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大学生就业专题:他们为什么不要我

合集下载

企业为何不用应届毕业生

企业为何不用应届毕业生

企业为何不用应届毕业生背景资料前些天,我出席一个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研讨会,其中一个主题是如何解决人才市场的怪圈——企业招不到人才,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有人把原因归咎于中国教育与社会脱节,人才培养问题,有人开始反思“80后、90后”的成长环境……我的观点是:呼吁中国教育改革是可以的,但解决不了眼前问题。

我认为,造成人才市场“怪圈”的直接原因是企业和大学生的信息不对称、理念不对称:对于很多传统企业而言,大多会认为大学毕业生是“能力弱、心态又不好”,眼高手低的人——坚决不能要!问题是,很多大学生并不知道人家是这么看待他们的。

他们觉得自己是“心态又好,能力超强”的高级人才——企业应该抢着要!先天平庸,后天懒惰我在《企业用人与授权》里,用了最少的篇幅谈论“能力不强,心态又不好”的人。

因为大家都认为,那些都属于先天平庸、后天懒惰的人,直接炒掉、坚决不予录用就好了,非常粗暴。

问题是,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怎么就被认为是这类人呢?首先,说大学生能力弱,估计是没什么人服气的。

能考上大学,本身就是竞争的结果,是能力的体现:能够轻松应付考试、聪明、反应快,就属于能力强……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大学生这些素质都不是企业需要的“能力”。

所谓“能力”只有一个标准——是指创造价值的能力——也就是你能不能立即为企业创造价值?有企业声称:我们没有时间培养干部,只有时间使用干部——因为企业天天在打仗,他要的是能取得成果的战士。

学历高不代表能力高应届毕业生为什么不容易找工作?因为企业认为他们缺乏能力,不能为企业立即创造价值(等培养他们能创造价值的时候,他们又跳槽了)。

我时常告诫需要求职的学生,要先问自己能为企业创造什么价值,再问老板能给我什么待遇,千万别反过来。

如果第一个问题连自己都回答不上来,则第二个问题就不要问了,只要有老板肯收留你就菩萨保佑了。

有些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不自量力,以为自己学历高就代表能力高,就一味要求企业为学历埋单,而不看自己的能力是否符合人家的需求。

大学生就业压力原因与解决方案

大学生就业压力原因与解决方案

大学生就业压力原因与解决方案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和进入大学的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加剧。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帮助广大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压力。

一、就业压力的原因1.1 就业市场供需失衡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当前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现象愈发明显。

某些行业和岗位需求不足,而大量毕业生涌入市场,导致竞争激烈,增加了大学生就业压力。

1.2 教育与就业不匹配一方面,部分高校专业设置滞后,不能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另一方面,传统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灌输,缺乏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使得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面临困难。

1.3 求职能力不足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与职业发展相关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培养。

他们对求职市场的了解不足,简历撰写和面试技巧等就业技能较差,导致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1.4 就业观念偏差一些大学生追求高薪和社会地位,对工作环境和个人成长关注程度相对较低。

他们对工作内容和行业前景了解有限,容易选择与个人发展不相符合的职位。

二、解决方案2.1 政府角色发挥政府可以通过加强产业政策引导,优化就业市场结构,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增加就业岗位。

此外,政府还可以推出激励计划,鼓励企业招募并培养更多大学生。

同时,政府可以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提供更多现实需求与社会发展相符合的专业和课程设置。

2.2 高校角色发挥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在校内建立实习实验基地,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同时,高校应该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和职场技能培养,在课程中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培养。

2.3 加强学生自身能力建设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科研项目等,在校期间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并提前了解求职市场的信息。

此外,他们也应该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良好的沟通、团队合作等软技能,并参加相关职业培训课程。

2.4 积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大学生要摒弃功利主义思想,理性看待就业问题。

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不公平竞争

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不公平竞争

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不公平竞争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竞争激烈而残酷。

然而,不公平的竞争也成为了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许多因素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不公平竞争现象,这包括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不合理的招聘偏好等。

本文将探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存在的不公平竞争,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以促进公平性。

首先,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造成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公平竞争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就业市场中,一些毕业生因家庭背景或者地理位置等原因,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比如更好的教育资源、名校背景等。

这些资源优势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更容易找到好的工作机会,而其他毕业生则相对处于不利地位。

因此,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加剧了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不公平竞争。

其次,人际关系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导致不公平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许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更倾向于依靠熟人介绍和内推,而非公开的招聘渠道。

这种内部招聘往往使得那些没有强有力人脉关系的毕业生难以获得同等的就业机会。

这种不公平的竞争现象造成了信息不对称,使得部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失去了公平的竞争环境。

此外,招聘偏好的存在也是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不公平竞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企业存在对于某些背景、学历、专业等因素的偏好,这导致其他具有相同能力但不符合特定要求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遭受不公正对待。

这种非理性的招聘偏好限制了毕业生的发展空间,削弱了人才流动性,也反映了就业市场的不公平竞争现象。

针对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不公平竞争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公平性。

首先,要加强社会资源的均衡分配。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公平性,为每个毕业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其次,需要建立公开透明的招聘渠道,减少内部招聘的比重,避免人际关系对求职过程的不公平影响。

企业也应该注重公平招聘,避免对肤色、性别、专业背景等的过度偏好。

此外,应该加强对招聘过程的监管,减少违法用工和非正规用工的现象,提高招聘的公平性。

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与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困境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1. 教育与就业需求不匹配当前,教育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较大的脱节。

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内容与未来就业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匹配。

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发现,自己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需求不符,这导致了就业效果不佳。

2.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心态不合理大学生普遍存在就业观念过高、眼光狭隘以及心态不稳定等问题。

部分大学生对自身条件过于自信,对就业的要求过高,只愿意从事高薪、高地位的工作,对于基层岗位或者创业等选择持有排斥态度。

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3. 就业环境不利随着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的加剧,大学生们面临就业空间的进一步压缩。

