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邱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湖北版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湖北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
道,王道也。
王者,人之始也。
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
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
”材料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君权神授B.格物致知C.心外无物D.天人感应2.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
这一“回潮”的历史时期是A.秦汉B.隋唐C.魏晋南北朝D.明清3.唐代坊市制度严格,《唐律疏议》规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
”这说明唐代A.坊市制度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B.法律仅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C.坊市管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D.实行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4.顾炎武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
……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实际上作者意在表达A.理学悖离“五经”原旨B.孔孟之道为理学之根本C.取儒学之本,舍宋明理学D.用思辨方式来对待理学5.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
最新-河北省高碑店一中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8-2018学年度河北省高碑店一中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黑其他答案的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试题一律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位置颠倒,不予评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台湾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父亲遗留下的财产,每一个儿子都有一份。
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
”西周时“适当的方法”应该是指()A.禅让制B.嫡长子继承制C.王位世袭制D.礼乐制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或者又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长久)’,秦郡邑而促(短暂)。
尤非所谓知理者也。
”下面符合作者观点的是()A.柳宗元非常推崇分封制,反对郡县制B.秦朝因为实行郡县制所以短暂而亡C.汉朝一直实行分封制所以长久D.文中的的封建一词原意是指封邦建国3.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丞相大权独揽D.在中央建立了三公九卿制4.汉代著名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始皇前叹韩非之书,后惑李斯之议;燔《五经》之文,设挟书之律。
”其中“挟书之律”指的是()A.秦始皇统一的重要举措B.焚烧私藏违禁书籍C.对私藏违禁书籍的人处以酷刑D.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令5. 在秦朝,采取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这对于政治决策的重大意义是()A.集思广益,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B.安抚群臣,为君主效力C.展现民主,体现君主深切关怀D.进行廷辩,充分显示大臣才能6.著名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最新 河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精品
河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卷I(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1~30每小题1分,共30分;31~40题,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启对中国政治文明的贡献是A.建立夏朝B.开创王位世袭制C.推行禅让制D.实行分封制2.“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是百姓对哪一个君王的诅咒?A.桀B.纣C.汤D.周厉王3.商周时期种植的“五谷”,至今仍是主要农作物的是A.稻、棉花B. 豆、高粱C.麦、玉米D. 稻、麦4.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运动的共同点不包括A.依靠和重用有才干的人实施改革B.推动了封建化进程C.促进了政治、经济发展D.促使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5.下列朝代中,最早以户籍征收赋税和徭役的是A.秦朝B.西汉C.北魏D.隋朝6.下列关于察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一种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②为汉初“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③成为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④东汉中后期,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A.①③④B.③④C.②③D.①④7.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说明了A.汉政府重视构建多元文化体系B.丝绸之路有利于文化交流C.中国与印度半岛国家有了直接交往D.汉匈互市兴旺,文化往来增多8.隋文帝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最大贡献是A.统一南北,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B.营建大兴城,使其成为闻名世界的大都市C.开通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D.强调“存百姓”思想,改革赋役制度9.科举制创立、健全的作用不包括A.稳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B.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D.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10.下列不属于唐代对回纥政策及措施的是A.设都督府管辖B.和亲C.会盟D.开辟“参天可汗道”11.为唐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氛围的是A.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B.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C.“唐人”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D.胡汉交融,中西贯通12.北宋初期为缓和农民的反抗,奉行A.“不抑兼并”政策B.募兵、养兵政策C.更戍法D.保甲法13.下列与西夏历史无关的是A.官职分为汉制官职和党项官职B.保持部落兵制,全民皆兵C.宋夏和议,双方约为兄弟之国D.发现目前最早的木活字佛经印本14.下列史实不可能在元代出现的是A.云南地区设行省,并实行土司制度B.在全国范围进行天文测量C.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D.