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穗》教学设计
《拾穗》教学设计【多篇】
Quality is a matter of tutoring, and 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minors.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2021年《拾穗》教学设计2021年《拾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词,正确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继续练习通过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欣赏《拾穗》|了解19世纪农民的生活和劳动,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提升审美能力。
3、理解:“弥散、埋头苦干、搜寻、描绘、联想、欣赏、逼真、切身”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在深入阅读、与同学交流后,对嗦摘录的重点词句进行补充。
教学过程:一、导入1、看图,欣赏,师介绍油画。
2、学生观察,自己介绍画面,师强调观察的顺序。
3、说说画面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4、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学习“穗”字,同时介绍作者。
二、初读识字1、自读自己勾画的词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互相评价。
3、请同学提醒大家,哪个字的哪些笔画容易错,共同记忆。
学习多音字“落”三、整体感知课文1、分组分段读课文,其他组认真听,看图,想想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描述的。
2、引导学生概括每个段的内容,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总结写作和观察图画都应该有顺序)3、自读课文,提问,师引导学生怎么分类自己的问题,怎样处理分类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导入1、齐读课题2、看图,作品主要表现的是什么?(人物还是景物?)3、透过人物作者要表达什么?请默读全文,用——勾出全文的中心句。
4、齐读,理解“逼真”,过渡,作者是怎样通过画面和描述来表达这种情感的?我们来学习1——5段二、细读,感受作者的情感,学习作者的观察和写作方法1、师:拾穗是在一个什么季节?从哪里看出来是收获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人们的心情会怎样?这里的监工是干什么的?说明了什么?过渡:监工为下文的三个妇女的描述打下了伏笔,这三个妇女是怎么样拾穗的呢?让我们走进下文2、自读2-4段,用-----勾出画面上看到的内容,用﹏勾出作者通过画面推想的?3、学生回报自学情况。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拾穗》精选教案示例三篇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拾穗》精选教案示例三篇《拾穗》描绘在收获的季节,在田野上三位农家妇女拾穗的情景.表现了在十九世纪的法国,在收获的季节,劳动人民的辛劳.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拾穗》精选教案示例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拾穗》精选教案示例一一、欣赏导入1.出示油画,交代作者.2.让学生说一说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按一定的顺序)3.引出课题.二、初读感知1.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读书情况:(1)开火车认读生字.(2)汇报课文讲了什么事,并完成填空:(课件出示:本文是对同名油画《》的赏析,主要写了在( )季节,( )的情景.)三、品读感悟1.从哪里可以看出收获了?(指名读第一段中相关的语句)(过渡:可这收获的季节属于农民吗?我们接着学习)2.图文对照,边读边用 ________ 划出描写第一位妇女拾穗时的语句,用~~~~~~~ 划出描写作者由看到的实物产生的联想.(课件出示:中间的是位中年人,夕阳照射在她结实的后背上.那宽宽的肩膀,那戴着套袖的手臂,一看就知道她是一位从小担水背柴、十分能干的人.我们看不见她的脸. 她正深深地弯着腰,一手攥着一把麦穗,另一只手还在捡拾.她埋头苦干,因为她承担着生活的重担,她知道多捡拾几把麦穗就能为家里的晚餐增加一碗麦粥,或者早餐多一两片面包.)(指名读相关语句---抓住重点词谈体会---有感情的朗读)3.总结学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二、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自学汇报)4.米勒的油画有什么特点呢?(学习第7自然段)5.米勒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逼真、传神的油画呢?(读第6自然段和课后材料)6.讨论: 收获属于农民吗?四、交流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五、拓展延伸1.欣赏米勒的其他美术作品.2.吟诵《悯农》.六、结课:(课件出示: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高尔基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爱迪生)板书设计拾穗收获拾穗特点麦香弥散弯攥有远有近麦垛堆起搜寻动静结合趴伸拿辛苦、艰难小学四年级语文《拾穗》精选教案示例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规范书写生字,理解词义.2、通过重点理解三位妇女捡拾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3、能够图文对照地理解课文,使学生领悟看图学文、看图写文的方法.重点难点:1、能够图文对照地理解课文,使学生领悟看图学文、看图写文的方法.2、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课前准备: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油画《拾穗》.教法学法:导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收获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拾穗》.(板书:拾穗) 拾是什么意思? 穗是指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字词: 弥散晚餐监督遵循搜寻逼真偷窃欣赏充满三、理解课文内容1、从课文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收获了?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了金*的麦垛,一片丰收的景象.我们来欣赏油画《拾穗》.2、欣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3、文中作者也对这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默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位妇女动作、神态的句子.4、说说你画的句子5、再读课文2-5自然段,结合课文中的词句, 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和联想?收获的季节属于她们吗?她们能享受到收获的幸福吗?6、同学们刚才结合油画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幅画的?7、指名读第6、7段由于米勒对劳动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因此这副画画得十分逼真,认真地欣赏会产生丰富的感受和联想.四、作业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这幅油画的?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看.(出示课文插图)还记得这幅画吗?你能简单的来介绍一下这幅画吗?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课文,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将画面内容写具体的.二、回顾课文,指导写作方法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画面主要内容的段落,自由朗读,说说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的?(动作、神态)2、指名学生说.