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计算器教学实践与数学素养培养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和计算器的使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和计算器的使用》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详细讲解近似数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1.近似数的定义:近似数是一个数与准确数相近的数,通常用于简化计算和描述实际问题。
2.近似数的表示方法:常用两种方法表示近似数,即四舍五入和截断法。
3.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介绍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操作键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2.利用计算器完成以下练习题,并简要说明计算过程:
(1)计算圆周率π的近似值,并计算半径为5cm的圆的面积。
(2)计算三角形ABC的周长和面积,已知AB=8cm,BC=6cm,AC=10cm。
(3)计算一个长方体的体积,长20cm,宽10cm,高5cm。
3.完成课后习题第2、3、4题,要求书写工整,解答过程清晰。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几道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1.请给出三个生活中的实例,说明近似数的使用。
2.使用计算器计算以下算式的结果:(1)123.456+789.012;(2)456.789-123.456;(3)123.456×789.012;(4)789.012÷123.456。
3.运用近似数和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近似数的特点、表示方法以及计算器的使用技巧。
1.近似数的特点:与准确数相近,便于计算和描述实际问题。
2.近似数的表示方法:四舍五入和截断法。
3.计算器的使用技巧:熟练掌握基本功能,了解高级功能的使用。
4.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观点:
(1)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计算器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参考教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参考教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2.13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目标:1.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难点: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教法与学法指导:教法:引导探究法.学法:小组合作,自主交流.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科学计算器,教师制作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大家都去过超市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生:他们用计算器计算的.师: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出示课题)【设计意图】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感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1.认识计算器师: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科学计算器吗?生1:在集市上买菜时.生2:在书店买书付帐时用到了计算器.生3:工人在发工资时也用到过计算器.……师: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生(边指边说):这是显示器,下面是键盘,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和功能键,它们是用三种不同的颜色来表示的.【设计意图】不同型号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开机按ON/C关机按OFF.2.用计算器计算师: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计算器计算表中的算式,同位看看结果是否一样,同时注意按键顺序.任务按键顺序结果41.9×(-0.6) 41.9⨯()-0.6=-25.1423×65 23⨯65=198521.2 1.22x 1.44412 12x4= 2.0736生:我们的结果是一样的.师:同学们可以仿照上面的内容,计算下列各式.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准备好了吗?课件出示:例用计算器计算:(1)(3.2-4.5)×23-25(2)[3⨯3(2)-+1]÷(65-) 师:现在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器这两道题的.(同桌交流)生1:我是仿照上面的例子(3.2-4.5)×23-25,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为 -12110.可以按S D ⇔键切换到小数格式-12.1,所以(3.2-4.5)×23-25=-12.1. 生2:我也是仿照上面的例子[3⨯3(2)-+1]÷(65-)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为1156, 按S D ⇔ 键切换到小数格式19.16666667.这是一个近似数. 师:这两位同学计算的结果非常正确,通过计算这两题,我们可以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如果要转化成小数可以按S D ⇔键.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开始:出示0.092÷1.15×25=生:我是这样操作的,先按0键,再按小数点,再依次按0、9、2,再按“÷”再按1.15再按“×”再按25,最后按“=”,结果是2.【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科学计算器操作简便,快捷高效的优越性,通过对简单运算的尝试操作,归纳和发现科学计算器的按键顺序与手写算式的顺序保持一致,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耐心、细心,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课件出示:做一做测量一种圆柱形饮料罐的底面半径和高,精确到0.1cm.用计算器计算出这个饮料罐的容积(π取3.14),结果精确到1 cm 3,并将你的结果与商标上的数据进行比较.生:我有一个易拉罐它的高为10cm ,半径2.5cm ,我列的算式为π×22×10,由于π取3.14,所以我计算的结果为125.6和商标上的数据一样.师:(拿起易拉罐看了看)这位同学做的非常好,同学们掌声鼓励.【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数学情感,通过身边的事例说明数学源于生活.3.巩固练习:用计算器计算(1) 12.236÷(-2.3);( 2) 513;(3) 3155;( 4 ) 12⨯(3.87-2.21)⨯315+31.3.师:通过用计算器计算上面这些题目,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用计算器计算怎么样啊?生1:我觉得用计算器计算很快.生2:我觉得用计算器计算不容易出错.生3:我觉得用计算器计算又对又快.【设计意图】熟悉计算器上有关按键的功能,掌握按键的操作顺序,体验计算器强大的计算功能,感受数学程序思想,通过做一做的活动,进一步熟练计算器的操作,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提高语言表达和说理能力;特别是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师:了解了计算工具的作用,并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课件出示利用计算器计算,观察结果的结构特征,写出一个猜想,再用计算器验证.(1)27= ,267= ,2667= ,猜想26667的结果是.(2)13= ,23= ,33= ,43= ,53= ,63= ,73= ,83= ,猜想20063的个位数字是.师:你们探索的结果如何?(小组合作)生:27= 49 ,267= 4489,2667= 444889 ,猜想26667结果是4448889 .师:非常正确,通过计算它们是有规律的.生:13= 3 ,23= 9 ,33= 27 ,43= 81 ,53= 243 ,63= 729 ,73= 2187,83= 6161 ,猜想20063的个位数字是9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结果正确,通过这组练习你们有什么体会?生: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师:看来计算器的作用还真不小.【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5.辨证地看待计算器的使用师: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先出示:3+7= 2×5= 25×4= 198+2=再出示:28042+13208= 172×56= 25144÷449=师:从这次比赛中,你有什么感想?生: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师: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的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用辩证的思想去看问题.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我们今天的学习对你有用吗,能不能说说?【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有条理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四、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第73页知识技能第1题.选做题:课本第73页问题解决第2、3、4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用计算器计算》这一单元可以说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部分知识.他们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笔算,而用计算器可以轻易得到一个题的答案.由于计算器给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使用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1.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操作熟练快捷,获悉按键功,所以教师应该放心的让学生去操作发现按键功能,不必教师讲解,而且教师讲解远比不上学生自己实践的效果好,但应注意的是学生发现按键功能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条理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记忆,熟悉各键的功能.2.学生体验到用科学计算器处理复杂计算的优越性后,必然会产生对计算器的依赖心理,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离不开计算器的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笔算、心算的学习,所以在本节课后,应随时控制计算器的使用,教育学生不能处处使用计算器,而应按学习要求,适当使用计算器.3.由于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使用方法步履,只要求学生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即可.。

