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生物因素
2021年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卷六)
2021年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卷六)1.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应遵循()。
A.多样性、主动性及独立性原则B.客观性、矛盾性及开放性原则C.客观性、目的性及矛盾性原则D.客观性、活动性及发展性原则【答案】D。
解析: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应遵循客观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及发展性原则。
2.新生儿心理发展的基础是()。
A.儿童的本能B.儿童的生理成熟C.条件反射的出现D.儿童感知觉的发生【答案】B。
解析:生理的成熟是新生儿心理发展的基础。
3.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在()。
A.0~1岁B.1~3岁C.4~5岁D.3~6岁【答案】A。
解析:0-1岁这个时期儿童身体迅速发展,手、脚等的协调发展,身体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带来心理的一系列变化。
4.人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是()。
A.手眼协调动作B.独立性的出现C.坚持性的出现D. 分离焦虑的出现【答案】B。
解析:独立性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
它表明,儿童心理具备了人类的一切特点:直立行走,使用工具,用语言交际,能进行想象和思维,有了自我意识。
5.婴幼儿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婴幼儿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A.积极B.消极C.适应D.顺应【答案】A。
师解析:婴幼儿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婴幼儿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6.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是()。
A.匀速均衡发展B.高速不均衡发展C.年龄越小发展越慢D.年龄越小发展越快【答案】B。
解析: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高速度、不均衡,整体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7.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幼儿的(),为幼儿提供适宜其发展需要的教学活动。
A.心理发展特征B.身体发展特征C.性格特征D.最近发展区【答案】D。
教师资格证笔试幼教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
目录考前必背1:儿童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 考前必背2:关于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 考前必背3: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趋势)......................... 考前必背4: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考前必背5: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 考前必背6:幼儿认知发展............................................. 考前必背7: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考前必背8:幼儿个性的发展........................................... 考前必背9:幼儿教育的概念、目的及任务............................... 考前必背10:幼儿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考前必背11:幼儿园教育的原则和特点.................................. 考前必背12: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 考前必背13: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考前必背14:常见意外事故的原因及处理................................ 考前必背15: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考前必背16:活动区材料投放的原则....................................考前必背17: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方法................................考前必背18:幼儿园与家庭的配合......................................考前必背19:幼小衔接................................................考前必背20:游戏活动的指导..........................................考前必背21:幼儿园健康教育..........................................考前必背22:幼儿园语言教育..........................................考前必背23:幼儿园社会教育..........................................考前必背24:幼儿园科学教育..........................................考前必背25:幼儿园艺术教育..........................................考前必背1:儿童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一)成熟势力说代表人物:盖赛尔[美]。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教师资格证必背考点34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目录必背知识点1:婴幼儿发展的特点 (1)必背知识点2:关于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 (1)必背知识点3:儿童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 (1)必背知识点4: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3)必背知识点5: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趋势 (4)必背知识点6: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4)必背知识点7:幼儿认知发展 (5)必背知识点8: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发展 (8)必背知识点9: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8)必背知识点10:幼儿个性的发展 (9)必背知识点11: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 (10)必背知识点12:个体差异 (11)必背知识点13:我国幼儿教育的目的及任务 (11)必背知识点14:著名幼儿教育的思想 (12)必背知识点15:幼儿园教育的原则和特点 (13)必背知识点1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14)必背知识点17:《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15)必背知识点18: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 (16)幼儿科目二必背考点 必背知识点19:幼儿营养知识 (17)必背知识点20:常见传染病传播途径 (17)必背知识点21:幼儿园常见的安全事故 (18)必背知识点22:幼儿园环境的特点 (18)必背知识点23: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19)必背知识点24: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方法 (20)必背知识点25:活动区材料投放的原则 (21)必背知识点26:师幼关系 (21)必背知识点27:幼儿园与家庭的配合 (21)必背知识点28:幼小衔接 (22)必背知识点29:游戏活动的指导 (23)必背知识点30:幼儿园健康教育 (27)必背知识点31:幼儿园语言教育 (28)必背知识点32:幼儿园社会教育 (29)必背知识点33:幼儿园科学教育 (31)必背知识点34:幼儿园艺术教育 (32)必背知识点1:婴幼儿发展的特点(一)顺序性与阶段性(二)不平衡性(三)稳定性与可变性(四)个别差异性必背知识点2:关于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一)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指主体现有的心理水平与其将要达到的心理水平之间的差距。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婴幼儿发展受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影响。
总体来说,客观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生理因素又可分成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因素;社会因素可以分为教育因素和环境因素。
主观因素主要是指儿童自身的个性特点及实践活动方面对幼儿自身发展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生物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和婴幼儿自身因素四个方面论述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首先是生物因素。
影响婴幼儿发展的生物因素可以分为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两个方面。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遗传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遗传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例如一个先天失明的人不能成为画家,一个生来就聋哑的人不能成为音乐家;第二,遗传奠定了幼儿身心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人出生时就带有不同的遗传基因,某些同卵双生子在感觉器官、神经系统上也会有差异;第三,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
由于遗传作用,人成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某个年龄阶段的普遍性特征。