许多行业已经饱和,就业岗位有限,而大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使得供给远远超过需求。

加之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就业环境变得更加严峻。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方案1. 教育改革,与社会需求接轨针对大学生教育与就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教育部门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和需求动态。

大学专业设置应该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及时调整并增加新兴专业。

同时,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

2. 培养合理的就业观念与心态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心态。

教育部门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规划,了解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提醒他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增加对基层岗位和创业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同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处理就业压力,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3.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面对就业环境的压力,大学生应该增强创新创业意识。

高校应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相关培训和孵化平台,鼓励大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业。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降低创业门槛,提供创业资金和税收支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备战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访谈试题(含答案)

【备战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访谈试题(含答案)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访谈试题(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3题。

中国天然气之父——《温州都市报》记者采访戴金星院士戴金星,著名天然气地质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中国石油界誉为“中国天然气之父”。

记者您长期从事天然气地质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的研究,您最大的成果是什么?戴金星以往认为石油和天然气只是由低等的但繁殖率很强的生物因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一直没有认识到高等植物遗体煤层和煤系中腐殖型有机质也能生成工业性油和气,故不在煤系中去勘探油气。

我在研究中发现,腐泥型有机物既能生油,也能生气,然而腐殖型有机物在煤化过程中以生气为主,成油为辅,故煤矿的腐殖型有机质是生气层,生煤的地方是找气和发现气田的有利地区。

我们是1979年提出在我们煤系中寻找天然气的,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但在此之前没有想到而已。

记者真理往往就是这样,看似简单,而寻找结果不知要付出多少代价心血。

同样您也是经过辛勤的劳动才获得的。

您当时是怎么会想到研究这个课题的?戴金星1961年我从南京大学地质系大地构造专业毕业后,来到江汉油田工作。

在那里我发现,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都几乎没有系统地全身心投入研究探索天然气的人。

于是我决定选择天然气地质和地球化学专业作为自己的专业目标和方向。

1978年,我提出了“煤成气理论”概念。

1981年,我主笔“煤成气概况”的报告,为1983年国家把“煤成气开发”列为“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打下了基础,推动了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走向黄金时期。

记者您真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天然气之父”。

根据您建立的“煤成气”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什么效果?戴金星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以“煤成气”理论为依据,先后预测了5个1000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最终推动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

目前中国天然气70%的储量是根据“煤成气”理论探明和发现的。

为此,我感到很欣慰。

你说我是天然气之父,我是不赞同的,我只不过是把一生的痴情寄托在“气”上罢了,为神州争“气”,为“气”壮山河。

大学生就业压力原因与解决方案

大学生就业压力原因与解决方案

大学生就业压力原因与解决方案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话题。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持续增加,大学生的数量不断攀升,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却并未同步增长。

这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时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

本文将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主要原因1.1 供需矛盾加剧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

然而,相对于不断增长的人才供应,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却相对滞后。

根据统计数据,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都在百万以上,而每年的企业招聘计划并没有相应地增加,导致了供需关系失衡。

这种矛盾使得许多毕业生面临激烈的竞争,进而加重了就业压力。

1.2 职业发展预期过高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抱有美好的期待,他们希望能够在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获得高薪待遇和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然而,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入职后往往需要从基层做起,与自己的预期形成强烈 contrast。

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使得不少毕业生感到挫败与焦虑,加重了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压力。

1.3 学历和专业选择的不合理在升学过程中,不少学生并没有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选择专业,而是追逐热度,选择那些“热门”专业。

这样的选择很容易导致专业不对口,当这些学生进入职场时,发现自己所学知识与岗位需求脱节,从而感到无所适从。

此外,高学历并不一定代表高就业率,高学历人才也可能面临更大的就业竞争,这进一步加大了他们的压力。

1.4 社会经济形势波动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就业市场也有着重要影响。

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公司削减招聘人数、减少员工是为了降低成本,这使得许多原本有希望进入职场的大学生望而却步。

而疫情等突发事件更是让不少招聘计划暂缓或取消,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因此,社会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也给高校毕业生带来了压倒性的就业压力。

1.5 社会对毕业生心理健康关注不足如今,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忙于学业和各种实践活动,而忽视了自身心理健康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面面观

大学生就业问题面面观
大学 生 就业 难 “ ” 隐 源 之 货卖买家, 以质 取 胜 。 一 份 国外 权 据
任何工作经验” 回绝 了, 该学生无奈地表 示, 我半年或者一年不要工资 , 我白给你 打工 , 你能不能招我 , 结果公司还是说你
没有经验 , 我不需要你。 供过于求的就业 S 4 栖 2o  ̄ 2 o7 M
市 场 , 得大 学 生举 步维艰 , 本 就 没有 使 根
数量 的大发展 , 这时候质量会被忽视。 可 是我们现在的教育规模 已经足够达到满 足国家对人数的需要 ,现在的问题是人 才的质量不能满足需要 。随着近几年高 校扩招 ,新上专业猛增 。据业内人士透 露, 高校争上新专业基本上分几种类型 :
威杂志报道 ,中国的工科人才只有 1% 0
业生说 :临到毕业我们才发现 ,连怎 么 “ 向用人单位介绍 自己都不知道 ,我们在
能够满 足跨 国公 司对高 质量人 才的需
求。 数量跟质量不应该 是一对矛盾 , 在某

就业市场上感 到孤立无援 。” 了解 , 据 大
学 生 在 校 期毕业找工作和高考一样 ,也是一番千军
万 马过独木桥的景象。据人事部有关调 查数据 ,预计去年全国对高校毕业生需 求约为 16 6. 5万人 ,比上年实际就业减 少 2%, 2 总量矛盾进一步加大。 针对大学 生就业难 ,东方 时空》 《 曾发 出“06大 20 学生就业 ‘ ’ 力 调查” 的话题讨论 , 出了 提 “ 你值多少钱 ” 的质疑 。这些都无不透露 着大学生们就业难的辛酸 。

