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共22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有“用之则行,舍之则 藏”的立身处世态度。
合作探究
• 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 自己的话作答。
•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 ‘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 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 正道上。
合作探究
•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
• 公孙衍、张仪虽然身居高位,权倾天下,遵从的是“妾妇之道”, 以顺从君主为原则,丧失了其独立人格,仁义道德尽失,所以孟 子认为他们不配称为大丈夫。
合作探究
• 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结合文中的句子进行分析。
•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 的仁、礼、 义。
不应该只知道顺从君命。可见孟子反对臣子对君王的顺从。 • D.“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概括了孟子所认为的大
丈夫所为,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异曲同工。
巩固练习
•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 据”展开批驳。
•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 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 • 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 • 张仪: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以路横
去服从秦国,与苏泰合纵相对。 • 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原文翻译
•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算是真正的大丈夫 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时, 天下就平安无事。”
生平经历
合作探究
• 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 自己的话作答。
•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 ‘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 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 正道上。
合作探究
•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
• 公孙衍、张仪虽然身居高位,权倾天下,遵从的是“妾妇之道”, 以顺从君主为原则,丧失了其独立人格,仁义道德尽失,所以孟 子认为他们不配称为大丈夫。
合作探究
• 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结合文中的句子进行分析。
•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 的仁、礼、 义。
不应该只知道顺从君命。可见孟子反对臣子对君王的顺从。 • D.“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概括了孟子所认为的大
丈夫所为,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异曲同工。
巩固练习
•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 据”展开批驳。
•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 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 • 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 • 张仪: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以路横
去服从秦国,与苏泰合纵相对。 • 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原文翻译
•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算是真正的大丈夫 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时, 天下就平安无事。”
生平经历
《富贵不能淫》优质课件
本课总结
1 2
理解“富贵不能淫”的含义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富贵不能淫”的 含义,即财富和地位不能改变一个人的道德原则 和价值观。
探讨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本课通过探讨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帮助 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3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学习“富贵不能淫”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追求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品格。
下课预告
下节课将探讨“贫贱不能移”的道理
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关于贫贱不能移的道理,分析如何在贫困和困境中 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道德原则。
布置相关思考题和作业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下节课将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作业,请同学们认真完成并准备好相 关讨论。
预告下节课的重要内容
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将重点讲解如何将所学道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以及如何在现代社 会中践行传统文化价值观。请同学们做好相关准备。
总结词
激发学生思考
详细描述
在《富贵不能淫》的课件中,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 意义和价值。通过提问和回答,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激发他们 的思维活跃度和课堂参与度。
分组讨论
总结词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详细描述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富贵不能淫》的主题进行讨论。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 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课文。
景春的思想根源
景春的思想根源在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当时的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 态,人们追求权力和财富的欲望非常强烈,景春的观点正是这种社会现实的反映。
公孙衍、张仪
公孙衍、张仪观点
公孙衍和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们认为国家之 间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国家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包括
第23课《富贵不能淫》课件(共35张ppt).ppt
戒: (1)戒之曰( 动词,告诫。 ) (2)必敬必戒( 形容词,谨慎。 )
得: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助动词,能够。) (2)得志( 动词,实现。)
1、解释标红的词语。
(1)往之女家(
)
(2)与民由之(
)
(3)岂不诚大丈夫哉(
)
(4)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5)以顺为正者(
)
2、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观是(
)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 和“论据”展开批驳。
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搞示了大 丈失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D.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 “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 得志”为对比论证。
淫 :惑乱,迷惑。使动用法。 移 :改变,动摇。使动用法。 屈 :屈服。使动用法。 之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威武不能压 服他的志,这就叫作大丈夫。
居天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 天下之大道。得志, 与民由之;不得志, 独行其道。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大丈夫。
[探究3]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 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 的意思相近?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探究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 “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 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 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 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 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富贵不能淫
导入
俗语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到底哪样的人是大丈夫呢?
