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女博士”对自身媒介形象的重构

合集下载

电视相亲节目女性元素解析――以《非诚勿扰》节目为例

电视相亲节目女性元素解析――以《非诚勿扰》节目为例

电视相亲节目女性元素解析――以《非诚勿扰》节目为例【摘要】《非诚勿扰》是一档著名的电视相亲节目,对于女性选手而言,形象塑造是至关重要的。

她们要展现自信、真诚和魅力,吸引观众和嘉宾的注意。

交流技巧也是成功的关键,包括表达能力、情商和幽默感。

在心理分析方面,女性选手需要克服紧张和焦虑,保持镇定和自信。

在成功案例中,女性选手通常展现出真挚的情感和智慧,吸引到心仪的对象。

也有失败案例,女性选手可能过于功利或情绪化,导致交流失败。

在节目中,女性的角色定位是可以塑造梦想中的形象,同时也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

节目对女性形象的影响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提升知名度和机会,另一方面也可能受到负面评价和压力。

建议女性在参与节目时保持真实和坚强,展现自己的魅力和智慧。

展望未来,希望能够有更多机会展现女性的多样性和价值。

【关键词】电视相亲节目、女性选手、《非诚勿扰》、形象塑造、交流技巧、心理分析、成功案例、失败案例、角色定位、影响、建议、展望。

1. 引言1.1 介绍节目背景《非诚勿扰》是中国江苏卫视播出的一档大型相亲节目,该节目以独特的形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节目中通过一位男嘉宾和多位女嘉宾进行相亲,借助各种游戏和互动环节来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

女性选手们在这个节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的形象和表现直接影响着整个节目的氛围和观众的观感。

在这样的情境下,女性选手如何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魅力,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通过对女性选手在节目中的表现进行深入解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她们在这一特殊环境下的行为和心态,同时也可以探讨节目对女性形象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2. 正文2.1 女性选手形象塑造女性选手形象塑造在《非诚勿扰》节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节目制作方在挑选女性选手时,会注重外表条件,如身材、颜值等,因为这些因素往往影响着选手的第一印象。

选手的个性特点也是塑造形象的重要因素。

节目会安排选手们进行一系列的个人介绍,展示自己的职业、爱好等,从而让观众对选手有更全面的了解。

女博士的社会媒介印象研究

女博士的社会媒介印象研究
般媒介媒介对 女性形 象的刻板 观 4 ] 点和扭 曲报道 ,谷金 玲从社会文化 、商业运作和媒介 自身原 因寻找该 问题 的原 因[。对 于大众传媒所建构 5 1
的女性形象异化问题 ,赵黎从性别平等理论分析 了原
因 和对 策 。
可忽视 的力量 ,主流媒介 的话语方式和价值取 向不可 避免地发挥舆论导 向的功能 。大众媒介对女博士 的报
道 方式 、报道 内容 和态 度评 价 ,通过 媒介 聚焦 和放
龙” “ 、 智商 高情 商低 ”等 标签 ,女 博 士的择 偶难 、
就业难 问题似乎 已是 大众 的共识 。媒介似 乎也不 遗余 力地对择偶 和就业 问题津津乐道 。在婚姻方 面 ,网上
大 ,都有可能产生大范 围的影响力 。
本研究试图要 回答这个问题 :社会媒 介怎样 建构
和建构 了怎样的女博士形象?女博士媒介 负面印象形
成的社会原 因是什么?
流行 的 “ 圣斗士 、必胜客 、斗战胜佛和齐天 大圣 ” 的
“ 剩女系列 ” ,女博士也未能逃 出 “ 剩女”标签 。在 就
国内对女博 士媒 介形象的实证研究较少 ,比较典 型的是 李玫 的 《 关于网络媒 介对 “ 高学历女性”群体
媒 介定 型偏 差 的实证 调查 》 ,他认 为 “ 媒介 定 型 ”

“ 关键 词位置 ”是仅 在新 闻的标 题 中。搜 索结果 按照 时 问排 序 ,每页显 示 5 条 ,新 闻分 类是 全部 新 闻 , 0 新 闻 源 限定在 “ 民 网 ”和 “ 狐 网 ” 人 搜 。新 闻源 是
闻 。根据 研究 目标 ,我们 只 选择对 女博 士 的描述 报
道 、评价 、调查等作为研究 样本 ,因此要剔 除与研究

第三类人:女博士的媒介形象分析

第三类人:女博士的媒介形象分析

受众对 女博士的认识 出现误 区。事 实上 ,新 时期的女博士早 巳摆脱 了过去那种酸腐形 象,但是 作为舆论领导者 的媒体并没有将新 时期 的女性形 象尽快树 立起来 ,使 女博 士依 然承 受着 这种不公平的舆论现实压力 。本 文通过对女博士媒介形 象的分析 ,指 出媒介 对女博 士的报道 误 区,并呼吁媒介对女博士 的形 象进行修 正。 关键词 :女 博士;符号暴力;媒介形象; 第三类人
博 士正 是 因为涉 及 了男权 统 治 的范畴 , 以在 博 士前特 别 所
加上 一个 女 字 ,其潜 在含 义 就是 指其 性别 和学 历在 大众 的 “ 三类 人” 第 。本应 是 女性 中 的佼佼 者 ,今天 却变 成 了人 们 观念 中 已经 不能 吻合 ,女博 士也 因此 被 印上 了“ 三类 人” 第 眼 中的 消遣对 象 ,这 种局 面 的 出现是 偶然 的还是 必然 的 , 的符 号 ,符 号暴 力 的作用 也 愈演愈 烈 。 谁 又 应该 为 女博 士 的不 公待 遇来 买单 ,这 是 一个 值得 我们 关注 的 问题 。
三 、女博 士的媒 介形象
在 女博 士形 象刻 板化 的诸 多 原 因中 ,媒体 有 士 的相 关报 道 ,并 进行 了分 析统 计 ,发 现媒 介对 于女 博士 的 报 道 呈现 出以下特 征 。
二 、加在 女博士身上 的符号暴 力
今传 媒
2 1 年第 7 01 期
传 媒 调查报 告
第 三粪人 女 博 士 媒 仓 形 象 分析
赵 巍
( 陕西师 范大 学 新 闻与传播 学院,陕西 西安 7 0 6 ) 10 2