揭示封建社会衰落的文学作品出现15.柳永词作的特点是A.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B.主要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C.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明白如话,生活气息很浓D.抒发国破家亡的愁苦之情,哀婉感人16.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17.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手工业发展表现的是A.吴、蜀的丝织业闻名全国B.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C.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D.青瓷制作技术日臻成熟18.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其中吸收了A.佛教教义B.法家思想C.墨子学说D.《神灭论》的观点19.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是A.慷慨苍凉B.朴实恬淡C.缠绵婉转D浮艳华丽20.“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卷历史(word版)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关于武则天的用人,其当时的政治反对派除子昂评价说:“所荐必行,所举则试,以至当代谓知人之明。
”后晋刘煦所撰《旧唐书》评说“善言慰仁杰之心听忠言而诛酷吏。
”宋代朱熹评价她说:“任用酷吏,居害宗支。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多元叙述历史带来思维混乱B.思想不同导致历史评价不同C.久远的评价更接近事实真相D.反对派的历史评价是虚构的2.按照宋制,皇帝诏旨须经朝廷商议进呈,再由皇帝审阅批准,才能发付朝廷执行。
皇帝未经朝议擅自将诏旨发出,将会招致宰相的批评和抵制。
这反映了宋代()A.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B.中央官制的完善C.皇权与相权的对立 D.君主权力的弱化3.罗斯福新政得到广大工人的拥护,但是也有部分资本家将其称为“剥削富有者的暴政”。
以下新政政策最容易引起资本家反对的是()A.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B.复兴工业,调整农牧业C.政府担保存款,恢复银行信用D.实施社会保障,缩小贫富差距4.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
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5.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
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A.相权的削弱 B.三省六部制的破坏C.事权的分割 D.理学的束缚6.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A.汉赋和唐诗B.风俗画和文人画C.宋词和元曲D.话本和小说7.“亲亲尊尊”思想本为儒家的重要思想,但在魏晋时期道教的重要戒律类经典《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也规定:“凡入人家,必先问人家尊亲名讳。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 有学者指出:“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
”当时,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A. 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B. 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形成C. 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D. 宗法分封制趋于解体【答案】A【解析】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正处于中国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和夏商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故A正确;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形成,应该是在春秋战国之后,故B错误;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故C错误;宗法分封制趋于解体的时间也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故D错误。
【名师点睛】抓住关键时间信息“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答。
2. 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和控制。
”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A. 宗法制B. 中央集权制C. 分封制D. 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
”材料的意思是封建不是君主专制高度集权。
排除BD。
A宗法制与题意无关,排除。
分封制下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在诸侯国有很大的行政权、财政权和军事的权力,周天子没有直接管理地方事务的权力,因此选择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3. 战国至秦汉,实行新的军功爵制。
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
这说朋秦汉新爵制A. 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B. 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C. 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D. 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A项片面,只适合一个阶层,C项与材料无关,D项表述不严谨,社会阶层应该有很多,怎么会有双向流动?即使有也不符合材料,因为材料强调的是单向流动即各阶层的进身(向上流动)。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历史)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此“制”是指A.嫡长子继承B.分封制C.三公九卿制D.宗法制2、“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
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 引自《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3、康熙在1711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则生一弊。
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职此事也。
” 康熙的本质用意是要求他A.无为而治,与民休息B.恪尽职守,以民为本C.墨守成规,拒绝改革D.维护皇权,稳定统治4、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
”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 反割台斗争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5、“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材料中所说的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A.国民革命的兴起B.土地革命的开展C.抗日战争的胜利D.战略反攻的开始6、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A.增强了民族意识B.推翻了封建帝制C.确立了共和政体D.实现了民族独立7、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1718--1高三历史月考试卷