丝毫讨价还价的余地。 各地政府 、 教育主 管部门 , 了满足本地毕业生的就业 , 为 减
轻社会压力 ,制定 了一 系列相应 的政策
屏障,实行地方保护主义 ,诸如户口限 制、 地方垄断、 本地生源优先等 。有的企 业公开声明 只要“ 七大名校” 的学生 , 其 他学校毕业生连报名资格都没有 。大学

大学生就业遭受歧视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遭受歧视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遭受歧视的原因1、户籍制度与城乡就业歧视。

在中国表现得最为严重的就业歧视来源于现存的户籍制度,固定的户籍制度从制度上支持了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歧视,限制了劳动者在平等基础上自主择业的权利。

不仅农村与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劳动力也无法得到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

2、性别歧视。

转型时期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相互交织,许多用人单位为了回避劳动法所规定的不得解雇怀孕以及哺乳期妇女的规定,不愿意雇佣女性,在雇佣时对男女求职者采取不平等的标准。

在就业市场上,明确限制性别的招聘广告比比皆是。

许多单位表面没有对性别作出限制,但一进入面试程序就“男性优先”。

还有某些私营企业在女职工孕期采取“变岗变薪”的方法来侵害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3、年龄歧视。

在一些招聘广告中,经常可以看到有关年龄的限制性条件,比如招收文秘人员,一般要求女性,年龄在22岁~28岁。

同时,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业结构出现年轻化的趋势,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规定了几近苛刻的年龄界限,将一大批年龄较大的求职者排斥在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将用人的年龄限定在35岁以下。

有的单位采用强迫的方法使达到一定年龄的受雇者自动离职或者退休,或者当受雇者达到一定年龄,其升迁就受到影响。

4、身高歧视。

身高也成了歧视的对象。

在中国,社会上普遍嫌矮爱高,认为身材欠高人士形象不佳,此非工作能力有什么缺陷。

而身高多由遗传因素决定,非个人们所能控制的。

有的用人单位往往在招聘公告上对求职者的身高做出硬性规定,身高未“达标”的求职者,连面试机会都被剥夺。

5,社会经验。

不少用人单位将具有相关经验当做招聘的必备条件,因为经验丰富的大学生能很快融入到工作中,从而也为单位降低人才培养的成本,最终将那些心急如焚的大学生拒之门外。

6,学历。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变成大众教育,使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能受到高等教育,从而使高教的质量下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强,更是对非名校、非名专业的大学生不予考虑。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与应对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与应对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与应对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

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和应对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原因:1. 教育体制问题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增大。

学校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因此,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找工作时会感到力不从心。

2. 就业市场供需失衡另一个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是就业市场的供需失衡。

一方面,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市场供给过剩;另一方面,很多行业却面临人才短缺的情况,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增加。

3. 大学生自身问题大学生自身素质的不足也是导致就业压力的原因之一。

有些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职业素养,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的竞争力。

应对:1. 提升就业能力为了更好地应对就业压力,大学生需要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

可以通过参加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宽就业渠道除了传统的就业渠道,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寻找工作机会,比如参加招聘会、创业就业、自主创业等。

对于那些传统就业渠道较为狭窄的专业,也可以考虑转行或继续深造。

3. 注重综合素质在提升就业能力的同时,大学生还应该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都是求职过程中的重要竞争力。

总结: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与应对方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教育体制、就业市场、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

只有在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应对就业压力,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

希望广大大学生能够认清形势,积极应对,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摘要:大学生就业困难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根源。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个人、学校、政府及全社会需要共同地关注与参与,积极应对。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对策近几年,随着高等学校毕业生的不断增多和用人单位用人需求的相对减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

很多学者对我国高等院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的行为动机以及导致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进一步提高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机制的实现。

为今后我国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笔者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对策。

1.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1.1短期内我国的应届大学生人数居高不下根据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传来的消息,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

与此同时,因为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则相对平稳,因而,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与就业岗位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借用尹蔚民的话说当前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值得欣慰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择业趋于务实。

”1.2环球金融危机给当前的就业带来非常大的冲击从经济形势上看,持续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演化为全球化的经济危机,短期内实现复苏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我国经济也面临严峻挑战。

很多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在裁员、降薪或停止招聘,就业难问题短时间内得到缓解的难度很大。

同时,金融危机不仅给低端劳动力市场造成影响,也逐渐波及到高端劳动力市场,一些破产倒闭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也加入到再就业的行列,成为应届大学生强有力的竞争者。

1.3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依然是就业难问题的主要根源当前,一些高校毕业生仍有这种心理——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

应聘者不被雇佣的五大理由

应聘者不被雇佣的五大理由

应聘者不被雇佣的五大理由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可能会遭遇被拒绝的情况。

虽然有些情况不可避免,但是在聘用过程中,还是有些常见的理由会导致雇主不选用某个应聘者。

以下就是五大常见理由。

1. 缺乏经验和技能对于某些职位来说,特别是高级职位,拥有一定经验或特定技能是必须的。

如果应聘者在这方面缺乏经验或技能,那么很可能会被淘汰。

因此,在应聘某个职位之前,应该了解其所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并在面试中证明自己的能力。

2. 没有在公司文化中合适的融入在许多企业中,公司文化非常重要。

公司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和信仰的共同体验,也涉及到员工使用的语言、通过沟通方式和恰当的礼仪。

如果应聘者不能很好地融入公司文化之中,那么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工作表现。

3. 不符合组织中其他成员的期望和要求在团队中,所有成员都期望其他成员可以自我管理、高效工作并达到目标。

如果应聘者不能满足组织中其他成员的期望和要求,那么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表现。

因此,应聘者需要保持积极的态度、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好的沟通技能。

4. 不符合公司的长期战略和目标公司会为实现长期战略和目标而制定行动计划。

如果应聘者的工作不符合这些愿望和目标,就不可能被招聘。

此外,没有对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领域进行规划,没有展示自己的前瞻性和远见,很可能会错失机会。

5. 未能符合岗位要求岗位要求是企业在发布招聘信息时所列出的必备要求。

如果应聘者不能够完全符合这些要求,那么就会导致被淘汰的情况。

因此,在报名之前应该了解岗位要求,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出一个充分的自我评估。

最终,被拒绝并不是一场失败,而是一场提高。

正确对待失落和失败,也许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

90后,为什么我不聘用你?

