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西安城区新修道路及其空间分布_省略_会时期为主_1934_1941_郭世强
民国西安城区新修道路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初探——以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时期为主(1934-1941)
的十字形框架空 间结构 , 虽然顺 城路也在城 市交通 中发挥着 作用 , 但是已失去了封建时代军事调动作用的顺城马道并不 能起到构 建城 市主干道 的作 用。除四大街干线道路之外 , 根
据 民国十六年( 1 9 2 7 ) 的《 长 安市政建设 规划》 记载, 尚有 3 6 条支线道路“ 列 为 羽状 式 ” 分 布在 四条 主干道 四周 。 以钟 楼为 中心 , 东、 西、 南、 北 四大 街将西 安城 区分为东北 、 东南 、 西南 、 西北 四城 区 , 这些道路共 同构成了 1 9 3 4年之前 的西安 城 区道路 网。1 9 2 8年 , 陕西地 方 当局决 定整修东 、 西、 南、 北
城格 局被打破 , 新的以钟楼 为中心 , 东、 西、 南、 北四大街为 主
干道 路的十字形道路框架得 以建立 , 并且在交通上打破 了历
史时期东关和大城 的阻隔 , 实现 了连通 。 _ 3 1 9 3 4年 之前 的西
安城 区道路 , 是 以钟楼 为中心 , 以东西 南北 四大街 为主 干道
1 . 民国初 期 的西安城 区道 路 分布状 况
辛亥革命后 , 随着 陕西督军 张凤翔对 满城 城墙 的拆 除和 修筑 马路 , 西安 自清 代 以来 形成 的 以满城 为中心 的城 中
行各项市政建设 , 规定城 区各级街 道及里巷 宽度 , 其 中甲等 路宽3 0米 , 乙等 为 2 0米 , 丙等为 1 6米 , 丁等 为 1 O米 , 里巷
文 献 标 志码 : A
西安作为后都城 时代 的西 北重镇 , 1 9 3 2年 “ 一 ・-A ”
事变之后 , 国民党四届二中全 会更 是决定“ 以长安 为陪都 , 定 名 为西 京” , … 并组成 以张继 为委 员长 直隶 于 国民政 府的 “ 西京筹备委员会” ( 以下简称 “ 西 筹会 ” ) , 将 西安 以战时 国 家政治中心的地位进 行 了长达 1 3年之 久的 陪都 西 京建设 。 为 了更好地进行 西京的市政建设 , 1 9 3 4年 8月 , 西京筹备委 员会又与陕西省 政府 、 全国经济委员会西北办事处合组成立
西安市区道路记忆方法
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市区道路错综复杂。
以下是一些记忆西安市区道路的方法:
1. 分区记忆:将西安市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城墙内、南郊、北郊、东郊、西郊等。
了解每个区域的主要道路和地理特征,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记忆道路的位置和方向。
2. 地标导向:利用西安的地标建筑作为导向。
例如,钟楼、鼓楼、城墙、大雁塔等是西安的著名地标,你可以将这些地标作为参照物,记住它们周围的道路和方向。
3. 关注路口和十字路口:西安市区有很多路口和十字路口,这些路口通常是道路的交汇点。
注意记住重要的路口和十字路口的名称和位置,有助于你在导航时找到正确的方向。
4. 制作地图笔记:在纸质地图或电子地图上标记你常去的地方、重要的道路和路口。
制作地图笔记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道路的布局。
5. 练习导航:使用导航应用程序或地图进行练习导航。
在实际驾驶或步行中,通过导航练习来熟悉西安市区的道路和方向。
多次练习后,你会逐渐熟悉道路布局。
6. 了解地名和路名的含义:西安的很多地名和路名都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
了解这些地名和路名的含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记忆它们的位置和方向。
记忆西安市区道路需要时间和实践。
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结合实际经验,你会逐渐熟悉并记住西安市区的道路。
西安城市规划布局与发展演变过程梳理PPT课件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 《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 ,旁三门;国中九 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 后市;市朝一夫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 儒家思想:帝王居 北而立,面南而治 ,中庸思想:方正 整齐、左右对称、 中轴突出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 工业基础格局
• 1964年“三线建设”时期西安近郊工业 区
• 第二版(1980~2000)西安城市规划
• 第三版(1995~2010)西安城市规 划
第四版(2008~2020)西安城市规划
九宫格局、棋盘路 网
“一城、一轴、一环 、多中心(四个组团 、三个新城、四个县 城)”
谢谢
分区明确,严整的 里坊制 东贵西庶(富)、 南虚北实 最早的公共园林— —芙蓉园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 大明宫建成后新的轴线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 禁苑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唐末迁都洛阳,长 安城屋木运走、宫 室尽毁 为便于防守缩小城 池范围
北宋、金时期长安城
宽阔的用地条件使 外郭城占合城面积 的89%,居民区面 积大幅提高
宇文恺(隋)依据 已经相当成熟的建 城理论进行总体规 划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 《周易》八卦六爻 “于九二置宫阙, 以当帝王之居,九 三立百司,以应君 子之数,九五位贵 ,不与常人居之, 故置玄都观、兴善 寺以镇之”
城墙为包住宫殿且受 地形河岸制约,只有 东墙平直,城内空间 局促,后来的建章宫 在城外
西汉开发漕运,凿昆 明池为水库供水,又 有揭水陂、沧池辅助
西汉长安城夹于龙首 塬和渭河之间,地域 有限不可能有大的扩 展
西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空间形态解析
西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空间形态解析摘要:西安古城历史悠久,其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更是值得我们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而街道网是一座城市的骨架,街道网络形态决定了城市的形态,街道空间的形态决定了城市空间的面貌。
由此本文着重研究作为西安城市十字形主要中轴线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从空间形态的角度来解析,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字:南大街、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空间、形态Abstract: the ancient city of xi ‘an, has a long history as a h 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is worth our area of further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And the streets nets is a city’s skeleton, and the streets of the city for the network form decided to form, and the streets of the space form of urban space to look. Thu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axis as xian city cross the thing north and south four street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pace form analytic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of xia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to lay the foundation.Keyword: south street, BeiDaJie, east street, XiDaJie, space, form1.导言西安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发展历程的历史城市,曾经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
