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课件】 论伤寒与温病的可通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证方法
伤寒的六经辨证与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 针对外感而设 • 反映外感热病过程中的正邪斗争以及外感
热病转归中的邪正盛衰 • 所代表的脏腑经络、阴阳气血是一致 • 归纳的证候也是基本一致的
一 太阳病、上焦肺、卫分证
基本证候:发热恶寒,头痛脉浮
伤寒:太阳统卫气而主外,为人身之藩篱,肺合皮毛,卫与肺相通;
四 太阴病、中焦脾、气分证
因太阴寒湿,舌苔必白腻自滑,故仍在气分。中焦病包括 温邪传人阳明燥化和从太阴湿化的表现。
叶香岩: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
不少,然其化热则一。” 脏腑定位上,中焦脾、气分、太阴为同一病理层次。
五 少阴病、下焦肾、气分营血证Biblioteka Baidu
伤寒:少阴病有肾阳不足寒湿内盛及肾阴亏损内热亢盛两 类证候
阳明病与中焦胃的气分证,属同一个病理层次。
三 少阳病、胆与三焦、气分证
叶天士:“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 论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 随证变法,如近时之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 因其仍在气分,犹可望其战汗之门户,转疟之机括。”说 明邪留三焦类似少阳证,故胆及三焦与气分、少阳为同一 病理层次。
肺部感染
中医诊断:风温病 始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始创麻杏石甘汤 温病辨证为风温病的上焦气分症,治宜清热宣肺, 方以麻杏石甘汤加味
殊途同归!
论伤寒与温病的可通性
浦东新区传染病医院 杜秀萍
理论基础
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的理论基础都源于《内经》
《难经·五十八难》载:“伤寒有五,有中风,有 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前者伤寒为 广义伤寒、湿温、热病、温病都属其中。
《伤寒论》很明确地提出是撰用《素问》、《八 十一难》,可见仲景所论伤寒也是广义伤寒。
薛生白日:“湿热证,七八日口不渴,声不出, 与饮食亦不却,默默不语,神识昏迷,进辛开凉 泄,芳香逐秽,俱不效。此邪入厥阴,主客浑 受。”心主血属营,但古人认为“心不受邪,包 络代受”,故邪人心包必然神昏。
上焦心包、营血、厥阴为同一病理层次,下焦肝、 营血、厥阴亦为同一病理层次。
治法
伤寒
重视顾护阳气,兼虑阴津 对于表证,病在表可发汗 清热通便,保存津液
二 阳明病、中焦胃、气分证
基本证候:不恶寒,反恶热,汗自出,脉滑 数
《伤寒论》2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 口不仁面垢……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215条: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谷者……宜大承气汤 下之。”
《温病条辨》中焦篇第1条:“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 吸俱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但 恶热,不恶寒,日晡益甚者,传至中焦,阳明温病也。脉 浮洪躁甚者,白虎主之;脉沉数有力,甚则脉体反小而实 者,大承气汤主之。”
伤寒中的白虎汤、承气汤、麻杏石甘汤、黄连 阿胶汤、竹叶石膏汤、泻心汤等,一直是治疗温 病的重要方剂
伤寒:以三承气汤为主,尚有桃核承气汤、抵 当汤、大陷胸汤等;温病:新加黄龙汤、宣白承 气汤、导赤承气汤、牛黄承气汤、增液承气汤等
养阴生津、芳香开窍的创制和运用方面,温病学 补充了伤寒学之未备。
临床举例
虚证,伤寒寒化证温阳, 热化证养阴
至于挟湿邪,伤寒是“病 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温病
重视养阴保津,兼顾阳气 在卫汗之可也 清热通便,养阴生津 气脱者益气,阴竭者救阴。
挟湿者喜刚恶柔,湿为阴 邪,非温不化
方药
《 伤寒论》方剂 “众方之祖”;吴鞠通的《温 病条辨》中三焦辨证用方198首,采用伤寒方者 约80首,其中原方25首,加减方约55首
。 卫气出下焦,但要靠上焦肺的宣发,循足太阳经而敷布肌表
叶天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卫气 营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吴鞠通: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由卫分而人肺经也。
上焦肺、卫分证、太阳病实为同一病变层次。
病在上焦肺,如果热甚,汗出,烦渴者,则属肺的气分证,亦属太阳证。
温病:少阴病的阳虚证仍属气分寒化证,少阴病的阴虚内 热证则属于营分证,甚至有迫血妄行的血分证
《伤寒论》在少阴营液涸竭阴虚内热的论述 方面是比较简单的,治疗
也不完备,温病学派在这方面做了许多补充。
下焦肾、气分、少阴和下焦肾、营血、少阴为同一病理
层次
六 厥阴病、肝与心包、营血证
厥阴是阳与阴均衰微到极点,阴衰阳盛为热厥, 阳衰阴盛为寒厥,因此厥阴病以寒厥和热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