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应试策略
材料解析题的应试策略
( 2 ) 落 的办法 : 先分析材料 , 长材料分成几段别找 出各段段 意 ; 短材料分句 , 找 出各句 的含义 , 这样 层层分析 , 有助于将材的有效 信息全部提取 出来 。 f 3 1 小论文式成文式材料解析题 。 这种着 眼于“ 文字表达” 的命 题方 问方面 , 第一步提 出要 求 , 指 示作答 的方 向 ; 在 表述方 面 , 要
一
与教材的哪章 、 哪节相关联 , 这样 便将 材料与教材挂靠在一起 , 挂
靠准了 , 解析 的大方 向便 明确 了。 3 . 找出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 体会命题 者的意图 。材料解析 题是“ 史论结合 ” 的典型题 目。读材料是为 了回答设 问 , 回答设 问 离不开材料 , 因为“ 论从 史 出” , 结论 要从对材料 的理 解 、 发掘 、 升 华 中得 出。材料解析题 的设 问, 一定 是从材料 出发 的。所以 , 读材 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 , 把设 问放到材料 中相 互对照 。或从材料 中 找 出回答设 问的信息 ; 或从设 问行 文的信息 中重新获得读材料 时 忽 略了的重要之处 , 然后通过分析 、 判断得出结论。 在找材 料与设
对战争形势的分 析” ,这里就提供 了一个重要信 息——材料 的历
史背景 。 另外 , 阅读材料时 , 还应注 意从 主体材料( 正文) 的开头 、 结尾 。
f 4 ) 要认 真书写。
2 . 各种类 型材料解析题 的具体答法 f 1 ) 递进 式材料题 。 答好第一 问是解题 的关键 。 答对 了第一 问, 其他问会迎 刃而解 。 因此 , 答第一问要细心 , 要注意对材料作多方 面的考 虑 , 既要多材料的显性含义 , 又要 分析材料 的隐性含 义 , 全 面考虑问题的正 、 反面 , 力 求准确。
例说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例说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作者:胡道珍来源:《新课程·中旬》2012年第10期我国古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有一句名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后人还经常引申:教人知识,不如教人学会得到知识的方法;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随着新课程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试题重视从过程与方法上考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与知识的运用能力,充分体现以知识为载体和以能力为立意的命题思想。
材料解析题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恰恰能够有效地考查考生驾驭史料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较高层次的历史学科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发觉相当多的学生对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没有全面掌握,答题时不够完整、准确,影响了成绩的提高,那么,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应对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
在教学中,我们应帮助学生分析材料解析题的类型和结构,使学生做到胸中有数,临场应变;而且应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应试策略和技巧,以提高解题能力。
一、材料解析题的结构材料解析题通常由两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提示部分,是由一段或数段文字材料、图形材料或数字材料构成,它是问答的载体;第二部分即设问部分,是根据材料相应的提出若干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解答。
二、材料解析题的分类(一)文字型材料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材料题型。
可分为两类:记叙性材料和论述性材料。
记叙性材料多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而论述性材料则考查分析、说明、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所选的材料极其广泛,多是从经典著作、档案文件、传记方志、历史文献、铭文碑刻、报纸杂志等资料中摘取的片段材料,也可以是诗歌、小说、故事、日记等文学作品,既有文言文材料、现代文材料,还有翻译过来的外国文字材料。
(二)历史图片、图表型材料历史图片、图表材料型试题是以图片、图表和历史地图等作为载体而命制的一种重要题型。
实际上是文字材料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它主要分为:1.图表型材料数据统计表主要包括表格、坐标轴图、柱状图、曲线图、圆形比例图等。
新高考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高考历史材料题分析方法和公式1、历史背景类=(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3)文化背景=思想+科技+教育+……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2、历史特点类从背景、时间、目的、过程、内容、措施、程度、范围、性质、影响等方面考虑;3、历史原因类:(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政治+经济+思想)(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根本原因:从历史发展趋势、生产力发展、和主观需要等方面考虑。