(板书)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出了什么?为什么能从中体会出农民的辛苦和他们生活的艰难?在抓住动作、神态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之前需要怎么样?板书(仔细观察).3、小结: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刻画,就会使你的文章具体生动.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还可以抓住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语言、心理活动)我们应该学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你的文章也会具体生动.4、除了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之外,这三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你认为写得比较好?5、第二、三、四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描写了画中的人物?哪些语句是课文作者的推想?6、小结:结合画面内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它会使你的文章更感人.7、今天,我们就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一次小练笔.三、创设情景、指导练笔1、请两位学生将地面的纸花扫干净,其他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等.2、说说你都观察到了什么?3、把你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并加入想象.四、交流、评议1、小组交流.2、指名读,说说好在哪?3、从文章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五、总结延伸.我们一起欣赏了《拾穗》,领略了米勒画中的收获,那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又有哪些收获呢?板书设计:中间:承担生活重担拾穗右边:腰落下毛病(收获)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小学四年级语文《拾穗》精选教案示例三教材分析《拾穗》描绘在收获的季节,在田野上三位农家妇女拾穗的情景.表现了在十九世纪的法国,在收获的季节,劳动人民的辛劳.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总―分、远― 近)进行描绘,同时把三位拾穗的妇女描写得栩栩如生,传达出看图作文基本特点和要求,为学生独立写看图作文做好铺垫.课前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拾穗的实践活动或让自己的父母就是农民的同学课后跟同父母一起下地拾穗.教学目标1.了解《拾穗》这幅画的时代背景和画家米勒.2.引导学生欣赏油画《拾穗》,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看图作文的要求.3.抓住三位妇女捡拾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4.结合课外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联想,培养学生积极了解农民生活的意识行为和对美好的动作情态的审美情趣.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教学重、难点1.抓住三位妇女捡拾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2.结合课后资料以及生活感受,谈谈自己在结合生活欣赏作品的感受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流程一、欣赏油画,交流资料1.学生交流实践生活后的感想.2.结合生活说说你对《拾穗》这幅画的理解.(学生交流)3.老师简介米勒,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己解决不认识的字词.2.听录音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重点写了什么?老师还可提醒一年级上册所学古诗,哪一首同样表现了农民劳动的艰辛的.(《锄禾》等)3.结合学生的表达,及时地总结文章表达的意思.1段:收获的季节里,田野上麦子堆好、捆好的情景.2~5段:三位妇女捡拾麦穗的情景.6~7段:简介作者,评价画特点.三、图文结合,精读感悟1.自己默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地方,结合图看一看,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想法.2.学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3.学生分小组交流,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地方,然后摘抄下来.4.老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抓住三位妇女拾穗的语段,引导学生理解画家在对其动作、神态的栩栩如生的描绘中表现出来的同情,同时更有艺术家活灵活现的描绘中的美景以及一种浪漫的情怀,如: 她手脚麻利,捡拾5.再读2~4自然段,带着欣赏的思想和眼光捕捉生活中的这些动作情态.6.再次欣赏油画《拾穗》把你的感想写一写.四、拓展延伸1.推荐欣赏米勒的油画《播种》、《晚祷》.2.仿写:①自己拾穗②观察他人在劳动时的动作情态的作文.(自选一题)相关文章:1.四年级语文下册《从天上偷来火种的人》教案范文2.小学四年级数学《量体重》优选教案范例三篇3.小学数学四年级《减法的运算性质》教案范本三篇4.小学四年级数学《1亿有多大》优质教案范例三篇5.小学数学四年级《自然数》精选备课教案模板。
《拾穗》教学设计
《拾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拾穗》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拾穗》这篇文章,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节。
2. 学生能够发现并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3.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看法。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节。
2. 描绘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本《拾穗》故事书,让学生逐行阅读。
2. 学生需要准备笔和纸。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教师向学生介绍《拾穗》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并简要谈论人物形象和情感。
2. 提醒学生在阅读时要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解读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步骤二:阅读理解1. 学生逐行阅读《拾穗》这篇文章,并在纸上作出相应的标记和批注,以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情节、人物形象和情感。
2. 学生可以批注和标记一些关键词句、生词、疑问或感想。
步骤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批注。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发言人,向全班介绍他们的思考和理解。
步骤四:全班讨论1. 教师引导全班进行讨论,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节。
2. 提问学生关于故事的问题,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教师引导学生深化对人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形象和情感。
步骤五:写作1. 让学生以《拾穗》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或作文,表达他们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可以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描述故事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看法。
五、教学延伸:1. 让学生阅读其他类似主题的故事或文章,扩展他们对主题和情节的理解。
