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精编[附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导学案+新人教版

精编[附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导学案+新人教版

桥之美【学习目标】1.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2.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3.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学习重点】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

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难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桥之美》是一篇美学小品。

文章在让人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一些美学常识。

其中极富表现力、感染力的语言也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桥之美美在构图,美在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美学作用。

2. 走近作者吴冠中,中国现代画家,江苏宜兴人,生于一九一九年七月。

一九四二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留校任教。

一九四七年留学法国,在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

后在鲁弗尔学校学习美术史。

一九五○年回国,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曾前后在国内外举办画展数十次,获得多项殊荣。

代表作有油画《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国画《春雪》《长城》等。

3.相关资料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

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

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桥之美》所介绍的不是具体的哪一座桥,而是集各种桥的美于一身。

在画家的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作者着重抓住桥的形式美这一特点去解说。

作者对桥的喜爱是缘于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写到了江南水乡的桥之美;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的桥之美;高山峡谷中的桥之美。

【自主学习】按下列句中注音写出汉字1、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xié tóng)________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桥之美》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桥之美》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桥之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美感、史诗、驻足”等词语,并练习用词造句。

2.了解文中所揭示的美学原则。

3.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能力目标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逐步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教学重难点1.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2.品味形象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的图片资料。

教学步骤㈠导人新课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随着画家的构图框,对“桥之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㈡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a.在画家看来,“桥”美在何处?请画出揭示“桥之美”的文句。

小组讨论明确: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桥梁除了具有实用功能外,还具有审美功能。

孤立的美固然很美,但与周围环境和谐交融才是美的极致。

b.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小组讨论明确: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桥外是飞瀑流泉,桥面上有廊和亭的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小径尽头的小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鹊桥。

(过渡)通过阅读文章,我们可以看出,画家在欣赏桥时都注重于桥与周围环境的对照与配合,那么你能根据刚才描绘的画面,用“桥之美,美在”的句式,概述文中所说到的桥的美吗?乌镇小河两岸的桥之美,美在与密密的苇丛配合的开阔疏朗。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桥之美》(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桥之美》(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二课桥之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1.积累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旨在创设情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课堂实录一、疏通字词,简介作者【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帮助同学们疏通字词,了解本文的作者】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

纤.(xiān)细着.(zhuó)重驻.(zhù)足脂.(zhī)粉颐.(yí)和园前瞻.(zhān)后顾煞.(shà)风景矛盾..(máo dùn) 赡.(shàn)养煎熬.(áo)2.解释下列词语。

煞风景:破坏人的兴致。

史诗: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驻足:停止脚步。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3.作者链接。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

现代著名画家。

油画代表作《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春雪》《长城》等。

二、整体感知【设计意图:此环节设置旨在让学生了解本文的内容】1.作者吴冠中是一位画家,那么在他眼中桥的美体现在哪里呢?【交流点拨】桥之美主要在于和周围景色的融和、映衬,注意到块、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交流点拨】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桥外是飞瀑流泉,桥面上有廊和亭的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与小径尽头的小桥、铁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成昆路上的直线桥、鹊桥。

2021-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12桥之美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2021-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12桥之美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桥之美》一、学习目标1、重点字词及优美语句,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2.理清全文脉络,学习阐述事理的说明文的特点。

3.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园林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二、学习重难点1.掌握重点词汇煞.风景点缀.和园驻.足险峻.晓风残月前瞻.后顾纤.细飞瀑.流泉着.重脂.粉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3.对本文所述“桥之美”的理解与感悟。

三、学习过程(一)导语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

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获得“中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荣誉。

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

课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二)学前准备1.默读课文,找出不懂的生字词语并查字典2.大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3.根据课文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三)整体感知,交流释疑默读课文,回答问题:要求先读出相关语句,并简洁概括(四)问题引领,合作探究(五)品味语言,欣赏美点1.重点研读第④小节。

让学生学习观赏四幅桥之画面,理解桥要与周围环境既对照又和谐才能构成美景。

芦苇石桥:密密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感觉舒畅。

细柳拂桥:柳枝的动、细弱、年年发芽和石块的静、厚重坚硬、历久不变形成对比。

令人销魂。

长桥卧龙:在宽阔的水面上的长桥,打破了单调的背景,整个环境充满了灵气和生命,宛如史诗。

风雨廊桥:廊和厅的安闲自在和亭下水流的湍急、山峰的险峻又形成对照。

形式独特。

2.揣摩语言,体味本文语言的个性色彩(课后练习二)(六)合作探究出示问题(明确:课文揭示“桥之美”的文句有以下几句:“‘小桥流水人家’,固然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12《桥之美》课上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12《桥之美》课上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桥之美【学习目标】1.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 品析语言,感悟意境。

