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与“管教”差别究竟有多大?
教育比惩戒更重要辩论材料
教育比惩戒更重要辩论材料摘要:一、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1.教育的含义2.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贡献二、惩戒的含义和作用1.惩戒的定义2.惩戒在教育中的作用三、比较教育与惩戒的重要性1.从个人成长角度看2.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四、结论1.教育比惩戒更重要的原因2.教育与惩戒的平衡正文: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能力、传播知识和文化、塑造个人品格和社会风气的活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的过程中,惩戒作为一种手段,也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然而,相较于教育,惩戒的重要性显然略逊一筹。
本文将从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惩戒的含义和作用、比较教育与惩戒的重要性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首先,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
教育使人们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品格和习惯。
通过教育,个人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智慧。
同时,教育也是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惩戒在教育中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惩戒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适当的惩戒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使他们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能够坚守道德底线。
然而,惩戒并非万能,过度或不当的惩戒可能会导致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甚至对教育产生抵触情绪。
最后,我们来比较一下教育和惩戒的重要性。
从个人成长角度看,教育能够全面提升个人的素质,为个人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惩戒只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有限。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能够促进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而惩戒只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个人行为的手段,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教育比惩戒更重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惩戒在教育中毫无价值,而是强调教育在培养人才、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核心地位。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惩罚教育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惩罚教育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社会的发展,对于班级管理中的惩罚教育也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
传统的惩罚教育往往以惩罚为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而现代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教学,因此班级管理中的惩罚教育也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和人性化。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浅谈班级管理中的惩罚教育。
一、惩罚与教育相结合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遇到学生违规行为时,往往会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
但是惩罚并不意味着只有打骂或者体罚,更多的应该是惩罚与教育相结合。
教师在处理学生违规行为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家庭背景,采取合适的惩罚措施,并且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
惩罚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引导他们改正错误,并且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二、情节与次数相结合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对学生的惩罚应该根据学生的违规行为情节和违规次数进行合理的结合。
对于一些轻微的违规行为,教师可以采取口头警告或者书面批评的方式进行惩罚,给学生一个改进的机会。
对于一些严重的违规行为,教师可以采取停课、批评教育、甚至家长调解等措施进行惩罚。
在惩罚教育中,情节与次数的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在接受惩罚的也能明确自己的过错,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三、尊重与严肃相结合班级管理中的惩罚教育,虽然需要一定的严肃性,但是也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教师在进行惩罚教育时,应该注重言行举止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但是也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尊严,避免造成学生的心理阴影。
对于学生的违规行为,教师应该采取冷静理性的态度进行处理,不要激动或者情绪化,避免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
四、惩罚的科学性与适度性在进行班级管理中的惩罚教育时,教师应该遵循惩罚的科学性和适度性原则。
惩罚的科学性是指惩罚措施应该是合理、合法、公正的,不应该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惩罚的适度性是指惩罚措施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不能过于严厉或者过于宽容。
只有惩罚的科学性和适度性保持平衡,才能体现出惩罚教育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教育和惩罚的理解?
教育和惩罚是两种不同的方法,用于引导和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态度。
教育是指通过教授和传授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来帮助人们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个体发展自己的潜力,并促使他们理解和尊重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教育注重培养个体的认知、情感和道德发展,以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教育方法可以包括引导、启发、激励、讨论、示范、反馈等。
另一方面,惩罚是指对不符合规定、违反规则或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实施制裁或处罚。
惩罚目的在于强调行为的不当性,并试图阻止或减少这种行为的发生。
惩罚方法可以包括批评、处罚、惩戒措施等。
教育和惩罚的区别在于其基本目的和动机。
教育强调对个体进行引导、帮助和培养,培养他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并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自我调节机制。
而惩罚则是对不良行为进行负面后果的应用,旨在改变行为,通过施加不便或痛苦来减少或阻止这种行为的再次发生。
在教育和培养个体时,有时候教育与惩罚可能会同时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引导和教育个体,以便他
们能够从错误中学习,并改变自己的行为。
惩罚应该被视为一种辅助手段,在特定的情况下以适当的方式使用,以便引起个体的认识和反思,从而帮助他们改变不良行为。
重要的是,在教育和惩罚的使用中,平衡和公正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应该是积极的、支持性的和鼓励性的,而惩罚应该合理、适度和有意义。
在实践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体需求来确定最适合的教育和惩罚策略。
管教和惩罚是不一样的
2017年第47期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人不能只知道索取,还应该懂得回报,你要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每天面对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我们是否每天在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幼儿一点点成长,进步呢?在幼儿园工作的这几年,我感觉老师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怎么就不能规矩点儿?”幼儿好动贪玩,喜欢动手操作,老师时刻陪伴着他们,批评教育着幼儿,好让小朋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站好队、别跑、休息、安静”等等,我们就这样每天都在管教幼儿。
那么,管教和惩罚一样吗?我想简单的谈谈自己的一些初步的几点看法:一、惩罚和管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法惩罚,作为一种消极的行为,并不能教会幼儿应该怎么做;而管教却是一种积极的教育过程,如果用得恰到好处,这样的要求将有助于幼儿学会自律,取得进步。