D.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和中共执政能力的增强
29、“我们就是要好好向世界先进经验学习,不然总是跟在人家后面爬行。你们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人家是怎样搞的。长期把自己锁在本乡本土,不与外界交往,闭关自守,只能把我们国家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由此可知,邓小平认为
A.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外交政策总体上是正确的
A.放弃了缚
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
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20、康有为提出“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他强调“中学为体”以传承儒学,“西学为用”以西化儒学。即用西学对儒家思想和制度进行变更以革新,主张中西文化可以而且应当交融汇通。该思想
12、学者杨晓东认为:“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基于这种分析,他认为“启蒙”主要是
A.知道应该怎样思考B.彰显人性的尊贵价值
C.自主开拓精神家园D.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
13、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肯定教皇的中介作用B.巩固民众的宗教信仰
C.否定教会的神学权威D.丰富基督教教义教规
11、16世纪,意大利人马基雅维利在其《君主论》中主张:“要不择手段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建立民族国家。”该主张
A.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B.是罗马教廷的政治诉求
C.反映了地主阶级反教会压迫的愿望
D.是宗教改革的核心内容
9、但丁在《神曲》中让他的情人把他带进“天堂”;彼特拉克用诗句描述了理想情人的妩媚和他的感情;《十日谈》多半故事都以爱情、男女关系为主题。文艺复兴的这一共同点
最新 2018届高三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精品
2018届高三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一、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面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一部分。
这部分浮雕向人们展现的历史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是()A.揭开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序幕B.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C.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D.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2、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幅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一位中方官员义正词严对了一幅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此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太平世界,男女同权应科举;天国春秋,军民协力斩顽妖。
”此联是洪秀全为天京文阁殿新考时撰写的门联。
下列对其所含历史信息的理解不准确的是()A.描绘了太平天国定都后的斗争片段B.体现了太平天国倡导男女平等的政策C.反映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文化改革措施D.表达了要彻底击退外国侵略军的意志4、对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正确的是()A.两者都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B.两者都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愿望和要求C.两者都具有空想性和落后性D.两者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是相互矛盾的5、梁启超在评价戊戌变法时写道:“……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
”这说明戊戌变法在当时拥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对其中“举国鼓舞欢蹈”的准确理解应是()A.得到人民大众的支持B.得到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C.得到广大汉族官僚地主的支持D.得到旧官僚和立宪派的支持6、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在同一背景下掀起的两次救国运动,但终未走在一起挽救民族危亡,其主要原因是()A.不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B.帝国主义的疯狂镇压C.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D.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7、“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2018届河北省邱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河北省邱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本试卷分为试卷Ⅰ和试卷II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是中国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的中国文明,其深基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
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 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B. “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C. 世代公卿的选宫制度D. “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答案】B点睛:西周典章制度比较完备。
其中,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奴隶社会的两大支柱,而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支柱。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渐崩溃,礼乐制度也走向衰落。
2. 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实行“慎罚”的“礼治”;提出了旨在长治久安的“德治”思想;反复告诫统治者防止腐化堕落,提倡励精图治。
孔子很尊崇周公,甚至为“久已,吾不复梦见周公”而浩叹。
据此可知A. 儒学与周制有渊源关系B. 孔子主张进行社会变革C. 周公开启民本思想先河D. 周公奉行礼制长治久安【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孔子很尊崇周公,甚至为‘久已,吾不复梦见周公’而浩叹”,说明孔子试图通过社会变革,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故答案为B项。