初中数学教学中计算器的使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计算器的使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计算器的使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新课程引入计算器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从繁杂、机械的计算中解脱出来,愉快地学习,享受数学,从而体现数学的人文性;同时也让学生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数学奥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计算器确实发挥了其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一、让学生欢喜让教师忧案例 1 有一次笔者班上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办公室做数学题. 他做了一会后转身就走,笔者问他干吗去,他说拿计算器. 让笔者大跌眼镜的是,他需计算的是12除以. “这么简单的题目你非用计算器不可吗?”这名学生后来还是偷偷地跑到教室取来了计算器. 这样的现象可以说初中学校并不少见. 笔者对所任八年级两个班级140余名学生进行了调查,20%以上的学生对计算器的依赖很大;近60%的学生对计算器比较依赖;只有约15%的学生觉得计算器可有可无. 脱离了计算器,学生不仅计算速度普遍变慢,并且对自己口算、笔算的能力表示怀疑,对计算的结果很不放心.案例2 绍兴有许多优秀的旅游景点,某旅行社对5月份本社接待的外地游客来绍旅游的首选景点作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1.(1)请在上述频数分布表中填写空缺的数据,并补全统计图;(2)该旅行社预计6月份接待外地来绍的游客2 600人,请你估计首选景点是鲁迅故里的人数.参考答案:(1)0. 175,150.(2) 2 600×0. 325=845(人).在中考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好多考生第(2)小题的答案是1170,这么容易的一道题目,怎么那么多考生会是同一个错解呢?我们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改卷的最后一天,一位老师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在使用计算器时,把2600按成了3600!这样的错误让人哭笑不得. 对算出的明显错误的答案连眼都不眨一下. 他们认为用的是计算器,一定没错.案例3 八年级上期末试卷中有一个方差的计算题:数据1,2,x,-1,-2的平均数是0,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结果班级里平时成绩很好的一位同学算错了. 我问她是如何算的,她说先求出x的值,再用公式. 看她试卷上x的值写着0,没错;我又问她算方差时有没有除以5,她说这个我记得很牢的,肯定除了. “那么怎么会出错呢?”“我也不知道,可能计算器哪个地方按错了. ”这么简单的数据,她居然用计算器,连着按加号键、平方键,简单问题复杂化,不但没使运算简便,反而使结果出错. 如果用心算,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解题上,就能快捷地得出结果.因此有人认为:长期使用计算器,减少了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导致学生对数字的不敏感,不利于学生的动手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建议平时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禁止使用或减少使用计算器,有个别甚至提出使用计算器没有好处,“扔了计算器”. 那么,教学中到底该不该使用计算器呢?二、计算器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辅助性工具有些人把计算器看作学生数学学习的威胁,这种想法不是全无道理,但是因此禁止学生使用计算器就显得过于保守. 信息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和科学计算器的使用越来越普及. 计算器和计算机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力工具,而使用计算机与计算器也是以后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必备能力. 再说,我们的计算工具已从最原始的草绳、石块发展到今天的计算器甚至计算机,难道发明出来留着好玩?信息技术是从根本上改变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充分加以应用. 计算器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辅助性工具,为此,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将计算器用于数学活动之中.1. 作为数及其运算的学习工具计算器的最大特点就是能方便地展示各类数据以及做复杂运算. 计算器在形成与数有关的抽象概念以及运算法则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形象化、具体化的数字支持,能提供抽象概念的具体数的模型.例1 用计算器来考察的近似值.因为12=1,22=4,而12<2<22,所以1<<2;从1开始,每次增加0.1,利用计算器顺次计算1.1、1.2、1.3、1.4、1.5的平方值,可得1.42<2<1.52,所以1.4<<1.5;从 1.4开始,每次增加0.01,类似上面进行计算和比较得,1.412<2<1.422,所以1.41<<1.42…如此进行下去,在计算器的帮助下,学生体会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得到一系列越来越接近于的近似值,对的大小及无理数都有了比较具体的认识.2. 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计算器减轻了学生笔算的负担,使学生能集中更多的精力在探究发现问题的规律上,而不是花很多时间做重复的机械计算. 计算器成为学生验证数学猜想的脚手架,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2 用计算器计算,并把结果写在等号右边. 你得到怎样的规律?你能说明你的猜想正确吗?1×9+2= ;12×9+3= ;123×9+4= ;1234×9+5= …在计算器的帮助下,计算结果一目了然,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在探寻和解释规律上.3. 作为计算工具传统的数学问题,哪怕是数学应用问题,因为要求笔算,所以数据不能太复杂,原始数据必须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才能使用. 一般来说,对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改变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是必须的. 同时,学生也需要有与复杂的、“不太友善”的数据打交道的体验,在计算器的帮助下,当学生面对真实的数学问题,需要处理复杂的原始数据时,也会从容不迫. 如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边长不是整数的几何图形的计算问题,复杂数据的乘方、开方等.例3 如图2,某超市从一楼到二楼的电梯AB的长为16.50米,坡角∠BAC 为32°. (1)求一楼与二楼之间的高度BC(精确到0. 01米);(2)电梯每级的水平级宽均是0.25米,如图3. 小明跨上电梯时,该电梯以每秒上升2级的高度运行,10秒后他上升了多少米(精确到0.01米)?。

计算器对初中数学学习几点看法

计算器对初中数学学习几点看法
根本 就 无 法运 算 。
如 s i n 3 5 。 一0 . 5 7 3
已知 : s i n B 4

,.

B的大 小……还 有在 已经 三角 函数值
后。 求角度的, 更只有借助计算器才能计算 : 解: s  ̄ = 5 3 W 4 8 . 3 7 ” 。 该题如果不借助计算器学生根 本无 法计算 .特别是后 面求 角度 , 是求三 角函数值 的一个逆过程 , 整个的过程 中蕴含 了数 学
为 了适应时代的需求, 与时俱进 , 十几年前就进行数学课程 改革。 在 多年课程改革过程 中。 取得 了很大的成就 。 但也存在许 多 的问题。其中, 有一项改革争议特别大, 甚至有相当多的专家, 学 者, 学校 , 老师, 家长都反对这一项——初 中学生使用计算 器, 认 为使用计算器会害了学生。 使得学生计算能力下降。但本人认为 计算器的使用并不存在上述问题 . 甚至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学 习数 学。 使用科 学计算器是《 数 学课程标准》 的 目标要 求。为此 , 《 数 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 把使 用计算器在 内的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 条基本理念提 出来 , 众多的地方提及使 用计算器。课改的理念如 此, 本人深为以然, 下面谈谈 对于计算器的使 用可以有助于初 中 学生学习数学, 热爱数学. 希望由此可以让大家对于初 中学生使 用计算器不再如此抵制 . 为数 学课程改革贡献一点微薄之 力。 首先。 计算器的使用是一种必然。 本人以为,每 一次科 学发展 的过程都是伴随着一些新 问题 的 出现 , 但我们总不能为 了锻炼身体 。 而放 弃坐车。 放 弃坐飞机 这 明显就 不符 合社 会 的发 展 、 时代 的进 步 , 要 与 时俱 进 , 就 应 该好好利用各种科学技术为我们服务。 现在社会上计算器使 用很 普遍 , 对此我们 曾做过一次调查。在石狮 。 随机抽 5 0 0个店 , 其中 4 8 7 个店里就有计算 器之类的计算工具。有 4 9 4个店的老板、 销 售人员在计算的时候会借助计算器: 对于高学历的人 员也是一样 利用计算器——在店里的人员, 1 5 . 3 %是大学毕业, 他们平常在处 理帐 目的时候也一样用计算器. 而不是单纯用 口算或笔算。 其次 。 数字计算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社会对人基本运算技能的要求是与时俱进的。事实上, 在数 学界 已经达成 了共识 : 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 重要 的是分析其 中 的数学规律 . 建立数学模型的“ 数学化” 过程。 电脑是人脑的延续。 有些问题 。 设计好“ 算法” 程序 , 就 可以由计算机解决——《 算法》

