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浙江专用)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1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3年高考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讲运动的描述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讲运动的描述课件

B.12 m/s
C.12.75 m/s
D.11.75 m/s
答案:B
答案:ABC
答案:B
考点三 加速度 1.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
加速度的大小 和速度的大小
无直接关系.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 大,速度也不一定大;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 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也可以不为零
加速度的方向 无直接关系.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也
答案:B
角度3 加速度的计算
例3 [2022·山东省实验中学月考]如图所示,子弹和足球的初速度均 为v1=10 m/s,方向水平向右.设它们与木板作用的时间都是0.1 s, 那么:
(1)子弹击穿木板后速度大小变为7 m/s,方向不变,求子弹击穿木板 时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
(2)足球与木板作用后反向弹回的速度大小为7 m/s,求足球与木板碰 撞反弹时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
【跟进训练】 1.校运会400 m比赛中,终点在同一直线上,但起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参加比赛的同学位移大小 相同 B.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参加比赛的同学路程相 同 C.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参加比赛的同学所用时 间相同 D.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公平的,明显对外侧跑道的同学有利
答案:D
角度2 加速度的理解及“加速”“减速”的判断 例2 [2022·河南三门峡市模拟]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 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减小至零, 则在此过程中( ) A.速度先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 小值 B.速度先均匀增大,然后增大得越来越慢,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 达到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位移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 值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1讲 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1讲 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教学案(含解析)

第1讲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教材知识梳理一、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________的点.质点是理想模型.二、参考系研究物体运动时,假定________、用作参考的物体.通常以________为参考系.三、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一个________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置、瞬时速度、动能等状态量.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________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功等过程量.四、路程和位移1.路程指物体________的长度,它是标量.2.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________,它是矢量.五、速度1.定义:物体运动________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v=________.2.方向:沿物体运动的方向,与________同向,是矢量.六、加速度1.定义:物体________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a=________.2.方向:与________一致,由F合的方向决定,而与v0、v的方向无关,是矢量.,答案:一、有质量二、不动地面三、1.点 2.线段四、1 运动轨迹 2.有向线段五、1.位移Δx Δt2.位移六、1.速度的变化量ΔvΔt2.Δv的方向[思维辨析](1)参考系必须是静止的物体.( )(2)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3)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4)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在该时刻或该位置的运动方向.( )(5)甲的加速度a甲=12 m/s2,乙的加速度a乙=-15 m/s2,a甲<a乙.( )(6)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可能减小.( )答案:(1)(×)(2)(×)(3)(√)(4)(√)(5)(√)(6)(√)➢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一质点、参考系、位移1.(质点、参考系、位移)[2016·会昌中学模拟] 在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某某〞舰、“千岛湖〞舰护送下,“某某锦绣〞“银河〞等13艘货轮顺利抵达亚丁湾西部预定海域,此次护航总航程4500海里.假设所有船只运动速度相同,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4500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位移B.研究舰队平均速度时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C.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某某〞舰一定是运动的D.根据此题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答案:B[解析] 船舰航行轨迹的长度为4500海里,指的是路程,A、C错误;由于舰的大小对航行的位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B正确;因为所有船只运动速度相同,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C错误;由于不知道航行的位移和时间,所以无法求出平均速度,D错误.2.(质点与参考系)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那便是金星.图1­1­1为2012年6月6日上演的“金星凌日〞过程,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下面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图1­1­1A.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C.图中9:30:41为凌甚时间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答案:D[解析] 金星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才会看到金星没有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呈黑色,选项A错误;因为太阳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观测“金星凌日〞时不能将太阳看成质点,选项B 错误;9:30:41为凌甚时刻,选项C 错误;金星相对于太阳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是运动的,选项D 正确.3.(位移与路程)[2016·惠阳高三检测] 如图1­1­2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 的圆弧由A 到C ,那么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图1­1­2A.5π2R ,由A 指向C ;10R B.5π2R ,由A 指向C ;5π2R C.10R ,由A 指向C ;5π2RD.10R ,由C 指向A ;5π2R答案:C[解析] 从A 到C 的直线距离l =〔3R 〕2+R 2=10R ,所以位移为10R ,由A 指向C ;从A 到C 的路径长度为πR +34×2πR =52πR ,所以路程为52πR .■ 要点总结1.质点是理想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模型化处理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思想.物理学中理想化的模型有很多,如质点、轻杆、轻绳、轻弹簧等;还有一些过程类理想化模型,如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等.2.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对于同一个物体运动的描述,选用的参考系不同,其运动性质可能不同. 3.对位移和路程的辨析如下表比较项目 位移x路程l决定因素 由始、末位置决定由实际的运动轨迹决定运算规那么 矢量的三角形定那么或平行四边形定那么代数运算大小关系x≤l(路程是位移被无限分割后,所分的各小段位移的绝对值的和)考点二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定义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完成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定义式v =xt(x 为位移)v =ΔxΔt(Δt 趋于零)矢量性矢量,平均速度方向与物体位移方向相同矢量,瞬时速度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沿其运动轨迹切线方向实际 应用物理实验中通过光电门测速,把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视为瞬时速度1 如图1­1­3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x ,用Δx Δt 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ΔxΔt 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图1­1­3A .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B .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C .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D .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 答案:A[解析] 遮光条的宽度越窄,对应的平均速度越接近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应选项A 正确.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只是提高测量速度的精度,应选项B 错误.改变滑块的释放点到光电门的距离,只是改变测量速度的大小,应选项C 错误.改变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只是改变测量速度的大小,应选项D 错误.式题 [2016·西城质检] 用如图1­1­4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4.0 mm ,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0 s ,那么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图1­1­4A .0.10 m/sB .100 m/sC .4.0 m/sD .0.40 m/s 答案:A[解析] 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很短,所以可以把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当作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瞬时速度,即v =d t =4.0×10-30.040m/s =0.10 m/s ,A 正确.■ 要点总结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应注意的问题(1)一般物体的运动,用极限法求出的瞬时速度只能粗略地表示物体在这一极短位移内某一位置或这一极短时间内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并不精确;Δt 越小,ΔxΔt越接近瞬时速度.(2)极限法只能用于在选定区间内所研究的物理量连续单调变化(单调增大或单调减小)的情况. 考点三 加速度1.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对比比较项目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描述物体速度改变的物理量,是过程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定义v =Δx ΔtΔv =v -v 0 a =Δv Δt =v -v 0Δt2.两个公式的说明a =Δv Δt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加速度的决定式是a =Fm ,即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受到的合力F 和物体的质量m 共同决定,加速度的方向由合力的方向决定.考向一 加速度的理解1.(多项选择)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飞机在离地面某一高度静止于空中时,运动员离开飞机自由下落,下落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运动员以5 m/s 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那么在运动员展开伞后匀减速下降的任一秒内( )A .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5 m/sB .这一秒末的速度是前一秒末的速度的15C .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小5 m/s D .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10 m/s 答案:CD[解析] 这一秒末与前一秒初的时间间隔为2 s ,所以Δv =10 m/s ,选项A 错误,选项D 正确;这一秒末与前一秒末的时间间隔为1 s ,所以Δv 1=5 m/s ,选项C 正确,选项B 错误.考向二 加速度的计算2.[2016·江门模拟] 如图1­1­5所示,小球以v 1=3 m/s 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墙壁,经Δt =0.01 s 后以v 2=2 m/s 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向弹回,小球在这0.01 s 内的平均加速度是( )图1­1­5 A.100 m/s2,方向向右B.100 m/s2,方向向左C.500 m/s2,方向向左D.500 m/s2,方向向右答案:C[解析] 取水平向左为正方向,那么v1=-3 m/s,v2=2 m/s,由加速度的定义式可得a=v2-v1Δt=2 m/s-〔-3 m/s〕0.01 s=500 m/s2,方向水平向左,故C正确.考向三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3.(多项选择)[2016·某某质检] 我国新研制的隐形战机歼—20已经开始挂弹飞行.在某次试飞中,由静止开始加速,当加速度a不断减小直至为零时,飞机刚好起飞,那么此过程中飞机的( ) A.速度不断增大,位移不断减小B.速度不断增大,位移不断增大C.速度增加越来越快,位移增加越来越慢D.速度增加越来越慢,位移增加越来越快答案:BD[解析] 根据题意,飞机的速度与加速度同向,飞机的速度和位移都在增大,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由于加速度减小,所以速度增加越来越慢,而速度增大会使位移变化越来越快,选项C错误,选项D 正确.■ 要点总结(1)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由合力决定.(2)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由加速度和速度变化的时间决定.(3)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关键是看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而不是看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加速度的大小只反映速度变化(增加或减小)的快慢.考点四 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是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应用广泛.例如:声、光的传播都可以看成匀速直线运动,下面是涉及匀速直线运动的几个应用实例.实例计算声音传播时间计算子弹速度或曝光时间 雷达测速由曝光位移求高度 图示说明声波通过云层反射,视为匀速直线运动子弹穿过苹果照片中,子弹模糊部分的长度即曝光时间内子弹的位移通过发射两次(并接收两次)超声波脉冲测定汽车的速度 曝光时间内下落石子的运动视为匀速运动2 [2016·某某卷] 如图1­1­6所示为一种常见的身高体重测量仪.测量仪顶部向下发射波速为v的超声波,超声波经反射后返回,被测量仪接收,测量仪记录发射和接收的时间间隔.质量为M 0的测重台置于压力传感器上,传感器输出电压与作用在其上的压力成正比.当测重台没有站人时,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 0,输出电压为U 0,某同学站上测重台,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 ,输出电压为U ,那么该同学的身高和质量分别为( )图1­1­6A .v(t 0-t),M 0U 0UB.12v(t 0-t),M 0U 0U C .v(t 0-t),M 0U 0(U -U 0)D.12v(t 0-t),M 0U 0(U -U 0) 答案:D[解析] 当没有站人时,测量仪的空间高度为h 0=vt 02,U 0=kM 0,站人时,测量仪中可传播超声波的有效空间高度h =vt 2,U =kM ,故人的高度为H =h 0-h =v 〔t 0-t 〕2,人的质量为m =M -M 0=M 0U 0(U -U 0),选项D 正确.式题1 如图1­1­7所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过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子弹飞行速度约为500 m/s ,那么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 )图1­1­7A .10-3s B .10-6s C .10-9s D .10-12s答案:B[解析]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x =vt 可得,曝光时间(数量级)等于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模型建立的关键点)除以子弹速度,所以,必须知道子弹影像前后错开距离和子弹速度的数量级.根据题意,子弹长度一般不超过10 cm ,所以弹头长度的数量级为10-2m ;根据“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可得,“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的数量级应该是10-4m ,而弹头速度500 m/s 的数量级为102m/s ,所以曝光时间最接近的数量级为10-6s.式题2 [2016·某某四校摸底] 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将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5 s 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10 s 司机第二次鸣笛,3 s 后听到回声.此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20 km/h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请根据以上数据帮助司机计算一下客车的速度,看客车是否超速行驶,以便提醒司机安全行驶.答案:客车未超速[解析] 设客车行驶速度为v1,声速为v2,客车第一次鸣笛时距悬崖距离为L,那么2L-v1t1=v2t1当客车第二次鸣笛时,设客车距悬崖距离为L′,那么2L′-v1t3=v2t3又知L′=L-v1(t1+t2)将t1=5 s、t2=10 s、t3=3 s代入以上各式,联立解得v1=87.43 km/h<120 km/h故客车未超速.■ 建模点拨在涉及匀速直线运动的问题中,无论是求解距离、时间、速度,其核心方程只有一个:x=vt,知道该方程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第三个量.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空间物理图景的建立;其二,匀速直线运动模型的建立.[教师备用习题]1.(多项选择)[2016·某某模拟] 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从直升机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B.从直升机上看,物体始终在直升机的后方C.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D.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解析] AC 由于惯性,物体在释放后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在水平方向上和直升机不发生相对运动,而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故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从直升机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应选项A正确,B错误;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应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2.如下图是做直线运动的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根据图中数据可以求出P点的瞬时速度.下面四个选项中最接近P点瞬时速度的是( )word11 /11 A .2 m/s B .2.2 m/s C .2.21 m/s D .无法判断[解析] C 根据公式v =Δx Δt,时间Δt 取得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A 项的时间段是1 s ,B 项的时间段是0.1 s ,C 项的时间段是0.01 s ,因此选项C 正确.3.用同一X 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10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下图,那么小球在图示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是()A .0.25 m/sB .0.2 m/sC .0.17 m/sD .无法确定[解析] C 图示过程中,x =6 cm -1 cm =5 cm =0.05 m ,t =3×110 s ,故v =x t=0.17 m/s ,选项C 正确.4.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为x =(5+2t 3) m ,它的速度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为v =6t 2 m/s ,该质点在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和t =2 s 到t =3 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A .12 m/s 、39 m/sB .8 m/s 、38 m/sC .12 m/s 、19.5 m/sD .8 m/s 、13 m/s[解析] B t =0时,x 0=5 m ;t =2 s 时,x 2=21 m ;t =3 s 时,x 3=59 m .平均速度v =Δx Δt ,故v 1=x 2-x 02 s=8 m/s ,v 2=x 3-x 21 s =38 m/s.。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节运动的描述教师用书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节运动的描述教师用书

