓶倒扣在小木块上方,并将瓶口水封.几秒钟后,蜡烛火焰熄灭,水位上升.在水下用玻片盖上集气瓶,取出,量得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容积的.以下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滴入2~3滴酚酞试液的目的是让溶液变红,便于观察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B.滴入酚酞试液后,一开始溶液变红,随着蜡烛的燃烧,溶液逐渐褪色C.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少可能是因为瓶内的氧气没有完全消耗D.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少可能是因为随着瓶内的氧气减少,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生成了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CO等气体【分析】解题时有时要善于联想,遇到与相比较的实验时就要考虑是否是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另外对药品的使用如酚酞,要注意分析使用环境中其他物质的存在,从而正确分析药品使用的目的.【解答】解: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是要对应的生成物不是气体,而蜡烛燃烧却是能够生成二氧化碳甚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实验者设计了用氢氧化钠来吸收二氧化碳的这个细节,所以酚酞的加入虽然开始可以便于观察液面的变化,但是最终目的是证明二氧化碳被吸收.而对于进入液体小于,我们有时会考虑药品的量不足,但是本题中蜡烛熄灭了,说明蜡烛是有剩余的.所以分析时就要注意到这一点.A、在起始阶段确实便于液面变化的观察,但是后期红色消失,所以便于观察.至于通过颜色变化证明二氧化碳被反应掉,本题的设计是空气成分测定,而不是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所以目的仅仅是便于观察.正确.B、开始由于水中有氢氧化钠,所以显红色.后来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进入溶液从而消耗了溶液中的氢氧化钠,由于生成物为碳酸钠,碳酸钠显碱性,所以依旧是红色.错误.C、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少可能是因为瓶内的氧气没有完全消耗.由于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的浓度,所以后期蜡烛熄灭并不代表氧气被完全消耗,所以会导致进入液体体积偏小.正确.D、其实用蜡烛或者木炭都不可能得到对应的结果,因为这个过程中随着氧气浓度的降低,过程中会生成一氧化碳,虽然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吸收二氧化碳,但是一氧化碳却无法被吸收.正确.故答案:B【点评】实验设计中要对各种情况考虑周全,比如蜡烛对应二氧化碳,但是却忽略一氧化碳.4.将足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在燃烧匙上点燃(或灼烧),分别放入四只图示装置的广口瓶中,立即塞紧橡皮塞,反应结束待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导管中水柱上升最少的是放入哪种物质的装置?()A.铁粉 B.磷C.木炭 D.镁【分析】本题考查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要把空气中的氧气消耗掉,需要加入的物质一般燃烧后的生成物是固体,因为固体不需要占很大的空间.如果生成物是气体,几乎占了氧气的体积,就得不到应有的结论.【解答】解:A、铁粉在空气中能燃烧,能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四氧化三铁固体,没有新的气体生成,瓶内气压与大气压相比,减小了大约1/5,因此打开止水夹,导管中水柱上升占广口瓶容积的1/5;B、磷能与氧气反应,消耗瓶中的氧气而使瓶内气压减小且产物五氧化二磷是固体,没有新的气体生成,瓶内气压与大气压相比,减小了大约1/5,因此打开止水夹,导管中水柱上升占广口瓶容积的1/5;C、木炭能够与氧气反应,虽然能够消耗氧气,但生成的是一种气体:二氧化碳,它填补了原先氧气所占据的空间,故瓶内气压没有显著减小,水柱上升得也很少;D、镁能与氧气反应,消耗瓶中的氧气而使瓶内气压减小且产物氧化镁是固体,没有新的气体生成,瓶内气压与大气压相比,减小了大约1/5,因此打开止水夹,导管中水柱上升占广口瓶容积的1/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实际上考查了氧气的化学性质与生成物的特征,在实验中要注意装置的严密性、所用药品的量、生成物的状态等,还要进行综合分析.5.为了测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氧气的最低含量是多少,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实验探究.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将氧气和空气按不同的体积比收集在集气瓶里.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在100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若要收集一瓶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的气体,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和通入空气的体积约是()A.50mL和50mLB.60mL和40mL C.40mL和60mL D.20mL和80mL【分析】本题有一定难度,需要考虑到空气中也含有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氧气的总体积应是通入的氧气的体积加上通入的空气中含有的氧气的体积;然后根据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列等式进行计算.【解答】解:本题学生做起来有点难度,要考虑空气中也有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设通入氧气后量筒内水的体积为x,[x+(100mL﹣x)×1/5]/100mL×100%═60% 解得x═50mL.故选A.。
2016年沪教版化学九年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综合测试C卷,含解析
《第2单元身边的化学物质》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就是()A、冰水共存物B、新鲜的空气C、澄清石灰水D、人呼出的气体2、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就是( )A、有燃烧现象B、反应中火星四射C、有黑色固体生成D、放出大量热3、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错误的就是()A、空气中最多的气体就是氮气B、空气就是由多种单质与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C、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就是始终不变的D、空气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4、中国水周的主题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下列认识与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就是()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B、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D、淡水资源丰富,所以淡水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5、某同学进行过滤的实验操作,发现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不可能的原因有( )A、滤纸不够厚B、液面高于滤纸边缘C、滤纸破损D、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就是()A、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B、蒸馏水就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C、锅炉用水硬度太高十分危险D、活性炭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7、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A、工业上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该过程属于分解反应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瞧到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水面,就立即收集C、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瓶口,木条重新燃烧,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因此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就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C、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所得溶液呈蓝色D、镁在空气燃烧发出白色耀眼的火焰,生成白色氧化镁9、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就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B、空气成分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0、要除去密闭容器里空气中的氧气而得到较纯净的N2,可以用燃烧的方法,下列物质可选用的就是( )A、硫B、铁C、磷D、木炭11、下列有关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只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就是( )A、 