使用计算器对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影响的探析

使用计算器对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影响的探析

使用计算器对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影响的探析摘要:计算器是时代发展与进步的产物,在人们生活以及工作中起着辅助运算并提升效率的作用,同时也让人们对其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

关于计算器对初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影响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合理使用计算器也是很多教学工作者们研究的课题。

下面编者凭借自身多年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帮助。

关键词:计算器,初中学生;数学教学;运算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电子产品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产生着非常巨大的影响[1]。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们经常因为一些繁琐的运算所苦恼,常常因为一些反复式、机械式的运算过程而浪费时间[2]。

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中学生在进行数学运算的时候喜欢利用于计算器进行辅助。

然而,学生在享受计算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学生们过度依赖于计算器,导致自身口算、心算、笔算能力的下降等等,关于这一点很多教师与学生都有着不同的观点。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计算器犹如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会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运用不当会阻碍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关于这一点本文接下来进行详细论述。

一计算器对初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影响有利影响:首先,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运算压力。

数学属于理科范畴,教学内容存在理论性、逻辑性以及抽象性等特点,很多知识都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运算才能掌握。

受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习惯于采取“题海战术”,经常搞得学生们“苦不堪言”,其中很多复杂的运算过程如56*68+125*24这种纯计算题目会花费学生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学生们也只能是机械地运用一些基础性知识进行计算。

而借助计算器可以将学生从繁琐的运算中解放出来,进而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其他探究性题目上,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枯燥与乏味,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其次,有利于提升学生计算准确性。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很多学生在一些考察基础运算知识的相关题目上出现错误,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学生知识体系方面的欠缺或者对某项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平时未能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考不全面以及粗心大意的情况,或者因为时间问题想快速运算出结果,最终导致在本应当做正确的题目上出错。

初中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初中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初中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初中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要求较高。

而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如何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初中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展开讨论。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而对于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学生的兴趣往往是最大的问题。

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第二,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

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

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的巩固和复习,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

只有基础知识扎实,学生才能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多种方法练习。

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的练习,练习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和题目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练习数学计算,比如口算、心算、计算器练习等,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场景中熟练运用数学知识。

第四,激发学生思维。

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数学启发小故事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实际计算中能够灵活运用并得出正确的答案。

第五,注重实际运用。

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需要结合实际应用,让学生将数学计算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实际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教师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相信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下,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提高,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摘要: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该阶段的知识相对小学而言难度有所提升,也是初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初中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计算能力是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素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加快速的解决数学难题。

本文将立足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制定初中数学的教学策略,以此有效的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引言:所谓“计算能力”,它是相对于数学学科而言的,指个体在数学上进行的归纳与转换能力,即可以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利用简单的公式或方法进行转换的能力。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难度有所增加,计算要求也在不断延伸,这就需要初中生自身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以此才能更好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立志于培养初中生的计算能力,以此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意义分析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教育背景下,有目的的培养初中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现实意义,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计算是初中数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1]。

因为,“数学”顾名思义是指“数字上的学问”,由此可见计算是了解数字学问的主要手段,也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学习能力,它在某种意义上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解题速度,以此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开展成效。

其次,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运用计算的地方很多,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也是其自身计算行为的需要。

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过程中,初中生也会遇到算数慢、不准确、不熟练等现象,导致很多学生习惯性的依赖计算器,从而产生许多不良现象,计算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初中生解决算数慢等问题,以此改善他们的思维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二、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分析(一)把握计算过程,注重演算草稿的应用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提高初中生的计算能力,就应该规范他们的计算过程,确保其计算过程的正确性和有序性,以此才能有效的开展更具针对性的计算训练。

培养初中数学计算能力的实施方案

培养初中数学计算能力的实施方案

培养初中数学计算能力的实施方案一、建设具有数学思想的学习氛围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宽松、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挑战性。

2.开展数学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数学讨论,引导他们正确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合理设计的数学问题和任务,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系统开展计算能力培养活动1.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心算练习,提高他们的心算速度和准确性。

可以通过开展心算比赛、设计心算题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心算水平。

2.注重数学计算规范:培养学生的计算规范意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避免粗心和疏忽造成的错误。

可以通过检查和纠正学生的计算步骤,让他们重视规范计算。

3.开展实践性计算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生活中的计算活动,如购物结账、测量绘图等,让他们将数学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4.注重练习的巩固性和拓展性:设计一定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巩固计算能力的基础。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计算题目,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三、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工具1.利用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具:通过使用数学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具,以图形、动画等形式展示数学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

2.引入数学工具和计算器:给予学生使用数学工具和计算器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加高效和准确地完成计算任务,提高计算速度和计算准确性。

四、定期评估和反馈1.设计一定难度的评估题目:定期组织考试或小测验,评估学生的计算能力,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2.提供个性化的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训练。

3.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活动,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器进入初中数学课堂后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计算器进入初中数学课堂后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初中数学论文]计算器进入初中数学课堂后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前言我国2001年颁发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计算器的教学要求,论述较为具体,提出的要求也比较高,把计算器的教学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下面这段文字引用了《数学课程标准》的原话。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能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规律……。

在课堂教学、课外作业、实践活动以及考试中,应当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

”由此可见,计算器进入数学课堂势在必行。

以前,因为禁止学生使用计算器,结果使学生背上了繁重的计算包袱,探索数学问题缺少了必要的工具。

现在,在小学还被禁止使用计算器的初中生,如获重释,计算器成了他们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下面的调查说明,大多数学生表示“早就应该这样做了”。

计算器进入数学课堂后,展现在我们面前是一幅美好的前景,学生不仅仅摆脱了复杂的计算,而且改变了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学习效益大为提高。

于是也导致了数学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变。

但是,在可喜的现象背后,却隐藏了令人担忧的问题。

学生使用计算器的过程中出现了二个问题,一方面学生滥用计算器,再简单的计算也依赖于计算器;另一方面该用计算器的时候没想到去用(具体数据参见问卷结果)。

教师在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的过程中,也出现较多的问题,要么禁止学生使用计算器,要么放任自流,在命题时忽略了可以使用计算器的因素,对于学生利用计算器解题的思路措手不及。