3. 欣赏美景,陶冶情操。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你认为中国石拱桥的美在什么地方吗?二、前提测评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字词和课文诵读情况。

3. 检查学生收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作者简介:吴冠中。

三、初读课文感知桥美1. 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作者认为桥之美美在何处?2. 请你依据总分总的结构,将文章划分为三段,并说说理由。

3. 本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4. 小结作者就是借助对这些桥的具体说明详尽的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桥之美,即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四、细读研究,品味桥美1. 为了把“桥之美”的审美原则说明清楚,作者用了哪些材料,使用了什么方法?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说明这个审美原则的?2. 第四自然段举了哪几座桥?这几座桥在各自什么环境中起了什么作用?3. 第五自然段举了哪几座桥?这几座桥在环境中起什么作用?4. 第六自然段还举了哪几座桥?这几座桥也与环境构成了绘画美么?五、精读讨论,赏析桥美请你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你喜欢的桥?并有感情的读一读,是因为景物描写的美还是因为语言美?用“我喜欢桥,美在,因为”的句式说一说,再小组合作交流。

136温馨提示:分析时可以从修辞,句中的关键词分析美,也可从景物描写或景物中的意境体会美。

示例:(1)江南水乡的石桥。

(2)黯然销魂者,惟别时而已矣。

——江淹的《别赋》(3)乌镇苇丛上的石桥。

(4)苏州的宝带桥。

(5)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

(6)铁索桥。

(7)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

六、拓展延伸1. 请你运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结合图片写一写青岛栈桥。

2. 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七、达标检测八、作业1、把文章中优美的语句,认真地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写出自己的体会,背过自己喜欢的句子。

八年级语文上册 12 桥之美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2 桥之美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

12 桥之美一、目标呈现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

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3、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4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

重难点:1、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2、了解从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资料连接: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

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二、预习热身1、给加点字注音口吻.苇.丛孕.育脂粉..煞.风景纤.夫纤.细销魂..赡.养..瞻仰2、解释词语驻足: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前瞻后顾:3 、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提出你的问题。

我的问题:(1)(2)(3)三、活动探究:活动一:1、吴冠中先生在文中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他自己对桥当然也是情有独钟,他对桥的喜爱是否有其独特的视角呢?请同学们找出作者的眼中桥之美在何处?2、结合课文,描绘一下四幅桥景。

芦苇石桥:细柳拂桥:长桥卧龙:风雨廊桥:3、仔细阅读课文,思考讨论本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理解桥怎样与周围环境既对照有和谐的构成美景。

活动二:1、如何理解结尾段“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2、梳理本文说明顺序?3、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四、盘点提升: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可以从两文的说明对五、我的收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精品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精品教案新人教版

12 桥之美知识与能力1、了解本文体裁:带说明性的小品。

2、体会文中所说的桥之美“美”在哪里,学习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

3、体会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查资料,学习生字词,了解作者。

2、通过反复阅读、赏析课文,借助形象,理解作者的审美观点。

3、通过比较阅读,了解小品文的自身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与《中国石拱桥》中语言的比较,把握本文的语言特点,从而更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对本文所述“桥之美”的理解与感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人新课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二、作者介绍吴冠中教授,江苏宜兴人,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

他是当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

同时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驻(zhù)足:停止脚步。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美感: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史诗:史诗是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古代叙事长诗。

四、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作者列举了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小结:作者就是借助对这些桥的具体说明详尽的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桥之美,即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八年级语文上册 12《桥之美》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2《桥之美》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2《桥之美》根据你掌握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2.把握本文的语言特点,从而更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查字典,查准字音;2、反复阅读文章,了解内容;3、上网查阅资料。

一、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全文,并从中找出作者的眼中桥之美在何处?。

明确:最为关键的一句是“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2.为了展现桥的美,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例子,请大家按照文章的行文顺序将它们一一找出。

