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试题及答案.docx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 六艺” 。
其中“ 礼” 谓天地阴阳之秩序,“ 乐” 谓取得和谐。
后人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
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A. 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B. 注重维护等级制度C. 主张严格遵守礼法D. 教学与音乐相结合2. 面对乱世,孔子周游列国,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A.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 当时各国忙于争霸,无暇接待孔子C. 孔子的儒学思想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D. 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3.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所提出的“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意义在于A .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B.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肯定了私学的合法性D.增加了学生成才的可能性4. 2015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第78代嫡孙孔维克提案建议将教师节改期到孔子诞辰日,即9月28日。
下列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A. 民贵君轻B. 无为而治C. 因材施教D. 兼爱非攻5. 《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A. 启发诱导B. 循序渐进C. 因材施教D. 有教无类6. 美国物理学家卡泼勒曾将老子的哲学思想与现代物理学进行过比较 , 他认为“‘道’暗示着‘场’的概念, ‘气’的概念与量子‘场’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
对卡泼勒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老子的思想为现代物理学提供了哲学框架B.老子的“道”的观点蕴含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C.老子的哲学思想与量子论有相同的科学价值D.老子的思想是现代物理学发展的理论源泉7. 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称为“仁—礼社会”,其中“礼”的作用是A. 缓和阶级矛盾B. 维护等级秩序C. 建立新的社会秩序D. 维护地主阶级利益8. 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1.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后习题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能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 )A 社会经济政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B 国家处于分裂状态C “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D 诸子百家逐渐形成解析:思想是时代的反映,一定时代的思想文化,是由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答案:A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 )A 儒家“仁爱”思想B 墨家“兼爱”思想C 儒家“礼治”思想D 墨家“非攻”思想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提倡仁爱思想的主要派别是儒家和墨家,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儒家的仁爱思想是推己及人,即有等级差别的爱,而墨家的仁爱则是无等级差别的爱。
题目提供的材料所要追求的爱,明显是一种无等级差别的爱。
答案:B3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解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按照这一标准衡量四个选项,很容易选出正确的答案。
答案:A4孔子曾有短暂的从政生涯,其后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主要是由于( )A 孔子在各诸侯国没有丝毫政治影响力B 儒家思想不适应各国诸侯需要C 诸子百家的宣传使各诸侯国无所适从D 孔子来去匆匆,其宣传苍白无力解析: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主张恢复礼治社会,这显然不符合诸侯争霸的需要。
答案:B5“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下列对孔子“仁”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仁”的基本含义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仁”包含了民本思想,包括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③“仁”就是孔子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④“仁”完整地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解析:孔子主张恢复周礼,即要恢复奴隶制的社会秩序,他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因此,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题资料
③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疑心鬼神的客观存在,主张人应当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第—位。
④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与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⑤编订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书经〕〔礼〕〔易〕和〔春秋〕。
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题资料
〔重点讲解〕
浅析“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剧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根底,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剧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相互辩难,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一、“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 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期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相互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相互诘难和争论、彼此汲取和融合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小资料〕
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百家争鸣的主要基地。战国时代,由于齐国经济兴盛、政治开明,以及良好的文化X,齐国君王给予士人的优厚物质待遇。吸引了当时几乎全部的著名学派聚集稷下。而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的极其引人注目的学术园地。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高二-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习题与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测试题知识点:“百家争鸣”1.(2012·上海单科,31)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2.“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③诸侯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A.①② B.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与下图无关的是( )A.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B.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诘难、批驳,同时吸收、融合C.当时的学派只有这五、六家,号称“百家”D.“学在民间”促成这种现象的出现知识点:孔子和早期儒学4.(2014·长沙模拟)“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