90后,为什么我不聘用你?

90后,为什么我不聘用你?最近又面试了一波的应届生,基本都是94年左右的鲜肉。

抱歉,你们中的很多人,我无法聘用。

也许你们面试失败后,有的公司会告诉你理由。

当然,大部分是统一回复,诸如不合适、不匹配等。

但是,HR不会跟你们说真实理由。

一是人多,工作量大。

二是怕打击到你们,给一个台阶下。

如果你要听真实理由,不怕被我伤害,那就往下看。

前方高能预警,这是一篇功利得不要不要的文章,如果不想知道真实理由,千万别看!我芳龄23,同为90后,很明白你们在想什么。

创业三年,我也了解作为一个企业雇主应该如何思考。

本文先聚焦在两大问题上,虽然每个公司具体的面试要求不同,但这两个问题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

搞清楚这两种逻辑,大部分求职失败的原因都能得到解释。

讲完这两个问题后我会谈谈个人的一些观点。

先讲这两个问题:谁决定你的工资?谁决定你的去留?1、谁决定你的工资?也许你会说,这个问题还需要问么,当然是老板啊!这是大部分人所持有的观点,但是一个错误的常识。

是你自己决定工资的吗?不好意思,也不是。

我司的新媒体运营一岗面试过各种各样的90后。

他们期望的薪资,大体上跟自己的学历呈正比。

专科学生要求低,海归要求高。

实际上这个岗位我们只会招中等水平的人。

这里提个小疑问:学历高就该要求高薪吗?通常的回答是,学历高的通常综合能力更强,理应得到更高的工资。

这样思考的谬误在于认为成本决定价格。

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基石之一,就是需求理论。

需求理论的一个推论,就是成本无法决定价格。

例如,假设刘慈欣选择在迪拜帆船酒店写《三体》,而不是在家里写《三体》,是否应该把书价提高10倍?你花50吨水生产100斤番茄,应该比别人花10吨水生产的100斤番茄定价高吗?(可以,但你卖不出去)那么,在面试同样的岗位时,你在学业上投资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是否应该拿更高的薪资?举以上例子,是为了阐明一个的经济学原理:成本不决定价格,市场供需才决定价格。

把这句话套用到职场上,就可以得出:你的薪资不由你的学业投入成本决定,是由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决定。

实习生,我们为什么不要你

实习生,我们为什么不要你

实习生,我们为什么不要你作者:浮香粉末来源:《文苑》2016年第09期1.我们喜欢的是白纸我曾任职于一家大型公司,每年我们都会招募大批实习生,他们当中除了少数人选择创业、深造、有更好的Offer,大部分实习生强烈地希望能留下,毕竟那是国内最著名的互联网公司。

你奋力从N轮笔试面试中厮杀而出,但入围并不代表你已经安全,实习的结束,可能意味着你永远地离开。

当然你可以觉得自己还年轻,前路漫漫任你闯,但需知道,好平台提供的机遇绝对可观。

事实上,你们当中只有百分之一的人会迅速晋升,在头三年内占据要职;百分之十的人随着时间打磨,成为核心骨干精英;百分之五十的人会循规蹈矩,成为基层的螺丝钉,剩下的……嗯,你不会想知道他们怎么了。

有些人先天条件出众,要么能力牛得惊人,要么智商高得感人,再不济也是情商满得爆表,往往他们在学校就已经崭露头角,自然会成为我们青睐培养的对象。

通常情况下,你可能不属于这个行列,不过没关系,白纸仍有打造的空间和可能。

我曾和行业内外好几百人合作共事过,作为职场老油条也算是深谙人际交往原则,看过太多被婉拒的实习生,我想严肃地告诉你:如果你不够出类拔萃到令人容忍你的瑕疵,那么请谨言慎行,我们喜欢的是白纸,而不是白痴。

2.好奇害死薛定谔的猫我也曾是职场小白,跟你一样怀揣憧憬,如鱼游入海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但有些好奇请适可而止,你该知道的,即便入职培训没有说,你的导师前辈也会陆续告诉你。

过分的好奇,往往会令你不合时宜地提出没头脑的问题。

小S是我带过的实习生之一,他来之前我见过简历,是某高校学生会副主席,我原本绷着的弦松了些,私想着混迹于学生会情商总不至于太低,可事实上,他狠狠地刷新了我的三观。

入职当天,我带他认识部门同事,特意精简介绍了每个人的职责,揣测就算记不住全部,他好歹会记下重要的Leader,毕竟这是以后要打交道的关键人物。

我刚给他介绍完,还没等离开美术老大的位置,他开口就问:X姐,听说咱们加班有免费晚餐?茶水间是不是有免费咖啡?BBS上是不是有租房信息?还有,回酒店的班车最晚到几点?美术老大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默默端着笔记本电脑离开。

南方周末:经济高速增长大学生为何难找工作

南方周末:经济高速增长大学生为何难找工作

南方周末:经济高速增长大学生为何难找工作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8%以上的年均增长率,近两年的增长速度更是在9%以上。

