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随堂真题演练33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合集下载

2019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方案:第9单元 随堂真题演练33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方案:第9单元 随堂真题演练33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Word版含解析

(2016·高考全国卷Ⅰ)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解析:选B。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A项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可反复利用,B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C项正确;人类消耗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过度消耗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项正确。

(高考广东卷)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D。

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作用的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②动物机体汗腺分泌与运动强度有密切关系,一般规律是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越多。

因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肌肉活动剧烈,产热增多,为了维持正常体温,机体必须通过增加排汗量把多余的热量散发出去,但排汗量并不会影响运动强度,所以两者之间不存在反馈调节。

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会产生影响,但土壤动物不会对降雨量产生影响,两者之间不存在反馈调节。

④害虫数量增多时,其天敌鸟类因食物充足数量增多,害虫会因天敌鸟类的增多而数量减少,害虫与其天敌鸟类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2015·高考江苏卷,9C)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2015·高考全国卷Ⅰ,4C)C.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2015·高考全国卷Ⅱ,4D)D.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2015·高考全国卷Ⅱ,4B)解析:选C。

(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

(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甲昆虫的种群密度 B.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类型为化学信息 C.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利用了物理信息 D.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 X,短期内乙昆虫的天敌数量减少
B [ 甲昆虫的活动能力比较弱,可采用样方法调查甲昆虫的种群密度,A 正 确;乙昆虫在夜晚活动,影响乙昆虫的信息有光照和 X 物质,分别为物理和 化学信息,B 错误;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利用了物理信息,C 正确; 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 X , 能驱赶乙昆虫, 因此短期内乙昆虫的天敌数量减少, D 正确。]
4.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 种主要害虫, 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 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 (√ ) (×)
【提示】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有的对被捕食者有利,如鸟的 叫声,提醒同伴逃避敌害。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对应学生用书第 219 页) [ 识记—基础梳理] 1.信息的概念
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 称为信 日常生活中,一般将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息。
2.信息的种类(连线) 种类 传递形式 实例 a.蜜蜂跳舞、孔雀开屏 b.光、声、温度、湿度、磁力 c.有机酸、生物碱和性外激素
3.辨析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关系 能量流动 特点 范围 途径 地位 减 生态系统中各营 养级 物质循环
利用 _____
信息传递 往往是双向的 生物之间, 生物与无机环 境之间 多种 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 环的方向和状态
单向流动,逐级递 循环流动,反复 _______________

高考生物(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高考生物(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有利于 生命活动 的正常 莴苣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 在生态 系统中 的作用 进行 调节生物 种间 关系, 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 雪兔和猞猁的关系 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 种群的繁衍 性个体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有利于生物
①提高农产品或畜
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
在农业生产 产品的产量
中的应用 ②对 有害动物 进 行控制
态系统信息传递。
(3)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4)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 )
(× ) (× )
(5)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6)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 )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关键点击] 1.碳循环过程
(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2)碳返回无 机环境的途径 (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 ①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大量 CO2。 ②植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中 CO2 的调节能力。
2.碳循环及存在形式
(1)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CO2形式循环。 (2)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3)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解题技巧】 巧辨图形判断参与碳循环的四种成分
1.图1——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A和B应为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不能写“无机环境”,也不能写“生物类别” ,再根据A→D,确定D为分解者,剩下C为消费者。
2

(4)概括物质循环的特点 全球性 ① :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
② 往复循环,重复利用
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解惑】
:物质可以在无机环境和生物
大气中CO2来源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新人教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习题(3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新人教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习题(3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新人教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习题(三十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2020·全国卷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

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D.碳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A解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参与了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其中消费者可以通过呼吸作用等加快生态系统的碳循环,A错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可以利用光合作用把CO2和H2O转化为淀粉等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是连接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重要环节,也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B正确;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同时将CO2等释放到非生物环境中,因此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C正确;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CO2从非生物环境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CO2从生物群落进入非生物环境,所以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D正确。

