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时作业: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三点导析】1. 考点:知道诸子百家,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重点:了解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3.难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方法导拨】1.如何全面地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一定社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因此,必须从“百家争鸣”所处的春秋战国这一历史转型时期出发,结合必修一(政治文明)、必修二(物质文明)等方面的内容,综合考察“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
首先,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其次,在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中,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其各自代表人物提出了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再次,私学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最后,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较为礼贤下士,而“士”们也希望用自己的思想主张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2.如何全面地掌握诸子百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方面,要注意把握诸子百家的主张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应注意学习方法。
诸子百家在互相争鸣、驳难的同时,也相互吸收、融合。
其中的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进行改革的理论武器,等。
而对具体的内容,可以采取比较的方法记忆。
如:比较诸子的思想的相同之处(同),进而比较后来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思想有何继承和发展(异)。
也可以采用列表法(图表法),在一个表格里面,穷尽诸子的思想,在一个表格中比较记忆。
【要点导学】要点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百家争鸣”出现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导致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活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同时,学术下移,出现了,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道家:、;儒家:、孟子、;墨家:墨子;家:商鞅、,等。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古时人有云:治国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
这一治国思想与以下哪一点相同()A.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剩,盗贼无有。
”C.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D.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2、易中天曾经说道:“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
”这材料中的“争”本质上指的是()A. 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B. 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C. 争夺学术霸主的地位D. 探寻国家实现统一的新途径3、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出了这样一道题,“□□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问□□应是哪位思想家?()A. 孟子B. 墨子C. 韩非子D. 老子4、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韩非的同学设计台词,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其台词的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5、“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下列与此主张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6、学者信力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仍、兵荒马乱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最为开放和最不可思议的一个时代……是一个黄金的时代……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思维脉络
-2-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上,分封制崩溃,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3)阶级上,“士”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 (4)文化上,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若干边疆国家,如秦、晋、齐、楚等,因开拓疆土、并兼异族,使经济和文化产出好
些新方面。诸夏文化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并吸收相当成分的外族文化。这些新因
素,更刺激新思想的产生。
——傅乐成《中国通史》
互动探究(1)史料中的“封建社会”是指什么时期?“封建”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史料,概括促使春秋时期新思想产生的基本因素。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目标
1.分析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 历史背景以及儒家思想 的形成过程。 2.识记春秋战国时期,我 国主要的思想流派、代 表人物及其核心思想。 3.认识春秋战国时 期,“百家争鸣”局面形 成的重要历史意义。
-8-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百家争鸣”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历史意义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3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一、选择题1.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
其中“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
后人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
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2.面对乱世,孔子周游列国,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A.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当时各国忙于争霸,无暇接待孔子3.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所提出的“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意义在于4.2015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第78代嫡孙孔维克提案建议将教师节改期到孔子诞辰日,即9月28日。
下列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5.《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6.美国物理学家卡泼勒曾将老子的哲学思想与现代物理学进行过比较,他认为“‘道’暗示着‘场’的概念,‘气’的概念与量子‘场’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
对卡泼勒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道”的观点蕴含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7.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称为“仁—礼社会”,其中“礼”的作用是8.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
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A.君主意志B.“爱人”9.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A.政治运动B.启蒙运动C.思想文化运动D.思想解放运动10.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11.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A.因材施教的原则B.有教无类的思想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D.循循善诱的说教12.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作业:作业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作业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很多成语典故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如卧薪尝胆、围魏救赵、奇货可居、唇亡齿寒、毛遂自荐、朝秦暮楚等。
