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学案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1课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1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以及所得结论。

2.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学习重难点】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自主学习】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早期科学家推测,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组成其的基本单位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两种类型菌落(光滑、粗糙)菌体(有无荚膜)毒性S型菌R型菌(①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②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③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④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是。

【合作探究】1、在第三组中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还有没有毒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四组中是谁导致小鼠死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组小鼠体内能分离出S型活细菌,它是开始注射进去的,还是混合后重新出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1:在肺炎双球菌中有蛋白质、DNA、荚膜多糖等物质,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哪一种成分是转化因子?说出你的主要设计思路。

具体步骤及结论:只有加入,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的纯度越,转化就越有效。

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能否)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艾弗里的结论:。

讨论2:若直接将从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提取的DNA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是否会患病?能否从小鼠体内获得S型肺炎双球菌?为什么?【知识链接】:转化是指一种生物由于接受了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DNA或RNA)而表现出后者的遗传性状,或发生遗传性状改变的现象。

高中生物必修2学案1: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中生物必修2学案1: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习目标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学习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学习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自主学习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脱氧核苷酸的化学组成包括、和。

脱氧核苷酸有种,每一种有一个特定的。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体内转化)(1)、实验材料:1928年,格里菲思以为实验材料。

(2)、实验目的:研究是如何使人患肺炎的。

(3)、肺炎双球菌的类型:(4)格里菲思的实验过程及结果:①R型活细菌+小鼠→小鼠;②S型活细菌+小鼠→小鼠,并从小鼠体内分离出;③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小鼠;④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小鼠→小鼠,并从小鼠体内分离出。

把这些细菌培养后发现,其后代也是,即这种形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5)实验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活性物质———。

2、艾弗里的转化实验(体外转化)为了弄清楚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艾弗里及其同事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了和鉴定。

(1)实验过程: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出、和等物质,然后将它们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

(3)实验结果:只有加入,R型细菌才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

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就(能或不能)是R型细菌发生转化。

(3)结论: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由于艾弗里实验中提取出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因此,仍有人对实验结论表示怀疑。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为实验材料,利用的新技术,完成了一个更具说服力的实验。

1、T2噬菌体结构: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构成,头部内含有。

人教版必修2生物: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案2

人教版必修2生物: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案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的内容。

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基因的发现过程,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本节进一步探究基因的本质——即染色体上的哪种物质携带遗传信息。

本节主要介绍几个实验,通过这些实验来学习发现与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过程。

内容适合以教师讲解为主,同时结合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来进行。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两大实验的学习,了解科学家的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科学探究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

培养正确的科学价值观三、重难点分析1、重点: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即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

通过一系列实验,使学生了解对遗传物质的本质的探究过程,认识到“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事实。

2、难点:了解科学家的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两大实验选择了细菌、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学生对这些微生物的了解较少,所以对于实验思路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应详细讲解细菌和噬菌体的结构与繁殖特点,可用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以便于更好的理解该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讲授两大实验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小组讨论,理解实验的原理、实验结果的意义。

最终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前人有关遗传物质的研究19世纪中期,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生物的性状有遗传因子决定;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约翰逊:将上述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萨顿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果蝇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回忆相关知识。

回忆基因的发展过程,建立知识结构。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问:1.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认为遗传物质是什么?为什么?2.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对DNA有了哪些认识?参考答案:1.蛋白质。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
高一生物导学案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课前预习案】
基础知识梳理: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20 世纪 20 年代 (1)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 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 (2)没有发现可能蕴含遗传信息的 其他生物大分子。
20 世纪 30 年代
(1)DNA 是由许多
聚合而成的生物
大分子,并且脱氧核苷酸有四种,每一种有一
与蛋白质分开的方式不同
②都遵循了对照原则
③都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直接分离:分离 S 型细菌的 DNA、蛋白质、荚膜多糖
艾弗里实验
等,分别与 R 型细菌混合培养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 验
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 DNA 和蛋白质的特殊元素 (32P 和 35S),侵染时自然分离
个特定的碱基;
(2)对 DNA 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
__________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
(1)实验材料:
类型
荚膜
S 型细菌
R 型细菌
__________是遗传物质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菌落
毒性
(2)实验过程及现象:
注射
①R 型活细菌