西安城市大变迁
西安城市变迁——告诉你不知道的西安1981年的钟楼1985年的钟楼1993年4月的钟楼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延伸拓宽。
西安,一座四方的古城,几十年来挣脱了城墙的束缚,将版图扩展到了二环、三环,拥有8大出城高速、四条在建地铁、市区空间容量进一步扩大……几十年来的变化太多太多,改革开放30年来西安的城市建设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80年代钟楼旁边的“蜘蛛网”钟楼一直是西安的象征,是西安的商业中心,也是西安的“心脏”。
以钟楼为中心的交通图,四通八达,成了西安的交通枢纽,同时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变迁。
30年前的钟楼有着未经修缮的陈旧,也有着那个时代的古朴。
钟楼四周人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摆着各式的零售摊。
1985年的钟楼,周围电线杆比比皆是,空中的电线像蜘蛛网,周围小商铺拥挤不堪,卫生状况较差,抽烟、扔垃圾、随地吐痰随处可见。
几经修缮,现在的钟楼既有古代的质朴,又有着几分现代的气息。
如今,钟楼四周环绕着色彩斑斓的鲜花,与之遥相呼应的鼓楼也焕然一新,钟鼓楼广场成为人们休闲的中心。
钟楼四周商场林立,完全展示出它的经济地位。
30年前沙土地面的新城广场很多年前的新城广场有两个观礼台,沙土地面,周围还有苍翠的山峰。
上世纪90年代初,新城广场西南角还是规模较大的一个土堆。
广场成为西安市民娱乐的场所,各种各样的文艺表演在这儿举行,吸引着市民的眼球。
1990年西安迎接亚运会火炬接力,曾在广场上进行节目表演,西南角土堆上人山人海。
几经改造,现在的新城广场已经是绿草如茵,是白鸽栖居的好地方,现代化的喷泉、幽雅的环境成为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去处。
更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春夏秋冬,常有人黎明即起,赶赴那里观看武警升国旗仪式。
省政府大楼屹立在新城广场的对面,也在显示着它是政治地位的象征。
不复存在的老飞机场值得怀念西安西稍门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走过丰庆公园,不少老西安市民都会回忆起当年的老机场,西安飞机场从上个世纪初的20年代到世纪末的1991年8月31日,生存了近70年。
西安街道演变
当我们了解西安街道时,应该从历史角度出发。
在封建社会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时代,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小,交通工具慢,即使是一条很长的街道,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却可能体会不到,脑海中不会产生对它命名的要求,如解放路在明万历西安府图中已是大街,但没有街名。
反而一些小街小巷却被人重视,记下地名来。
明末清初,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发展,西安出现了一批以经济生活为题材的街名。
直到民国时,才出现了较长的路,如成丰路(因成丰厂,现莲湖路西段)、福豫路(因福豫厂,现福豫路)、太华路(大华厂)等街名。
辛亥革命成功,东大街以北北大街以东的满城被毁,沦为废墟,原来满城内少数一些地名也没有流传下来。
民国初年这一带广种庄稼,出现了小农村、桃园新村、赵家村等地名。
到刘镇华围城战之后,冯玉祥部宋哲元主陕,为支持冯军在中原的军阀混战,于1928年前后,大量出售原满城土地,集军费十万元,修筑不少新街,从新城东门东出至城墙为东新街,开辟城门叫中山门;北至城墙叫北新街;南门原有路拓宽叫南新街。
从老关庙十字向西修路接西安至兰州的西兰公路,打通城墙筑城门叫玉祥门;后来打通了四府街南端的城门,以辛亥革命元老井勿幕命名勿幕门。
原来大差市至北城墙的大路命名尚仁路(后改名中正路),与它相交的几条街道由南至北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分别命名崇孝路至崇耻路八条街道,即现在的东西一路至东西八路。
同时还将一些零星区片按序数命名为一德庄、二好庄、三义庄、四皓庄、五福庄、六合庄、七贤庄等。
现在还保留四皓庄和七贤庄等地名。
这样,西安市原来四大门格局另加了四小门,适应了交通发展的需要。
解放后随着生产规模扩大,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行业集中,便于交通、能源、设备、信息、销售网络等共享,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地名,如纺织城这个地名包括30条街道和10万人的城镇,又如飞机城(阎良),电子城、南郊高新区、北郊经济开发区、泾河工业区等,这是大生产对地名的影响,也是现代西安地名的特色。
那些岁月印记 西安地名中蕴藏的历史
那些岁月印记西安地名中蕴藏的历史历史文化古城西安,是由数百个老村镇、上千条老街巷组成。
连同众多美丽的山河原川、旅游景点,它们犹如夺目的明珠,镶嵌在这座美丽的城市之中。
伴随这些老村镇老街巷,它们的名称已经远不是标识地理位置的符号,而是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和文化遗产,成为古都西安一笔非常珍贵的地方文化财富。
您知道大差市、洒金桥的来历吗?您了解下马陵、古迹岭背后的故事吗?你还记得陪你走过这些岁月的地方?历史遗迹成就街巷地名书院门:明代以街北侧有关中书院得名。
1966年曾名健康街,1972年恢复原名。
于右任先生曾住该街32号。
街口有牌楼和唐代华塔,街北侧有明代建关中书院,属西安“历史文化散步道”中古文化一条街。
北院门:据清《咸宁县志》记载:明代称为宣平坊。
清代西大街以南为陕甘总督部院衙门,故称南院。
街北侧为巡抚部院衙门称北院。
清光绪二十六(公元1899年),慈禧太后那拉氏为躲避八国联军的入侵,携光绪皇帝逃来西安,先住南院,后移北院,北院被称为行宫,成为当时的国家行政中心。
各省进贡的银两、物品也随之运进西安,此街不少银号、店铺应运而生,南、北院门一带盛极一时,直至民国年间仍是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
北院门南有明代建筑的鼓楼(元代称敬时楼),西侧有明清“榜眼古民居”,北端为石牌坊,现在属“西安历史文化散步道”中回坊风情街,是一条明清建筑风格的、以古玩和回民风味小吃称著的步行商业街。
南院门:据《咸宁县志》记载:南院门一带为明代的归义坊。
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陕甘总督部院行署始设于此,因与鼓楼北的巡抚部院相对,故名南院,这一带即泛称南院门。
清代和民国初期,这里人口集中,商贩云集,是西安最繁华的商业街。
1934年陇海铁路通车后,商业中心逐渐移至解放路、东大街一带。
解放后这里成为商业和居民住宅区。
1966年曾名五星街,1972年恢复原名。
东县门:据《咸宁县志》,此街约形成于唐末,当时佑国军节度使韩建以唐长安皇城为基础缩建长安新城,将长安、万年两县移到城东西两侧,各建小城,此城即后来的咸宁县城,因位于城东侧,人称东县,门前街道得名东县门。
《2024年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范文
《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篇一一、引言西安,古称长安,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
自近代以来,特别是自1840年以来的近百年间,随着国家内外环境的剧烈变化,西安城市空间结构也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本文旨在梳理和探讨这一时期内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特征和原因,以揭示其内在规律及影响因子。
二、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西安城市空间结构1. 旧城中心区域自清朝晚期至民国初期,西安的旧城中心区域一直以城墙为界,以宫殿、庙宇、商业街区为主。
城市发展相对稳定,但受到传统建筑和空间的限制。
2. 城市扩展与新区域崛起随着洋务运动、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商贸的兴起,城市逐渐开始从中心向郊区扩散。
同时,部分新的居住区和工业区也开始在新开辟的区域中出现。
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推动力1. 经济因素贸易繁荣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尤其是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外国资本的进入,促进了城市空间的扩展和新的功能区的形成。