下列表述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
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有教无类④维护周礼,贵贱有序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右图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
A.有教无类B.启发式教学C.温故而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6.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积极推行其政治主张,但却“累累如丧家之犬”,失望而归。
这说明( )。
A.周天子强化统治,孔子难以生存B.“仁”、“礼”思想不合时宜C.当时兴办私学为官府所禁D.当时战乱不断,思想萧条7.(2014·石家庄模拟)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2【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2【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选择题1.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 重农抑商B. 强调制度与秩序C. 厚古薄今D. 重视道德与人伦2.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以上言论出自A. 《论语》B. 《道德经》C. 《孟子》D. 《韩非子》3.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
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上述言论体现的是A. 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B. 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 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D. 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4. 赵鼎新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中写道:“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而‘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
”材料反映的是A. 孟子的民本思想B. 荀子的政治思想C. 董仲舒的新儒学D. 孔子的德治思想5.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这一言论出自先秦时期的A. 儒家B. 墨家C. 法家D. 道家6. “他们从旁观察世局,认真思索宇宙的真象,使用着抽象度高且不带意识形态的执着的语言,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属于原理性研究的层次是他们的专长。
”这一评价是针对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7.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 世纪是东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儒家的“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主要的不同是A. 讨论主题不同B. 价值取向不同C. 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D. 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8. 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苏格拉底认为“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 。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对点练习(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程标准]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原因(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2)具体原因①______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②教育和学术领域发生变化,出现了________讲学。
2.代表人物(1)道家老子和________。
(2)儒家:________、孟子和________。
(3)墨家:墨子。
(4)法家:商鞅、__________。
3.影响(1)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________________运动。
(3)“百家争鸣”是中国____________、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创立儒学(1)政治思想:“______”为核心;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主张“____________”,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2)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____________”。
2.孟子(1)把孔子的“仁”的思想发展为“________”,进一步提出了“____________”的民本思想。
(2)在伦理观上,主张“__________”,通过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3.荀子(1)主张施政用“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____________的观点。
(3)主张“____________”,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4.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改造的影响: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____________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1)老子:①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______”。
高中历史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含解析)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 ( )。
A.周礼 B.和谐的人际关系C.礼貌待人 D.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析“克己复礼为仁”指儒家提倡的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遵循)周礼。
本题选A项,注意容易错选为D项,孔子的思想代表的阶级利益是奴隶主阶级。
答案 A2.孔子政治主张中的核心内容在其教育思想上的最主要体现是 ( )。
A.“中庸之道” B.有教无类C.因材施教 D.创办私学解析“仁”是孔子核心政治主张,分析各选项,正确的应是B项“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答案 B3.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观点的思想家还主张 ( )。
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C.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体现了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的辩证法,老子在政治上还主张“无为而治”。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
答案 B4.“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段话反映了 (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墨子的“兼爱”思想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D.庄子的“齐物”观点解析“世异则事异”是论点,而“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是论据,论点体现了法家改革观。
答案 C5.有学者赞扬孟子“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
该学者赞扬孟子的主要依据是 ( )。