要:提到女博 士,很 多人都会想到“ 第三类人” 灭绝师太” 、“ 等妖魔 化的称呼,媒体对女博 士婚 恋问题的集 中报道也 导致

影视剧中“第三者”媒介形象分祈

影视剧中“第三者”媒介形象分祈

空 姐
回家的诱 惑

艾莉 李小丹
李彩桦 刘蓓
3-5 0 3 2-0 03
海归 白领 助理
声叹息
表 2
2 年 l 1 o 第l朝 39 n
家里却 与自己合法妻子 的感情 日趋平淡 ,
而这时一个青春时 尚, 善解人 意的女孩恰 好 现 ,吸 引了此 类成功 男性 的 目光 , “ 小■ ” 就开始 介入别人家 庭 , 主人公 男 婚姻即开始 出现危机。
通过此类影视剧让人感觉 “ 小三 ” 在当今 社会似乎 已成 了普遍现象 。 她们在人们心
角色扮演者 濮存昕 张嘉译 王志文 林炜
中的普遍形 象 即是年 轻 , 貌美 , 拥有 高学
历 , 至很 多还 是在校 的女大学 生 , 为 甚 因 贪 图享乐 , 爱慕 虚荣 , 以往 往想不 劳而 所
因应该 是各有不 同的 ,就像托 尔斯泰所 说:幸福 的家庭都一样 , “ 不幸 的家庭却各 有不同”但是此类影视剧 中, , 第三者却是
内容 比照 自己的 生 活 , 以 为现 实 生 活 当 误
非诚勿扰
手机 人在同途
未提
严守一 李成功
方中信
葛优 徐峥
3-0 0 4
4 -0 0 5 3- 0 0 4
未提 ( 坐头等舱 )
著名主持人 C0 E
获, 利用 自己外 形上的优势介入 中年成功
男 士的家庭 ,在对方 感情 和家庭 破裂之 后 ,从而 与此成功男性结 为合法 夫妻 , 即
双食记
回家的诱 惑

陈家桥
洪世贤 梁亚洲
吴镇字
凌萧肃 张国立
3—0 0 4

浅论《非诚勿扰》节目的女性形象和窘境

浅论《非诚勿扰》节目的女性形象和窘境

浅论《非诚勿扰》节目的女性形象和窘境作者:黄丽丽陶建华来源:《电影评介》2012年第03期[摘要]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以其独特的节目形式赢得了受众的青睐,在同类相亲类节目中也独占鳌头,尤其是在女嘉宾形象包装上更胜一筹,但是失真的女性形象产生了很多问题,给嘉宾、电视台和社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要努力还原真实的女性形象。

电视媒介要提高媒介素质,不能让节目变成走秀似的舞台。

也不能单纯把女嘉宾看成节目收视率的卖点,而要还原相亲节目中真实的女嘉宾,创造积极的媒介环境。

[关键词]女性形象话语权收视率当今相亲交友类节目充斥着电视荧屏,各电视台纷纷推出不同形式的婚恋节目,最受关注的当属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

自开播以来,观众对节目褒贬不一,但节目仍然凭借新颖独特的构思设计使收视率一路高升。

节目呈献给观众的是独特的节目流程、亮丽的女性嘉宾、恰当的背景音乐、众多的谈话主题、默契的主持搭档、多样的媒介合作等,给人印象比较深、评价比较多的是节目的女嘉宾,女嘉宾形象包装对节目取得高收视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节目对女性形象的包装在物欲横流的消费时代,人类也慢慢地变成了官能性的人。

作为一种传播工具和控制手段,电视媒介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所以媒介塑造的形象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在大众媒介中的各种选美活动,女性出现的机率远远大于男性,作为一种观赏符号,女性常常成为媒介诉求的对象。

1、女嘉宾外观形象看点《非诚勿扰》节目组在女嘉宾选择和包装上极其讲究,尽量挑选有代表性的都市女性,每一期节目24位佳丽来自不同城市、从事各行各业,个个吸引眼球。

独立聪慧、事业有成的女强人,理性自信、知性大气的金融从业者,思想开放、思考缜密的海归,耐心亲切、阳光善良的教师,性感妩媚、美丽漂亮的女模,节目塑造的女性形象是吸引男嘉宾的交换价值,成为节目的一种装饰、一个卖点。

2、女嘉宾话语权赋予除了注重女嘉宾的外观形象,节目让女嘉宾大胆发表言论,赋予她们发言权,女性话语权是以女性的角度关注她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话语。

