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绿卡八年级语文上册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2、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3、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学习重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学习难点】体会作者对远征中国的态度和感情【学习过程】模块一:预习反馈1、资料助读⑴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先生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同学们都听说过圆明园吗?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并将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废墟。

作为当时法国统帅将领之一的巴特勒上尉称这次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并征求雨果的意见。

那么雨果对这个事件持怎样的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⑵作者介绍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左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⑶书信格式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六部分。

2、字词积累注音赃()物箱箧()制裁()给()予恍()若琉()璃珐()琅眼花缭()乱惊骇()晨曦()瞥()见劫()掠3、自读感悟雨果评价圆明园的一个关键词是__________,包含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感情。

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疑难:模块二:合作探究1、组内合作,交流疑难2、重难剖析,师生探究⑴圆明园作为奇迹,它的价值体现在哪?⑵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为什么?⑶“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它是怎样消失的?⑷两个“强盗”在圆明园犯下了哪些罪行?⑸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谁?⑹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⑺他是用很激烈的言辞从正面谴责的吗⑻雨果使用了哪些反语?⑼雨果批判所有英国人与法国人吗?⑽你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最新初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最新初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16、给巴特勒的信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字词、作者,整体感知。

过程与方法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学重难点】1、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2、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

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请同学翻到课本前面的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

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走进作者:维克多-马里·雨果(Victor-Marie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作家。

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

一生创作了众多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

三、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绸缎()琉璃()晨曦()珐琅()箱箧()瞥见()赃物()恍若()赞誉()劫掠()2、解释词语:(1)晨曦:晨光。

(2)瞥见:一眼看见。

(3)眼花缭乱:眼睛看见纷繁复杂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4)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5)富丽堂皇:宏伟美丽,气势宏大。

(6)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7)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都没有了。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学生找出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并朗读。

2、指名学生找出文中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朗读。

3、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整体感受。

提示:学生可从两方面说感受:英法联军的罪行令人发指,使人愤恨;雨果对中国的巨大同情受人尊敬。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年科目八年文就英法征中国巴特勒上尉的信主人核人初二文数1.理清文章思路,品尝作者思想。

教课2.有感情地朗文,领会文章的言格。

目3.培育和善、正、奉献的精神,培育正确的争。

要点品尝作者思想,领会言格。

点培育和善、正、奉献的精神,培育正确的争。

教学程一、前置,累知(生填入要的内容,正)1、雨果,国浪漫主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等。

本文是 1861 年 11 月 25 日,明园被焚一年后,雨果就英法征中国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2、加点字注音琉璃()()琅()()晨光()瞥()箱......()然无存()丰功()...二、情境激趣,入新希腊有巴特神,埃及有金字塔,有斗,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明园。

惋惜我在看到的不过址。

史了羞耻的一, 1860 年 10 月,英法以其盗般的拙恶行径掠并焚了明园,现在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叩史,回声重⋯⋯从遥的国家里来了正的,回眸一瞥,本来是大作家雨果。

今日我学雨果的《就英法征中国巴特勒上尉的信》。

三、自主学,合作研究(两个的置,小后言,点)1.在雨果看来,巴特勒上尉征中国是一次什么行?(用自己的)盗行,世界奇观的行。

2.两个盗的所作所,作者持什么度?作者绝不客气的指出英法的行是盗行径,其提出烈的抗,指出他将遇到史制裁。

四、,提高能力1.画出美明园的句,有感情的朗,并剖析作者价明园的思路。

(生勾勒、朗,指感情的掌握。

通生的朗,指生疏理解文章思路)美明园的句略。

先作,称明园是“世界奇观”。

以全世界目光,一定其价在世界的地位。

接着与巴特神比,指出明园的性和成就:(1)明园是方想象中的最高成就;(2)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生的全部成就;( 3 )明园是想象的某种模巨大的模范。

再详细述园中之物。

由归纳到详细到再归纳,明园是怎的一座园林。

挨次了建筑资料、建筑、、装、园林景。

而后耗之巨。

最后明园是属于全人的洲文明杰作。

2.画出刺侵略者的句,有感情的朗,并合一两运用反的地方,运用反的作用?(充:反是“成心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或句子来表达本义”的一种修辞格。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 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积累文中优美而别具特色的语言。