注射
②S 型活细菌
A.噬菌体繁殖利用的原料是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
B.噬菌体繁殖利用的原料是噬菌体的脱氧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实验证明蛋白质不是 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4.赫尔希通过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 4 个步骤:①培养噬 菌体 ②32P、35S 标记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3.1DNA是主要遗传物质(2)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3.1DNA是主要遗传物质(2)教案

第3章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高中新课程(人教版)生物必修2的第3章第1节。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本小节的引言部分,首先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再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分析,指出DNA和蛋白质都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一个曾经在科学界争议了很长时间的问题:“DNA与蛋白质究竟谁是遗传物质?”这样既点出了本小节要研究的主题,又可以引起学生探究这一问题的兴趣。

在讲述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时,为了加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教材采用了先交代科学家对实验的设计思想,即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然后再讲述实验过程的方法。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科学家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2)阐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能力目标(1)从生殖过程、染色体化学组成以及遗传物质存在部位划分来分析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2)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2)进一步激发学生树立唯物辩证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13: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13: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习目标】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的应用【重点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预习案(课前自主预习)知识梳理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的实验(1)原理:___________细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2)实验材料:两种肺炎双球菌项目菌落菌体毒性类别S型细菌表面多糖类的荚膜____R型细菌表面多糖类的荚膜____ (3)实验过程及现象(4)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2.艾弗里实验(1)过程(如图)(2)结论:只有加入__________,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即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T2噬菌体结构代谢特点专门在大肠杆菌体内,不能独立进行增殖特点在自身的作用下,利用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2.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及结果(1)标记大肠杆菌:在分别含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获得分别含35S和32P的大肠杆菌。

(2)标记T2噬菌体:用分别含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得到DNA 含有32P标记或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

(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项目含35S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含32P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高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低放射性高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T2检测不到标记的蛋白质检测到标记的DNA噬菌体4.实验分析(1)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__________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___________留在外面。

(2)子代T2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_____________来遗传的。

生物: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

生物: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等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

(2)阐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训练逻辑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节,关键是理解和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经典的实验,知道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探究科学真理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有两种主要成分:DNA和蛋白质。

那么,遗传物质是什么呢?【知识探究】探究点1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点拨:肺炎双球菌有两种,其中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是有毒性的,可以引起人或者小鼠患病。

荚膜的有无可以看作一对相对性状,这是由什么物质控制的呢?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转化实验。

其具体做法是: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格里菲思认为(结论):。

格里菲思实验没有解决的问题是:。

1944年,艾弗里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过程如下:思考:1、艾弗里的实验设计有何巧妙之处?2、实验中的对照是。

3、实验结果。

4、实验结论是。

例题: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哪项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A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使小鼠死亡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不引起小鼠死亡C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注射后使小鼠死亡D用S型活细菌的DNA培养R型细菌,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怎样才能进一步证明?探究点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点拨:噬菌体是一种专门侵染和寄生在细菌等微生物细胞中的病毒,繁殖快,并能迅速地裂解细菌等微生物细胞,故常用作分子遗传研究的材料。

侵染过程如下:1952年,美国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做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阅读实验过程,思考下列问题: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实现实验之前的设想?2、为什么用32P和 35S进行标记,能不能用14C和15N分别标记蛋白质和核酸,为什么?3、实验的结果是怎样的?4、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例题: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的是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C.DNA是遗传物质D.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探究点3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思考:1、为什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各类生物的遗传物质各自是什么?例题:烟草花叶病毒体内起遗传物质是A.DNA B.细胞质 C.蛋白质 D.RNA【能力升华】一、迁移拓展1、正确理解实验原理,分析推理实验结果例1用下列哪种情况的肺炎球菌感染健康小鼠会使之生病和死亡?A 加热杀死的B 活的,但缺乏多糖荚膜C 加热杀死的肺炎球菌和活的缺乏细胞荚膜的肺炎球菌的混合物D 既缺乏多糖又加热杀死的变式1 用同位素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32p标记其核酸分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2020年最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2020年最新]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教学目标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认识到技术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筮菌体侵染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实验过程。