2.冬小麦需要经过冬天才能开花,称为“冬性植物”。

如果误将冬小麦春季播种,那么即使生长再长的时间,当年也不会开花。

冬季的低温通过染色质修饰,逐渐关闭抑制开花的关键基因FLC,而且只有经过足够长时间的低温,FLC 对开花的抑制作用才能消除,让植物能在第二年光照、温度适宜时开花。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冬季低温可能通过诱导FLC基因发生基因突变使其抑制开花作用消除B.在春季播种的冬小麦不开花,其原因可能是细胞内FLC基因处于表达状态C.低温属于物理信息,信息可以来源于非生物环境,有利于冬小麦种群的繁衍D.植物保持“过冬记忆”的过程是植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A解析:冬季的低温通过染色质修饰,逐渐关闭抑制开花的关键基因FLC,使FLC基因不表达,而不是使FLC基因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冬小麦若在春季播种,没有经过低温的诱导,细胞内抑制开花的关键基因FLC始终处于表达状态,抑制植物开花,B正确;温度属于物理信息,低温信息来自非生物环境,且对植物开花起作用,有利于冬小麦种群的繁衍,C正确;冬性植物保持“过冬记忆”的过程是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随堂真题演练33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随堂真题演练33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随堂真题演练33 物质循环、信息传达和生态系统的牢固性(2016 ·高考全国卷Ⅰ )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经过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友善一致的思想。

依照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己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友善一致,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即可屡次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表现自然与人友善一致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牢固为原则,确定自己的耗资标准解析:选B。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己的运行规律,人类活动应依照自然规律, A 项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能屡次利用, B 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友善一致, C 项正确;人类耗资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过度耗资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牢固性, D 项正确。

( 高考广东卷 ) 以下过程必然存在反响调治的是()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D。

①在血糖调治过程中,胰岛素作用的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治。

②动物机体汗腺分泌与运动强度有亲近关系,一般规律是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越多。

由于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肌肉活动激烈,产热增加,为了保持正常体温,机体必定通过增加排汗量把节余的热量发散出去,但排汗量其实不会影响运动强度,所以两者之间不存在反响调治。

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会产生影响,但土壤动物不会对降雨量产生影响,两者之间不存在反响调治。

④害虫数量增加时,其天敌鸟类因食品充分数量增加,害虫会因天敌鸟类的增加而数量减少,害虫与其天敌鸟类之间存在负反响调治。

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牢固性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牢固性取决于物种数( 2015·高考江苏卷,9C)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治能力强(2015 ·高考全国卷Ⅰ,4C)C.负反响调治有益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牢固(2015 ·高考全国卷Ⅱ,4D)D.生态系统相对稳准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消失(2015 ·高考全国卷Ⅱ,4B)解析:选C。

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136张)课件

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136张)课件

(1)鸟类突然振翅飞起对同伴报警为行为信息,通过尖锐鸣叫的报警为物理 信息。( √ ) (2)心猿意马、飞蛾扑火、花香引蝶、老马识途都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 ) (3)信息可来源于非生物环境或生物,传递方向均是双向的。( × )
(4)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 ) (5)当食草动物发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 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 ) (6)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 稳定。( √ )
√C.夹竹苷可以吸引夹竹桃天蛾的天敌前来捕食天蛾幼虫,调节种间关系
D.进化过程中夹竹桃和夹竹桃天蛾均被选择出了适应性变异
解析:夹竹桃天蛾幼虫以夹竹桃叶为食,说明其可以抵御夹竹苷的毒性, A不符合题意; 利用夹竹苷诱杀雌性夹竹桃天蛾,控制夹竹桃天蛾的性别比例,干扰雌雄 交配,降低其种群密度,该过程属于生物防治,B不符合题意; 从题干中不能推断夹竹苷可以吸引夹竹桃天蛾的天敌前来捕食天蛾幼虫, C符合题意; 夹竹桃和夹竹桃天蛾在生存斗争中发生了协同进化,均被选择出了适应性 变异,D不符合题意。
增:①物质循环对农业生产的启示;②生物富集; ③信息传递中信息源、信道、信息受体等概念;④生 与旧教材对比 物可通过一种或多种信息类型进行交流;⑤生态平衡。 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01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碳循环 (1)碳的循环及存在形式
二氧化碳
含碳有机物
(2)碳循环过程
①过程解读
突破1
信息种类的判断及应用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社会责任
1.(高考海南卷)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 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 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 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 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

