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2 第38讲 新文化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2 第38讲 新文化运

第38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某某检测)1917年,高一涵先生认为:“往岁之革命为形式,今岁之革命在精神。

政治制度之革命,国人已明知而实行之矣;惟政治精神与教育主义之革命,国人犹未能实行。

”他的认识( )A.揭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B.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成为知识分子的思想共识D.探索了新某某主义道路解析:选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高一涵认为辛亥革命是形式,而新文化运动是精神,政治革命问题要诉诸精神层面才能根本解决,政治革命是不彻底的,原因就在于“政治精神”的保守化,要推进政治革命,必须发起“政治精神之革命”,故高一涵的认识揭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故选A项。

2.(2020·全国Ⅰ卷五省优创名校联考)有学者研究发现,新文化运动期间,当时的人讲“科学”很少往“技术”方向走,而更注意其“精神”和“方法”,讲到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层次。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B.某某政体并未挽救危机C.封建君主专制已被推翻D.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解析:选B。

材料中新文化运动重视西方的“精神”和“方法”,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从思想上进行反封建的需要,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它是辛亥革命的“补课”,故选B项。

3.(2020·某某适应性考试)1917年,陈独秀说:“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

”这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A.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B.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C.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D.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解析:选B。

由材料“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借鉴西方政治文明,对国家发展展开思考,故选B项。

4.(2020·某某毛坦厂中学模拟)胡适说:“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

第一轮第三册专题三第二课新文化运动

第一轮第三册专题三第二课新文化运动

D
C
B
6、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局限性在于 ( ) A、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 B、没有进行 武装斗争 D C、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D、对东西 文化绝对肯定后绝对否定 7.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 续,其主要含义是指它 ( ) A A、继续反封建 B、向西方学习 C、反对尊孔复古 D、主张民主共和 8.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的民主 和科学的口号, C 其中“民主”的含义是 ( ) A、三民 主义的“民权思想” B、无产阶级的 民主政治 C、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思想 D、资本主义政 治制度
…… ·……
——
国学大师钱玄同主张“惟有将中国 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 “中毒”,甚至要“剿灭”中国文化, “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言。 -----钱玄同
三、新文化运动的认识评价: 1.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 性质:前期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后 期是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运动。是一次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弘扬了民主和科学 思想,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3)是一场全面的文 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 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白话文的使 用为中国现代文化发展提供了新模式。 2.新文化运动的局限: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 盘肯定西方文化。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脱离 了工农群众。
第二课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胡适
蔡元培
一《新青年》与新觉醒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 1.背景:
(1).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列强 支持袁世凯称帝,并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袁 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对外卖国、对内复辟,引起社会各 阶级、阶层的强烈反对。

新文化运动-一轮复习

新文化运动-一轮复习

新文化运动
北大未名湖
北大红楼(图书馆)
• 【课程标准】: •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 2、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 【本课结构】: • 一、《新青年》的新觉醒 •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背景与兴起 主要内容 影响与评价
观察一:辛亥革命前夕的社会思想
——郭沫若《反正前后》,上海创造社,1930年第3版
材料二 陈天华:推翻清专制以后,‚中国人的 能力不但可以恢复,而且可以在最短时日内恢复;一 旦恢复,即可享有西方民族现在享有的完全的权 利。‛‚中国醒悟之后,发愤自雄,五年小成,七年 大成。‛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二卷上册,三联书店,1960年
兰花草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草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 但愿花开早,能将夙愿偿。 满庭花簇簇,开得许多香。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⒈理论 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⒉实践: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一 郭沫若(1910年前):中国的不富不强 就因为清政府存在,只要把清政府一推翻了,中国便 立地可以由第四等的弱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等的国 家。这是支配着当时青年脑中的最有力的中心思想。
——郭沫若《反正前后》,上海创造社,1930年第3版
材料二 陈天华:推翻清专制以后,‚中国人的 能力不但可以恢复,而且可以在最短时日内恢复;一 旦恢复,即可享有西方民族现在享有的完全的权 利。‛‚中国醒悟之后,发愤自雄,五年小成,七年 大成。‛
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
镜头一: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专制 制度 仍旧 根深 蒂固