第1节 运动的描述[浙江考试标准]第1节 运动的描述 考点一|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质点(1)用来代替物体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2)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参考系(1)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3)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3.坐标系(1)建立目的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2)建立原则建立坐标系的原则是确定物体的位置方便简捷.(2015·浙江10月学考)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如图所示,七架战机保持“固定队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飞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1­1【导学号:81370000】A.以某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B.以飞行员为参考系,广场上的观众是静止的C.以某飞行员为参考系,其他飞行员是运动的D.以广场上的观众为参考系,飞机是竖直向上运动的A[题干中的“固定队列”表明以某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故A正确.以飞行员为参考系,广场上的观众是运动的,其他飞行员是静止的,故B、C错误.以广场上的观众为参考系,飞机是水平运动的,D错误.]1.认识质点“三个”关键点(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质点是对实际物体的科学抽象.(2)一个物体能否看做质点,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来判断,而是由所研究的问题决定的.(3)质点不同于几何中的“点”.2.参考系的选取(1)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3)选取参考系的原则是观测运动方便和描述运动尽可能简单.1.(2017·宁波联考)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4年8月在南京举行,该届青奥会在“三大场馆区”的15个不同竞赛场馆进行了26个项目比赛,向世界奉献了一届精彩的青奥会.在评判下列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时,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的是( )A[马拉松比赛时,由于路程长,运动员的尺度可以忽略,可以将其视为质点,故选项A符合题意;跳水时,评委要关注运动员的动作,所以不能将运动员视为质点,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击剑时评委需要观察运动员的肢体动作,不能将其视为质点,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评委主要根据体操运动员的肢体动作进行评分,所以不能将其视为质点,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2.以下情景中,人或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是( )【导学号:81370001】A.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B.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发出的旋转球C.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D.用GPS确定打击海盗的“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D[长江大桥虽长,但火车长度与之相比不能忽略,不符合“物体的大小或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对研究问题可以忽略时,物体就可以看做质点”的条件,选项A错误;既然是“旋转球”,就是要研究球的旋转的,如果把它看成质点,则掩盖了其旋转的特点,故不能把它看做质点,选项B错误;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时,突出的是看清“挥动国旗的动作”,不能把翟志刚看成质点,选项C错误;用GPS确定“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时,突出它的“位置”,可以把“武汉”舰看成质点(船的大小与大海相比,其大小可以忽略),故选项D正确.]3.飞机着地后还要在跑道上滑行一段距离,机舱内的乘客透过窗户看到树木向后运动,乘客选择的参考系是( )A.停在机场的飞机B.候机大楼C.乘客乘坐的飞机D.飞机跑道C[乘客看到的树木向后运动是因为他与飞机相对树木向前滑行,他选的参照系显然是他乘坐的飞机,其余选项中的参照物均与树木相对静止.故选C.]4.(2017·镇海中学选考模拟)图1­1­2是为了定量研究物体的位置变化作出的坐标轴(x轴),在画该坐标轴时规定原点在一长直公路上某广场的中心.公路为南北走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坐标轴上有两点A和B,A的位置坐标为x A=5 m,B的位置坐标为x B=-3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81370002】图1­1­2①A点位于广场中心南5 m处②A点位于广场中心北5 m处③B点位于广场中心南3 m处④B点位于广场中心北3 m处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D[在直线坐标系中,位置坐标的正负表示在坐标原点的哪一侧,数值代表位置到坐标原点的距离.在此直线坐标系中,坐标原点的左侧代表广场中心的南方,右侧代表北方,故②③的描述是正确的.D对.]考点二| 时间和位移1.时刻和时间(1)时刻是指某一瞬间,时间间隔表示某一过程.(2)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来表示,时间用线段来表示.2.位移(1)定义: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动,它是质点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2)与路程的区别: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2016·浙江4月学考)某同学绕操场一周跑了400 m,用时65 s.这两个物理量分别是( )A.路程、时刻B.位移、时刻C.路程、时间D.位移、时间C[绕操场一周回到原位置,因此位移为零,400 m是路程,而65 s就是这一过程的时间间隔,所以C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1.(2017·丽水市联考)下列关于矢量和标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取定正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x甲=3m,x乙=-5 m,则x甲>x乙B.甲、乙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50 m,这两个物体的位移必定相同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所以温度是矢量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高低,不表示方向,温度是标量D[直线运动中位移的正负号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故选项A错误;两个矢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时,它们才相同,故选项B错误;温度是标量,温度的正负号表示温度的高低,故选项C错误,D正确.]2.下列涉及研究位移的是( ) 【导学号:81370003】A.高速公路路牌标示“中山20公里”B.汽车行程计量表C.雨滴在3 s内下降10 mD.登山运动员攀登一座高为500 m的高山C[A、B指的是路程,D指的是高度差,与运动员的运动无关,只有C指的是位移,故选项C正确.]3.(2017·奉化市调研)如图1­1­3所示,三位旅行者从北京到上海,甲乘火车直达,乙乘飞机直达,丙先乘汽车到天津,再换乘轮船到上海,这三位旅行者中( )图1­1­3A .甲的路程最小B .丙的位移最大C .三者位移相同D .三者路程相同C [三位旅行者从北京到上海,甲乘火车直达,乙乘飞机直达,丙先乘汽车到天津,再换乘轮船到上海,运动轨迹不一样,但首末位置一样,所以位移相同.甲的路程不一定比乙小.故C 正确,A 、B 、D 错误.]4.如图1­1­4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81370004】图1­1­4A .t 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 末或第3 s 初,也可以称为2 s 内B .t 2~t 3表示时间,称为第3 s 内C .t 0~t 2表示时间,称为最初2 s 内或第2 s 内D .t n -1~t n 表示时间,称为第(n -1)s 内B [此题首先要注意时刻和时间分别对应于时间轴上的一个点和一段线段,其次要特别注意:(1)第n s 末就是第(n +1) s 初;(2)n s 内不等于第n s 内,n s 内指的是从0~n s 末共n s 的时间,而第n s 内指的是从(n -1) s 末至n s 末共1 s 的时间.B 正确.]5.(2017·杭州市调研)如图1­1­5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 的圆弧由A 到C ,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图1­1­5A.5π2R ,A 指向C ;10R B.5π2R ,A 指向C ;5π2RC.10R ,A 指向C ;5π2RD.10R ,C 指向A ;5π2RC [从A 到C 的直线距离l =R2+R 2=10R ,所以位移为10R ,从A 指向C ;从A 到C 的路径长度为52πR ,所以路程为52πR .C 正确.]考点三| 速度1.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2)定义式:v =ΔxΔt.(3)决定因素:v 的大小由v 0、a 、Δt 决定. (4)方向:与位移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1)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 =ΔxΔt,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2)平均速度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相对应.3.瞬时速度(1)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是矢量.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2)瞬时速度能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它是在运动时间Δt →0时的平均速度,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相对应.(3)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与平均速度的大小没有对应关系.(2015·浙江10月学考)小李乘坐高铁,当他所在的车厢刚要进隧道时,看到车厢内显示屏上的示数为216 km/h ,他立即观察手表秒针走动,经过20 s 车厢出了隧道,则该隧道的长度约为( )【导学号:81370005】图1­1­6A .600 mB .1 200 mC .2 160 mD .4 320 mB [显示屏显示该高铁的速度大小为60 m/s ,过隧道所用时间为20 s ,故该隧道的长度约为1 200 m ,选B.]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比较(1)关键点:分清运动性质. (2)求解方法:①匀变速直线运动――→两式均适用⎩⎪⎨⎪⎧v =x tv =v 0+v 2②非匀变速直线运动v =x t1.汽车启动后,某时刻速度计示数如图1­1­7所示.由此可知此时汽车( )【导学号:81370006】图1­1­7A .行驶了70 hB .行驶了70 kmC .速率是70 m/sD .速率是70 km/hD [表盘读数为70,单位是km/h ,该读数随着时刻不断改变,是瞬时速率,故A 、B 、C 错误,D 正确.]2.教练员分析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全程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第1 s 内的位移是8 m ,前7 s 跑了63 m ,跑到终点用了10 s ,则( )A .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10 m/sB .运动员在第1 s 末的瞬时速度是8 m/sC .运动员在百米终点的冲刺速度为10 m/sD .运动员在第7 s 内的平均速度是9 m/sA [正确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是关键,百米赛跑位移是100 m ,所花时间是10 s ,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10 m/s.根据已知信息只能求出第1 s 内的平均速度和前7 s 内的平均速度,不能求出第1 s 末的瞬时速度,也不能求出冲刺速度和第7 s 内的平均速度,由此可以判断B 、C 、D 三项说法是错误的,故选A 项.]3.(2017·余杭高级中学选考模拟)一个朝着某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是v ,紧接着t 2内的平均速度是v2,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导学号:81370007】A .v B.23v C.43v D.56v D [分别求出两个时间段的位移,求其和,得出总位移,再除以总时间.故选D.] 4.用如图1­1­8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4.0 mm ,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0 s ,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图1­1­8A .0.10 m/sB .100 m/sC .4.0 m/sD .0.40 m/sA [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很短,所以可以把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当作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瞬时速度,即v =d t =4.0×10-30.040m/s =0.10 m/s ,A 正确.]考点四| 加速度1.速度变化量(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改变的物理量,是过程量. (2)定义式:Δv =v -v 0.(3)决定因素:Δv 由v 与v 0进行矢量运算得到,由Δv =a Δt 知Δv 由a 与Δt 决定. (4)方向:由Δv 或a 的方向决定. 2.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2)定义式:a =Δv Δt =v -v 0Δt.(3)决定因素:a 不是由v 、Δt 、Δv 来决定,而是由Fm来决定.(4)方向:与Δv 的方向一致,由合外力的方向决定,而与v 0、v 的方向无关. 3.判断物体加速或减速的方法 (1)当a 与v 同向时,物体加速; (2)当a 与v 反向时,物体减速.(2015·浙江10月学考)如图1­1­9所示,一女同学穿着轮滑鞋以一定的速度俯身“滑入”静止汽车的车底,她用15 s 穿越了20辆汽车底部后“滑出”,位移为58 m .假设她的运动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从上述数据可以确定( )图1­1­9A .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加速度B .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平均速度C .她刚“滑入”车底时的速度D .她刚“滑出”车底时的速度B [女同学以某一初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是15 s ,位移是58 m ,初速度未知、加速度未知、末速度未知,唯一可以求的是平均速度,可由v =xt求得,B 正确.]1.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对比(1)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2)速度变化量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3)加速度的方向决定了物体的运动性质:①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两种情况如图:aB②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两种情况如图:c d1.(2017·舟山市联考)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81370008】A .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为零C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D .加速度很大时,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B [由a =ΔvΔt 可知,在Δv 很大,但不知道Δt 的大小时,无法确定加速度的大小,故选项A 错误;高速匀速飞行的战斗机,速度很大,但速度变化量为零,加速度为零,故选项B 正确;炮筒中的炮弹,在火药刚刚燃烧的时刻,炮弹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很大,故选项C 错误;加速度很大,说明速度变化很快,速度可能很快变大,也可能很快变小,故选项D 错误.]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B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C .加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 .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B [根据a =Δv Δt 可知,Δv 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速度变化越快,则表示ΔvΔt 越大,故加速度也越大,B 正确;加速度和速度方向没有直接联系,加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加速度大小变小,速度可以是不断增大.]3.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0.5 s 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5 s 内的平均速度大2.45 m/s ,以质点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导学号:81370009】A .2.45 m/s 2B .-2.45 m/s 2C .4.90 m/s 2D .-4.90 m/s 2D [设第一个0.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1,即t 1=0.25 s 时的速度为v 1;第一个1.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2,即t 2=0.75 s 时的速度为v 2.由题意得v 1-v 2=2.45 m/s ,故a =v 2-v 1t 2-t 1=-2.450.75-0.25m/s 2=-4.90 m/s 2,D 正确.]。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线运动 第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线运动 第

