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法案例

合集下载

法律案例分析经济法(3篇)

法律案例分析经济法(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XX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从事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也逐渐拓展。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逐渐陷入困境。

2019年,XX公司因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申请破产。

此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经济法领域的研究。

二、案件分析(一)破产原因分析1. 市场环境变化: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XX公司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公司产品滞销,库存积压严重,资金链断裂。

2. 管理问题: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决策失误,导致资源浪费和成本上升。

此外,公司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不足。

3. 债务问题:XX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导致负债累累。

债务压力成为公司破产的直接原因。

(二)经济法视角下的分析1. 破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了企业破产的适用范围、程序和法律责任。

在本案中,XX公司符合破产条件,依法进入破产程序。

2. 合同法:破产程序中,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债权人权益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XX公司破产时,其与债权人之间的合同关系如何处理,需要依据合同法进行判断。

3. 公司法:XX公司作为法人,其设立、变更、终止等行为均需遵守公司法的规定。

在破产程序中,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等责任人的责任问题,也需要依据公司法进行判断。

4. 劳动法:破产程序中,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对于职工权益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XX公司破产时,其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如何处理,需要依据劳动法进行判断。

(三)法律责任的承担1. 公司责任:XX公司作为债务人,应承担偿还债务的责任。

在破产程序中,公司财产将被依法清算,用于偿还债务。

2. 股东责任:XX公司股东在出资不足的情况下,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破产程序中,股东可能需要承担补足出资的责任。

3. 董事、监事责任:XX公司董事、监事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过失或违法行为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案例分析结论XX公司破产案是一起典型的经济法案例,涉及破产法、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经济法竞争法律制度案例(3篇)

经济法竞争法律制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在此背景下,不正当竞争行为屡见不鲜,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为了规范市场竞争,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

本文以某市家电市场不正当竞争案为例,分析经济法竞争法律制度在实际案件中的应用。

二、案情简介某市家电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吸引了众多家电品牌入驻。

甲公司(以下简称甲)和乙公司(以下简称乙)是该市场的两大竞争对手。

甲公司是一家老牌家电企业,拥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乙公司则是一家新兴家电企业,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

2018年,甲公司发现乙公司在某市家电市场开展不正当竞争行为。

具体表现为:1. 乙公司通过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能等手段,误导消费者购买其产品,损害了甲公司的商业信誉。

2. 乙公司采取低于成本价销售策略,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对甲公司等正当竞争者造成严重冲击。

3. 乙公司恶意诋毁甲公司产品,散布虚假信息,损害了甲公司的市场声誉。

三、案件处理甲公司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向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乙公司不正当竞争行为。

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甲公司的投诉进行调查,并作出如下处理:1. 责令乙公司立即停止虚假宣传、恶意诋毁甲公司产品的行为。

2. 对乙公司低于成本价销售产品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要求其立即停止。

3. 责令乙公司公开赔礼道歉,消除不良影响。

4. 对乙公司不正当竞争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依法进行赔偿。

四、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经济法竞争法律制度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具体分析如下:1. 乙公司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能,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的规定。

该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2. 乙公司采取低于成本价销售策略,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的规定。

我身边的经济法现象例子

我身边的经济法现象例子

我身边的经济法现象例子以我身边的经济法现象为题,我列举了以下10个例子:1. 价格垄断:我所在的城市有一家超市连锁店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可以通过控制商品价格来获得更高的利润。

这导致其他竞争对手很难进入市场,从而形成了价格垄断现象。

2. 谣言传播: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谣言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某些个人或组织可以利用谣言来操纵市场,影响股价或借此牟利。

3. 假冒伪劣产品:市场上存在大量假冒伪劣产品,这些产品冒充知名品牌,给消费者带来经济损失,也损害了正规企业的利益。

4. 虚假广告:一些商家通过虚假广告来夸大产品的功能和效果,以此吸引消费者购买。

这种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误导了消费者,造成了经济损失。

5. 不正当竞争:某些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获得竞争优势,例如恶意诋毁竞争对手、窃取商业机密或抄袭产品等,这严重扭曲了市场竞争环境。

6. 劳动合同纠纷:在劳动关系中,存在一些雇主或雇员违反劳动法规定的行为,例如拖欠工资、违法解雇、不提供合理的工作条件等,导致劳动合同纠纷的发生。

7. 环境污染:某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了不环保的生产方式,造成了环境污染。

这不仅损害了公众的健康,也增加了环境治理的成本。

8. 不正当税收避免:一些企业通过各种手段避免缴纳应该支付的税款,例如虚报利润、偷漏税等。

这损害了国家的财政利益,也不公平地分担了税收负担。

9. 不平等待遇: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些企业对待不同性别、种族或其他群体的员工存在不平等待遇的情况。

这违反了劳动法的平等原则,也削弱了社会的公平性。

10. 贪污腐败:在政府机构或企业中,存在一些官员或员工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例如贪污受贿、权力滥用等。

这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也破坏了公共资源的分配公正性。

以上是我身边的一些经济法现象的例子,它们在不同层面和领域对经济秩序和公平性产生了影响。

在法律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我们需要加强对经济法规的监管和执行,以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的环境。

法律职业资格经济法-环境保护法 (1)