本文就以上的诸多问题进行剖析,谈谈怎样正确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计算器。

二、计算器进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以后学生的解题行为发生了许多变化现在,学生的解题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不关注这一点,就会在教学中处于被动状态,教学可能会变得盲目,命题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下面列举的例题,选自学生平时的作业或练习,有些解题方法虽然很个别,但很有创意,很值得关注。

1、计算器能解决以前难以解决的数学问题,3,-2,5,……,如果从1开始依例1.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1,2次连续选取若干个数,使它们的和大于2,那么至少要选几个数?分析:在没有使用计算器的过去,这一题就比较困难了。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计算教学策略摘要:计算是初中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作为数学学科的基础,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准确计算题目。

目前大部分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过于依赖电子计算器或智能手机附带的计算软件,长此以往影响学生计算能力提升,一旦脱离计算器或相关软件,甚至在计算简单的问题时也会出错,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从多方面创新计算教学,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综合水平。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计算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对其他数学问题进行探索的重要手段。

可见,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会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及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及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初中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很多老师没有及时地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其教学观念落后,仍然采取“一言堂、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能提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了学生汲取数学知识的效率。

由于数学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而数学计算方法又比较直观明了,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没有对数学计算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

课堂上,老师只是简单地给学生讲解计算方法,学生也觉得只要根据计算规律进行计算就行,而没有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意义,导致其在进行计算练习时很容易出现马虎、不细心的情况。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一)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方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提升。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从而不断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其中,情境教学法就受到了众多老师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实际教学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科学计算器的合理使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科学计算器的合理使用

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科学计算器的合理使用作者简介:谢小鹏,(1984.11-),男,汉族,福建霞浦人,现供职于福州第四中学桔园洲中学,西南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毕业,理学学士,长期从事中学数学教学与研究。

摘要:在社会的日益进步中,计算器成为一个常用计算工具。

学生使用科学计算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而且也能减轻学生繁重的计算负担,从而把更多时间用在自主学习上,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生使用科学计算器时,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学会合理使用科学计算器,不能让科学计算器代替学生,从而影响到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教学;合理使用;科学计算器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计算器作为一种方便、准确的运算工具成为生活常用品。

在教育部所制定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把科学计算器(以卡西欧的fx-82es为例)的使用列为中小学数学学科的内容,要求学生学会使用科学计算器,并允许学生在课堂教学、课外作业、实践活动以及各类考试中使用科学计算器。

学会使用科学计算器,不仅要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科学计算器的知识和使用方法,用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而且可以减轻学生繁重的计算负担,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主学习的发展中。

这对于贯彻落实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从这几年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的运算能力偏薄弱,这里的运算能力是指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笔算能力。

由于日常电子工具的使用,且学生本身不够重视基本运算能力,这是造成学生运算能力薄弱。

对于科学计算器的教学,教师应该建立在既能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同时又能减轻学生重复、复杂的计算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科学计算器的合理使用,笔者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认识科学计算器的功能,同时要限制学生使用笔者从教的初中数学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教材。

201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课程教材研究所对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进行修订,调整了章节顺序,微调章节内容,不过仍保留对科学计算器的使用要求。

初中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数学计算能力是指用各种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计算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因为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

初中阶段是数学学习的关键阶段,而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1. 基础数学技能的掌握初中阶段,基础数学技能的掌握是计算能力培养的基础,如加减乘除、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计算等。

在学习这些技能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解和掌握其运算规则和性质,熟练掌握基础技能,才能够拓展更多的数学知识和运用。

2. 题目的练习和拓展练习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学生应该尽可能多地做数学题目,以加强计算的技巧和速度。

同时,可以拓展题目的难度和范围,如高精度计算、复合计算等,以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材内外的辅助工具在计算中,可以运用一些工具来辅助计算,如计算器、计算机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这些工具来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对这些工具的过度依赖,应鼓励他们在不使用这些工具的情况下完成计算。

4. 比较、估算和头脑计算比较、估算和头脑计算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学习比较大小的方法,使学生在计算中准确地选择运算方法和估算结果。

头脑计算则是在没有纸笔或计算工具的情况下,通过思维运算和记忆结果来进行计算。

5. 团队合作学习团队合作学习也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可以合作完成计算题,并相互监督和矫正,不仅可以提高计算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总之,初中阶段是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需要注重学生基础技能的掌握、习题的练习和拓展、辅助工具的使用和比较、估算和头脑计算的训练以及团队合作学习等方面的发展。

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和训练,才能够提高计算能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和效果。

最新版初中数学教案《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2》精品教案(2022年创作)

最新版初中数学教案《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2》精品教案(2022年创作)

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2.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计算器,会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体会计算器的快捷、方便,感受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科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难点】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的按键顺序.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计算器能使计算简便、快捷、怎样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呢?【教学说明】学生对计算器非常熟悉,也用计算器进行过简便运算.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究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计算器的面板构造与按键功能.问题1【教学说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68页文字与同伴进行交流,初步掌握计算器各键功能.识别:〔1〔2〔3符号键,用于输入数字的相反数;〔4功能;〔5 :运算键,分别执行加、减、乘、除运算;〔6.问题2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说明】 学生动手操作,掌握计算器各键功能和按键顺序.【归纳结论】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混合的使用步骤:〔1〕按开启键〔2〕按照算式的书写顺序输入数据;〔3〕按 结果.问题3在问题2中, 算式〔2〕中计算器显示结果为1156.此时,键,那么结果切换为小数格式19.16666667,这一结果是准确值吗?【教学说明】 学生比较两个结果,很容易得出一个是准确值、一个是近似值.问题4用四舍五入法求以下各数的近似数.〔1〕96.318〔精确到百分位〕〔2〕0.86789〔精确到千分位〕〔3〕2.1886〔精确到0.001〕〔4〕3.1965〔精确到0.01〕【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操作,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归纳结论】取一个精确到某一位的近似数时.应将挨着这一位后面的第一个数字进行四舍五入,再后面的数字不用考虑.问题5测量一种圆柱形饮料罐的底面半径和高,精确到0.1cm.用计算器计算出这个饮料罐的容积〔π取3.14〕,结果精确到1cm 3,并将你的结果与商标上的数据进行比较.【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操作,体会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归纳结论】在许多情况下,很难取得准确数,或者不必使用准确数,这时往往使用近似数.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随堂练习〞第1,2题.3.用四舍五入法求以下各数的近似数.(1)4.3091(精确到0.01)(2)0.0297(精确到0.001)(3)2.5673〔精确到十分位〕(4)3.9541〔精确到百分位〕【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检测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利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掌握情况,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局部.【答案】1.〔1〕-5.32〔2〕3712932.最后结果为仅由选择的数字组成的一个9位数的整数.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忆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和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等知识点.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行知识的提炼和归纳.【板书设计】1.布置作业:从教材“〞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学生通过了解计算器各键功能,到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尝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圆周角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性质;(2)准确地运用圆周角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计算。