2. 政治因素政治局势的变动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辛亥革命后,政府对城市规划的重视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为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政策支持。
3.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的变迁也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
如新式学堂的建立、传统庙宇的改造等,都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革和空间再造。
四、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1. 旧城中心的重新定义与扩张在经历一系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西安的旧城中心从单一的结构开始转型,并逐步扩展为更为复杂的网络体系。
新的建筑和设施的出现使中心区变得更加多元化。
2. 新功能区的崛起与空间重构新的工业区、居住区以及商业区的崛起和重构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显著特征。
这些新功能区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城市的整体布局,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五、影响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因素分析1. 外部因素:如国际环境的变化、外来资本的流入等都对西安的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内部因素:如政府政策的调整、经济结构的转变等也是推动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关键因素。
最新西安西大街规划方案
最新西安西大街规划方案最新西安西大街规划方案西安西大街是西安市中心区域的核心路段之一,也是历史文化街区和商业中心区。
而随着城市的发展,西大街也需要适应前所未有的变化和更新。
为此,西安市政府发布了一份最新的规划方案,以改善西大街的交通、社区和环境。
西大街的发展历程西大街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域,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街道。
在唐朝时期,它是商业交通街道的重要干道,也是城市的主要商业街道之一。
在明清时期,这里的建筑、商家和文化底蕴得到很大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时,西大街逐渐发展为现代化商业区,各类大型商场、酒店、咖啡馆、餐厅等纷繁建立。
不过,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交通和环境问题,如道路交通拥堵、公共空间不足、空气污染等。
最新规划方案和改善措施根据最新的规划方案,西大街将进行全面的街区更新。
具体措施包括:交通更新为了减少道路交通拥堵,西大街将更新现有的交通路线。
计划建设多条地铁线路,以此取代部分的公共汽车和出租车服务。
此外,也将扩展停车场的数量,以便于提供更加便利的停车服务。
社区改善作为西安市中心的商业区,西大街需要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空间。
规划将在道路两侧设置景观带,方便行人步行和休憩。
同时,新增公共厕所、垃圾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以改善社区的生活环境。
环境保护为了保护西大街历史地标建筑和保持城市文化特色,规划将会保留一些建筑物,并对其进行修缮和更新。
此外,还将尽可能采用可再生能源,用于驱动街灯和其他设施,从而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结语西大街是西安市中心的重要地区,本次规划方案旨在改善西大街的交通、人居环境和保护历史建筑。
通过这些改善措施,我们相信西大街会变得更为美好,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西安市的整体形象和城市品质。
1 / 1。
西安城市建设史ppt
明晰。
基础设施
汉朝时期,西安城市基础设施得 到大规模建设和完善,包括排水 系统、供水系统、交通系统等, 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
量。唐朝Βιβλιοθήκη 期总结词鼎盛期,唐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 繁华的城市之一,对后世的城市建设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布局
唐朝时期,唐长安城成为国际大都市 ,城市规模空前,城市布局以皇宫、 官署、商业区和居民区为主,功能齐 全。
西安作为古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城市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 化,使得城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西安的城市布局以钟楼为中心,呈棋盘状 分布,街道横平竖直,空间结构清晰,有 利于城市规划和交通组织。
生态环境优美
传统与现代融合
西安在城市建设中注重绿化和环境保护, 拥有大雁塔、兴庆宫等大型公园和绿地, 城市环境优美,生态宜居。
西安城市建设史
• 引言 • 西安古代城市建设史 • 西安近代城市建设史 • 西安现代城市建设史 • 西安城市建设的特色和影响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古都,其城市建设经历了漫长的发 展历程。本主题将探讨西安城市建设的起源、演变和影响, 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风格。
通过对西安城市建设史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座古都 的发展脉络,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
西安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旅游业等,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发展
文化古迹保护与旅游发展
近年来,西安注重文化古迹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开发,通过 修缮和改造历史建筑、建设博物馆和旅游设施等措施,提 升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吸引力。
西安革命公园变迁中的空间更新策略研究
建筑文化·传承2021年12月第18卷总第412期西安革命公园变迁中的空间更新策略研究郭笑含,岳红记(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摘要:西安革命公园始建于1927年,是西安近代第一座新建的城市公园、纪念性公园。
本文从三个历史阶段来梳理革命公园的空间变迁,在此基础上从山形水系、建筑设施、园路、分区四个方面分析公园空间变迁的过程及特征。
结果表明,革命公园最初的空间利用集中在东南部,呈规则式布局,文化纪念性突出,后因社会发展需求,在公园北部和西南部增添文娱休闲区。
由于城市公园功能多样化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革命公园的文化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不足,文化纪念性被削弱。