2. 引导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或写作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文章中人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收集学生的短文或作文,评价他们对《拾穗》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步骤六:教学延伸1. 练习阅读和理解类似主题的故事或文章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拾穗》相似主题的故事或文章,让学生阅读并理解。
《拾穗》教案
《拾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拾穗》的作者、背景和故事情节,理解课文的含义与主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拾穗》这篇文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乐于助人、善良和正直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课文的含义与主旨。
2. 难点: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通过文学作品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自我反思。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本、PPT、多媒体设备、课堂笔记等。
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记本等。
四、教学步骤Step 1:导入引入(10分钟)1. 展示一张农民工拾剩饭的照片,提问学生对这张照片有什么感想?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人在城市里拾穗?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困境是什么?Step 2:导读教材(10分钟)1. 讲解《拾穗》的作者简介和背景,了解《拾穗》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2. 学生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Step 3: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出示相关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 这篇文章的主题和情感是什么?-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启示?- 你认为他们会有什么样的人生?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Step 4:情感教育(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身边的社会问题,帮助他们认识到贫困、不公平和困境。
2.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培养学生的乐于助人和正直的品质。
Step 5:写作训练(15分钟)1. 布置作文题目:你遇到了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你会怎么做?请用一篇短文描述你的所思所感。
2. 学生独立完成写作训练,并互相交流和评价。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 通过学生的表述,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五、教学反思通过阅读《拾穗》这篇文章,学生不仅了解了中国农民工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培养了乐于助人、善良和正直的品质。
《拾穗》教案(8篇)
《拾穗》教案(8篇)《拾穗》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拾穗》描绘在收获的季节,在田野上三位农家妇女拾穗的情景。
表现了在十九世纪的法国,在收获的季节,劳动人民的辛苦。
课文根据肯定的挨次〔总―分、远―近〕进行描绘,同时把三位拾穗的妇女描写得活灵活现,传达出看图作文基本特点和要求,为同学写看图作文做好铺垫。
二、课前活动组织同学进行一次拾穗的实践活动或让自己的父母就是农夫的同学课后跟同父母一起下地拾穗。
三、教学目标1、了解《拾穗》这幅画的时代背景和画家米勒。
2、引导同学观赏油画《拾穗》,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看图作文的要求。
3、抓住三位妇女捡拾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农夫劳动的辛苦,增添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怜悯。
4、结合课外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鼓舞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联想,培育同学主动了解农夫生活的意识行为和对美妙的动作情态的审美情趣。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自己喜爱的词句。
四、教学重、难点1、抓住三位妇女捡拾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农夫劳动的辛苦,增添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怜悯。
2、结合课后资料以及生活感受,谈谈自己在结合生活观赏作品的感受和联想,培育同学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流程〔一〕观赏油画,沟通资料1、同学沟通实践生活后的感想。
2、结合生活说说你对《拾穗》这幅画的理解。
〔同学沟通〕3、老师简介米勒,同学了解课文的背景。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同学自由读课文,自己解决不熟悉的字词。
2、听录音读课文,思索:课文写了什么内容,重点写了什么?老师还可提示一班级上册所学古诗,哪一首同样表现了农夫劳动的艰辛的。
〔《锄禾》等〕3、结合同学的表达,准时地总结文章表达的意思。
1段:收获的季节里,田野上麦子堆好、捆好的情景。
2~5段:三位妇女捡拾麦穗的情景。
6~7段:简介,评价画特点。
〔三〕图文结合,精读感悟1、自己默读课文,划出自己喜爱的地方,结合图看一看,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想法。
2、同学自由朗读,老师巡察了解同学的学习状况,对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小学四年级语文《拾穗》教案示例三篇创意写作指导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拾穗》精选教案示例三篇创意写作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拾穗》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和寓意;2.能够通过创意写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二、教学步骤1.故事导入:先通过阅读或听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拾穗》的故事情节。
故事背后的寓意也可适当地进行讲解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
2.创意写作:2.1 看图写作给学生展示一些有关《拾穗》故事情节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创意写作的灵感,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2 情景写作根据《拾穗》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写作,让他们自己设想一个场景,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意写作。
2.3 自由写作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写下自己对《拾穗》故事情节的感悟、思考和想法。
3.讲评和分享:在学生的创意写作完成后,老师可以选取几篇语言流畅、思路清晰的优秀作品进行讲评,给予课堂上的评价和指导。
同时也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作品进行分享,展示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意思维。
三、实施效果通过创意写作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语文写作水平。