B、 C、 D、1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有以下实验步骤:①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②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将导管移出水面、正确的操作顺序就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⑤④C、③①②④⑤D、③①②⑤④13、可乐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要证明这种气体的存在,下列操作最好的就是( )A、将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用燃着的木条检验B、将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检验C、将澄清石灰水加入到可乐饮料中D、将可乐饮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检验14、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就是()A、动植物的呼吸B、蔗糖的溶解C、酒与醋的酿造D、食物的腐烂15、以下判断正确的就是( )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D、只要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二、填空题1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负极产生的气体就是、若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就是20mL,则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就是mL、17、今天就是化学实验室开放日,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就是固体与液体,她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我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1)①此气体就是什么物质?验证它的实验方案为,产生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可能就是、②我想制取该气体,采用的发生装置可选用上图中的(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就是,用该收集方法的理由就是、(2)我猜想此气体还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气体,可以产生它的化学方程式就是、18、将无色液体A与黑色粉末B混合,能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若将淡黄色粉末D放入C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一种刺激气味的气体E,推断并写出上述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A B C D E 、19、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就是她们探究的主要过程:假设: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与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进行实验:如图就是她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中A仪器名称就是,此实验中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就是、实验记录:实验编号 1 2反应物5%H2O25%H2O2催化剂1g水泥块1gMnO2时间165秒46秒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就是、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与水泥块就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就是否改变、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您帮助她们继续探究、(只要求提出一种影响H2O2生成O2的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与实验方案)假设:实验方案:、20、化学实验就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a 、b 的名称a ;b、(2)写出A 图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3)B 图中,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 与 性质、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 、(4)C 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就是 、(5)小明按C 图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其可能的原因就是 、(6)小雯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进行探究、下表就是她将纯镁条与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镁条与铁丝直径均为0、4mm)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的记录、请您填表并分析回答、物质 镁条含碳0、05%的铁丝 含碳0、2%的铁丝 含碳0、6%的铁丝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无火星 剧烈燃烧 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 少量火星您认为产生火星的原因就是: 、21、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迅速分解生成氧气与水、哪些因素还影响着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课外活动小组结些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探究实验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步骤现 象 结 论 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缓慢有少量气泡冒出 另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15%的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有大量然后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气泡冒出请您设计:实验用品:试管、烧杯、热水、冷水、5%过氧化氢溶液、15%过氧化氢溶液探究实验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步骤现象结论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越大沪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单元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测试卷(C)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就是()A、冰水共存物B、新鲜的空气C、澄清石灰水D、人呼出的气体【考点】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就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就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B、新鲜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C、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D、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氧气等多种成份,属于混合物、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就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2、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就是()A、有燃烧现象B、反应中火星四射C、有黑色固体生成D、放出大量热【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依据就是:就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解答】解:A、有燃烧现象属于现象,不就是根本的依据,故选项错误;B、反应中火星四射属于化学变化的现象,故选项错误;C、有黑色固体生成就是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故选项正确;D、放出大量热也属于化学变化的现象,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化学变化的特征等,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就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与填空题中、3、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错误的就是( )A、空气中最多的气体就是氮气B、空气就是由多种单质与