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共34张PPT)
3. 时间都去哪儿了?它镌刻在每一个生命里!无痕 的时间“足迹”引发了你哪些人生的思考?
时间是公平的,每一个物种在时间的长河中,都会经 历产生、生长、壮大、蓬勃、衰颓、灭亡。每一个物种不 论强大还是微小,它们在时间的长河里以自己的独特展现 曾经来过,在时间的长河面前,一切都显得渺小和卑微。
任务二:品读语言,体会表达效果
谁曾于听了纺织娘歌声之后再听见蝉的夏曲呢? —《蝉与纺织娘
》
赏析: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它们的叫声比作乐曲,生动 地体现了叫声的悦耳动听,易于引发人们的联想。
直至立秋,谷子成熟,向着大地弯下腰身,等待一场 盛大的收割。”
— 《和草木在一起》 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把谷子熟了,形象地说成是向大 地弯腰,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课后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记录时间的方式?可查找相关 资料,并记录下来。
第2课时
任务一:寻找生灵记录时间的方式
1.阅读《蝉与纺织娘》《和草木在一起》 两篇文章, 圈画出它们记录时间的方式。
2.把你查找到的生灵记录时间的方式与两文内容整合, 仿照示例,制作“时间之痕”记录卡。
自然之物 蝉与纺织娘
脚本设计要素表
标题
脚 画面 本 要 文案 素 音乐
时长
任务一:列一张图表,理清文章层次
说明文中,独立成段的句子往往起着提示或总结作 用。阅读《时间的脚印》一文,找出文中独句成段的句子 ,并联系上下文,思考其作用。
自然段
句子
1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5
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7
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
腐蚀( shí)
·
烘(hōng)烤
·
预习过关
2.根据拼音默写汉字。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时间的脚印》-(共张ppt)
开启下文,说明岩石“毁灭”的过程。
3.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18)
总括上文,总结了岩石“毁灭”之后再度“新生”的过程。
4.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22)
承上,收住有关岩石自身解体与新生的话;启下,解读下文有关岩石上的历史痕迹。
5.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24)
概括评价上一段的叙述内容。
6.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24)
承上文,化石的作用;启下文,说明化石是怎样帮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的。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四部分
启发人们探索自然奥秘,说明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
第三部分
说明岩石为我们记录下的历史痕迹。
可从岩层厚度、排列顺序、地壳运动等方面思考。 岩层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 排列顺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地壳运动: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
自由读22-29自然段,分组讨论: 1.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3.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18)
总括上文,总结了岩石“毁灭”之后再度“新生”的过程。
4.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22)
承上,收住有关岩石自身解体与新生的话;启下,解读下文有关岩石上的历史痕迹。
5.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24)
概括评价上一段的叙述内容。
6.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24)
承上文,化石的作用;启下文,说明化石是怎样帮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的。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四部分
启发人们探索自然奥秘,说明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
第三部分
说明岩石为我们记录下的历史痕迹。
可从岩层厚度、排列顺序、地壳运动等方面思考。 岩层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 排列顺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地壳运动: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
自由读22-29自然段,分组讨论: 1.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共2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时间是什么?时间是如何记录的?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与每个人密切相关, 但它看不到、触不着。
大自然如何记录时间?
特殊的文字和语言: 一朝一夕 四季更替 日月星辰 候鸟印
陶世龙
走近作者
陶世龙(1929—),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毕业 于北京大学地质系,中国著名的科普作家。
空气
和胶结
长期的重压
地壳的活动 、 古代生物的状 况 、地球历史 的发展过程
3.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4)讲述了生活中和大自然中保留着许多 时间的记录。 第二部分:(5—29)详细讲解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部分:(30—31)读懂大自然,造福人类。
4.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
标题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时间流逝有形 化,说明了时间在世间留下了踪迹。题目生动形象,能够引起读 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的探究欲望。
2.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岩石被分解后的不同命运。这样写增强了事 物的主动性或被动性,生动有趣。
3.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向书页一样平卧着。
用“躺”形容岩石的生成状态,化动为静,准确而又形象的说明了 岩石的形成过程。
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试从课文中 各找出一例子,说说起作用。 1.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 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6.读懂“时间的脚印”有什么重大意义?