预
习
检 测
1.注音。
公孙衍( yǎn ) 丈夫之冠( ɡuàn) 富贵不能淫( yín )
2.理解词语。 通假字 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
注释: ⑴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⑵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⑶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⑷惧:害怕。 ⑸安居:安静。 ⑹熄: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作品赏析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怒而诸侯惧,安 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 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 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 呢? 孟子只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 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 道也。”这里值得 我们注意的是,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 顺 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 劝谏。妻子对丈夫也是 这样,妻子固然应当顺从丈夫,但是,夫 君有过,妻也就当劝说补正。应该是“和而 不同”。孟子认为,这“妾妇之道”还不能一般性地理解为妇人之道,而实实 在在就 是“小老婆之道”,而只有儒家的仁、礼是“大丈夫之道”。
板
书 设
富贵不能淫
计
公孙衍、张仪:妾妇之道
富贵不能淫 大丈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词类活用 ①动词用作名词 居天下之广居 原意为居住。文中意思为居所、住宅。 名词用作动词 丈夫之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父命之; 原意为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古人二十岁既为加冠。文中作动词, 意思为行冠礼 ②动词的使动用法 A.富贵不能淫 本意:惑乱,迷惑。文中意思:使……迷惑。 B.贫贱不能移 本意:改变、动摇,文中意思:使……改变(动摇)。 ③威武不能屈 本意:屈服。文中意思:使……屈服。
导入
俗语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到底哪样的人是大丈夫呢?
预
习
检 测
1.注音。
公孙衍( yǎn ) 丈夫之冠( ɡuàn) 富贵不能淫( yín )
2.理解词语。 通假字 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
注释: ⑴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⑵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⑶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⑷惧:害怕。 ⑸安居:安静。 ⑹熄: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作品赏析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怒而诸侯惧,安 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 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 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 呢? 孟子只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 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 道也。”这里值得 我们注意的是,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 顺 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 劝谏。妻子对丈夫也是 这样,妻子固然应当顺从丈夫,但是,夫 君有过,妻也就当劝说补正。应该是“和而 不同”。孟子认为,这“妾妇之道”还不能一般性地理解为妇人之道,而实实 在在就 是“小老婆之道”,而只有儒家的仁、礼是“大丈夫之道”。
板
书 设
富贵不能淫
计
公孙衍、张仪:妾妇之道
富贵不能淫 大丈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词类活用 ①动词用作名词 居天下之广居 原意为居住。文中意思为居所、住宅。 名词用作动词 丈夫之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父命之; 原意为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古人二十岁既为加冠。文中作动词, 意思为行冠礼 ②动词的使动用法 A.富贵不能淫 本意:惑乱,迷惑。文中意思:使……迷惑。 B.贫贱不能移 本意:改变、动摇,文中意思:使……改变(动摇)。 ③威武不能屈 本意:屈服。文中意思:使……屈服。
第23课《富贵不能淫》课件(共16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不能使我迷惑,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 ④移:改变, 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不得志,独
97
⑤屈:屈服。使动用法
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本文是孟子反驳景春观点的一篇文章,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孟子为什么而辩。
公孙衍、张仪是不是大丈夫?
整体感知
2.孟子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他们遵循的是“妾妇之道”。
表现 实质
妾妇之道
大丈夫之道
①讲仁德,守礼法,合道义;
出嫁的女子
②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 ③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都不
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
顺从(君王的意志)
坚守
理解情怀
2.领略圣人的情怀。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在诸侯国合 纵连横,战争不断的时期,孟子始终宣扬“仁义礼”,倡导实行“仁政”,指 出人皆可以为尧舜,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这充分体现了圣人的高尚思想。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心目中的大丈夫是谁?拿起手中的笔,郑重地写 下他们的名字。
作者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 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 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 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 “民贵君轻”思想,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 中 《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 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 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理解情怀
3.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对大丈夫的标准,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不得志,独
97
⑤屈:屈服。使动用法
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本文是孟子反驳景春观点的一篇文章,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孟子为什么而辩。
公孙衍、张仪是不是大丈夫?