A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周公的民本思想,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3. 春秋初诸侯追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一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一县两级制。
以上历史现象根源于A. 诸侯争霸的推动B. 铁犁牛供的使用C. 分封制走向崩溃D. 法家思想的推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现象属于政治制度的变化,应该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的角度分析,而“诸侯争霸的推动”属于政治角度,与题意要求不合,故A项排除;材料中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不断发生变化,究其原因应该是铁犁牛耕的使用,使分封制瓦解,新的地方行政体制建立,故B项正确;分封制走向崩溃是题干所反映的现象而不是根源,故C项排除;法家思想与题意无关,故D项排除。
最新 【历史】河北省冀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精品
河北冀州市中学2018—2018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第I卷 (选择题共51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这表明A.夏商周三代统治的时间都不长 B.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完全相同C.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毫无共同之处 D.夏商周三代的主要制度是相沿袭的2.“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结合下面的几幅图片指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四羊方尊】【三角援戈】【人面纹文鼎】【乐府钟】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用具 D.兵器和农具3.西周时期的诸侯国,位于最北和最南面的是A.鲁、卫 B.齐、楚C.卫、晋 D.燕、楚4. 周初分封制的实行,巩固了统治,开拓了疆域,但后期却造成了分裂格局,导致这些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A.分封诸侯的争权夺利B.周王室的腐败衰落C.生产力的迅速发展D.奴隶平民起义的打击5.下列哪些符合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现象:①大量使用青铜农具②出现刺绣品③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④以贝作为货币⑤用漆工艺装饰车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⑤ D.①③⑤6.“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
”但事与愿违,这种继承制度在政治上给西周带来的最不利的影响是A.权力世袭制度渐渐地消亡B.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生自灭C.贵族普遍地转化成为庶人D.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7.下面关于春秋战国经济史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出现了精巧漆器②青铜器出现金银错新技术③已能用曲造酒④出现了手工业工艺专著《考工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
“垄断”一词反映了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 B.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C.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追逐名利 D.春秋战国时期注重文化娱乐生活9. 能够反映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形成的历史现象是A.农民广泛使用铁制工具B.出现了初步繁荣的封建城市C.逃亡者“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D.出现了郡、县10.《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2018届高三上学期文综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套真题
2018届高三上学期文综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一、选择题1. 孟子以前的政治家,大多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
重农抑商政策出的主要背景是()A . 私营工商业发展B . 秦朝统一全国C . 铁犁牛耕的普及D . 井田制的瓦解2. 唐宋时期,契丹女真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进入中国,使中国不再是单纯的华夏民族。
中国文化接受了外来的刺激,也吸收了很多外来文化。
在此基础上,韩愈及其以后的一代又一代的儒学者提倡回归经典。
他们的工作()A . 强调“天人感应”B . 加速国内民族融合C . 推动理学的形成D . 利于商品经济发展3. 下表是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据此可知当时()A . 政府“不抑兼并”B . 商税是政府主要收入C . 政府鼓励商业发展D . 工商业经济不断发展4. 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
这项政策()A . 推动官营工商业发展B . 加速白银内流C . 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D . 放弃海禁政策5. 1439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详,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味的监察法规。
材料反映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是()A . 机构完备B . 重视监察官员素质C . 立法保障D . 拥有独立的监察权6. 在中华法系中,与商业有关的民事法律得不到充分发展,重视公权益即国家利益,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私权益即庶民个人利益,却得不到应有重视。
材料表明中华法系()A . 重视维护君主专制B . 基于小农经济和宗族社会C . 维护商品经济秩序D . 侧重协调人与人的关系7. “公元前5世纪,普尼科斯山建成一个半圆形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了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材料反映雅典民主政治()A . 全民参与B . 轮番而至C . 直接民主D . 公开透明8. 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
河北省定州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试题(承智班)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第Ⅰ卷本卷共40小题。
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欧中世纪,“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的管辖。
类似的情形,在我国西周时期A.可能出现,周天子通过层层分封间接控制天下B.可能出现,地方百姓只服从自己宗族长的管理C.不可能出现,周天子对臣属具有绝对的控制权D.不可能出现,周天子与臣属以血缘关系为纽带2、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
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
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A.明亲疏的家族追求 B.辨等级的阶级理论C.重家庭的人伦观念 D.别长幼的宗法意识3、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