媒介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问题_以相亲类节目_非诚勿扰_为例

媒介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问题_以相亲类节目_非诚勿扰_为例

华中人文论丛第2卷第1期Huazho ng H umanit y Fo rum2011年6月媒介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问题)))以相亲类节目5非诚勿扰6为例倪斯怡(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电视相亲类节目5非诚勿扰6火爆荧屏不仅反映的是80、90后男女思想、交友方面的碰撞,更是当代媒介对女性形象定位后的一种反射。

本文以5非诚勿扰6为例,浅析其是如何塑造女性形象的,并挖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5非诚勿扰6;电视相亲类节目;女性形象;/被看0;娱乐至上5非诚勿扰6塑造的女性形象5半边天6的主持人张越曾经说过:/很多年以来,女人一直没有自己的标志,一直没有自己看世界的眼睛,一直没有自己的语言。

我们长期以来受到各种各样的教育和暗示,已经使我们变成了一个适应男性社会规范的人。

你在思考所有问题时,都带着这个痕迹和烙印。

0作为一名女性,我感到悲哀。

既选秀类节目日益淡出电视荧屏后,电视相亲类节目又悄然红火了起来。

作为相亲的其中一方,女性形象如何被构建,且看其中的典型)))5非诚勿扰6。

2010年,江苏卫视的5非诚勿扰6在电视荧屏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相亲革命,其女选男新颖的形式和独特的内容也迅速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

根据央视索福瑞最新数据显示,5非诚勿扰6在多个城市的平均收视率达到了11963%。

5非诚勿扰6的节目形式简单又紧凑:每轮24位女性,通过/爱之初体验0、/爱之再判断0、/爱之终决选0三关来了解同一位男生。

在整个过程中,女生亮灯表示仍对男生持欣赏态度,灭灯表示对这位男生失去了好感。

若三关之后只有一位女生亮灯,则经男生同意则速配成功;若全场灭灯,则此男生宣告败北;若多位女生亮灯,则男生有机会在其中选择一位知己心仪的女生。

以往的电视相亲类节目往往会选取人数相等的男女嘉宾以求得/完整和协调性0。

而24B1的悬殊人数已让我们产生了足够的好奇心,误以为在女性开始要求权利和自由的今天,女性在大众媒介的传播过程中也得到了公平待遇甚至优待,实则不然。

国内婚恋节目的女性形象研究以《非诚勿扰》为例

国内婚恋节目的女性形象研究以《非诚勿扰》为例

表现特征
在《非诚勿扰》节目中,女性选手的表现形式多样。她们首先通过自我介绍让 观众了解自己的基本情况,接着参与讨论环节,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场 上,她们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还充分表达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正 是这种真实、直接的表现方式,使得女性选手在节目中更加引人注目。
价值特征
《非诚勿扰》节目对当代社会婚恋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强调了女 性在婚恋中的主导地位和选择权。女性选手们在节目中勇敢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和期望,这无疑对传统的“男强女弱”的婚恋模式提出了挑战。其次,节目传 递了一种多元化的婚恋价值观,即年龄、职业、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不应成为择 偶的障碍。
二、研究背景
《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制作的一档生活服务类节目,其亲民的名字和真实直 接的相亲模式深受观众喜爱。自2010年首播以来,该节目已成功配对许多男女 嘉宾,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于婚恋观念、价值观和女性形象的广泛讨论。
三、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观看和分析《非诚勿扰》的大量实例,对 女性形象进行深入研究。此外,还结合了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以获取 更全面的数据和信息。
然而,婚恋节目的女性形象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有些女性嘉宾可能过 于强调物质条件和外表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内在品质和个人成长。此外,有些 女性嘉宾可能过于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而忽视了对于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和付 出。
因此,婚恋节目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应该更加注重平衡和多元化的表现。不仅 要展现女性的独立自主和个性化,也要强调女性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同 时,节目制作方也应该注意避免过于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倾向,以保持节目的真 实性和教育意义。
三、多元化营销手段
除了传统的电视广告和宣传片外,《非诚勿扰》还采用了多种营销手段,如社 交媒体推广、线下活动、合作品牌跨界营销等。这些多元化的营销手段不仅扩 大了节目的影响力,还为节目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合作伙伴。

报纸对女博士的媒介形象建构

报纸对女博士的媒介形象建构

表二 “ 女博 士” 在报 纸报道 中的主题
政 治
《中 国 3
经 济

教育

社 会

生活
总 计
l 0
博士” 这一群体在媒介 中的形象建构 ( 现) 再 。
本文选择这三份报纸的原因是 :中国妇女报》是一张具有思 《 想性 、社性的报纸会性和综合性 的全国惟一的一份全国性的女性 大报 , 关注现实生活中各种与妇女有关的新 闻事件和社会问题 , 并 积极通过舆论作用促进问题的解决。而《 民日报海外版》 人 是中国 对外开放最具权威的综合性中文 日 . 报 是海外了解 中国 、 中国了解 世界 的窗口, 是沟通海 内外交流与合作的纽带和桥梁。 华商报》 《 则