这些成语典故反映出当时( )A.经济大发展 B.政治大动荡C.文化大繁荣 D.社会大变革2.《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的剧烈动荡B.“士”这一阶层的出现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3.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受过教育的“士”或进入诸侯大夫的机构,或独立于社会,形成一个不拥有政治地位却拥有文化的知识阶层。
到了汉代,传统知识分子逐渐转变为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
导致这一变化的文化因素是( )A.优先兴办教育B.科举制度的僵化C.背离传统礼制D.儒家思想的限制4.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因关心环保议题,开拍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记录地球生态所将面临的浩劫,从而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
面对地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你认为中国古代哪一思想学派最适合回应此项议题( )A.道家B.墨家C.儒家 D.法家5.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
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
这位思想家秉承的理念是( )A.克己复礼B.仁者爱人C.无为而治D.为政以德6.“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7.钱穆先生在《孔子与论语》中说,儒家论人生,主张节欲寡欲以至于无欲;但绝不许人寡情、绝情乃至于无情。
这表明儒家思想( )A.主张建立礼乐制度B.深受宗法制的影响C.认同情感的积极性D.提倡人文理性精神8.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作业Word版含解析
课后训练基础巩固1.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与下图无关的是()A.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B.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诘难、批驳,同时吸收、融合C.当时的学派只有这五家,号称“百家”D.“学在民间”促成这种现象的出现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的是()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墨家思想D.道家思想3.关于孔子“仁”的思想,下面理解不正确的是()A.“爱人”是“仁”的主要思想内容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实现“仁”的必要条件之一C.“仁”的思想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D.“仁”就是“有教无类”4.“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是谁的言论()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持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下列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6.下图是孔子讲学图。
他向学生讲授的内容不可能是()A.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B.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C.“克己复礼”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7.下图是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的吉祥物图案,它们都突出了“和谐”的主题,蕴含了丰富的“和谐”思想。
下列主张与这一主题相符的是()①“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③“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下图漫画所反映的是()A.老子的“无为”思想B.孔子的“贵贱有序”思想C.孟子的“仁政”思想D.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能力提升9.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为统治者所推崇,是因为它()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变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10.“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庄子 继承和发展老子的学说
孔子 “仁”、“以德治国”、“有教无类”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子
“仁义”、“王道”、“君舟民 水”、“性恶论”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 、“节俭”
韩非子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三、“百家争鸣” 的历史影响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 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孔林 孔子及家族专用
墓地。
相传孔子死后,
他的学生从四方带奇 木异树来此种植2000 多年来不断增植,已 达3万余株,为我国最 大的人工园林,园林
内栖息着多种禽鸟, 为旅游观赏胜境。
孔府 位于孔庙东侧,有 “天下第一家”之 称,是孔子嫡系长 期居住的府第,也 是中国封建社会官 衙与内宅合一的典 型建筑。
2、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1)、孟子
材料一 :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材料二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 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 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 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 有之也。”
仁政 仁义
民贵君 轻
性善论
君舟民 水
性恶论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形象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确切出生地不详, 但史记记载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 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 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到了唐朝 武宗时期老子被定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 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但是早期的道士认 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老子与后世的庄 子并称老庄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17: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练习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选择题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A.重义轻利B.民贵君轻C.天人感应D.正心诚意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5.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6.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A.进步史观B.天命史观C.循环史观D.英雄史观7.《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8.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9.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要一项最契合标题要求。
〕1、古时人有云:治国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
这一治国思想与以下哪一点相反〔〕A.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剩,盗贼无有。
〞C.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D. 假定使天下兼相爱,爱人假定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2、易中天曾经说道:〝这〔先秦诸子百花怒放〕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争辩,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
〞这资料中的〝争〞实质上指的是〔〕A. 争夺国度的最高统治权利B. 寻求社会动摇与开展的途径C. 争夺学术霸主的位置D. 探寻国度完成一致的新途径3、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出了这样一道题,〝□□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斗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天但是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问□□应是哪位思想家?〔〕A. 孟子B. 墨子C. 韩非子D. 老子4、某班同窗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韩非的同窗设计台词,以下选项中适宜作为其台词的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5、〝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以下与此主张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C.〝心外无物,心内在理〞 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6、学者信力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仍、太平盛世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在、最为开放和最不可思议的一个时代……是一个黄金的时代……降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系。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背景(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2)阶级关系:社会地位较低的士阶层活跃起来。