法律职业资格经济法-环境保护法 (1)

经济法-环境保护法(总分:3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8,分数:8.00)1.甲市一家养鸡专业大户周某养的鸡于2002年3月开始出现拉稀、捎瘦等症状,4月就有500多只鸡死亡,到5、6月份死鸡数量逐渐增加,周某买了很多药都没能遏制死鸡,至2002年7月,周某共死鸡6000多只,购鸡苗和饲料等直接经济损失12000元,如果鸡长成,则每只按市场价可卖6元。

周某不得不停止了养鸡。

周某多方调查,发现临近的华益化工厂新增了化学产品品种,其厂内的废水经过二条处理线直接储存在场内的废水池里,该储水池距离周某养鸡场仅十多米,周某怀疑是化工厂的废水池污染丁地下水,导致他养的鸡饮水中毒而死,因此,周某于2004年9月把华益化工厂诉至法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1.00)A.法院不会支持周某的诉讼请求,因为,已经过了2年的诉讼时效B.周某应当证明他的死鸡与华益化工厂的污染存在因果关系C.如果法院判决化工厂赔偿周某,赔偿数额应当是36000元,包括周某的可得利润√D.华益化工厂可以通.过证明自己遵守了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且没有进行污染物排放为理由进行抗辩解析:[解析] 根据《环境保护法》第42条的规定,环境民事诉讼时效是3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所以选项A错误。

法院判绝不是科学裁判,并不要求严格科学的证明污染损害后果和污染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尤其在环境污染民事诉讼中,可以进行因果关系的推定,而且在举证责任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证据规定》)规定,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所以选项B错误。

环境污染损失的赔偿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即包括可得利润。

所以选项C正确。

环境民事诉讼采用的是所谓的无过错责任,污染者不能以排污行为合法、没有过错为理由进行抗辩。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经济法的运用可以有效促进环境保护,确保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经济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法是一套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制度,它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了改善和保护环境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于,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而经济法可以通过法规制约和引导经济行为,从而保护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经济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 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经济法中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贯彻执行,是环境保护的基础。

例如,排污许可证制度可以要求企业在排放污染物前经过审批,确保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不超过国家标准。

同时,经济法还规定了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惩罚,从而增加了环境保护的力度。

2. 经济激励措施经济法可以通过激励措施来引导企业和个人开展环境保护活动。

例如,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对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给予减免税或者税收优惠,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此外,经济法还可以设立环保基金,用于支持环境保护项目的开展。

3. 环境信息公开经济法规定了企业和政府在环境信息公开方面的义务,使公众有权了解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环境治理情况等信息。

这种信息公开机制可以让企业和政府面对舆论监督,增加环境保护的透明度和效果。

三、经济法在环境保护中面临的挑战尽管经济法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制定和执行不够严格一些地方在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时存在松散和不严格的情况。

此外,一些企业对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也存在问题,监管力度不足。

这就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的长期存在。

2. 利益冲突环境保护常常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而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可能会忽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法需要权衡不同利益,寻找平衡点,确保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

经济法的法律事件案例(3篇)

经济法的法律事件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不正当竞争行为在市场上屡见不鲜,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以某公司因不正当竞争被诉案为例,分析经济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案情简介甲公司(以下简称甲)是一家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乙公司(以下简称乙)是一家与甲公司同行业的竞争对手。

2019年,甲公司发现乙公司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虚假宣传,声称其产品具有甲公司产品的核心技术。

甲公司认为乙公司的行为构成了不正当竞争,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争议焦点1. 乙公司是否构成虚假宣传?2. 乙公司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3. 甲公司能否要求乙公司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四、法院判决1. 乙公司构成虚假宣传。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的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乙公司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构成虚假宣传。

2. 乙公司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的规定,本法所称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乙公司通过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损害了甲公司的合法权益,构成不正当竞争。

3. 甲公司有权要求乙公司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的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其他经营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甲公司因乙公司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遭受损失,有权要求乙公司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案例分析本案中,乙公司通过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损害了甲公司的合法权益。

法院依法认定乙公司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并支持了甲公司的诉讼请求。

这一案例体现了我国法律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严厉打击,同时也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身边的经济法现象例子

我身边的经济法现象例子

我身边的经济法现象例子经济法是指国家为了规范经济活动而制定的法律规则的总称。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经济法现象,下面列举了10个例子。

1. 价格欺诈:某些商家在商品标价时使用虚假信息,以达到误导消费者或牟取高额利润的目的。

例如,标称正品的商品实际上是假冒伪劣产品。

2. 垄断行为:某些企业掌握了市场上的绝对优势地位,通过限制竞争和操纵市场价格来获得不正当的利益。

例如,某个电信公司垄断了整个市场,导致消费者无法选择其他供应商。

3. 偷税漏税:一些企业或个人通过虚构交易、隐藏收入等手段来逃避纳税义务,从而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例如,某家企业通过虚构购买服务的方式来降低纳税金额。

4. 不正当竞争:某些企业通过恶意诋毁竞争对手、低价倾销等手段来破坏市场秩序,获取不正当的竞争优势。

例如,某家企业散布虚假信息,诋毁竞争对手的产品质量,以吸引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