由此可见,“推恩令”有效地解决了封国问题的原因是A.王国从此受汉郡管辖B.西汉从此不再有王国C.王国嫡长子没有领地D.列侯数多则王国力弱4、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帛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三五分以代役。
此规定有利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家庭手工业的发展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官营手工业的发展5、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
“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
由此可知,唐朝的科举考试A. 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B. 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C. 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D. 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6、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
河北省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第一次月考(8月)试卷(历史部分)
河北省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第一次月考(8月)试卷(历史部分)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8高二下·长安期末) 学术界认为《论语》最初有《古论》《鲁论》《齐论》三个版本,汉魏时期《齐论》失传。
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了失传已久的《齐论》竹简;同《鲁论》《古论》相比,一是多了“知道”“问王”两篇,二是章句多于《鲁论》。
该发现()A . 推动了儒家思想研究的深化B . 佐证了秦始皇焚书对文化传承的破坏C . 揭示了汉代儒学独尊的事实D . 证实了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性2. (2分)(2017·河南模拟) “(刘邦)慢而辱人。
然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刘邦成功的原因是()A . 不拘小节,性格豪放B . 兵多将广,有雄厚的实力C . 让异姓将领据地为王D . 封子弟为王,巩固刘家天下3. (2分)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
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
”“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 . 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 .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 . 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D .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4. (2分) (2017高二上·合肥开学考) 据陈顾远《中国婚姻史》考证:“明洪武元年,令庶民嫁娶悉依《朱子家礼》,凡男十六岁、女十四岁以上并听婚娶。
还要求同里民户互相资助,以保证男女及时完婚”。
明朝这样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 . 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B . 维护传统的思想C . 保证农业人口的增长D . 保障封建经济基础5. (2分) (2018高三下·江苏模拟) 公元前546年,古希腊执政官庇西特拉图借助外籍雇佣军的力量,收缴了公民的武器,建立起一支300人的私人卫队,把自己的住所安在卫城之内,成为凌驾于公民集体之上的君主。
河北省承德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某某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内容。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载,黄歇(春申君)对楚王说某某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
”又说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拒)秦,据此可知当时:..A.以郡统邑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郡一鉍的行致区劁已成为定制C.楚王善于纳谏确保了政治清明D.郡制是特殊条件下的地方体韻2.下面是东汉X宴的《四民月令》所记载的关于汉代田庄内部交易情况的部分截图,该截图内容可以用来说明汉代田庄A.商品经济达到较高水平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C.手工业生产规模大D.无需同外部市场发生联系3.汉至隋唐,弹琴的儒者多是经过世族家教门风滋养、承续累世经学的贵族,“琴者,禁也”和“以琴正心”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这表明A.儒者通过琴理以期提高个人素养B.儒学实现了与时代精神的结合C.理学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D.世家大族是传承经学的主体4.在唐贞观、永徽时期,永业田只有五品以上勋官和“家贫卖供葬”及“狭乡乐迕就宽者”的一般百姓方可货卖;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田令》又增补了“流移者(包括未经政府批准的流亡人户)”也可货卖。
这种变化反映出当时A.流民问题日趋严重B.阶级矛盾尖锐C. 土地买卖限制放宽D.政府管理失控5.有学者指出中国较早形成了一种早熟的政治体系,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其法律身份至少在名义上是平等的,这就使得国家能够通过某种标准化的规则来选拔官员必像日本这样等级森严、贵族势力强大的社会不可能引入科举制,引进了也无法运作该学者重在强调A.科举制让世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B.日本缺乏科举制的经济基础C.科举制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科举制与贵族政治极不相容6.下面是公元997〜1072年北宋两税(针对农民征收的税收,分夏秋两季征收)与政窗财政收入的统计图(单位:万贯)。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2017-2018学年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50分)1.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
郑国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
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德。
’”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周王室对各诸侯国不分亲疏 B.宗法制度影响西周封国间的关系C.当时强调同宗族的国家相互帮助 D.周王和诸侯是宗法制的核心所在2.明朝《虎墩崔氏族谱》“族约”载:“立族长,立族正、族副,劾查良莠,宣圣谕,敦族义,创祠宇,置祭田,守坟墓,重谱牒,立宗会,叙伦理,正闺门,端蒙养。
”这说明“族约”的主要功能是( )A.注重血缘纽带,捍卫贵族政治B.约束家族成员,追求政治平等C.维护宗族特权,强化专制统治D.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3.《殷周制度论》中有:“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这段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B.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C.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4.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政治制度的运作。