二、我坚信爱才是规范幼儿行为习惯最有效的工具道理很简单:假如一个不是很熟悉的人,或者一个陌生人,对你说了一些很不中听或很伤人的话,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一般会不以为然,心里会说:“这人哪儿不对劲啊?”但是,一旦这样的批评出自一个很亲密的朋友,亲戚或者亲人,我们就会格外重视。
原因在于:当我们很在意的人排斥我们或者否定我们的言行时,我们会感到很难过。
小孩子也一样,幼儿若是和某些大人关系密切,那么她会很在意大人对他的感情和看法。
如果他很看重你,重视你对他行为举止的态度,他会想方设法取悦你,会按照你的要求去做。
我们班有个女孩,是那种外向又孤独的性格,有时一个人安静地玩,有时在活动室大闹天宫,我们管教这样的孩子就要多多关注她。
和孩子谈一些她家里的事,让孩子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老师做好一个倾听者。
所以我们要做好孩子们的朋友,让孩子们喜欢老师。
老师的爱和关怀比棍棒和惩罚要有力量。
三、如果我们是在不得已要教训一个小孩,一定要注意你要否定的某个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我坚决反对体罚或羞辱小孩,因为他从受训时得可拍经历中得到的负面教训会伤害他。
惩罚与教育
惩罚“量刑”要适当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孩子的良性转化,一旦惩罚过重,就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心理。
可是,惩罚得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所以惩罚一定要适当。
惩罚必须以尊重孩子的人格,不伤害孩子的自尊为前提,目的是激起孩子的羞愧感。
所以要避免态度粗暴、生硬、讽刺、挖苦,更不能恶语中伤或体罚孩子惩罚要高明孩子做错事,有的时候是没能辨别事情的对和错,所以惩罚孩子具有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就改的品行的作用。
高明的惩罚,不是简单地让孩子罚站、罚抄、取消当月零花钱、帮父母做家务等,而是对孩子的成长带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比如,孩子犯了错误,我们惩罚孩子背唐诗、为家里做一件好事、孝顺一次爷爷奶奶、写一篇作文,以此激发孩子向善、向美、向上的心理。
惩罚要及时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惩罚的效果部分是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效果越好。
但是,如果当时情况不适合惩罚孩子,比如有客人、父母有急事、孩子生病等,父母就要暂时放一放。
此外,惩罚一定要兑现。
一旦家长说了不做,就会让孩子觉得“父母雷声大雨点小”,孩子的负罪心理也会随着父母的不重视而消失殆尽,收不到任何教育效果。
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被罚家长惩罚孩子,是根据错误的性质或所犯事情的大小选择惩罚方法,目的是让孩子不再犯错误。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惩罚只是一种劣性条件刺激,其有效的时间较短,不能持久。
很多时候,受罚的孩子改正了错误却没有明白事理,所以今后还有再犯的可能。
因此,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
在惩罚孩子前,要跟孩子讲清楚为什么惩罚他。
惩罚后,最好强化一次,确认一下孩子是否记住了自己错在哪里。
孩子犯错,怎样惩罚最好?2011-11-30 编辑:天天家教网阅读:4368次内容提要: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
也是一种微妙的家教艺术。
只有拥有了惩罚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学家长经验惩罚每个孩子都会出现不良行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家长,适当惩罚孩子是爱的表现,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惩罚教育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惩罚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进。
在班级管理中,惩罚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惩罚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规矩和纪律,也有人认为惩罚教育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班级管理中的惩罚教育,并提出一些建议。
对于班级管理中的惩罚教育,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即惩罚教育并不是一种长久有效的管理手段,它只是应对一些严重违纪行为的手段之一。
在日常管理中,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预防和引导。
通过建立良好的班风班纪和规章制度,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和规范意识的培养,才是班级管理最重要的任务。
只有在这种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惩罚教育,使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惩罚教育应该是公平和有序的。
在进行惩罚教育时,我们不能够随意性地对学生进行惩罚,更不能采取羞辱、歧视或者体罚学生。
惩罚教育应该是有规范和程序的,它应该有明确的标准和依据,让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受到这样的惩罚,让学生感到学校对每个人都是一视同仁的。
教师在进行惩罚教育时也需要冷静客观,不能因为一时的愤怒或者情绪化而对学生进行过度的惩罚,甚至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我们也需要意识到,惩罚教育并不是一味地惩罚,它更应该是一种教育。
教育是一种引导和帮助,而不是一种单纯的打击和惩罚。
当学生犯错时,我们需要耐心和细心地分析学生的行为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需要告诉学生他们错在哪里,为什么要受到惩罚,以及如何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惩罚教育还需要与家长和学校进行有效的沟通和配合。
在进行惩罚教育时,学校和家长应该形成一致的态度和行动,达成共识,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及时地向家长通报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受到的惩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家长也需要在家庭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的影响。
正面管教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正面管教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摘要】正面管教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意义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探讨了建立师生信任关系的重要性,揭示了正面管教原则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研究发现,通过正面管教,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得到显著改善,且与传统惩罚教育相比,正面管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正面管教在减少课堂纪律问题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正面管教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未来,正面管教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关键词:正面管教、班级管理、师生信任关系、学生行为、学习成绩、传统惩罚教育、课堂纪律问题、优势、局限性、应用前景1. 引言1.1 正面管教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意义在班级管理中,正面管教的应用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正面管教不仅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通过正面管教,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正面管教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正面管教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不同学生的行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正面的行为表现。
正面管教不仅可以有效减少课堂纪律问题,还能够提升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正面管教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意义非常重大,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背景现在请你输出引言中关于研究背景的内容。
2. 正文2.1 建立师生信任关系的重要性建立师生信任关系是正面管教在班级管理中的关键一环,它涉及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
在一个建立了良好信任基础的班级中,学生更愿意听从老师的建议和要求,更有动力参与课堂活动,更乐意与教师沟通交流。
这种信任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展示出对学生的关心和尊重,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声音被听到和尊重。
教师可以通过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等方式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惩罚”与“管教”差别究竟有多大?