主观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管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进行思考;客观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4、根本原因类:经济现象: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考虑政治现象:从经济方面考虑;思想文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经济方面考虑;5、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1)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2)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3)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6、比较类:首先要明确比较对象(是相同、是不同、还是异同),从背景、目的、内容、结果、特点、方式、性质、影响等方面考虑;组织共同点的答案时,首先要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然后行文上为”都-----“;组织不同点的答案时,首先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然后行文上为””7、影响或意义类:影响或意义=(积极+消极)(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8、判断成败及原因类: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9、性质分析类: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10、历史评价类⑴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⑵事物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⑶观点评价=是什么(材料的观点或你的观点)+为什么(你的理由)+怎么样(对错的根源及正确的观点)11、启示、认识类: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⑵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⑶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12、开放性问答题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否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
2023年全国乙卷历史41题评析
2023年全国乙卷历史41题评析摘要:1.题目概述2.解题思路分析3.答案解析与评价4.考生表现及改进建议5.备考策略正文:一、题目概述2023年全国乙卷历史41题,以我国近现代史为背景,结合重大历史事件,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分值较高,对考生的历史认知、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解题思路分析1.阅读题目和材料,明确题目要求。
2.抓住关键信息,进行历史联系和分析。
3.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中的历史现象。
4.结合题目要求,组织文字表述。
三、答案解析与评价本题答案要点包括:1.正确理解题目背景和设问指向。
2.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3.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
评价方面,优秀答案应具备:1.逻辑清晰,论述有力。
2.观点鲜明,证据充分。
3.文字表达流畅,符合学术规范。
四、考生表现及改进建议1.多数考生能较好地把握历史背景,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存在不足。
2.部分考生对历史事件的关联性认识不足,导致答案不够完整。
3.少数考生文字表达能力较弱,影响答案的分数。
改进建议:1.加强对历史事件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学习。
2.提高历史素养,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文字表达训练,提升文字表达能力。
五、备考策略1.系统学习历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2.关注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锻炼逻辑思维。
3.模拟历史题目,提高应试能力。
4.学习优秀范文,提升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总之,2023年全国乙卷历史41题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与社会考点解读与复习策略
03
04
人物分析
分析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和决 策,理解其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
社会部分
社会结构
了解社会阶层、群体和组织的形成与演变, 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社会变迁
分析当前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究其产生 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社会问题
探究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机制,理解社会变迁 的过程和趋势。
社会政策
了解政府在社会领域的政策和措施,分析其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全面梳理教材,掌握每个 章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 方法。
记忆关键词
对于重要知识点,应重点 记忆关键词,以便快速回 忆和运用。
建立知识框架
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 知识框架,加深理解和记 忆。
强化记忆与理解
多角度思考
对于同一知识点,尝试从不同角 度进行思考和理解,加深记忆。
归纳总结
将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 对比和联系,加深记忆和理解。
直选法
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概念、观点等的理解,直 接选出正确的选项。
比较分析法
通过比较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符合题意的最佳答 案。
简答题答题技巧
1 2