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而且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宝藏”。
7.作者在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分析课文的结构,理清作者的 思路。
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若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 石记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 就是逻辑顺序。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与每个人密切相关, 但它看不到、触不着。
大自然如何记录时间?
特殊的文字和语言: 一朝一夕 四季更替 日月星辰 候鸟印
陶世龙
走近作者
陶世龙(1929—),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毕业 于北京大学地质系,中国著名的科普作家。
空气
和胶结
长期的重压
地壳的活动 、 古代生物的状 况 、地球历史 的发展过程
3.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4)讲述了生活中和大自然中保留着许多 时间的记录。 第二部分:(5—29)详细讲解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部分:(30—31)读懂大自然,造福人类。
4.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
标题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时间流逝有形 化,说明了时间在世间留下了踪迹。题目生动形象,能够引起读 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的探究欲望。
2.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岩石被分解后的不同命运。这样写增强了事 物的主动性或被动性,生动有趣。
3.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向书页一样平卧着。
用“躺”形容岩石的生成状态,化动为静,准确而又形象的说明了 岩石的形成过程。
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试从课文中 各找出一例子,说说起作用。 1.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 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6.读懂“时间的脚印”有什么重大意义?
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而且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宝藏”。
7.作者在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分析课文的结构,理清作者的 思路。
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若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 石记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 就是逻辑顺序。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8.时间的脚印》课件(完美版)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解析】 B项,搭配不当,可将“石碑上的刻文”改为“刻文的 石碑”;C项,搭配不当及语序不当,应将“成立”改为“形 成”,并将“干预、发现和制止”改为“发现、干预和制止”; D项,成分残缺,应删掉“自”或在“因”前加上“它”。
B 5.[2019·无锡]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二单元 8 时间的脚印 课件(共37张PPT)
谈谈“寻找时间的脚印”有何意义。
• “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 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或“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 识,而且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
本文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多种 修辞手法。请同学们找出这些句子并分 析其表达效果。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 方面来的“攻击”……
2.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 下,说明文的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本文就多处运用了 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如: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 到遥远的地方。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笨重的石块只 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砾却能走向很远的地方,大大增强 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名言欣赏:
语言不只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更 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 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
• 孔子“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 马克思“时间就是能 力等等发展的地盘” • 齐白石“不教一日闲 过”
• 莎士比亚“放弃时间 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长毛象
恐龙化石
岩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如:“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 形成1米厚的岩石”。
(说明方法:列数字) 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1米厚的岩石就需要
3000到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 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 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把“爬”字改成“流”字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用“爬”字,形象生动,而且显出移动的缓慢。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 行到遥远的地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作者简介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 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 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 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 《时间的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 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 社1999年版)。《时间的脚印》一书中有 很多生动有趣的文章,如《名山不在高》 《雨花石的来历》《奇绝话黄山》《济南 为什么泉水多》《湖泊——地上的明珠》 《桂林山水为什么特别秀丽》等。
甲骨文: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内容多是殷人占
卜的记录,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下来的。
楔形文字:公元前三千多年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马连人
创造的文字,笔划像楔子,古代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等 都曾使用这种文字。
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 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 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浑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海枯石烂:海水枯干,石头粉粹。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但本文
是原意。
山麓:山脚。 龟裂:裂开缝隙。 刨刮:刮平。
字词积累
记词义
沟壑:山沟。 胶结: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 钟鼎文:古代铜器上铸的或刻的文字,通常专指殷周秦汉
铜器的文字。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 由人类记录时间踪迹的方式联想到大自然记录时间
的方式,进而提出“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疑问,引人 思索和探寻。
第二部分(第6一21自然段): 从“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
一规律入手,详尽说明岩石“烂”与“生成”的变迁,旨 在说明岩石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记录了时间的踪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习题PPT课件(新人教版)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 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 ( 举例子 ) (2)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 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打比方 ) (3)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 (列数字) (4)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 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作比较 )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
A.掸.去(dǎn)
山麓.(lù)
沟壑.(hè)
沙砾.(lì)
B.粗糙.(cào) 犀.牛(xī) 帷.幕(wéi) 浑浊.(zhuó)
C.踪.迹(zōng) 腐蚀.(shí) 瘫.痪(tān)
楔.形 (qì)
D.吹拂.(fú) 琥珀.(pò) 刨.刮(bào) 龟.裂(guī) 【解析】 B.“糙”应读cāo;C.“楔”应读xiē;D.“龟”应读jūn。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C )
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________楔形文字更困难
些。但是,________有多么困难,我们总有办法来读懂它。而在读懂以
后,________使我们增加了知识,________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
下的宝藏。
A.或者 尽管 因为 所以
B.和 尽管 不仅 而且
C.或者 不管 不仅 而且 D.和 不管 因为 所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阿凡题:1087122) A.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 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B.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 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C.快速敏捷地回答老师的提问,是衡量学生听课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 的标准。 D.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都可以看到各种美妙的歌声。
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共24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顺序
属于由概括到具体采用了逻辑顺序
自主学习任务二
跳读课文,深入探知 1.跳读第7—18自然段,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 到“新生”的过程吗? 2.跳读第19—21自然段,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3.跳读第22—26自然段,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4.跳读第27—29自然段,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 展历史的?