5. 虚假广告:广告商在宣传产品或服务时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违反了《广告法》的规定。

例如,某家药品公司在广告中夸大了自己产品的疗效,误导消费者购买。

6. 劳动合同违法:一些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规定,未按时支付工资、未签订劳动合同等,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例如,某家公司未按时支付员工工资,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

7. 侵权行为:某些企业或个人未经许可使用他人的知识产权,侵犯了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例如,某家公司未经许可使用了其他公司的商标,侵犯了其商标权。

8. 金融诈骗:一些人以投资理财为名义,通过虚构项目、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手段,欺骗他人的财产。

例如,某个投资机构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投资者投资,最终骗取了大量资金。

9. 虚假宣传:某些企业在宣传产品或服务时夸大其优点,掩盖缺点,误导消费者。

例如,某家化妆品公司在宣传中声称产品可以让皮肤变得年轻,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10. 环境污染: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排放大量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二审稿)的经济法价值分析

《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二审稿)的经济法价值分析
界里 , 对 价值 的论 证 、 批 判或合乎 逻辑 的适用 , 都 曾是法 学家 的主 映 , 这 是 由经济法 作为部 门法 的特 殊性所 决 定的 。 经济法 相对 于
要活 动 。 吣 法 的价值可 以视为 是对 法 律理念 的具 体解释 , 李 昌麒 民商法 、 行政法 而言 是一 门非常 年轻 的法律 部 门 , 其产 生是 为了 教授认 为: 法律理 念是人 们在法 律实践 中通 过理 性能力所 把握 到 弥补行 政法和 民商法 调整的不足 , 因此 经济法 的调整 对象与行 政 的法 的 内在精 神 和普遍 范型 。 。 而这 个 内在精神 和普 遍范型 , 最 法 、 民商法 以及 任何与经 济相 关的法律 之 间有 一个 比较模糊 的区 简单 的表述就 是正义 , 只有在 正义理念 指导下制 定 的法 律才应 当 域 , 该 区域 并不会 因为人 为 的边 界划 分而 消 失, 因此经 济法 的价
网上公布, 于2 0 1 3 年 7月 l 7日到 8 月l 8日, 向社会公开征集意 总 的来 说, 经济法 的价值 可 以概括 为 : 实质公平 、 经济秩 序和整体
见。 效益 。
《 环境保 护法 修正案 ( 草 案二 次审议 稿) 》 ( 以下简 称草案 ) 在 原有 的基 础上有 较大 的改进 , 这 跟学者 以及社会 公众 的积极建 言
环境保护法和经济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相当一部分
衣 0 。正义虽然抽象却并不虚幻, 人们往往用 “ 公平、 自由、 效 学者认为经济法和环境法、 社会保障法一样, 同属于社会法范畴。
关键 词 经济 法的价值 实质公 平 经济秩 序 整体效 益
文章 编号 : 1 0 0 9 . 0 5 9 2 ( 2 0 1 4 ) 0 2 — 1 0 4 - 0 2

环境保护法案例

环境保护法案例

环境保护法案例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纷纷立法推行环境保护法案,以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本文将以几个环境保护法案例为例,介绍它们的背景、目标和实施效果。

一、中国《环境保护法》中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国最重要的环境保护法规之一,于1989年通过。

该法案的目标是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预防和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这个法案对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提出了环境保护的要求和责任。

它规定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处罚措施等内容,强调了环境权益的保护。

二、美国《清洁空气法》美国《清洁空气法》是一项针对空气污染的法案,于1970年通过。

该法案旨在保护公众免受空气污染的危害,减少气候变化和酸雨等环境问题。

该法案设立了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制定和执行空气质量标准,并对污染源进行管制和监测。

此外,该法案还鼓励清洁能源的使用,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三、印度《森林保护法》印度《森林保护法》是印度的一项重要环境保护法案,于1927年通过。

该法案旨在保护和管理印度的森林资源,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维护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该法案规定了对非法砍伐、非法猎捕和非法采集森林产品等行为的处罚,并设立了林业官员和巡逻队来监督和保护森林。

此外,该法案还提供了对土著居民的土地使用和权益的保护。

四、德国《循环经济法》德国《循环经济法》是一项旨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回收利用的法案,于2012年通过。

该法案旨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循环经济模式。

该法案鼓励企业采取可持续的生产方式,推动产品的再利用和回收利用。

同时,该法案还设立了废物处理方案和回收系统,加强了对废物处理和废物倾倒的监管。

五、巴西《雨林保护法》巴西《雨林保护法》是巴西的一项重要环境保护法案,于2012年通过。

该法案旨在保护亚马逊雨林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原住民的权益。

该法案对非法砍伐雨林、非法放火和非法种植作物等行为进行了处罚,并制定了对雨林保护的具体措施和计划。

经济法的案例分析

经济法的案例分析

经济法的案例分析经济法是指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体系,其目的是保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公平竞争,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利益。

在实际生活中,经济法的案例分析对于理解和应用法律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进行经济法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公司侵犯商标权案。

某公司生产的产品与另一家公司的注册商标高度相似,导致消费者产生混淆,侵犯了另一家公司的商标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对于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受害公司有权要求侵权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同时,侵权公司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经济活动中,商标法的保护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至关重要。