准确把握题意
明确题目要求,避免答非所问。
条理清晰
答案应分点分段,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3
语言简洁明了
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意思,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
材料题答题技巧
网络资源与在线课程
网络资源
互联网上有很多关于历史与社会的资料和信息,如学术论文、新闻报道、论坛讨论等,考生可以通过筛选和整 理,获取到对自己复习有帮助的信息。
在线课程
一些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了历史与社会的相关课程,考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学习,这不仅可以加深对 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学习到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下的应试技巧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下的应试技巧晋江市平山中学杨通评文章摘要:开卷形势下的考试更加注重探究性,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注重表达时代性,贴近学生与社会。
如何在考试中发挥出正常水平,考出好成绩,这不仅需要平常知识的积存和知识的灵敏运用,还要在已有知识水平的根底上,应用非智力因素考出好成绩也是至关重要的。
正文:从初中历史考试命题精神和开展趋势看,开卷形势下的考试更加注重探究性,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表达时代性,贴近学生与社会。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2005年我省试验区九年级学生中招考试,历史学科首次采纳开卷考试的形式。
在此情况下,相当一局部考生认为只要翻开书本就可以轻松过关,因而在复习时只是简单的翻翻书、背背书,就走上考场。
其实这是错误的。
中考不仅是对考生知识和能力的测试,更是对考生综合素养的测试。
要想在考试中发挥出正常水平,考出好成绩,这不仅需要我们平常知识的积存和知识的灵敏运用,还要在已有知识水平的根底上,应用非智力因素获得高分也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就解题技巧和策略等方面来阐述初中历史开卷考试下的解答方法。
一、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1〕单项选择题的解答技巧单项选择题是用来考查根底知识的最正确题型,特点是设计灵敏、知识覆盖面广、答案惟一。
解答的关键是要注意审清题干中的关键词及相关的限定因素,排解干扰项。
答题时,千万不要一开始就翻书,第一遍要自我闭卷,会做的一次性做过,不会做的用做上符号,等第一大题全部做完后,反过来马上翻书查找没有做的。
如果通过翻阅资料任然不会做,就只有猜一个答案,或者用排解法,选择字数多的那个答案〔2〕辨析题的解答技巧辨析题是比拟有特色的一道大题,它和传统的推断题与改错题有肯定的联系,但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大相径庭,且分值特别大。
这就要求对根底知识肯定要落实。
答题时要注意错误项一般不是时间,应该在地点、人物、事件、作用等范围内。
在这道题上,既考根底知识,又考能力要求,还考区分说理,经常能够拉开学生的分数距离。
09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应对策略及题型解答技巧.doc
09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应对策略及题型解答技巧马鞍山一、开卷考试的误区现在屮考历史科命题一是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纠正学生“开卷考试就是抄书”的误解,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二是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考查。
开卷考试,课本在其中的重耍作用是可想而知的,但有的同学在使用课本答题时存在一些错误做法:1、考试时从教辅材料中找题。
考试时,凭着自己的模糊印象在教辅材料屮-•题题地找,或照搬照抄,最后的答案与试题的要求相距甚远,难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每道题都翻书。
像选择客观性试题,一•来题量大,难度较低;二来每题所山的分值较小,有关的知识应尽量消化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考试时应做到不翻书就能解答,如果实在不能确定,再翻书查找。
3、不仔细审题,盲目抄书。
这主要表现在解答主观性试题上,有的同学在答题时,不是先审题,而是先忙于抄书,由于审题不清,缺乏对题目的整体理解,也就难以形成一个完整思路,往往是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不得要领,最后很容易出现偏离试题要求、答案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问题。
4、只注重教材,不关心时事政治、社会热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出现,许多试题都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思想和行为的实际来回答问题,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是多元的,具有发散性的特点。
一般说來,在书中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如果考试时只翻阅教材,是无法满足这类试题要求的,它需耍我们在平吋的学习中, 应关注社会生活,加强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
二、中考复习策略1、对照“考标”,査漏补缺中考即将來临,中考冲刺复习首先要做的是对照《考试纲要》,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
中考命题要求70%为基础题,而占30%的稍难题和较难题也以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为支撑,所以抓好基础,非常重要。
屮学所学的历史基础知识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具休的史实性的知识,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名词、概念等;二秃是理论性、规律性的知识,包括历史发展过程的基木线索、阶段特征、主要孑盾、内在联系和经验教训等。
