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人教版知识精讲

合集下载

《醉翁亭记》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江西庐陵人。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

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同时他在文学理论上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他的文学作品及理论主张在北宋以及后来的文坛上产生很大的影响。

欧阳修不仅以散文著称,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

《醉翁亭记》写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是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散文,滁州偏僻,穷困,而作者以自己的政绩和才能使滁州人民乐于山野之间,因此作者常常寄情于山野之间,在这里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中。

描绘出了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

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环滁.(chú):环绕着滁州城。

滁州,在安徽省东部。

2.琅琊..(1áng yá):琅琊山(在滁州西南十里)。

3.蔚然:茂盛的样子。

4.翼然临于泉上: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临,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5.意:情趣。

6.林霏.(fēi)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7.暝.(míng):昏暗。

8.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香花。

9.秀:茂盛、繁茂。

10.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1.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12.伛偻..(yǔlǚ):腰背弯曲。

13.山肴.(yáo)野蔌.(sù):野味野菜。

山肴,拿山野里打来的鸟兽做的菜,俗称“野味”。

蔌,菜蔬。

14.陈:摆开。

15.酣:尽兴地喝酒。

16.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

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17.弈.(yì):下棋。

18.觥.(gōng)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预习指导(考点精讲+要点归纳)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预习指导(考点精讲+要点归纳)

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预习指导一、考点精讲【原文】环滁②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③。

[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考点][环滁皆山也]这是判断句,用“也”表示判断。

译为: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环:动词,环绕。

[其]代词,指代“滁州”,译为“它”。

[林壑尤美]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解析]壑:山沟,山谷。

尤:尤其。

再如成语“欲壑难填”,意思是:欲望像深山沟一样很难填平。

形容贪得无厌,不能满足。

欲:欲望。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这是判断句,用“者……也”表判断。

译为: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解析]蔚然:茂盛的样子。

成语“蔚然成风”,意思是: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尚。

之:代词,指代琅琊山。

【原文】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文]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考点][山行]在山中行走。

山:在山中,是名词作状语。

[闻水声潺潺]听到潺潺的水声。

[解析]这是定语后置句,是“闻潺潺水声”的倒装。

潺潺:读作chán chán,拟声词,形容溪水、泉水流淌的声音。

“潺潺”在这里是作后置定语,修饰“水声”。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是酿泉。

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不译。

酿泉:泉的名字,因水清可以酿酒而得名,即琅琊泉。

[解析]这是判断句,用“……者,……也”表示判断。

“泻出于两峰之间”是状语后置句,“于两峰之间”是状语,被放到后面了,翻译时放到前面,译为“从两峰之间泻出”。

于:介词,这里译为“从”。

【原文】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飞鸟张开翅膀,高踞于泉水之上,那就是醉翁亭。

初二语文人教版经典《醉翁亭记》知识讲解

初二语文人教版经典《醉翁亭记》知识讲解

《醉翁亭记》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江西庐陵人。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

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同时他在文学理论上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他的文学作品及理论主张在北宋以及后来的文坛上产生很大的影响。

欧阳修不仅以散文著称,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

《醉翁亭记》写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是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散文,滁州偏僻,穷困,而作者以自己的政绩和才能使滁州人民乐于山野之间,因此作者常常寄情于山野之间,在这里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中。

描绘出了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

知识积累【高清课堂:山水之乐(三)——《醉翁亭记》ppt12—15】重点实词1.环滁.(chú):环绕着滁州城。

滁州,在安徽省东部。

2.琅琊..(1áng yá):琅琊山(在滁州西南十里)。

3.蔚然:茂盛的样子。

4.翼然临于泉上: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临,靠近。

5.意:情趣。

6.林霏.(fēi)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7.暝.(míng):昏暗。

8.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香花。

9.秀:茂盛、繁茂。

10.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1.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12.伛偻..(yǔlǚ):腰背弯曲。