三、教学方法:1、多媒体直观教学法:直观呈现实验过程,化解教学难点。

2、分组讨论法:为提高学习效率,明确责任,分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3、总结归纳法:由现象→讨论问题→师生共同总结、归纳结论。

四、课型:新授课五、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首先多媒体出示商品条形码,指导学生翻看对比不同的书背面的条形码,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不同的书,商品条形码各不相同,在学生兴致极高时抛出问题:在生物体内,有没有类似商品条形码这样隐含着生命信息的“条形码”,它在哪里?带着问题师生共同复习旧知识。

学生回忆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过程,得出染色体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保持着连续性和稳定性,认识到它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CAI:呈现染色体的两种主要组成成分:DNA和蛋白质。

顺理成章,学生会思考:究竟DNA还是蛋白质是遗传物质?让我们重温科学探索遗传物质的艰辛历程。

(二)感受探索历程: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指导学生用一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内容,自己总结当时科学家的观点:20世纪30年代以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老师补充伟大的恩格斯也认为蛋白质是生命体的存在方式。

但这一观点随着科学的发展还是遭到了质疑2.探录真正的遗传物质:I: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斯发现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这为人类认识遗传物质的本质奠定了基础,他当年的实验是如何进行的?(该实验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我们不能亲自操作完成)CAI: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四组实验过程学生:根据课前印发的学案表格观察实验现象,课下完成此表格的填写。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2(人教版必修2)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2(人教版必修2)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人教版必修2)疏导引导1.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1)在细胞生长和繁殖过程中能够精确地复制自己;(2)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3)具有储存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4)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发生突变,而且突变以后还能继续复制,并且能遗传给后代。

科学的研究已经充分证明:核酸具备上述4个条件,所以核酸才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核酸又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特例:朊病毒。

它是一类具有侵染性并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疏水蛋白质。

其体内只含有蛋白质,但却具有侵染性,详细内容请参见本章末的“科海纵横”栏目。

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直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需对实验的设计思路有明确的了解,才能有助于对问题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利用加热原理,实现DNA和蛋白质的分开。

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会被破坏,从而丧失生物活性,而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和主要承担者,因此,加热引起蛋白质变性是导致S型菌死亡的原因。

同时,加热过程中S型菌的DNA也会变性,但是,加热结束后随温度逐渐恢复,DNA的活性也会逐渐恢复,当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时,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体内,这叫DNA的转导。

其结果是在S型细菌DNA的控制下,利用R型细菌体内的化学成分,合成了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从而组成了具有毒性的S型细菌。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将蛋白质和DNA分开来研究的,其关键步骤是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体外而DNA进入细菌体内。

高中生物《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2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2一、学习目标:知识:1、简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设计思路。

能力: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情感:1、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2、认同与他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本质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学习难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三、本节知识要点: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四、自主预习1、噬菌体的标记: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含35S的细菌培养蛋白质外壳含的噬菌体。

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含32P的细菌培养内部DNA含的噬菌体。

2、生物的遗传物质。

(1)遗传物质的分布和种类:①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 __ 。

②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 。

③近年发现的朊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2)结论:①_____ 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 _或_____ 。

③一般来说,蛋白质不起遗传物质的作用。

五、探究学习1、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2、通过肺炎双球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六、课堂演练1、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应是()A、子代噬菌体DNA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C、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D、部分子代噬菌体DNA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的是()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C、DNA是遗传物质D、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3、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大肠杆菌的蛋白质,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生的噬菌体可含有()A、32PB、35SC、32P和35SD、二者皆无4、关于染色体和DNA的关系,正确的是( )[A、DNA和染色体都是遗传物质B、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之一是DNAC、一个染色体含有一条多核苷酸链D、DNA只存在于染色体上5、噬菌体在繁殖的过程中所利用的原料是( )A、自身的核苷酸和氨基酸B、自身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D、自身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6、下列哪项不是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特点的是 ( )A、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B、能表现或反映出生物体的各种性状C、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D、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7、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存在于( )A、细胞核内B、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内C、细胞质的基质内D、细胞核和细胞质内8、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人教版必修二生物导学案: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人教版必修二生物导学案: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3章基因的本质在米歇尔发现核酸的基础上,1866年孟德尔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1926年摩尔根发展并确立了基因学说。