学习目标 2.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

3.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学习雨果广阔的 胸怀和伟大高尚的人格。

学习重点难 点 1.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理解雨果的思想感情。

2.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学习过程 一、作家及背景资料介绍 结合《现代教育报》第三页“相关链接”3 了解圆明园的相关介绍,第五 页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相关情况。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 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3、学生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思考: (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请理清文章第3段的思路。

(2)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学生齐读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思考: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 什么作用? (学生联系课文第1段思考。

) 5、学生齐读课文3~6段,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揣摩语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蕴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 地位。

(这里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 4、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欧洲。

(这一句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5、这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注意品味加粗词。

) 6、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 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7、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 给被掠夺的中国。

(“干干净净”是什么意思?雨果的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8、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精品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精品导学案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识记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在地朗读课文,并能概括内容。

2.体会雨果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他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3.品味这封信的精彩语言:热情的赞美和辛辣的讽刺。

重点难点1.感知信的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品味赞美和讽刺的语言。

资料链接1.走近作者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代表作品《克伦威尔》、《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2.写作背景: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巴特勒是这次随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一名法军上尉,并且参与了劫掠圆明园。

在他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

回国后,他写信给雨果,征询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本想得到一些赞美褒奖之辞,没想到,从雨果那里所得到的却是愤怒的抗议和痛斥。

自主学习1.读准字音。

惊骇. hài 瞥.见 piē箱箧. qiè赃.物 zāng 给.予 jǐ恍.若 huǎng 琉璃.. fà láng 晨曦. xī劫.掠 jié.. liú lí珐琅2.解释词义。

丰功伟绩:丰硕的功劳,伟大的成绩富丽堂皇:形容建筑十分富丽华贵。

赃物: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

箱箧:小箱子。

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

惊骇:惊慌害怕。

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不留下。

不可名状:不能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眼花缭(liáo)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合作探究一、读一读信的内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8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8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8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赏析课文精彩的语言;2、体味雨果的人道精神和人文情怀;3、了解反语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1、体味雨果广阔的胸怀和崇高的品格。

2、学习文章讽刺的语言风格(反语),体会其作用。

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结合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预习要求:熟读课文,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

1、导入。

2、检查预习。

3、整体感知。

4、分析语句,学习反语的修辞效果。

5、感受雨果精神。

6、小结。

7、布置作业。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

1、导入:(2分钟)大家都知道,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顶峰之作,是万园之园。

但是却在1860年毁在了英法联军的手上。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圆明园的毁灭就是一个悲剧。

而在这个时候,英法联军的指挥官法国的巴特勒上校还希望通过远在巴黎的法国大文豪雨果的笔吹捧自己的战绩,便给雨果写了一封信,咱们今天一起拜读的便是雨果给他的回信。

2、检查预习。

(5分钟)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拼音表示的字:(珐)琅晨曦(xi) 箱(箧) 缀(zhui)满(瞥)见给(ji)予恍(huang)若朱鹭(lu)3、整体感知。

(10分钟)在预习的基础上,老师范读课文,同学在课本上划出雨果赞美圆明园的语句以及批判英法联军无耻行径的语句。

体会雨果的态度及思想。

[提问]雨果对巴特勒的要求是肯定还是否定?(否定)[提问]文中什么地方说明是否定的?(指称其为强盗等)[提问]雨果对圆明园又是怎么认识的?(幻想的规模巨大的典范等)4、分析语句,学习反语的修辞效果。

(20分钟)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一代文豪,文章中许多语句体现了他对语言运用的深厚底蕴。

1、“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圆明园。

”(比喻)2、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饰以脂粉”(排比)3、“人们常说希腊有……而东方有圆明园。

初二语文导学案-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的信导学案及答案

初二语文导学案-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的信导学案及答案

第 4 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学习目标】1.能准确的记住“晨曦、惊骇、瞥见、箱箧、珐琅”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本文的反语特色。

3.了解作者及背景资料,能体会文中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体验学习】朗读交流1.初读课文,标记段落,完成下列加点字注音。

惊骇.( )瞥.见( )赃物( )箱箧.( )珐琅..( )晨曦()..( ) 劫掠.( )制裁2.积累并解释词语。

荡然无存:不可名状:富丽堂皇:丰功伟绩: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你能在上述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主旨么?新知探究探究点一: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学法指导:首先要在文中划出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等句子,然后大声读出来体会其感情。