13.山肴.(yáo)野蔌.(sù):野味野菜。

山肴,拿山野里打来的鸟兽做的菜,俗称“野味”。

蔌,菜蔬。

14.陈:摆开。

15.酣:尽兴地喝酒。

16.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

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17.弈.(yì):下棋。

18.觥.(gōng)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知识归纳(全面,含答案)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知识归纳(全面,含答案)

• 泉香而酒洌(清) • 山肴野蔌(野菜) • 弈者胜(下棋) • 杂然而前陈者(错落的样子)(陈列、摆开) • 宴酣(尽兴地喝酒)之乐 • 非丝非竹(音乐) • 觥(酒杯)筹(酒筹)交错(交互错杂) • 苍颜(脸色苍老) • 已而夕阳在山(不久) • 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文中指醉醺醺的样子) • 宾客从(跟随) • 阴翳(遮盖) • 游人去(离开)
• 11、醉翁亭记

一、文学常识
• 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 家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之一。
• 二、一词多义
• 归:
• ①云归而岩穴暝(聚拢,归集)
•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
•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 乐:
• ①山水之乐(乐趣)
•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动词)
• ③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 (后为“乐 趣”)
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
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 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 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 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 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 老的老人,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 四、重点语句翻译
• 环滁皆山也: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势回 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 开翅膀一样,高水之间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讲析

《始得西山宴游记》讲析

二、更重要的在于作者游览永州并不是从游西山
开始的。在游西山之前,他曾经到过一些地方, 并且也写过一些记载游览的文章。如游西山之前, 他曾游过一个祠庙“八华寺”,并发动在那里建 造了一个西亭。他还写了一篇《永州八华寺新作 西亭记》的散文。但柳宗元觉得只有在游览了西 山之后,他才算真正的发现了永州山水的特别之 处。并且在游览过程中,获得了一种独特的感受。 这种感受是他过去游览的时候,从来没有体会到 的,给他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就把游览西山 看成是游览永州山水的真正起点。那么“始得” 这两个字就非常郑重的标明了游览西山以前的和 这次游览西山的分界。
第一部分,从开头“自余为僇人”到“而未
始知西山之怪特”第1自然段结束。这里并没 从“始得”二字落笔直接写游览西山。这部 分没有涉及到游西山的内容,而是先写平日 的游览,即游西山以前的游览活动。
文章第二部分集中记叙了西山的怪特以及作
者游览西山时所得到的独特感受。 第二部分集中描绘西山的“怪特”。对西山 的怪特分三层写: (1)先写初登山顶时所见的景色。 (2)写细览所见的众山之景。 (3)写众山之小,又进一步突出了西山高竣 的气势可以看出作者 没有一种是正面写西山的,都是在写西山以外的众 山、其它的山。无论初登西山时所看到的“数州之 土壤,衽席之下”,还是西望时看到的众山的不同 形态,或者是远望时所看到的大自然浑融朦胧的气 象意境,都显示出了作者所置身的西山的高竣。这 就是作者所体会到的西山“怪特”之处。“怪特” 就怪在这里。作者写西山并不是为了精确的表达、 描写出西山上的一草一木、一泉一石如何,而着重 表现的则是西山非凡的气势,所以才采取了这样一 种侧面烘托的办法,用西山与众山对比来表现它的 高竣,艺术效果比较明显。
艺术特色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文意,掌握文中的一些重要文言词语和句式;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文本、理解文意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西山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文言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2. 掌握《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文意;3. 体会作者对西山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 文言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2. 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自主掌握文中词语和句式;2.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理解能力;3. 情感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文中的词语和句式;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4. 分析讲解:教师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西山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西山的美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宴游之乐;2. 情景教学法:教师描绘西山的美景,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感受作者的情感;3.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将《始得西山宴游记》与其他山水游记进行对比,分析其独特之处。

七、教学内容1. 分析西山的地貌特征,理解作者为何对此地产生宴游之乐;2. 探讨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情感,体会其对西山美景的喜爱;3.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在山水游记中的地位和影响。