峙对市爱惜阳光实验学校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随堂反应]1.(多项选择)如下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解析:由x-t图象中直线a和曲线b的斜率及变化可知a一直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b先沿正方向做速度越来越小的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为零以后再沿负方向做速度越来越大的变速直线运动,其中t1时刻b车追上a车,t2时刻a、b两车又处于同一位置,A错误,B正确;t1到t2时间内a一直做匀速运动,b 先减速后反向加速,C正确,D错误.答案:BC2.(多项选择)甲、乙两物体在t=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x轴运动,其v-t图象如下图,那么( )A.甲、乙在t=0到t=1 s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B.乙在t=0到t=7 s之间的位移为零C.甲在t=0到t=4 s之间做往复运动D.甲、乙在t=6 s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解析:在t=0到t=1 s之间,甲沿正方向运动,而乙先沿负方向运动,再沿正方向运动,A错误;在t=0到t=7 s之间,乙在t上方所围面积与下方所围面积相,那么乙在t=0到t=7 s之间的位移为零,B正确;甲在t=0到t =4 s之间速度是正值,那么甲一直沿正方向运动,C错误;甲、乙在t=6 s 时的加速度方向都与正方向相反,D正确.答案:BD3.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条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下图,由图可知( )A.甲比乙运动快,且早出发,所以乙追不上甲B.t=20 s时,乙追上了甲C.在t=20 s之前,甲比乙运动快;在t=20 s之后,乙比甲运动快D.由于乙在t=10 s时才开始运动,所以t=10 s时,甲在乙前面,它们之间的距离为乙追上甲前的最大距离解析:从题图中看到开始甲比乙运动快,且早出发,但是乙做匀加速运动,最终是可以追上甲的,选项A错误;t=20 s时,速度图象中甲的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大于乙的,即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所以乙没有追上甲,选项B错误;在t=20 s之前,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在t=20 s之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选项C 正确;乙在追上甲之前,当它们速度相同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最大,对的时刻为t =20 s ,选项D 错误. 答案:C4.(2021·高考卷)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 -t 图象如下图.求:(1)摩托车在0~20 s 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 ; (2)摩托车在0~75 s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v .解析:(1)加速度a =v -v 0t由v -t 图象并代入数据得a = m/s 2(2)设20 s 时速度为v m,0~20 s 的位移s 1=0+v m2t 120~45 s 的位移s 2=v m t 245~75 s 的位移s 3=v m +02t 30~75 s 这段时间的总位移s =s 1+s 2+s 30~75 s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v =s t 1+t 2+t 3代入数据得v =20 m/s 答案:(1) m/s 2(2)20 m/s5.如下图,公路上一辆正以v 1=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行至A 点时,一人为了搭车,从距公路30 m 的C 处开始以v 2=3 m/s 的速度正对着公路匀速跑去,司机见状刹车,做匀减速运动,结果车和人同时到达B 点停下.A 、B 间的距离x AB =100 m .问:(1)在距A 多远处开始刹车? (2)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 解析:(1)设人从C 到B 用时为t . 根据x BC =v 2t 得t =10 s在这一时间段内,由A 开始先做匀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最终停在B 点,设车从A 经时间t 1开始刹车,那么有v 1t 1+(t -t 1)×v 12=x AB代入数据解得t 1=203s所以开始刹车时到A 的距离x 1=v 1t 1=80 m (2)刹车后的加速度a =v 1t -t 1=3.6 m/s 2.答案:(1)80 m (2) m/s 2[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1.如下图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关于这个质点在4 s 内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质点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B .4 s 内通过的路程为4 m ,而位移为零C .4 s 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D .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解析:图象的斜率不变,因此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开始时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t =2 s 时,物体速度减为零,然后物体反向加速运动,t =4 s 时,回到起始点,由题图可知物体所经历的路程为L =2×2+02×2 m=4 m ,位移为零,故A 、C 、D 错误,B 正确.答案:B2.甲、乙两质点在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下图,3 s 末两质点在途中相遇,那么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 ) A .甲在乙之前2 m B .乙在甲之前2 m C .乙在甲之前4 mD .甲在乙之前4 m解析:甲、乙两质点3 s 末在途中相遇时,各自的位移分别为2 m 和6 m ,因此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甲在乙之前4 m. 答案:D3.一质点沿x 轴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象如下图.质点在t =0时位于x =5 m 处,开始沿x 轴正向运动.当t =8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 ) A .x =3 m B .x =8 m C .x =9 mD .x =14 m解析:此题考查v -t 图象. v -t 图线与t 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即位移为x 1-x 2=3 m ,由于初始坐标是5 m ,所以t =8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x =3m +5 m =8 m ,因此B 正确. 答案:B4.如下图,A 、B 两物体相距x =7 m ,物体A 以v A =4 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 此时的速度v B =10 m/s ,只在摩擦力作用下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2 m/s 2,那么物体A 追上物体B 所用的时间为( )A .7 sB .8 sC .9 sD .10 s 解析:设物体B 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t 1,有t 1=v Ba=5 s ,在t 1=5 s 的时间内,物体B 的位移为x B 1=25 m ,物体A 的位移为x A 1=20 m ,由于x A 1<x B 1+x ,故物体A 未追上物体B ;5 s 后,物体B 静止不动,此时A 、B 相距Δx =x +x B 1-x A 1=12 m ,还需t 2=Δxv A=3 s 物体A 才能追上物体B ,故物体A 追上物体B 的总时间为t =t 1+t 2=8 s ,选项B 正确.答案:B5.正在以10 m/s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在它的正前方x 处有一辆自行车以4 m/s 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立即关闭油门做a =-6 m/s 2的匀变速运动.假设恰好碰不上自行车,那么x 的大小为( ) A .9.67 m B .3.33 m C .3 m D .7 m解析:设经过t 时间的速度和自行车速度相同,解得t =v -v 0a=1 s ,t 时间内的位移x 1=v 0+v2t =7 m ,自行车的位移x 2=vt =4 m ,求得x =x 1-x 2=3 m ,所以选C. 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x =4 m ,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的x -t 图象如下图,那么以下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 .乙车做曲线运动,甲车做直线运动B .甲车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C .乙车的速度不断增大D .两车相遇两次解析:乙车的x -t 图象虽为曲线,但这不是运动轨迹,且图象只能表示正反两个方向的运动,A 错误.由题图可知,两车的运动方向与规的正方向相反,甲车在前6 s 内做匀速运动,以后处于静止状态,B 错误.乙车图象的倾斜程度逐渐增大,说明其速度逐渐增大,C 正确.在x -t 图象中,图线的交点表示两车相遇,故两车相遇两次,D 正确. 答案:CD7.某跳伞运发动从悬停在高空的直升机上跳下,他从跳离飞机到落地的过程中在空中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 -t 图象如下图,那么以下关于他的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 .0~10 s 内加速度向下,10~15 s 内加速度向上B .0~10 s 、10~15 s 内都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速运动C .0~10 s 内下落的距离大于100 mD .10~15 s 内下落的距离大于75 m解析:由图象可知0~10 s 的加速度方向向下,大小逐渐减小,10~15 s 的加速度方向向上,大小也逐渐减小,那么A 、B 正确.由图象的面积可得,0~10 s 的位移大于100 m,10~15 s 的位移小于75 m ,那么C 正确,D 错误. 答案:ABC8.如下图,以10 m/s 的速度匀速驶向路口,当行驶至距路口停车线20 m 处时,绿灯还有3 s熄灭.而该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上,那么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可能是( )解析:在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A、D图中v-t图象的“面积〞均小于20 m,A、D错误.B中v-t图象的“面积〞可能于20 m,B正确.C中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正好于20 m,C正确.答案:BC9.酒后驾驶存在许多平安隐患,原因在于酒后驾驶员的反时间变长.反时间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思考距离/m 制动距离/m速度/(m·s-1) 正常酒后正常酒后15 15.0 2 30.020 10.0 20.0 3 425 1 25.0 5 x分析上表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驾驶员酒后反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 sB.当以20 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40 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不能平安停车C.以15 m/s的速度行驶时,制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D.表中x为6解析:反时间内做匀速运动,故从表中数据得到,多出的反时间为Δt=Δxv=15-15s=0.5 s,故A正确;当以20 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40 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的制动距离为4 m,大于40 m,故不能平安停车,故B正确;制动时,加速度大小为a=v22x=1522×30-15m/s2= m/s2,故C错误;此时思考距离增加Δx=25 m-1 m=1 m,故x=5 m+1 m=6 m,故D正确.答案:ABD三、非选择题10.酒后驾车严重威胁公众交通平安.假设将驾驶员从视觉感知前方危险到开始制动的时间称为反时间,将反时间和制动时间内行驶的总距离称为感知制动距离.研究发现,反时间和感知制动距离在驾驶员饮酒前后会发生明显变化.一驾驶员正常驾车和酒后驾车时,感知前方危险后运动v-t图线分别如图甲、乙所示.求:(1)正常驾驶时的感知制动距离x;(2)酒后驾驶时的感知制动距离比正常驾驶时增加的距离Δx.解析:(1)设驾驶员饮酒前、后的反时间分别为t1、t2,由图象可得t1=0.5 s,t2= s,减速时间为t3=4.0 s,初速度v0=30 m/s,由图线可得x =v 0t 1+v 0+02t 3,解得x =75 m.(2)Δx =v 0(t 2-t 1)=30×(-0.5) m =30 m.答案:(1)75 m (2)30 m11.现有一辆摩托车先由静止开始以2.5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后以最大行驶速度25 m/s 匀速行驶,追赶前方以15 m/s 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的卡车.摩托车开始运动时与卡车的距离为200 m ,那么: (1)追上卡车前二者相隔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摩托车经过多少时间才能追上卡车?解析:(1)由题意得摩托车匀加速运动最长时间:t 1=v ma=10 s此过程的位移:x 1=v 2m2a=125 m <x 0=200 m所以摩托车在到达最大速度之前没有追上卡车.在追上卡车前当二者速度相时相距最大,设从开始经过t 2时间速度相,最大间距为x m ,那么v =at 2解得t 2=va=6 s最大间距x m =(x 0+vt 2)-12at 22=245 m(2)设从开始经过t 时间摩托车追上卡车,那么有v 2m2a+v m (t -t 1)=x 0+vt 解得t =3 s.答案:(1)245 m (2)3 s12.甲、乙两辆车在同一直轨道上向右匀速行驶,甲车的速度为v 1=16 m/s ,乙车的速度为v 2=12 m/s ,乙车在甲车的前面.当两车相距L =6 m 时,两车同时开始刹车,从此时开始计时,甲车以a 1=2 m/s 2的加速度刹车,6 s 后立即改做匀速运动,乙车刹车的加速度为a 2=1 m/s 2.求: (1)从两车刹车开始计时,甲车第一次追上乙车的时间;(2)两车相遇的次数;(3)两车速度相的时间.解析:(1)在甲减速时,设经时间t 相遇,甲和乙的位移分别为x 1、x 2,那么有 x 1=v 1t -12a 1t 2,x 2=v 2t -12a 2t 2,x 1=x 2+L联立解得t 1=2 s ,t 2=6 s即在甲车减速时,相遇两次,第一次相遇的时间为t 1=2 s(2)当t 2=6 s 时,甲车的速度为v 1′=v 1-a 1t 2=4 m/s ,乙车的速度为v 2′=v 2-a 2t 2=6 m/s ,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但乙车做减速运动,设再经Δt甲追上乙,有v 1′Δt =v 2′Δt -12a 2Δt 2解得Δt =4 s此时乙仍在做减速运动,此解成立综合以上分析知,甲、乙两车共相遇3次. (3)第一次速度相的时间为t 3,有v 1-a 1t 3=v 2-a 2t 3解得t 3=4 s甲车匀速运动的速度为4 m/s ,第二次速度相的时间为t 4,有v 1′=v 2-a 2t 4 解得t 4=8 s答案:(1)2 s (2)3次 (3)4 s 和8 s。