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
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与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恰当的是(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不再以周天子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小宗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5.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一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邱县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为试卷Ⅰ和试卷II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是中国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的中国文明,其深基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
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B. “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C.世代公卿的选宫制度D. “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2.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实行“慎罚”的“礼治”;提出了旨在长治久安的“德治”思想;反复告诫统治者防止腐化堕落,提倡励精图治。
孔子很尊崇周公,甚至为“久已,吾不复梦见周公”而浩叹。
据此可知A.儒学与周制有渊源关系 B.孔子主张进行社会变革C.周公开启民本思想先河 D.周公奉行礼制长治久安3. 春秋初诸侯追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一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一县两级制。
以上历史现象根源于A.诸侯争霸的推动B.铁犁牛供的使用C.分封制走向崩溃D.法家思想的推广4.《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进职事。
”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
以后他又多处题辞,提倡“合同父子",即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
由此说明秦始皇A.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B.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C.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D.以恪守宗法伦理进徳为最高理想5.近年考古发拥的西汉海昏侯刘贺(公元前93/92年一前59年)墓,出土有两枚印章(见下图),还有数量惊人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以及大量竹簡、木牍。
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印章沿用了秦统一文字的字体B.精美器皿大多出自田庄手工业C.竹简木牍可能记载有佛教经典D.王国侯国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6.西汉昭帝时召开盐铁会议,代表政府的桑弘羊与代表民间的贤良文学,就西汉以来的财政经济政策等问题展开辩论。
会后政府颁布法令,改酒业官营为向卖酒者征税,又下令罢关内铁官,部分地允许私人采炼和贩运铁器。
这反映出当时A.盐铁官营不利于国家统一 B.政府抑商政策发生异变C.官营经济由膨胀转向收敛 D.民意左右着政府的决策7.荆襄地区的水利兴修早在春秋时已经开始了,而两晋南朝时期水利的兴修更多。
刘宋时,张绍为雍州刺史,在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宴,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
这折射出当时荆襄地区A.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B.农业注重精耕细作C.成为中央政府财政倚重 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8.北齐均田令中,有“每丁给永业田(不必归还政府的土地)二十亩,为桑田,期中种桑五十根,榆三根,枣无根”的条文。
隋朝均田令也规定了永业田必须“课之以桑、榆及枣”,“以备生生之资,以供养老之具”。
据此可知A.农民的负担逐渐减轻 B.均田制推动了小农经济发展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D.政府的土地政策趋向于宽松9. 唐初,各州遍置常平仓,以国有钱本贱时收桑、贵时出粜,平抑粮价。
唐代宗时,刘晏竭力加以改革完善,“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刘晏被害后,政府全面实行官销制度。
这说明唐朝时期A.私商资本增殖困难B.厉行重农抑商政策C.长途贩运贸易繁荣D.以民为本重视民生10.唐初,不仅将宰相的职权分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共掌,而且还设立了政事堂,形成一套三省长官共议政事的制度。
由此可见,政事堂的建立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加强了中央集权C.避免了决策失误 D.平衡了中央权力11.《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马,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自2002年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地下“六马驾一车”考古遗存发现以来,天子驾六还是驾四的争议便不证自明。
可见A.没有遗址辅证的古书必然有争议B.遗址需要古书辅证才能得出结论C.古代书籍与历史遗址有互证作用D.《逸礼》的其他记载也真实无误12.关于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的发展,有人感慨,我们抛弃了“中学”中过去以“六艺”为核心、以“四部”为框架的学术分类体系,而代之以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一系列现代学科范畴。
这反映出A.近代中学发展缺乏稳固根基 B.西学冲击了中国人认知思维C.中国学术分类体系渐趋成熟 D.中国传统儒学发展陷入困境13.“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
”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A.沉重打击了淸政府统治B.不能承担民主革命重任C.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14.英国《当代评论》刊载:“大沽口有三名正在为各国轮船装卸货物的工人……都成了俄军的射击目标,……通州己是死亡之城……白河两岸的房屋被洗劫一空。
这些都是那些文明使节的所作所为。
”上述亊件发生于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B.中日甲午战争时期C.八国联军侵华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15.下表是中国19世纪70〜90年代进出口商品价值简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单位:万海关两)A.西方国家利用科技进步和流通的发展,对中国展开巨大贸易攻势B.外国商品输入的优势主要依靠鸦片贸易获得C.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己经无法抵挡外国资本主义商品的洪流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歩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有—定的抵制作用16.盛宣怀在其所拟《电报局招商章程》中说:“中国兴造电线,固以传通军报为笫—要务,而其本則尤在厚利商民力图久计。