但是,在20世纪的前40年中,困扰科学家的两个最基本的问题基因究竟是什么物质,基因是怎样进行工作的,依然没有解决。

本章就是在前两章学习的基础上,从分子水平认识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习目标】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

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学习难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学习新知】学习任务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自主学习活动1 了解人们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活动2 总结“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1)实验材料:肺炎双球菌,小鼠(2)分析教材P43图3-2的实验过程,完成以下内容:①对比分析第一、二组说明什么?②第三组的“加热杀死”是什么意思?对比分析第二、三组说明什么?③第四组实验里导致小鼠死亡的S型活细菌是怎么来的?④对比分析第三、四组又说明什么?⑤该实验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2.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美国,艾弗里)(1)分析教材P44图3-3的实验过程,完成以下内容:①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②艾弗里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2)你认为艾弗里的实验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吗?自学检测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A.DNA是遗传物质B.RNA是遗传物质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2.艾弗里及其同事研究肺炎双球菌的方法是()A.杂交实验法B.同位素标记法C.病毒侵染法D.单独直接观察不同成分的作用(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1.阅读教材P44页最后一段关于噬菌体的内容,思考:噬菌体有DNA和蛋白质两种组分,用35S 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哪一种组分?用14C和18O等同位素可行吗,为什么?2.如何对噬菌体进行放射性元素标记?3.归纳实验过程。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学案: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含解析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学案: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含解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及探索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科学思想;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也是遗传物质;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著名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两个实验得到的结论。

2。

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3.情感目标: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设计验证性实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学习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学习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习方法】重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驱动知识的建构。

从“问题探讨”入手,逐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能力。

【自主学习】(15分钟)请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各种氨基酸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排列,形成不同的蛋白质。

这就使人们很自然的想到,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含着________________。

因此,大多数科学家认为____________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实验实验材料:格里菲思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肺炎双球菌去感染小鼠.一种细菌的菌体含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叫做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细菌的菌体没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叫做________________.其中S型细菌具有________,______型细菌没有毒性。

格里菲思推论: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存在一种活性物质——“转化因子",它能将无毒性的________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________活细菌。

人教版必修2生物: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案6

人教版必修2生物: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案6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重难点(1)DNA分子的结构。

(2)DNA分于的复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DNA分子基本单位的化学组成。

(2)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3)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和复制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软件和DNA结构模型观察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2)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过探索求知、讨论交流激发独立思考、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DNA的结构和复制的学习,探索生物界丰富多彩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个人札记一、DNA分子的结构导言前面我们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学习,知道DNA分子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能使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出来。

那么DNA分子为什么能起遗传作用呢?这需要从它的结构谈起。

一、DNA分子的结构教师讲述:介绍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

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提出了著名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简介沃森和克里克的发现过程,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收集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自我探究能力。

1.DNA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2.DNA分子的空间结构识和合作的精神)。

这为合理地解释遗传物质的各种功能奠定了基础为了掌握DNA分子结构的全部知识,必须先掌握DNA分子的化学组成。

1.DNA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8~9DNA分子的化学组成部分并讨论DNA分子化学组成的部分知识。

教师出示DNA分子化学结构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A.DNA分子为什么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从元素组成和分子量上考虑分析)?B.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C.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有几种?分别是什么?D.DNA分子是由几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组成的?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综述:DNA分子是—种高分子化合物,它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总共有四种,分别叫腺嘌呤脱氧核苷酸(A),鸟嘌呤脱氧核苷酸(G)、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T);每种脱氧核苷酸都是由三部分组成:即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课前预习】(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1、20世纪20年代,人们认识到是有多种氨基酸链接而成的。