核心提示:当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惩罚和管教有着巨大差别!惩罚,通常来自父母沮丧、绝望的感受。
而管教是将重点放在教给孩子新的技能上。
当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惩罚和管教是有着巨大差别的!当孩子犯错误时,他们更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帮助、引导和教育。
而我们用各种办法,希望孩子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但结果通常都不如我们所愿。
1.先说说什么是惩罚?惩罚是一种父母的干预行为,是对孩子的冒犯予以惩戒。
它通常来自于父母沮丧、绝望的感受。
会给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我很糟糕!”通常情况下,问题的焦点在父母,他们想极力地控制孩子并向孩子证明“不论你喜不喜欢,我都要管你/对你负责!”。
这种专制的父母通常是用惩罚的方法对孩子。
当孩子问为什么不能做一些事情时,他们听到的答案通常是——“因为我说不能做就不能做!”类似这种回答会传递给孩子——你们的意见无关紧要,你们自己没能力做任何决定!惩罚中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打屁股。
如果一个小孩打了他哥哥,然后又被父母打了屁股,他只能从这个关系中学到——“因为我是个坏孩子,所以妈妈打我。
”2.难道惩罚孩子有错吗?惩罚的确有错!第一、孩子并不能从惩罚中学习正确的行为。
比如,上面那个案例,一个小孩打了他哥哥,然后自己又被打,他下次还是不知道当自己生气时该怎样对哥哥表达。
第二、惩罚还会让孩子觉得他们无法自控。
他们的行为和情绪需要爸爸妈妈来管理,自己没办法控制。
第三、惩罚让孩子缺乏良好的判断力和决策力,因为父母通常会代替他们做决定。
第四、当孩子常受到惩罚时,他们会变得充满敌意和攻击性。
因此,当他们受罚,他们会将火力集中在对父母的憎恶和愤怒上,而不是想想该如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3.再说说什么是管教?管教是将重点放在教给孩子新的技能上。
比如,如何应对自己的行为、解决问题、情绪管理等。
管教重在训练孩子从错误中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管教技能中包括“暂时冷落(time out)”。
比如,如果一个小孩很生气还扔玩具,他就得被“暂时冷落”,让自己冷静下来。
管教与惩罚的不同
管教与惩罚的不同
管教与惩罚的不同
管教有时会被认为是约束,是不好的,实际管教真正的含义带有积极性和鼓励性,甚至是爱的明证。
管教的动机是爱与关心。
第一阶段教导:以爱和鼓励教育指导孩子成长。
第二阶段训练:引导、训练教会他们成长的方法与技巧。
第三阶段纠正:用某些手段和行动遵守先前的教导,矫正和调整他的言行。
而惩罚并不时纠正,是一种不适当的教育方式,暗示着对孩子的处罚、报复,孩子因此为他的错误行为扯平、解脱,没有起到纠正的作用。
管教与惩罚有如下不同之处:惩罚管教目的为了反击而处罚为了纠正和成熟而训练焦点过去错误的行为将来正确的行为态度父母是敌视与受挫的父母是爱与关怀的孩子的情绪惧怕和罪恶感安全感管教孩子时,父母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小孩对此非常敏感。
事实上,有许多时候父母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生气,而小孩已觉察到了。
如何控制怒气是父母必修的一个课程,学到此技巧的父母晓得如何管教孩子而非惩罚孩子。
当你怒气冲天时,试试下面的建议:
1、不要立刻就暴跳如雷,又打又骂,不要揍小孩,无论身体的哪个部位都不行。
即使只是打屁股那也很可能会娈成虐待;
2、离开孩子几分钟;
3、承认自己动怒了,然后平静地自制;
4、开明自己为何要生气,然后行动;
5、冷静下来之后,走到孩子面前纠正他。
如果你在盛怒之下管教孩子,最好的挽救方法就是请他原谅--不是为了你纠正他,而是为了你在管教他时动了怒。
管教和惩罚大不同:你在惩罚孩子还是管教孩子? 育儿知识
当孩子犯错误后,父母该如何教育孩子呢?