“ 女博 士” 象 的媒 介 框 架 形
表一
女博 士在所研 究报 纸中的报道则数及比例
媒介形象建构是大众媒介对于现实生活往往按 照特定主题 和倾向进行重塑 , 最终形成~定 的“ 媒介形象 ”其建 构的标准就 , 是框架 。戈夫曼认为框架是人们或组织对事件 的主观解与思考
结 构 . 见 可 谓 是 “ 架 化 ” 结 果 。媒 介 在 极 力 塑造 “ 介 形象 ” 偏 框 的 媒 的过 程 中 . 也无 形 规 定 了社 会 对 此 的理 解 方 式 , 终 “ 介 形 象 ” 最 媒
关键词 : 女博 士 媒介形象 建构 1 女 “ 媒介形象 ” 研究的核心和关键在 于剖析“ 现实” “ 介” 、媒 和 份报 纸在报道分则数上呈现 出很大的不平衡。在 16篇有关“ 的报道 中 ,华商报 》 《 最多 , 8 则 , 7%;人 民 日报海 有 8 占 6 《 “ 认知结果” 者之间的关系m 。媒介通过对现实的框架式报道使 博士” 次之 , 1 则 , 1%;中国妇 女报》 有 8 占 6 《 最少有 1 则 , 占 0 只 大众产生一定的认 知结果 ,所 以媒介对于客观现 实的媒体 形象 外版》 9 由于华商报是一份 民办商业报纸 , %。 价格低廉 , 发行量大 , 最大 媒体建构有着至关 重要 的作 用 ,但在媒介对现实事物构建 ( 再 适应市 场规律 , 以足见社 会普通大众对 可 现 ) 总免不 了带有其 主观性 的误 读和偏差 。 比如 , 时 在对 “ 女博 限度的满足受众需 求 , 女博士这一群体 的表现 出的兴趣 和关注 。 士” 这一群体的媒介建构 中就存在着歪曲与误读 。

从_非诚勿扰_看失真的媒介女性形象

从_非诚勿扰_看失真的媒介女性形象

观察与批评5青年记者·2010年9月中● 毛慧敏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登陆江苏卫视数月之后,收视率从1%到4%一路飚升。

与之同类的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和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同样异军突起,占据了荧屏的半壁江山。

制作方在赚尽观众注意力的同时,将大笔广告收益纳入囊中。

活跃于节目中的几位女性迅速蹿红,一时成了舆论焦点和话题人物。

“议程设置”理论被再次证实,个别 “居高临下”的女性,或被贴上“拜金”、“炫富”的标签,或被冠以“毒舌”的名号。

受众在选择性接受的同时对照周边社会,不断对现实中当代女性的价值观、婚恋观产生非议。

作为一档婚恋交友节目,其中体现了性别文化的浸入和作用。

尽管该节目旗帜鲜明地提出“不是蓄意炒作”,但我们所要关注并防范的是媒介中失真的女性形象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并力求寻找到提升女性形象之道。

表象:站在精英女性的角度“俯视”男性从节目的表现形式上看,《非诚勿扰》置女性于权力中心。

女性最先拥有选择权,男人被“围观”和“挑选”,场上24位单身女人对男嘉宾品头论足,通过亮灯、灭灯表达态度。

留下还是离开,决定权在女性手上;“相亲”成功与否,男性更多地处于被动地位。

从表面上看,这是女性婚恋权利的彰显。

当代女性所体现出的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在《非诚勿扰》的女性身上也有所体现。

《非诚勿扰》节目中的24位女嘉宾来自各行各业,大多具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受教育状况良好,且不少女性年轻漂亮,符合一般受众的审美观。

出众的个人条件为她们的“挑剔”和“高姿态”打下了基础。

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女性在表达个人意愿(包括为男性设置经济方面的高标准)、个人权利(包括性权利)、个人选择(包括生活方式如拒绝生养子女)的时候,在显露个性化的独立人格的时候,毫无避忌。

但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对男嘉宾外貌、经济条件的嘲讽频频出现在节目中,让女性的霸气、戾气、俗气同样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凸显。

对女性的审美和对男性的审丑相碰撞,产生了强烈的节目效果。

女博士的网络媒介形象分析_李璐瑶

女博士的网络媒介形象分析_李璐瑶

NEWS WORLD2011年第8期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体以传播速度快、传播覆盖面广、传播信息及时、受众互动性高的优势,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是也充斥着大量片面、虚假、缺乏公信力的报道,并且使一些群体的真实形象与网络构建的媒介形象相去甚远。

女博士这一群体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受到网络媒体的关注,并主要以负面性形象出现。

本文选取的样本是google 搜索结果中关于“女博士”的相关新闻和报道。

为了力图展现网络媒体所构建的女博士形象,本文以1990年-2011年这一时间段中的31300个搜索结果为样本进行抽取,并对其分类,共分为四大类:1、女博士婚姻;2、女博士就业;3、女博士与“性”;4、女博士与“自杀”事件。

一、网络媒体对女博士媒介形象构建的特点通过对样本进行抽取和总结发现,网络媒体对女博士媒介形象的构建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时间特点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开始,媒体对女博士的关注和报道骤然增多,进入新世纪以来,对女博士的调侃和讽刺更是变本加厉,这一现象与网络的普及联系密切。

众所周知,互联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开始在我国普及,并且越来越深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以前,以电视、报纸为主的传统媒体对特定信息的传播方面影响较小,再加上区域和兴趣点的隔阂,女博士尚没有成为被社会媒体关注的对象。

自从互联网普及以来,互联网利用传播快、传播面广的特点,加之以传统媒体的跟风,女博士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上了受关注的顶峰。