2023海南卷历史解析版
2023海南卷历史解析版
一、概况
1.考试时间与科目安排
2.海南卷历史的特色与要求
3.近年历史考试改革概述
二、内容分析
1.考试大纲详解
2.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
3.知识点分布与权重
4.与时事热点的关联
三、难度评估
1.整体难度解析
2.各题型难度解析
3.考题陷阱与易错点分析
4.考生常见失误与对策
四、考生要求
1.知识储备要求
2.能力考察重点
3.心理素质要求
4.应试技巧与策略
五、题型分析
1.选择题特点与答题技巧
2.简答题要求与作答方法
3.材料分析题答题步骤
4.论述题逻辑与要点提炼
六、答题技巧
1.时间管理策略
2.信息筛选与整合方法
3.推理判断技巧
4.同类题型解答比较
七、备考建议
1.复习计划制定与实施
2.学习资源利用与整合
3.模拟考试与实战演练
4.针对性弱点强化策略
八、高分秘籍
1.高分考生的共性特点
2.突破瓶颈的方法与途径
3.考场应变能力的重要性
4.高分心得分享与启示录
九、真题解析
1.[此处列举近五年海南卷历史真题]
2.[对应真题的答案及解析]
3.历年真题对比分析报告
4.命题趋势预测与展望
十、未来展望
1.新高考改革对历史学科的影响分析
2.学科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概述
3.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方法探讨。
诠释历史教学中材料解析题的能力锻炼
诠释历史教学中材料解析题的能力锻炼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历史高考对学生的考查逐渐由“知识立意”转化为“能力立意”。
材料解析题从1989年高考出现至今已20多年了,材料解析题以其考查范围广、类型多样化、评分误差小、突出综合能力选拔等特点而日益受到青睐。
那么,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解答材料解析题的能力呢?一、加强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是指全面、准确地理解试题所呈现的图(表)文内容、格式以及测试意图。
它反映了当代考试命题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历史学科又是信息资源丰富的学科,它贯通古今,门类繁多,综合性很强,因此,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成为基本的考核目标。
现今的高中历史教材每章节都有一定数量的“原始材料”。
教学中要充分引用与教材重点相关的史料,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如讲洋务运动的目的时,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洋务运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中的一段资料:“曾国藩说:‘今日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即洋务派创办洋务运动对内可以镇压农民起义,对外可以一定程度上抵御外侮,从而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认识洋务运动的目的。
另外,教材中的图表等也要加以充分利用。
通过指导学生接触和阅读史料,既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运用史料论证问题、说明问题的能力。
教师只要从高一认真抓起,到高三时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必将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指导学生利用史料进行自我训练因受课时限制,对于高一、二年级学生,教师只能指导其主要利用教材史料,到了高三就应集中训练。
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各种史料并教会学生自主拟题,指导他们遵循高考能力考查的原则即科学性、思想性、适度性,力求使材料解析题所考查的能力要求得到体现,避免填空式的设问。
如世界史的一段史料:“恩格斯说:‘要是反对拿破仑的战争确实是争取自由、反对暴政的战争,那么结果就应该是所有被拿破仑征服了的国家在拿破仑垮台之后,都宣布平等原则,享受到平等原则带来的幸福。
历史三大考试题型解题技巧
历史三大考试题型解题技巧历史三大考试题型一、单选题应试策略和技巧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广、题量多的特点,要求考生要踏实、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
同时要培养概括、分析、评价等能力,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的水平。
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具备这些前提条件之后,再辅之以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真正答好选择题。
(一)审题方法能否认真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
随着命题技术的进步,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愈来愈强,迷惑性越来越大。
因其答案的唯一性,又不象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那样具有一定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错。
认真审核,对选择题尤其重要。
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明确题意和要求。
其具体要求是:第一,明确题目结构。
要仔细推敲题干,搞清题干中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
答题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
第二,搞清时空范围。
根据限定语,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
搞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
第三,搞清基本题型。
选择题也有自身特点,根据其特点,明确题目的基本类型,再结合平时的学习和掌握,根据各题型的答题方法进行“对号入座”的思考和把握。
第四,推敲备选项。
对备选项要认真推敲。