第21课新文化运动2011、12、16

第21课新文化运动2011、12、16

第21课新文化运动陈文淑教材分析/s?wd=%D0%C2%CE%C4%BB%AF%D4%CB%B6%AF%BD%CC%B0%B8&opt-webp age=on&ie=gbk-百度搜索①承上启下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资产阶级分子同北洋军阀反动统治进行的斗争。

它承接了前一章所介绍的“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这一知识点。

同时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杂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这又为后面的“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埋下了伏笔。

②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开展的启蒙运动。

其目的是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

因此其性质是封建斗争。

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

【课标】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s?wd=%D0%C2%CE%C4%BB%AF%D4%CB%B6%AF%BD%CC%B0%B8&opt-webp age=on&ie=gbk-百度搜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的探索,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和科学。

以此来进行历史观的教育。

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②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无畏探索真理的精神是一种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爱国行为,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背景1.政治上:帝国主义2.经济上:一战期间3.思想文化上:(1)袁世凯倒行逆施(2)西方,资产阶级强烈要求4.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认识:二、兴起1.标志:《新青年》的创办:①概况:②影响:2.代表人物:3.前期指导思想:4.主要阵地:①主要思想阵地:②主要活动基地:(1)问:当时被称为“官僚养习所”的北大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谁起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北大他提出了怎样的办学方针?在旧思想、旧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北大,提出这一方针的实质目的是什么?三、内容(一)新文化运动前期: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核心内容①“德先生”②“赛先生”(2)材料: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第13讲 新文化运动、新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2023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五中学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3讲 新文化运动、新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2023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五中学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2.三民主义的实践 (1)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 清朝的封建统治。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的一次实践。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颁布:1912年春,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 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 治上一律平等。 ②意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对建立资产 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史料二 下表为《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大事统计数据。
历史事件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 巴黎和议/凡尔赛/和平大会议 复辟/筹安会/袁世凯称帝 十月革命/俄国革命 欧战/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世界战争
提及次数 44 45 47 87 133 287 448
——彭春凌《近代思想史研究》
1.命题点: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的撰文 [2019·全国卷Ⅲ]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 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 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将斗争矛头对准封建主义的。 (3)陈独秀不仅反对旧文学形式上的“雕琢”等毛病,而且着重地
反对了“黑幕层张、垢污深积”的封建思想内容,他把“文学革命” 当作“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并借以“革新政治”的“利器”。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实质及影响 [学术前沿] 陈独秀的政治理想 陈独秀等倡导“民主”的直接目的,并非立即创建民主政治制度, 而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观念,进行民主自由观念的启蒙, 为民主政治营造社会基础,从根本上动摇封建主义的根基。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 专题6 第2讲 新文化运动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 专题6 第2讲  新文化运动

【2—2】(2013· 江苏单科)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 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 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 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 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 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
第2讲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经济条件与阶级条件: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 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
2.政治条件: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 帝,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以袁世凯为首的 北洋军阀卖国复辟,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反对。
(3)直接原因是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根 本原因是因为孔子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历代 帝王专制之护符。 (4)提倡民主,反对专制;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
(4)材料三作者的基本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有什么影 响?
【参考答案】(1)杂志的创办人是陈独秀,名称 是《新青年》(《青年杂志》),它的创办标志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德先生”指的是民主,“赛先生”指的是科 学;材料中的“我们”是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代表人物有陈独秀、 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B.急功近利,试图仅靠文化运动改造社会
C.脱离群众,运动仅限于知识分子范围 D.在思想方法上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解析】C。根据材料中“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 没有人来反对”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有一定的局 限作用。A、B、D从材料中不能分析得出。答案选C。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们所非难本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 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 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 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