2、内容特点网络媒体对女博士媒介形象的构建主要集中在婚嫁、就业、相貌、性格、自杀等几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网络新闻过度关注女博士的负面话题并加以炒作,很少关注她们的学历成果、科研成就以及辛勤劳动;另一方面,网络媒体对女博士的关注倾向于以偏概全,善于用个别人的婚嫁遭遇和性格缺陷诠释整个群体的婚嫁现状和性格。

3、角度特点在网络媒介形象构建的话语中,首先,女博士的网络媒介形象是网络取悦于大众的消费符号,网络舆论通过夸大群体中的个体行为来引起受众的关注,而受众对此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于是对女博士这些话题的炒作不仅局限于传播者,受众也充当了所谓的结论的验证者;其次,女博士的网络媒介形象是以男权社会为价值观进行建构的产物,男权社会对高学历女性的偏见和本能排斥,是女博士群体形象受损的现实基础和舆论前提。

《非诚勿扰》“女博士”对自身媒介形象的重构

《非诚勿扰》“女博士”对自身媒介形象的重构

作者: 曾静
作者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
出版物刊名: 西部广播电视
页码: 74-74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0期
主题词: 女博士 非诚勿扰 媒介形象 异化 重构
摘要:人们对“女博士”的传统的刻板印象多是媒体长期过分夸大塑造的结果,并在女博士参与人际交往的互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建构与强化.笔者以国内较有影响力大型婚恋节目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作为研究样本,分析参与节目的女博士群体凭借媒介平台提升群体话语权、重构自身媒介形象的动态过程.。

女博士媒介形象建构与受众认知的偏差与弥合——以新华网为例

女博士媒介形象建构与受众认知的偏差与弥合——以新华网为例

交叉分析报道主题与报道倾向,发现新华网关于女博 士日常生活方面的报道以中立态度居多。对女博士婚恋方 面的关注以负面为主;关于女博士“自杀”、 “犯罪”和人身 安全方面的报道均为负面报道。就业方面的正面报道有 8 例,负面仅 1 例,报道立场比较客观。(如表 2 所示)
综上,如果说网络媒体是一个看台,那么女博士正在 成为这个看台上供人观赏、娱乐、 “说三道四”的群体。
表 3 新闻来源 * 报道主题 交叉列表 计数
报道主题 总
感情 工作 自杀及 人身 社会 日常 计 婚姻 就业 犯罪 安全 贡献 生活
中央媒体 0
2
3
4
8
4 21
新闻来源
地方媒体 22
9
6
7
8 34 86
总计
22 11
9
11 16 38 107
渊三冤结论与讨论 综合以上数据,新华网对女博士的报道主题广泛,内 容全面,但报道立场不够客观。过多关注女博士婚恋和日 常生活议题,突出负面报道,存在污名化现象。随着女性独 立自主观念的加深,活跃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优秀女性对长 期以自我为中心的男性及“男权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女 博士第三性的说法由此产生。网络媒体“眼中”的女博士, 婚姻不幸、就业堪忧、身体素质差、极易受骗、有犯罪、自杀
视听 2019.10 | 181
新闻与传播
倾向,除了高智商、高学历对社会做出不可否认的贡献外, 她们是一群情商低、缺乏判断力和安全感的弱女子。有些 媒体甚至对她们微不足道的花边新闻进行谣传,以期全社 会对这样一群“第三类人”产生恐惧。
二、基于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女博士现实形象分析
渊一冤女博士现实形象的问卷调查 本研究采取网络问卷调查形式,起止时间为 2019 年 6 月 1 日至 6 月 3 日,共发放问卷 138 份,收回问卷 138 份, 有效问卷 138 份。参与问卷调查的 21-25 岁的青年学生占比 最大,有 103 名,调查对象多为单身,且以女性居多。

从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看传播伦理

从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看传播伦理

《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一档新型婚恋交友节目,自今年1月15日开播以来,以其轻快的节奏和有争议的话题,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关注。

但该节目涉及私密性较强的个人情感,在保护个人隐私等方面,也引发了诸多争议。

下面,本文将从传播伦理角度入手,对它进行分析。

一.伦理失范的主要表现(一)刻意挖掘和渲染参与者的隐私隐私是个人不愿或不便告人的、关于自己利益的事,与别人无关。

每人都有隐私,男嘉宾虽是自愿参与,同样应尊重他们的隐私。

节目中,男嘉宾登台后有几个短片,介绍他们的“基本资料”“朋友评价”等内容,前面的短片是对男嘉宾的采访,“朋友评价”是对男嘉宾朋友的采访,该短片几乎全在说男嘉宾的缺点。

该节目主持人孟非曾说,要采访男嘉宾的哪位朋友、问什么问题等都没告诉男嘉宾,而之所以几乎只播出展现男嘉宾缺点的内容,是“让女嘉宾更全面地了解男嘉宾”。

可见节目组为了节目效果,想方设法要“套”出男嘉宾的隐私。

另外,在节目现场,主持人常用问题“巧妙”地挖掘男女嘉宾的隐私,“挖”到卖点后,节目甚至会突出该片段,当作片花反复播放。

(二)嘉宾用词不恰当,漠视参与者的尊严尊重人及其尊严是社会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养,也是所有媒体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而节目却为了劲爆效果而忽略了该义务。