案例二,某企业涉嫌垄断行为案。

某企业在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地位,通过不正当手段排斥竞争对手,涉嫌垄断行为。

根据《反垄断法》,对于存在垄断行为的企业,监管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等。

垄断行为不仅损害了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利益,也有可能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反垄断法的实施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三,某公司因违法环保行为被处罚案。

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违反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造成了环境污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于环境违法行为,监管部门有权采取处罚措施,包括罚款、责令停产整顿等。

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对于维护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也促使企业更加注重环保责任,推动绿色发展。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经济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它不仅是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体系,也是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环境的有力法律工具。

因此,我们在经济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经济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防范法律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法的社会本位原则案例

经济法的社会本位原则案例

经济法的社会本位原则案例案例:环保公司诉某大型工厂污染环境案。

话说有这么一个小镇,原本山清水秀,镇里的居民们安居乐业。

但是呢,突然来了一个大型工厂。

这个工厂啊,那可是赚钱赚得盆满钵满的,可它赚钱的同时,却干了不少坏事。

它每天排出大量的污水,那些污水就像恶魔一样,把小镇附近的河流搞得乌烟瘴气,河水又黑又臭,河里的鱼啊虾啊都死得差不多了;还排放刺鼻的废气,搞得天空总是灰蒙蒙的,居民们都不敢轻易开窗透气,出门还得戴着口罩,时不时就有人因为这糟糕的空气咳嗽生病。

这时候,有一家环保公司站了出来。

这家环保公司呢,它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是从整个小镇的社会利益出发。

按照经济法的社会本位原则,这环保公司就像是小镇的守护者。

环保公司把这个大型工厂告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环保公司指出,这个工厂的污染行为严重损害了整个小镇的生态环境,影响了居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这可不是简单的工厂和某个个人之间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整个小镇这个社会群体的大事。

从经济法的角度来看呢,社会本位原则强调的就是要把社会公共利益放在首位。

这个案子里,小镇的良好环境就是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部分。

虽然工厂可能会说自己生产也是为了发展经济,能创造就业岗位,交很多税。

但是,它不能以牺牲整个小镇的环境和居民的健康为代价呀。

最后呢,法院判决大型工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污染,减少污水和废气的排放,还得赔偿因为污染给小镇造成的损失。

这个案例就很好地体现了经济法的社会本位原则,不是只看某个企业的利益或者某个个体的得失,而是着眼于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

就像这个小镇,环境好了,大家都受益,这才是最重要的,总不能为了一个工厂的利益,让整个小镇的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吧,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经济法新闻热点案例

经济法新闻热点案例

经济法新闻热点案例近年来,经济法领域的新闻热点案例层出不穷,涉及到了各个方面的经济问题,比如金融诈骗、商业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等。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一些经济法领域的新闻热点案例,并分析其中的相关问题。

1. 金融诈骗案件金融诈骗案件是近年来经济法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其中最为著名的案件之一是骗取投资者资金的“非法集资”案件。

这类案件通常会涉及到虚假宣传、高额回报等手段来吸引投资者,进而骗取大量资金。

这些案件既给投资者带来经济损失,也给金融市场的稳定带来了挑战。

在处理这类案件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管力度,加强信息披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同时也应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2. 商业竞争案件商业竞争案件是经济法领域的另一个热点问题。

这类案件通常会涉及到不正当竞争行为,比如假冒他人商标、发布虚假广告、垄断市场等。

其中,知名的案件之一是苹果与三星之间的专利侵权诉讼案。

这类案件的处理需要平衡企业的竞争自由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也要加强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力度。

3. 知识产权保护案件知识产权保护是保护创新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而近年来知识产权保护案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比如,特斯拉与中国公司新能源汽车之间的商标侵权诉讼案。

在处理这类案件时,需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同时也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侵权行为的遭到打击和处罚的成本,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性。

4. 电子商务领域案件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给经济法的实施带来了很多挑战。

例如,一些电商平台上的假货问题、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等,都成为法律和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

处理这类案件需要加强对电商平台的监管,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电商平台的责任追究。

5. 环境污染案件环境污染案件也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之一。

近年来,由于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违反环保法律法规,导致环境污染问题。

这些案件不仅给周边的居民带来了健康风险,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

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监管力度,同时也要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以保护环境和人民的生活安全。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一直被认为是一对矛盾的关系。

然而,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加,经济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探讨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和挑战。

一、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法是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体系,其基本原则包括自由度原则、效率原则和公正原则等。

这些原则与环境保护的目标存在内在联系。

例如,自由度原则要求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而环境保护需要制定相关法律规章来规范和约束经济行为,以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是必然的。

二、经济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 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经济法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制度的保障。

通过制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可以明确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为环境管理与治理提供法律依据。

2. 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法能够通过税收、收费等措施,引导企业和个人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

例如,对于污染较大的企业可以实施排污费制度,降低污染物排放,同时激励企业采取环保技术和措施。

3. 环境风险的防范与预防经济法可以通过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事故应急管理制度等,来预防和减少环境风险。

这些制度可以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防范和减少事故发生,保护环境和公众的利益。

4.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修复经济法可以通过制定资源征收与使用的管理办法,调控和管理资源的利用,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经济法还可以建立生态修复基金,用于环境修复和生态补偿。