据联合国贸发组织预测,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仍会保持8.8%的高速度。

可以说,现阶段的经济增长形势为近十年来最好的一段。

但另一方面,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也节节攀升,分别为3.1%、3.6%、4.0%和4.3%,同时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率也一直徘徊在70%左右。

问题在于,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却是大比例上升,2001年为115万,2002年为145万,2003年为212万,2004年为280万,2005年将为338万。

我国国家统计局的测算表明,20世纪80年代,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增加240万个就业岗位;而1990年代以来,只能增加70万个;我国GDP对就业的拉动关系,也就是就业弹性,从1980年代到现在已经下降了2/3,目前我国的就业弹性仅为0.1(GDP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长0.1个百分点)。

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就业弹性在0.3到0.4之间,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

看到这组数据,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国经济增长形势最好的几年,却也是就业压力最大的几年,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为何没有带来与之相匹配的就业增长速度?要回答这一问题,就要分析劳动力市场本身的供求状况(内生因素),以及劳动力市场之外影响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因素(外生因素)。

内生的供求可以通过市场自发力量最终达到平衡,而外生因素的影响则必须通过政府的调控与引导来纠正。

这又要涉及到三个市场:与劳动力需求有关的厂商市场,与劳动力供给者有关的劳动力市场,有效地连接上述两个市场的金融资本市场。

正是这几个市场本身及互相联系机制等的结构性问题,导致了我国经济增长不能相应地带动就业的快速增长。

是什么限制了企业吸纳就业●GDP增长至上的目标导致了过早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这种政策导向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但由于受到金融市场的歧视,其发展被大大地抑止●服务业发展缓慢并且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对就业的容纳能力劳动力的主要需求方是厂商企业,当然政府等公共部门及非盈利组织也对劳动力有需求,但劳动力的绝大部分就业岗位是由厂商企业提供的。

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实质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实质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实质原因大学生就业难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虽然社会上流传着各种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说法,比如学历过高、专业不对口等,但实质原因其实更为复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实质原因,并提供具体的操作方法来应对这些问题。

首先,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实质原因是对于就业市场的不了解。

很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只关注一些大型企业或知名企业,而忽视了其他一些小型企业或新兴行业的就业机会。

实际上,市场上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都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大学生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并积极主动地去了解不同企业和行业的发展趋势。

为此,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招聘会、实习或者志愿者活动来扩大自己的就业渠道。

其次,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个实质原因是技能匮乏。

很多大学生在学业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当他们进入就业市场时,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往往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学习计算机专业时,可以通过参加编程竞赛或者实践项目来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在学习市场营销专业时,可以通过参加实习或者商业竞赛来提升自己的市场推广能力。

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另外,大学生就业难的实质原因还包括行业需求不匹配和岗位门槛过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行业和职业不断涌现,而传统行业和职业却逐渐衰退。

然而,很多大学生的专业选择仍然停留在过去的传统行业上,或者选择的专业在当前市场需求不高。

这导致了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压力增大。

因此,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应该注重市场需求的情况,并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和职业。

此外,为了满足不同岗位的要求,大学生还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比如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在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政府和高校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该加大对新兴行业和职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同时加强对传统行业的转型和升级。

谁要我!——大学生就业寒流透视:青年失业罪在“市场驱逐人才”

谁要我!——大学生就业寒流透视:青年失业罪在“市场驱逐人才”

产品吗7生产与销售孰 轻孰重 ,不言 自
明。 这也 就 难 怪 , 些 知 名 品牌 最 近 为 何 一 屡 屡 被 曝 出质 量 丑 闻 了 。
其实 , 在我们 的感觉里 . 第三次就业
高 峰 似 乎 要 来 得 更 早 .而 大 学 生 就 业 难 就 是 最 为 典 型 的征 兆 。 与 前 两 次 就 业 高
学以上 学历人口数只占总人口的 5 % 占
劳动力人口的1 % 这 一比倒不仅远低于 O 欧美发达国家 甚至低于 菲律宾和泰 国 女大学 生一直是大学生就业群体 中的 弱势人群。同样 是劳动 和社会保 障部 的调 查显示 6 个定点城市中 有6 % 的用人 2 7
单位提出了性别限制.或日 文规定女 性在 I {
的中国青年总体失业率为 9 . % 高于 中国
目前 6 1 左右 的社 会 平 均 失 业 率 . 中 .% 其
关系 .正如药 卖得好靠 的不是药 品疗 效
业观 ,市场更要 重塑博弈规则 。 圜
7% 的失业青年长期失业 ( 2 指失业一年
以上 ) 。
这是很令人担忧 的现象 。青年 集中 了精 力 活力 智力等众 多的就业优势
他们理 当成 为推动社会发展 的重要 生力
军. 并应 受到就业市场 的格外青睐 。 现在
他们 的总体 失业率却要高 出社会平均 失 业率 . 这种违背就业规律 的现象背后 . 不 仅意味着优质的人才资源被闲置和浪费 . 更意味着繁荣背后 的泡沫已经堆积得相
当稠 厚 。 比如 . 水平 重 复 建 设 成 为 经 济 低 增 长 的 重要 支 柱 , 高 效 益 的 创 新 不 够 ; 而 经 济 增 长 付 出 的资 源代 价 和 环 境 代 价 巨 大 富 财 政 穷 百 姓 严 重 .贫 富 差 距 加

新闻调查案例

新闻调查案例

新闻调查:大学生就业急需转变“都市心态”择业观 来源:南方周末编者按:还有3个月就是2006届大学生的毕业时间,时下正是他们的求职高峰期,但据国家人事部、教育部等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今年的大学生就业难甚于往年。

今年就业为何这么难?解困之道何在?对这一系列千百万毕业生、家长、高校乃至用人机构关切的重大问题,本报记者近期奔赴全国东中西部大中城市,走访机关、高校,探访学生、用人机构,试图解答这些疑惑。