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C、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就是始终不变的D、空气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考虑;B、根据空气的组成考虑;C、根据空气成分的变化考虑;D、根据空气的特点考虑、【解答】解:A、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与杂质:0、03%、所以空气中最多的气体就是氮气,故A说法正确;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这些属于单质,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这些属于化合物,所以B说法正确;C、空气的成分就是比较固定的,但并不就是一成不变的,故C说法错误;D、空气经常用于化工流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故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空气的组成,用途与成分的变化情况,要熟记它们、4、中国水周的主题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下列认识与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就是( )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B、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D、淡水资源丰富,所以淡水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考点】保护水资源与节约用水;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专题】空气与水、【分析】地球上的水资源很丰富,但就是能够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水资源相对来说就是比较匮乏的,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解答】解: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可以节约用水、正确;B、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正确;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正确;D、淡水资源不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5、某同学进行过滤的实验操作,发现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不可能的原因有( )A、滤纸不够厚B、液面高于滤纸边缘C、滤纸破损D、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凡就是不经滤纸的过滤就直接进入滤液的操作,都能造成滤液浑浊;另外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也会造成同样的结果;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滤纸不够厚,不会造成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故选项正确、B、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故选项错误、C、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故选项错误、D、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会使得滤液浑浊,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过滤的原理、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等就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就是( )A、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B、蒸馏水就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C、锅炉用水硬度太高十分危险D、活性炭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考点】硬水与软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已有的水的净化的知识以及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正确;B、蒸馏水中不含有任何的杂质,就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正确;C、锅炉用水硬度太高会产生大量的水垢,十分危险,正确;D、活性炭不能减少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就是水的净化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7、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A、工业上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该过程属于分解反应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瞧到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水面,就立即收集C、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瓶口,木条重新燃烧,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因此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与注意点;氧气的工业制法;氧气的检验与验满、【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A、根据工业制氧气的原理就是分离液态空气,然后升温沸点低的先汽化逸出进行解答;B、根据收集氧气的时机进行分析;C、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进行解答;D、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进行解答、【解答】解:A、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为物理变化,不就是分解反应,故A错误;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瞧到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水面,不能就立即收集,这样会使得收集的气体不纯,要等到气泡冒出均匀后再收集,故B错误;C、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瓶口,木条重新燃烧,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故C正确;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因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氧气的性质、制取,就是中考常考的知识点,很重要,要求同学们准确掌握、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就是()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C、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所得溶液呈蓝色D、镁在空气燃烧发出白色耀眼的火焰,生成白色氧化镁【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分析】A、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氧气浓度不够分析解答;B、红磷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解答】解: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B、红磷点燃后伸入氧气瓶内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就是变蓝、故选项错误;D、镁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就是实验结论,不就是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燃物燃烧时的实验现象,解答时应该从火焰、光、烟雾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9、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就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B、空气成分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考点】氧气的用途;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首先了解氧气的如下特点:氧气就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氧气就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性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在空气中体积分数占21%,本身不燃烧但能支持燃烧、不易溶于水(即微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因此,生物能够在水中生存、【解答】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支持燃烧,但就是氧气并没有可燃性,不可作燃料,故A的说法错误;B、氧