2022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分考点练习-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1

2022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分考点练习-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1

2022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分考点练习-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11.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拥护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A.民主与科学B.民主与法制C.民主与自由 .博爱与人权[参考答案]A2.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想,在下图所示刊物上提出的闻名口号是A.“自强”.“求富” B.“师夷长技以制夷”C.“民主和科学”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参考答案]C3.历史上领先举起“民主”和“科学”大旗,向儒家学说猛烈开火,宣称要“打倒孔家店”的运动是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参考答案]B4.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场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像漫漫黑夜中的一道闪电,猛烈冲击着封建专制思想。

它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参考答案]C5.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A.“实业救国”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和平与进展”[参考答案]C6.20世纪前期,我国发生了一场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

这场运动是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参考答案]C7.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能够说制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其中《新青年》所制造的“新时代”指的是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参考答案] C8.近代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民族危机,许多仁人志士都在探究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C. 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参考答案]A9.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艰巨曲折,起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14单元第42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素养测评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14单元第42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素养测评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3.14.42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素养测评一、选择题1.1917年5月,陈独秀说若就“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征诸国民,难保“不为多数赞成”。

材料可用来说明( ) A.专制主义已为社会所淘汰B.传统文化孕育着巨大价值C.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D.民主政治是社会发展潮流【解析】由材料“恢复帝政”“难保‘不为多数赞成’”等,说明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故选C。

【答案】 C2.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民众处于受治的地位。

近代某一时期平民主义思潮兴起,“劳工神圣”“平民神圣”的口号十分普遍。

这一思潮兴起于( )A.维新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新文化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解析】维新变法运动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并没有充分发动民众,不可能有材料中“劳工神圣”“平民神圣”的口号,故A错误;同样,辛亥革命期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也未能充分发动民众,故B错误;五四运动期间,平民主义蓬勃兴起,故C正确;抗日战争期间,全民族抗日才是社会上最为广泛流行的口号,不可能有“劳工神圣”“平民神圣”之类的口号,故D错误。

【答案】 C3.“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

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促使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解析】材料信息“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反映出这场思想变革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故A正确。

【答案】 A4.(2020·武汉模拟)20世纪初的中国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名词,如社会、政党、政府、民族、阶级、主义、思想、观念、真理、知识、唯物、唯心、主体、客体、具体、抽象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课题四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讲义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课题四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讲义含解析

课题四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阵地3.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新文化运动前期三大内容之间的关系(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

(2)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

(3)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

5.影响(1)积极影响: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基础(最大功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②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③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⑤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2)局限性:①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

②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③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④从后来的中国历史来看,新文化运动并未根除中国根深蒂固的专制极权制度。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原因(1)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3)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过程(1)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

①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②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第二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联]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

[注]实质是鼓励各种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为资产阶级思想的宣传创造条件。

[拓]“新文化运动关心的问题大都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31课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31课时

第31课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历程:①林则徐、魏源与“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历程: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与严复的维新思想;②维新变法的思想影响;③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与实践。

3.新文化运动:①背景;②主要内容;③影响。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及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P170,“师夷长技”思想1.背景(1)清朝国势渐衰,社会矛盾尖锐。

(2)读书人埋头读经,远离现实。

(3)读书人与统治者沉迷“天朝上国”不能自拔。

(4)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代表人物(1)林则徐⎩⎪⎨⎪⎧①地位: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著作:《四洲志》、《华事夷言》。

(2)魏源⎩⎪⎨⎪⎧①著作:《海国图志》。

②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

(3)洋务派⎩⎪⎨⎪⎧①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②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学法点睛 本知识点归纳为“一、一、二、二”巧记速记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和生产技术,客观上顺应了工业革命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不能因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就否定其历史功绩。

实录“中学为体”强调以中国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指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以求富国强兵。