所以人们认为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含着。

就是生物体的。

2、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是由聚合而成的。

脱氧核苷酸的化学组成包括,,。

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有种。

不同的脱氧核苷酸的差别在于的不同。

19世纪末,生物学家认识到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那这两种物质中,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材料:肺炎双球菌,小鼠认真观察课本p59积极思维实验过程及结果,回答以下问题:(2)实验过程:①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②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③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④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是。

问题1:第一组和第二组实验验证了什么?问题2:在第三组中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还有没有毒性?问题3:第四组实验中小鼠为什么会死?请大胆猜测问题4: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是什么?(3)结论: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含有_________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2.艾弗里DNA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美国,艾弗里)问题:1、在证明DNA还是蛋白质或其他物质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2、通过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3、艾弗里设计实验的思路(1)提出问题:(2)实验材料:(3)假设:(4)实验操作:(5)实验预期结果:(6)实验结果:(7)实验结论: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也就是说,--__是遗传物质。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3.1 教学设计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3.1 教学设计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位于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

此节可安排一课时,本课时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从前面所学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认识到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 和蛋白质。

那么,遗传物质是DNA 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

本课时通过三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 RNA 而没有DNA 的事实,得出"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DNA 作为主要的遗传物质开创了在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现象的新方向,此内容为整个第三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对经典实验的回顾和分析,不仅让学生辩证唯物的理解遗传物质的本质,而且让学生学会用科学思想思考问题,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知识与能力目标】1、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分析证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分析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提高逻辑思维和设计实验的能力;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如何理解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一)导入新课师:多媒体展示“北极熊的后代还是北极熊,金丝猴的后代还是金丝猴”图片,请同学们说出谁在亲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生:DNA。

师:我们现在知道了这一结论,但大家并不清楚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今天,我们就重温一下科学家的探索历程。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生物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生物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32P标记 噬菌体
+细菌
搅拌
离心
上:噬菌体 放 射性低
沉淀:细菌 高
细菌内有放射性
想一想:这一结果又说明了什么?
实验表明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 进入到细菌中。
结论4
亲代 噬菌体 32P标记DNA
原寄主 细胞内
无32P标记DNA
子代 噬菌体
DNA有32P标记
35S标记蛋白质 无35S标记蛋白质 外壳蛋白质无35S
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问题探讨 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是由
蛋白质和DNA组成的。在这两种物质中, 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这个问题曾引 起生物学界剧烈的争论。 1、遗传物质可能具有什么特点?
具有多样性,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 息 能自我复制,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和性状
20世纪30年代——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占 主导地位。
本课小结
① 无毒R型活细菌
活小鼠
体内转化实验
② 有毒S型活细菌

〔1928年,格里菲思〕 ③ 有毒S型死细菌
死小鼠 活小鼠
④ 活R + 加热杀死的S 死小鼠


结论1:S型细菌中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球 菌 转
S型 体外转化实验

〔含S〕——用35S标记
同位素标记技术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 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 和35s 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
• 分别用上述细菌培养T2噬菌体,制备 含32p 的噬菌体和含35s的噬菌体。
• 分别用含32p 的噬菌体和含35s的噬 菌体去感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教案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Word版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教案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Word版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总结“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分析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3)理解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三)重点难点1、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原理和过程。

(3)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关键设计思路。

2、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过程】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在20世纪20年代,由于人们已经认识到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而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涵遗传信息。

因此,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但是科学是不断探索与发现的。

到了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DNA 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人们看到了DNA 的重要性,认为DAN 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那么,到底是蛋白质是遗传物质,还是DAN 是遗传物质呢?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实验,明确一下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一)格里菲思的实验(1928)1.材料:肺炎双球菌2.实验过程教师用课件展示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内容(四组,详见课本43页图3-2),同时完成四个阶段的文字总结。