八、教学步骤1. 让学生结合课文,分析西山的地貌特征,理解作者的宴游之乐;2.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体会其对西山美景的喜爱;3. 分组讨论,让学生对比《始得西山宴游记》与其他山水游记的异同,分析其独特之处;九、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作者情感的把握;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以及对其他山水游记的了解;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知识的巩固,以及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 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

其隙(xì)也,则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 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 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 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fá),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jī)踞而遨,则凡数州之 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xiā)然洼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攒(cuán)蹙(cù)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 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pǒu)塿(lǒu)为类。

悠悠乎与灏(hà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 (shāng)满酌,颓(tuí)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 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翻译 。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全(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全(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全环.(围绕)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各个)峰,林壑.(山谷)尤美,望之蔚然..(茂盛的样子)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顺着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像鸟一样张开翅膀)临.(靠近)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的人)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命名)之者谁?太守自谓.(命名)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在)此,饮少辄.(就)醉,而.(表并列关系)年又最高,故.(因此)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在)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领会)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若.夫.(像那)日出而.(表承接关系)林霏.(雾气)开,云归.(聚拢)而岩穴暝.(昏暗),晦.(昏暗)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香花)发.(开)而幽香,佳.(好的)木秀.(滋长)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四季)也。

朝而.(表修饰关系)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背)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腰背弯曲)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到)溪而渔.(钓鱼),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清),山肴..(野味)野蔌.(菜蔬),杂然而前陈.(摆开)者,太守宴也。

宴酣.(尽兴地喝酒)之乐,非丝.(弦乐器)非竹.(管乐器),射.(投壶)者中,弈.(下棋)者胜,觥.(酒杯)筹.(酒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面容)白发,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不久)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跟从)也。

树林阴翳.(遮盖),鸣声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游人去.(离开)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表转折关系)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用)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是)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基本知识(一)文学常识: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

《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教案及练习

《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教案及练习

《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始得西山宴游记》和《醉翁亭记》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能够分析并比较两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两篇文章,使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产生兴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通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始得西山宴游记》(1)介绍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背景。

(2)解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

(3)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醉翁亭记》(1)介绍作者欧阳修及其作品背景。

(2)解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

(3)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两篇文章,了解作者背景和作品内容。

2. 课堂讲解:(1)讲解《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主题思想和结构,分析柳宗元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讲解《醉翁亭记》的主题思想和结构,分析欧阳修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练习:1. 请简述《始得西山宴游记》和《醉翁亭记》的主题思想。

2. 分析《始得西山宴游记》和《醉翁亭记》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并给出具体例子。

3. 比较《始得西山宴游记》和《醉翁亭记》的异同,从结构和内容上进行阐述。

4. 请写一篇短文,描述你最喜欢的自然风景,并尝试运用柳宗元和欧阳修的写作技巧。

5. 请就《始得西山宴游记》和《醉翁亭记》中的某一写作技巧或表达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醉翁亭记和始得西山宴游记对比阅读

醉翁亭记和始得西山宴游记对比阅读

醉翁亭记和始得西山宴游记对比阅读《醉翁亭记》和《始得西山宴游记》这两篇文章啊,真是个有意思的对比。

两位作者都是个性十足,感情丰富,写得都很有情趣,让人读起来忍不住想笑。

先说说《醉翁亭记》。

哦,那真是个醉字,老陶真的是个爱喝酒的人。

你看,他在那儿描写山水,写得那叫一个细致,仿佛我们就能看到那绿树、青山,还有那潺潺流水。

他在酒席上和朋友们畅饮,真是个潇洒快活的画面啊。

尤其是他描绘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是让人想笑。

老陶的酒是好酒,可是更重要的其实是那份情感,和朋友们一块儿分享,那个感觉,简直不要太美好。

想想喝酒的场景,大家一边举杯,一边嬉笑,真是一幅和谐美好的图画。

再看看《始得西山宴游记》。

这篇文章的气氛可是截然不同。

老王在这儿可算是个“文艺青年”,他去西山游玩,那心情啊,真是愉悦得不得了。

你瞧,他一上山就觉得天地开阔,山水美得让人想流泪。

他跟朋友们一起吃饭,喝酒,聊得热火朝天。

那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真是让人羡慕。

特别是他描述西山的风光,简直就像是给我们画了一幅画。

咱们想象一下,山风轻拂,阳光照耀,哎呀,真是个美丽的地方!老王的语言啊,活灵活现,读起来就像是在和朋友聊天一样,特别有亲切感。

对比这两篇,感觉很有意思。

老陶的《醉翁亭记》写的更多是友谊和洒脱,像是在告诉我们,喝酒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和朋友们在一起的快乐。