整体感知
2.孟子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他们遵循的是“妾妇之道”。
表现 实质
妾妇之道
大丈夫之道
①讲仁德,守礼法,合道义;
出嫁的女子
②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 ③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都不
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
顺从(君王的意志)
坚守
理解情怀
2.领略圣人的情怀。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在诸侯国合 纵连横,战争不断的时期,孟子始终宣扬“仁义礼”,倡导实行“仁政”,指 出人皆可以为尧舜,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这充分体现了圣人的高尚思想。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心目中的大丈夫是谁?拿起手中的笔,郑重地写 下他们的名字。
作者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 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 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 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 “民贵君轻”思想,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 中 《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 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 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理解情怀
3.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对大丈夫的标准,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23 《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 课件(36张PPT)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助动词,能够、可以) 得
得志,与民由之 (动词,实现)
安居而天下熄 居
居天下之广居
富贵不能淫 淫
淫慢则不能励精
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 之 往送之门 居天下之广居
(动词,居住)
(名词,住宅)
(动词,惑乱、迷惑) (动词,放纵)《诫子书》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代词,指“丈夫”) (动词,往、到) (助词,的)
⑥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⑦ 以顺为正者 ⑧ 富贵不能淫
[ 古义:常法。 今义:垂直或符合 标准方向(跟“歪、偏”相对)。 ]
(古义:惑乱,迷惑。 今义:放纵。)
一词多义
得道多助 妾妇之道也 道 独行其道
戒之曰 戒
必敬必戒
(名词,道义) (名词,规则) (名词,道路) (动词,告诫) (形容词,谨慎)
词类活用
①丈夫之冠也 (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 ②富贵不能淫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 ③贫贱不能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摇) ④威武不能屈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文言句式
判断句: ①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者,……也”表判断) ②此之谓大丈夫 (“谓”表判断)
省略句: 居天下之广居 [省略主语“大丈夫”,即“(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
连词,表顺承。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
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
真正,
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确实。
指有大志、有作为、 有气节的男子。
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安静、安定地生活。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译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
2.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为后文孟子的反驳树立了批驳的靶子,引出下文。
精读细研
3.第2段可分几层,其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为“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至 “妾妇之道也”,内容为反驳景春的观点,公孙衍、 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是“妾妇之道”,称不上 “大丈夫”。(驳论)
第二层为“居天下之广居”至“此之谓大丈夫”, 内容为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立论)
精读细研
6.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 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 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精读细研
7.孟子是如何反驳景春的观点的?
富贵不能淫
新课导入
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 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 为“大丈夫”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亚圣” 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字音识记
公孙衍( yǎn ) 丈夫之冠(ɡuàn) 富贵不能淫( yín )
文本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
合作探究
3.为了论证观点,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将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 诸侯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无原则的做法和“以顺 为正”的“妾妇之道”进行类比,证明公孙衍、张仪之 流不过是小人,根本谈不上是“大丈夫”。
合作探究
3.为了论证观点,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作者将公孙衍、张仪之流不讲仁义道德无原 则的做法与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的行为操守进行对比,有力地驳斥了对方错误的 观点,证明了自己观点的正确。
精读细研
3.第2段可分几层,其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为“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至 “妾妇之道也”,内容为反驳景春的观点,公孙衍、 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是“妾妇之道”,称不上 “大丈夫”。(驳论)
第二层为“居天下之广居”至“此之谓大丈夫”, 内容为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立论)
精读细研
6.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 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 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精读细研
7.孟子是如何反驳景春的观点的?