,维新思想与共和思想1.维新变法——维新派(1)背景⎩⎪⎨⎪⎧①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②学习西方问题上突破了“器物”限制。

③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目的: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3.3.2新文化运动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3.3.2新文化运动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3.3.2新文化运动
编制:审核:批准:
【学习目标】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问题情境】
一、背景
1、政治:
2、经济:
3、思想:
二、概况
1、标志:
2、代表人物:
3、指导思想:
三、内容
1、前期主要内容:



2、后期主要内容:
四、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备注
第2页共4页
【课堂检测】
1、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个是《时务报》;一个是《民报》;一个是《新青年》。”胡适所说“三个时代”应是()
A.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法运动
C.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5.某高校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论文,下列选题不正确的是()
A.荒唐的嫁接——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B.以发展实业为首务——康梁的维新思想
C.辛亥革命后的逆流——尊孔复古
D.有请“德赛”两先生——新文化运动
6.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急剧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பைடு நூலகம்放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8.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民主主义(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的评价,哪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是()

整合版一轮复习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整合版一轮复习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学习西方 技术Leabharlann 洋务运动大 趋 势
历 史 大 背 景
戊戌变法
学习西方 制度
辛亥革命
历史必修Ⅲ
知识梳 理
一、新文化运动 (前期) 1.兴起背景: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2.兴起概况:
标志 代表人物 指导思想 主要阵地 活动基地
3.内容: 三提倡三反对 4.评价: 性质 进步性 局限性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新文化运动后期) 1.背景: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 2.概况: 十月革命后传入 五四运动后广泛传播 3.特点:内容 形式 推动者 4.影响:为五四运动及中共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 .(广东省2011届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在新文化潮流的 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 ‘烈女传’……(他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 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 • A.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 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 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 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 解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猛烈地 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 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 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 了有利条件。结合材料信息,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礼教 思想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 空前的解放。答案选A。 • 答案:A
阵地
代表人 物及其 贡献
阶段
前期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
宣传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
后期
功绩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 解放

2021年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试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21年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试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近代以来,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寻求强国御侮之路,拉开了近代思想解放的帷幕。

以下著作,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2.①《文学革命论》②《海国图志》③《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④《孔子改制考》A. 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 ②④③① D. ③④①②2.美籍华裔学者林毓生认为,“20世纪初中国思想史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坚决地全盘否定的态度的出现与持续”。

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对传统文化遗产的“全盘否定”()A.为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使知识分子普遍接受了一次民主思想的洗礼3.陈独秀指出: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鄙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行仁政无以异也。

”这说明陈独秀()A. 认为民众觉悟低中国不具备立宪政治的条件B. 认识到只有解放民众思想才能真正实现立宪C. 主张君主立宪制反对中国现行的民主共和制D. 认为奴隶制和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中国的进步4.蔡元培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

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

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

”由此可见蔡元培任用教师的原则是()A. 学识优先B. 重视道德C. 思想自由D. 民主科学5.“(20世纪初)他们在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孔教会’、‘尊孔会’、‘孔道会’等。

康有为还要求定孔教为‘国教’,宣扬‘有孔教乃有中国,散孔教势无中国矣’”。

针对该现象,先进的中国人打出的旗号是()A. 师夷长技B. 变法图存C. 民主共和D. 民主科学6.有学者认为: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心态主要有“接受”、“回归”和“再选择”三种主流表现。

“接受”心态使中国社会走出封建专制阴影的笼罩,朝着资本主义道路迈进。

据此可知,“接受”主要是()A. 接受“民本”等传统文化观念,扫除封建专制的阴影B. 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C. 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D. 利用启蒙思想的社会方案,推动民主共和制度的真正实现7.辜鸿铭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梳着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觉得很怪异,都在发笑。

新文化运动(一轮)

新文化运动(一轮)