A.提出“民贵君轻”和“仁政”B.被尊称为“亚圣”C.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D.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从材料中“为孔子所未及焉”是指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主要是指发展了“仁”的思想,即孟子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答案 A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三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练习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卷版)一、选择题1.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2.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
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①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①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①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A.①①B.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3.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表明孔子() 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5.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6.《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7.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8.“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过关习题及答案
[过关习题](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体系的强化训练强化训练③他们彼此对立攻击,没有融合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A.①②B.①③.②④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生对历史概念的正确解和把握能力。
“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是泛指,并不是指一百家,所以①错误。
诸子百家之间既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所以③错误。
答案:2.(2012·苏州检测)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人的派”“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法B.儒、法、道.法、儒、道D.道、法、儒解析:本题考查生对各派强化训练本观点的解。
“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人”与儒家“仁”的思想相吻合,儒家思想提出“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主张;“归服自然的隐士”符合道家思想的要求,清静无为,知足寡欲,希望社会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法家提出“法治”,主张君主专制,是“专制君主的参谋”。
答案:A3.孔子是儒家派的创始人,是闻名世界的教育家。
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实质上是指( )A.教育的内涵要丰富B.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教育适应现实需要D.人人都有做教师的资格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对历史知识的解与认知能力。
“有教无类”是指教育的对象没有贵贱之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机会。
答案:B4.下面两幅图选自《蔡志忠漫画》,它们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派的思想主张( )A.法家、道家B.儒家、道家.墨家、儒家D.墨家、法家解析:本题要求生能依据漫画材料再现史实分析判断问题。
图一体现了“威武能不屈”出自孟子的言论,属于儒家;图二体现了“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思想,属于道家。
答案:B5.某同为了记忆方便,称我国古代历史上某位著名思想家在思想上“矛盾”,在政治上“无为”。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作业Word版含解析
课后训练基础巩固1.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与下图无关的是()A.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B.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诘难、批驳,同时吸收、融合C.当时的学派只有这五家,号称“百家”D.“学在民间”促成这种现象的出现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的是()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墨家思想D.道家思想3.关于孔子“仁”的思想,下面理解不正确的是()A.“爱人”是“仁”的主要思想内容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实现“仁”的必要条件之一C.“仁”的思想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D.“仁”就是“有教无类”4.“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是谁的言论()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持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下列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6.下图是孔子讲学图。
他向学生讲授的内容不可能是()A.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B.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C.“克己复礼”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7.下图是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的吉祥物图案,它们都突出了“和谐”的主题,蕴含了丰富的“和谐”思想。
下列主张与这一主题相符的是()①“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③“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下图漫画所反映的是()A.老子的“无为”思想B.孔子的“贵贱有序”思想C.孟子的“仁政”思想D.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能力提升9.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为统治者所推崇,是因为它()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变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10.“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我们今天称道‘百家争鸣’,大概不是也不应该是赞扬其中的一元主义妄想,而是欣赏它那些万壑争流的也就是多元的场面。
”之所以赞赏“多元的场面”是因为它( )A.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B.适应了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C.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D.有利于底层民众意愿的表达2.(2018·宝鸡高二检测)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3.(2018·临沂高二检测)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人之性恶”D.“性本善”4.(2018·长沙高二检测)“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
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体现出的孔子教育思想是( )A.因材施教B.不耻下问C.有教无类D.当仁不让5.(2018·中山高二检测)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
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A.人性本善B.舍生取义C.民贵君轻D.得道者多助6.荀子说:“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圣王之治、礼义之化,然后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据此,你认为荀子( )①主张“性恶论”②重视礼制③强调教化④主张礼法并施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2018·成都高二检测)“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