(1)活R 型细菌−−→−感染老鼠−→−健康 (2)活S 型细菌−−→−感染老鼠−→−死亡 (3)灭活S 型细菌−−→−感染老鼠−→−健康 (4)活R 型细菌+死S 型细菌−−→−感染老鼠−→−死亡 讲述:从第一、二组实验可以说明R 型活细菌不具有致死性,S 型活细菌具有致死性;从第二、三组实验可以说明死亡的S 型细菌不具有致死性。

那么大家思考一下:问题1:为什么第四组实验将R 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呢?要找出小鼠死亡的原因就要从它的尸体着手,进行尸检,因为尸体也是会讲话的。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人教版必修二).docx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人教版必修二).docx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是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 也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

2.能力目标(1)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2)川“同位索标记法”來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过程:导入:第一章和第二章所涉及到的四位科学家:_________ -性状由遗传因了决定; ________ -提出遗传因了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把遗传因了改为基因;一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但是基因到底是什么?通过第三章一一基因的本质的学习,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染色体在遗传上有重要的作用,染色体主要由哪两种物质组成呢? ___________ 和 _______ , 在这两种物质中,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思考与讨论:科学家要通过实验來确定哪个是遗传物质,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材,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无论是高等的、复杂的生物,还是低等的、简单的生物,一般都含冇核酸和蛋白质,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才比较合适呢?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一)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1.实验材料:肺炎双球菌,小鼠2.实验过程:①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②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彖是___________________③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O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1、对比分析第一、二组说明什么?2、在笫三组中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还有没有毒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対比分析第二、三组说明什么?4、在第四纟fl屮是谁导致小鼠死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5、第四组小鼠体内能分离出S型活细菌,它是开始注射进去的,还是混合后重新出现的?6、对比分析第三、四组又说明什么?7、实验先进行第一、二组,与第三、四组相比,起_____________ 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是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分析证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

【课前预习】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一)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
①_________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S 型细菌小鼠体内小鼠死亡,鼠体内有_______
③加热杀死S 型细菌小鼠体内小鼠__________
(二)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美国,艾弗里)
实验结论:____ 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也就是说,
____是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阅读并观察教材P45图3-6,概括实验步骤:
①噬菌体分别
②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 ③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

1、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什么?离心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心后沉淀物与上清液各有什么成分? R 型活细菌加热杀死S 型小鼠体内小鼠______,鼠体内分离出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
由实验结果可知,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的作用下完成的。

实验结论:______是遗传物质,蛋白质未起到遗传作用
讨论:噬菌体有DNA和蛋白质两种组分,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哪一种组分?用14C和18O等同位素可行吗,为什么?
三、反思总结
1、本节课主要涉及三个经典实验,请写出这三个实验的材料及结论
2、说出下列生物的遗传物质:
(1)真核生物:
(2)原核生物:
(3)病毒:
结论: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所以说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问题与例题】
问题1.: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为什么?
例题1:格里菲斯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
A.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是遗传物质
例题2.艾弗里是通过实验发现,能促成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是()
A.从S型或细菌提取的DNA
B.从S型或细菌提取的蛋白质
C.从R型或细菌提取的DNA
D.从S型或细菌提取的多糖.
问题2.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普通培养基培养噬菌体,不能得到被标记
的噬菌体,为什么?你认为该如何标记噬菌体?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例题2:赫尔希通过T
2
①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②用含1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

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④③
B. 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课堂小结】
【课后巩固】
1.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A.都是DNA B.都是RNA C. 是DNA和RNA D. 是DNA或RNA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能说明()
A.DNA是遗传物质 B. DNA能自我复制
C. DNA能控制性状
D. 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3.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情形为()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
4.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
鼠体内,下列能在死亡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 )
①少无毒R型②多无毒R型③少有毒S型④多有毒S型
A.①④ B.②③ C.③ D.①③
5.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 )
A.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噬菌体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
A.在细菌的DNA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
B.在噬菌体的DNA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
C.在细菌的DNA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
D.在噬菌体的DNA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C.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D.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8、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有大量3H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 ()
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B.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及DNA中
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