根据父母们的处理方式,基本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一种是惩罚,一种是管教。管教能够带来孩子内心改变,帮助孩子学习承担责任,遵守界限;而惩罚会带来亲子关系的破坏,孩子往往会变得逆反和不自信。
识别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可以帮助父母们避开惩罚的误区,实施给孩子带来正面影响的管教。下面是管教和惩罚的不同之处:
看到这是一个错误的父母当然会心里暴躁,就容易惩罚孩子;而看到这是一个机会的父母心里会更安静从容。
区别三:孩子犯错误后,父母看待错误行为的观点不一样。
惩罚型的父母看到孩子犯错误,通常会说:这是一个错误,你怎么又犯错误了?父母的内心有愤怒,敌意和挫败感。
而管教型的父母看到孩子犯错误后,不仅看到的是一个错误,同时还看到这是一个训练孩子的机会。父母的内心有爱和接纳。因为管教型父母知道孩子的责任感是后天训练出来的,所以,每一次错误都是一个训练和矫正的机会。
权力型父母关注孩子的行为改变。他们的说话方式:你现在立即去做。权威型父母关注孩子的内心是否改变。他们的方式是:你自己愿意如何去做?
区别二:父母的安全感不一样。
管教型父母通常安全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较好,惩罚型的父母往往自己就缺乏安全感。一个人的安全感通常受到童年时的经历和现在的人际关系的深刻影响
自身安全感好的父母,能够更好地接纳孩子,更有耐心。而一个自身安全感缺乏的父母会对待孩子更加刻薄。童年时被忽略,现在的人际关系又很紧张,特别是婚姻关系缺少亲密感,会导致一个人情感匮乏,内心孤独,所以对待别人和孩子也会倾向于过于严厉。
惩罚
管教
类型
权力型
权威型
安全感
缺乏信心,不安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惩罚教育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惩罚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戒尺源远流长,从孔子办教育开始,惩罚就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赏识教育提倡多年,校园暴力事件却与日俱增。
所以良好的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就是不完整的教育。
学生由于受到年龄、阅历等因素影响,经不住诱惑,耐不住寂寞,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犯错误在所难免。
贪玩、懒惰是大多数学生的象征,教师和家长如果不能做好引领,很容易导致学生偏离学习的轨道。
言传身教是方法,惩罚教育也是方法。
对于不同的学生必须因材施教。
有的孩子或许鼓励一下、说教一下就会知错就改、知难而进。
但是有的学生却不管不顾,为所欲为。
此时必要的惩罚必不可少。
只有惩罚才能使其知错,才会使其进步。
班级管理中,我用得最多的惩罚是罚学生劳动,即通过罚学生劳动,让学生明白道理,通称为劳动教育,我戏称为“劳教”,亦是简称。
这种惩罚,可以说,是班主任都用过。
但并非人人都“会”用。
您可以反思一下,我们在用了以后,学生能受到的教育效率,并非我们所期望的那么有效,是吧!这就是实施惩罚过程中的技巧问题。
那么如何让劳动教育行之有效呢?说说我实施过的“劳教”方法吧!我曾处罚过一位学生,他经常有意无意地破坏班级卫生,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和泡泡糖。
平时小型短暂的教育我很及时。
他乱扔纸屑,被值日生或值日老师看到,扣了班级管理评估分。
我先作处罚,后作教育,我会把一张作业纸撕得粉碎,然后在他面前抛洒满地,盯着他把碎纸拾起交给我,然后又洒出去,洒开点,再让他拾起,再由他洒,再让他用扫帚扫起来,反复几次。
然后问他,拾纸屑的感受如何,他说:“有点烦,还有点累,还有点脏,特别是洒在口痰上的纸屑。
”我说那就好,下次再发现,老师抛洒的次数会更多,范围更宽,还可能会抛到楼下,再由你一片一片拾起。
以此来让他记住,乱扔纸屑的后果。
为了纠正他吐口香糖的毛病,我罚他打扫一个星期的教室和走廊卫生,还让他在课余时间收拾四层教学楼走廊地面的口香糖迹,处罚到第三四天后,我跟他一起铲口香糖迹,问他感受怎样?他说又累又脏又难为情,还没时间玩了。
教师对学生“管教”与“体罚”的区别
教师对学生“管教”与“体罚”的区别依法执教——管教与体罚学生的区别2008-07-18 12:25 开封市回民中学朱晓冬自古以来,教师管教学生,用戒尺打手、罚跪、饿肚等方式,是天经地义的,并且流传下来了“严师出高徒”,“玉不琢,不成器”等教育至理名言。
但是现在却行不通了,被认为是体罚学生,是违法行为,是要受法律制裁的。
应当说,现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的地位更加重要,教师的责任更大,任务也最艰巨,当然地位、声望也在提高。