《1.14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24七年级上册

《1.14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24七年级上册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在数学计算中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养成科学、规范使用计算器的习惯,提高计算准确性。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计算器的使用展开,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计算器基础操作练习:包括开关机、输入数字、运算符号、结果查看等基本操作。

2. 简单算式计算:选择一系列初中数学的简单算式,如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完成。

3. 实际问题解决:设置几个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找零、面积计算等,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解决并解释过程。

4. 速度与准确度练习:设计一系列计算题,要求学生快速且准确地使用计算器完成,以锻炼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按照课堂所学的计算器操作方法,认真完成每一道题目。

2. 在解决问题时,要详细写出计算过程,体现思考过程。

3. 作业需独立完成,严禁抄袭他人答案或使用其他不正当手段。

4. 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上交,迟交或不交者按相关规定处理。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对每位学生的操作熟练度、计算准确度和解题思路进行评价。

2.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纳入期末总评。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2. 对个别学生的问题,教师将通过个别辅导或课堂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助合作。

4. 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作业设计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附加建议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增加一些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自操作计算器。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报告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报告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报告一、引言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我校在近期组织了一次数学实践活动。

本报告旨在总结这次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与成果,分享我们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收获。

二、活动准备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们选择了游戏化教学的方式,采用数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培养他们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前准备了以下内容:1.选题和设置目标:我们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设计了一系列数学小游戏,旨在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准备材料和工具: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参与游戏,我们准备了足够的计算器、纸张、铅笔等必要工具,并提前制作了游戏所需要的道具和图表。

三、活动过程本次数学实践活动分为三个阶段:介绍与讲解、实践与探索、总结与反思。

1.介绍与讲解: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向学生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主题、目标和规则,并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让学生对活动内容有初步了解。

2.实践与探索:在这个阶段,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和个人思考,参与了各类数学小游戏。

例如,我们设计了一个购物游戏,让学生在有限的预算下购买商品,并计算总价和找零;我们还设置了一个迷宫游戏,让学生应用几何知识找到通关的路径。

这些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

3.总结与反思:在活动结束后,我们组织了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和解题经验。

老师们也进行了积极的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找出问题所在并加以改进。

四、活动收获本次数学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对学习数学更加积极主动。

2.提高运算与逻辑能力:活动中的游戏设计涉及到了丰富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思维,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了锻炼,并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3.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学生需要在游戏中与他人合作,并与他人竞争,这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设计2、出示课件做一做: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各功能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下面计算熟悉计算器:3.出示课件 做一做 :例1 用计算器计算:解:按键顺序为计算器显示结果为 6115()221(3.2 4.5)35-⨯-1.12523)5.42.3(2-=-⨯-()()3623-21-5⎛⎫⎡⎤⨯+÷ ⎪⎣⎦⎝⎭此时,若按键则结果切换为小数格式19.16666667.这一结果显然不是准确值,而是一个近似数.在用计算器计算时,所得到的结果有时候是近似数.为了得到所需精确度的近似数,常采用四舍五入法.3、出示课件:试一试:1、用计算器计算并填空:152=________,252=________,352=________,452=________.(1)你发现了什么?(2)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算出852,952吗?解:(1)发现后两位均为25,前面的数等于原数中十位数字乘比它大1的数.(2)852=(8×9)×100+25=7225,952=9025.2、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式,将结果填写在横线上:999×21=20979;999×22=21978 ;999×23= 22977 ;999×24= 23976 .(1)你发现了什么?(2)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写出999×29的结果吗?用计算器验证一下你写的结果.解:(1)999×21至24的正整数时,得到的五位的个位数字从9依次减少1,千位数字从0依次增加1,而十位,百位,万位数字不变,分别是7、9、2;(2)999×29=28971.正解3、计算:111111111×111111111=分析与解:用计算器恐怕都麻烦,怎么办呢?(1)观察:1 ×1= 1 11 ×11= 121(2)猜想:111 ×111=12321(3)验证:1111 ×1111=1234321(4)递推、总结规律:结果为 12345678987654321。

初中数学学习素养培养

初中数学学习素养培养

初中数学学习素养培养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和空间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学习内容初中数学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数的概念、代数、几何、概率和统计。

•数的概念:包括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和实数等。

•代数:包括代数表达式的运算、方程的求解、不等式的解法等。

•几何: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涉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图形的计算等。

•概率和统计:包括事件的概率计算、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图表的绘制等。

学习注意事项1.理解概念:在学习数学时,首先要理解基本概念,这是学习的基础。

2.多做练习:数学是一门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来提高的学科,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解题技巧。

3.逻辑思维:数学学科需要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要学会从题目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法。

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总结归纳:在学习每个章节的内容后,要学会总结归纳,列出公式定理,方便复习。

2.分类练习:将题目按照类型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逻辑推理:在做题时,要学会使用逻辑推理,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答案。

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考试大纲:了解中考的考试大纲,掌握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2.模拟考试:定期进行模拟考试,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3.查漏补缺:在备考过程中,要不断地检查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进行补充。

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复习。

2.寻求帮助: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要学会寻求帮助,可以向老师、同学或家长请教。

3.积极参与课堂:在课堂上,要积极参与,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相信同学们可以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内容是关于初中数学学习素养培养的详细规划,包括学习的重要性、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注意事项、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中考备考技巧以及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科学计算器的合理使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科学计算器的合理使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科学计算器的合理使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科学计算器被广泛地应用于数学教学和考试中。

正确合理地使用科学计算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如果不正确使用科学计算器,则会导致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深刻,计算能力得不到提高。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科学计算器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首先,科学计算器的使用应符合数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科学计算器是一种工具,它的用途应该服务于数学教学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在学习数学概念时,并不是所有的计算都需要科学计算器来完成。

对于一些简单的计算,学生应该通过手算的方式来进行,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科学计算器应该在需要进行复杂计算、图形绘制和数据分析等方面才被使用。

其次,科学计算器的操作应得到规范和规定。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对科学计算器的操作可能并不熟悉,容易出现一些误操作。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应在教学中讲解科学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如如何进行加减乘除、如何输入函数、如何设置参数等等。

此外,教师应该规定学生在使用科学计算器时的规范,如输入公式或计算步骤,结果的四舍五入等等。

通过规范的操作,可以使学生正确地应用科学计算器,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再次,科学计算器的使用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计算器不应该成为学生思考的替代品,而是作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辅助工具。

在实际运算过程中,学生应该思考选择何种算法和方法,以及在计算过程中需要保留哪些位数,如何对结果进行解释等等。

只有通过思考的过程,学生才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解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在使用科学计算器时进行深入思考。