高考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高考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易错辨析 1.基于对碳循环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往复循环。( × ) (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独立的过程。( × )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物质 和能量都是循环往复的。( × ) 2.基于生物富集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DDT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容易积累在人体的脂肪和器官细胞中。( √ ) (2)水俣病主要是由甲基汞中毒造成,甲基汞是一种脂溶性无机汞化合物, 毒性不高。( × )
考向2生物富集 3.(2021浙江月考)英吉利海峡中存在“绿藻→虾→宽吻海豚”的一条食物链。 据最新报道,科学家在英吉利海峡附近的海豚体内发现“混合污染物”,包括 高浓度的汞、多氯联苯和二噁英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藻→虾→宽吻海豚”为捕食食物链 B.海豚体内高浓度的汞等有毒物质是通过食物链移动和浓缩的 C.测量单位面积中绿藻、虾和宽吻海豚的生物量可制成生物量金字塔 D.英吉利海峡中生产者的个体大小、繁殖速度和纤维素含量决定其生物 量金字塔的形状
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特别提醒信息传递的三要素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命活动
繁衍
种间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 农畜产品 的产量。 (2)对 有害动物 进行控制。
易错辨析
基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 ) (2)“心猿意马”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 ) (3)生物碱、有机酸和性外激素等都属于化学信息。( √ ) (4)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 稳定。( √ ) (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 × ) (6)通过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防治有害动物,也可以提高农产品或畜 产品的产量。( √ )

近年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随堂真题演练31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2021年整理)

近年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随堂真题演练31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2021年整理)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随堂真题演练31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随堂真题演练31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随堂真题演练31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的全部内容。

随堂真题演练31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高考海南卷)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选D。

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都生活在水的上层,具有竞争关系;根据“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可推出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存在捕食关系,A正确;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食物结构有变化,所处的营养级也可能有变化,B正确;同一地方由于食物等原因而出现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C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一个物种,在水中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仅是该物种的分布范围,D错误。

(2015·高考全国卷Ⅰ)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析:选D。

近年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课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高效演练创新预测新人教版(

近年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课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高效演练创新预测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课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高效演练创新预测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课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高效演练创新预测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课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高效演练创新预测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5课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高效演练·创新预测预测点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花香引蝶属于物理信息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B。

秸秆还田有利于能量的循环利用C。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D。

“映日荷花别样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解析】选D。

花香引蝶属于化学信息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A错误;秸秆还田有利于物质的循环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C错误;美学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正确.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对诗中情境理解不正确的是()A。

“七八个星天外”说明物理信息对青蛙的生命活动的影响B.“稻花香”传递的是化学信息C.“蛙声一片”传递的是物理信息D.“蛙声一片”是雄蛙吸引雌蛙,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解析】选D。

“七八个星天外”所指的时间是在晚上,说明物理信息对青蛙的生命活动的影响,A项正确;“稻花香”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属于化学信息,B项正确;雄蛙鼓膜下有鸣囊,每到繁殖季节,雄蛙通过鸣囊发出很响的声音,吸引雌蛙前来抱对。

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生态系统的功能含解析必修3

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生态系统的功能含解析必修3

第33讲生态系统的功能一、选择题1.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B.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答案C解析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A正确;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由于投放饵料,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正确;食物链越长,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的损失越多,故水产养殖业应以食物链短的鱼类为养殖对象,C错误;根据生物富集作用和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D正确。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水华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答案D解析水华是大量无机污染物排到江湖中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为物质的再生利用,说明物质循环利用的特点,A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主要为太阳能,也可源自某些无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B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其传递效率是10%~20%,即10%~20%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分解者不存在于食物链中,C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往复性,因此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光合作用、根的吸收进入生物群落被生物利用,D正确.3.如图为一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A、B、C、D、E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字母a、b、c、d表示能量,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能量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两种生物成分除生产者外,还有EB.图中生产者体内储存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包括在图中的⑧内D.图中的生产者通过⑥过程可获得E中的能量答案A解析图中的E是分解者,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两种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A正确;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能量,而不是生产者体内储存的有机物中的能量,B错误;B为食草动物,其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B的同化量,是草同化量的一部分,应包括在图中的⑤内,C错误;分解者中的能量不能被生产者再次利用,D错误。