节目对本应认真对待的严肃问题进行调侃或对他人的生理缺陷进行嘲弄,似乎成了“必要之恶”①。

节目中常出现的情况是,某条件不优秀的男嘉宾出场后,女嘉宾对他评头论足,如年初某期节目里,一男嘉宾职业是外景主持,他想表现自己的口才好,某女嘉宾就说:“他说话特别招女孩子讨厌,我特想拿鞭子抽他。

”有时甚至出现男女嘉宾互相攻击的场面,如4月3日的节目里,某男嘉宾以“社会的正义感”为由,矛头直指一位“拜金”的女嘉宾,称其不应留在节目里,言辞较为犀利,引发了口水大战,节目主持人似乎置身事外,任由嘉宾争吵,最终导致该女嘉宾含泪离开。

作为社会的个人,应受到应有的尊重,该节目却为了赢得更多关注,漠视人的尊严,频频播出富有争议的画面。

从《非诚勿扰》看女性文本的建构和解构

从《非诚勿扰》看女性文本的建构和解构

在 内容形式上不对等性 在 这 个 舞 台 上 ,我 们 不难 发现
种 充 满 着 政 治 意 味 的 视 觉 乐 趣 ,女
原 发 性 矛 盾 和混 乱 也 由此 得 以 扩 张 和 本是 在对男权社会 解构的过程 中建 构 性可 以通过 行使公共赋 予的权力来进 发 展 。 因此 ,本 文 则 从 性 别 身 份 的 视 起来 的。而建构一个 理论 的基础是 主 行 自由选择 。而更重要 的是节 目通过 角 出 发 。试 以话 语 分 析 的 方 法 来 阐 释 体 的 利 益 ,即 女 性 的 公 众 利 益 。波 伏 形式结构 的不对等确保 了对女性 的授
断 。 每位 出现 的 男 嘉 宾 都 不 知 道 他 对 主 线 。不 同 的 主 线 又 可 以 引 出不 同 的 比较 分 散 ,这 种 去 中 心 化 的 文 本 更 容 自我 的叙 述 和 展 示 可 以 去 到 哪 。 更 重 主题 ,还 可 以从 不 同 的 观 看 地 位 对 其 易 让 她 们 跟 上 节 目内 容也 更容 易 投 要 的 是 ,被 灭 灯 的 原 因 往 往 只 是 流 于 进 行探讨 。而如此 快的节 奏 ,使观 众 入 , 因此 电视 对 于 女 性 有 一 种 天 然 的


忌 彗
衡 。我 们可 以从 《我 们 约会 吧 》的 患哥等等 ,这些 符号标签 都是社会 现 视 媒介 的收看模式 ( 特别 是女性观众 叙事找 到例证 。女嘉宾通 过V } CR B自
实的小缩 影 ,而这 些话题 的真正展 开 的收看模式 )有 关。本人从 网络上获
( ) 二 女性主义文本特点
女 性 主 义 文 本 是 一 种 理论 假设
批 评 意 味 的词 语 ,如 “ 马 女 ” “ 宝 富 女 性的意识和特 点都被淹没 了 ,只成 的 建 构 ,但 是 这 种 假 设 并 不 是 脱 离现

浅谈婚恋交友类节目中女性形象塑造——以《非诚勿扰》为例

浅谈婚恋交友类节目中女性形象塑造——以《非诚勿扰》为例

浅谈婚恋交友类节目中女性形象塑造——以《非诚勿扰》为例武珍毅【期刊名称】《电影评介》【年(卷),期】2014(000)019【总页数】2页(P78-79)【作者】武珍毅【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正文语种】中文《非诚勿扰》自2010年1月15日开播以来,迅速成为我国极具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的新型婚恋交友类节目,创造了高收视率以及良好的经济效应。

节目突破传统“相亲”模式,成功将爱情和婚恋“移植”到舞台上,通过媒介,向全社会展现现代都市男性女性的婚恋观,价值观等等。

节目传递一种现代诉求,迎合“剩男剩女”的热点大众舆论话题。

节目中“美女策略”的把握和运用使得节目充满了当下社会性别关系的想象和新女性形象的想象。

一、《非诚勿扰》女嘉宾基本特征纵观节目中的女性,她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涉及领域比较宽泛,基本代表了当今社会都市女性的各个阶层。

作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基本代表当今社会都市女性各个领域的群体,她们在节目中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外形靓丽节目中24位女嘉宾大多都是容貌包装靓丽,节目开场时嘉宾从类似于T台的舞台后走出,就如同参加选美的模特们,足以吸引大多数眼球。

(二)性格多元从性格特点来看,24位女嘉宾有的温柔可爱的,有的成熟端庄,有的犀利尖刻等,多元化的性格使得每位女嘉宾以较鲜明的形象出现在大众视野前,尤其是那些性格特点极其突显的女嘉宾,更是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参与者不是一对一,而是采用一对多的方式选择交往对象。

对于数量众多的参与者来说,使自己从人群中脱颖而出的唯一秘诀是彰显个性。

(三)言语特色节目2010年开播之初“个性十足”的男女嘉宾们毫无忌讳的大谈拜金、享乐,语言暴力充斥节目,如“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我的手只和我男朋友握,别人的话一次20万”等,《非诚勿扰》“语言暴力充斥节目,嘉宾言语极尽嘲讽、挖苦之能事,‘毒舌’飞舞,缺乏平等交流。