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占21%,故B的说法正确;C、氧气不易溶于水,水中溶有少量氧气,(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使水中的生物能够生存、故C的说法正确;D、氧气有助燃作用,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D的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氧气的化学性质之一就是“助燃性",不具可燃性,这就是一个易错的知识点、10、要除去密闭容器里空气中的氧气而得到较纯净的N2,可以用燃烧的方法,下列物质可选用的就是( )A、硫B、铁C、磷D、木炭【考点】气体的净化(除杂);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要除去氧气,可以使用的物质与氧气反应时不能生成气体、【解答】解:A、硫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时二氧化硫气体,易引入新的杂质,故A错误;B、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除去氧气,故B错误;C、磷与氧气反应生成的就是五氧化二磷固体,能除去氧气且不引入新的杂质,故C正确;D、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就是二氧化碳气体,引入了新的杂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除去空气中氧气药品的选择,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注意选择的药品需能与氧气反应且反应后不能生成新的杂质、11、下列有关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只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就是( )A、 B、 C、 D、【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本题可以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就是两支蜡烛从上到下依次熄灭,下面的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属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属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所以A不正确;B、该实验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属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所以B不正确;C、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这属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所以C不正确;D、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对二氧化碳的倾倒,该操作只体现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所以D正确、故选D【点评】以实验的形式验证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易于学生的掌握、1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有以下实验步骤:①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②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将导管移出水面、正确的操作顺序就是()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⑤④C、③①②④⑤D、③①②⑤④【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与注意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可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所以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①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②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将导管移出水面;④熄灭酒精灯、【解答】解: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所以正确的顺序就是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①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②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将导管移出水面;④熄灭酒精灯、可知正确的顺序应就是:③①②⑤④、故选D、【点评】掌握正确氧气的操作步骤,可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了解各个步骤中的注意事项、13、可乐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要证明这种气体的存在,下列操作最好的就是( )A、将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用燃着的木条检验B、将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检验C、将澄清石灰水加入到可乐饮料中D、将可乐饮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检验【考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实验操作的可行性,实验操作的简单程度分析、【解答】解:可乐饮料中含有碳酸,碳酸不稳定,在振荡,受热时就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证明有二氧化碳气体,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就是要知道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利用澄清石灰水证明二氧化碳、14、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就是( )A、动植物的呼吸B、蔗糖的溶解C、酒与醋的酿造D、食物的腐烂【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特点就是氧化速度很慢,不容易被察觉,不发光但放出热量,属于化学变化,来考虑本题、【解答】解:A、动植物的呼吸就是吸入氧气后使体内物质发生氧化分解的过程,包含着缓慢氧化的过程,故A错误;B、蔗糖的溶解就是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发生的就是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在酒与醋的酿造过程中会放出热量,这就是由于制酒与醋的原料发酵时发生了缓慢氧化而产生的,故C错误;D、食物的腐烂就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故D错误、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物质的溶解属于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缓慢氧化的例子、15、以下判断正确的就是()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D、只要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与方法、【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自燃不需要加热或点燃;燃烧的条件就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解答】解:A、通常情况下,可燃物燃烧需要点燃或加热,但就是自燃不需要加热或点燃、故选项错误;B、与氧气接触也就是可燃物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故选项错误;。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测试卷(3)
B.大于(a﹣b)mL
C.小于(a﹣b)mL
D.不能确定
第5页(共11页)
19.(3 分)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 )
A.
取液时挤入空气
B.
将滴管横放在桌面
C.
将洗净的滴管放入洁净烧杯中
D.
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
20.(3 分)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某同学采用燃烧法除去一瓶空气中的氧气,下列物质
是:打开旋塞,从长颈漏斗口注水至
,关闭旋塞,继续注水,使漏斗中液面略高
于试管中液面,一段时间后,高度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其中块状固体应放置在
处(填“A”或“B”).利用图 2 装置反应一段时间后,需停止反应,其操作是
.
(3)反应结束后冷却,对制取氧气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作如下回收处理:
16.(3 分)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A.通常状态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
C.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助燃剂
D.氧气是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氧化许多物质
17.(3 分)NO 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
有
,属于混合物的有
.