最后,科学计算器的使用还应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科学计算器的功能较多,如储存、解方程、统计分析等等,这些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科学计算器的功能,让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并应用这些功能。

初中数学教学中计算器的使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计算器的使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计算器的使用作者:张正华安国钗来源:《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年第07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新课程引入计算器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从繁杂、机械的计算中解脱出来,愉快地学习,享受数学,从而体现数学的人文性;同时也让学生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数学奥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计算器确实发挥了其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一、让学生欢喜让教师忧案例1 有一次笔者班上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办公室做数学题. 他做了一会后转身就走,笔者问他干吗去,他说拿计算器. 让笔者大跌眼镜的是,他需计算的是12除以. “这么简单的题目你非用计算器不可吗?”这名学生后来还是偷偷地跑到教室取来了计算器. 这样的现象可以说初中学校并不少见. 笔者对所任八年级两个班级140余名学生进行了调查,20%以上的学生对计算器的依赖很大;近60%的学生对计算器比较依赖;只有约15%的学生觉得计算器可有可无. 脱离了计算器,学生不仅计算速度普遍变慢,并且对自己口算、笔算的能力表示怀疑,对计算的结果很不放心.案例2 绍兴有许多优秀的旅游景点,某旅行社对5月份本社接待的外地游客来绍旅游的首选景点作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1.(1)请在上述频数分布表中填写空缺的数据,并补全统计图;(2)该旅行社预计6月份接待外地来绍的游客2 600人,请你估计首选景点是鲁迅故里的人数.参考答案:(1) 0. 175, 150.(2) 2 600×0. 325=845(人) .在中考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好多考生第(2)小题的答案是1170,这么容易的一道题目,怎么那么多考生会是同一个错解呢?我们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改卷的最后一天,一位老师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在使用计算器时,把2600按成了3600!这样的错误让人哭笑不得. 对算出的明显错误的答案连眼都不眨一下. 他们认为用的是计算器,一定没错.案例3 八年级上期末试卷中有一个方差的计算题:数据1,2,x,-1,-2的平均数是0,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 结果班级里平时成绩很好的一位同学算错了. 我问她是如何算的,她说先求出x的值,再用公式. 看她试卷上x的值写着0,没错;我又问她算方差时有没有除以5,她说这个我记得很牢的,肯定除了. “那么怎么会出错呢?”“我也不知道,可能计算器哪个地方按错了. ”这么简单的数据,她居然用计算器,连着按加号键、平方键,简单问题复杂化,不但没使运算简便,反而使结果出错. 如果用心算,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解题上,就能快捷地得出结果.因此有人认为:长期使用计算器,减少了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导致学生对数字的不敏感,不利于学生的动手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建议平时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禁止使用或减少使用计算器,有个别甚至提出使用计算器没有好处,“扔了计算器”. 那么,教学中到底该不该使用计算器呢?二、计算器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辅助性工具有些人把计算器看作学生数学学习的威胁,这种想法不是全无道理,但是因此禁止学生使用计算器就显得过于保守. 信息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和科学计算器的使用越来越普及. 计算器和计算机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力工具,而使用计算机与计算器也是以后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必备能力. 再说,我们的计算工具已从最原始的草绳、石块发展到今天的计算器甚至计算机,难道发明出来留着好玩?信息技术是从根本上改变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充分加以应用. 计算器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辅助性工具,为此,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将计算器用于数学活动之中.1. 作为数及其运算的学习工具计算器的最大特点就是能方便地展示各类数据以及做复杂运算. 计算器在形成与数有关的抽象概念以及运算法则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形象化、具体化的数字支持,能提供抽象概念的具体数的模型.例1 用计算器来考察的近似值.因为12=1,22=4,而122. 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计算器减轻了学生笔算的负担,使学生能集中更多的精力在探究发现问题的规律上,而不是花很多时间做重复的机械计算. 计算器成为学生验证数学猜想的脚手架,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2 用计算器计算,并把结果写在等号右边. 你得到怎样的规律?你能说明你的猜想正确吗?1×9+2= ;12×9+3= ;123×9+4= ;1234×9+5= …在计算器的帮助下,计算结果一目了然,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在探寻和解释规律上.3. 作为计算工具传统的数学问题,哪怕是数学应用问题,因为要求笔算,所以数据不能太复杂,原始数据必须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才能使用. 一般来说,对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改变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是必须的. 同时,学生也需要有与复杂的、“不太友善”的数据打交道的体验,在计算器的帮助下,当学生面对真实的数学问题,需要处理复杂的原始数据时,也会从容不迫. 如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边长不是整数的几何图形的计算问题,复杂数据的乘方、开方等.例3 如图2,某超市从一楼到二楼的电梯AB的长为16.50米,坡角∠BAC为32°. (1)求一楼与二楼之间的高度BC(精确到0. 01米);(2)电梯每级的水平级宽均是0.25米,如图3. 小明跨上电梯时,该电梯以每秒上升2级的高度运行,10秒后他上升了多少米(精确到0.01米)?本题是2012年绍兴市的一个中考题,背景是一个真实的数学问题,两个小题均可借助计算器求得:(1)sin∠BAC=,则BC=AB×sin32°=16.50×0.5299≈8.74米. (2)级高=级宽×tan32°=0.25×0.6249=0.156225,因为10秒钟电梯上升了20级,所以小明上升的高度为:20×0.156225≈3.12米. 由于计算器的介入,这个应用题中的数据可以更加真实,减少了数据的刻意编造.另外,计算器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如及时检验自己的笔算、口算、估算以及其他数学问题,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一个有效工具.三、数学课程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新课改把计算器的使用编入教材,这一改革的初衷是要学生把烦琐的计算交给计算器,从而使数学问题更生活化. 计算器使用恰当,确实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这本身是一大进步. 但不容忽视的是,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滥用计算器,长此以往,学生的运算能力及思维能力等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这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等,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 基本的运算技能我们教数学的首要理由是数学能培养能力,让学生能学会逻辑地、理性地思维,学会根据已知信息找到所需信息,进而变得既会运算又善于思维. 运算要合理、简捷、熟练、迅速,这要求学生运算灵活,思维敏捷. 这种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解题时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和思考问题. 而学生如果一味地使用计算器,他们只会简单、机械地把数据输入求解,没有去思考如何快捷、简洁地解决问题. 缺少了这方面的训练,这就等于失去了提高运算能力的有效途径.案例4 计算42-(2)2,部分学生求得的结果是10. 究其原因,他们拿到题目后根本没有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只是机械地把数据输入计算器4 x2 - 2 × 3 x2 = 按键时漏了括号,而根本性的问题是他们连最基本的运算技能都没掌握,此题先算乘方,再算减法,积的乘方应把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清楚了这点,这道题口算就能解决. 学会心算的学生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解题上,然后轻而易举地完成实际运算.2. 正确的解题方法计算器并不能方便学生确定解数学题的方法,相反,如果不考虑哪种方法更加适当,计算器只会鼓励乱试加减乘除的各种组合. 如果手里没有计算器,学生更有可能停下来先对问题思考一番,以减少运算量. 学会用有效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是必要的,不仅学数学如此,在生活中也一样.案例5 计算(-2)2010(+2)2011= .笔者在批改这题作业时,发现有好几位同学的答案是0. 旁边没有任何解题的蛛丝马迹,笔者百思不得其解. “这个算式里有0的信息吗?你是如何求解的?”“我是用计算器按出来的. ”一语道破“天机”,笔者还从没想过用计算器解决这类问题,在他的“提示”下进行了验证,( 5 - 2 ) yx 2 0 1 0 = 计算器显示的结果确实是0. “那你为什么没把算式输完呢?”“输完了求不出来的,显示为Syntax ERROR.”他解题时根本没有思考正确的解题方法,只是不停地在捣鼓计算器,出来一个答案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殊不知输完了前半部分显示的结果也只是一个近似值,这次计算器帮不了他的忙. 如果脱离了计算器,学生不得不重视运算的方法和技巧,瞻前顾后,注意到(-2)与(+2)的积正好是1,这样可以根据乘方的意义,再逆用积的乘方法则,算出结果是+2.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能力构成的要素之一,而能力无疑是最要紧的.3. 必需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教与学的过程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如果碰到计算题就拿起计算器进行操作,不进行任何思考,那最后只能成为一位计算器的熟练操作工,毫无创新精神可言. 要培养创新精神,必须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并非只是问题的结论.案例6 学生刚进初中,为了培养他们的运算能力,笔者要求他们在平时碰到较为繁杂的计算时再用计算器,期中考试时出现了这样的一个填空题:计算≈ (保留3个有效数字). 拿到试卷笔者心里就“咯噔”一下,的结果也没叫他们记,这3分是要丢掉了. 结果却出乎意料,大部分同学居然答对了!原来,他们用尝试、夹逼的方法得到了的近似值. 这不只是一个答案,这是一次能力的提升,探索的创新,学生自己进行探索所获得的收益远比依赖计算器多,不用计算器胜用计算器.四、对计算器使用的问题思考教学中引入计算器是必然趋势,而发展学生的能力也是我们数学课程应当注重的,这两者并不对立,完全可以同时兼顾.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我们对许多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如对计算器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如何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等,以便未雨绸缪,促进初中数学新课程落实到位,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问题1:在数学教学中计算器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早已有学者指出,科学计算器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应当从学生的计算工具或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教师辅助教学、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目前教学中多数人仅把计算器当作一种计算工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没有因为计算器的使用而有所改变,计算器没有与数学课程进行有效整合. 笔者认为可以把计算器的使用视为一个新的学习锻炼机会,计算器是一个能拓展学生认知方式,解决问题途径的有效方式.问题2:如何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我们在数学课程中支持使用计算器,但这种使用必须是在教师适当的控制和引导下:计算器的使用有利有弊,教师要谨慎地考虑怎样以及何时使用计算器,确保计算器加强了学生的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展了学生的问题解决方式. 过分依赖计算器对学生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题目才使用计算器,什么样的题目要自己运算,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七年级教材中出现利用计算器计算板块的教学留到最后教学也是不错的选择,此时学生的笔算应该也学得差不多了;要求学生平时考试中最好不使用计算器等.问题3:怎样通过中考试题的命制对计算器教学有一个正确的导向?目前许多省市中考都可以用计算器,那么对于与计算器关联较大的试题,如数的运算该如何命制呢?数的运算是初中数学的一项基本内容,会准确地进行不复杂的数的运算是应当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这类试题可要求学生写出演算步骤,考查学生对式子的变形与运算能力,避免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又如对于考查以数学理解为主、但以计算题形式出现的题目,在答案形式上宜给出明确的说明(如结果保留根号、π),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计算时间及笔算出错带来的不公平(与使用计算器相比). 当然,也可命制能用计算器来进行辅助计算的试题,但这类试题笔者以为不宜超过5%. “路漫漫其修远兮”,新课改的实施任重道远,关于初中教学中计算器的使用,本文仅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更多教师、学者来关注这个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计算器教学实践与数学素养培养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汤霞1上海市黄浦学校顾涵明上海市光明初级中学彭拥军一、课题的提出(一)现实意义1、科技发展对传统教学带来冲击。