芦苇丛中的石桥细柳下石桥天水间的长桥山区的风雨桥小结:作者就是借助对这些桥的具体说明详尽的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桥之美,即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二、重点研读1、读第四段,说一说这些桥美在何处。

示例赏析:第1,2句。

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苇丛人的情感,从“发闷”到“舒畅”写出了桥的出现不仅打破了苇丛背景的单调,也使原本狭窄拥挤的桥之美空间陡然变得疏朗开阔起来。

桥本身强劲的大弧线或单纯的直线也因芦苇的映衬更加美丽。

这就是乌镇小河两岸的石桥在苇丛的配合下所展现的美。

(第3句)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的对比,鲜嫩的柳条与黯淡的石块,这里有色彩上的明亮与灰暗的对比,稳如磐石的桥身,伫立两岸的房屋与随风摇摆的柳枝,缓缓流动的河水又构成了动与静的对比,种种对比,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因桥与周围环境的完美配合而显得和谐统一。

(第4、5、6句)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修长的桥身与宽阔的水面交错纵横,这样不仅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桥也因水的奔流不息有了灵气和生命。

(第7、8句)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而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两者互相对照却又和谐统一,风雨桥的舒适与惬意尽在其中。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学习准备:1、作者: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

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2、会写下列字词,并能给加点字注音:纤细..点缀..( )..风景..险峻....( )..前瞻..( )..后顾..煞.( )( )..问题探究:1、画家眼中的桥有什么特殊的美感?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2、课文随后举了几个例子?分别是什么?四个例子。

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上不同,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第一个例子,是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第二个例子,是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

第三个例子,是写长桥之美。

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

第四个例子写的是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

3、桥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是什么?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

桥与周围景物要互相衬托、呼应。

4、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桥自身的结构美,桥还在不同环境中起到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桥除了具有实用功能还具有审美功能。

5、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与《中国石拱桥》的区别何在?中国石拱桥以准确的数据、例子等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进行了说明,是人对石拱桥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成就突出我的收获:课堂检测:一、基础知识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C )A .现在大慨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

B .彻底催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

C .即使碰不见晓风惨月,也令画家消魂。

D .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 17 孔。

( C .残、销; A .概; B .摧)2 .下列加粗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B )A .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桥之美》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桥之美》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2*桥之美【导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

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3.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课时计划】1课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授课,课堂上重点解决步骤三、四。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学法指导:【举例子的作用分析方法】1.举例子的特征: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先从道理上讲,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2.作用: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3.标志:例如,以什么为例,如等标志性词语。

4.格式:举________例子,更真实具体地说明了________的________特征,增强了说服力。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桥是充满魅力的一种建筑,它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

生活中少不了桥,而且桥以其本身的美给人联想。

那么,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又在哪里?让我们随着画家的勾勒,对“桥之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煞.风景(shā) 魅.力(mèi) 销.魂(xiāo) 颐.和园(yí)驻.足(zhù) 纤.细(xiān) 前瞻.后顾(zhān) 孕.育(yùn)险峻.(jùn) 点缀.(zhuì)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导学案新人教版

1二、《桥之美》学习目标:一、积存词语,流畅、有情感的朗诵课文。

二、把握作者喜爱桥的缘故,把握文中的事例。

3、体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故意蕴的语言。

学习进程:前置作业一、给加点字注音煞.()颐.和园()险峻.()点缀.()孕.育()二、说明词语驻足:销魂:前瞻后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3、作家作品本文的题目是“桥之美”,从内容上说,是一篇()作者是().课堂探讨一、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二、作者说:“美术工作者多数喜爱桥”,作者本人也是如此,但他与其他的人有些不同的地址,他对桥的喜爱的独特视角是在哪里呢?3、作者为了说明自己喜爱桥的独特视角,举了许多例子,阅读课文,按课文顺序把事例写在下面。

4、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恍如发闷的苇丛作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愉快的气。

为何说“发闷的”苇丛作了一次“深呼吸”?——————————————————————————————————————————————————————————————————————————————————————————————————————5、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便碰不见晚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作者为何单选早春天气和石桥?6、不管是木桥仍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趣。

为何说“形与色”的乐曲?当堂检测(一)、积存与运用一、古诗文中有许多写桥的诗句,在下面写出两句,并注明出处、作者.诗句:出处:作者:诗句:出处:作者:二、查找马致远的《秋思》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朗诵几遍,谈谈这两首诗中桥的美和作者眼中的桥之美有什么不同?3、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D.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