但是由于我国教育体制、传统的人才观念、家庭独生子女教育的失误、学校市场化办学的竞争压力的增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道德认知的畸形等因素,加大了教师教育学生的担子,尤其是对那些日益增多的学习上有困难、道德上有缺陷的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再加上我国在教育方面法律的完善,以前的教育理论、方式和方法特别是学生最忌惮的打手、饿肚、罚站、跑步等,也被认为是违法的。
值得肯定的是,教育方面的法律体系建立了、完善了,教师们的合法权益也得到了保障,教师的依法执教的意识增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也培养了。
但是由于在宣传上,对教师进行的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道德上有缺陷的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有误导,因此任何一个教师由于心理上有所顾及,不敢管,逐渐演变到不愿意管,只是为了不背上那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体罚学生”的坏名声,然而,不管要受自己良心和舆论的谴责,还是纪律和法律不允许的。
我国已经进入依法治国的时代,在教育方面也已经建立了以《宪法》为基础、以《教育法》为基本法和核心的、以《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相配套的法律体系,各个地方和教育行政部门也根据当地和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制度、纪律等基本上满足了依法治教的需要,并且随着教育和社会的发展,逐步加以完善。
依法治教要求各个法律主体都要依法办事,要求学校和教师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同时要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能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怎样看待教育与惩罚
怎样看待教育与惩罚暑假里,有幸拜读了孙云晓老师写的《论教育中的惩罚》一文,感触颇多,几十年教育生涯中的点点滴滴又上心头。
其一是我在天新小学是在教一年级的时候,一天一个学生由于身体不好所以未去上课间操,一个人在教室内无所事事,便冒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念头,将同学之间两个颜色相同的书包进行互换,他只是想和同学开个玩笑。
可结果可想而知,一下课,教室内乱成了一团,有学生马上报告了我,我不用侦察便找到了我这个小捣蛋,于是中午小朋友都回家吃饭的时候,我把小捣蛋留了下来,虽然他认错态度非常诚恳,但还是被罚抄了十遍课文,那天这个既调皮又胆小的学生没有吃饭,我劝他也不吃,饿了整整一个下午。
放学时,他妈妈来接他,我把事儿告诉了他妈妈。
老师和妈妈都告诉了他不能这么做的原因。
他不停的落泪,一个劲地说,我再也不敢了…… 饿了半天,妈妈没有心疼,而是告诉他要记住这个教训。
妈妈对于老师是理解的支持的,当时,我真的很欣慰,因为家长不但没怪罪我还很支持我。
不知从何时起,“尊重学生”的内涵不断被扩大和曲解:“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等流行话语在教育圈内此起彼伏,社会舆论也蜂拥而上积极倡导激励教育与赏识教育。
在如此背景之下,学生一夜之间成为了“小皇帝”。
于是便有了我的第二个故事:这是我在时中工作后发生的一件事:那时候,我接了一个63人的五年级班,班内有位同学每天上课都要讲话,且不完成家庭作业,我每天中午自习和放学后都把他叫到房里补课或补作业,有的时候就拉出教室罚站。
他也就没按时回过家。
应该说,这样的惩罚也不为过。
但巧的是,那天恰巧她的奶奶中午来校,见到孙子站在教室外,可别的学生都在教室自习,很不是滋味。
便进了教室,当着学生的面和我争吵,当她说不过我时,就直接了当的说:我孙子不接受你的惩罚,不会读书没有关系。
听到这话,我晕了,最后的结果是,我无奈地并郑重其事地找这位家长道了歉。
正面管教关于惩罚的读后感
正面管教关于惩罚的读后感以前呢,就觉得惩罚嘛,简单粗暴最有效。
孩子不听话,打一顿或者罚站,让他知道怕,下次就不敢犯错了。
可这书里就像一个智慧的老者在我耳边轻声说:“你那方法可不行。
”惩罚可能会让孩子当时听话,但那只是因为害怕,而不是真的懂得为什么错了。
就像我小时候被父母罚不许看电视,我满脑子想的都是“爸妈真坏,不让我看电视”,根本没去想自己为啥犯错了,也许下次还会背着他们偷偷看呢。
这就像在表面上把问题盖住了,其实底下的“病根”还在呢。
书里提到的正面管教中的“惩罚”是有讲究的。
比如说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
这就像是大自然的规律一样,你要是下雨天不带伞,那就得被淋湿,然后孩子就知道下次要提前看天气预报或者带伞了。
这可比我们大人强行规定“下雨不带伞就罚你不许吃零食”要有意义得多。
孩子在自然的结果中去学习,去成长,就像一颗小树苗在风雨中自己学会怎么扎根更稳。
而且啊,正面管教中的“惩罚”更多的是关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惩罚本身。
这就好比孩子把牛奶打翻了,传统的惩罚可能是骂他一顿或者打手。