(3)教育学术: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概况: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等等。
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3.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1)地位: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2)主张:①核心思想: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政治思想: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③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1)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
①政治思想: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②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善良。
(2)荀子: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①政治思想: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强调人民力量。
②伦理观:提出“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3)影响: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思想(1)老子:春秋晚期,道家创始人。
①哲学思想:世界本原是“道”,万物都存在对立面并相互转化。
②政治思想:主张“无为”和“小国寡民”。
(2)庄子:战国时期,继承发展老子的学说。
①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②放弃一切欲念,获取精神自由。
2.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1)思想:主张以法治国,以权术驾驭大臣,以权威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思想。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习目标时空坐标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主要流派及历史意义。
2.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及其对早期儒学发展的贡献。
3.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及其影响。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背景:社会基础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政治、经济、教育、学术等领域出现重大变化阶级基础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活跃起来并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文化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基础开始接受教育2.代表人物(请正确连线):3.影响:(1)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儒学的创立:(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
2.儒学的发展:孟子和荀子。
(1)思想主张。
政治思想民本思想伦理观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2)历史影响。
①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吸收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②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1)老子。
①地位: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思想:(2)庄子。
庄子的思想主张有:②③(填写正确序号)①提出“仁政”思想;②把世间万物看作是相对的;③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④主张以法治国2.法家:(1)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2)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3)影响: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核心概念】“百家争鸣”“百家”意为数量众多的学派;“争鸣”是指各学派代表不同的阶层和政治力量,针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辩论中相互融合,各家学说都是为了寻求治国平天下之道。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0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这种“争”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B.“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C.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D.教育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答案】C2.战国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
这种局面带来的效果是A.维护了社会新秩序,倡导了个性解放B.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C.各派势均力敌,社会得以安定D.实行法治,建立起理性社会【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
战国时期仍然处于古代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建立,更谈不上“维护”,A项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战国时期……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可知“文化下移”现象扩大了文化传播的社会层面,促进了“士”阶层的兴起,为“百家争鸣”的出现提供了人才基础,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B项正确;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得以安定”的表述不符合史实,C项排除;实行法治是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与材料中的“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不符,D项排除。
3.儒学的核心体现是“仁”和“礼”。
历史上,儒学常常被视为“周孔之道”,后者的实质内容即“仁”和“礼”;“周”即周公,其文化层面的历史活动主要与制礼作乐相涉;“孔”则是孔子,其思想与“仁”的观念无法分离。
这表明“周孔之道”A.是历史传统文化与春秋现实相结合的产物B.开创者强调用礼维护周朝秩序C.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期不为统治阶级所重视D.就是对周公思想的完全的继承【答案】A4.《左传》记载,卫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而请求获赐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主流思想是什么?
儒家思想
单 元 解 读
宏观上:儒家思想地位的升降 演 变
微观上: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 的形成
课程标准的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的原因、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学派的形成。
孔庙——杏坛
2005年在山东曲阜举行的纪念孔子 2555年诞辰公祭大典
战国时期儒学的发展
孟子的简介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 国人,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 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 的正宗。一生以教书为主, 也曾游说于各诸侯国。晚年 著书立说,他的言论被整理 成《孟子》一书。尊称“亚 圣”。
政治思想: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苛政
材料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 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经济上:井田制的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原来社会地 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 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 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