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拾穗》故事背后的道理和寓意,从而增强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目标1.听懂老师朗读《拾穗》的文本,掌握文本语言和韵律特点;2.运用文本语言和韵律特点,完成自己的创意写作;3.提高语文写作能力,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教学步骤1. 故事导入:老师通过朗读《拾穗》的文本,让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和韵律特点,同时把故事情节重新抛给学生,让他们回忆起来。
2. 独立写作:要求学生独立完创意写作,可以设定一些关键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例如有关于穗、早晨、善良、劳动等等。
3.交流和分享: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交给旁边的同学阅读,并互相分享意见和建议。
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选取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分享,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实施效果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写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故事情节的结构和意义。
《拾穗》四年级语文教案
《拾穗》四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拾穗的感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培养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图片导入:展示一片麦田,引导学生观察麦田里的景象。
2.学生分享:请学生谈谈自己对麦田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纠正发音。
三、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如“拾穗、颗粒、饱满、金黄”等。
四、品词析句1.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品析。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如“拾穗”的含义。
五、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2.学生分享:谈谈自己对拾穗的理解。
二、深入研读课文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颗粒归仓、饱满的穗头、金黄的麦浪”等。
三、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场景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2.学生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四、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课文中的情感。
2.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情感的感悟。
2.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如写一篇关于拾穗的日记或绘画。
六、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四、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不高。
2.课堂拓展活动时间紧张,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2.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深入研读课文1.教师提问:“同学们,作者在文中提到的‘颗粒归仓’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颗粒归仓就是指把掉落的麦穗都收集起来,不让它们浪费。
《拾穗》教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拾穗》教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教学目标:1. 了解《拾穗》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忱和主动性。
教学准备:1. 课文《拾穗》的相关材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拾穗》的插图,引起学生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让学生猜测课文的内容。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拾穗》一遍,理解课文大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三、内容讨论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进行分析讨论。
2.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四、学习策略训练(10分钟)1. 教师介绍一些激发学习兴趣的策略,例如设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学习策略,并结合课文学习进行具体实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提出改进学习的方法和建议。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收集学生的学习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学习策略的应用和效果。
六、课文深入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如人物描写、情节发展等,深入理解课文。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的影响。
七、创意表达与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尝试以不同角度重新诠释课文内容。
2. 学生进行创意写作练习,如编写课文续篇、改编课文情节等。
八、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写作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九、拓展学习与推荐阅读(10分钟)1. 教师推荐与《拾穗》类似的作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提出改进学习的方法和建议。
小学四年级语文《拾穗》教案示例三篇阅读理解练习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阅读理解练习是语文学习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围绕小学四年级语文《拾穗》精选教案示例三篇阅读理解练习教案展开阐述。
一、教学目标1.了解《拾穗》的主题及情节。
2.训练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3.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流程1.导入通过谈论春天的收获物和秋天的收获物引入本课内容。
2.展示出示故事《拾穗》的封面及一些图片,让学生想象故事内容。
3.讲解通过讲解故事的梗概,让学生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并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所带给人们的启示。
4.阅读要求学生用朗读的方式,进行故事的阅读,让他们体会语言之美。
5.思考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深层含义。
例如:为什么小鸭子要吃草莓?这在故事中代表了什么意义?6.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一起分享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
7.练习让学生通过填空、判断、选择等方式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总结通过总结课上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拾穗》的主题和情节。