(浙江专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直线运动1运动的描述课件

(浙江专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直线运动1运动的描述课件

表中"、b、c、d表示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其含义如下: "—识记:指能再认或表达物理事实、物理量及单位;能用文字' 图示或数学表达式表示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

b—理解:指能理解物理现象和过程,明确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内涵, 识别概念和规律的外延,并能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释有关现象。

C—简单应用:指能将物理事实、现象与概念' 规律建立联系,认识规律适用的条件,并用以解决简单的问题。

d—综合应用:指能选用多个物理概念和规律以及相应的物理方法和思维策略,求解较复杂问题。

基础夯实精准归纳质点、参考系、时间和位移1 •质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条件是研究问题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2 •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作参考系。

任意物体都可以用来作参考系,参考系选择应以方便研究为原则,研究物体在地面上的运动•通常默认选择地面作参考系。

基础夯实精准归纳3 •时间⑴时刻:指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每一个点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

(2)时间间隔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点之间的线段。

4 •位移(1)位移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化•它是质点由初位置扌旨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2)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路程是标量,没有方向,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题组突破强化提升质点与参考系的理解1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D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B.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没有区别C.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作质点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属于次要因素,就可把物体看作质点解析: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上不存在,引入质点概念,可以简化对物体运动的研究,A项错;由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条件可知Q 正确;质点是有质量的,它是人们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抽象出来的点,与物体质量和大小没有直接关系,B、C项错。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必考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高效整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必考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高效整合