对此,本文提出空间更新策略,以期为同类型公园的保护和更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公园;历史变迁;空间更新[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35.22Research on the Spatial Renewal Strategy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Xi’an Revolution ParkGuo Xiaohan, Yue Hongji(School of Architecture,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1, China)Abstract: Xi’an Revolution Park was built in 1927 and is the first newly-built urban park and memorial park in Xi’an in modern times.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spatial changes of Revolutionary Park from three historical stages, and analyzes the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k’s spatial changes from four aspects: mountain-shaped water system, building facilities, park roads, and zon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itial space utilization of the Revolution Park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southeast, with a regular layout and outstanding cultural monumentality. Later, in response to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recreational areas were added to the north and southwest of the park. A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urban park functions is an inevitable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process,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cultural landscape resources of the Revolutionary Park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cultural monumentality is weakened. In this regard, a spatial renewal strategy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the same type of park.Key words: city park; historical changes; spatial renewal1革命公园研究现状革命公园位于西安市新城区西五路53号,占地面积0.104 km2,公园始建于1927年3月,为纪念西安围城事件牺牲的军民而建立,是西安城区最大的一处革命旧址。
《2024年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范文
《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篇一一、引言西安,古称长安,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也经历了深刻的演变。
本文旨在探讨1840年至1949年期间,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及其背后的动因。
通过对这一时期西安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及交通网络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其空间结构演变的规律和特点。
二、近代西安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一背景下,西安城市的发展也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影响。
同时,清政府的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西安与外界的交流,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此外,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动也为西安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1. 空间布局的调整近代西安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主要表现在城市扩张和功能分区的形成。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经济发展,西安城市开始向外扩张,新的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等逐渐形成。
同时,城市的功能分区也日趋明显,形成了以城墙内老城区为核心的行政区、商业区、文化区和城墙外的居住区、工业区等不同的功能分区。
2. 交通网络的完善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代以来,随着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兴建,西安的交通网络得到了极大的完善。
特别是陇海铁路的通车,使得西安成为了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此外,城市内部的道路系统也得到了改善,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3. 建筑风格的变迁建筑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经济发展,西安的建筑风格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传统的四合院建筑逐渐被西式建筑所取代,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同时,建筑的高度和密度也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四、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特点及动因1. 特点(1)多元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西安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元素相互交融。
《2024年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范文
《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篇一一、引言西安,古称长安,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
近代以来,随着国家历史的变革与西方文化的引入,西安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显著的演变。
本文旨在通过对近代(1840-1949年)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脉络与特征,为现今的城市规划与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二、西安近代城市发展背景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被迫开放国门,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此背景下,西安作为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也经历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
西方文化的传入、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政治形势的变迁,共同促成了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
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一)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传统的西安城市空间结构以宫城为中心,以街巷为骨架,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封建城市空间格局。
城中主要街道与小巷交错分布,城市功能区划分不明确,商业、居住与行政等多重功能混合在一起。
(二)近现代转型期城市扩张随着洋务运动和民国时期的城市建设运动,西安城市开始向外扩张,新的商业区、居住区以及工业区逐渐形成。
城市中心逐渐由宫城区域向更广阔的地区转移。
(三)空间结构调整与优化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现代工业的发展,西安城市空间结构开始调整与优化。
城市功能区逐渐明确,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各自形成独立的空间布局。