三、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挑战1. 利益平衡的难题在实践中,经济发展往往与环境保护存在利益冲突,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经济法需要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2. 法律执行与监督的不足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需要有强有力的法律执行力和监督机制。

然而,在实践中,往往存在法律执行不力、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环境保护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资源,国家制定了多项经济法规定,旨在引导和规范各个行业的经济活动,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分析其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一、《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于1989年颁布实施。

该法明确了国家环境保护的原则和任务,规定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规定了企业和个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义务和责任。

例如,根据《环境保护法》,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如果企业违反环境保护法规定,将面临相应的罚款和法律责任。

二、环境准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了保护环境免受污染和破坏,我国实行了环境准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照评价结果决定是否准予该项目开展。

这一制度的实施,要求企业在开展新项目或进行改建扩建时,必须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以及环境保护的长期保障措施。

这些要求可以有效避免项目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资源税和环境税制度资源税和环境税是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一种方式。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消耗资源较多或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的企业,可以征收相应的资源税或环境税。

这种税收制度可以促使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更加环保和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同时,资源税和环境税的征收也为国家提供了更多的环境保护资金,用于推动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

四、环境修复和生态赔偿经济法还对环境修复和生态赔偿作出了相关规定。

当企业的生产活动导致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修复责任,并补偿受损生态环境。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应当承担环境修复的费用,并一定程度上对受损环境进行恢复和重建。

同时,企业还需要向受损地区或群体支付相应的生态赔偿金。

经济法与行政法相互配合的案例

经济法与行政法相互配合的案例

经济法与行政法相互配合的案例经济法与行政法相互配合的案例导语:经济法和行政法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法律体系。

经济法关乎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而行政法则涉及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

两者密切配合,才能构建一个稳定、有序的经济环境。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案例,展示经济法与行政法相互配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1. 食品安全监管案例食品行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利益驱使和监管缺位,食品安全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经济法和行政法的相互配合在食品安全监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经济法通过法律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明确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与义务,并建立了法律责任机制。

行政法通过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管,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

两者配合,强化了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保障了人们的饮食安全。

2. 知识产权保护案例知识产权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也屡见不鲜。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相互配合在知识产权保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经济法通过法律保护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权益,明确了知识产权的法律地位和保护措施。

行政法则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监管和执法,打击侵权行为,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

两者相互配合,形成了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促进了创新和经济发展。

3. 环境保护案例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对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产生了巨大影响。

经济法和行政法的相互配合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济法通过法律规范企业的环境行为,明确了企业应承担的环保责任和义务,建立了环境责任机制。

行政法通过环境监管和执法,加大对违法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推动企业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

两者相互配合,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个人观点与理解:经济法与行政法的相互配合是现代社会制度建设的体现,也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经济法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发挥规范经济行为的作用,保障了公平竞争和消费者利益;而行政法在行政管理中发挥督促、监督和执法的作用,保障了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经济法解读规范环境保护行为

经济法解读规范环境保护行为

经济法解读规范环境保护行为现代社会中,环境保护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门话题。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解决环境保护的问题,许多国家纷纷出台了相关的经济法规来规范环境保护行为。

本文将从经济法的角度对规范环境保护行为进行解读。

一、环境污染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污染责任追究制度是现代经济法中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

根据这一制度,环境污染者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并赔偿因其污染行为所造成的损失。

经济法规范了环境保护行为的界定和追究责任的方式,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环境税制度环境税是经济法用来规范环境保护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环境税的征收可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例如,对于高污染的企业可以征收较高的环境税,而对于环保型企业可以给予一定的减免或奖励,以此来规范环境保护行为。

三、环境准入制度环境准入制度是一种通过准入许可证的方式来限制企业的环境污染行为。

根据经济法的规定,企业必须经过环境准入审批程序,才能够获得生产经营的资格。

这种制度的设置可以有效地规范企业的环境保护行为,促进企业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环境工程招投标制度环境工程招投标制度是指在环境保护工程项目中,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承建商来进行工程建设。

这一制度可以保证环境保护工程的施工质量、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

同时,经济法规定了招投标程序的公平、公正,以保证合理竞争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五、环境保护信用体系建设为了进一步规范环境保护行为,经济法提出了建立环境保护信用体系的要求。

这一体系通过对企业和个人环境行为的评估和归档,形成了一个信用记录系统。

通过记录环境违法和环境污染行为,并对其实施相应的信用惩戒措施,可以有效地规范环境保护行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的环保意识。

总结经济法作为一种法律制度,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来规范环境保护行为,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

当代中国借鉴外国法律的实例上

当代中国借鉴外国法律的实例上

当代中国借鉴外国法律的实例上在当代中国,借鉴外国法律的实例越来越多。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学习和吸收外国法律的成功经验已经成为中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几个具体例子出发,探讨当代中国借鉴外国法律的实例,并分析其意义和影响。

一个值得关注的实例是中国对外商投资法的改革。

中国在对外开放和吸引外商投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过去的外商投资法在某些方面存在条文不完善、执行不力等问题。

中国政府着手修订外商投资法,参考了一些国际上成功的外商投资法律。

例如,中国在制定新的外商投资法时借鉴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法》和新加坡的外商投资法律,吸收了其规范外商投资的先进经验。

