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四章北宋王安石变法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的失败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4.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的失败》学案(含答案)

【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4.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的失败》学案(含答案)

学案1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的失败[课程标准]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一、冗官、冗兵、冗费与尖锐的社会矛盾1.三冗和积贫积弱困境(1)原因:北宋初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①集中兵权。

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实行更戍法等。

②集中行政权。

分割相权、派文臣任知州,另设通判监督知州,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③集中财权,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2)表现:①军队战斗力下降,与辽、西夏的战争屡屡战败,形成积弱局面。

②官员人数超速增长,形成冗官现象。

③冗兵现象严重。

④冗官、冗兵、冗费,政府财政入不敷出,逐渐形成积贫局面。

2.尖锐的社会矛盾(1)原因:北宋政府实行“不抑兼并”政策,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广大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

(2)表现:农民起义纷纷爆发。

[归纳总结]社会矛盾的激化具体表现为阶级矛盾激化、民族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重点精讲]北宋建国后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利与弊。

(1)利:①使中唐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维护国家的统一。

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持社会稳定。

③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2)弊:①机构重叠,官员数量庞杂,财政开支巨大;②调兵权与统兵权相互牵制,使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③地方上财政困难,地方工作难以开展。

[教材百家]北宋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用以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使他们互相牵制。

但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办事效率,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形成“冗官”的弊端。

(岳麓版)北宋吸取中唐以后武将拥兵、藩镇割据的教训,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领兵作战的将领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带来的后果是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导致宋军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形成积弱的局面。

(岳麓版)[名师指津]北宋中期,统治者面临的是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对内无法平息此起彼伏的农民暴动,对外无力抗击辽、西夏在边境的骚扰,各种矛盾迅速激化,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深化探究探究点1 冗兵材料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内患”,奉行养兵政策。

高中历史 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导学案】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一)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学习指导】“北宋中期”的概念:一般认为宋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是北宋的中期。

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激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2、导致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的原因是什么?严重的土地兼并带来哪些影响?
3、预读p47“资料回放”思考并回答除阶级矛盾激化外,还有什么社会问题?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阅读教材第二目前三段教材,归纳要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措施、影响。

在此基础上指出“积贫”是什么意思?“积弱”是什么意思?
2、识图p47《北宋中期形式示意图》,指出当时并立的民族政权有哪些?并立的民族政权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民族关系特征?
3、【历史纵横】北宋时,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外,设置了平行的机构,出现?“一官三人共之”的现象:一人在职,一人刚去职,已经又有一个人在等待这个职位。

宋仁宗时,官员总数比宋真宗时增加一倍多。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是怎样导致这种现象的?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归纳“庆历新政”的背景、内容、失败原因。

四、学习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包含四个主要内容:
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强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变法。

高中历史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预习导引知识点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原因(1)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导致沦为佃农的自耕农生活十分困苦。

(2)为解决财政困难,政府不断增加赋税,导致中小农户赋税沉重。

(3)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2.表现北宋中期,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威胁北宋王朝统治。

[深度认识] 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实质上体现和维护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必然会导致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知识点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积弱(1)原因①集中军权:设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以互相牵制;经常换防各地驻军,实行更戌法。

造成军队战斗力削弱。

②集中行政权和财权: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互相牵制;三司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宰相权力。

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2)表现: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签盟约求苟安,形成“积弱”局面。

2.积贫(1)原因①冗兵:扩充军队和“荒年募兵”使军队数量猛增。

②冗官:机构重叠,官职混滥。

③冗费:军费猛增,岁币和官费开支庞大。

(2)表现北宋财政入不敷出,逐渐形成“积贫”局面。

[图解历史] 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知识点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背景(1)社会矛盾激化,北宋积贫积弱局面比较严重。

(2)范仲淹认为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根本原因是吏治不整。

2.推行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等人进行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