”根据材料推断,盛宜怀认为应如何发展近代电讯亊业A.引进西方电讯技术B.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C.结合商业化运转推动发展D.提高电讯行业的利润17.1939年1月,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指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
”据此,毛泽东旨在A.肯定正面战场对敌后战场的支持B.赞扬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贡献C.突出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D.高度概括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8.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发行了《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一个时期的外交特点。
其中能够反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斗笠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求同存异”、“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19.《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
材料说明罗马法A.-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B.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主张C.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D.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20.霍布斯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即自然状态下),每一个人对缚一件事物都享有“自然权利”,但是这种自然权利会带来纷争,因而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是“孤独、贫困、污秽、野蛮又短暂的”。
为了保全自己和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在理性的指引下,人们缔结社会契约。
以下叙述中,最能体现霍布斯社会契约思想特点的是A.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其统治才有正当性B.人与人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交战状态,人们为了自保而缔结契约C.政治共同体的代表如果违反了大多数人的意志,人们有权将其罢免D.签订契约以后,每个签订者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21.“法国人从美国那里拿来的是他们发动革命的理论,而不是他们切割又缝合政府的理论。
”这种观点A.认为法国以美国为民主仿效对象B.预见了法国共和政体建设的曲折性C.高度赞扬1875年宪法的先进性D.批判了美国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22.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说:“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最大限度的合法性(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而且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为实现革命的过渡,列宁要求A. 通过暴力手段推翻沙皇制度建立议会制共和国B. 缔结真正民主的非强制的和约使俄国退出一战C. 布尔什维克党要适应这种特殊的条件开展群众工作D. 实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23. 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右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
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
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富有宗教神秘感。
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A.现实主义流派B.浪漫主义流派C.印象主义流派D.现代主义流派24.下表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A.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成型B.英法两国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C.垄断组织的作用日趋减弱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必做题为25-26,25题25分,26题12分,选做题为27-29題15分,共52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根据不同的国情采用不同的政治体制,才能促进毎个国家的发展。
权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国当时是一种普遍的政治体制,这一点从秦朝开始体现的很明显。
虽然地方权力有时会威胁中央,但集权在古代中国是一个常态这应该是没有异议的,这说明其实用性很强。
也就是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与中国的封建生产方式相适应的。
作为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中国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解胜华《中央集权制度的利与弊》材料二在和英国打的时候,十三个邦(州)联合起来,等到把英国打敗后,各自还是分散治理。
1777年召开“大陆会议”,通过了《邦联条款》,宜布结成“永久性的同盟”,名称叫“英利坚联邦”(中文译作“美利坚合众国”)。
各邦(州)仍保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权,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来越复杂,有些人就主张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管理这个联邦。
于是1787年各邦代表举行了一次有名的会议,史称“联邦制宪法会议”。
——资中筠《美国十讲》(1) 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朝与美国的政治创举,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社会背景。
(12分)(2)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与美国政治制度的本质区别,并分析其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10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的认识。
(3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为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经济与外交发展状况简表——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册)等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经济与外交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