随着社会发展,现代技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了较大冲击,随着计算器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将对学生计算训练带来深刻变革。

因此,当前数学教育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是坚持传统的纸笔运算训练体系,二是建立基于现代计算工具的计算训练体系。

二期课改的课程标准坚定地选择了后者,让课堂教学应用科技的成果,它指出:让计算器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教具,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学具。

2、教学与客观现实的冲突。

实际生活中,数学涉及市场经济、日常生活、科技发展等各个领域,数学应用内容极其广泛,数据运算一般比较烦琐。

传统纸笔运算训练体系中,我们常常通过改变实际数据,降低计算难度,从而实现把数学教学重点转移到训练思想方法上来。

这种做法,确实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但也付出了代价,即:使数学教学生活化,弱化学生抗背景干扰的相关能力。

而计算器在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合理地处理好这样的矛盾,让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可以完全基于生活化的数学。

同时,又能保证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问题的分析、解决上,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在解题时的抗背景干扰能力,更能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实践意义1、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由于在课堂使用计算器教学,能更方便研究数据繁琐的数学问题,因此,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更为便捷,有利于改善学习方式。

2、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知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有:突出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加强数学运用能力教学。

计算器的使用,使数学基本思想方法、数学应用能力教学时间更充裕,数学应用教学更贴近实际。

3、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教师对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计算器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将降低学生的计算能力、造成笔算计算错误等,因此常常回避。

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而不让学生使用先进的计算工具。

1指导: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李建国(三)理论基础1、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2、潜能开发研究。

课堂教学是潜能开发的主阵地。

其一是发展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数理逻辑智能是指数学和逻辑的推理能力以及科学分析能力,具体指能计算、量化、思考命题与假设,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

运用计算器教学的课堂,可以更容易解决复杂数据的计算问题。

因此,学生训练的重点可以转移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来。

其二是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性潜能:通过计算器教学,可以增强学生质疑基础与空间,激发学生探究与实践的欲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课题选择预备、初二、初三年级为研究对象,开展计算器教学实践或试验,经过两年时间的研究,分三个阶段开展探索与实践:(一)教材学习与分析。

通过学习,对初中教材逐章逐节进行梳理,并根据知识点分布,制定相应的计算器教学序列,同时也开展了有关“计算器”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提出基于计算器建构的数学课堂教学原则。