同时,道路交通网络的完善也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空间的拓展。
四、影响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因素(一)政治因素政治形势的变迁对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清末民初的政治动荡促进了西安的近现代转型;国民政府的市政建设政策则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与空间的扩展。
(二)经济因素经济的发展是推动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重要动力。
洋务运动的开展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增加则带动了商业的繁荣;而现代工业的兴起则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空间的拓展与功能的调整。
(三)文化因素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对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产生了影响。
《2024年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范文
《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篇一一、引言西安,古称长安,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剧变,西安城市空间结构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
本文旨在研究近代(1840-1949年)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历程及其影响因素,以揭示城市发展中的变迁与特色。
二、背景概述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的入侵带来了西方文化与经济的冲击,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
在这一背景下,西安作为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其城市空间结构也受到了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
从传统的封闭式城市格局,逐渐向开放、多元的城市空间结构转变。
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历程(一)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在近代之前,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以城墙为界,形成了城内与城外两个部分。
城内以官署、庙宇、市集等为主要功能区,呈现出紧凑而有序的空间布局。
城外则以农业用地为主,兼有少量的手工业作坊和居住区。
(二)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初步演变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对外贸易的兴起,西安的商业活动逐渐活跃,新的商业街区开始出现。
同时,一些近代工业也开始在城外发展,如纺织、机械制造等。
这些新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空间的扩展和功能的多样化。
(三)城市空间结构的进一步演变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新的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开始在城外出现;另一方面,城市交通网络也得到了改善,如修建了新的道路和桥梁等。
这些变化使得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更加复杂多样。
四、影响因素分析(一)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是影响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近代以来的政治运动和政权更迭,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等,都对西安的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推动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力之一。
随着国内外贸易的扩大和工业化的推进,新的产业和商业活动在西安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城市空间的扩展和功能的多样化。
《2024年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范文
《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篇一一、引言西安,古称长安,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
近代以来,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西安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旨在探讨自1840年至1949年这一百多年间,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及其背后的动因。
二、历史背景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安也面临着国内外各种力量的冲击与影响。
在这一时期,西方文化的传入、交通路线的改变、社会经济的发展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于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
三、空间结构演变历程(一)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的保持与调整在近代早期,西安的传统城市空间结构基本保持稳定,以城中心为核心的传统街区、市场、庙宇等公共空间依然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新的空间元素开始出现。
(二)新式住宅区的兴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的增加,西安开始出现新式住宅区。
这些住宅区多位于城市外围或近郊地区,以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
同时,新式住宅区的出现也标志着西安城市空间结构开始向现代化方向转变。
(三)交通路线的改变与城市扩展近代以来,随着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兴建和改进,西安的交通网络发生了显著变化。
交通路线的改变不仅影响了城市的交通布局,也促进了城市空间的扩展。
例如,火车站和公路站点的建立吸引了大量人流和物流,进一步促进了西安的城市化进程。
(四)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与调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西安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如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
这些功能区的形成与调整不仅改变了城市的空间布局,也影响了城市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
四、演变动因分析(一)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是影响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代以来,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战争的爆发等因素都对西安城市空间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战争的爆发导致了人口的迁移和流动,进一步影响了城市的空间布局。
民国时期西安城市建设与发展初探
民国时期西安城市建设与发展初探
王萌萌
【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00)012
【摘要】从交通、工商业、新市区发展和城市文化等方面初步探讨了民国时期西安的城市建设发展概况和原因,认为国民政府开发西部的计划与抗战时期的国家特殊政策都促进了西安城市现代化的进程.