3.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提示:读第22—26自然段。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 生物化石——反映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深入探知
提示一:读第27—29自然段。
4.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如: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作用:承上启下,由人类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方式的探寻。
3.根据承上启下的段落,分析课文结构,梳理作者思路。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 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部分(30—31):总结全文,说明读懂岩石记录的 意义。
自主学习任务三
细读课文,品析语言 2. 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 文的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本文就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 修辞手法。 请同学们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1.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 开始了旅行。
深入探知
人类读懂岩石记录有什么重大意义? 提示:读30-31自然段
属于由概括到具体采用了逻辑顺序
自主学习任务二
跳读课文,深入探知 1.跳读第7—18自然段,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 到“新生”的过程吗? 2.跳读第19—21自然段,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3.跳读第22—26自然段,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4.跳读第27—29自然段,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 展历史的?
3.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提示:读第22—26自然段。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 生物化石——反映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深入探知
提示一:读第27—29自然段。
4.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如: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作用:承上启下,由人类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方式的探寻。
3.根据承上启下的段落,分析课文结构,梳理作者思路。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 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部分(30—31):总结全文,说明读懂岩石记录的 意义。
自主学习任务三
细读课文,品析语言 2. 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 文的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本文就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 修辞手法。 请同学们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1.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 开始了旅行。
深入探知
人类读懂岩石记录有什么重大意义? 提示:读30-31自然段
人教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8. 时间的脚印ppt
B.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 蚀• 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通过化 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
C.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
D.许古多代缝动子物。走)过【的点脚拨印】和句天中旱用时的候是泥“土海龟•枯裂•石的烂形”象的…本…义(裂,开 即“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
人教版八年级·下
2021年春季 人教部编版(统编)语文 第二学期
8. 时间的脚印
人教版八年级·下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
课内知识优化练
2A
3D
4D
人教版八年级·下
5
课外阅读拓展练
6
7
8
人教版八年级·下
语文素养专项练
9
10
课内知识优化练
1. 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 (1)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 ( shí )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2)越是轻小的沙砾• ( lì )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3)在粗糙• ( cāo )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 逐渐变细了。
课外阅读拓展练
6. 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说明效果。 _____F___列__数__字__、__打__比__方__,__具__体__真__实__、__生__动___形__象______ _地__说__明__震__旦__角__石__的__外__表__特__征__,__突__出__它__的__美__丽__,__为______ _下__文__写__人__们__赋__予__它__美__好__的__寓__意__做__铺__垫__。______________
课内知识优化练
3. 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 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 石头。(打比方,生动形象地写出冰河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之大。) B.根据计算,大约3 000到10 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 (列数字,具体地说明了岩石形成的时间之久。) C.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 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 多了。(举例子,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大。) D.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形文字更困 难些。(作比较,说明读懂岩石上的记录困难之大,是基本不可能 完成的。) 【点拨】“是基本不可能完成的”说法有误。
C.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
D.许古多代缝动子物。走)过【的点脚拨印】和句天中旱用时的候是泥“土海龟•枯裂•石的烂形”象的…本…义(裂,开 即“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
人教版八年级·下
2021年春季 人教部编版(统编)语文 第二学期
8. 时间的脚印
人教版八年级·下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
课内知识优化练
2A
3D
4D
人教版八年级·下
5
课外阅读拓展练
6
7
8
人教版八年级·下
语文素养专项练
9
10
课内知识优化练