)探究点二:作者说:“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这句话反映了他在这件事上的什么立场?(学法指导:联系作者身份以及写作背景资料,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暗含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综合提升(小创作,任选其一)1、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2.想象并猜测巴特勒上尉读完雨果的这封信后的情态,并把他此时的动作、心理、神情等描【当堂检测】赞美圆明园——正直的良知, 。

侵略者——讽刺、谴责本文是以 为背景的文章。

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代表了 ,在这封信中他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雨果的立场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角度,因此,他盛赞中华民族,表达 。

【学习反思】我们收获了:不足之处:【知识链接】1.背景简介: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 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2023最新-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5篇】

2023最新-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5篇】

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5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一课主要是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为您带来了5篇《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等词语,把握字音及字义。

⑴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⑴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能力目标:⑴整体把握文意,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⑴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

3、德育目标:作为一个法国作家,雨果公开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表现了一个作家的正义、良知;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展现了一个作家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学习本文,应学习作家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一生。

【教学重点】重点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精彩,充溢着浓浓的情感,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借声音传情,充分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深切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襟。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揣摩语言,教师须引导学生利用比较法、替换法、设问法深入理解句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助读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懂文意,读出情感;把握文章大意,体味作家的思想感情;揣摩语句,理解文章丰富的意蕴。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

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工作范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工作范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八年级语文第4课【学习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书信的内容。

了解法国作家雨果,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揣摩语句,理解的丰富内涵。

培养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分析雨果对圆明园的赞美、对侵略者劫掠行径的痛斥难点:由分析主旨进而培养尊重人类文明成果的情感【学法指导】认真阅读课文,划出作者赞美圆明园和痛斥侵略者的语句。

思考当年中国被侵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民族复习的现阶段,我们应该怎样做?【资料助读】题目解读: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有圆明园的遗迹。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从遥远的法国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

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走近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揭露宗教的虚伪,歌颂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悲惨世界》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现实。

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医治社会灾难的良方。

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历史背景: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巴特勒是这次随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一名法军上尉,并且参与了劫掠圆明园。

八年级语文上册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识记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在地朗读课文,并能概括内容。

2.体会雨果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他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3.品味这封信的精彩语言:热情的赞美和辛辣的讽刺。

重点难点1.感知信的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品味赞美和讽刺的语言。

资料链接1.走近作者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代表作品《克伦威尔》、《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2.写作背景: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巴特勒是这次随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一名法军上尉,并且参与了劫掠圆明园。

在他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

回国后,他写信给雨果,征询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本想得到一些赞美褒奖之辞,没想到,从雨果那里所得到的却是愤怒的抗议和痛斥。

自主学习1.读准字音。

惊骇. hài 瞥.见 piē箱箧. qiè赃.物 zāng 给.予 jǐ恍.若 huǎng 琉璃.. fà láng 晨曦. xī劫.掠 jié.. liú lí珐琅2.解释词义。

丰功伟绩:丰硕的功劳,伟大的成绩富丽堂皇:形容建筑十分富丽华贵。

赃物: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

箱箧:小箱子。

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

惊骇:惊慌害怕。

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不留下。

不可名状:不能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眼花缭(liáo)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合作探究一、读一读信的内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目标】1.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2.整体把握文意,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3.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

【课时计划】1课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授课,课堂上重点完成步骤三、四。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学法指导:【对比手法的作用】1.明确对比的特征: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

2.作用:①形象更鲜明,好的更好,丑陋的更丑陋;②感情更强烈,爱憎分明,跃然纸上。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大概只有圆明园了。

可惜我们现在只能看到它的遗址。

历史记载了这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断壁残垣。

(播放圆明园相关图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倾听文学大师正义的呼声。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绸缎..(fà láng)..(liú lí) 晨曦.(xī) 珐琅..(chóu duàn)琉璃恍.(huǎng)若箱箧.(qiè) 掠.(lüè)夺瞥.(piē)见朱鹭.(lù) 惊骇.(hài)2.记准重点词语的词义。

北大绿卡八年级语文上册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

北大绿卡八年级语文上册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组元,所选的五篇文章包括了新闻、小说、战地通讯、散文、书信等多种体裁。