2.训练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启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一个有力手段,通过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所涵盖的主题和情节。
2.讨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并畅所欲言,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练习教学法通过练习教学法,可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评价通过举办听课活动和开展教学研究,来评估本教案的有效性。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作品展示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建议1.课堂气氛营造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参与其中。
小学四年级语文《拾穗》教案示例三篇阅读任务及策略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拾穗》精选教案示例三篇阅读任务及策略教案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必经之路。
而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阅读能力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本篇文章将介绍小学四年级语文《拾穗》精选教案示例三篇阅读任务及策略教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阅读能力。
一、第一篇阅读任务及策略教案阅读任务:阅读课文《拾穗》,理解课文大意。
并解释“捡到小石头都能引起我的共鸣”这句话的含义。
阅读策略:1.预测性阅读:通过课文标题、章节标题等,推测课文的主题及内容。
2.捕捉关键词:读完每段落后,确定关键词汇,并理解其含义。
3.记笔记: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以方便后续查找、复述。
解析题目:“捡到小石头都能引起我的共鸣”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我们看到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给我们启迪和灵感,就像一颗小小的石头,也可以让我们心生共鸣。
二、第二篇阅读任务及策略教案阅读任务:阅读第二遍《拾穗》,分析主人公步入大学后的感受与变化。
阅读策略:1.重读性阅读:在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后,进行深入的重读分析。
2.对比性阅读:对比文中人物、情节的差异和变化,分析原因。
3.扩展性阅读:在阅读课文后,进行相关信息的查找和扩展,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解析题目:通过对比主人公步入大学前、后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到他经历了成长和变化。
他在大学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也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为自己的未来奋斗。
三、第三篇阅读任务及策略教案阅读任务:阅读第三遍《拾穗》,探究故事的背景和寓意。
阅读策略:1.历史性阅读:了解作品所属的历史和时代背景。
2.情感性阅读:感受故事中在背景的烘托下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人物形象。
3.比较性阅读:比较作品与其他作品或同类型作品的异同。
解析题目:本篇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探究《拾穗》的背景和寓意。
故事发生在农村,描绘了农民的劳动壮烈和他们对于收获的喜悦和感激之情。
故事告诉我们,任何劳动和创造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对于我们的收获,我要心怀感激,并珍惜每一份收获。
小学四年级语文《拾穗》教案示例三篇多元文化教育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拾穗》精选教案示例三篇多元文化教育教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教育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小学四年级语文《拾穗》正是一篇体现多元文化的故事。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个教材,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包容不同的文化。
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拾穗》这篇故事,学生了解收割和米谷的文化差异,理解文化多样性的益处。
2.学生能够在语言和图像上更好地理解故事的结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份故事书籍和一份课堂小报。
学生准备笔和便签。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多元文化吗?有哪些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请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二步:阅读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拾穗》这篇故事,并要求学生记录下故事中不同的文化元素。
学生可以在便签上做记录。
第三步: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在故事中记录的文化元素,并分析每个文化元素之间的联系。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的各种形式和多元的表达方式。
第四步:制作课堂小报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制作一个以《拾穗》为主题的课堂小报。
小报包括文章的主要框架、图片和各种文化元素的介绍。
第五步:展示和评价教师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进行评价和讨论。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来评价和讨论别人的成果。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收割文化和米谷文化之间的差异,还能够体验到多元化文化的带来的益处和积极性。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制作小报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案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拾穗》这篇故事,了解收割和米谷的文化差异,进一步理解文化多样性。
2.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和传统手工艺,学习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份故事书籍、许多稻谷和一些毛线。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教师给学生看一下许多稻谷,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的传统文化,简单介绍一下稻谷在中国化中的地位和用途。
《拾穗》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拾穗》教学设计(精选16篇)《拾穗》篇1[教学目标]1、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阅读理解2~5自然段,特别是描写三位妇女捡拾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2、难点:鼓励学生谈自己在欣赏画作和课文后的感受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具]教学挂图[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1、教师出示《拾穗》图,请同学们看图,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到右、由远到近)谈自己的发现。