■2006年大学生寻职深度观察没有方向感的"新盲流"们"我们鞋厂数我学历最高。

看仓库的本科大学生,不知道我算不算全国头一个?"站在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平洲精旺鞋业有限公司的仓库门口,这个一头长发、颇有点艺术气质的大学生不忘给自己幽上一默。

胡良奎是学广告专业的,当过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学生会副会长,自诩在大学里算是个才气纵横的另类人物,简历中,他声称著有长篇小说一部。

其实,他去年在合肥曾找到过几份工作,最高的一份给他1400元/月,但他觉得像他这样的大学生至少也值2000元/月。

此后他从合肥折腾到广州,又从广州、福州、深圳一路折腾到佛山。

广州不少广告公司只给600元/月的底薪,深圳的一些广告和销售公司更狠,底薪一分不给,只拿业绩提成。

他两手空空来到在佛山打工的父母身边,进了这家鞋厂。

现在,他的工资是每月800块钱。

近几年,中西部应届毕业生洪流,正在以越来越庞大的规模涌向北京和东南沿海大城市。

这一涌流与大学扩招直接相关。

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4万,2003年,第一批扩招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后毕业生成倍增长,逾212万。

2005年和2006年的高校毕业生各增长到330万与413万,分别是2001年的近3倍、近4倍。

然而,中西部的经济社会条件显然无法吸纳成倍上涨的毕业生。

于是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民工潮"之后,21世纪初,一股来自中西部的"大学生潮"开始形成,大规模地涌向吸纳能力相对较强的北京和东南沿海大城市。

人才招聘怪现状:你越优秀我越不要你

人才招聘怪现状:你越优秀我越不要你

人才招聘怪现状:你越优秀我越不要你担心留不住人才部分单位竟弃优秀生选普通生近日,XX某师X学校的大四学生小杨参加招聘会时竟然遇到这样一件怪事:XX某学校来招聘老师,开出的招聘条件中,竟有一项是要求有2门左右的补考。

她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这家规模不大的学校担心留不住人才,所以对优秀的人才“不敢用”,反而更青睐各方面稍微差一点的学生。

西南财经大学学生小李也遭遇了这样的尴尬。

小李在大学期间英语过了六级、年年获得奖学金、学生会干部……按理说,这么一个优秀的学生,应该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是她在求职时却屡遭失败。

看着寝室里很多条件不如自己,甚至还有“挂科”的朋友都相继找到了工作,小李终于忍不住打到单位询问被拒绝的理由。

对方很坦然地告诉她,你这么优秀的学生,我们是很满意的,但是我们怕留不住。

万一把你招回来,没过几天你就跳槽或者出国了,我们就浪费了一个招聘名额,所以宁愿招一些条件相对普通的学生。

不看简历看名字公司招聘刮起迷信风通常来说,招聘员工应该通过了解应聘者的学历、工作经历、办事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来决定是否聘用对方。

但是,如今许多公司在招聘时却不看对方的简历,而是看应聘者的八字、生肖、XX等,看与公司“命脉”合不合,会不会“犯冲”。

这种渐渐刮起的“迷信风”,为本已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增添了新的压力。

XX某大学一位大四的学生小孙告诉记者,前几天经朋友介绍,她到一家贸易公司应聘当业务员。

为了能给面试官一个好印象,她带上了自己精心制作的求职简历,里面有她的个人情况介绍、大学四年得的奖状,甚至还有她的几X生活照。

但让小孙没有想到的是,负责面试的那位经理接过她的简历后,看都不看一眼就放到一边,反而追问她的阴历生日、星座、血型之类的信息。

小孙虽然有点莫名其妙,但还是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对方。

经理给小孙解释说,他们公司的主业是做贸易业务,对员工的学历等方面其实并没有太多要求,关键是要看员工的“命”和公司合不合,如果“合”的话,个人业务能做好,公司也会发展顺利。

关于求职者不被雇佣的理由

关于求职者不被雇佣的理由

关于求职者不被雇佣的理由1.简历过长如果让我花费30分钟来阅读你的简历,以了解你之前的工作经历,那我宁愿放弃。

可能现在都采用电子简历的缘故,大家都喜欢大篇幅地描述各自的成就与担任的职位,预想我会全篇读下来。

而我更有可能忽略这一切,只在简历上简单写上“表达能力差”几个字,然后再继续看其他简历。

如果你有一系列好的技能或有吸引我眼球的地方,你仍有可能得到面试的机会。

而我决不会再继续读你的简历。

简历上应该用最简洁的文字来表述你的成就。

如果你无法用一句话把它描述清楚,那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我岂不是要经常收到你杂乱无章的邮件?一份成功的简历应该尽量贴合我所发布的招聘信息。

例如招聘信息中要求具有“Windows管理员”经验,那你在简历中至少应该有一项是介绍你在哪个项目中成功地使用了这项技能。

描述时最好不要超过三句话,一句话最好。

如果超过三句话,我就无兴趣再阅读了,这样既浪费你的时间也浪费我的时间。

2.说不出喜欢这份工作的原因在进一步详细谈论这份工作之前,我总会问面试者他最喜欢这份工作的哪一点。

我这样做,主要是想了解面试者是否真正喜欢这份工作。

如果面试者答不上来,或者答案很一般,我也将放弃这位面试者,因为我不清楚在现实生活中他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

如果你很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欢迎来见我。

让我知道你的激情,否则不要浪费我的时间。

最糟糕的回答就是50%以上的面试者都会说出的答案。

如果你不能给出独到的喜欢这份工作的原因,我又怎能期望你为我做出有创造性的工作呢?如果你的回答很一般,比如你喜欢学习、喜欢挑战、喜欢帮助客户等,这也可以。

但至少在说时你要包含激情,并能为此举一个典型实例,即便这个例子与当前面试的工作毫不相关。

当我问到你为什么认为这个工作可以给你带来同样的激情时,你给出一个好的回答就可以了。

事实上,如果你连这个也不知道,那你为什么应聘这份工作呢?3.无职业规划当问到继这个职位之后,你下一个职业目标是什么时,你最好能给出一个好的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周末大学生就业专题:他们为什么不要我2013年西北师大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约为1500名。