但正面管教的方法呢,是和孩子一起讨论怎么把牛奶清理干净,下次怎么才能避免打翻牛奶。
这就像是把孩子当成一个小大人一样,让他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来,他就会有一种责任感,而不是单纯的恐惧。
我还发现,正面管教里说的惩罚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咱以前那种惩罚方式,有时候就像一颗炮弹,把孩子的自尊心炸得粉碎。
孩子心里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越来越没自信。
但是正面管教的方式,让孩子知道犯错是学习的好机会,每一次错误都是通往更好自己的一个小台阶。
读完这部分,我就感觉像是找到了教育孩子的秘籍。
我可不想再做那个只会挥舞着惩罚大棒的“暴君”家长了,我要做一个引导孩子在错误中成长,让他们能真正从内心深处明白道理的智慧家长。
我现在就盼着能在生活中赶紧试试这些正面管教里关于惩罚的好办法,说不定以后我家孩子就变成一个懂事又有责任感的小天使了呢,哈哈。
管教和惩罚——精选推荐
管教和惩罚
《叛逆不是孩⼦的错》读书分享
好多家长认为孩⼦就“骂”出来的,不骂不成器,该罚就得罚。
处罚的本质是惩罚性的,会破坏⽗母和孩⼦间的信任和亲密关系。
家长⽤惩罚⽬的是想让孩⼦为他的错误的⾏为付出代价。
可孩⼦的成长阶段⼀定是在不断的试错过程中完成的,就是因为孩⼦有不成熟的想法和有限的处理能⼒。
好多⾝边叛逆孩⼦的反应过度,就是家长⽤了惩罚或威胁的语⽓。
有时不分青红皂⽩就下了结论,不准孩⼦如何如何。
情感遭受折磨,家庭关系紧张,我们对孩⼦的任何惩罚,都不会解决问题,只是当时家长⾃⼰出了⽓⽽⼰。
孩⼦为了逃避惩罚会按照⼤⼈的要求去做,但⼀旦没有⼈看管时,就会随⼼所欲,甚⾄更加严重。
所以体罚只能伤害孩⼦的⾃尊⼼,失去⾃信,觉得⾃⼰⼀⽆是处,有的孩⼦还会⾃卑,感觉⾃⼰讨厌。
那有的家长会说这么⼤了,管不了了,变成了纵容型家长,这样会让孩⼦在青春期阶段会为所欲为,和别⼈相处不好,⾃以为是,还⾃私不管别⼈的感受。
真正好的教育是教出来的,就像⾮暴⼒沟通的四步法⼀样,凡事都平和的沟通,没有评判,不带情绪。
这个⽅法如果你没做过⼀定会觉得很难,但如果长期做就会很容易。
惩罚是对过去的事情时进⾏关注,管教是对未来的事情进⾏预防。
有的家长会说,都发⽣了说也没⽤了,不是这样,我们不能过分的顺从,也不能过分的冷漠。
发⽣了叛逆或不对的事情以后,要和孩⼦沟通,要让孩⼦找到杜绝办法。
让孩⼦有⾃律⾃控⾃主的感受,主动的往好的⽅向调整和改善。
和善⽽有边界的管教才是培养优秀感恩孩⼦的法宝。
⽽惩罚只会挫败了孩⼦。
———————。
育儿知识-别把对孩子的处罚当成一种管教
别把对孩子的处罚当成一种管教合理的管教绝非是建立在批评实为和处罚上的,它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不但能犯罪行为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还能传达亲子之间的关爱与尊敬。
只有当孩子感受到关怀我们的关爱,而不是惧怕、随时担心被处罚时,他们才能达到最好的业务水平。
然而时至今日,仍有许多父母把管教与处罚画上等号,认为只有处罚才能“矫正”孩子的行为,当这种类型的继父说“孩子需要好好管一管”时,他们真正的意思是“孩子需要痛打一顿”!这样的管教不但无效,反而具有伤害性。
孩子的良好行为不是“打”出来的,只知道以处罚来管教孩子宝宝的父母,也绝不是真正关心孩童孩子的人。
心理学家经研究发现,以惩罚手段来教育孩子,对亲子双方都会造成莫大的伤害;而以赞美、鼓励对待孩子,孩子的表现就会越来越好,良好这些行为就会重复出现,例如,看到孩子收拾自己时则的书桌时,及时给予赞美或拥抱,渐渐地,孩子就能够养成收拾的习惯,甚至连房间都会自己收拾整理。
相反地,处罚无法发生改变孩子的行为,处罚也许能收到一时之效,但却只能暂时抑制孩子的行为,例如,孩子知道看电视超过一小时就会被处罚,于是他们就会利用父母不在家时尽情观看,处罚经常会或使孩子养成有时候阳奉阴违的态度,表面上配合父母的规定,私下却背道而驰。
更何况,过分严厉地处罚孩子,还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让孩子对自己丢掉信心,扭曲自我价值观,认为自己是坏孩子。
这样的结果应该不是当初所想要的,也妨害了管教的初衷。
孩子受到严厉处罚时,常会出现奇袭行为。
许多小孩子因为受到过多受到责罚,便故意以唱反调的方式反击父母,这也是他们唯一懂得使用的反击方法。
他们采取叛逆的姿态,不做父母要他们做的事,而长期与父母势不两立的结果是,亲子双方都是输家。
育儿知识-惩罚孩子≠训练孩子!你了解过吗
惩罚孩子≠训练孩子!你了解过吗
'当提到教育孩子时,惩罚和训练孩子两者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当孩子们犯错时,他们依赖于父母的干预去帮助自己、指导自己以及教育自己。
父母采用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从错误中学习东西的差异很大。
惩罚是对于孩子的抵抗而施加给孩子的一种惩罚性干预,它给孩子一种“我很坏”的信息。
惩罚通常来源于父母的恐惧或是失望,因此父母急切的想要控制孩子,或是尝试告诉孩子“不管你喜不喜欢,我都要对你负责”等惩罚孩子的主要原因。