4、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A.艺术形式处置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B.每过环形的山谷,东张西望,许多桥的直线不时划断陡坡。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桥之美》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桥之美》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2、桥之美学习目标:基本目标: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中层目标: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发展目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学习重难点:1、了解从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案】1、把下面的词语认真书写一遍,加粗的字在上面注音,并记住它们的意思。

2、本文的题目是“桥之美”,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从内容上说,是一篇_____,作者是______,是个___家。

3、解释下列词语。

驻足:极目:煞它风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探究案】第一课时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作者是怎样看待桥的美的?文中哪一句话代表作者观点?3、课文选了哪些例子说明桥的美?请从文中找出依据,自己总结也可。

4、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并用文中的词语来说明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第二课时1、理清文章结构。

2、在作者所描述的画面中,你最喜欢那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3、重点品读课文第四段,作者从哪些角度形象说明了这一段中列举的桥之美呢?请用“__________桥之美,美在__________”的句式概述本段中提到的桥之美。

(1)(2)(3)(4)4、第四段中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

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训练案】1、按下列句中注音写出汉字①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xié tóng)________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②方、圆之间相处(hé xié)________、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

③“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shī jìng)________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2020秋八年级语文上册12桥之美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0秋八年级语文上册12桥之美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12*桥之美班级 _______ 学习小组 _________________ 小主人姓名 _______________ 上课时间信二学习目标)1 •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2•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 欣赏水平。

3.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 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 良好的语感。

理解桥美在何处;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一.—,■-.资料链接吴冠中,当代著名画家,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 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

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 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油画代表作《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 中国画代表作《春雪》、《长城》等。

1 •读准字音。

煞风景 ________ 纤细 ___________ 驻足 ____________ 孕育 ____________ 庞大2•解释词义重点难点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2.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3.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重点难点理解桥美在何处;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资料链接吴冠中,当代著名画家,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

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油画代表作《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春雪》、《长城》等。

自主学习1.读准字音。

煞.风景纤.细驻.足孕.育庞.大2.解释词义。

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八年级语文上册 12《桥之美》(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2《桥之美》(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2 桥之美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把握作者喜爱桥的原因,掌握文中的事例
3、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第一课时
【课前探究】
1、解释下列词语
美感
史诗
驻足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2、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预习交流】
1、扫清字词障碍
2、本文的题目是“桥之美”,从内容上说,是一篇()作者是().
3.写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
(2)“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
(3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
4、想一想,有那些赞美桥的诗词,把它写下来。

【互助提升】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
2、作者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作者本人也是这样,但他与其他的人有些不同之
处,他对桥的喜爱的独特视角是在哪里呢?
3、作者为了说明自己喜爱桥的独特视角,举了许多例子,阅读课文,按课文顺序把事例写
在下面。

八年级语文上册 12 桥之美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2 桥之美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12 桥之美一、给加点字注音:纤.细驻.足险峻.审.视销.魂孕.育颐.和园煞.风景谱.出二、解释词语。

驻足:_____________________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晓风残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煞它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失之毫厘,差之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三、文学常识:本文是一篇文,其作者是现代著名的、,因而本文除了以_________ 为主外,还恰当地兼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

四、读课文,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两遍,出示默读要求:(1)集中注意力默读,尽量做到不指读,不回读,不出声读。

(2)学会在关键的地方作记号。

2.思考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内容?看全文采用了什么顺序来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考并试着回答:(1)作者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但作者与其他的人有些不同之处,他对桥的喜爱的独特视角是在哪里呢?(用课文中的话回答)(2)为了更好地阐释“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几个例子?(请用“桥之美,美在”的句式概述)(3)第四、五段中的说明方法有:_____ 、____ ____、______ ___。

课下巩固练习(20分)一、按下列句中注音写出汉字(3分)1.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xié tóng)________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2.方、圆之间相处(hé xié)________、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12《桥之美》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12《桥之美》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2.桥之美教课内容:《桥之美》教课课时: 1 课时知识与能力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过程与方法品尝本文诗一般的描述性语言感情·态度·价值观学会一种新的审美视角,读懂桥之美,赏识桥之美教课要点整体感知教课难点经过解析桥在不同环境中的不一样的审美成效,达到提高学生赏识水平教课法自主、合作、研究、朗读赏识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很快乐有机遇和的同学一起来学习商讨。