(南方周末记者王轶庶/图)小戴的自我介绍从一段关于埃及历史的论述开始,经过九曲十八弯才绕到自己身上。

他失败了,“也许我把考官结结实实地雷到了”。

“我只想去公立学校,不想去私立学校。

这是我个人对用人单位的歧视。

”“什么都不会”“什么是PT100?”考官问。

小钮傻了,头上冷汗直冒。

他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玩意儿。

2013年3月份,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自动化专业的小钮遇到了求职以来最大的挫折。

他去参加太原环保电厂的面试。

考官很严肃,一上来就问了他包括上述问题在内的5个专业问题,他只有2个能答上来。

小钮回去一查,发现PT100就是个简单的温度传感器。

“打击太大了,我觉得自己4年大学读下来,什么都不会。

”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自中央到地方,各种推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纷纷出台,而另一方面,各高校的“签约率”数据依然不乐观。

事实上,由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经济景气不断变化而形成的大学生就业压力,近年来在不断累积。

专家们早已指出,与增加就业岗位、提供就业机会的各类努力相比,正视并调整大学生就业中的结构性问题更为重要。

南京审计学院审计学专业的小戴为公务员考试奋战到今年4月,结果全军覆没。

参加过学校辩论队的他,说话习惯于分条陈述:“考公务员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自己选的岗位报的人太多,二是自己的个人素质不符合公务员的选拔要求。

”4月份回到校园之后,“不想去银行”的小戴通过校园招聘,获得了中国银行的面试机会。

那次面试,让他真真切切地感到了自己的劣势。

那是一种“N对N面试”,3个面试官对7个应试者,他是第6个。

第一个竞争对手的自我介绍就让小戴觉得“不可思议”——这位仁兄说自己和女朋友已经在江宁大学城卖出了十万个毛绒玩具。

其他对手的简介则包括小提琴十级、参加过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项目等等,小戴觉得和他们相比,自己“混过校辩论队”的经历,几乎等于说自己“喝过水”。

小戴的自我介绍从一段关于埃及历史的论述开始,经过九曲十八弯才绕到自己身上。

他失败了。

“也许我把考官结结实实地雷到了。

”小戴说。

学历的尴尬在被“PT100”摔倒前,小钮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在能力上会有问题。

他的第一份offer来自一个软件公司,一切都很顺利,由于实习期过长,工资又低,小钮放弃了。

那时候他觉得找工作并不难。

年前,小钮又面试了两家国企,结果人家对学历要求一般都要二本以上,都把他给拒了。

小钮这时才意识到,学校确实有很大的影响。

江苏某高校的研究生刘敏,当初正是为了弥补学校的差距,才选择考研。

2013年,她研究生毕业时却发现,读研并非如她所想象的是次“镀金”,相反却放大了她的“本科学历”劣势。

当时刘敏参加南京市某中学招聘硕士学历教师的现场招聘会。

由于投递简历的人太多,最后学校工作人员宣布,本科也在211高校就读的留下来。

现场立刻走掉了三分之二的人,刘敏也在这低头离去的人群中。

“能公开声明还是好的,很多媒体招研究生,都要优先考虑本科学校。

”他们班曾集体参加了江苏广电集团的校园招聘,绝大多数人简历都没塞过去,剩下被审核通过的,基本都是“本校的本科生”。

在新华社与央视的校园招聘中,刘敏和其他“出身不好”的同学,也都卡在了简历关上。

也有一些岗位不重视出身,例如考公务员,但刘敏笔试没过,“报的人太多了”。

而其他不重视出身的私企,在刘敏看来,又似乎对不起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硕士学历。

“我以为读研可以摆脱三本的影子,现在才发现这反而把本科学历给放大了。

”刘敏还听说有些用人单位对本科学历“定点清除”,无论你研究生毕业于多么有名的学校,只要你本科就读于某些学校,都不会录用。

“独木桥”上的落水者其实,南京审计学院审计学专业的毕业生小戴,有一个很牛的专业方向——ACCA(即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

南京审计学院名头虽不如南京大学,但录取分数、生源质量却未必差。

审计学专业几乎是南京审计学院录取分数最高的一个专业,而ACCA方向则汇集了“高手中的高手”,成绩最好的学生才能进入这个方向。

公务员家庭出身的小戴,第一选择还是考公务员。

“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不想出国和考研;不想去会计师事务所,太累;不想去银行,因为去银行要从柜员做起,要出去拉存款,作为外省人,很难有这样的人脉”,“还是考公务员吧,可以自由选择地域,待遇和编制都不错”。

2013年7月开始,小戴开始了公务员报考历程。

国考报的是河北证监会,没有被录取。

又继续报了省考——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审计局和河北沧州选调生。

从去年11月到今年4月,家里要求他“一定要付出120%的努力”,父母唠叨和漫长的准备让他度日如年。

除了中国银行的面试,小戴还参加过3次国企的面试,分别是华安财险、江海粮油、中建电气,都出局了。

现在他打算毕业后先回河北,一边在网上找工作,一边准备8月的河北政法干警考试,失败了再准备今年的公务员考试。

华中农业大学广告学专业的小黄从大三下学期决定参加公务员考试后,就一心准备考试,把找工作的事情放在了一边,错过了学校的秋季校园招聘会,结果两头落空。

和小戴、小黄的选择一样,报考公务员几乎是那些向往安定生活的学生的第一选择。

江苏一家高校某专业40多名学生中,有30位报考了公务员,在很多岗位上都是大学同窗在“肉搏”。

在数百、上千人争夺一个职位的竞争中,绝大多数人黯然退场。

“做烂了的专业”在湖北纺织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小田看来,他的求职之路似乎从来就没有如意的时候。