第1章峙对市爱惜阳光实验学校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物理方法|思维转换法巧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思维转换法:在运动学问题的解题过程中,假设按正常解法求解有困难时,往往可以通过变换思维方式、转换研究对象,使解答过程简单明了.1.转换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法将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为零的过程转化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1­1所示,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接球,他每隔0.4 s抛出一球,接到球便立即把球抛出.除抛、接球的时刻外,空中总有4个球,将球的运动近似看做是竖直方向的运动,球到达的最大高度是(高度从抛球点算起,g 取10 m/s2)( )图1­1A.1.6 m B. mC. m D.4.0 m【解析】由题图所示的情形可以看出,四个小球在空中的位置与一个小球抛出后每隔0.4 s对的位置是相同的,因此可知小球抛出后到达最高点和从最高点落回抛出点的时间均为t=0.8 s,故有H m=12gt2= m,C正确.【答案】C[突破训练]1.如图1­2所示,在水平面上固着三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子弹以水平速度射入木块,假设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三个木块时速度恰好为零,那么子弹依次射入每个木块时的速度大小之比和穿过每个木块所用时间之比分别为( ) 【导学号:96622021】图1­2A.v1∶v2∶v3=3∶2∶1B.v1∶v2∶v3=5∶3∶1C.t1∶t2∶t3=1∶2∶3D.t1∶t2∶t3=(3-2)∶(2-1)∶1D 用“逆向思维〞法解答,由题意知,假设倒过来分析,子弹向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每块木块厚度为L,那么v23=2a·L,v22=2a·2L,v21=2a·3L,v3、v2、v1分别为子弹倒过来从右到左运动L、2L、3L时的速度.那么v1∶v2∶v3=3∶2∶1.又由于每块木块厚度相同,那么由比例关系可得t1∶t2∶t3=(3-2)∶(2-1)∶1,所以,此题正确选项为D.2.转换研究对象——将多物体的运动转化为单个物体运动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 s 释放一颗小球,在连续释放几颗后,对斜面上正在运动着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1­3所示.现测得AB =15 cm ,BC =20 cm ,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相同,求:图1­3(1)小球的加速度;(2)拍摄时B 球的速度;(3)C 、D 两球相距多远?(4)A 球上面正在运动着的小球共有几颗? 【思路导引】【标准解答】 (1)由Δx =aT 2得a =Δx T 2=BC -AB T 2=0.20-0.150.12m/s =5 m/s 2. (2)v B =AB +BC 2T =0.15+0.202×0.1m/s =5 m/s.(3)由Δx =CD -BC =BC -AB 得CD =BC +(BC -AB )=20 cm +5 cm =25 cm.(4)小球B 从开始下滑到图示位置所需的时间为t B =v B a =55s =0.35 s那么B 球上面正在运动着的小球共有三颗,A 球上面正在运动着的小球共有两颗.【答案】 (1)5 m/s 2(2)5 m/s (3)25 cm (4)两颗[突破训练]2.A 、B 两车在同一直线上做同向匀速运动,A 在前,速度为v A =8 m/s ,B在后,速度为v B =16 m/s ,当A 、B 相距x =20 m 时,B 开始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为防止A 、B 相撞,那么刹车后B 的加速度为多大?【解析】 选A 为参照系,那么B 相对于A 的速度为v B -v A ,为防止A 、B相撞,B 刹车后满足:v B -v A22a<x解得a >1.6 m/s 2.【答案】 B 的加速度大于1.6 m/s 2数学技巧|数形结合破解运动学问题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在物理有着重要的用,其用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来说明形的某些属性;二是借助于形的几何直观性来说明数之间的某种关系.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物体的运动,探寻两个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复原图象所描述的物理过程是解题的根本思路.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 和B ,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筋上有一标记R .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 、B 和R 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2l ),(0,-l )和(0,0)点.A 从静止开始沿y 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 的匀加速运动;B 平行于x 轴朝x 轴正向匀速运动.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标记R 在某时刻通过点(l ,l ).假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求B 运动速度的大小.【思路导引】 第一步:充分利用坐标系建立运动图景:A 车由E 点运动到H 点,设H 点坐标为(0,y A )B 车由F 点运动到G 点,设G 点坐标为(x B ,-l )第二步:分析运动特征:由题知:OE ∶OF =2∶1由于橡皮筋均匀伸长,所以HK ∶KG =2∶1 由△FGH ∽△IGK 得HG ∶KG =x B ∶(x B -l )HG ∶KG =(y A +l )∶2l联立得:x B =32ly A =5l第四步:利用运动学公式列方程: A 车运动时间为t :y A =12at 2+2lB 车运动速度为v B :x B =v B t联立第三步结论可得v B =6al4. 第五步:表达标准,步骤严谨.【标准解答】 A 车的位移:y A -2l =12at 2B 车的位移:x B =v B t由几何知识得:HG ∶KG =x B ∶(x B -l )HG ∶KG =(y A +l )∶2l由橡皮条均匀伸长,得:HK ∶KG =2∶1 以上方程联立得B 运动速度为: v B =146al .【答案】 146al[突破训练]3.如图1­4所示,甲、乙两物体先后在 图1­4A、C间由静止出发做加速运动,B为AC中点.两物体在AB段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1,在BC段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2,且a1<a2.假设甲由A到C所用时间为t甲,乙由C到A所用时间为t乙,那么t甲与t乙的大小关系为( ) A.t甲=t乙B.t甲>t乙C.t甲<t乙D.无法确B 设甲在中点B的速度为v,点C的速度为v t,AB=BC=x,那么v2-0=2a1x,v2t-v2=2a2x,解得v2t=2a1x+2a2x.同理可知,对乙亦有v2t=2a1x+2a2x,故甲、乙末速度大小相.作出两个物体的v­t图象,由于两物体在AB段、BC 段加速度大小相,两段图线分别平行,两段位移又分别相,由图可看出,t甲>t乙,选项B正确.高考热点1|高考常考的三类图象问题1.通过题目所给图象获取信息解答相问题(识图型);2.根据题目表达的情景选择正确的物理图象(选图型);3.根据题中的物理图象选择给出的另一类对图象(绘图型).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1­5所示,据此判断(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表示物体的位移)四个选项中正确的选项是( )图1­5【标准解答】由图可知前两秒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前两秒受力恒,2~4 s做正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负,且恒;4~6 s做负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负,且恒;6~8 s做负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正,且恒,故A错误,B正确;由于加速度a 恒,所以匀加速运动范围内位移x与时间是二次函数关系,且4 s末位移不为0,故C、D错误.【答案】B[突破训练]4.(多项选择)有四个物体A、B、C、D,物体A、B运动的x­t图象如图1­6甲所示;物体C、D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选项是( )甲乙图1­6A.物体A和B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A的速度比B大B.在0~3 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10 mC.t=3 s时,物体C追上物体DD.t=3 s时,物体C与物体D之间有最大间距ABD 由甲图看出:物体A和B的图象都是倾斜的直线,斜率都不变,速度都不变,说明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图线的斜率大于B图线的斜率,所以A的速度比B的速度大,故A正确.由甲图看出:在0~3 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Δx=10 m-0=10 m.故B正确.由乙图看出:t=3 s时,D图线所围“面积〞大于C 图线所围“面积〞,说明D 的位移大于C 的位移,而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所以物体C 还没有追上物体D ,故C 错误.由乙图看出:前3 s 内,D 的速度较大,DC 间距离增大,3 s 后C 的速度较大,两者距离减小,t =3 s 时,物体C 与物体D 之间有最大间距,故D 正确.高考热点2|刹车避撞问题为防止此类问题出错,要牢固掌握以下三点:1.刹车问题实质是物体做单向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速度减为零后,其加速度也为零.2.判断在给的时间或位移内的运动规律,当t ≤v 0a 时,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位移x ≤v 202a ,假设运动时间t >v 0a ,那么的位移x =v202a,在整个过程中先匀减速直线运动后静止.3.两车同向行驶防止相撞的条件是,后车追上前车瞬间v 后=v 前.在某市区内,一辆小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 A 匀速行驶,一位观光游客正由南向北从斑马线上横过马路,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游客正在D 处向北走)经0.7 s 作出反,从A 点开始紧急刹车,但仍将正步行至B 处的游客撞伤,该最终在C 处停下.为了清晰了解事故现场,现以如图1­7示之:为了判断司机是否超速行驶,并测出肇事速度v A ,警方派一车胎磨损情况与肇事车相当的警车以法最高速度v m =14 m/s 行驶在同一马路的同一地段,在肇事的出事点B 急刹车,恰好也在C 点停下来.在事故现场测得x AB =1 m 、x BC =14.0 m 、x BD = m .问:图1­7(1)该肇事的初速度v A 是多大? (2)游客横过马路的速度是多大? 【思路导引】【标准解答】 (1)以警车为研究对象,那么v 2m =2ax BC 将v m =14 m/s 、x BC=14.0 m 代入,得警车刹车加速度大小为a =7 m/s 2,因为警车行驶条件与肇事相同,那么肇事的加速度也为7 m/s 2.所以肇事的初速度v A =2ax AC =21 m/s.(2)肇事在出事点B 的速度v B =2ax BC =14 m/s ,肇事通过x AB 段的平均速度v ′=v A +v B2=1 m/s ,肇事通过x AB 段的时间t =x ABv ′=1 s .所以游客横过马路的速度v =0.7+1m/s =2 m/s.【答案】 (1)21 m/s (2)2 m/s [突破训练]5.A 、B 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 车在前,其速度v A =10 m/s ,B 车在后,其速度v B =30 m/s ,因大雾能见度低,B 车在距A 车x 0=85 m 时才发现前方有A 车,这时B 车立即刹车,但B 车要经过180 m 才能停止,问:B 车刹车时A 车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假设会相撞,将在B 车刹车后何时相撞?假设不会相撞,那么两车最近距离是多少?【导学号:96622021】【解析】 B 车刹车至停下来过程中,由0-v 20=2ax得a B =-v 2B 2x=- m/s 2假设不相撞,设经过时间t 两车速度相,对B 车有v A =v B +a B t解得t =8 s此时,B 车的位移为x B =v B t +12a B t 2=160 mA 车位移为x A =v A t =80 m因x B <x 0+x A ,故两车不会相撞,两车最近距离为Δx =x 0+x A -x B =5 m. 【答案】 不会相撞 5 m。

物理浙江高考选考一轮复习讲义:必修1 第一章 第1讲 运动的描述含解析

物理浙江高考选考一轮复习讲义:必修1 第一章 第1讲 运动的描述含解析

[选考导航]知识排查参考系、质点1.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2)选取: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3.坐标系: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位移、速度1.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2.速度和速率(1)平均速度: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ΔxΔt,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3.时间和时刻(1)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线段,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

(2)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加速度1.定义: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a=ΔvΔt。