近年来,备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需认真分析。
通过比较,掌握知识之间的区别,明确选项与题干的关系。
第五,明确理论观点。
选择题大都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诸如生产力观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观点、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再进行论证和分析。
第六,明确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根据大文科的观点,历史往往与政治、地理。
语文等学科联系,要利用相关学科知识的互补性,作好答题的准备。
(二)解题方法审题是为答题服务的,在审好题的基础上,还必须运用正确的解答方法。
高中历史学业考试复习策略
3. (按载体分)口传、实物与文献:民歌、俗谣、童谣、谚语、帝
王故事、英雄故事、开天辟地的故事、轶闻逸事、语录、演说辞、祝辞 、祷告文、流行语、口供及近代流行的口述历史,都是口传史料。(注 意与口述史料的区别)。 档案、政书、诏令、奏议、回忆录、石刻文、 书信、日记、墓铭、调查报告、帐薄、传单、广告、新闻纸及小说等, 都属于文字记载的史料。 实物(包括遗址遗物)本身是最好的历史证据 ,足以弥补文献的空白。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4分) 2. 概括材料二中明朝对外贸易的特点。(4分) 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航路开辟后,“陆地” 与“海洋”“渐行渐远”的理解。(4分)
(六)历史的细节
2013 上海
细节构成历史,解读文献中的细节能让我们更加真切地认识过去。(9分) 材料一 当时美国公使首席秘书恰好轮到担任东交民巷的警长。他觉得没什么理 由阻止学生前进,因为他们没有武装,秩序井然,除了递交信件以外没有其他要 求。 ——摘自1919年5月10日《字林西报周刊》 材料二 大家(学生)决定先找日本帝国主义算账,他们从东交民巷西口进去, 首先就遭到美帝国主义的阻拦。 ——摘自华岗《五四运动史》 材料三 5月5日(应为4日)一群学生在使馆门口内出现,宣称要见我。那天我正 好去门头沟寺庙旅行,所以没有见到他们。后来事实证明,他们的旅行示威是创 造历史的广泛的学生运动的第一部。 ——摘自时任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回忆录 1. 材料一所指东交民巷作为使馆区,是在中国近代哪个条约中规定的?(1分) 2. 比较材料一、二记述的内容,指出它们观点上的分歧,并说明原因。(4分) 3. 为什么说材料三不足以消除上述分歧?你认为该怎样澄清事实?(4分)
(1)1.西周 2.血缘 3.军功 4.推举 5.隋(每题1分,共5分) (2)古代选官制度呈现了从重血缘向重才能(2分)由世袭到考试选拔的变化趋 势(2分)。 (3)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举措。(1分)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体 现公平、公正;有利于网罗人才,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文化的 传播和发展。(1分)中国的科举制度为近代西方国家所借鉴。(1分)
浅谈文科历史高考题型的解题方法、技巧与应试策略
浅谈文科历史高考题型的解题方法、技巧与应试策略文科考生从分科开始就面临着历史题型的解题方法、技巧与应试策略的难题和疑惑,本文根据所学知识和他人的总结以及自己从教30多年的体会,将高三面对3+X+1中的3+X作为重点论述,并与大家商榷,希望广大教育战线的同仁们给以批评指正。
一、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技巧与应试策略(一)什么是选择题选择题——是(1981年开始的)一种典型的客观性试题,是高考试题中科学检测教学质量和学生智能的第一种题型。
它由“题干”和“题肢”(即被选项)两部分组成。
“题干”可用提问句式或不完整的陈述句,或否定句式顺序句式来创设解题情景,明确答题的要求。
“题肢”(即题目中列出的被选项,一般有四个),包括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即干扰选项)。
(二)选择题的特点作用1、特点:选择题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积极思考,前后联系,纵横比较,去伪存真,求同析异,迅速做出判断。
2、作用:是考查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归纳和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检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规律”以及推理思辨、知识迁移等四个方面十项能力。
(三)选择题的主要类型及解题方法、技巧与应试策略1、最佳选择题(是非型:选“是”)。
含义: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型,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完全或不完全切题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它的重要特点是题干与选项之间往往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最大特点是在题干的问句(求答项)中常常带有“最”字,大多后面还加“主要”、“根本”、“突出”、“决定性”,“时间”、“空间”、“地点”、“人物”、“事件”、“文献”、“内容”、“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有”等表示程度、范围的限定词。
解题方法:根据题干要求(限制词)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理论,认真审题,逐个比较,用优选法直接找出最佳答案。
历史高考材料解析题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 学法指导 不分版本
历史高考材料解析题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学法指导不分版本●张贵贤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促使高考(教育教学无形的指挥棒)其模式、理念、内容、题型等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更注重体现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过去十多年高考历史题型的几次大变动中,列举题、填空题、多项选择题均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材料解析题的地位自面世以来却随着其题量、能力要求和占分比重不断加大而直线上升,从当年的“不荷初露”成为今天的“三大巨头”之一。