人们都说:泊车等红绿灯的时候互相凝视就是一种缘分,那今日我们一起在一间教室能当面交流就更是前生修来的福了。

为了珍惜这这份缘,那我们就一起来上好这堂课,行不可以?出示幻灯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大家都读过这两句唐诗吧,美不美?明确:对,很美!美在哪里呢?我们一起赏识吧!这里“两个黄鹂”是两个点,“一行白鹭”是一条线。

春日景色千姿百态、无物不美,杜甫不可以能都写,他选择了两个点、一条线,和广阔的天空、大地这些块面烘托、配合,于是就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友善的画面,这就是诗歌创作中常有的用点线经营诗境空间的方法,叫“点线经营法” 。

用此法假如能读出唐朝王之焕的“白天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天”如点由上落下,“黄河”如线自西往东,那几乎就茅塞顿开了。

其实,艺术都是相通的,这类点线经营法也常用在绘画艺术和建筑艺术之中。

那么今日我们带着这类方法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桥梁赏识的文章,看看能不可以提高大家对桥梁的赏识水平。

板书:桥之美。

这是今世有名画家吴冠中写的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艺术小品,(别小看吴老先生,他曾有一副作品在拍卖会上卖出了 4070 万元的天价,创建了今世书画艺术作品之最,想见他也是鉴赏的专家。

在这里他以一位画家独到的眼光谈了他对“桥之美”的看法,文章中提到了很多桥,他以为有些不美,有些却很美。

2.作者链接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开初他学工科,因一次机遇观光了当时由画家林风眠主持的杭州艺专,便马上被五彩缤纷的艺术美迷住了,下信心转行从艺,奉献平生。

【问题】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桥之美问题生成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问题】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桥之美问题生成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关键字】问题桥之美姓名课题课型时间梁彩星桥之美问题生成课学导目标1.知识与能力:熟读课文了解作者喜欢桥的原因,学会欣赏桥在不同环境中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揣摩说明文语言中也会有充满诗意的文字。

2.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本文优美而富有意蕴的文字。

3.情感态度价值:提高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欣赏,用“美”心灵去感受生活中的事物。

学导重点及方法重难点分析1.重点:理解桥美在何处,学生理解的说明文都是语言准确而又科学,从本文中揣摩说明文语言其实也可以有生动性,培养语感提高审美能力。

2.难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比如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就具备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科学性相结合,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问题预设1.吴冠中先生在文中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他自己对桥当然也是情有独钟,他对桥的喜爱是否有其独特的视角呢?请同学们找出作者的眼中桥之美在何处?(提示:结合课文内容)2.2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在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说明了桥有什么没学效果?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说明它的表达作用。

(方法提示: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3.本文虽然是说明文,但是语言生动,且富有诗意,请你任选两句从说明语言的角度说明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并体会作者的感情。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过程时控学导内容设计情境创设1同学们,作为一个济南人,对于本土的风俗人情,地理建筑等应当有所了解吧。

那么,你们见到过济南的哪些桥呢?这些桥你觉得美吗?有些同学毫不犹豫地说“美”,也有同学颔首摇头“不够美,甚至不美”,是啊,在欣赏桥梁时因为时间,角度,心境的差异,即使同一座桥也会给予我们迥然不同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之美
课题:桥之美
课型
新知预展
学习目标:1.认识桥是美学价值;
2.赏析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
3.理出文章的说明顺序;
4.说出说明方法。
学习重点:赏析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
自主预习
1.通读课文,认读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词。将自己积累的 字词写在下面:
2.再读课文,思考:桥之美体现在哪里?将你的理解写在下面。
品味: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是人的感受折射到它身上而已。作者将自己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感受到苇丛的密实,感受到桥在其间的美,凸显的石桥打破了单调的苇丛平面使人感觉舒爽了许多。
拓展延伸
6.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说明文有很大区别,试作一些具体说明。
教学随笔:
课后反思:
3整理课文的说明顺序,画出提纲:
合作探究
4说出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5.整篇文章语言富有情味,画出文中富有情味的句子并品味。
(选择两个句子,从句子描写的景物特点及给你带来的感受谈谈。)
例如: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