提倡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等学习方法 主张从六个方面(礼乐射御书数)来培养学生
4、文化成就:
整理编纂了《诗》、《书》、《礼》、《易》、 《乐》、《春秋》,合称“六经”,、对发展儒家 文化、繁荣学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对孔子政治思 想的评价
协调人际关系,强调社会责任感与使 命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瓦解,周王室的衰微, “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国诸侯都 想富国强兵,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0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精编作业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0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作业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1.(原创题)下面是高三某同学研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史时标注的文字,分析下面史料的出处为()A.《论语》 B.《墨子》C.《孟子》 D.《焚书》【答案】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2.某位先秦思想家曾有如下评论:齐桓公致力连击诸侯,设法合作维持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行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形天子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
该思想家应属于()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以齐桓公、晋文公的相关史实为例,阐述了维护封建秩序就是正道的国君,而僭越礼制则是诈谋的国君,体现了先秦思想家维护周朝的礼制的思想。
儒家思想中主张克己复礼,符合材料信息,所以本题选A项。
B、C、D三项不符合材料的史实,故不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3.“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引自《庄子·人间世》)下列与此主张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道家思想4.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下列观点中,属于该思想流派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答案】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5.“以百姓心为心。
2017年春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时作业: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有人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争奇斗艳的大花园”,认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群花怒放,百家争鸣”。
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不包括( D ) A.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B.私学兴起C.士阶层崛起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确立[解析] 解题时注意题干中“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间信息。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时期。
A、B、C三项都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
故选D项。
2.(2017·成都高二检测)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关于“百家争鸣”写道:“惟其社会上有此种新集体之风起云涌,才能与当时正趋没落之贵族阶级接步代起……”其中“新集体”主要是指( C )A.诸侯B.卿C.士D.商人[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答案为C项。
3.某学者评价百家争鸣时指出:“正是这一时期(战国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
”由此可见( B )A.战国时诸子百家开始出现B.争鸣核心是重建社会秩序C.文化的繁荣源于社会混乱D.百家争鸣只关注人际关系[解析] 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秩序。
在这样的形势下,思想领域中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面对“政治混乱”的局势,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反映了对重建社会秩序的追求。
4.(2017·武汉高二月考)有位先秦思想家认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由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C )A.无为而治B.兼爱非攻C.以民为本D.礼乐典制[解析] 题干中“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凶年免于死亡”的意思是君主要让百姓能够生存,体现出了民本思想,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无体现。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20: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选择题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2.有人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
这句话体现的“百家争鸣”的意义不包括()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D.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3.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
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A.人性本善B.舍生取义C.民贵君轻D.得道者多助4.小成语大文化。
成语“游刃有余”“舍生取义”“守株待兔”与我国古代的思想流派有关,即()A.道家、墨家、儒家B.墨家、儒家、法家C.道家、墨家、法家D.道家、儒家、法家5.下图漫画体现的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老子B.荀子C.墨子D.韩非子6.老子是春秋时期的重要思想家。
下列言论中属于他的是()A.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D.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7.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
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
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A.老子B.墨子C.荀子D.韩非子8.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9.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他们的描述符合儒家思想的是()A.学生甲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B.学生乙说:穿衣服体现了人们的身份地位,什么样的身份就穿什么样的衣服C.学生丙说:讲究衣服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简单甚至破旧的衣服也未尝不好D.学生丁说:穿衣服何必麻烦,按照统一的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就可以了10.“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5: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有人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
这句话体现的“百家争鸣”的意义不包括()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D.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2.下图是国庆期间通过天安门广场的“锦绣彩车”方阵中山东的“岱青海蓝”彩车。
彩车上有孔子、书卷等各种元素,充分体现了山东深厚的文化底蕴。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A.“仁者,爱人” B.实行仁政C.有教无类D.学而不厌3.2009年9月28日,第二届两岸师生联合祭孔大典在台湾新竹举行,纪念这位影响深远的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下列思想体现了“教育公平”的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教学相长4.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恨,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
你认为被删除的部分最可能是() A.民贵君轻说B.人性本善说C.先义后利说D.浩然之气说5.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D.民水君舟6.在编演“诸子百家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荀子的同学的台词应当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7.从孔子、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人不分贵贱贫富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礼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变为圣人8.“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该是()A.孟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14: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