自1989年高考以“史料分析”的姿态粉墨登场(当时100分制中仅占两题共4分),在1990年至1993年渐露头角(100分制中占两题共10~14分),到1994年升级(150分制中占三题共30分),从1996年以来到现在均在150分制中占34~37分之重,并把借助材料的方式渗透于高考的其他题型中,使材料解析题稳居高考题型榜上。
这一变化是基于材料解析题集考查考生的历史基础、灵活运用历史知识水平和提取、分析信息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下能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优点,而使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明确高考材料解析题的能力要求,研究材料解析题的命题特点、解题策略等方面对高三备考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内容、形式与能力考查”课题组对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中关于材料处理方面的叙述,有其中以下3项要求:1. 阅读理解历史材料。
2. 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 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
综观近年的高考,无论材料解析题形式上怎样变化,命题者的目的始终是围绕一个宗旨,就是着重考查考生上述三方面的能力。
因此,在平时备考中有针对地培养学生达到上述要求将对应战高考起重要作用。
材料解析题要求学生分析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这类题型对于考查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以及结合史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一种极好的方式。
高中一年级历史难题解析
高中一年级历史难题解析高中一年级的历史课程对许多学生来说,常常充满挑战。
历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事实和事件,还需要他们具备分析和理解这些信息的能力。
在面对这一挑战时,有几个关键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首先,时间线的把握是高中历史学习中的重要难题之一。
历史事件错综复杂,每个事件都发生在特定的时间点和背景下。
学生往往难以准确记住各个事件的时间顺序,以及这些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时间线图表来帮助记忆。
将主要事件标注在时间轴上,并在事件之间绘制箭头来展示因果关系,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其次,历史背景的理解也是一大挑战。
历史事件往往受制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仅仅记住事件的表面内容是不够的,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这些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
例如,了解18世纪工业革命的背景,不仅要知道蒸汽机的发明,还要理解为什么这一发明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如此深远的影响。
为了增强历史背景的理解,学生可以参考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学术文章,或者参与讨论小组,听取不同观点和解释。
第三,历史人物的分析同样复杂。
学生需要对各个历史人物的生平、思想、行动以及他们在历史中的作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也需要被仔细分析。
例如,在研究法国大革命时,了解路易十六、玛丽安托瓦内特以及罗伯斯庇尔等关键人物的角色和影响力至关重要。
通过阅读传记、观看纪录片和参与角色扮演等方式,学生可以更生动地掌握这些历史人物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此外,历史材料的解读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难点。
历史学家常常使用各种原始材料,如文献、信件、官方记录等,来构建历史事件的全貌。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批判性地阅读这些材料,识别其中的偏见和局限性。
例如,在研究某场战争时,分析战争双方的官方报道和民间记述,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战争的真相。
通过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学习历史研究方法,学生可以提高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最后,考试中的历史问题往往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谈谈高考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技巧
材料 回答问题” 一定要 以提供的材料为主 , 。 尤其是让你 回答 的问题 ,是否与书本知识特别是观点有没有 出入 , 或范 围多少 , 否需 要根据材料 得 出结 论 ( 时有些观 是 此
科 中 最 常见 的一 种 题 型 。
一
的观点和辩证 唯物主义 的方 法 , 去分 析 、 理解 所给 的史
料, 从材料 中获取有效信息 , 去剖析历史现象 , 论证历史
结论 的正确与否 , 检测史论结合 的能力。( ) 5 发挥教育功 能, 提高政治思想水平 。“ 以致用 ” 以史为鉴”通过 阅 学 “ ,
2作 用 .
先看题 目要求答什么 , 提出的问题是 什么 , 有几问 , 以便心 中有数 。这个步骤实际上是要 考生先审好题 , 然 后 才走下一步。有些学生不是 这样做 , 而是 急急忙忙去 读 材料 , 果 白白浪 费时间 , 结 因为有些材料 不是一 次就 能读 明白的, 特别是古 文。
发 展 的规律 , 构建和谐 的 自然与社 会 的关 系 、 国与 国的 关系、 民族 与民族 的关 系 、 个人 与集体 的关 系, 提高分 析 问题 、 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二、 材料解 析题 的解题技巧与应试 策略
1读 题 .