专题3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讲)-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讲练测+Word版含解析

专题3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讲)-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讲练测+Word版含解析

讲考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及特点;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了解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及功能。

讲考情讲基础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4)意义: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碳循环(1)碳循环及存在形式: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CO2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③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碳出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②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

三、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CO 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2)影响:导致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四、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五、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概念: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

2.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3.信息传递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练习案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练习案新人教版

地地道道的达到第九单元第 32 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2018 ·江苏南通高三模拟 ) 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 n ,羊粪便中的能量为 36% ,呼吸作用消失的能量为48% ,则()nnA .羊同化的能量为 64%nB .储藏在羊体内的能量为 52%nC .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D .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解析: A [ 生态系统某营养级生物摄入的能量=同化的总能量+没有吸取利用的能量( 存在于该动物粪便、 食品残渣等中的能量 ) ;生物同化的能量=呼吸耗资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2.某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品链:甲→乙→丙→丁,其中甲是生产者。

在某一时间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a 、b 、c 、d ,以下相关表达不正确的是()A .甲从无机环境中获取的能量必然大于a 所含的能量B .若 c > 0.2b ,则此生态系统的牢固性易碰到影响C .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关系为a >b >c >d 且 a > b + c + dD .由于能量传达是逐级递减的,因此乙的个体数量必然比甲少解析: D [ 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的是生产者经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而a指的是所含有的有机物, 还应加上甲生物呼吸作用分解耗资的有机物,因此甲从无机环境中获取的能量必然大于 a 所含的能量, A 正确;当 c > 0.2b ,意思是指能量的传达效率大于了百分之二十,能量过分利用,易以致前一个营养级碰到破坏,生态系统的牢固性碰到破坏,B 正确;能量金字塔是以营养级为单位,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的是生产者经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物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关系为:a >b >c >d 且 a > b +c + d ,C 正确;能量金字塔不能够倒置,但数量金字塔可能倒置,乙的个体数量不用然比甲少,D 错误。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课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教师用书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课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教师用书

第33课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学业质量水平要求◄1.通过分析碳循环的过程,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及生命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观。

(生命观念)2.通过分析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与总稳定性的关系曲线,培养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维)3.通过“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实验,提高实验设计、动手操作及观察、分析能力。

(科学探究)4.通过碳循环过程的学习,认识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形成减少碳排放的生活意识;通过分析信息传递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形成保护生物与环境的责任感。

(社会责任)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碳循环(1)过程解读a.生产者,b.消费者,c.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e.呼吸作用,f.化石燃料的燃烧。

(2)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①存在形式:a.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b.非生物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②循环形式: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的环境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3)碳循环途径①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②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

2.物质循环的概念3.生物富集(1)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

(2)特点①最终积累在食物链顶端。

②全球性。

4.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关系(1)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5.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项目案例1 案例2实验假设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微生物能分解淀粉实验设计实验组对土壤高温处理A烧杯中加入30 mL土壤浸出液对照组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自然状态)B烧杯中加入30 mL蒸馏水自变量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溶液中是否含有分解淀粉的微生物实验现象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叶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碘液A1 不变蓝B1 变蓝斐林试剂A2 产生砖红色沉淀B2 不产生砖红色沉淀结论分析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用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淀粉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练习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练习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课时作业]单独成册方便使用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植食性动物一定是初级消费者B.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D.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可能比较低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植食性动物以植物为食,所以属于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A正确;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B正确;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 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其恢复力稳定性可能比较低,D正确。

答案:C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C.为了保护行将灭绝的动物如麋鹿,最好进行易地保护D.蜜蜂通过“跳舞"告诉同伴蜜源属于行为信息解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指的是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直接价值指的是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旅游、美学价值等,故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B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堂真题演练33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016·高考全国卷Ⅰ)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解析:选B。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A项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可反复利用,B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C项正确;人类消耗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过度消耗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项正确。