【总页数】2页(P184-185)
【作者】王萌萌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8
【相关文献】
1.民国时期西安新市区的发展 [J], 阎希娟;吴宏岐
2.民国时期西安城市公共汽车事业发展问题研究 [J], 屈欣
3.钟楼与民国时期西安城市建设 [J], 方洵业
4.西安市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净化措施及效果初探 [J], 李瑞娟;张涛;陶林;魏晨;刘洋
5.西安市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净化措施及效果初探 [J], 李瑞娟;张涛;陶林;魏晨;刘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资料】西安城市规划汇编
划
分布形状是一致的。
五
2、路网交通分布
城
西安的陆路交通网特点:
市
1、棋盘式分布
道
路
2、从中心向四周辐射
的
3、纵横交错联系广泛
规
划
五
3、公共道路分布
城 市 道 路 的 规 划
公共道路分布规划
轨道交通分部规划
1、合理利用土地,建设限制分区
六
规划将明确划定禁止建设地
生
区、限制建设地区城市建设
态
用地原则上应在两类用地以 外安排。
六
生 态 绿 地 规 划
4、西安城区的绿地规划
六
城区里的绿地面积路和
绿
旅游区。
地
所以应该加大城区
规
的绿化面积为百姓
划
提供更好的生活环 境。
结语:
通过这次调查分析,对西安的总体规划更加了解 了。 并且对城市规划的大体内容也更熟悉。其实城市规划 就是大的建筑规划,他们有异曲同工之妙,相信西安 的未来会更好,污染更少。。。
历 史 名 城 的 保 护 规 保护和延续老城传统空间布局 划
建立老城保护体系和保护名录
四
对建筑高度的限制
历
史
对历史建筑附 近的建筑的高
名
度的限制是很
城
正确的。 过高的现代建
的
筑会破坏古建
保
筑的气氛。
护
规
划
五
1、城市的道路分布图
城
公路分布:红线
市
铁路分布:灰色虚线
道 路
航空分布:图标处
的
规
可见西安的城市道 路网和城市的功能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西安大街小巷
西安大街小巷1.解放路。
位于城内东北部,南起大差市什字,北至火车站广场。
初名尚仁路,1945年改称中正路,1950年为纪念西安解放更名为解放路。
2.东一路。
位于解放路南段东侧,东起城墙,西至解放路。
初名崇孝路,1950年按解放路东侧街巷顺序改为现名。
3.东二路。
位于解放路南段东侧,东起城墙,西至解放路。
初名崇悌路,1950年按解放路东侧街巷顺序改为现名。
4.东三路。
位于解放路中段东侧,东起城墙,西至解放路。
1929年初名崇忠路,1950年按解放路东侧街巷顺序改为现名。
5.东四路。
位于解放路中段东侧,东起城墙,西至解放路。
1929年得名崇信路,1950年按解放路东侧街巷顺序改为现名。
6.东五路。
位于解放路中段东侧,东起环城东路,西至解放路。
1928年拓建初名崇礼路,1950年按解放路东侧街巷顺序改为东五路,1966年改称东方红路,1972年恢复为现名。
7.东六路。
位于解放路北段东侧,东起东城墙,西至解放路。
1927年,初名崇义路,1950年按解放路东侧街巷顺序改为现名。
8.东七路。
位于解放路北段东侧,东起城墙,西至解放路。
1927年,初名崇廉路,1950年按解放路东侧街巷顺序改为现名。
9.东八路。
位于解放路北段东侧,东起城墙,西至解放路。
1927年,原名崇耻路,1950年按解放路东侧街巷顺序改为现名。
10.顺城东路(北段)。
位于东门里盘道北侧,南起东门,北至东八路。
1950年初名东顺城街,1981年改为现名。
11.顺城北路(东段)。
位于东门里盘道东侧,东起东城墙,西至北门盘道。
1946年开拓,得名北顺城街,1981年改为现名。
12.环城北路(东段)。
位于北门外盘道东侧,东起环城东路,西至北门。
1956年拓建,按环城方位得名。
13.环城东路(北段)。
位于东门外,护城河东岸,南起东门,北接环城北路东段。
1954年拓建,以环城方位分段命名。
14.永乐路。
位于环城东路北段东侧,西起环城东路北段,北至长乐西路,呈「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6月第16卷第3期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Jun.2013Vol.16No.3【历史文化研究】收稿日期:2013-03-22作者简介:郭世强(1988—),男,江苏徐州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历史城市地理研究。
民国西安城区新修道路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初探———以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时期为主(1934—1941)郭世强,武颖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西安710062)摘要:通过西京筹备委员会时期的档案及其相关的民国资料,对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时期(1934—1941)西安城区道路建设进行复原,有助于理解这一时期西安新修城区道路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形成原因。
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时期的城区道路建设是当时西安诸多市政工程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较大程度地加快了西安城市近代化步伐,改善了历史时期西安城区道路景观。