之广 , 不受教材表述制约 。 2 信息量大。 () 有独段式 、 拼盘
2带 着 问题 去 看材 料 , 针 对 性地 找 题 目的答 案 . 有
‘( ) 1特别注意材料 的出处 、 注释。 这些往往对问题起 着 画龙点 睛的作用 , 或者可 以说就是为 了答题提供 的有
效信息 , 为有针对性地答题提供客观依据 。 2尤其注意 ()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教学论文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求解策略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求解策略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随着新课程的普及,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
通过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这是新课改的理念和方向,应如何引导学生应对呢?“一读”即读——理解材料1.先读设问,后读材料。
2.阅读材料,获取信息3、读透材料,明确主题。
“二找”即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炼有效信息。
“三联”展开合理想象,与课本知识挂钩。
“四答”答案要“三化”,即:要点化、条理化、规范化。
关键词:高考材料解析应对策略和技巧我国古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有一句名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后人还经常引申:教人知识,不如教人学会得到知识的方法;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随着新课程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试题重视从过程与方法上考查同学们主动学习能力与知识的运用,充分体现以知识为载体和以能力为立意的命题思想。
材料解析题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景,提出新问题,恰恰能够有效地考查考生驾驭史料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较高层次的历史学科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发觉相当多的学生对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没有全面掌握,答题时不够完整、准确,影响了成绩的提高,那么,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应对呢?笔者结合近几年教学经验谈谈。
首先,应帮助学生分析材料解析题的类型和结构,使学生做到胸中有数,临场应变;其次,应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应试策略和技巧,以提高解题能力。
一、材料解析题的结构材料解析题通常由两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提示部分,是由一段或数段文字材料、图形材料或数字材料构成,它是问答的载体;第二部分即设问部分,是根据材料相应地提出若干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解答。
如下面这段材料: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统一中国的第一人,他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人评说。
当朝有人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为狗彘”。
高考历史专业化趋势的应对策略
高考历史专业化趋势的应对策略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高考历史专业化趋势的表现•应对高考历史专业化趋势的策略•实践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历史学科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历史学科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学科在高考中的专业化趋势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学科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对考生的历史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高考历史的地位考试内容的深入化现在的高考历史试题越来越注重对历史事件、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当前高考历史专业化趋势考试形式的多样化如今的高考历史考试形式不再单一,除了传统的选择题和问答题外,还增加了材料解析题、论述题等多样化的题型,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
考试要求的提高随着历史学科在高考中的专业化趋势,考试中不仅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历史素养和应用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高考历史专业化趋势的应对策略,分析当前考生在面对历史考试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历史高考。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考生和教师提供实用的备考策略和方法,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推进高考改革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研究目的和意义02高考历史专业化趋势的表现高考历史试题越发注重史实的准确性,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
史论理解考试中引入多元化的史论理解,强调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深度分析、评价和归纳。
史实准确性历史知识专业化VS考试形式专业化主观题权重增加采用材料分析、论述等主观题型,注重考查考生的历史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
客观题创新通过创新客观题型,考查考生的历史知识和综合能力。
自主学习考生需发挥主动性,自主拓展历史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应对历史中考
如何应对历史中考篇1:如何应对历史中考一、加强对《考试说明》课本重要性的认识1.认真研读《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纲领性文件和依据,不但老师自己要认真研读,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习,明确哪些知识点是考点,不同考点的不同层次能力要求。
只有对《考试说明》有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才能把握住中考命题的方向和趋势,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重视课本这几年的中考试题都是立足课本,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一些老师放弃课本,舍本求未,自己另外整理一本资料,寻找偏题、难题,进行押题、猜题,偏离了复习的正确方向和有效的学习载体,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还导致学生依赖心理,迷信老师整理的材料可以让他们考好,结果放松平时上课学习的认真和用功,或只会死记硬背老师整理的内容,面对开卷试题束手无策,考试成绩自然不理想,也就是说学生开始复习的方法、途径一旦错误,要考出好成绩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中考题许多来自课本和《指南》。
如中考试题第29题:回答文艺复兴运动的有关问题。
(1)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哪一个国家?文艺复兴的先驱者是谁?(2分)(2)文艺复兴运动在哪三个方面解放了当时人们的思想?(3分)(3)有人认为,文艺复兴是复古。
也有人认为,文艺复兴是创新。
你的看法如何?请说说理由。
(5分)再如中考试卷第20题:图5是哪个组或集团的标志………………()A.欧洲联盟B.国际联盟C.北约组织D.华约组织这两道在当时的得分率都较低,可都是课本和《指南》的原题,这让大家尝到了舍本求未的苦果。
因此,在一轮复习时一定要以课本为主,重视教材基础知识,包括课本中的每课一得,解析与探究、自我测评、图片、名人名言、地图等。
根据《考试说明》对考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逐个消化,夯实基础,同时对《指南》的题目进行训练和讲评,全面把握历史知识体系。
二、加强对学生的学科能力的培养(1)开卷考试和新课程改革要求试题要能够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科能力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靳彩玲
材料解析题是历史高考的主要题型之一,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看,考生普遍失分较多,许多学生对其产生恐惧,不知如何下手。
究其原因,除了阅读理解能力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缺乏解题技巧。
下面,我就结合教学中的体会,总结一下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以供参考。
第一步,要整体看一下材料和问题,有几个材料,有几个设问。
有时材料比较少,设问也不多,考生看完之后会使紧张的情绪顿时轻松下来,能更投入地去答题。
然后,再有步骤地看完后面的问题,认真地分析所提出的问题,思考这些问题有哪些内容与我们学过的内容有关,来判断出题者要考查的是哪一个知识点。
第二步,带上分析问题的初步结果再去读材料。
那么应该如何去读材料呢?