(二)开展教学实践。

我们课题组从上述三个年级各选择了一个实验班,一个控制班,开展教学实践与实验,并撰写了教学案例,积累原始材料。

通过预备年级的实验研究发现,当学生掌握了相关计算原理与技巧以后,让学生使用计算器,用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计算器对他们的计算能力发展的是否有抑制影响。

(三)开展运用计算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

着重运用课堂教学实践法、经验总结法,研究运用计算器解放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后,对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哪些影响。

三、研究成果与反思(一)基于计算器建构的数学课堂教学原则1、“有限、合理”原则。

利用计算器建构的课堂教学,学生一方面享受到了计算器带来的便捷,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对计算器的依赖。

我们通过对比研究后发现,如果在复杂数据的计算中采用计算器,而对一些基本运算不使用计算器,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影响并不大,我们称为“有限使用”;如果学生一味依赖计算器,甚至计算3121+时也要用计算器,这对学生的运算能力是有较大影响的,我们称为“无限使用”。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即要让学生体验、享受计算器工具的优越性,但也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代价。

所以,必须构建“有限使用”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涉及到有基本计算要求的知识点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个“辨一辨、赛一赛”的环节。

如:《生活中的金融问题》(六年级),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辨一辨、赛一赛”,计算下列各题:5251)1(+ 511216.191212.721)3(⨯+⨯+⨯ %4021)4.08.0(514)2(⨯+-⨯ %)25.21(%)25.21(90%)25.21(90)4(+⨯+⨯++⨯ 这里设计的习题,并不是用计算器就简单、快速,比如5251)1(+这类计算,心算比纸笔运算、计算器计算都要方便,511216.191212.721)3(⨯+⨯+⨯运用简便运算比计算器计算更便捷。

因此,在教学中长期坚持这类训练,让学生养成先观察比较后进行运算的习惯,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对计算器的过度依赖。

2、“真实、原始”原则。

由于计算器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学生计算能力得到解放,因此,选择的例题,设计的问题,都是以真实的事例为背景,以原始数据出现,让学生真正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去发现生活中蕴涵的数学中的美,提高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生活中的金融问题》(六年级)元旦和春节即将来临,妈妈准备为家人添置一些衣物,小丽和妈妈逛了南京路的三家商场后,发现中意的物品标价都相同,但各个商场开展的活动各不相同,新世界商厦的优惠活动是全场每满300元立减158元,第一百货公司的优惠活动是全场现金消费每满300元送200元劵(使用消费劵购物不再参加活动),置地广场的优惠活动是每满200元立减100元。

下面是妈妈中意物品的清单,如果妈妈准备只在其中的一家商场购买中意物品,你认为到哪家商厦购物最省钱呢?为什么?这节课的素材来自于上海南京路上的三家商场促销活动,运用数学知识帮助家长决策该选择哪家商场购物问题,对学生来说背景十分熟悉,实用价值又高,因此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被有效地调动起来了。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通过探讨,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然后把具体的数据代入,运用计算器的计算功能较快地完成了这次决策。

这种设置好处不仅仅是让学生体验了问题解决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方法思考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类问题,长期坚持,必将引导学生“数学”地生活。

3、“集中、分散”原则。

即“集中教学,分散使用”。

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涉及到计算器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以知识链为载体,整合计算器使用的要求,制定初中数学计算器教学推进教学计划,采用集中教学的方式,达成让学生会使用计算器的目标,这称之为“集中”原则。

在实际运用时,根据“有限、合理”原则,根据需要分散使用,即:“分散”原则。

(二)基于计算器建构的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影响我们认为,计算器本身与学生数学素养本没有任何相关性,它仅仅是一种现代化的计算工具。

但若能合理使用,可以利用其计算的快捷及准确,可以减轻或降低学生计算门槛,让学生能够把精力放在数学概念的感悟与习得上,放在数学应用能力的锻炼上,放在数学思维的发展上,从而最终影响学生们的观念与数学品质。

经过研究,我们认为至少可以从下列四个方面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1、促进数感的形成与发展。

比如《有理数的乘方》一节教学时,教师采用了两个故事引入课题,旨在加强学生对幂的运算理解。

(1)用国王与发明国际象棋的大臣之间的对话:古时候,某国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位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吧,第一格放2粒米,第二格放4粒米,第三格放8粒米,然后是16粒,32粒,……一直放到64格。

”“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国王哈哈大笑。

大臣说:“就怕你的粮库里没有这么多米。

”你认为国王粮库里有这么多米吗?(一千克米约有36000粒)(2)将一张白纸对折1次、2次、3次,观察可以得到几层?如果继续对折到50次,又有几层?如果一张纸的厚度是0.050mm,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384,400千米,那么可以从地球到月球几个来回呢?这两个问题,对学生来说与国王一样,没有任何概念,也不知道这64个格子中到底能装多少米、对折50次的白纸究竟有多厚,对于初学者来说,他们的数感是不强的,因此制约他们对幂的理解。

这节课,老师就是考虑到这一难点,设置了两个问题,并让学生用计算器分别计算一下第64个格子中米的千克数与对折50次后白纸的厚度,让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数字,从而解答学生的困惑。

因此,当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出对折50次后白纸的厚度将超过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时,他们的思维就从形象、具体发展到抽象。

可见,这类设置可使学生的思维能得到更大的发展,数感也能得到较大的发展。

2、促进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这也是数学教育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之一。

我们的现实教学中,常常为了达到培养学生思想方法的目标,对各种实际问题进行加工、处理,比如角度改变为特殊角,数据改变为整数,等等。

但在实际问题中,角度为特殊角、数据是整数的情况并不多见,因此在课堂中学生可以解决的问题,但是一遇到没有处理过的实际问题时,他们又可能无从着手。

这种只会纸上谈兵的现象是我们不愿看到的,而计算器在教学中运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如在锐角三角比的实际应用教学中,教材选用的例题:测绘员在楼顶A处测得电线杆CD底部C的俯角为55°38′,下楼后测得C到楼房A处下方的底部B(在A点正下方)的距离为9.65米。

根据这些数据,能求出楼高AB吗?如果能,请求出楼高(精确到0.1米);如果不能,你认为还需要测量哪些量,才能求出楼高?(九1,p76)变式题组训练:1、为了测量东方明珠AB的高度,在距离东方明珠塔80M的世纪大道C 处,测得∠ACB=80︒.求东方明珠的高。

2、为了测量东方明珠的高度,在浦西外滩的陈毅广场C点测得东方明珠塔顶A的仰角为75︒,后退90m到南京东路的D点后测得到东方明珠塔顶A的仰角为65︒,求东方明珠AB 高.3、为了维修东方明珠,先要用一辆起重机在对东方明珠50米高度处进行工作,它的机身高为20.5米,吊杆长AB是36.7米,吊杆的倾角可以从30度转到80度,问这台起重机能否正常对东方明珠进行修整?这里的数据,不管是教材选用的例题还是教师编写的训练题组,都最大限度地接近实际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