3.内容(1)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办法,定期考核政绩。

(2)淘汰不称职者和在任犯罪者。

(3)严格“恩荫”制;改革贡举制,着重策论和操行。

(4)慎选地方官吏;减轻徭役,重视农桑。

4.结果: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而失败。

主题一北宋的积贫积弱【史料探究】史料一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

……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

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高中历史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的全部内容。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预习导引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重点:分析北宋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影响。

2.难点:了解“庆历新政”的概况及其与王安石变法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原因(1)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导致沦为佃农的自耕农生活十分困苦。

(2)为解决财政困难,政府不断增加赋税,导致中小农户赋税沉重。

(3)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2.表现北宋中期,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威胁北宋王朝统治。

[深度认识]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实质上体现和维护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必然会导致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知识点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积弱(1)原因①集中军权:设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以互相牵制;经常换防各地驻军,实行更戌法。

造成军队战斗力削弱。

②集中行政权和财权: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互相牵制;三司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宰相权力。

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2)表现: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签盟约求苟安,形成“积弱”局面。

2.积贫(1)原因①冗兵:扩充军队和“荒年募兵”使军队数量猛增.②冗官:机构重叠,官职混滥。

【步步高】高中历史 第四章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学案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1

【步步高】高中历史 第四章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学案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1

自主·学习区
教材栏目内容指导 [图文解读]
学案13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和“北宋军队官兵人数增长示 意图”及“链接阅读” 提示 两幅示意图反映了北宋官员以军队官兵人数急剧增长 的状况,反映了北宋中期冗官、冗兵的局面, “链接阅读” 介绍了北宋的“恩萌”制度,这则材料揭示了冗官局面出现 的一个重要原因。
互动·探究区
学案13
答案
(1)防止内患。
(2)养兵政策, 使北宋军队数量激增, 出现“冗兵”现象, 导致军费激增, 使北宋财政入不敷出, 逐渐形成“积贫” 局面。
互动·探究区
[主题 2] 三冗 情境材料
学案13
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
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 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 耗衣食, 二冗也; 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 三冗也。 三冗不去, 不可为国。 探究思考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冗费”现象出现的 原因是什么?“冗官”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后果? (2)材料一中的“冗”危害从反面提供了怎样的教训? ——《宋史》卷二八四
学案13
学案13
学案 13
[课程标准]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
Hale Waihona Puke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自主·学习区
学案13
一、冗官、冗兵、冗费与尖锐的社会矛盾 1.三冗和积贫积弱困境 (1)原因: 北宋初期, 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①集中兵权。将 禁军统领 权一分为三、实行 更戍法 等。 ②集中行政权。分割 相权 、派文臣任知州,另设 通判 监 督知州,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③集中财权, 设 转运使 , 管理地方财政。
自主·学习区
2.庆历新政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一 积贫积弱的北宋教案(含解析)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一 积贫积弱的北宋教案(含解析)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1.根源宋初,赵匡胤把地方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表现:“三冗”“两积”(1)冗兵①每逢灾年把成千上万的流民编入军队。

②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

③在边塞大量屯兵以应对辽、西夏的侵扰。

(2)冗官①北宋之初,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制。

②通过科举考试和恩荫赏赐大量授予官职,使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

(3)冗费①军队、官员人数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激增。

②大兴土木的费用和皇室的开支也在增加。

③每年向辽和西夏交纳“岁币”,增加了财政负担。

(4)积贫:“三冗”问题使国家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财政入不敷出。

(5)积弱①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禁军一半驻防京师及其附近,造成边疆兵力相对不足。

②为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宋太祖收回禁军统率权,造成“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局面。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41“学习思考”,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北宋为了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过度的集权: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每年又通过科举制和恩惠赏赐的方法大量授予官职,造成了北宋的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为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使得兵将不相习,养兵之策造成军队数量庞大但战斗力较弱;军队、官员的激增必然导致财政开支的激增,再加上统治者大兴土木、修建寺观造成了冗费。

冗官、冗兵、冗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造就了北宋的积贫积弱。

教材整理2 内忧外患1.内忧——政治危机(1)原因:北宋王朝纵容土地兼并,使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