而老王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则更强调一种享受生活的态度,欣赏美景,体验大自然的美妙。

这两种风格,简直就像是两种人生哲学,都是值得我们去品味的。

不过啊,老陶和老王的心情其实有些相似,都是对生活充满热爱。

老陶在醉翁亭上,虽说喝得酩酊大醉,却还是能看到周围的美景,心中那份愉悦可想而知。

而老王在西山,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美景,那种悠然自得,仿佛在告诉我们:生活就应该这么潇洒!他们的眼中都有一种对生活的热情,对友谊的珍视,这种情感真是穿越了千年,依然让人感动。

想想咱们现在的生活,多少时候被忙碌的工作和琐碎的事情压得喘不过气来。

《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教案及练习

《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教案及练习

《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始得西山宴游记》和《醉翁亭记》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

(2)能够分析并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点,了解古代散文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篇文章的内涵。

(2)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语言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意识。

(2)学习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

(2)分析并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欣赏古代散文的语言美。

(2)体会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始得西山宴游记》和《醉翁亭记》的作者及其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两篇文章的,激发学习兴趣。

2. 自读感悟:(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文章,感受文章的大意和情感。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两篇文章的异同点,从内容、表达方式、人生态度等方面进行比较。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分析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2)重点分析两篇文章的语言美和作者的人生态度。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

(2)学习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堂练习: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始得西山宴游记》和《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

2. 请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点,从内容、表达方式、人生态度等方面进行比较。

3.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作者人生态度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请熟读两篇文章,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 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推荐阅读其他有关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的古代散文,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教学案(教案及练习)

《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教学案(教案及练习)

《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教学案(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和《醉翁亭记》中的经典句子。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两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自然山水与人文情感的相互交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二、教学内容2.1 《始得西山宴游记》作者背景介绍:柳宗元,字东野,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文章主旨:描绘西山之美,抒发作者郁结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悠然见南山”的哲学意境。

2.2 《醉翁亭记》作者背景介绍:欧阳修,字永叔,宋代文学家、政治家。

文章主旨:通过游宴之乐,抒发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教学重点:理解“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两篇文章,了解作者背景及文章大意。

收集有关柳宗元和欧阳修的资料,准备课堂分享。

3.2 课堂导入简介柳宗元和欧阳修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始得西山宴游记》和《醉翁亭记》的主题分别是什么?”3.3 文章讲解引导学生逐段理解两篇文章的内容,解析重点句子。

对比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让学生领会各自的特色。

3.4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两篇文章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课后作业4.1 背诵两篇文章中的经典句子。

4.2 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始得西山宴游记》和《醉翁亭记》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5.1 课后收集学生的背诵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5.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文章,互相评价、交流。

六、教学拓展6.1 对比阅读推荐阅读柳宗元的《与吴常侍书》、《江雪》,让学生体会柳宗元的哲学思想和文学风格。

推荐阅读欧阳修的《与韩琦书》、《生查子·元夕》,让学生对比欧阳修的政治理想与文学创作。

6.2 文化背景探讨讨论唐代和宋代的文学特点,了解不期的文学风格。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1)古今异义。

①未始古义未尝,从来没有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义没开始②累积古义重叠、积压攒蹙累积。

今义积累③然后古义这样以后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④于是古义从此,从这时游于是乎始。