)1.(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礼记·礼运》中描述的“大同”社会、老子主张的“小国寡民”、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等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反映了()A. 古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B. 儒家思想在古代成为主流C. 古代政治思想相互融合D. 文人对封建社会黑暗的批判2.(陕西省汉中市南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山东曲阜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的故乡,曲阜的三孔:孔府、孔林、孔庙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孔子的重要思想为我们后人提供了众多的借鉴经验,下列孔子的主张中,体现了孔子以爱人之心协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A. 克已复礼、贵贱有序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存天理,灭人欲D. 兼爱、非攻3.(江西省上饶市四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表1为孔子年谱(摘要)表1所示内容对孔子儒学思想的影响是()A. 以“仁”的宽广胸怀引导世人B. 主张“为政以德”的施政原则C. 以“忠恕”理念对待社会动荡D. 对“礼崩乐坏”局面进行反思4.(新疆库尔勒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下列对孔子“仁”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仁”的基本含义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仁”包含了民本思想,包括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③“仁”就是孔子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④“仁”完整地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5.(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
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成就是()A. 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B. 兴办私学开始出现,教育学术开始下移C. 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下期高二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人天性中有恶,要“化性起伪”,即通过后天的道德教化,实现对人性的改造,达到弃恶入善的目的。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11: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选择题1.“我们今天称道‘百家争鸣’,大概不是也不应该是赞扬其中的一元主义妄想,而是欣赏它那些万壑争流的也就是多元的场面。
”之所以赞赏“多元的场面”是因为它( )A.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B.适应了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C.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D.有利于底层民众意愿的表达2.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3.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人之性恶”D.“性本善”4.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
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体现出的孔子教育思想是( )A.因材施教B.不耻下问C.有教无类D.当仁不让5.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
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A.人性本善B.舍生取义C.民贵君轻D.得道者多助6.荀子说:“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圣王之治、礼义之化,然后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据此,你认为荀子( )①主张“性恶论”②重视礼制③强调教化④主张礼法并施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
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8.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
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
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B.墨子C.荀子D.韩非子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子贡问政。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作业
第一单元DIYIDANYUAN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后篇巩固探究学业水平引导1.“战国时代的‘士’,是当时知识分子的通称。
……他们虽然不是一个阶级,但都必须依附于一定的阶级。
”“士”在当时充当的主要角色是()A.地主阶级利益的维护者B.诸侯争霸和兼并的倡导者C.新的社会秩序的建立者D.各阶级在思想上的代言人解析:当时的“士”依附于不同的阶级,他们代表着不同阶级或阶层的利益,成为这些阶级或阶层在思想文化上的代言人。
答案:D2.“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
”孔子认为人性道德的至高境界是达到()A.仁B.礼C.孝D.忠解析:“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孔子学说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孔子一切道德的总汇。
答案:A3.导学号10234000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提出,人生下来就有物质欲望。
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有争夺。
争夺使社会秩序紊乱,这就产生了维持社会秩序的礼。
该思想家是()A.孟子B.荀子C.韩非子D.庄子解析:本题所涉及的思想家,是在论证礼的起源。
他用性恶论,即人对物质欲望的需求来解释礼。
在战国时期,主张性恶论,又尊崇礼的思想家是荀子。
故选B项。
答案:B4.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以下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A.有教无类B.诲人不倦C.仁者爱人D.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解析:“有教无类”是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这体现了教育公平、平等的原则,故A项正确。
答案:A5.春秋时期,有学派主张不用进步的器具,不用舟车,没有战争,结绳记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该学派是()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解析:题目材料中的主张,实际上是无为而治,这是道家的观点。
故选A项。
答案:A6.西方史学家提出,战国时期的“中国秩序是在□□思想出现以后才恢复的,该思想致力于寻找一种管理国家的方法!这种有效的方法以实践性强和冷酷无情著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法家思想推动了政治变革,比儒家思想更符合时代要求。 [答案] 儒家重视“仁”“礼”,而法家强调“法治”,君主集权,更符合当时统治者
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 也。……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
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1)材料一中“天下”处于什么历史时期?(6 分) [解析] 从“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入手,判断题干中的
A.兼爱非攻 C.以德治国
B.以民为本 D.公正至上
[解析] 兼爱非攻虽然是墨家的主张,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
有体现以民为本,故 B 项错误;材料提到了德,但是不够全面,故 C 项错误;材料主张以
德、能、劳、功等为依据选贤举能而不依据等级身份,体现了公正至上,故 D 项正确。
8.(2017·宿迁高二期末)《商君书》记录了商鞅与其他法家的思想。下列言论与该书思 想一致的是( C )
——《孟子》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
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荀子》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商代到春秋时期人们对天人关系的认识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变化的原因。(9 分)
[解析] “变化”根据材料中“尊神”“先鬼而后礼”等信息说明商代尊崇鬼神,重 鬼神而轻视礼仪;材料中“敬鬼神而远之”等信息说明否定鬼神作用而专注人事;“原因” 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等社会背景分析。