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8.(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
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它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这主要表现在()①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③学术下移,私学兴起④ 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传播和交流A . ①②③④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②③2. 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评价正确的是①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②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④儒、墨、道、法等学派既相互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3. 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的先秦思想家是A. 墨子B. 孔子C. 荀子D. 孟子4. 孔子在晚年潜心办学和著述,他整理出六种教本,后人称为“六经”,其中不包括A. 《诗》B. 《易》C. 《乐》D. 《论语》5. 春秋时期,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资格的是A. 墨子B. 老子C. 孔子D. 孟子6.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这种思想①包含了孔子对百姓的爱护②包含了民本思想③是孔子所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④在当时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7. 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主要表现在他提出了A. 系统的“仁政”思想B. “民贵君轻”的思想C. “人性本善”的思想D. 轻摇薄赋的思想8. 荀子对儒学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A. 最早提出了“仁政”和“王道”的思想B. 主张“以德服人”C. 结合法家、道家思想改造儒学,使之更适应社会需要D. 主张“性恶论”9. 在对人性本质的基本观点上,孟子和荀子(________ )A.观点相同,说法各异____________________ B.观点不同,目的相同C.观点不同,目标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 D.互相借鉴,互相补充10. “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 满足了大国争霸的政治需要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11.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A. ①②B. 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12. 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与下图无关的是A. 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B.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诘难、批驳,同时吸收、融合C. 当时的学派只有这五、六家,号称“百家”D. “学在民间”促成这种现象的出现13.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A .政治运动B .启蒙运动C .思想文化运动D .思想解放运动14. 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孔子的同学设计台词。
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2.“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以上言论出自()A.《论语》B.《道德经》C.《孟子》D.《韩非子》3.“国弱民强,民强国弱。
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上述言论体现的是()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4.赵鼎新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中写道:“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而‘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
”材料反映的是( )A.孟子的民本思想B.荀子的政治思想C.董仲舒的新儒学D.孔子的德治思想5.“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这一言论出自先秦时期的(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6.“他们从旁观察世局,认真思索宇宙的真象,使用着抽象度高且不带意识形态的执着的语言,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属于原理性研究的层次是他们的专长。
”这一评价是针对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7.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是东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儒家的“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主要的不同是()A.讨论主题不同B.价值取向不同C.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8.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
他们所述的共同目的是()A.实行民主政治B.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C.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D.强调教化对人的作用9.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一次重要的文明转型时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集训训练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含答案解析)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孟子曰:“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
”这说明( )A.孟子反对孔子研究历史B.社会动荡引起了史学研究C.孔子倡导君君臣臣秩序D.史学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性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
下列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3.孔子编订的鲁国编年史《春秋》始于鲁隐公元年,开篇第一句是:“元年春,王正月。
”“王”即周天子。
对孔子这样的书写,理解正确的是( )A.诸侯国都采用周天子的统一纪年B.表达了尊崇周天子的大一统思想C.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要求D.分封制度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4.据说孔子教过的学生有3 000多人,著名的有家住陋巷的颜渊、常食野菜的子路、曾被官府囚禁的公冶长等。
由此体现了孔子的思想是( )A.“克己复礼”,贵贱有序B.“仁者爱人”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有教无类”5.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说:“荀子思想中之君主,乃一高贵威严之公仆,而非广土众民之所有人。
若一旦不能尽其天职,则尊严丧失,可废可诛。
”这说明荀子( )A.倡导民主思想B.强调君主权威C.鼓励百姓起义D.主张尊君重民6.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
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
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