生理成熟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生理成熟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自然物质前提。
例如婴儿的腿部骨骼发展能支撑身体时,才能训练其站立和行走,不能过早地进行;婴儿的大脑友育还没成熟时就不会产生语言能力,让刚出生的婴儿就学习说话实属天方夜谭,等等。
这说明,在生理尚未成熟时,对婴幼儿进行任何方面的发展训练和教育都是徒劳无功甚至是有害的。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也证明,婴幼儿的生理成熟对婴幼儿的发展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对婴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第二因素是环境因素环境是指自发地对婴幼儿发生影响的外部因素。
一般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提供幼儿生存所需的物质条件;社会环境指幼儿的社合生活条件。
环境也可分为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在这里,我打算从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角度进行阐述。
首先是家庭环境。
保教知识能力(学前儿童发展)
保教知识能力(学前儿童发展)1、理解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等。
◆涵义:婴幼儿发展,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过程:从胚胎形成到出生,从出生到幼儿期不同阶段的连续生长发育的过程。
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影响因素:遗传、环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了解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论述儿童发展的实际问题。
◆成熟势力说——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成熟与内环境有关,而学习与外环境有关,其中生理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经典行为主义——华生——他认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S-R 理论,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环境决定论。
◆操作行为主义——斯金纳——强调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社会认知——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自我强化:人能观擦自己的行为,并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8 个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自主对羞怯或疑虑、主动感对内疚感、勤奋感对自卑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创造对停滞、完善对失望。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三山实验——四个影响因素: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化——四个年龄阶段:0~2 岁,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觉和动作活动,利用或形成某些低级行为图式);2~7 岁,前运算阶段(表象或内化了的感知或动作,自我中心,不可逆性,没有守恒概念,相对具体性);7~11 岁,具体运算阶段(守恒概念,可逆性);11 岁以后,形式运算阶段(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文化历史理论——维果斯基——三个观点:文化的重要性;语言的角色;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的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最小差异)——最近发展去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婴幼儿情绪的发展
婴幼儿情绪的发展婴幼儿情绪的发展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人过程中,情感和情绪的逐渐发展和成熟。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他人的情感,以及处理和应对各种情感和情境。
一、新生儿期新生儿刚出生时就有情感表达,比如通过哭声来表达不满或不适。
他们还不能理解自己的情感,但已经能够感知周围人的情感和反应。
新生儿需要被爱和,以满足他们情感上的需求。
二、婴儿期在婴儿期,儿童开始逐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声音来表达喜悦、愤怒、悲伤等情感。
他们也开始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比如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和声音来感知其情感状态。
在这个阶段,父母的作用非常重要。
他们需要和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以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信任感和自尊心。
同时,父母也需要引导孩子正确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三、幼儿期在幼儿期,儿童的情感表达更加复杂和丰富。
他们能够表达更多的情感,比如自豪、羞愧、嫉妒等。
同时,他们也开始能够理解更复杂的情感和情境,比如通过故事或情境模拟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行为。
在这个阶段,儿童需要更多的社交互动和交流来发展他们的情感技能。
他们需要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和经验,以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情感。
四、学龄前期在学龄前期,儿童的情感发展更加成熟。
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比如通过自我暗示和自我调节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反应。
同时,他们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行为,并做出更加理性和成熟的表现。
在这个阶段,父母需要继续和支持孩子的情感发展。
他们需要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和学习资源来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情感技能和社交能力。
父母也需要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和应对各种情感和情境,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和情感基础。
婴幼儿情绪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需要父母的和支持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和社交能力。
父母也需要了解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和方法,以更好地引导和支持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引言情绪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状态,也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交行为。
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全梳理
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全梳理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考点1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一、婴幼儿发展的涵义婴幼儿发展,是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二、婴幼儿发展的过程阶段名称年龄阶段阶段细化婴儿期0~1岁新生儿期:0~1个月婴儿早期:1~6个月婴儿晚期:6~12个月1~3岁幼儿前期(幼儿早期或先学前期)幼儿期3~6岁幼儿初期:3~4岁幼儿中期:4~5岁幼儿晚期:5~6岁三、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一)客观因素1.生物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对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①遗传为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②遗传奠定了婴幼儿身心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2.生理成熟生理成熟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①生理成熟制约着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顺序。
②生理成熟为婴幼儿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③生理成熟的个体差异,是婴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生理基础。
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幼儿所处的社会、家庭、教育机构等各种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更为突出。
(2)家庭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3)教育机构的教育在幼儿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二)主观因素(1)儿童自身的心理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总之,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环境和教育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决定条件,而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环境和教育相结合,促使其身心发展的遗传潜能转化为现实,并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一定的指导作用和调控作用。
考点2儿童发展理论一、成熟学说代表人物:格赛尔主要观点: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决定机体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因此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格赛尔的经典实验“双生子爬楼梯实验”二、精神分析学说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