今义连词,表示后事紧接着前一事⑤更古义,动词,更换交替。

醉则更相枕以卧。

今义程度副词,更加。

⑥披古义拨,拨开. 到则披草而坐。

今义覆盖在肩背上.⑦就古义接近颓然就醉。

今义就是⑧向古义从前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今义朝⑨志古义记故为之文以志。

今义志气、志向。

⑩是古义代词,这是岁元和四年也。

今义判断动词.(2)一词多义。

①异A称奇始指异之。

B独特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②特A特别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B超出一般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③为A成为自余为僇人。

B作,写。

故为之文以志。

4则A连词就醉则更相枕以卧. B 转折连词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 动词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名词模范榜样以身作则。

5 与A 动词连接外与天际。

B 介词和悠悠乎与颢气俱。

C 连词和客亦知夫水与月乎6其A代词我的日与其徒上高山。

B代词那些其高下之势。

C 代词它的而莫得其涯。

D 表反问的语气助词其如土石何?E 代词这种专其利三世矣!7 而A 连词表修饰则施施而行。

B 连词表转折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 连词表承接卧而梦D 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E连词表并列蟹六跪而二螯. F连词才穷山之高而止。

(3)通假字:①僇,通“戮”,这里是遭贬调的意思.②趣,通“趋”,往,到.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4)词类活用:1 箕踞而邀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2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5)文言句式1故为之文以志. 省略句“志”后省宾语。

2是岁,元和四年也。

判断句。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定语后置。

4皆我有也. 被动句“我有”即“为我所有”。

初三上册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古文鉴赏-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初三上册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古文鉴赏-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初三上册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古文鉴赏|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古文鉴赏的内容包含了文章的艺术特点、多位名家对文章的评价,阅读之后,希望能够对同学们学习整篇课文有所帮助!ﻭ一、文学赏析ﻪ这篇文章它的立意也好,布局也好,都和题目“始得”二字有密切关系。

全文五次或明或暗点出“始得”之意。

文章内容是写发现并且宴游的经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受。

具体安排是,先写游西山的情形,再写游西山的经过和感受。

这样文章自然而成两段。

ﻭ第一段写始游西山时的心情及对西山景色总的评价:怪特。

作者自称为“僇人”,即有罪之人。

用“恒惴僳”(常常惊恐不安)三字概括自己被贬后的心情。

这三个字既是作者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又同下文游西山时陶醉一于自然美的欣喜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个开头,包含了许许多多长久积压在内心的悲愤心情,当然其中就有一种无声的抗议。

自己是这样一种罪人的特殊身份,柳氏自被贬永州,时时感到屈辱、压抑,政治上失败,才华得不到施展,平生的抱负无法实现,于郁闷痛苦之中,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处境里,怀有这样的心情,因此当他游山玩水的时候,那种感受自然同那些风流闲雅的士大夫很不相同。

他是要在游览中,排解内心的忧愤,在游览中忘却现实处境,想在精神上寻找某种寄托。

因此,这个开头也是他游山玩水的缘由。

首先写行动,在“行”“游”两个动词前面,作者故意用了“施施”“慢慢”两个重叠的形容词。

“施施”“慢慢”,是漫步走着的样子,漫不经心的外在动作。

通过外在动作的描写,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在游览的时候,一种寂寞、愁闷的、无可无不可的精神状态。

“日与其徒······无远不到”写始游西山前之所见,“到则披草而坐······起而归”写当时之所为和所感。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意想中所到的境界,做梦也走到这种境界,这句话透露了作者表面上似乎沉醉于山林美酒之中,实际上内心深处的郁闷并未得到排解。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必背知识点一、作者及背景作者:欧阳修 (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大力提倡古文,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

背景:《醉翁亭记》写于宋仁宗庆历五年 (1045年),当时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太守。