这一修订旨在提供更加透明、稳定和可预测的外商投资环境,增强中国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借鉴外国法律的实践使中国法律更加符合国际标准,有助于增强外商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另一个例子是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

知识产权是一个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创新、创造和产业升级起着关键作用。

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长期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包括复杂的侵权纠纷、弱化的法律保护力度等。

为了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中国借鉴了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加强了执法力度。

例如,中国参照了美国的《数字千禧年版权法案》,在网络版权保护方面进行了改革,并引入了一系列反侵权措施。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知识产权审判的专业化和国际化,提高了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质量和效率。

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保护知识产权权益,也为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环境。

借鉴外国法律的实例还可以在环境法律领域找到。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借鉴了一些外国的环境法律经验。

例如,中国参考了德国的《循环经济法》和日本的《环境基本法》,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强了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此外,中国还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提高了违法成本,推动了企业的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

经济法思政案例

经济法思政案例

经济法思政案例一、案例背景。

小吴一直想创业,看到满大街生意火爆的奶茶店后,心动不已。

他在网上看到一家名为“茶语星愿”的奶茶加盟公司,网页做得特别酷炫,宣称自家奶茶有独家配方,是源自台湾的正宗品牌,总部会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包括店铺选址、员工培训、原料供应等,还展示了很多所谓加盟商成功盈利的案例。

二、事件经过。

1. 合同签订。

小吴被这个美好的前景吸引,很快就和“茶语星愿”公司签订了加盟合同。

合同条款密密麻麻,小吴也没仔细看,就被招商人员催促着签了字,交了5万块钱的加盟费。

这时候,公司承诺的那些美好服务就开始变味了。

2. 选址坑。

公司给他推荐的几个店铺选址,要么租金贵得离谱,要么人流量极少。

小吴提出质疑时,对方说这是按照专业的算法得出的最佳地点,要是小吴不选,以后可别后悔。

而且还暗示小吴,是他自己眼光有问题。

小吴无奈之下选了一个相对能接受的地方。

3. 原料贵且质量差。

接着到了原料供应环节,公司提供的原料价格比市场上同类型的高出很多。

小吴收到第一批原料时,发现有些原料都快过期了。

当他向公司反映时,公司却说是运输过程中的小问题,让小吴不要大惊小怪,还说如果不使用公司的原料,就算小吴违约。

4. 培训敷衍。

员工培训也特别敷衍,所谓的培训师就简单教了一下奶茶的基本制作流程,对于一些特色产品的制作根本没讲清楚。

小吴的员工做出的奶茶味道和公司总部展示的样品相差甚远,导致顾客越来越少。

三、经济法相关分析。

1. 格式合同的问题。

2. 违约行为。

公司在很多方面都违反了加盟合同中的约定。

比如原料供应方面,提供高价且质量差的原料,这是没有按照合同中关于原料质量和价格合理的约定来履行。

在员工培训方面,没有提供合格的培训服务,也是违约行为。

根据经济法的规定,违约方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小吴因为他们的违约行为所遭受的损失。

3. 虚假宣传。

公司在网页上宣称的独家配方、全方位支持以及众多加盟商成功盈利的案例,很多都是虚假的。

这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中的虚假宣传。

违反经济法的案例

违反经济法的案例

违反经济法的案例违反经济法的案例经济法是指国家为了规范经济活动,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市场秩序而制定的法律。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经济法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实践中,仍有一些人或企业不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从而导致严重后果。

下面将以几个案例为例,分析违反经济法的危害和应对措施。

一、非法集资案例2015年,江苏省无锡市某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非法集资,涉及金额达数亿元。

该公司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向不特定人员募集资金,并承诺每月按照一定比例支付收益。

但该公司并未取得合法资质和证照,并未向监管部门报备相关信息。

此案例表明非法集资行为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首先,非法集资容易造成投资者财产损失和信任危机。

其次,非法集资会扰乱金融秩序和市场竞争环境。

最后,非法集资也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因此,政府应当加强监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

二、商业贿赂案例2018年,某知名企业因商业贿赂被罚款1.4亿元。

该企业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通过行贿等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

此外,该企业还存在虚假宣传、价格垄断等违法行为。

此案例表明商业贿赂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首先,商业贿赂破坏了市场竞争环境和公平竞争原则。

其次,商业贿赂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最后,商业贿赂也会影响国家形象和对外交往。

因此,政府应当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加大处罚力度,并建立健全反腐败机制。

三、环境污染案例2019年,某化工企业因环境污染被罚款800万元。

该企业长期违反环保法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并未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

此外,该企业还存在偷排、造假等违法行为。

此案例表明环境污染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首先,环境污染会造成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

其次,环境污染会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最后,环境污染也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政府应当加强环保监管,加大处罚力度,并建立健全环保机制。

结语综上所述,违反经济法的行为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组织环境情景案例

组织环境情景案例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组织环境情景案例(情形1)我国的永久、飞鸽自行车都是国内外久负盛名的优质产品,但在卢旺达却十分滞销,因为卢旺达是一个山地国家,骑自行车的人经常要扛车步行,我国的永久、飞鸽车重量大,令当地人感到十分不便。