②局限:全面否定传统文化,存在片面性。
文学革命第一人——胡适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 学改良刍议》,系统提出了文学改革的主张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主张从形式到内容上彻底 地改革旧文学(推倒旧文 学,建设新文学)
影响:①为新文化、新思想传播与普 及提供文化载体;②推动人们改变传 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③进一步 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④为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做了文化思 想方面的准备。
一个问题
中国何去何从?
一个方向
向西方学习
三个阶段
器物
●“师夷长技以制 夷” ●洋务运动
制度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课标要求: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1、政治背景: 内忧外患 (1)国内: 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2)国外: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2、经济背景: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自觉的女子》
材料三:《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
被促誉进为中青年国的人“民良师特益别友是”。青毛年泽知东识说看分的子谈的的讨觉论醒的
都是《新青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四:中国存亡,就在这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
个民可信以条杀:推戮中动而国了不的可土五以地四低可运头以动!征国服的亡而到了不来!可同以胞断起送来!呀中!国—的—人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 性。他们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 而把一切西方新文化都看作是进步的。

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九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2讲_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九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2讲_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九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2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识梳理】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1)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2)袁世凯加强专制统治,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3)中国民资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4)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新文化运动概况:(1)标志:1915.9 陈独秀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3)主要阵地:《新青年》(4)活动基地:北京大学(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3、内容(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陈独秀号召青年,以民主和科学并重,“战胜恶社会”。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

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甚至提出“打到孔家店”。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和陈独秀写文章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

4、影响: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再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材百家: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岳麓版认为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一场伟大的新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人民版认为:为新思想发展开辟了道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背景(1)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意义(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大大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主义的开展。

2020中考:一轮复习新民民主义革命的开始

2020中考:一轮复习新民民主义革命的开始

2020中考:一轮复习|新民民主义革命的开始【年代尺串历史】【阶段划分】【名词解释】【基础过关】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3、评价: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13课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一、五四运动的爆发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扩大(转折):6月3日后,斗争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

2、结果:取得初步胜利3、五四精神:爱国主义、民主和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追求真理,振兴中华,反帝反封建等(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第14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七一建党节)5、成立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真题专练】(1)材料一是哪一派别的主张?在这一主张下他们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举一例即可)(2)材料二的观点属于哪一派别?为实现其“变官制”(政治制度)的目的,该派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3)材料三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怎样的主张?(4)结合新文化运动的作用,谈谈该运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材料二:(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参考答案:1、(1)洋务派;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后期创办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建立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等,(2)资产阶级维新派;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3)民主和科学(4)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2、(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3)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民族危机的加深与追求民族独立的努力主题18寻找国家出路的探索四_新文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民族危机的加深与追求民族独立的努力主题18寻找国家出路的探索四_新文