10.(5 分)甲、乙两位同学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定量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I.他们实验过程如下:
(1)测出广口瓶容积为 250mL(已扣除瓶塞所占体积)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后,将燃烧匙中红磷在酒精灯上点燃后伸入集气瓶中,并将导
管伸人装有 l00mL 水的量筒中。
如下:2NH4Cl(固体)+Ca(OH)2(固)
CaCl2+2NH3↑+2H2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单元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测试卷(C)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共存物B.新鲜的空气C.澄清石灰水D.人呼出的气体2.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A.有燃烧现象B.反应中火星四射C.有黑色固体生成D.放出大量热3.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错误的是()A.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B.空气是由多种单质和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C.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始终不变的D.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4.中国水周的主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下列认识和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B.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D.淡水资源丰富,所以淡水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5.某同学进行过滤的实验操作,发现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不可能的原因有()A.滤纸不够厚B.液面高于滤纸边缘C.滤纸破损D.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B.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C.锅炉用水硬度太高十分危险D.活性炭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上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该过程属于分解反应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水面,就立即收集C.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瓶口,木条重新燃烧,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因此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C.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所得溶液呈蓝色D.镁在空气燃烧发出白色耀眼的火焰,生成白色氧化镁9.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B.空气成分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0.要除去密闭容器里空气中的氧气而得到较纯净的N2,可以用燃烧的方法,下列物质可选用的是()A.硫B.铁C.磷D.木炭11.下列有关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只和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B.C.D.1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有以下实验步骤:①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②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将导管移出水面.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③①②④⑤ D.③①②⑤④13.可乐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要证明这种气体的存在,下列操作最好的是()A.将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用燃着的木条检验B.将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检验C.将澄清石灰水加入到可乐饮料中D.将可乐饮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检验14.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蔗糖的溶解C.酒和醋的酿造D.食物的腐烂15.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D.只要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二、填空题1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负极产生的气体是.若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是20mL,则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是mL.17.今天是化学实验室开放日,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我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1)①此气体是什么物质?验证它的实验方案为,产生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②我想制取该气体,采用的发生装置可选用上图中的(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用该收集方法的理由是.(2)我猜想此气体还可能是另外一种气体,可以产生它的化学方程式是.18.将无色液体A与黑色粉末B混合,能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若将淡黄色粉末D放入C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一种刺激气味的气体E,推断并写出上述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A B C D E.19.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假设: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进行实验:如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中A仪器名称是,此实验中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实验记录: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是否改变.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只要求提出一种影响H2O2生成O2的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和实验方案)假设:实验方案:.20.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b.(2)写出A图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3)B图中,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和性质.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4)C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5)小明按C图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其可能的原因是.(6)小雯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进行探究.下表是他将纯镁条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镁条和铁丝直径均为0.4mm)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的记录.请你填表并分析回答.你认为产生火星的原因是:.21.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哪些因素还影响着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课外活动小组结些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探究实验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请你设计:实验用品:试管、烧杯、热水、冷水、5%过氧化氢溶液、15%过氧化氢溶液探究实验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沪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单元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测试卷(C)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共存物B.新鲜的空气C.澄清石灰水D.人呼出的气体【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B、新鲜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C、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D、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氧气等多种成份,属于混合物.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2.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A.有燃烧现象B.反应中火星四射C.有黑色固体生成D.放出大量热【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解答】解:A、有燃烧现象属于现象,不是根本的依据,故选项错误;B、反应中火星四射属于化学变化的现象,故选项错误;C、有黑色固体生成是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故选项正确;D、放出大量热也属于化学变化的现象,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化学变化的特征等,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错误的是()A.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B.空气是由多种单质和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C.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始终不变的D.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考虑;B、根据空气的组成考虑;C、根据空气成分的变化考虑;D、根据空气的特点考虑.【解答】解:A、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所以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A说法正确;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这些属于单质,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这些属于化合物,所以B 说法正确;C、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故C说法错误;D、空气经常用于化工流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故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空气的组成,用途和成分的变化情况,要熟记它们.4.中国水周的主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下列认识和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B.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D.淡水资源丰富,所以淡水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专题】空气与水.【分析】地球上的水资源很丰富,但是能够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水资源相对来说是比较匮乏的,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解答】解: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可以节约用水.正确;B、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正确;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正确;D、淡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5.某同学进行过滤的实验操作,发现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不可能的原因有()A.滤纸不够厚B.液面高于滤纸边缘C.滤纸破损D.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凡是不经滤纸的过滤就直接进入滤液的操作,都能造成滤液浑浊;另外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也会造成同样的结果;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滤纸不够厚,不会造成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故选项正确.B、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故选项错误.C、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故选项错误.D、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会使得滤液浑浊,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过滤的原理、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B.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C.锅炉用水硬度太高十分危险D.