”[1]改版后的《非诚勿扰》的嘉宾言论几乎不见社会精神层面领域难以消化的言语暴力,但多数女嘉宾仍以极具特点,大胆泼辣,充满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言论“出场站台”,在节目中或标榜自己的“爱情理想”、或抒发对现实社会的“义愤填膺”,其自身特点在节目中得到无限放大。

女博士媒介形象的符号暴力分析--以《非诚勿扰》为例

女博士媒介形象的符号暴力分析--以《非诚勿扰》为例

女博士媒介形象的符号暴力分析--以《非诚勿扰》为例
吴迪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4(0)21
【摘要】女博士本是对高学历女性群体的称谓,指明这一群体的性别和学历,并无修辞色彩。

但在当今社会,这一称谓似乎固定地与某些认知捆绑起来,逐渐被异化为"他者中的他者",成为人们口中的"第三类人"。

这一"二度他者化"的过程,无疑将女博士推到了尴尬的性别围困之中,作为被审视的对象,成为大众传媒视阈里具备话题价值的特殊群体。


【总页数】2页(P84-85)
【作者】吴迪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媒介景观中的浪漫絮语——对《非诚勿扰》的符号学分析 [J], 庄鹏涛
2.论电视节目的符号化表达——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符号解读为例 [J], 张立婷;邓佳佳
3.从《非诚勿扰》看失真的媒介女性形象 [J], 毛慧敏
4.《非诚勿扰》“女博士”对自身媒介形象的重构 [J], 曾静
5.论《非诚勿扰》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媒介批评 [J], 梁力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菡经典语录

黄菡经典语录

黄菡经典语录导读:本文是关于黄菡经典语录,希望能帮助到您!黄菡,2010年6月,获邀成为《非诚勿扰》场上新增嘉宾主持。

南京大学社会系社会心理学博士,江苏省委党校行政学教研部教授、主任,江苏省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曾主讲过《管理心理学》、《领导者心理调适》等多门课程。

语录一1、一个女人如果第一眼就让男人想到性,那么她是很失败的。

2、当你从床上下来那一刻,你在他心中就开始贬值了。

如果你把一切都给了现在的男友,那么,除了老公这个称呼你还能留给你未来的丈夫?3、一个女人的品位在于她身边站着一个怎样品位的男人。

女人一生最成功的事情之一,便是选了一个对的男人。

4、一个男人爱你的时候,你往往会感动于细节,同样,一个男人不爱你了,你也可以从细节中来发现。

5、想了解一个男人的好坏,先去看他身边是一群怎样的朋友。

6、女人的友情来的快,去的也快。

其实男女感情远没有你跟姐妹的感情可靠,所以,珍惜你们之间的友情吧。

7、把买化妆品的钱去买两本好书,漂亮的容颜固然可以让人眼前一亮,丰富的内涵却能让人经久不忘。

8、虚伪的男人总倾向于喜欢你的容貌,真正的男人总倾向于爱你的内心。

9、男人没有你想象的那样好,可以真爱,但不要深爱,在爱情里为自己留个退路,否则受伤时会措手不及。

10、不要相信男人的甜言蜜语,面对喜欢的女孩时,不认识字的男人也会变成一个诗人。

而诗人本来就不生活在现实中。

11、去发现一个有潜力的男人,往往比去傍大款更切合实际。

并且你会更有成就感。

12、随时预防遇到色狼。

必要时向他胯下踢,用力程度自己把握。

13、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你爱的,除了父母,只有你自己。

14、爱情不是追来的,所以,永远不要认为被男孩追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你对他的考验是必须的。

15、当一个清高的女孩遇到一个高傲的男孩时,总有一个人会卑微下来,但是如果可以,不要把自己放得太低。

16、在爱情里,永远不要抱怨什么。

17、爱情,是需要用心经营的。

恋爱也是一门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女博士 ;非诚 勿扰 ;媒介形象 ;异化 ;重构
媒介 平 台提 升群体话语权 、重构 自身媒介形 象的动 态过程 。
目前 , “ 女 博 士” 在受众 潜 意识 认 的 自主发 言就 是在 积极 主动 自我塑 造媒 的社会 和文 化 因素。刻板 印象 指人 们对 知层 面 已成为 带有 明显贬 义倾于该群 某 一类 事物所 产生 的 比较 固定 的概括 而 标签 ,女博 士群 体负 面 的媒介 形象 归根 体 的传统刻板印象 。 到底 是 因媒体 长期 过分夸 大 的报道 塑造
笼 统 的看法 ,女博 士 的刻 板 印象是 通 过
从 节 目规则设置分析 , 《 非诚勿扰 》 大 众媒介 和参 与人 际交 往互 动交织 而 成 而起 源 ,并 由女 博 士群体 在参 与人 际交 女 嘉宾 参加 多期 连续 的节 目录制 ,并 在 的。女博 士正 是 比照 自身与其 既 有媒 介 往 与他者 的信 息互 动 中得 到进 一步 建构 固定 的站位 直 到 “ 牵 手成 功” ,这 种类 形 象 的不认 同 ,女 博士试 图通 过 自我 表
从节 目议 程设 置 分析 ,作 为 婚恋 节 历 的背景 补充 ,逐 渐 消解着 社会 对女 博 在 文献 查 找过 程 中,笔者 发现 以往 关 于对 于女 博 士媒 介形象 的研究 多 以定 目, 《 非诚 勿 扰 》着重关 注 女博 士 的婚 士传 统 的刻板 印象 。例 如 :外 貌 上 ,呈 恋观 、价值 观。通 过参 与节 目的女博 士 现 出青春 、靓 丽 、容貌 姣好 的状态 ;性 量分析为主 ,话题均集 中于相貌 、性格 、 婚 恋 、心 理 问题等 几个 方 面 ,而对 女博 的个人 话语 陈述 分析 ,更加 真实 的还 原 格方 面 ,给受众 以单 纯 、优雅 、积极 向 士 的媒体 报道 中也 存在 着刻 意抹 杀个体 了女博 士 自身 的婚恋诉 求 以及 自身对 群 上 的精神 面貌 ;在恋 爱经 历方 面 ,大 部 与 群体 之 间的差 异 ,着 重 凸显女博 士 身 体刻板印象的认 知与重构。 分女 博 士均有 情感 经历 ;在生 活经历 方
影 视
《 非诚勿扰 》 “ 女博士 ’ ’ 对 自身媒介形象的重构
曾 静
(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 学学院 )