关键词:民国;西安;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道路;空间分布中图分类号:K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777X (2013)03-0012-04西安作为后都城时代的西北重镇,1932年“一·二八”事变之后,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更是决定“以长安为陪都,定名为西京”,[1]5并组成以张继为委员长直隶于国民政府的“西京筹备委员会”(以下简称“西筹会”),将西安以战时国家政治中心的地位进行了长达13年之久的陪都西京建设。
为了更好地进行西京的市政建设,1934年8月,西京筹备委员会又与陕西省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西北办事处合组成立了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会”),存在也长达8年之久,对西安的市政工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建设,尤其在道路建设方面,是这一时期西安城区市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加快了西安城市近代化的步伐,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与景观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一、民国初年西安城区道路分布状况及市建会的规划1.民国初期的西安城区道路分布状况辛亥革命后,随着陕西督军张凤翙对满城城墙的拆除和修筑马路,[2]3西安自清代以来形成的以满城为中心的城中城格局被打破,新的以钟楼为中心,东、西、南、北四大街为主干道路的十字形道路框架得以建立,并且在交通上打破了历史时期东关和大城的阻隔,实现了连通。
[3]1934年之前的西安城区道路,是以钟楼为中心,以东西南北四大街为主干道的十字形框架空间结构,虽然顺城路也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作用,但是已失去了封建时代军事调动作用的顺城马道并不能起到构建城市主干道的作用。
除四大街干线道路之外,根据民国十六年(1927)的《长安市政建设规划》记载,尚有36条支线道路“列为羽状式”分布在四条主干道四周。
[4]以钟楼为中心,东、西、南、北四大街将西安城区分为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城区,这些道路共同构成了1934年之前的西安城区道路网。
1928年,陕西地方当局决定整修东、西、南、北四大街道路,拆除石条路面,改筑石子土路。
同时将原满城规划为新市区,以原来道路为基础进行道路统一规划设,计并修筑尚勤、尚俭、尚仁、尚德等道路,这是西安近代化道路建设的先声。
2.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对于西安城区道路的设计规划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于1934年8月成立后,即积极进行各项市政建设,规定城区各级街道及里巷宽度,其中甲等路宽30米,乙等为20米,丙等为16米,丁等为10米,里巷宽不得少于3米。
[1]386在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成立之前,1928年成立的西安市政府,已陆续修建了碎石路、碎砖路、煤渣路、砖砌路、土路等路面道路,至于其它路面,由于经济原因未能修筑。
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规划市内各重要道路铺筑碎石路,交通较次者,则分别采用煤渣、碎砖等材料铺筑。
总体来言,就路面种类划分,西安市区道路路面种类依道路交通的重要程度分别为碎石路、煤渣路、碎砖路、砖砌路、土路等。
[1]129二、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新修道路数量、分布及其规模道路建设一直是市政建设的重要工作,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成立之后,即积极进行城区道路建设,新修道路数量较民初大为增加,基本涵盖了整个西安城区。
1.新修道路数量及分布《筹备西京陪都档案史料选辑》和西安市档案馆藏民国西京档案中对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新修和维修的各类街巷进行统计,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城区和四关城新修和维修各类街巷分别为29、25、41、49、11条,其他包括东、西、南、北四顺城路、四大街及钟楼四周共计164条街巷。
其中南北向道路计有83条,东西向道路为80条,钟楼环形路1条。
西安城区新修道路分布,以西北城区数量最多,这是因为这一时期,西北城区一度是陕西省政府和长安县政府所在地,这种行政上的需要,使得市建会在新修城区道路时,要将对于西北城区的道路的修筑与其政治地位相符合。
西南城区新修街巷数量居第二位,该区域占地面积大致相当于西北城区一般,但是新修街巷数量仅8条之差,这反映了西南城区作为老城区,在民国时期依然是街巷较多、商业发达的区域。
东北城区新修街巷数量较少,但是相比于民国初期,城区道路建设发展迅速,尤其是随着陇海铁路开通,中正门的修筑更是促进了东北城区道路交通的发展。
东南城区新修道路在数量上虽然最少,但其占地面积不及东北城区的一半,道路数量仅有4条之差,故而单就道路数量来言,仍有一定的发展。
四关城新修道路不多,仅东关城就占7条道路,这反映了在民国时期东关城依然在东北城区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市建会新修的街巷进行道路走向分析,可知西安城区新修道路的方位特征和城市整体形态大体一致,这自然是受到了西安城东西向长方形形态的影响,街巷排列规整,体现了自明清以来西安城“方城正街”的空间格局特征。