当孩子们问为什么不能做某些事情时,父母的回答可能是“因为我说了算”,通常这种回答向孩子传递的信息就是他们的观点并不重要,时间久了孩子会缺乏自己做决定的能力。
惩罚的具体措施可能会包括打孩子,比如孩子打了自己的弟弟,那么他获得的将是来自爸爸妈妈的一顿打。
这样,孩子就知道“我不好,妈妈打我”。
惩罚孩子会带来一些问题。
首先,惩罚孩子没有告诉孩子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去处理事情。
比如孩子打了自己的弟弟然后自己也挨了一顿打,那么他所得到的不是下次应该如何处理与弟弟之间的矛盾,而是会很生弟弟的气。
惩罚同样还会告诉孩子他们无法控制自己。
孩子们所获得的是他们的行为和感受,必须受父母的管理和控制,因为他们无法自己决定。
他们同样还会因为父母会帮助他们做决定,而缺乏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
训练集中于教孩子新的技巧比如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
训练管理会集中于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然后发现以后解决问题的更好的办法。
科学的管理孩子是爱孩子的一种表现,是培养孩自的必须技能。
'。
不当管教比孩子犯错更可怕
不当管教比孩子犯错更可怕不当管教比孩子犯错更可怕孩子犯错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待孩子犯错的错误方式。
不当的管教方式,非但不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的本质、体验到犯错的后果,反而让孩子身心受到更大的伤害,甚至让孩子走向极端。
我的一位朋友曾跟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的儿子非常调皮,经常被老师叫到学校去挨批评。
他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可是效果并不好。
有一天,孩子又犯了错误,老师要请家长去学校。
看着儿子沮丧和害怕的脸,他突然幡然醒悟。
一直以来,他都不知道孩子是怎么想的,也不明白他在惩罚孩子的时候,孩子是什么感受。
他看着已经人高马大的孩子,很真诚地对他说:“我一直不知道什么方式来教育你是对的,也许我以前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所以你才一直犯同样的错误,真的很抱歉。
如果你是爸爸,你会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呢?”虽然这一次他并没有教训孩子,可是很奇怪,孩子却真的改变了很多。
他儿子后来说,当时都懵了,从来没有想到爸爸会如此尊重他。
而他真的换位思考以后,也发现当爸爸确实不容易,于是他还真的开始反思和改正了。
无论老师还是家长,在惩罚孩子之前一定要想明白惩罚的目的是什么,采取这样的惩罚方式是否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否则,即使惩罚了孩子,得到的可能也是孩子的怨恨、口服心不服。
当我们明确了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体验做错事情的后果,让孩子自我意识到行为需要改进,而不是仅仅因为恐惧而不敢再犯错。
这个时候,我们就能明白到底该不该惩罚孩子,到底该怎么惩罚孩子。
赫伯特·斯宾塞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曾说,在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更多地采用自然教育法,少用人为惩罚。
那到底什么是自然惩罚和人为惩罚呢?他认为,当孩子认识到自己错误的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后,吸取这方面的经验,以后不再犯,就是自然惩罚。
人为惩罚是指,明确地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并对他进行惩罚。
当然,并不是说老师和家长就不能用惩罚措施,因为只要能达到我们前面所说的目的,惩罚有时候也是必要的。
惩罚和管教是不一样的
惩罚和管教是不一样的
格温·斯奈德·科特曼;李旭晴
【期刊名称】《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
【年(卷),期】2016(0)7
【摘要】惩罚和管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法.惩罚,作为一种消极的行为,并不能教
会幼儿应该怎么做;而管教却是一个积极的教育过程,如果用得恰到好处,这样的要求将有助于幼儿学会自律.我坚信爱才是规范幼儿行为习惯最有效的工具.道理很简单:假设一个不是很熟的人,或者一个陌生人,对你说了一些很不中听或很伤人的话,已经是成年人的你一般都会不以为然地耸耸肩,仿佛在问:“这人哪儿不对劲啊?”但是,一旦这样的批评出自一个很亲密的朋友、亲戚或是我们的父母亲,我们就会格外
重视.