2、简介米勒(结合课后的背景资料)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字词三、理清脉落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你快速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段落写的是画面内容?(1~5自然段)哪些段落介绍的是作者的情况?(6~7自然段)四、精读课文,深入领悟1、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1~5段,想一想重点描写了什么?(重点写了拾穗的三个妇女)。
2、哪些段落三个妇女拾捡麦穗?(2~5)3、画出三个妇女拾捡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边找边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4、汇报交流中间的妇女从她的动作看出她对麦穗的爱惜。
(攥)右边的妇女从她的动作看出她的辛劳。
左边的妇女从她的动作看出她勤劳能干。
5、同学们刚才画的句子写的是画面上有的内容,那三个自然段剩下的句子写的是什么?(联想)师:看图写文不仅要写清图画中的内容,还要发挥合理的想像。
6、指导朗读7、师刚才同学们读的内容是画面中的近景还是远景呢?根据图文对照的方法你还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课文第5自然段写的是远景,我读给大家听:远处,有个人骑在马上……生:通过图文对照的方法,我发现这一段也有想像的内容,他在监督着工人干活……生:我发现课文第1自然段也是写的远景。
《拾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拾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描述的是19世纪法国著名画家米勒的作品《拾穗》,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向人们扎实了米勒的画的内容,课文中还展示了《拾穗》这幅作品,优美的画面、生动的语言,两者相结合,可谓相得益彰。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收获”的愉悦,同时也体味到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的生活哲理,感悟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对农民要关心、尊重、敬佩、不要歧视。
2.学认生字6个,学写6个,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弥散、埋头苦干、搜寻、描绘、联想、欣赏、逼真、切身”等。
3.在自读课文时,引导学生练习画出自己的问题,学做批注笔记。
了解19世纪农民的生活和劳动,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抓住描写三位妇女捡拾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2.结合课后资料以及生活感受,谈谈自己欣赏作品时的感受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资源:课前收集《拾穗》的资料,制作课件,课堂上适时演示幻灯片,让学生从感官上提高认识,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整体设计:本节课我采用图片展示法、合作交流法、启发谈话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共分“导入新课”“初读感知”“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升华感知”四大板块来完成。
(分二课时来安排教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认生字6个,学写6个,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弥散、埋头苦干、搜寻、描绘、联想、欣赏、逼真、切身”等。
2.在自读课文时,引导学生练习画出自己的问题,学做批注笔记。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收获”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拾穗》板书(拾穗)“拾”是什么意思?“穗”是指什么?二、一读读通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弥散晚餐监督遵循搜寻欣赏充满偷窃逼真三、二读读懂1.从课文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收获了?(第一段)板书(收获)读一读。
《拾穗》教案精选六篇
《拾穗》教案《拾穗》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课文描述的是19世纪法国著名画家米勒的作品《拾穗》,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米勒的画的内容,课文中还展示了《拾穗》这幅作品,优美的图画、生动的语言,两者相结合,可谓相得益彰,怎样将看图与学文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图画,让学生在充沛朗读和看图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图画所体现的中心内容成为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在学文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学会表达的顺序。
二、学生分析首先来说一下该年段的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的特点: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应该具备良好的自主识字、写字能力,但是结合这篇课文来看,课文中的生字比较难写,在课堂上应该随机给予一定的指导,比方“餐”字,应该在书写方面给学生提个醒,“穗”“督”等字应该交流一下识字方法,协助学生巩固;对四年级的小朋友课程规范中指出“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也就是在课文的学习中要挖掘课文中的内涵,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设想与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和图画所表达的情感;3.认识课文中“穗”等8个生字;4.初步感受作者的写作顺序,让学生在学文的过程中,学会观察、表达。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文的背景资料五、教学过程(一)揭题导课教师板书课题之后,生读,让学生交流一下“穗”字的识字方法,再让学生齐读。
设问:“读过这个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带上你的问题快去读读课文吧,并请你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检查生字的识记情况。
(重点对“弥”“餐”“监督”等字进行指导。
先全班齐读,再在同桌之间进行相互的检查)2.学生交流出读课文的收获。
(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教师小结:原来课文描写的是19世纪法国著名画家米勒的作品“拾穗”,向大家展示的是三个妇女在麦地里捡拾麦穗的情景。
小学四年级语文《拾穗》教案示例三篇归纳总结策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拾穗》的故事情节
2.掌握故事中的生字词及其用法
3.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认读生字词并掌握用法
三、教学难点
1.在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中,理解故事情节的难度较大
2.对生字词的认读和应用需要较高的阅读能力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让学生认真聆听教师讲解故事情节和生字词的用法
2.阅读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并在阅读中掌握生字词
3.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2.阅读故事
3.生字词认读与应用
4.阅读理解与讨论
5.复习
六、作业
1.背诵故事
2.扩展阅读类似题材的文章
3.课后练习生字词的运用
七、教学评价
1.通过教学过程,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科学合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3.学生参与度高,效果显著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小学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拾穗》一等奖说课稿3篇
1、《拾穗》一等奖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拾穗》。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主题单元——收获之《拾穗》。