文章记述了作者在滁州治理期间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二、字词注音林壑(hè)尤(yóu)美蔚(wèi)然琅(láng)琊(yá)潺(chán)潺酿(niàng)泉辄(zhé)林霏(fēi)开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伛(yǔ)偻(lǚ)提携(xié)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宴酣(hān)之乐弈(yì)者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颓(tuí)然树林阴翳(yì)三、词类活用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杂然而前陈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面前)四、一词多义乐:山水之乐 (乐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欢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快乐)名:名之者谁(命名);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秀:蔚然而深秀者 (秀丽);佳木秀而繁阴 (植物开花结实,此指繁荣滋长)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去);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而:多种用法,如表示并列、承接、修饰、转折、递进等五、古今异义意: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去: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古义:离开;今义:到、往)射:射者中 (古义: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今义:射箭)六、文中“也”字的用法表示陈述语气,多用于描述景物,可译为“……是……”的句式。

初三上册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注释译文整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初三上册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注释译文整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初三上册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注释译文整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不管要背诵课文全文,还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初三上册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注释译文翻译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在字词方面也能够了解。

ﻪﻭ词句注释ﻪﻭ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

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

僇,通“戮”,耻辱。

是州:这个州,指永州。

ﻪ恒:常常。

ﻪ惴栗:恐惧不安。

惴,恐惧。

栗,发抖。

此意为害怕政敌落井下石。

其:如果,连词。

隟:指空闲时间。

ﻪ施施而行:慢慢地行走。

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

ﻭ漫漫而游:无拘无束地游。

漫漫,不受拘束的样子。

日:每日,时间名词作状语。

ﻭ其徒:那些同伴。

徒,同一类的人,指爱好游览的人。

穷:走到尽头。

ﻭ回溪:曲折溪流。

ﻪﻭ幽泉:深僻的泉水。

ﻪﻭ无远不到: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ﻪ披草:分开草。

披,用手分开。

ﻭ倾壶:倒尽壶里的酒。

倾,倒出来。

更相:互相。

ﻪ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相同的乐趣。

所极,所向往的境界。

极,至,向往。

觉:睡醒。

以为:认为。

ﻪ异态:奇特的形状。

ﻪ未始:未曾。

ﻭ怪特:奇异特别。

今年:指元和四年(809年)。

ﻪﻭ法华:指法华寺,在原零陵县城东山之上。

ﻪ西亭:在法华寺内,为柳宗元所建,他经常在这里游赏山景,饮酒赋诗。

始:才。

ﻭ指异之:指着它觉得它奇特。

指,指点。

异,觉得······奇特。

ﻪ湘江:应为潇水。

潇水流经永州城西,至萍州才与湘江汇合。

ﻪ缘:沿着。

ﻪﻭ染溪:又作“冉溪”,柳宗元又称为“愚溪”,是潇水的一条小支流。

ﻭ斫:砍伐。

ﻪ榛莽:指杂乱丛生的荆棘灌木。

ﻪ茅茷:指长得繁密杂乱的野草。

茷,草叶茂盛。

ﻪﻭ穷山之高而止:一直砍除、焚烧到山的最高处才停止。

穷,尽,指把榛莽、茅茷砍除、焚烧尽。

ﻭ箕踞:像簸箕一样地蹲坐着。

指坐时随意伸开两腿,像个簸箕,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教学内容:
《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
学习本单元,我们要做到:
1. 掌握课文涉及的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
2. 注意积累文言词汇,能借助工具书和书中注释翻译课文;
3. 能联系各篇的写作背景和创作风格,体会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 能背诵默写《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和《诗词五首》。

《始得西山宴游记》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为他所写的《永州八记》的第一篇。

1. 字:
僇lù惴栗zhuìlì施施yìyì斫zhuó
榛莽zhēn茅筏fá箕踞jījù遨áo
衽席rèn岈然xiā垤dié攒蹙cuán cù
萦青yíng 培塿pǒu lǒu 颢气hào觞shāng
酌zhuó颓然tuí冥合míng
2. 词语:
僇人是州惴栗施施
穷回溪更极未始
榛莽箕踞遨攒蹙
际特立
3. 翻译: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4. 内容:
概写游永州: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起而归(铺垫)
特写游西山:发现
高峻:凡数州之土壤……之下;
尺寸千里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不与培塿为类。

阔大:萦青缭白……如一;
悠悠乎……洋洋乎
景情
(比照映衬)
物我相融
《醉翁亭记》
作者欧阳俢,字永叔,号六一居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