1. 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 (1)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 ( shí )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2)越是轻小的沙砾• ( lì )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3)在粗糙• ( cāo )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 逐渐变细了。
课外阅读拓展练
6. 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说明效果。 _____F___列__数__字__、__打__比__方__,__具__体__真__实__、__生__动___形__象______ _地__说__明__震__旦__角__石__的__外__表__特__征__,__突__出__它__的__美__丽__,__为______ _下__文__写__人__们__赋__予__它__美__好__的__寓__意__做__铺__垫__。______________
课内知识优化练
3. 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 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 石头。(打比方,生动形象地写出冰河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之大。) B.根据计算,大约3 000到10 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 (列数字,具体地说明了岩石形成的时间之久。) C.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 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 多了。(举例子,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大。) D.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形文字更困 难些。(作比较,说明读懂岩石上的记录困难之大,是基本不可能 完成的。) 【点拨】“是基本不可能完成的”说法有误。
2019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时间的脚印课件 新人教版
一段段无关风月的旅程,厚厚的,累成生命的沉积层。
C.海枯石烂也好,转瞬即逝也罢,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一切的事物都是美好的。
D.班长有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
问的精神令人敬佩。
2021/4/15
11
名师导练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A.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
2021/4/15
13
名师导练
课内精读
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
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
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
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① 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素 学道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准确、更本质、
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或道理。
习题链接:见“名师导练”第7题;“课外延伸”
2021第/43/题15。
6
名师导学
1. 背景解读 风化作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高温常压的 情况下,由于温度的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空气和 人类生活的作用等而发生的机械崩解或化学变化的过 程。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物理风化作用是由于温度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 水的冻融交替所造成的岩石的机械破碎过程,其结果 是使大块的岩石变成小块的,坚硬的变为疏松的;化学 风化作用是岩石在水、氧气、二氧化碳等的作用下发
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
显身手。(在“准确及时”后加“的特点”)
2021/4/15
12
名师导练
4.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美哉书法! ___________有__飞__流__直__下__三__千__尺__的__恢__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有__势__拔__五__岳__掩__赤__城__的__雄__奇_____________; _如__大__海__的__豪__放__,_似__小__溪__的__婉__约____;有泰山的雄健, 峨眉的秀丽,庐山的多姿,黄山的俊美。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ppt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发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2021年统编版下册
27
•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
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2021年统编版下册
12
1.文章以“时间的脚印”为标题,有何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说明文标题作用分析法。说时间 有脚印是拟人,把时间比成脚印是比喻,本文标题 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抽象的时间,具 体化、形象化,更能吸引读者,使读者产生阅读的 兴趣。
2021年统编版下册
13
2.文章引用高士其的话有什么作用?
2021年统编版下册
25
2.常用人称代词“你”、“我们”,话语亲切。 例如,“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 卵石”,仿佛作者把读者领到现场讲解一样。文中说 的“我们”,把作者与读者合为一体。“再仔细瞧 瞧”,显然省略了主语“你”,话语也很亲切。
2021年统编版下册
26
•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
10000年的时间,具有确定性。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
龄,不论方法有多科学,数据有多精确,都是推测出来的。
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2021年统编版下册
17
6.“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运动。”句中的 “死”该如何理解? 【答案】“死”指岩石是不能动的,不能动的岩石却 可以记录地壳的“活动”,突出岩石这一功能的奇特。
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部编版)
重点研读
1.书上哪些段落介绍的是“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呢?
第7-21段
2.破坏岩石的因素有哪些?
破坏岩石的因素有阳光、霜雪、风沙、空气、水流、生物和人类
3.你能概括出“石烂”到“新生”过程中有哪几个阶段吗?
山崖裂缝—崩落(碎石,沙砾,泥土)—旅行—沉积—新生
4.从7-21段内容看,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时间的脚印
新课导入
时间是一个神秘的概念,是古往今来人们谈论的一个热 门话题。在不同人的眼里,它有不同的含义。那么,在地质 科普作家的眼里,时间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和陶老 先生一起探索大自然。
新课导入
石头中的痕迹与时间有什么关系呢?