单位:m/s2。

3.方向:与Δv的方向一致,由合力的方向决定,而与v0、v的方向无关。

4.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小题速练1.思考判断(1)体积极小的物体一定能看成质点()(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3)在单向直线运动中,质点经过的路程就是位移()(4)物体速度变化大,加速度就大()(5)物体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可能变大()(6)物体的加速度为正,则物体一定加速()答案(1)×(2)√(3)×(4)×(5)√(6)×2.[人教版必修1·P11·T1和P14·T1改编](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江水相对于河岸为参考系B.“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C.“火车8点42分到站”,“8点42分”指的是时刻D.“第3 s末”和“第3 s内”都是指的时间间隔1 s答案ABC3.[人教版必修1·P14·T2和P29·T2改编](多选)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A.出租车的收费标准为1.60元/公里,其中的“公里”说的是位移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却不等于0C.两物体相比,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比较大,而加速度却比较小D.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而速度的方向却向西答案BCD质点、参考系、位移的理解1.对质点的理解(1)质点是实际物体的科学抽象,是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物体进行的近似,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真正的质点是不存在的。

2016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课件

2016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课件

【名师点睛】 以“理想化模型”的理解
(1)理想化模型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它是对 实际问题的科学抽象,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单化.
(2)物理学中理想化的模型有很多 ,如“质点”、“轻 杆”、“光滑平面”、“自由落体运动”、“点电荷”、“纯 电阻电路”等,都是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物 理模型.
【解析】 空中加油时加油机与战斗机保持相对静止,以 F-22A战斗机,加油机中的飞行员,F-22A战斗机里的飞行 员为参考系,加油机都是静止的;以地面上的房屋为参考系, 加油机是运动的.
【答案】 B
知识点二 质点 [想一想]
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的2013国际田联世界锦标赛男子400 米 决 赛 中 , 28 岁 的 美 国 选 手 梅 里 特 以 43 秒 74 的 成 绩 夺 得 冠 军.梅里特在飞奔的400米中,能否被看成质点?若梅里特的 教练贝姆分析其跨栏动作要领,还能否将梅里特看做质点?
[针对训练] 1.(多选)(2015·哈师大附中模拟)研究下列各种运动情况时 (如图),哪些情况可以将研究对象视为质点( )
【解析】 研究火车进站时间和研究做双人跳水的动作都 要考虑大小和形状.
【答案】 BC
考向二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 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 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或在某一时 刻运动的快慢程度.
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 (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 (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
典例2 (多选)(2015·厦门模拟)如图所示,某赛车手在一次 野外训练中,先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A和目的地B的直线距离 为9 km,实际从A运动到B用时5 min,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 里程数增加了15 km,当他经过某路标C时,车内速度计指示 的示数为150 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专题1 运动图象 追及与相遇问题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专题1  运动图象 追及与相遇问题

例 2 在反恐演习中,中国特种兵进行了 飞行跳伞表演.某伞兵从静止的直升 飞机上跳下,在 t0 时刻打开降落伞,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在 3t0 时刻以速度 v2 着地.伞兵运动 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 4 所示.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小 B.降落伞打开后,降落伞和伞兵所受的阻力越来越小 v1+v2 C.在 t0~3t0 的时间内,平均速度 v > 2 D.若第一个伞兵在空中打开降落伞时第二个伞兵立即跳 下,则他们在空中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专题:运动图象 追及与相遇问题
基础再现· 深度思考
运动的图像 基础导引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追及与相遇问题
基础导引 知识梳理 深度思考
知识梳理 深度思考
一、运动的图象
【基础导引】
1.如图 1 所示是 a、b、c、d 四个物体 的 x-t 图象,则: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1)四个物体运动的起始坐标分别为:
1 s时两物体速度大小均 (3)图线 a、c 交点的意义为: 为2 m/s .
【知识梳理 】
1.对 x-t 图象的理解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 时间 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物体 速度的方向 . 2.对 v-t 图象的理解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 速度 随 时间 变化的 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深度思考】 追及问题中, “刚好能追上”、 “刚好追不上”以及两物体间 有最大距离或最小距离的条件 是什么?

【物理】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教师用书

【物理】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教师用书

【关键字】物理第1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第1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知识点1 参照系、质点1.参照系(1)定义:在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参照的物体.(2)参照系的四性:①标准性:选作参照系的物体都假定不动,被研究的物体都以参照系为标准.②任意性:参照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系.③统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同一参照系.④差异性:对于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系描述结果一般不同.2.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2)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3.坐标系(1)意义:借助坐标系可以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2)种类:直线坐标系、平面坐标系、空间坐标系.知识点2 位移和路程1.平均速度(1)定义: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2)定义式:=.(3)方向:跟物体位移的方向相同.2.瞬时速度(1)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位置或某时刻的速度.(2)物理意义:精确描述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运动快慢.(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知识点4 加速度1.定义式a=,单位是m/s2.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4.判断物体加速或减速的方法(1)当a与v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加速.(2)当a与v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不变.(3)当a与v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减速.1.正误判断(1)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系.(×)(2)研究花样游泳运动员的动作时,不能把运动员看作质点.(√)(3)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4)子弹击中目标的速度属于瞬时速度.(√)(5)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大小的物理量.(×)(6)加速度为正值,表示速度的大小一定越来越大.(×)2.飞机着地后还要在跑道上滑行一段距离,机舱内的乘客透过窗户看到树木向后运动,乘客选择的参照系是( )A.停在机场的飞机B.候机大楼C.乘客乘坐的飞机D.飞机跑道【答案】 C3.(对质点的理解)(多选)研究下列各种运动情况时,哪些情况可以将研究对象视为质点( ) 【导学号:96622000】A.研究火车进站的时间B.研究火车从北京到重庆的时间C.研究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由地球升空的路线D.研究运动员做双人跳水的动作【答案】BC4.(对质点、参考系和位移的理解)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这种天文现象称为“金星凌日”,如图1­1­1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图1­1­1A.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答案】 D5.(对速度、加速度的理解)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加速度方向为正时,速度一定增大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越大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答案】 B[核心精讲]1.质点(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2.参考系(1)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题组通关]1.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是( )A.研究短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时B.研究飞往火星的宇宙飞船最佳运行轨道时C.将一枚硬币用力上抛并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是朝上还是朝下时D.研究汽车在上坡时有无翻倒的危险时B 研究起跑动作、硬币的上下面时,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故运动员和硬币都不能看做质点;研究汽车翻倒是转动问题,不能看做质点,研究飞船运行轨道时,可把飞船看做质点.故B正确.2.(多选)如图1­1­2所示,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20架直升机组成“70”字样,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下列关于飞机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96622002】图1­1­2A.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B.飞行员看到观礼台向后掠过,是以飞机为参考系C.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D.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运动的ABC 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飞行员看到观礼台向后掠过,是以飞机为参考系观察的结果,A、B选项正确;因6架表演机保持队形飞行,速度相同,故无论以编队中的哪一架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都是静止的,故C正确,D错误.[名师微博]两点提醒: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成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2.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看成质点.[核心精讲]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平均速度是过程量,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状态量,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程度.(2)联系: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2.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能称为平均速率,因为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只有当路程与位移的大小相等时,平均速率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3.计算平均速度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1)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求解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v =ΔxΔt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 [师生共研]●考向1 平均速度的计算一个朝着某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是v ,紧接着t2内的平均速度是v2,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A .v B.23v C.43v D.56v 【解题关键】关键信息信息解读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是v物体在时间t 内的位移x 1=vt t2内的平均速度是v 2 物体在t 2内的位移x 2=v 2·t2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所求平均速度的对应时间为32tD 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由x =v t 可知,物体在t 内的位移x 1=vt ,在紧接着t2内的位移为x 2=v 2·t 2=14vt ,则物体在t +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x 1+x 2t +t2=vt +14vt32t =56v .故D 正确.●考向2 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和计算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6t -2t 3)m ,它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为v =(6-6t 2)m/s ,则该质点从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分别为( )A .-2 m/s 、6 m/sB .-2 m/s 、2 m/sC .-2 m/s 、-18 m/sD .6 m/s 、6 m/s【合作探讨】(1)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改变吗?何时改变?提示:质点做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改变的,当v =0时,即6-6t 2=0,t =1 s 时开始反向运动.(2)质点在前2 s 内的位移和路程各多大?提示:由x =(6t -2t 3) m 可知,前2 s 内质点的位移x =-4 m ;质点第1 s 内沿x 轴正方向运动了x 1=(6×1-2×13) m =4 m ,第2 s 内沿x 轴负方向运动了x 2=8 m .故前2 s 内的路程为s =x 1+x 2=12 m.A 由质点的速度—时间关系式v =6-6t 2,可知物体经时间1 s 速度减为0.由x 随时间t 变化关系可知在t =0到t =2 s 内发生的位移为Δx =-4 m ,所以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为ΔxΔt =-2 m/s ,由x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可知在t =0到t =1 s 内发生的位移为x 1=4 m ,所以从t =0到t =2 s 内通过的路程为s =12 m ,所以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率为sΔt=6 m/s ,A 对.两组运动学概念的主要区别1.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前者对应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后者对应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这里要特别注意公式v =v 0+v2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题组通关]3.(多选)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 m 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 m ,初始位置在bc 边上的中点A ,由A 向c 运动,如图1­1­3所示,A 、B 、C 、D 分别是bc 、cd 、da 、ab 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96622003】图1­1­3A .第2 s 末的瞬时速度大小是1 m/sB .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2m/s C .前4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5 m/s D .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 m/sABC 由题意可知,质点瞬时速度大小为1 m/s ,A 正确;质点第2 s 末到达B 点,前2 s 内的位移x 2= 2 m ,平均速度v 2=x 2t 2=22m/s ,B 正确,D 错误;质点第4 s 末到达C 点,位移x 4=2 m ,前4 s 内的平均速度v 4=x 4t 4=0.5 m/s ,C 正确.4.(多选)如图1­1­4所示,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A 和目的地B 的直线距离为9 km ,实际从A 运动到B 用时5 min ,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是15 km ,当他经过某路标C 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 ,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图1­1­4A .整个过程中赛车的平均速度为180 km/hB .整个过程中赛车的平均速度为108 km/hC .赛车经过路标C 时的瞬时速度为150 km/hD .赛车经过路标C 时速度方向为由A 指向BBC 赛车运动的位移为9 km ,赛车运动的路程为15 km. 赛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计算公式为v -=xt=108 km/h指针显示赛车经过路标C 时瞬时速度的大小为150 km/h ,方向应沿C 点切线而非A →B . [核心精讲]1.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对比 速度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描述物体速度的变化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定义式v =ΔxΔtΔv =v -v 0 a =Δv Δt =v -v 0Δt方向与位移Δx 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由v -v 0或a 的方向决定与Δv 的方向一致,由F 的方向决定,而与v 0、v 的方向无关2.两个加速度公式的比较a =Δv Δt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a =F m是加速度的决定式,即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受到的合力F 和物体的质量m 共同决定,加速度的方向由合力的方向决定.[师生共研]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 A .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为零 C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 D .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B 由a =ΔvΔt 可知,在Δv 很大,但不知道Δt 的大小时,无法确定加速度的大小,故A 错;高速匀速飞行的战斗机,速度很大,但速度变化量为零,加速度为零,所以B 对;炮筒中的炮弹,在火药刚刚燃烧的时刻,炮弹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很大,所以C 错误;加速度很大,说明速度变化很快,速度可能很快变大,也可能很快变小,故D 错误.对速度与加速度关系的三点提醒1.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2.速度变化量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由加速度和速度变化的时间决定.3.速度增大或减小是由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的.[题组通关]5.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 【导学号:96622004】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B 因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始终相同,故质点一直加速,直到加速度为零,速度达最大值,B正确;因质点的速度方向不变且不为零,故质点的位移逐渐增大,无最大值,C、D均错误.6.(多选)根据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B.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C.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D.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CD 只要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就做加速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就做减速运动.由此可知,C、D选项正确,A、B选项错误.7.如图1-1-5所示,汽车向右沿直线运动,原来的速度是v1,经过一小段时间之后,速度变为v2,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由图中所示信息可知( ) 【导学号:96622005】图1­1­5A.汽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B.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1的方向相同C.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D.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反C 由于v2<v1,汽车做减速直线运动,A错误.该过程中,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反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同向,C正确,B、D错误.[典题示例]如图1­1­6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 .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x ,用ΔxΔt 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ΔxΔt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图1­1­6A .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B .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C .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D .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 AΔxΔt表示的是Δ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遮光条的宽度Δx 越窄,则记录遮光时间Δt 越小,ΔxΔt越接近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选项A 正确.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1.方法概述:由平均速度公式v =ΔxΔt 可知,当Δx 、Δt 都非常小,趋向于极限时,这时的平均速度就可认为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2.求解思路:当已知物体在微小时间Δt 内发生的微小位移Δx 时,可由v =ΔxΔt 粗略地求出物体在该位置的瞬时速度.[题组通关]8.(多选)一身高为H 的田径运动员正在参加百米国际比赛,在终点处,有一位站在跑道终点旁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冲线过程,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多少)是16,快门(曝光时间)是160 s ,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运动员的高度为h ,胸前号码布上模糊部分宽度是ΔL .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运动员的( )A .百米成绩B .冲线速度C .百米内的平均速度D .冲线时160s 内的位移BD 由于无法知道运动员跑100 m 经历的时间,故无法确定其平均速度和成绩,A 、C 均错误;由题意可求出冲线时160 s 内运动员跑过的距离Δx =H h ΔL ,进一步求得160 s 内的平均速度v =Δx160,由于时间极短,可把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近似看成是冲线时的瞬时速度,B 、D 正确.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浙江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素养提升课一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课件