【总页数】1页(P1-1)
【作者】格温·斯奈德·科特曼;李旭晴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9.2
【相关文献】
1.正面管教中,什么更重要?——读《正面管教: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有感 [J], 杨雪梅
2.论《教育漫话》中儿童的管教和惩罚 [J], 李琼
3.我与“皮大王”一起“开小差”——读《正面管教 -- 如何不惩罚,不骄纵地有效教孩子》一书有感 [J], 许洒
4.不惩罚,不娇纵
——运用"正面管教"处理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实践研究 [J], 彭淑芬
5.不惩罚、不娇纵--利用正面管教应对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研究 [J], 徐小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育惩戒”的概念界定?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三
“教育惩戒”的概念界定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三“教育惩戒”是学校或教师为了达到教育目的、避免失范行为再次发生,依法对学生违法违规的失范行为进行否定性评价的一种辅助教育手段,既包括纪律性处罚,也包括学业性处罚。
凡依照法律或校规规定之种类、程序而实施的惩戒行为,都不是体罚。
凡体罚皆属违法行为。
“教育惩戒”概念还不是我国教育立法中通用的法律概念,在学术研究和未来立法中,这一概念与其他概念出现混淆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因此,在分析“教育惩戒”概念的内部要素之后,有必要研究此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
一、“教育惩戒”与“管教”概念的区别“管教”的字面意思就是管理和教育,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包括奖励、惩罚两种措施。
有学者在研究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有关“管教”的规定后得出结论:“法律上的管教既包括对学生的正向对待,也包括对学生的负面对待。
” 因此,从词源和立法规定的角度来看,“管教”包含正面奖励、负面惩罚两种含义,而“惩戒”一词仅有负面惩罚的含义,并没有奖励的含义。
“管教”的范围要大于惩戒,因此,立法中应当明确二者的区别,不能混同。
二、“教育惩戒”与“体罚”“变相体罚”概念的区别“体罚”“变相体罚”是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的概念,是违法的“处罚行为” (违法行为) ,而“教育惩戒”应当是依法进行的“惩罚行为” (合法合规行为) ,二者从概念上不可混淆。
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认定一种惩罚是否已经构成“体罚”或“变相体罚”——第一,惩罚措施是否有合法依据。
如果教师使用了校规没有明文规定的惩罚手段(比如,本校校规没有规定“到操场跑步”的惩戒措施) ,则该措施就构成体罚。
第二,惩戒程序是否合理。
教师虽然使用了校规规定的惩戒措施,但是如果惩戒程序不合理,也构成变相体罚。
例如,校规规定可以对学生在教室罚站20分钟,如果老师让学生到教学楼门口、操场等公共场合罚站10分钟,这种处罚就是变相体罚。
因为让学生在上述场所罚站,使得该罚站行为成为一种实际的“示众”行为,对学生的心理伤害已经超过了校规的处罚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提示:当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惩罚和管教有着巨大差别!惩罚,通常来自父母沮丧、绝望的感受。
而管教是将重点放在教给孩子新的技能上。
当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惩罚和管教是有着巨大差别的!当孩子犯错误时,他们更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帮助、引导和教育。
而我们用各种办法,希望孩子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但结果通常都不如我们所愿。
1.先说说什么是惩罚?
惩罚是一种父母的干预行为,是对孩子的冒犯予以惩戒。
它通常来自于父母沮丧、绝望的感受。
会给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我很糟糕!”
通常情况下,问题的焦点在父母,他们想极力地控制孩子并向孩子证明“不论你喜不喜欢,我都要管你/对你负责!”。
这种专制的父母通常是用惩罚的方法对孩子。
当孩子问为什么不能做一些事情时,他们听到的答案通常是——“因为我说不能做就不能做!”类似这种回答会传递给孩子——你们的意见无关紧要,你们自己没能力做任何决定!
惩罚中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打屁股。
如果一个小孩打了他哥哥,然后又被父母打了屁股,他只能从这个关系中学到——“因为我是个坏孩子,所以妈妈打我。
”
2.难道惩罚孩子有错吗?
惩罚的确有错!
第一、孩子并不能从惩罚中学习正确的行为。
比如,上面那个案例,一个小孩打了他哥哥,然后自己又被打,他下次还是不知道当自己生气时该怎样对哥哥表达。
第二、惩罚还会让孩子觉得他们无法自控。
他们的行为和情绪需要爸爸妈妈来管理,自己没办法控制。
第三、惩罚让孩子缺乏良好的判断力和决策力,因为父母通常会代替他们做决定。
第四、当孩子常受到惩罚时,他们会变得充满敌意和攻击性。
因此,当他们受罚,他们会将火力集中在对父母的憎恶和愤怒上,而不是想想该如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3.再说说什么是管教?
管教是将重点放在教给孩子新的技能上。
比如,如何应对自己的行为、解决问题、情绪管理等。
管教重在训练孩子从错误中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管教技能中包括“暂时冷落(time out)”。
比如,如果一个小孩很生气还扔玩具,他就得被“暂时冷落”,让自己冷静下来。
“暂时冷落”的目的是教给孩子在感到烦躁时如何平复自己的情绪。
因为只有这样,将来他们才能在不良行为(扔玩具)爆发前找到适合自己情绪缓解的方法。
当孩子学习从行为中做选择时,管教起决定作用。
比如,当孩子面对负面结果时,他们会对结果和时间特别敏感。
比如,一个孩子晚饭没吃完,父母就不允许他吃餐后甜点,但会告诉他怎样才能在明天的晚餐后吃到美味的甜点。
管教包含了很多积极的方法来激发孩子新的技能。
管教还有助于培养积极的亲子关系,家长会对孩子的日常行为予以正面和积极的关注,以减少他们那些刻意寻求关注的错误行为。
编后语,其实还有很多有效的管教策略,父母可以慢慢学习、掌握,把孩子培养成具有独立性和责任感的人。
比如,适龄的管教策略,可以帮孩子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安全感,还能培养他们健康的自我评价体系(自尊)。
总之,管教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它在向孩子呈现我们父母的渴望,就是让他们时刻都能感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