二、对东西方文化态度的争论 全盘西化论
传统文化本体论+中西调和 传统文化本体论
传统文化本体论 传统文化本体论
思考:东西文化之争出现的历史背景?并对其予以简要评价?
1、历史背景
三、后期新文化运动
前期
新 文 化 运 动 内 容
后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批判封建伦理 D.传播马克思主义
B
3.(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
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
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
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2. (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
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
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 A.主张国家至上 C.反对西方民主
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资产 阶级 思想
无产 阶级 思想
1、背景
(1)思想:前期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3)阶级: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4)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战引起国内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反思。 2、过程
(1)开始传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
种变化可说明( )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 迅
蔡 元 培 辜鸿铭
辜鸿铭一生积极主张纳妾 和缠足,但由于他学在西 洋,精通英、法、德、拉 丁、希腊、马来等9种语 言,获得多个博士学位, 精通西方文化,蔡元培也 邀请他来北大执教《英国 诗》和《拉丁语》。
1、(2011· 浙江文综· 1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 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 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英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
材料四 “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 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胡适 材料五 国学大师钱玄同主张“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 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剿灭”中国 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言。
局限性:存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和西方文化完全肯定的 情况 。(片面化、绝对化 )
最根本的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 3、途径①与各种非科学社会主义的论战 ②组织研究会、翻译著作、演讲
4、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当时的中国有何影响? 思考:
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南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主要特征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 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 1、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目的是救亡图存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经历了“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
1915年袁世凯到天坛行祭天礼 阶级: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1915年袁世凯承认二十一条
初 步 发 展
短 暂 春 天
二、新文化运动概况
梳理知识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新 活动中心 文 旗 帜 民主和科学(前期的指导思想) 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 运 主 前 动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要 期 内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容 后期 五四运动后逐渐宣传马克思主义
一、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提倡民主和科学
2、1921年,有人谈到:“今天的中国,西学有 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 出口。”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清政府查禁《孔子改制考》 B.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 C.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 D.日本侵略者利用儒家经典进行奴化教育 【知识链接】 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彻底批判儒学思想, 二、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动摇了中国儒教思想的统治地位。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是新文化运动重点 请思考:打到孔家店,具体要批判什么呢?新文化运动 批判的对象。 为什么会把矛头直指孔子呢?(资料卡片)
探究: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对待儒 家思想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
不同点: 维新派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 , 宣传变法。 激进派,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代议制确立 → 工业革命
西方近代化: 思想 → 政治 → 技术
12月30日作业
1、完成学案(53) 2、优化方义思想的传播
【考纲解读】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概况(标志、人物、主要内容);
3.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实、影响)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政治: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思想:袁世凯“尊孔复古”,但“民主共和”深入 人心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短暂春天”)
四、评价新文化运动:
意义1、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意义2、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材料三
意义3、全面的文化转型。尤其是白话文的使用为中国 现代文化发展提供了新模式。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化学实验室内。
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 到最后一期,这使我级文风一变,再也不 写堆砌词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
原因: ⑴经济基础不同(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 ⑵代表阶层不同(维新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激进 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⑶历史背景不同(封建顽固势力强大;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人心。)
“孔子”的命运:
春秋战国:产生 汉:成为正统 宋: 新的发展 明清: 遭受批判
“纵向”看历史
戊戌变法 “借用孔子” 新文化运动 “否定孔子”
(1)文学革命主要从哪两方面进行?
(2)它对新文化运动发展具有怎样的作用?
(1)形式: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内容: 以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代替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 (2)作用:“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 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是彻底的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 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 。 ——毛泽东 材料二、恽代英等写信给《新青年》说:“我们素来的 生活是在混沌的里面,自从看了《新青年》,渐渐的醒 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我们既然 得了这个觉悟,就发了个大愿,要做那‘自觉觉人’的 事业,于是就办了《新声》”(半月刊)。
(2)李大钊号召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时间: 十月革命之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 ① 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 2、条件 ②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思想基础) ③十月革命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 实,为中国革命指明新的出路。 ④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 动的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1、开始传入——20世纪初
2、代表人物: 梁启超(改良派): 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 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朱执信(革命派): 介绍马克思生平及其学说 无政府主义: 也曾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正式(系统)传播及其影响
(1)时间: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 的社会思潮,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变化 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运动
明末清初 “批判孔子”
当今
3、《新青年》创刊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发行 量长期徘徊在1000册左右;1918年后,发行量 猛增至20000册。出现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 A.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文学革命的开展 D.五四运动的影响
【知识链接】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 良刍议》。后,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三、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1915年,《青年杂志》创办(第二卷 起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北京大学
北大为何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原名《宽容》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现名《北大钟声》 无论何种学派,苟
其言之成理,持之 有效,尚不达自然 淘汰之命运,即使 彼此相反,也听他 们自由发展。”
胡 适 陈 独 秀 李 大 钊
2、学习西方不断深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器物——制度——思想文化) 学习西方从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最终中 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横向”看历史
器物 → 制度 → 思想文化 中国近代化: 技术 → 政治 → 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