(2)表现:各地农民、士兵起义给北宋统治阶级以强烈震撼和沉重打击。

2.外患——边境危机(1)宋辽之战①宋太宗时曾两度对辽用兵,企图把契丹势力驱逐出长城,但都归于失败。

从此,北宋采取了被动防御的方针。

②1004年,宋军虽然在澶州打了胜仗,但后来却订立了“澶渊之盟”。

(2)宋夏之战:在抵御西夏的战争中大多失利,北宋政府被迫议和。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41“学习思考”,北宋在澶渊战胜了辽国,为什么却要每年给辽送岁币?【提示】北宋消极防御的国策以及统治者的昏聩。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4章第1节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的失败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4章第1节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的失败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4章第1节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的失败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剥夺了功臣宿将的兵权,但鼓励他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

这使北宋①中央集权加强②财政收入增加③土地兼并严重④社会矛盾尖锐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C【解析】结合北宋中期出现积贫积弱的的原因分析可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导致积贫积弱,②项不符合史实,排除②;“宋太祖赵匡胤剥夺了功臣宿将的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鼓励他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造成土地兼并严重,导致社会矛盾尖锐,①③④正确,故选C。

宋太祖开宝年间,公元968~975年,北宋军队人数为三十七万八千,到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9年),北宋军队猛增到一百二十五万九千人。

军队的激增①增加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开支②提高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③有效地抵御了辽和西夏的进攻④导致了冗兵局面的形成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答案】C【解析】军队数量的增加,并不代表战斗力的提高,在对辽和西夏的作战中,北宋军队胜少败多,就说明了其战斗力差,②③的叙述都是错误的,排除;军队数量的增加,增加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开支,导致了冗兵局面的形成,①④正确,故选C。

“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

”范仲淹为此进行改革,主要是针对A. 冗官问题B. 冗费问题C. 冗兵问题D. 边患问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可知,范仲淹认为,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根本原因是冗官问题和吏治不整,因此,庆历新政主要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择题北宋初年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这从反面证明了A. 分权、强兵弊端无穷B. 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C. 加强中央集权弊大于利D. 机构改革要量财力而行【答案】B【解析】A项是正面反映的问题不是反面反映的问题;C不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消除藩镇割据的基础,巩固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利大于弊;D不对,宋代经济仍然繁荣发展;B符合题意,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采取分化事权等办法,造成机构重叠、官员冗滥、兵员过多,财政困难,效率低下,所以改革要精兵简政。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1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分析:本单元的引言高度概括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中心内容、结果及其影响,从而使我们对王安石变法在宏观上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把握。

在引言中还列举出了本单元的学习要点,这是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三个要点,也是我们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

在学习建议中,除了提供给学生的那些学习方法以外,更重在强调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自己全面客观认识历史和社会的能力,避免孤立片面地来学习和认识历史。

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生源状况不是十分理想。

学生刚入学时我曾经要求他们评价自己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情况。

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同学写到由于中考开卷考试,因此初中时学习历史只是兴之所致,几乎没有形成什么总体的框架,即使有印象也是残留的片段。

这就对高中阶段基于专题模式的教学提出了很严峻的考验。

不过,通过三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

尽管如此,如何在按专题编写难度颇大的教材和基础知识缺乏的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对我而言,确实是一个很紧迫的课题。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参考教案A课程目标: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B教学目标C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D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阅读导言,岳阳楼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楼。

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19.72米。

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

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请问:范仲淹“忧”什么?【讲授新课】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北宋的中期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危机也在发展。

预习思考:请阅读第一目内容和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北宋中期的阶级矛盾主要有几种?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分别是什么?【资料回放】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2)民族矛盾的激化(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陈桥兵变赵匡胤,涿州(今河北涿县)人。

2019高中历史 第四章 北宋王安石变法 4.1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的失败练习

2019高中历史 第四章 北宋王安石变法 4.1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的失败练习