(1)粗读了解大意,此读是为了解决两个任务:一是从材料的出处及大体内容上,了解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二是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然后再细读材料。
此时要注意具体材料具体分析。
如,①在做表格题时,要先看有几个表格,然后再认真地关注图表的标题以及图表下方的出处及小字注释。
从标题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表格所要反映的内容,然后再根据设问去细读图表中的数据,比较数字变化得出规律,最后去整理答案。
②对于图片材料,要先用眼睛扫一下图片,再看图片中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下的文字说明,然后再将几幅图片联系在一起,由点到面,串成一条线,就可以知道这些图片所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了。
③中国古代史的材料多为文言文,而文言文与白话文的理解是有区别的,有时会大相径庭。
因此,在阅读时,要像语文课上分析古文一样,字斟句酌,读透材料的本义并挖掘其引申义,再结合问题及联系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就不难得出答案。
④在做世界史的材料时,有些材料多为外来的翻译文,有的句子很长,很难读懂。
对于长的句子我们可以按语文课中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来处理,先找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再找定语、补语、状语等其他修饰成分。
(2)阅读材料时,除认真读懂材料正文外,还要特别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的出处。
因为这些说明性文字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背景等信息,提供某种暗示和引导,有时能起到“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效。
另外,还应该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的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
(3)在读材料时要有心地去找一些与问题有关的有效信息,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第一,带着问题去找,找出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体会命题者的意图。
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相互对照。
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行文的信息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然后通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在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时,领会命题者采用这些材料的意图至关重要。
如果设问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则材料中的观点、主张答完后,一定要从课本中再找答案。
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联系课文内容,找到突破口。
第二,注意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
每一道材料分析题所给的材料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多是相互联系的。
只要找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就会明确答题的思路。
第三步,根据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教材有关的内容去组织答案。
在整理答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回答问题时一定要规范,条理清晰,有层次。
要抓住关键,理出要点。
②按问作答。
根据具体要求回答问题,不多答不少答。
看清设问指向,要求根据材料一回答的,就不要把其他材料内容也答上。
一题多问时,应对所答内容进行区分,先写出题目的中心语再进行答题。
③可根据分值判断答案有几个要点。
一般说高考材料题的分值决定答题要点有几个,基本上是1分一个要点,不要在同一个要点上多浪费笔墨。
我以下面题目为例,以此来加深理解对材料解析题的做法。
[例](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
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
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冶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7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分)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3分)
解析:根据笔者以上所提到的方法分析。
第(1)问,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根据基础知识作答,历史进步性根据材料一“能破朋党之私”“皆权在举之之人”“徇私舞弊之限制”等句并结合察举、九品中政制之弊端作答。
第(2)问,政治功能根据基础知识作答,思想功能根据材料“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概括作答,整体的统合功能根据材料“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概括作答。
第(3)问,根据材料三“持续流动的可能”“机会均等……的机制”“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等句概括作答,语言要简练。
在做材料解析题时,一定要立足于材料,联系课本中讲到的知识,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课本外的知识多思考,注意在材料给你的时间范围内搜索发生的大事,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要拘泥于课本,不要从单个角度看问题。
最后组织文字表述,文字务必要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