日本人瞅准这一空子,在做了详细的市场调查后,专门生产一种用铝合金材料作车身的轻型山地车,抢夺了市场。

我国的企业由于只知己不知彼,错过了一个很好的占领市场的机会。

(情形2)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向某阿拉伯国家出口塑料底鞋,由于忽视了研究当地人的宗教信仰和文字,设计的鞋底的花纹酷似当地文字中“真主”一词,结果被当地政府出动大批军警查禁销毁,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和政治损失。

讨论问题:案例反映了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问题,组织外部环境主要有哪几类?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有哪些?分析提示对组织外部环境的构成,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1.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年龄结构、职业结构、民族构成和特性、生活习惯、道德风尚以及这个国家的历史和历史上形成的文化传统。

2.政治环境政治环境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权性质和社会制度,以及国家的路线、方针。

政策、法律和法规等。

3.经济环境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速度,国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党和国家的经济法令和经济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计划,人民的生活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市场的供求状况以及社会基础设施等。

4.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物质技术保证。

5.文化教育环境文化教育环境主要包括人们的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各种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的发展规模和水平等。

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职工的来源和构成、职工队伍的素质、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

6.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等。

案例中、涉及的是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1)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决定性作用(2)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制约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1、武胜县冷冻三厂被判赔偿损失案【案情】1996年四川省武胜县张明学自筹资金购买了100吨铁船1只,船内设养鱼舱5个,养鱼水面积93.5万平方米,于同年5月投入嘉陵江养鱼,船体距上游武胜县冷冻厂排污口100米左右。

1997年10月17日上午9时许,县冷冻厂检修机器,清洗高压储液氨桶,清洗的污水直接流入嘉陵江,进入张明学的养鱼舱内。

10时左右,鱼开始跳动、死亡。

12时许,舱内鱼大部分死亡,共约5570斤。

张明学获知情况,立即请县环保局卫生防疫站、公安局派员现场察看,经环保监测人员采集水样化验:县冷冻厂排污口处污水每升含氨氮1737.374毫克,张明学船舱内养鱼水每升含氨氮129.30毫克,其中,非离子氨浓度每升水1.62毫克,超过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非离子氨浓度应当小于每升水0.02毫克的80倍。

武胜县法院审理认为:县冷冻厂超标排污使部分江水变质,变质江水进入养鱼舱内,是张明学饲养的鱼类死亡的直接原因,应当依法赔偿张明学的经济损失。

为此,依照《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和《民法通则》等有关法律之规定,作出前述判决。

【思考题】1、作出此判决的法律依据是什么?2、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构成是什么?【法条链接】《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七条: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置防治污染的设施,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重新安装使用,并处以罚款。

《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形式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完全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于承担责任。

《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计算。

【法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由水污染引起的公害民事责任案件。

因此在本案中,直接涉及到了《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七条、四十一条和《水污染防治法》第四章“防止地表水污染”的相关规定。

在本案中,依照《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四十二条之规定,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

环境民事责任的追究,往往多法并用。

一般会涉及到《环境保护法》、《民事诉讼法》、相应的环境保护或污染防治单行法,有地方法规的还要参照地方法规。

2、平湖蝌蚪索赔案之评析【案情】浙江省平湖师范农场特种养殖场(以下简称“养殖场”)位于平湖市钟隶镇西,原属校办企业,1991年4月,经批准成立独立法人企业。

同年,该养殖场建成1万平方米的养殖场,并且申领了河道取水证,开始了该场两年试养成功的美国青蛙的养殖与育种。

至1993年春,该养殖场被中国特种经济动植物协会定为全国美国青蛙育种基地,面向全国供种,当年养蛙净收入25万元。

但是,从1993年冬季开始,该养殖场发现,取水河道被工业废水污染,而且,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

后经嘉兴市环保局监测查明:该养殖场取水河道的污染物来自位于取水河道上游的嘉兴市步云染化厂、步云染料厂、步云印染厂、向阳化工厂和高联丝绸印染厂5家企业(以下简称“5企业”),该5企业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染化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特别是1993年和1994年的染化废水比上年增加1万吨,导致下游7个乡约135万平方公里的水域受到污染,水质由我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的II-III类下降为V类;其中,约53平方公里的水域受到严重污染,水质远远劣于V类。

因此,该重污染区域内的河道水体,已因该河COD严重超标而丧失了工业用水、养殖用水河村民生活用水的功能,并对农田灌溉用水构成威胁。

1994年春,处于严重污染水域内的养殖场和其他受害人,开始到处上访,数十次的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强烈要求5企业尽快治理,停止肆意排放。

但是由于5企业一直没有停止污染物排放行为,1994年4月,养殖场存育的美国青蛙蝌蚪和正在变形的幼蛙(计270多万尾)开始出现死亡,同年7-8月间大量死亡,至同年9月,几乎全部死亡。

按当时的市场价计算,养殖场因此而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为48.3万元。

事后,司法部门的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在其针对本事件所作的微量物证鉴定中表明,养殖场饲养的蝌蚪死亡与步云染化厂等排放的废水造成的附近水域水质污染有直接的不可推卸的因果关系。