富贵不能淫
新课导入
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 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 为“大丈夫”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亚圣” 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字音识记
公孙衍( yǎn ) 丈夫之冠(ɡuàn) 富贵不能淫( yín )
文本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
合作探究
3.为了论证观点,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将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 诸侯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无原则的做法和“以顺 为正”的“妾妇之道”进行类比,证明公孙衍、张仪之 流不过是小人,根本谈不上是“大丈夫”。
合作探究
3.为了论证观点,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作者将公孙衍、张仪之流不讲仁义道德无原 则的做法与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的行为操守进行对比,有力地驳斥了对方错误的 观点,证明了自己观点的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 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 )
•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有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 度)
(三)你讲我讲,感受英雄
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 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 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
学习目标:
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
夫的英雄气度。 3、以客观的眼光看待经典,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
作者知多少
孟子(前372年-前289 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 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 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 表人物。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 传弟子。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大 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 合称为“孔孟”。主张仁政, 王道,并提出性善论,民贵君 轻主张。
“儒家”学说以“仁、义、礼、乐”为中心,一方面主张等级、名份,维持封建统治阶级的 秩序;一方面强调“民为邦本”,要求照顾人民的生活。这种思想,一直支持着中国二千多 年的封建社会的发展。创立儒家的孔子死了以后,儒分为八(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 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见《韩非子》《显学 》。);但自伟大的文学家兼史学家司马迁把孔子和孟子相提并论,后世都以孔孟并称,一 般认为继承孔子的嫡派大师就是孟子。
连续不断的战争和横征暴敛对人民的剥削压迫,使人们陷入长期水深火热的灾难。产生的或 由庶民上升,或由贵族没落而形成为不农、不工、不商,作为专业的“士”,特别是其中的 “学士”、“策士”,在这社会剧烈的动荡时期,代表着自己的阶级利益,反映当时错综复 杂的思想斗争,他们越发活跃起来了。他们各说一套大道理——或者针对现实,发表政纲; 或者揣摩风气,争取功名;或者愤世嫉俗,尚论古人——各自聚集门徒,奔走四方,“上说 下教”,著名立说。这在学术思想上就表现为“百家争鸣”的蓬勃发展气象,不但对当时社 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也为后来整个封建时期的思想界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一)你读我读,疏通文意
1、诵读本文。(小组内以各种形式读文章, 推荐读得好的同学,班级展示)
2、解释文本。(先对照课文自主学习,再进 行小组交流,有不明白的问题班级内进行互助 学习)
难道 真正、确实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喻指仁 喻指礼
喻指义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 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遵循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 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 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去,到 丈夫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告诫
夫家。女同汝,你 谨慎
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 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 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 的丈夫!
准则,标准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把……当作
把顺从当作原则的,是妇女之道,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孟子所处时代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 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 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 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 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 “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 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 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
孟子所处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生产力空前提高,经济繁荣,土地所有制向家族地主土地所有制 转化。因此,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和复杂化——诸侯与诸侯之间,诸侯与大夫之 间,大夫与大夫之间在政治上、经济上展开了剧烈的斗争。形成了七个大国称王、争帝,合 纵、连横的局面,形成趋向统一的发展。
此之谓大丈夫。” 叫做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 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 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二)、你思我想,理解精髓
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小组交流后,班级展示 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
髓?
2是什么?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 真正的大丈夫吗?”
害怕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 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这 怎么,哪里 算是,算作
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行冠礼 教导,训诲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 礼时,父亲教导他,
作者知多少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 行的著作,共七篇,是孟 子及其弟子所做。是儒家 经典著作之一。
长于言辞,气势磅礴, 论证严密,雄辩而色彩鲜 明,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并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 和寓言阐述道理。对后世 散文发展影响很大。
纵横家
纵横家,为出现于战国至秦汉之际的策辩之士 ,中国五千年来最早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他 们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是战国时 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鬼谷子,杰出代表人物 有:苏代、姚贾,苏秦,张仪,公孙衍。《汉 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韩非子》 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 强以攻众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