通过学习这一系列作品,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使学生认识战争中所体现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看到人类意志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体现,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教材对本单元阅读提出以下要求: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语言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写给法军上尉巴特勒的一封信,作者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对圆明园给予高度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对中国的极大尊重和同情。

文章整体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是明确的,这虽是本文的重点,但却是学生自己能够读懂的,如果在课堂上讲授这些内容,无疑是一种浪费。

对于学生来说,真正的难点是一些重点词语、语句的深刻理解;对于执教者来说,通过关键词语、语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体会作者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样才能使本文的教学发挥最大的价值。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体味本文特色鲜明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体味本文特色鲜明的语言,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体会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1课时3.对话教学法。

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他以人类的良知,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深切同情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写下了这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的一封信》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学习优美的环境描写,理解文中重点语句。

2.过程和方法目标: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

难点:感受作者富有特色的语言;领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课前预习】1.走进作者:雨果:19世纪前期国浪漫主义文学诗人和作家,代表作有《》、《》、《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他在这些作品里对人民的不幸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对社会的黑暗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2.查资料了解圆明园。

3.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拼音写汉字。

chòu( )缎晨xī( ) 箱qiè( ) 眼花liáo()乱瞥.见( ) 赃.物( )缀.满( )制裁.()给.()予琉.()璃.()珐.()琅.()惊骇.()劫.()掠.()恍.()4、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词语。

():宏伟美丽,气势宏大。

():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都没有了。

典范:丰功伟绩:不可名状:5、整体感知: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第一部分(1):征求意见。

第二部分(-- )赞美。

第三部分(-- )讽刺。

第四部分(10)表达愤怒。

【合作探究】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圆明园的园中之物的?2、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及盛赞的词语,并体会所含的思想感情,试有感情地朗读。

3、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两个强盗都做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出。

4、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

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气来读这部分内容?5、怎样理解“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句话?6、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
根据你掌握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伟大作家,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请上网查一下本文的背景,简要地写在下面。

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

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

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

最后还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后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北京条约》,与法国签订的《天津条约》,和俄国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使中国一次又一次丧失大量的领土和主权。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体味本文特色鲜明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1.查字典,查准字音;2、反复阅读文章,了解内容;3、上网查阅资料。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圈画文中生字词。

珐琅
..(fà láng)脂.(zhī)粉惊骇.(hài)箱箧.(qiâ)野蛮.(mán)
瞥.(piē)见晨曦.(xī)眼花缭.(liáo)乱朱鹭.(lù)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说明。

荡然无存:指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也没有留下。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富丽堂皇:宏伟美丽,体面,气派大。

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
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对圆明园的赞美和对侵略者的强烈谴责与讽刺。

(二)细读文本,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
1.找出作者赞美圆明园的语句,有感情的朗读,要注意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然后思考、探究下面的问题。

(1)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盛赞的词语。

总评:“世界奇迹”;分述:①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②具体讲园中之物;
③耗费了巨大劳动;④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盛赞的词语:“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2)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2.就是这样一个“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却被毁于一旦。

雨果又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呢?请找出文中讽刺侵略者的语句,齐读,并思考、探究下面的问题:
(1)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英国和法国,这样说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世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陋面目。

(2)文中的两个强盗做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例。

两个强盗进入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

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3)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
作者毫不客气地指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强盗行径,对其提出强烈的抗议,指出了他们终将受到历史制裁。

(4)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说说是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
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此次胜利的赞誉。

雨果在愤慨之下,用反语活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

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3.雨果不帮着自己国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这体现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人类的立场。

(这里可以说,正义的立场,中国的立场,或者是人民的立场等等)他是一个有清醒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的人。

(三)揣摩语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蕴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世界”不能改为“中国”,雨果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体现了作者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这里为什么要提“巴特农神庙”?)
巴特农神庙是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是欧洲人心中的神庙。

与巴特农神庙相比较,突出圆明园的艺术成就,让更多的欧洲人了解中国,了解圆明园。

人类最杰出的成就,却一同被强盗毁灭,其行径之卑劣,令人发指。

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
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结底,是属于人类的,雨果的这种见解是非常深刻的,这表现了雨果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对人类文明创造者的尊重。

结合全文分析,雨果以全人类的名义谴责侵略者的强盗行径,义正言辞,批判力强。

4.“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雨果以人类的立场区分政府与人民,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

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