(一)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主要观点:1.人格理论:2.五个阶段:本我(快乐原则)是人格结构中比重最大的一个部分,有很强的生物进化性,是幼儿基本需要的源泉。
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章(1)
的发展方向.为儿童的发展提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它运用科学的手段
和方法组织活动和学习.尊重了儿童的年龄特点:教育可发挥遗传素质
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避免其不良影响,有利于儿童全面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幼儿教育的主导作用的理解。
第一节 婴幼儿发展
(三)儿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指儿童对外界影响的
表”,其发展必然遵守这张时间表。
遗传素质成熟的作用:影响着婴幼儿身心发展的 过程及其阶段,是推动儿童发展的重要动力。 学前儿童保教要遵循儿童成熟的规律。
第一节 婴幼儿发展
(二)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儿童所处的社会、家庭、教育机
构等各种环境因素。
1.环境引导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发展,为遗
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环境是指儿童周围的客观世界,即儿童接触到 的周围人和物的总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为突出。
第一节 婴幼儿发展
2.胎内环境等先天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主要影响因素: 营养、疾病、药物、情绪
第一节 婴幼儿发展
3.成熟机制在儿童发展中的制约作用 成熟指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和水平,是用来 指导儿童发展过程的机制。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按照特定的顺序有
规则、有次序进行的。即儿童的发展有一张“时间
第二节 儿童发展理论
大纲要求: 了解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 点及其代表人物,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 论述儿童发展的实际问题。
第二节 儿童发展理论
一、成熟势力说(成熟论) 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 (A.Gesell,1880~1961)。 主要观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 按照其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 的。格赛尔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 定义为成熟,成熟是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
学前儿童发展理论核心考点
核心考点1 儿童发展理论一、成熟势力说成熟势力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
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
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决定机体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因此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行为主义的观点华生、斯金纳、班杜拉是行为主义学派不同阶段的代表人物。
行为主义学派注重学习的外部条件对学习的影响,又注重学习者对环境的行为反应。
(一)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
(环境决定论者)(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强化:直接强化、自我强化、替代强化)(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榜样)三、精神分析理论(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发展上存在三个主要的、连续的阶段,这些阶段主要反映在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发展过程中。
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集中活动能力,弗洛伊德把心理和行为发展划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渐次阶段,依次是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其中前三个阶段属于学前期。
(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属于学前期,与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划分相对应。
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0-1岁或1.5岁)2.自主性对害羞怀疑(1岁或1.5岁-3岁)(自主对羞愧)3.主动性对退缩内疚(3--6岁)(主动对内疚)四、认知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皮亚杰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二)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五、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的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常考点】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班社拉社会认知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考点点拨】理解型考点。
考生在记忆的时候也要依据不同的理论派别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来进行对比记忆。
教师资格证幼儿园科目一、科目二必背大题
幼儿园科目一、科目二必背大题幼儿园科目一必背大题一、素质教育的内涵★★★(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幼儿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口诀:两独一发)1.幼儿是发展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幼儿。
(1)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幼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幼儿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幼儿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幼儿是独特的人。
(1)幼儿是完整的人。
(2)每个幼儿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4.幼儿是权利的主体。
(1)幼儿和成人一样,彼此平等,具有相同的价值。
(2)幼儿作为权利主体拥有权利。
(3)幼儿作为权利主体的特殊性。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口诀:两开一促一研究,重赏助导、反思合作)1.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要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1(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要从课程忠实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
(1)对于师生关系,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对于教学,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对于自我,新课程强调反思。
(4)对于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新课程强调合作。
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1.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2020年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
2020年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部分学前儿童发展第二章学前儿童发展概述1.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1.【答案要点】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此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其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图式。
(2)前运算阶段(2~7 岁):此阶段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区分开来。
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不可逆性、刻板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此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具有了抽象的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4)形式运算阶段(11~16 岁):出现逻辑思维。
2.简述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2.【答案要点】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1)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本我包含基本的内驱力和反射,处于“潜意识”状态,它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
(2)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
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间的矛盾。