鉴于此,1995年4月,嘉兴市环保局对5企业的超标排污行为各作出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同时,试图对养殖场与5企业之间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进行协调。

但是,最终仅就“5企业在污染排放未达标之前,应补给养殖场6万元,用于1995年生产自救用水费”达成调解,却未能解决养殖场1994年的污染损害赔偿问题。

1995年12月,养殖场以5企业为被告,向平湖市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判令被告养殖场经济损失48.3万元,并排除污染危害,停止侵权。

【思考题】1、公害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什么?2、公害民事责任的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含义是什么?3、公害民事责任的因果关系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特点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4、达标排放造成环境污染是否要承担公害民事责任?【法条链接】《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形式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完全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于承担责任。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第一十二条:排污者缴纳排污费,不免除其防治污染、赔偿污染损害的责任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责任。

【法律分析】本案也是一起典型的由水污染引起的公害民事责任案件。

注意环境污染损害民事责任的追究主观上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且客观上也不以违法行为为要件,只要实施了污染环境的行为并致人损害便足以构成。

排污费的缴纳是排污或超标排污者的一项法定责任,不能以此免除其他法律责任,同时拒缴或不按规定缴付排污费构成违法行为可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3、鱼塘损失赔偿案【案情】某化肥厂通过专用明渠向长江排放生产废水,渠道附近洼地有许多被当农民承包的鱼塘。

1998年6月暴雨连天,加上汛期来临,上游洪水使江长猛涨,提外水面逐暂接近堤内地面,致使排污渠内废水自然入江受阻,漫溢流入鱼塘。

鱼塘承包人遂与化肥厂交涉,要求采取措施,阻止废水漫溢致鱼死亡。

化肥厂对此请求并未予理睬。

数日后鱼塘里出现死鱼现象。

于是鱼塘承包人联合向化肥厂提出排除废水侵害和赔偿死鱼损失请求,并报告当地环境保护部门,要求处理此污染纠纷。

化肥厂在鱼塘承包人提出赔偿请求后,立即在排污渠入江闸门处安装了两台大功率水泵,将废水扬高排入江中。

在环境保护部门处理纠纷期间,当地暴雨不断,长江洪峰多发,以至外洪内涝,排污渠与鱼塘水面连成了一片。

鱼塘里的鱼部分被大水冲走,剩下的也被废水呛死。

对此,鱼塘承包人要求化肥厂赔偿其全部财产损失。

化肥厂则以洪水、暴雨为不可抗力为由拒绝赔偿。

【思考题】1、鱼塘承包人要求赔偿的全部财产损失可以包括哪些损失?2、化肥厂能否以不可抗力为由拒绝赔偿?为什么【法条链接】《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于承担责任。

《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六条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水污染损失的,免予承担责任。

【法律分析】本案是关于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中免责事由认定的一起典型案例。

尽管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但法律同时规定,若被告方能举证自己存在免责事由则可免于承担赔偿责任。

不可抗力即构成免责事由之一。

但注意,并非所有的自然灾害都可构成不可抗力。

环境保护法中特别强调必须经行为人采取合理措施而仍不能避免的才可免责。

4、乌油污染事故赔偿责任案例【案情】林某多年从事乌油生意。

1997年7月某晚,林某的油罐被人打开阀门,导致乌油流失殆尽而污染了下游的农田、鱼塘,造成损失数千元。

第二天林某发现后立即向公安机关派出所报案,但至1998年1月24日还没有破案。

被污染的受害者向环保部门投诉,要求林某赔偿损失,林某则以乌油是因被第三人故意打开而造成他人污染,并以本人也同样损失了五六千元为由拒绝赔偿。

环保部门对林某是否要承担赔偿责任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林某不承担赔偿责任。

理由是“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五条第三款规定:“水污染损失由第三者故意或者过失引起的,第三者应当承担责任。

”这次污染事故是由第三者故意所为引起的,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应当由第三者承担责任。

受害者只有等到公安机关破案后,再向作案者要求赔偿损失。

第二种意见:林某应当赔偿损失。

理由是虽然油罐是被第三人打开,但是林某也有过错,其一,林某的油罐存放点未经环保部门审批,违反的国家关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有关规定。

其二,林某存放油罐时应当预计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而造成泄漏,故其必须在存放油罐时配套做好泄漏事故池,防止出现各种意外。

【思考题】1、如何理解《水污染防治法》中规定的由于第三人过错而免责的规定?2、本案乌油损害的赔偿责任由谁承担?【法条链接】《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五条造成水污染危害的单位,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部门或者交通部门的航政机关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水污染损失由第三者故意或者过失所引起的,第三者应当承担责任。

水污染损失由受害者自身的责任所引起的,排污单位不承担责任。

《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违反国家环境保护防止污染规定的,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法律分析】本案的焦点在于对《水污染防治法》中规定的“第三人过错免责”这一免责事由的理解。

本案中的油灌为污染源,尽管打开油灌的行为是第三人所为,但油灌设置不当是污染损害的直接原因。

5、于峰元状告环保局行政不作为败诉【案情】天津市宝坻区农民于峰元,因其住宅附近宝坻宏源地毯厂任意排放工业废水,污染其生活环境的问题,于2002年5月27日,举报到天津市环保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