文中表现了被贬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学习本文,要注意这些知识点:
1. 字音:
滁chú壑hè琅玡láng yá潺chán辄zhé
霏fēi 暝míng伛偻yǔlǚ携xié肴yáo
蔌sù觥gōng 颓tuí翳yì
词语:
环滁蔚然临于泉上名之辄
岩穴暝佳木秀负者伛偻野蔌
前陈酣非丝非竹颓然阴翳而
2. 译句:
绘景者如:
若夫日出……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山间之四时也。

至于……滁人游也。

临溪……太守宴也。

宴酣……众宾欢也。

苍颜……太守醉也。

点题者如: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 本文思路:
醉翁亭山水之乐(脉络)
引出



归结
醉能同其乐(主旨)
4. 艺术风格:
写景和抒情的自然结合;
语言骈散相间,节奏富于变化,抑扬顿挫,一唱三叹。

【模拟试题】
一. 给加点的字注音:
憀.人()惴.栗()榛.莽()衽.席()
颢.气()颓.然()冥.合()攒蹙
..()
伛偻
..()觥.筹()林壑.()辄.()晦.明()阴翳.()
二.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披.草而坐()穷.回溪()
攒蹙
..()颓然就.醉()
于是
..乎始()临.于泉上()醉翁之意.()杂然而前阵.()宴酣.之乐()乐.其乐()
三. 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有泉翼.然临于泉上者(鸟的翅膀)
B.萦青缭白.(白色)
C.蔚然
..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
D.佳木秀.而繁阴(秀丽)
四. 选出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日出而林霏开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C.觉而起,起而归
D.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五. 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云归而岩穴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默写:
1. 悠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洋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临溪而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守宴也。

3. 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A.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慢慢而游。

B.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C. 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间也。

D. 树林荫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七. 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第二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本段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A. 1/2、3/4、5/6、7/8、9、10/11、12
B. 1、2、3/4、5/6、7、8/9、10/11、12
C. 1/2/3、4、5、6、7/8、9/10/11、12
D. 1、2/3/4、5、6/7、8、9、10/11、12
2. 文中叙述登山之艰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西山形势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悠悠乎……;洋洋乎……”一句是作者对西山________________的赞叹。

*4. 能体现作者孤立傲世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照应了前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

八. 阅读《醉翁亭记》二、三段,回答下列问题:
1. 第二段中,作者先写了山间_______之景,后写山间四时之景。

描写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第二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日出而林霏开”写的是“晦”,“云归而岩穴暝”写的是“明”。

B. 第2句中抓住春夏秋冬之序描写了四季富有代表性的景象。

C. 本段具体描写了醉翁亭周围的不同景色,是第一节中“山水之乐”的具体化。

D. 文字融情于景,以“乐亦无穷”表达作者寄情山水的乐趣。

*3. 第三段中,作者以“_______”一词与上段“________”一词呼应,表示两段之间的内容是并列的,然后依次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项内容。

*4. 最后一句“太守醉也”,照应了上文的“□□□□”,更写出太守不仅是醉心山水,还在乎滁州人享受“山水之乐”,从而体现全文主旨□□□□,将□和□统一起来,写□是表象,写□才是实质。

5. 对第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滁州百姓兴高采烈地游山正是体现了太守的励精图治和百姓生活的安定富足。

B. “至于”一词把文章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C. 太守宴上的酒菜都取材于当地,不事铺张,也无丝竹管弦之盛,只行令作乐,充分体现“与民同乐”的为政思想。

D. “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消愁的样子。

【试题答案】
一、略;二、略;
三、D ;四、D ;五、略;六、1、2略,3. B;
七、1. C; 2. 第2句第3、4、5句 3. 气象阔大
4. 然后知足山之特立,不与培(土娄)为类。

5. 而未始知西山之独特。

八、1. 朝暮;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2. A
3. 至于若夫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4. 饮少辄醉与民同乐醉乐醉乐
5.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