[答案] 变化:由商代尊崇鬼神到春秋时期专注人事。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经济的发展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宗法制、分封制被破坏,争霸局面出现,人们更多关注社会现实。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孔子关于人际关系的两个核心概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9 分) [解析] 结合对材料的理解可知,主要强调“仁”和“礼”,结合两者的内涵分析两 者的关系。 [答案] 核心概念:仁和礼。关系:仁是内在精神,礼是外在表现;仁是追求的目标, 礼是实现目标的途径(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孟子、荀子对人性的不同看法。他们的思想又有何一致性?(6 分 ) [解析]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人 性恶”,其一致性体现在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答案] 不同看法: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荀子主张性恶论。一致性:强调道德伦理的 重要性。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上述思想家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贡献。(6 分)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儒家思想及中华文化的影响角度概括孔子、孟子和荀子的
主要是指( C ) A.诸侯 C.士
B.卿 D.商人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答
案为C 项。
3.某学者评价百家争鸣时指出:“正是这一时期(战国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
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
会 秩序的法则。”由此可见( B )
B.私学兴起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确立
[解析] 解题时注意题干中“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间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
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时期。A、B、C 三项都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
。 故选D 项。
2.(2017·成都高二检测)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关于“百家争鸣”写道:“惟其社会上 有此种新集体之风起云涌,才能与当时正趋没落之贵族阶级接步代起……”其中“新集体”
求。
4.(2017·武汉高二月考)有位先秦思想家认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 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由此 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C )
学无止 境
A.无为而治 C.以民为产……凶年免于死亡”的意思是君主要让百姓能够
富国强兵、争雄称霸的需求。
著名A论.断老的子思想家是( C )
B.孔子
C.荀子
D.墨子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荀子提出了君臣之间舟水关系的论断。故选C 项。
7.(2017·江苏四市高二期末)《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 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这句
话体现的思想是( D )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论语》
学无 止 境
材料二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 归仁焉。
——《论语》 材料三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解析] 本题考查道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我无为,而民自化”“我 无事,而民自富”等,不难知道,道家学派主张统治者应该“无为而治”,这样便可以缓和
阶级矛盾,故本题选 C 项。A 项是儒家学派的主张;B 项表述与“无为而治”相反;D 项是
无关项,排除。
6.(2016·天津学业水平测试)下列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主要反映了( B ) A. 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 儒家思想已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 C.儒家学说因与皇权结合而走向政治化 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 [解析]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经发展,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个人
的为人处世影响很大。A、C 两项是儒家学说的影响形成的原因,D 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A.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B.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学无止 境
C.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解析] 取法古代才能避免过错,遵循礼乐才能没有邪念,这是儒家思想,故 A 项错 误;节俭的观念属于墨家,故 B 项错误;奖赏分明,人民自然勤勤恳恳工作,刑罚严明,
人民自然遵循法制,属于法家思想,故 C 项正确;“道”的观念属于道家,故 D 项错误。 9.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
。 故答案为B 项。 10.以下是某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家的评价。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
的是( C ) ①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 ②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 ③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④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A. ①道家 ②儒家 ③墨家 ④法家 B. ①儒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墨家 C. ①墨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儒家 D. ①法家 ②墨家 ③儒家 ④道家 [解析] ①体现了“兼爱”思想,属墨家;②体现了“无为”思想,属道家;③体现
了以法律为准绳的思想,属法家;④中的“仁爱”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选 C 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 11.(2017·潍坊高二期末)春秋战国是一个学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也。
“天下”处于春秋战国时期。 [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
(2)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是对这个时代历史现象的一种总结,结合材料和 所学知识,简单解释这句话的含义。(12 分)
[解析] 应首先理解“务为治者也”的意思,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主张虽不
同,但都是反映时代、为社会变革制造舆论的。 [答案] 诸子百家的具体思想观点不尽相同,但其学说的主要目的是一致的,为社会变
学无止 境
贡献。 [答案] 奠定了儒家学派的基本学说;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谈说:“乃论六家之要指,《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材料二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
生存,体现出了民本思想,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材料无体现。 5.(2017·郑州高二联考)《道德经》载:“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
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C )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 的
学无止 境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时间:45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有人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争奇斗艳的大花园”,认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 这一时代的“群花怒放,百家争鸣”。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不包括( D )
A.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C.士阶层崛起
A.战国时诸子百家开始出现
B.争鸣核心是重建社会秩序
C.文化的繁荣源于社会混乱
D.百家争鸣只关注人际关系
[解析] 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秩
序。在这样的形势下,思想领域中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
物,面对“政治混乱”的局势,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反映了对重建社会秩序的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