士阶层的分化( )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D.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这体现了( )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8.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0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这种“争”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B.“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C.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D.教育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答案】C2.战国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
这种局面带来的效果是A.维护了社会新秩序,倡导了个性解放B.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C.各派势均力敌,社会得以安定D.实行法治,建立起理性社会【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
战国时期仍然处于古代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建立,更谈不上“维护”,A项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战国时期……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可知“文化下移”现象扩大了文化传播的社会层面,促进了“士”阶层的兴起,为“百家争鸣”的出现提供了人才基础,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B项正确;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得以安定”的表述不符合史实,C项排除;实行法治是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与材料中的“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不符,D项排除。
3.儒学的核心体现是“仁”和“礼”。
历史上,儒学常常被视为“周孔之道”,后者的实质内容即“仁”和“礼”;“周”即周公,其文化层面的历史活动主要与制礼作乐相涉;“孔”则是孔子,其思想与“仁”的观念无法分离。
这表明“周孔之道”A.是历史传统文化与春秋现实相结合的产物B.开创者强调用礼维护周朝秩序C.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期不为统治阶级所重视D.就是对周公思想的完全的继承【答案】A4.《左传》记载,卫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而请求获赐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
最新人教版必修3高二历史第1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达标习题及答案
习题(建议用时:40分钟)[]1.有人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的思想文就不会五彩缤纷。
这句话体现的“百家争鸣”的意义不包括( )A.促进了思想术的活跃和繁荣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D.对后的中国政治和文影响深远【解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是社会大变革,而不是“百家争鸣”引起了社会大变革,即B项是原因而不是意义。
【答案】 B2.《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表明孔子治国家的念是( )A.维护周礼B.实行仁政.强调教D.为政以德【解析】根据材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明孔子要求君臣父子各自按照应有之道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规范。
由此可知孔子重视尊卑秩序,维护周朝礼制,故选A项。
【答案】 A3.某班同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设计台词。
下列选项合适的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解析】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A项的“兼爱非攻”思想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排除;B项是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符合题意;项是孔子的德治思想,不符合题意;D项是法家的法治和集权思想主张,不符合题意。
【答案】 B4.(2015·天津水平测试)下列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著名论断的思想家是( ) 【导号:71640001】A.老子B.孔子.荀子D.墨子【解析】由题干材料中“君舟民水”的思想可知该思想家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
【答案】5.有人阅读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道德经》后,总结了以下内容,你认为可信的是(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B.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D.若是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解析】A项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B项主张仁政,是儒家思想;项主张严刑、重罚,是法家思想;D项主张兼爱,是墨家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 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 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 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 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2.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 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A. 重义轻利B. 民贵君轻C. 天人感应D. 正心诚意4.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5. 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6. 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A. 进步史观B. 天命史观C. 循环史观D. 英雄史观7. 《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 兼爱尚贤B. 主权在民C. 以民为本D. 道法自然8.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1.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材习题答案解析【学思之窗】1.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解题关键:孔子、孟子、荀子、告子对“人性”的不同看法。
思路引领:理解四种看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提示:孔子、孟子、荀子、告子对“人性”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和“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
人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
关于孔子“人性论”的几种观点:黄仁宇认为,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却说圣贤也要经常警惕防范不仁,可见孔子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另有学者认为,孔子的确不像后来的孟子和荀子那样,直接而明确地谈论人性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但《论语》中却多处蕴含着孔子人性本善的价值预设。
还有的学者认为,孔子的人性观是人性美善,而又非纯美纯善,并且认为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就是孔子性美善而又非纯美纯善两个方面合乎逻辑的分化和发展。
【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解题关键:社会经济的变化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思路引领:思想文化活动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在精神层面的反映。
答案提示:春秋战国时期,旧的经济制度井田制崩溃,旧的政治权力中心周王室衰微,出现了新的经济制度和新的政治力量,诸侯国纷纷起用原先地位较低的士,士开始崛起。
同时,私人讲学风气兴起,士阶层不仅在政治上发挥作用,也在文化教育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传播文化、研究学问,形成了诸子百家。