(高考广东卷)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D。

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作用的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②动物机体汗腺分泌与运动强度有密切关系,一般规律是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越多。

因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肌肉活动剧烈,产热增多,为了维持正常体温,机体必须通过增加排汗量把多余的热量散发出去,但排汗量并不会影响运动强度,所以两者之间不存在反馈调节。

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会产生影响,但土壤动物不会对降雨量产生影响,两者之间不存在反馈调节。

④害虫数量增多时,其天敌鸟类因食物充足数量增多,害虫会因天敌鸟类的增多而数量减少,害虫与其天敌鸟类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2015·高考江苏卷,9C)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2015·高考全国卷Ⅰ,4C)C.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2015·高考全国卷Ⅱ,4D)D.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2015·高考全国卷Ⅱ,4B)解析:选C。

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及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比例,并非物种数目越多越稳定,A错误;与灌木阶段的群落相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物种数目较少,自我调节能力较弱,B错误;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仍有能量的输入和散失,D错误。

(高考天津卷)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解析:选A。

A项,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项,题图a、b分别表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两者的营养结构不是由3个营养级组成的,如在农村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农作物→昆虫→蜘蛛→鸟→猫头鹰,不只由3个营养级组成。

C项,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只是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虽然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但其也有自我调节能力,只是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

D项,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外来人为的物质输入。

(2015·高考题重组改编)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

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________的种类及数量。

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稳定性增强。

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_______保护。

[2015·高考山东卷,27(3)](2)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高考广东卷,26(3)]解析:(1)生态系统被破坏后,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应首先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及数量,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营养结构逐渐完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2)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则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营养结构变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减小,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答案:(1)生产者抵抗力就地(2)抵抗力生物多样性减少,自我调节能力减弱(2017·高考海南卷)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问题:(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如同“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如同“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草是生产者,蚱蜢是初级消费者,青蛙是次级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自我调节的能力(3)青蛙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时作业][基础达标]1.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C.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解析:选A。

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因此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能够固定大气中的CO 2。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都能释放CO 2。

2.(2018·陕西西安模拟)如图是某城市人工湿地示意图,需要补充完善的碳循环过程包括( )A .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大气中CO 2B .动物――→呼吸作用大气中CO 2C .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大气中CO 2和动物――→呼吸作用大气中CO 2 D .以上均错误解析:选C 。

图中只有生物成分之间及微生物与大气中CO 2间的碳流动过程,缺乏植物和动物与大气间的CO 2交换过程,大气中的CO 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大气主要通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图中已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2018·云南玉溪一中一模)如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碳循环是指CO 2在生物圈的循环过程B .伴随A 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生物群落中C .B 过程只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D .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解析:选B 。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圈的循环,A 错误;图中A 过程为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伴随A 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生物群落中,B 正确;B 过程包括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等,C 错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和线粒体,也可完成该循环,D 错误。

4.(2018·湖南株洲质检)E·Foeminea(麻黄属植物)的授粉时间每年有很大差异,但都与7月的满月紧密联系在一起。

就连幼小的无法进行授粉的球果也在满月峰值时从毛孔形珠孔处渗出传粉滴(花蜜),吸引传粉昆虫。

上述材料表明( )A .每年7月,E ·Foeminea 开花与传粉昆虫成熟是共同进化的结果B .满月、花蜜和球果都属于同种信息,信息传递方向是非生物→生物→生物C.E·Foeminea分泌花蜜,吸引传粉昆虫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当地传粉昆虫获得E·Foeminea能量一般为10%~20%解析:选A。

E·Foeminea开花与传粉昆虫成熟是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满月属于物理信息,而花蜜属于化学信息,B错误;E·Foeminea分泌花蜜,吸引传粉昆虫来传粉,体现了信息能维持物种正常的生命活动,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是指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D错误。

5.(2018·江苏淮安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解析:选C。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不仅可来自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还可来自于无机环境,例如湿度、光照等,A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或不同物种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而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起作用,所以B错误;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C正确;一定限度内,食草动物吃草有利于草的更新与分蘖,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