新课导入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侯
生物化石——反映历史的发展
(静态)
(动态)
重点研读
8.阅读27-29段,说说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进程的 。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9.阅读增第加3知0-识31段,说找说寻人宝类藏了解岩石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这些独句段使本文部分与部分之间、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显得非常清楚。 如果你将来写的文章内容很丰富,角度很多,不妨尝试使用这种写法。
品味语言
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 言也力求生动、形象。本文多处运用了拟人化的语句和比喻的句子 ,请你找出其中的3句,为它们做批注,写下你是如何理解它们的作 用的。
(基于历史) (着眼现实)
思路寻踪
一句话单独成段就是独句段。本文内容丰富,我们读起来并不 感到冗杂混乱,正是因为作者使用了大量的独句段,在说明的内 容之间铺路搭桥,使读者能够紧紧抓住作者思路,感到文章脉络 清楚。
2019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8 时间的脚印(共51张PPT)
9.画线部分在文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说说 承启文中的哪些内容。
这个独句段总括了上文,总结了岩石“毁灭”之后 再度“新生”的历程。
10.谈谈你对“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 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这句话的理 解。 将“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以及风雨等对
岩石的破坏说成是攻击,仿佛是有意识的行为,这样就 强化了它们与岩石的敌对性,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无时无 刻不经受着磨难。
④对于农业生产,微小生物也起着很大的作用。由 于细菌的作用,枯枝落叶被分解成为腐殖质,使肥料变 成植物能吸收的养分。细菌还使空气中的氮在土壤中固 定下来,供应植物生长的需要。某些细菌还能帮助植物 防治病虫害,或刺激植物生长。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帮 助那些有益的微小生物繁殖,消灭那些有害的生物,农 作物的收成就有可能更好。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 行到遥远的地方。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 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 的尘土。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 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在山麓、沟壑、河谷、湖泊、 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 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 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 淀下来的结果。
②在生物中,现今个体最大的动物是蓝鲸,它的舌 头就比两头牛还重。而细菌则小得肉眼看不见,但从某 些方面来看,它比鲸的作用还大。除了细菌,地球上还 有其他多种微小的生物,如藻类生物、原生生物等,惊 人的繁殖力使它们的数量像天文数字那样庞大,有些藻 类在条件适宜的时候,一天之中能繁殖几万亿个。
③地球上最基本、最丰富的食料,就是那些微小生 物。如果没有漂浮在水中的微小生物,鲸和鱼类都将无 法生存。但也不用太过担心,这些微小生物是海洋中最 多的生物,它们繁殖的数量超过了鱼类捕食的需要。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第8课* 时间的脚印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十五分。
【填一填·识记】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十五分。
答案:hè cāo zhuó lù zhou xiē 洼 蚀 遗淀覆帷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十五分。
【巧记多音字】
那年,古龟﹒(qiū)兹地区干旱得土地龟(jū﹒n)裂,
连最耐饥渴的乌龟(ɡuī)也死了好多。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十五分。
﹒
2.通晓词义,填对词语
(1)__________:山沟。 (2)__________:(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十五分。
(3)__________:海水干涸、石头粉碎。形容历史久 远。本文是原意。 (4)__________:形容山势险峻。
答案:(1)沟壑 (2)粗糙 (3)海枯石烂 (4)悬崖绝壁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八Βιβλιοθήκη 十五分。【读一读·感知】
1.作者名片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被中国 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出版有《打 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 等科普读物。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十五分。
2.行文思路
答案:岩石怎样记录时间 逻辑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十五分。
【填一填·识记】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十五分。
答案:hè cāo zhuó lù zhou xiē 洼 蚀 遗淀覆帷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十五分。
【巧记多音字】
那年,古龟﹒(qiū)兹地区干旱得土地龟(jū﹒n)裂,
连最耐饥渴的乌龟(ɡuī)也死了好多。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十五分。
﹒
2.通晓词义,填对词语
(1)__________:山沟。 (2)__________:(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十五分。
(3)__________:海水干涸、石头粉碎。形容历史久 远。本文是原意。 (4)__________:形容山势险峻。
答案:(1)沟壑 (2)粗糙 (3)海枯石烂 (4)悬崖绝壁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八Βιβλιοθήκη 十五分。【读一读·感知】
1.作者名片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被中国 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出版有《打 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 等科普读物。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十五分。
2.行文思路
答案:岩石怎样记录时间 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