(3)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的,其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3.简述影响婴幼儿发展的因素。
3.【答案要点】(1)生物因素①遗传素质为婴幼儿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②胎内环境等先天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③成熟机制在儿童发展中的制约作用。
(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儿童所处的社会、家庭、教育机构等各种环境因素。
环境引导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发展。
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①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奠定基础,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初环境。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
简述结合案例分析生物因素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简述结合案例分析生物因素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生物因素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观察,其中一个例子是神经肽研究案例。
神经肽是一类具有调节神经传导作用的物质,它们主要在人类大脑细胞中分泌,是大脑神经元进行信号传导的主要物质,对于脑部功能以及相关心理行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有研究发现,畸形的神经肽可能会造成儿童在发展社会表现力方面出现障碍,例如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慢而缓慢,不能正确地解释表情等,从而影响儿童发展出良好的社会性行为。
此外,已有研究发现,不同的基因型也可能影响儿童的社会行为发展。
例如,人们已经发现一种基因变体——突变体“Monoamine oxidase A”,其可能会影响儿童发育过程中情绪调节和社会行为发展,从而引发焦虑、抑郁、仇视等社会问题。
因此,生物因素通过不同层面影响着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给儿童发展良好的社会表现和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学前儿童发展部分考点分享
学前儿童发展部分考点分享考点一、婴幼儿发展的含义、过程、影响因素含义:婴幼儿发展是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考点二、影响因素:(一)客观因素1.生物因素:(1)遗传因素(2)生理成熟2.社会因素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提供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二)主观因素1.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综上所述,儿童的发展绝不是某一种因素单独影响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地、系统地相互作用的结果。
以生物因素为前提,在环境因素具备的情况下,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对儿童的自身发展尤为重要。
我们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强调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也不能只看重儿童主观能动性对其发展的作用。
只有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全面地认识儿童的发展与教育问题。
【考点三】发展趋势: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被动到主动零乱到成体系【考点四】婴幼儿发展过程中的敏感期敏感期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对形成这些能力和行为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
敏感期是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
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敏感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敏感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敏感期。
【考点五】婴幼儿发展过程中的危机期: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特定年龄时期,幼儿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
【考点六】幼儿的身体发育幼儿身体发育是指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分化演变过程。
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有:(1)运动器官发展接近完善,调节支配运动器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婴幼儿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
(3)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
(4)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
【考点七】幼儿动作与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1.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
【教资保教】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
可逾越的。 3.不平衡性 (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同。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 4.差异性 发展既有共同规律,又有个别差异。
考点 3:幼儿动作与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 1.从上至下(首尾规律) 儿童动作的发展,身体上部的发展先于身体下部的发展。儿童先学会抬头、然后俯撑、翻身、坐和爬,
考点 6:行为主义理论流派 1.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创始人) 主要观点:人的心理本质是行为,学习的本质是“刺激(S)-反应(R)之间的联系”。 2.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主要观点:(1)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2)正强化、负强化 经典实验:斯金纳箱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主要观点:(1)观察学习(2)强化的种类: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经典实验:宝宝玩偶实验。
最后学会站和走。 2.由近而远(近远规律) 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 3.由粗到细(大小规律) 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4.从无意到有意(无有规律) 儿童动作发展的方向是越来越多地受心理、意识支配,动作发展的规律也服从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5.由整体到局部(由整体到分化)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弥散性的、以后逐渐分化,向着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的方
向发展。
考点 4: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1.婴儿期(0~1 岁) (1)新生儿 0~1 个月:①心理发展的基础:本能动作(无条件反射);②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 现。 (2)婴儿早期(1~6 个月):4~5 个月,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出现。5~6 个月,开始认生。 (3)婴儿晚期(6~12 个月):手的动作开始形成,五指分工动作发展起来;获得客体永久性。 2.幼儿早期(1~3 岁) 学会直立行走;使用工具;言语的形成;思维萌芽;自我意识的萌芽。 3.幼儿期(3~6 岁) (1)小班(3~4 岁):最初生活自理;情绪作用大;爱模仿;认识依靠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生物因素婴幼儿发展受到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影响。
总体来说,客观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生理因素又可以分为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因素。
首先我们来谈论遗传因素。
遗传,也叫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遗传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遗传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例如一个先天失明的人不能成为画家,一个生来就聋哑的人不能成为音乐家。
第二,遗传奠定了幼儿身心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人出生时就带有不同的遗传基因,某些同卵双生子在感觉器官、神经系统上也会有差异。
第三,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
由于遗传作用,人成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某个年龄阶段的普遍性特征。
其次我们来谈论生理成熟因素。
生理成熟也称为生理发展,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生理成熟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自然物质前提。
如婴儿的腿部骨骼发展能支撑身体时,才能训练其站立和行走,不能过早地进行;婴儿的大脑发育还没成熟时就不会产生语言能力,让刚出生的婴儿就学习
说话实属天方夜谭,等等。
在生理尚未成熟时,对婴幼儿进行任何方面的发展训练和教育都是徒劳无功甚至是有害的。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也证明,婴幼儿的生理成熟对婴幼儿的发展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邓
2020年8月6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