同时,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主张,互相学习,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二、学习延伸(1)探究活动题目略第一句和第二句都是孔子的言论,分别是“只有仁的人才能去喜爱人,厌恶人。
”“做人没有仁心,如何对待礼法?做人没有仁心,如何对待乐理?”,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
在孔子那里,“仁”是衡量一个人的基本标准,是最根本的道德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8 小题 , 每小题 4 分 , 共32 分 )
1. “我们今天称道‘百家争鸣’, 大概不是也不应该是赞扬其中的一元主义妄想, 而是欣赏它那些万壑争
流的也就是多元的场面。
”之所以赞赏“多元的场面”是因为它()
A. 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B. 适应了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C. 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
D. 有利于底层民众意愿的表达
2.(2018 ·宝鸡高二检测)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孟子主张“政在德民”。
这些主
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 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 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 封建制度逐步发展
3.(2018 ·临沂高二检测 )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 意思是清静寡欲 ; 做事学法家 , 意思是按原则办事; 待人学儒家 , 即()
A. 爱无差等
B.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C. “人之性恶”
D.“性本善”
4.(2018 ·长沙高二检测 ) “孔子聚徒讲学 , 弟子三千。
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 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体现出的孔子教育思想是 ()
A. 因材施教
B. 不耻下问
C. 有教无类
D. 当仁不让
5.(2018 ·中山高二检测 ) 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 更基于程伊川之说。
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A. 人性本善
B. 舍生取义
C. 民贵君轻
D. 得道者多助
6. 荀子说:“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圣王之治、礼义之化,然后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据此,你认为荀子()
①主张“性恶论”②重视礼制
③强调教化④主张礼法并施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2018·成都高二检测 ) “分定而无制 , 不可 , 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 , 不可 , 故立官。
官设而莫之一 , 不可 ,故立君。
”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 法家
B. 儒家
C. 道家
D. 墨家
8.(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 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 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
“光盘行动”中。
早在战国时期, 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 就倡导“节俭”“节用”。
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
A. 老子
B. 墨子
C. 荀子
D. 非子
二、非(18 分)
9.(2018 ·安高二) 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政。
子曰:“足食 ( 粮食充足 ), 足兵 ( 事力量充足),民信之 ( 百姓信任 ) 矣。
”子曰:“必
不得已而去 , 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
有死 , 民无信不立 ( 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
”
材料二孟子曰:“民, 社稷次之, 君。
是故得乎丘民( 得到百姓的
——《· 渊》
) 而天子 , 得乎天子而
侯 , 得乎侯大夫。
⋯⋯”
材料三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水舟, 水覆舟。
——《荀子·王制》
回答:
(1) 三段材料集中体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3 分 )
(2)材料一中孔子治理国家最关的一条是什么?孔子要达到一目的 , 治者怎么做 ?(6 分 )
(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点?依据一点 , 孟子治者怎做 ?(6 分 )
(4)荀子提出“舟水之” , 后世不少治者以此 , 出一个典型事例。
(3 分 )
参考答案
1.【解析】C。
解注意干材料中“欣它那些万壑争流的也就是多元的面” 一关信息。
其
反映的是“百家争”的多元面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展, 从而形成了中国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
2.【解析】A。
本考的是“百家争”出的社会背景。
春秋国期 , 中国社会生重大革 ,
社会 , 矛盾尖。
B 与史不符 ;C、 D 不是孔子生活的社会背景。
3. 【解析】 B。
解注意干中“ 人世” 一关信息。
“ 人世的宗旨”即人交往的原、法。
A 是墨家思想 ;C、D 只是儒家思想的理 , 没有直接涉及“ 人世”的宗旨。
“己所不欲 , 勿施于
人” 涉及人交往的原、法。
故B。
4. 【解析】C。
干材料信息反映了孔子招收的学生广泛, 有的学生出身 , 体了孔子有教无的
教育思想。
5. 【解析】C。
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大先行者, 推崇民主 , 主推翻清朝的腐朽治。
孟子主
“民君”体了一定的“民主”思想。
故 C。
6.【解析】选 A。
“人之性恶”反映了荀子的“性恶论”; “礼义之化 , 然后皆出于治 , 合于善也”反映了荀
子重视礼制和教化。
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7. 【解析】选 A。
由题干材料反映的信息来看, 其体现的是法家君主专制思想。
故选A。
8.【解析】选 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 主张“兼爱”“非攻”“节俭”“节用”的是墨家学派 , 其创始人是墨子。
【规律方法】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大放异彩
(1) 儒家的“仁政”——今天的“以德治国”。
(2) 法家的法治思想——今天的“依法治国”。
(3)孔子的教育思想——今天的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4)墨家的“兼爱” “非攻”——今天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总体认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构建和谐社会。
【变式备选】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中老大“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体现
出一种“知足常乐”的洒脱, 与之最接近的思想是()
A. 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
B. 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
C. 韩非子“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
D. 荀子“人之性恶”的儒家思想
【解析】选 B。
老子的“无为”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体现了“知足常乐”的思想观念。
因此, 与“老大的幸福”最接近的思想是B。
9.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早期儒家思想。
第(1) 题, 结合儒家“仁”的学说分析归纳即可。
第(2) 题, 解题时注意材料一中“民无信不立”这一关键信息, 在此基础上 , 结合孔子“仁”的思想, 分析归纳。
第(3) 题 , 注意结合孟子“仁政”思想分析归纳。
第(4) 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答案符合要求、史实无错即可。
答案:(1)民本思想。
(2)取信于民。
他认为统治者应该“为政以德”, 关心爱护百姓。
(3)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观点。
他认为统治者应该实行“仁政”。
(4)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 , 出现“贞观之治”。
( 答案符合要求、史实无错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