二、教材分析《拾穗》是19世纪法国著名画家米勒的作品,本文以同名做了一篇精彩的赏析。
课文《拾穗》的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米勒的这幅画的内容:在收获的季节,三位农家妇女在田野上拾穗的情景。
作品表现了19世纪的法国,在收获的季节,劳动人民的辛劳。
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总―分、远―近)进行描绘,同时把三位拾穗的妇女描写得栩栩如生,传达出看图作文的基本特点和要求,为学生独立写看图作文做好铺垫。
三、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良好的自主识字、写字能力,通过自主预习,绝大多数同学已经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大多参加过农事活动,对收获场景的理解较容易,但体会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辛较困难。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字7个,写字6个,学习多音字“落”。
(二)能力目标1、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积累自己喜欢的重要词句。
2、抓住课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课外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联想,培养学生积极了解农民生活的意识行为和对美好的动作情态的审美情趣。
2、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绘画作品等艺术魅力的兴趣爱好,懂得发现美、欣赏美并追求美。
教学重、难点:1、抓住课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2、欣赏油画,结合课后的小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设计理念1.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看图环节,让学生充分看图之后,说出看到的内容,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力。
2.突出了“图文结合”。
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先看图谈谈自己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接下来再让学生读课文,找出作者描写图画的句子,对照图画,进行品读,同时了解作者联想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来进行感情朗读,再读后,让学生再来看图自己介绍一下画中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拾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了解课文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收获”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拾穗》板书(拾穗)“拾”是什么意思?“穗”是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弥散晚餐监督遵循搜寻逼真偷窃
欣赏充满
三.理解课文内容
1.从课文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收获了?(第一段)
板书(收获)读一读。
(出示:拾穗图)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了金黄色的麦垛,一片丰收的景象。
这收获的季节属于拾穗者吗?我们来进一步欣赏这副油画。
2.欣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文中,作者也对这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
默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位妇女动作、神态的句子。
4.说说你画的句子
板书: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5.再读课文2-5段,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同学刚才结合油画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副画的?
7 指名读第6、7段
由于米勒对劳动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因此这副画画的十分逼真,认真的欣赏会产生丰富的感受和联想。
四.情感升华
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和联想?收获的季节属于她们吗?她们能享受到收获的幸福吗?
板书设计
收获
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拾穗{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评价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
(出示课文插图)还记得这幅画吗?你能简单的来介绍一下这幅画吗?前几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著名画家米勒的这幅油画作品,学习了一篇课文,课文的作者也像我们一样欣赏了这幅世界名画,并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描写描绘了画面内容,使我们也学会了欣赏名画,课文的题目是《拾穗》。
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课文,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将画面内容写具体的。
二、回顾课文,指导写作方法: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画面主要内容的段落,自由朗读,说说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的?(动作、神态)
2、指名学生说。
板书。
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出了什么?为什么能从中体会出农民的辛苦和他们生活的艰难?在抓住动作、神态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之前需要怎么样?(仔细观察)板书。
3、小结: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刻画,就会使你的文章具体生动。
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
(板书)还可以抓住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语言、心理活动)我们应该学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你的文章也会具体生动。
4、除了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之外,这三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你认为写得比较好?
5、这句话中描写的内容能够从画面上全部观察的到吗?(不是)这是作者的(联想、想象)还有哪些句子是作
者的联想?
6、小结: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和生活的艰苦,所以,结合画面内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它会使你的文章真实感人。
7、今天,我们就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一个小练笔的练习。
三、创设情景、指导练笔:
1、请两位学生将地面的纸花扫干净,其他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2、说说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3、把你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
四、交流、评议:
1、小组交流。
2、指名读,说说好在哪?
3、从文章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五、总结。
板书:
动作具体生动仔细观察神态
合理联想真实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