要 :人们 对 “ 女 博士”的传统的刻板 印象 多是媒体 长期过分夸 大塑造 的结果 ,并在女博士参 与人 际交往的互动 中得到进
步的建构 与强化 。笔者以 国内较有影响 力大型婚 恋节 目 江 苏卫视 《 非诚 勿扰 》作为研 究样本 ,分析参 与节 目的女 博士群体凭借
2 《 非诚勿扰 》中女博士对刻板 印象的 而这 种 自我认 识 主要是 通过 与他人 的社 解 构 与 重构 会互 动 形成 的。”通 过对 女 博士 在 《 非 2 . 1 《 非诚勿扰 》与女博 士媒 介形 诚勿 扰 》舞 台上 的个人 话语 阐述 总结 , 象研究 分 析得 出女博 士对 于 自身形 象异 化 的认 号称 “ 大型生活服务类节 目” 《 非诚 知 以及抗争是一个动态过程 。 首先 ,女博 士进 行 自身形 象建 构 的 勿扰 》,曾一度被业界封为 “ 收视王牌综 艺节 目” “ 全 国综艺节 目冠军” ,引得各 前 提是 对 刻板 印象有 针对 性 的解构 ,体 家卫视争先效仿 ,开创 了 “ 全民相 亲”时 现 在 :女 博士 结合 自身 遇 到的社会 生 活 女 代。 《 非诚勿扰 》大胆创新 、形式 多元不 经验 与人 际互动 困扰 ,以及因其带 有 “ 仅带来了收视率 的奇迹 ,更为学界提供 了 博 士 ”标 签 而受 到 的来 自社会各 界 的偏 见。正是 基 于这种 对 女博 士群体 妖魔 化 多元的研究视角和鲜活 的实验案例 。 从 节 目环 节设 置分 析 ,个 人话 语 陈 的清 晰认 知 ,女博 士 与传统 刻板 印象 抗 述包 括人物 V C R展示 以及话题讨 论贯 穿 争时 集 中对 自身 的性 格 、恋爱观 和价 值 节 目始 终 ,形 象本体 通 过 自身话语 的阐 观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 的协商式 反抗 。 述 向外 界传 达 自身诉 求 。节 目中女博 士 其 次 ,刻 板 印象 的形 成包 含着 特定
2 . 2 《 非诚勿 扰 》中女博士对 刻板 面 ,女 博士 张 晓晨 有 环游 世界 的丰 富经 在 分析 刻板 印象 形成 原 因的文献 中,分 印象的协商式反 抗 历 ,女 博士 群体 的多元 媒介 形 象逐渐 解 美 国社 会 学家查 尔斯 ( 霍 顿 ( 库 利 构着社会对女博士群体的传统刻板 印象。 别从 女博士 自身新 闻价值 和被消费价值 、
份 而进 一步放大矛 盾等 以偏概全 的问题 。 群 体 自身无话 语权 以及 媒体 商业 化诉 求 在 《 人性本质 与社会秩序 》中提到 : “ 人 3 结 语 的行为很 大程度上取决 于对 自我 的认 识 , 也 许社 会舆 论 中 的 “ 女博 士之 殇 ” 等 方 面 进 行 了 阐述 分 析 。
与强化的。 1 关注女博士媒介形象的研究 似 于 电视连戏 剧 的呈 现方 式 ,可以最 大 达的方 式参 与 到社会 信息 环境 中 ,试 图 化 的强 化个 体媒介 形 象 以及受众 的心 理 摘下受 众对 于女博士 的 “ 有色 眼镜 ”。
2 O 世纪 9 O年代起 ,女博士逐渐成为 印象 。后期将 5号站位固定 为 “ 博士位”, 最后 ,女博 士在 对 自身刻 板 印象 解 标签 化群 体被 关注 ,并 随着群 体传 播大 大 大提 升 了女博 士群 体 的话语 权 ,真 实 构的 同时 ,也 在进 行着 自身 形象 的再 建 数 据时代 的来 临 ,媒 体对 女博 士媒 介形 还原 了女博 士群 体 的生存 状态 ,有利 于 构。 《 非 诚勿 扰 》节 目中 ,女 博 士通 过 自身 形象 展示 、个 人 话语 阐述 、生活 经 象 的异化现象更加变本加厉 。 淡 化受众认 知层 面的刻板 印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