2012年9月,小田“起了个大早”,去了中通、申通等物流企业应聘,但都没“赶上集”。

11月初,在电商物流招聘行将结束时,他拿到一家武汉小型冷链物流的offer,对方要求苛刻:12月必须去报到,实习期长,薪水只有2000块。

小田拒绝了。

年后,小田又去应聘了京东、腾讯和58同城。

58同城的面试官甚至让他跳过了简历筛选过程,直接进入到笔试环节,但小田没通过。

他说自己的长处是与人打交道,逻辑思维能力欠缺。

最大的打击来自3月。

他报考湖北仁福制药的销售,通过了两轮面试,最后体检没有通过。

对方没有说明原因,小田觉得是自己的乙肝没有治好,“被歧视了”。

3月底,心灰意冷的小田回了老家,一边帮在贵州大学当老师的发小跑招生工作,一边给自己做物流中介的亲戚帮忙。

小田说他的专业“做烂了”——进入门槛低,什么人都能做,即使做技术,只要计算机专业的都能做,“现在电商物流为节省开支,不会找对口的大学生”。

小田所在的班44个人,最后拿到电商行业offer的只有3个人。

如果说“电子商务物流”这样时髦的专业都“被做烂了”,那么小丁的专业在名字上就已“日落西山”了。

她是山东交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

在麦可思研究院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英语”已经被认为是2013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专业。

在参加几次招聘会失望而归后,小丁决定回老家找工作。

她老家在一个内陆城市,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就更少了。

她在培训机构找了一份工作,做了半个月左右,实在不感兴趣,最后辞了。

“只要能找到感兴趣的工作,哪怕薪酬不很高也可以,刚开始就是累积经验。

实在不行就去沿海,在那里我们专业找工作容易些。

”她说。

“凭什么把所有女生都排除掉”天津师范大学的小金真正认识到,“理想和现实是有很大差距”。

她专业是广播电视新闻,但她对本专业工作不感兴趣。

“2012年暑假,我通过微博找到了去汶川的支教工作。

我才认识到,我真正感兴趣的是当一名教师,而不是去媒体或广告公司。

”想回海南做教师的小金承认自己“歧视”用人单位。

“我只想去公立学校,不想去私立学校。

这是我个人对用人单位的歧视。

”这似乎是当今社会的“人之常情”。

“公”字头、“国”字头单位,象征着长久、稳定,对“私有”、“民营”的担忧,折射出人们对于社会和个人未来的不确定。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的小钮,最终从山东拿到了两份民企的offer,一是日照钢铁,二是联创高分子,薪资都在3000元左右。

他都没去,认为“发展都不太好”。

最后他听从家里安排,去了国企中化二建。

正如小金所说:“我担心民办学校不能给我提供足够的薪水,足够好的社会地位和保障。

万一学校哪天倒了,我失业了怎么办?”但小金所向往的那些“公家”单位,对她也有“歧视”。

例如某博物馆的岗位,要求中文专业或者文秘专业。

“我明明做得来,我新闻稿件写得很好,笔头比中文系学生好,为什么不能要我?”她说。

还有一家海口的小学招语文老师,要求有海口市户口,小金打电话过去,问外地户口能不能应聘,工作人员说不行。

还有一些岗位需要出差,明确要求男生。

“凭什么就把所有女生都排除掉?”她说。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小丁对这种歧视的感觉更加直观。

她所在的专业,男生们上个学期就被订走了,去的都是响当当的好单位——供电局、国家电网……但是女生们就没有这么走运了,“我们整个学院,除了家里有关系的,只有3个女生自己找到工作,全学院也就几个女生在飘着。

”让小丁气愤的是,一些大型国企在招聘时并不限制性别,“但只要有男生面试,不管成绩多差,都愿意要男生。

有一个国企招聘,我们专业同学都投了简历,结果成绩挺好的进不了复试,班上一个挂科的男生居然进复试了。

我们真的很受伤。

”“也许问题还是在我身上”小金认为,自己就业耽误了,大部分原因在自己身上。

她在家闲待了一个寒假,一直在逃避现实,错过了找工作的最佳时间。

“等到回学校,不得不开始找工作时,已经是各单位招聘的尾声了。

如果早点开始找工作,情况肯定比现在好多了,我连简历都是刚做好。

目标也定得太晚,如果一开始就做老师,就不会错过好多教师招聘信息。

”小金说,其实自己是不敢去媒体工作。

“我知道自己技术不好,剪片子、排版,都不熟练。

话说‘是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但我知道我不是金子。

我也辅修过经济学,但是不敢去银行,我上了四年大学,但是什么都不懂,去了也是给银行添乱。

”像小金这样,将没找到工作的原因归结到自己的心态和能力的,并不在少数。

扬州大学的小浦家在农村,工作至今没有着落,他总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走进社会。

原本准备考研,但并不宽裕的家庭条件让他打消了念头,“还有个弟弟在读书呢”。

他的一位同学工作已经一换再换。

“他父亲是个领导,他先是进了南京的一家国企。

后来他父亲调到外省工作,他又换了那个省的一家国企。

”小浦说,自己并不嫉妒这个同学,“他的家庭背景永远是他的,不可能是我的。

有很多和我一样‘背景’一般的同学不也找到了工作吗?也许问题还是在我身上”。

和小浦相比,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测量专业的小庄要淡定许多。

来自成都的他,对待就业的态度和他那些当年一边躲地震、一边打麻将的四川老乡们一样。

“计划赶不上变化,可能性还有很多。

我学历不高,想要干好的工作是不可能的。

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何况专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