不过,比之清代西安城区道路走向,这一时期新修道路又有所不同,即南北走向道路多于东西走向。
清代西安城区道路南北走向街巷只占全部道路的38%,东西向道路竟达55%之多,[5]390而市建会所修道路南北向则略多于东西向。
造成这种格局的原因,一方面是明清以来西安东西向道路分布已臻于完善,因此南北向道路的开辟自然就要多于东西向;另一方面随着抗战军兴,日军对西安的轰炸,防空便门的开辟南北城墙多于东西城墙,为了便利南北城墙间的道路连通,对于南北向道路的修筑、养护也就要多于东西向。
2.市建会新修道路规模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在进行道路建设过程中,对其新修的道路进行了实测,为统计研究这一时期新修道路的规模留下了珍贵的数据。
笔者通过对《筹建西京陪都档案史料选辑》中《现有道路交通长度等级表》[1]129-144中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这样的结果: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修筑的各类道路总长度为87635.4米,约87.6千米,总面积为667352.6平方米,约0.67平方公里,占全城面积14.31平方公里的约4.68%。
虽然从道路的数量上来言,南北向的道路要多于东西向,但是西安东西长、南北短的城市形态还是使得东西向的道路长度和面积都多于南北向,不过相差不是很大,仅为4.35千米和0.03平方公里。
从绝对数值上来言,东北城区和西北城区的道路长度及面积分列第一(20759.05米、220402.8平方米)、第二位(20114.95米、126507.7平方米),这说明了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对于东北和西北城区开发与建设成果较大。
就各城区道路所占城区面积比例而言,东北城区为最大(5.24%),西南城区为第二(3.53%),但西南和西北城区(3.18%)相差不多,综合考虑到陇海铁路对东北城区的影响、传统商贸核心区对西南城区的作用、行政官署及商贸区在西北城区的分布,可知这三类因素是影响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西安城区道路修筑的主要因素。
三、民国城区新修道路对于城市内部空间的构建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时期修筑的道路主要为碎石路、煤渣路、土路和碎砖路。
根据各道路在城市交通中不同的地位又分为甲、乙、丙、丁和通巷五类。
这些道路共同形成了这一时期城市道路景观,对城区道路交通状况有一定的改善。
截至1940年底,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在西安市区已经筑成碎石路面33万多平方米,煤渣路面6万多平方米,碎砖路面1万多平方米,砖砌路面1400多平方米,[1]129-130成绩较大。
1.东北城区:清代满城的新生东北城区,即清代满城区,辛亥革命后,满城成为废墟,“城内住房,被毁一空”,“残砖断瓦,荒凉一片,仅少数贫民耕耘其间”,[2]3昔日“满城则大街七,小街九十四”的情景不复存在。
从1928年起,西安市政府将其开辟为新市区,统一规划设计,并进行基本的道路建设,开启了西安城区近代化道路建设的开端。
1934年,陇海铁路在西安正式通车,为便利西安城区与火车站的交通联系,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在东北城隅特开辟中正门(今解放门处)修筑尚仁路(今解放路)。
在随后的近十年里,大量移民涌入,新市区人口增加,工商业日渐繁荣,与之相应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迎来了一个新高潮。
在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存在的八年(1934—1941年)时间里,东北城区共新修各类道路29条,其中属于城市主干道路的有南北向尚仁路、大差市一线,东西向崇礼路、东新街共计4条道路。
这些修筑的各类道路,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规整划一,对清代满城街巷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明显。
这也反映了近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外联系加强的需要,对城市内部交通构建具有直接的影响,这与封建时代城市内部的封闭保守,军事防御在城市内部交通构建上所起的作用形成了鲜明对比。
2.东南城区:传统文教区影响下的道路建设自清代以来,东南城区以关中书院和文庙为中心成为西安传统文教区,民国时期,省立高级中学、第一师范、民兴中学、师范附小、县立第七小学、菊林小学等诸多学校依然分布在这一区域。
有清一代,这里交通不便,稍显偏僻,正好适应了读书学习对于静谧环境的需要,[5]120这种传统文教区对于环境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对于这一城区道路的建设,故而相较其他城区,这里新修道路最少,只有25条街巷,而在面积上和其相差无几的西南城区竟有40条之多,并且在东南城区内没有一条作为城市道路主干线的甲级道路。
不过作为城市内部干线道路重要补充的乙级道路,在这一城区有一定的分布。
大体来言,以东木头市、东厅门街、东县门街、东羊市街一线将东南城区分为南北两部,以端履门街、柏树林街一线分为东西两部,即这两线乙级道路作为东南城区内部干线道路,在除清代南城外的区域成“十”字形道路空间结构。
其他新修道路,主要为连接城市主干道(东大街、南大街)和东南城区内部主干道的基层道路,且连接东大街和东木头市———东羊市一线之间的南北向道路多于连接南大街、顺城南路的道路。
出现这种道路连接不均衡现象的原因,首先在于东南城区东西长、南北短的城区形态,较长的东西街给南北向道路的开辟提供了较充足的空间和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