第四章第一节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的失败一、选择题1.北宋统治者采用“分化事权”的方法的直接结果是( )A.防止了文官武将专权B.形成了积弱的局面C.形成了冗官局面D.导致财政入不敷出解析:北宋初期为了加强皇权,分割相权,使各官员相互牵制而增加官员人数以分化事权,其弊端是导致官员队伍庞大,出现冗官的局面。

答案:C2.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编入禁军,主要是为了( )A.加强中央集权B.消灭割据政权C.防御辽兵进攻D.节省军费开支解析:北宋初年实行“强干弱枝”政策,宋太祖从全国各地挑选精壮士兵编入禁军,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力量,故A项正确。

答案:A3.中央集权的加强,政府的官俸和军费开支越来越大,导致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

由此应得出的教训是( ) A.机构改革必须增加财政开支B.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证C.改革必须重视精兵简政D.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扩大政府机构和军队解析:本题注意从题干中获取准确信息:加强中央集权→官俸、军费增多→财政危机,由此得出教训。

答案:C4.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解析:材料表明北宋政府纵容土地兼并,目的是筹集军费,镇压“盗贼”和平定“边境扰动”。

解题关键是要将选项与材料有机结合进行分析。

答案:C5.下列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防止了武将夺权和地方割据②导致了官僚机构膨胀③降低了政府办事效率④造成了国家财政困难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北宋吸取唐末至五代的教训,重文轻武,加强中央集权,“分化事权”,造成官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政府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增加,故①②③④项都正确。

答案:D6.辽宋间“澶渊之盟”使( )①双方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②贸易往来频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③技术和文化交流加强,促进双方的进步④北宋负担加重,激化了社会矛盾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④ 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涉及对“澶渊之盟”的认识,既要看到该盟约加重了北宋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又应该认识到该盟约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

2021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师用书教案人教版选修1.doc

2021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师用书教案人教版选修1.doc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概括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2.探究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

3.分析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

1.重点:分析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2.难点:“庆历新政”及其与王安石变法之间的关系。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原因(1)北宋初年,政府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

(2)为解决财政困难,政府不断增加赋税,导致中小农户赋税沉重。

(3)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更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2.表现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威胁着北宋王朝的统治。

不抑兼并与阶级矛盾激化的关系北宋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实质上体现和维护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必然会导致兼并严重,使贫富分化更为激烈,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阶级矛盾激化。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积弱(1)原因①集中军权:设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以互相牵制;经常换防各地驻军,实行更戍法;造成军队战斗力削弱。

②集中行政权和财权: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互相牵制;三司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宰相权力;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2)表现: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签盟约求苟安,形成“积弱”局面。

2.积贫(1)冗兵:扩充军队和“荒年募兵”,使军队数量增加。

(2)冗官:机构重叠,官职混滥。

(3)冗费:军费猛增,岁币和官费开支庞大,北宋财政日益入不敷出。

北宋建国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利弊共存(1)利:①使中唐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持社会稳定。

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2)弊:①机构重叠,官员数量庞杂,财政开支巨大。

②调兵权与统兵权相互牵制,使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③地方上财政困难,工作难以开展。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背景社会矛盾尖锐,北宋的统治岌岌可危。

2.推行1043年,宋仁宗任用主张改革的范仲淹、富弼等人进行改革。

3.核心: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

4.措施(1)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办法;定期考核政绩,淘汰老病愚昧等不称职者和在任犯罪者。

18学年高中历史第四章北宋王安石变法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的失败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

18学年高中历史第四章北宋王安石变法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的失败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

第一节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的失败教材整理1 冗官、冗兵、冗费与尖锐的社会矛盾 1.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原因:北宋集中兵权、行政权、财权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带来的负面影响。

(2)表现①积弱:在北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屡屡战败,反映了北宋政府的腐败和兵力的虚弱。

②积贫:冗官、冗兵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加上支付辽和西夏的高额岁币,使北宋政府财政入不敷出。