浙江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素养提升课一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课件

【对点练 4】 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从同一位置沿着同一方向运 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 A.甲、乙两车同时从静止开始出发 B.在 t=2 s 时乙车追上甲车
√C.在 t=4 s 时乙车追上甲车
D.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可能相遇两次
解析:由图象可知,乙车比甲车迟 1 s 出发,故 A 错误;根据速度—时间图 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知 t=2 s 时,甲车的位移比乙的位移大, 则知该时刻乙车还没有追上甲车,故 B 错误;在 0~4 s 内,甲车的位移 x 甲 =12×8×4 m=16 m,乙车的位移 x 乙=12×(1+3)×8 m=16 m,所以 x 甲= x 乙,两者又是从同一位置沿着同一方向运动的,则在 t=4 s 时乙车追上甲车, 故 C 正确;在 t=4 s 时乙车追上甲车,由于 t=4 s 时刻以后,甲车的速度比 乙车的速度大,两车不可能再相遇,所以两车只相遇一次,故 D 错误。
解析:v-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题图可知,速度最大处的加速度为 0, 故 A 错误;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方向,故在 t=6 s 时,其加速度方向发生 变化,故 B 错误;v-t 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题中可通过数 格子粗略估算位移大小,由题图可知前 6 s 的位移小于后 6 s 的位移,故 C 错误;这里摩托车的速度始终为正值,故其运动方向一直没有发生变化,故 D 正确。
【对点练 1】 (多选)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 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 x 随时间 t 的变化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t1 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B.从 0 到 t1 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C.从 t1 到 t2 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D.在 t1 到 t2 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浙江省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讲义(必修1