活性炭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考点】硬水与软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已有的水的净化的知识以及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正确;B、蒸馏水中不含有任何的杂质,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正确;C、锅炉用水硬度太高会产生大量的水垢,十分危险,正确;D、活性炭不能减少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水的净化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上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该过程属于分解反应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水面,就立即收集C.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瓶口,木条重新燃烧,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因此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氧气的工业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A、根据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是分离液态空气,然后升温沸点低的先汽化逸出进行解答;B、根据收集氧气的时机进行分析;C、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进行解答;D、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进行解答.【解答】解:A、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为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故A错误;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水面,不能就立即收集,这样会使得收集的气体不纯,要等到气泡冒出均匀后再收集,故B错误;C、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瓶口,木条重新燃烧,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故C正确;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因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氧气的性质、制取,是中考常考的知识点,很重要,要求同学们准确掌握.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C.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所得溶液呈蓝色D.镁在空气燃烧发出白色耀眼的火焰,生成白色氧化镁【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氧气浓度不够分析解答;B、红磷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解答】解: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B、红磷点燃后伸入氧气瓶内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是变蓝.故选项错误;D、镁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燃物燃烧时的实验现象,解答时应该从火焰、光、烟雾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9.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B.空气成分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考点】氧气的用途;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首先了解氧气的如下特点: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性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在空气中体积分数占21%,本身不燃烧但能支持燃烧.不易溶于水(即微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因此,生物能够在水中生存.【解答】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支持燃烧,但是氧气并没有可燃性,不可作燃料,故A的说法错误;B、氧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占21%,故B的说法正确;C、氧气不易溶于水,水中溶有少量氧气,(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使水中的生物能够生存.故C的说法正确;D、氧气有助燃作用,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D的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氧气的化学性质之一是“助燃性”,不具可燃性,这是一个易错的知识点.10.要除去密闭容器里空气中的氧气而得到较纯净的N2,可以用燃烧的方法,下列物质可选用的是()A.硫B.铁C.磷D.木炭【考点】气体的净化(除杂);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要除去氧气,可以使用的物质与氧气反应时不能生成气体.【解答】解:A、硫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时二氧化硫气体,易引入新的杂质,故A错误;B、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除去氧气,故B错误;C、磷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五氧化二磷固体,能除去氧气且不引入新的杂质,故C正确;D、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气体,引入了新的杂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除去空气中氧气药品的选择,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注意选择的药品需能与氧气反应且反应后不能生成新的杂质.11.下列有关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只和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B.C.D.【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本题可以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两支蜡烛从上到下依次熄灭,下面的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属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属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所以A不正确;B、该实验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属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所以B不正确;C、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这属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所以C不正确;D、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对二氧化碳的倾倒,该操作只体现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所以D正确.故选D【点评】以实验的形式验证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易于学生的掌握.1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有以下实验步骤:①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②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将导管移出水面.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③①②④⑤ D.③①②⑤④【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可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所以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①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②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将导管移出水面;④熄灭酒精灯.【解答】解: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①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②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将导管移出水面;④熄灭酒精灯.可知正确的顺序应是:③①②⑤④.故选D.【点评】掌握正确氧气的操作步骤,可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了解各个步骤中的注意事项.13.可乐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要证明这种气体的存在,下列操作最好的是()A.将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用燃着的木条检验B.将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检验C.将澄清石灰水加入到可乐饮料中D.将可乐饮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检验【考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实验操作的可行性,实验操作的简单程度分析.【解答】解:可乐饮料中含有碳酸,碳酸不稳定,在振荡,受热时就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证明有二氧化碳气体,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利用澄清石灰水证明二氧化碳.14.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蔗糖的溶解C.酒和醋的酿造D.食物的腐烂【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特点是氧化速度很慢,不容易被察觉,不发光但放出热量,属于化学变化,来考虑本题.【解答】解:A、动植物的呼吸是吸入氧气后使体内物质发生氧化分解的过程,包含着缓慢氧化的过程,故A错误;B、蔗糖的溶解是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故B 正确;C、在酒和醋的酿造过程中会放出热量,这是由于制酒和醋的原料发酵时发生了缓慢氧化而产生的,故C错误;D、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故D错误.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物质的溶解属于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缓慢氧化的例子.15.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D.只要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自燃不需要加热或点燃;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解答】解:A、通常情况下,可燃物燃烧需要点燃或加热,但是自燃不需要加热或点燃.故选项错误;B、与氧气接触也是可燃物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故选项错误;C、不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也可以燃烧,例如氢气可以燃烧,但是氢气中不含有碳元素.故选项错误;D、只要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二、填空题1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若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是20mL,则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是10mL.【考点】电解水实验;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水通电分解得到了氢气和氧气,配平即可;水分子分解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经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从实验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因此若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是20mL,则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是10mL.【解答】解:水通电分解得到了氢气和氧气,配平即可;水分子分解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经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从实验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因此若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是20mL,则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是10mL;故答案为:2H2O2H2↑+O2↑;氢气;10;【点评】本考点是电解水的实验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从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并且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得出水的组成元素.从微观上,可以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7.今天是化学实验室开放日,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我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1)①此气体是什么物质?验证它的实验方案为将该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产生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CaCO3+2HCl=CaCl2+HO2+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