2.社会矛盾尖锐(1)原因:北宋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

(2)表现:先后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

[深度点拨] 北宋建国后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利与弊(1)利:①使中唐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持社会稳定。

③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2)弊:①机构重叠,官员数量庞杂,财政开支巨大。

②调兵权与统兵权相互牵制,使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③地方上财政困难,地方工作难以开展。

教材整理2 庆历新政及其废止1.背景:严重的社会矛盾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改革。

2.概况(1)改革纲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2)核心内容:整顿吏治、严格吏治管理,清除冗官。

(3)改革方案: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农业生产和提高军队的素质等。

3.结果:遭到保守派官僚的极力抵制与反对,仅施行了一年多便告夭折。

[深度点拨] 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及其影响(1)原因:①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诽谤,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②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

③改革措施太猛,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

④改革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位。

⑤改革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2)影响: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并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借鉴。

教材整理3 王安石受命变法1.原因(1)王安石提出了变法的主张。

(2)宋神宗力图扭转贫弱局面。

高中历史1第4章第1节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的失败(教学素材)

高中历史1第4章第1节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的失败(教学素材)

4、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的失败(教学素材)1.北宋时期,出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北宋冗官,吏治腐败B.北宋统治者采取了纵容地主兼并土地的政策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引文,反映的是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的社会现实。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赵匡胤为巩固政权,曾经对功臣宿将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

2.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

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D.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答案C解析题干中隐含的关键信息是北宋官员数量庞大,但又行政效率低下,结合本课时所学“三冗"的史实可判C项最佳。

3.997年,宋廷岁收2 200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 000万缗,收支却亏1 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C.皇室奢侈 D.“三冗"严重答案D解析财政危机是材料的核心信息,D项与之最密切。

4.下图为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的唯一实物——回銮碑。

关于“澶渊之盟”的分析与认识不正确的是( )A.使宋辽维持了长久的相对和平B.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C.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D.是北宋在战争失败的情况下被迫签订的答案D解析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可知前三项皆正确,D项错在“战争失败”。

5.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座右铭的范仲淹为革除北宋时弊,主张改革。

其改革主张的核心是()A.整顿吏治 B.减轻人民徭役负担C.整肃军队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A解析范仲淹认为,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吏治不整,因此改革主要是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 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

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的失败
教材整理1 冗官、冗兵、冗费与尖锐的社会矛盾 1.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原因:北宋集中兵权、行政权、财权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带来的负面影响。

(2)表现
①积弱:在北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屡屡战败,反映了北宋政府的腐败和兵力的虚弱。

②积贫:冗官、冗兵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加上支付辽和西夏的高额岁币,使北宋政府财政入不敷出。

2.社会矛盾尖锐
(1)原因:北宋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

(2)表现:先后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

[深度点拨] 北宋建国后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利与弊
(1)利:①使中唐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持社会稳定。

③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2)弊:①机构重叠,官员数量庞杂,财政开支巨大。

②调兵权与统兵权相互牵制,使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③地方上财政困难,地方工作难以开展。

教材整理2 庆历新政及其废止
1.背景:严重的社会矛盾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改革。

2.概况
(1)改革纲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2)核心内容:整顿吏治、严格吏治管理,清除冗官。

(3)改革方案: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农业生产和提高军队的素质等。

3.结果:遭到保守派官僚的极力抵制与反对,仅施行了一年多便告夭折。

[深度点拨] 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及其影响
(1)原因:①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诽谤,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②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

③改革措施太猛,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

④改革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位。

⑤改革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2)影响: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并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借鉴。

教材整理3 王安石受命变法
1.原因
(1)王安石提出了变法的主张。

(2)宋神宗力图扭转贫弱局面。

2.表现
(1)1069年初,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决心变法。

(2)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的机构,专门拟定变法措施。

[深度点拨] 宋神宗为什么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
(1)庆历新政失败后,宋朝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仍然十分尖锐,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

(2)王安石给统治者呈送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变法的主张和设想。

(3)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赞赏王安石的设想。

探究点北宋中期的积贫积弱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