浙江省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讲义(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及考点要求考点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质点(1)概念:用来代替物体的有________的点.(2)说明:质点是一种________的模型,实际上________.(3)看做质点的条件: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可以________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2.参考系(1)概念:在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参考的物体.(2)说明: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如果选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观察到的运动情况可能________.3.坐标系(1)概念: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2)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北京时间2015年9月16日中午,在第34届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上,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亲王宣布:中国杭州获得2022年亚运会主办权.在考察下列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时,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的是( )2.小明坐在火车内,看到窗外的树木正在运动,则他所选的参考系可能是( )A.大地B.树木C.铁轨D.火车3.(2015·浙江10月学考真题)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如图1所示,七架战机保持“固定队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飞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以某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B.以飞行员为参考系,广场上的观众是静止的C.以某飞行员为参考系,其他飞行员是运动的D.以广场上的观众为参考系,飞机是竖直向上运动的4.(2016·9月绍兴适应性考试)2016年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成功举行.下列比赛中可把研究对象看成质点的是( )A.研究苏炳添在百米跑比赛时的起跑技术B.研究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马龙的发球动作C.研究女子3米板冠军施廷懋的跳水动作D.研究女子50米步枪三姿比赛中杜丽射出的子弹轨迹5.(2016·8月温州选考模拟)平常所说的“太阳东升西落”,选用的参考系是( ) A.太阳B.地球C.金星D.月球6.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高速列车使我们的出行更加舒适、便捷,下列情况中,可将列车视为质点的是( )A.测量列车的长度B.计算列车在两城市间运行的平均速度C.分析列车形状对所受阻力的影响D.研究列车车轮的转动考点二时间和位移1.时间间隔与时刻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______表示,时间间隔用________表示(如图2所示).图22.位移(1)概念: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____________.(2)标矢性: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为矢量.(3)意义:描述物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3.位移与路程路程是物体(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只有当物体(质点)做__________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同路程相等.4.矢量与标量(1)矢量: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2)标量: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1.(2015·浙江1月学考·3)如图3所示是正在飞行的无人机,一无人机在某次测试中往返飞行了850 km,用时72 min,这两个数据分别指( )图3A.位移、时间B.路程、时间C.位移、时刻D.路程、时刻2.(2013·浙江1月学考·2)如图4所示,坐高铁从杭州到南京,原需经上海再到南京,其路程为s1,位移为x1.杭宁高铁通车后,从杭州可直达南京,其路程为s2,位移为x2.则( )图4A.s1>s2,x1>x2B.s1>s2,x1<x2C.s1>s2,x1=x2D.s1=s2,x1=x23.(2015·台州中学月考)以下各种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列车员说“火车8点42分到站”指的是时间间隔B .“前3秒”“最后3秒”“第3秒内”指的都是时间间隔C .“第1秒末”“最后1秒”指的都是时刻D .轮船船务员说本班轮离港时间为17点25分指的是时间间隔4.一个小球从3 m 高处落下,又被地面弹回到1 m 高处.关于小球的位移与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位移是4 m B .位移是3 m C .位移是2 mD .路程是2 m考点三 速度1.速度表示物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单位为________(m/s). 2.平均速度(1)定义: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v =ΔxΔt .速度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3)物理意义:能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瞬时速度质点在某一________(或某一________)具有的速度,是矢量,其方向沿轨迹上该点的切线方向且指向前进的一侧,它是对运动快慢的精确描述. 4.速率瞬时速度的________,是标量. 5.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1)图象意义: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图象斜率的含义: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________.如图5所示,a 表示物体________;b 表示物体做____________运动;c 表示物体沿负方向做________直线运动.图51.如图6所示是高速公路旁的交通标志,图中的“100”表示小汽车必须限制在100 km/h 内行驶,“杭州88 km”表示到杭州还有88 km.“100 km/h”和“88 km”分别指( )图6A.瞬时速度,位移B.瞬时速度,路程C.平均速度,位移D.平均速度,路程2.(2015·浙江10月学考真题)如图7所示,小李乘坐高铁,当他所在的车厢刚要进隧道时,看到车厢内显示屏上的示数为216 km/h,他立即观察手表秒针走动,经过20 s车厢出了隧道,则该隧道的长度约为( )图7A.600 m B.1 200 mC.2 160 m D.4 320 m3.在大邱田径世锦赛中,牙买加选手布莱克和博尔特分别以9.92 s和19.40 s的成绩夺得男子100 米决赛和200 米决赛冠军.关于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 m决赛中的位移是100 m决赛的两倍B.2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1 m/sC.1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08 m/sD.100 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 m/s4.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80 km/h!”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10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80 km呢?”“太太,我的意思是:如果您继续像刚才那样开车,在下一个小时里您将驶过80 km.”“这也不可能的.我只要再行驶20 km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过80 km的路程.”你认为这位太太没有认清哪个物理概念( )A.位移与路程的概念B.时间与时刻的概念C.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D.加速度与速度的概念5.如图8所示是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上海段沿直线“试跑”的情景.高速动车组在1 min内,时速由“0”瞬间飙升至“130 公里”,驶了1 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8A.1 min末的速度约为130 m/sB.1 min末的速度约为72.2 m/sC.1 min内的平均速度约为16.67 m/sD.1 min内的平均速度约为63.1 m/s6.如图9所示,A、B两物体在同一点开始运动,从A、B两物体的位移图线可知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9A.A、B两物体是同时出发的B.A物体比B物体的速度大C.A、B两物体速度大小均为10 m/sD.A、B两物体在A出发后4 s时距原点20 m处相遇考点四加速度1.加速度的定义式、单位与方向(1)概念: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2)定义式:________________.(3)单位:米每二次方秒,符号是____________.(4)方向:加速度为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2.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越大,速度改变得________.3.当a与v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速度大小变大;当a与v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不变;当a与v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速度大小变小.4.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1.由a =ΔvΔt 可得( )A .a 与Δv 成正比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由Δv 决定C .a 与Δt 成反比 D.ΔvΔt叫速度的变化率,就是加速度 2.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B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移变化快慢的物理量C .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一定增大D .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而速度的方向可能向西3.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 m/s ,第1 s 末速度为3 m/s ,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1 m/s 2B .2 m/s 2C .3 m/s 2D .4 m/s 24.如图10所示是汽车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8 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 )图10A.11 m/s2B.5.0 m/s2C.1.4 m/s2D.0.6 m/s25.(2015·浙江1月学考·37(1))如图11所示,质量m=2 t的汽车以v=15 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紧急刹车后经t=2 s停止运动.假设刹车过程中轮胎与路面之间只有滑动,不计空气阻力,求刹车过程中汽车的加速度大小.图11考点五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等.2.两种打点计时器(1)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能按照相等时间间隔,在纸带上连续打点的仪器.所用电源应是交流电源,通常的工作电压在________以下,当电源的频率为50 Hz时,每隔________秒打一次点(如图12甲所示).图12(2)电火花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的计时原理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同,不过 纸带上打点的不是振针和复写纸,而是电火花和墨粉,所用电源为交流电源,且通常的工作电压为________,当电源的频率为50 Hz 时,每隔________秒打一次点(如图乙所示). 3.实验步骤(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结构,然后把它固定好. (2)安装纸带.(3)启动电源,用手水平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4)取下纸带,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如果数出n 个点,看这些点划分出来的间隔数是多少,由此计算出纸带从第一个点到第n 个点的运动时间. (5)用刻度尺测量出第一个点到第n 个点的距离. 4.数据处理 (1)求瞬时速度图13如图13中的BD 段,根据B 、D 两点间的位移Δx 和时间Δt ,算出纸带在这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 =ΔxΔt ,可以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C 点时的瞬时速度.(2)用图象表示速度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图象描述.以速度v 为纵轴、时间t 为横轴在方格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实验中的v 、t 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再用一条平滑的曲线来“拟合”坐标系中描出的点,这条曲线反映了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14所示.图145.用传感器测速度使用光电门传感器来测速度时,若挡光板的宽度为d ,挡光的时间为t ,则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v =dt.1.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频率为50 Hz,关于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打点计时器用的是直流电源,而电火花计时器用的是交流电源B.它们每隔0.02 s打一个点C.它们的工作电压均为220 V的交流电源D.使用它们计时时,必须先拉动纸带,再立即接通电源2.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时,合理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A.接通电源的同时释放纸带B.可以随意操作,没有先后顺序之分C.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纸带D.先用手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3.如图15所示,你左手拿一停表,右手拿一画笔,在同伴沿直线牵动纸带的同时,用画笔在纸带上点下一个个点,这样,就做成了一台“打点计时器”.为了提高该计时器的准确性,应尽量( )图15A.让同伴匀速拉动纸带B.使打点节奏保持均匀不变C.使打点时间间隔接近于0.02 sD.使打点节奏随同伴拉动纸带速度的增大而加快4.(2015·浙江9月学考测试·5)如图16所示装置可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0.60 cm,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20 s,则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图16A.0.20 m/s B.0.30 m/sC.0.60 m/s D.3.0 m/s5.如图17所示,在倾斜导轨上固定一光电门,让装有挡光片的小车每次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实验中分别记录了四种挡光片的宽度及相应的挡光时间,数据见表格.为了尽可能准确得到挡光片开始挡光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应选择的测量数据是( )图17A.第1组C.第3组D.第4组答案精析考点一基础知识梳理1.(1)质量(2)理想化不存在(3)忽略2.(2)不同3.(2)直线坐标系、平面坐标系和立体坐标系基础题组自测1.A 2.D 3.A 4.D5.B [以地球为参考系,可以观察到“太阳东升西落”,所以B正确,应选B.]6.B考点二基础知识梳理1.点线段2.(1)有向线段(3)位置变化3.单方向4.(1)既有大小又有方向(2)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基础题组自测1.B2.C [由题图可知,两次运动的起点与终点相同,故x1=x2;经上海到达南京的轨迹长度明显大于直达南京的轨迹长度,故s1>s2,所以选项C正确.]3.B 4.C考点三基础知识梳理1.运动快慢米每秒3.时刻位置4.大小5.(2)速度静止匀速直线匀速基础题组自测1.B2.B [216 km/h=60 m/s,由x=vt可求得隧道长1 200 m,B对.]3.C [200 m决赛的跑道有一段弯道,所以200 m决赛的位移小于200 m,所以选项A错误;200 m决赛的平均速度v<200 m19.40 s≈10.31 m/s,故选项B错误;100 m决赛的平均速度v′=100 m 9.92 s≈10.08 m/s,而最大速度无法确定,故选项C 正确,D 错误.] 4.C5.C [高速动车组1 min 内,时速由“0”瞬间飙升至“130 公里”,即1 min 末的速度v =130 km/h≈36.1 m/s,则选项A 、B 错误.1 min 内的平均速度v =Δx Δt =1 00060m/s≈16.67 m/s ,则选项C 正确,D 错误.]6.D [由x -t 图线可知,A 、B 两物体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且B 比A 晚出发2 s ,图线中直线的斜率大小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由x -t 图线可知,B 物体的运动速度比A 物体的运动速度大,A 、B 两直线的交点的物理意义表示相遇,交点的坐标表示相遇的时间和相遇的位置,故A 、B 两物体在A 物体出发后4 s 时相遇,相遇位置距原点20 m ,综上所述,选项D 正确.]考点四基础知识梳理1.(2)a =Δv Δt(3)m/s 2 2.越快基础题组自测1.D [公式a =Δv Δt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a 与Δv 、Δt 无关,故选项A 、B 、C 都错;Δv Δt叫速度的变化率,就是加速度,选项D 对.]2.D3.B [由a =Δv Δt得a =2 m/s 2,故B 正确.] 4.C [题图甲所示为初速度,示数约是20 km/h≈5.6 m/s,题图乙所示为末速度,示数约是60 km/h≈16.7 m/s,则加速度a =16.7-5.68m/s 2≈1.4 m/s 2,故选项C 正确.] 5.7.5 m/s解析 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a =Δv Δt,代入数据得a =7.5 m/s 2. 考点五基础知识梳理2.(1)6 V 0.02 (2)220 V 0.02基础题组自测1.B [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使用交流电源,但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6 V 以下的低压交流电源,A 、C 均错误;两种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均为0.02 s ,B 正确;使用它们计时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D 错误.]2.C [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开始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所以选C.]3.B4.B [由平均速度定义式v =Δx Δt,代入数据得v =0.30 m/s.] 5.D。

2016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

2016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

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应注意分析各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运动性质.
典例1 (2015·南通高三质检)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途 中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BC=2l ,AB段和BC段的 平均速度分别为v1=3 m/s、v2=6 m/s,则:
(1)物体经B点时的瞬时速度vB为多大? (2)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2 m/s2,试求AC的距离l.
A.斜面长度为1 m B.斜面长度为2 m C.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总时间为2 s D.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4 m/s
【解析】 物体从斜面顶端到斜面中点过程的平均速度 -v =v2中=1 m/s,L2=-v t1=1 m,L=2 m,故A错B对;由t1∶t2 =1∶( 2-1)得:t2=( 2-1)s,故C错;由v=at知,v底=2 2 m/s,故D错.
【答案】 B
考向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1.速度时间公式v=v0+at、位移时间公式x=v0t+12at2、
位移速度公式v2-v
2 0
=2ax,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
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
2.以上三个公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
3.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
【提示】 ①v2-v20=2ax ②-v =v0+2 v 【尝试解题】 ________
【解析】 (1)设加速度大小为 a,经 A、C 的速度大小分别
为 vA、vC.由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
vB2 -v2A=2a×2l

vC2 -v2B=2a×2l

v1=vA+2 vB

v2=vB+2 vC

【提示】 1.x=v0t+12at2 2.Δx=aT2 【尝试解题】 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2山东基本能力,64,1分)假如轨道车长度为22cm,记录仪记录的信号如图所示,则轨道车经过该监测点的速度为()
A.0.20cm/s
B.2.0cm/s
C.22cm/s
D.220cm/s
2.(2012上海,23,4分)质点做直线运动,其s-t关系如图所示,质点在0~20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m/s,质点在时的瞬时速度等于它在6~20s内的平均速度。

1.C由题图可知车头到达该监测点与车尾离开该监测点的时间间隔为1.0s,即轨道车运行
车身长度的位移时所用时间为1.0s,故车速为v==22cm/s,C正确。

2.答案0.810s和14s
解析由s-t图像可知,质点在0~20s内,位移大小为16m,故平均速度大小为0.8m/s。

6~20s 内的位移为15m,故这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约为1m/s,由图可知10s和14s的瞬时速度也等于1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