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中的证伪主义
浅谈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尔证伪主义
浅谈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尔证伪主义【摘要】本文将从背景介绍开始,介绍波普尔证伪主义在经济学方法论中的重要性。
文章会阐述波普尔证伪主义的概念,然后探讨其在经济学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对经济学理论的启发意义。
接着,文章将分析波普尔证伪主义所遭到的批评,并讨论该理论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波普尔证伪主义的总结,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的观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波普尔证伪主义在经济领域中的实践意义。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对波普尔证伪主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深入理解其在经济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经济学方法论、波普尔证伪主义、概念、意义、运用、批评、现实意义、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波普尔证伪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由奥地利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提出的一种科学哲学方法论。
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的真实性无法通过验证来证实,但可以通过反复检验来证伪。
这种证伪主义方法对科学研究的进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波普尔证伪主义已成为许多经济学家和研究人员使用的重要工具。
通过不断地利用数据和实证研究对经济理论进行检验和验证,可以更好地了解经济现象和规律,从而提出更准确和有效的政策建议。
波普尔证伪主义并非没有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不能完全排除所有可能的偏误和误判。
对于某些复杂的经济问题,波普尔证伪主义可能无法提供充分的解释和理解。
尽管如此,波普尔证伪主义仍然是经济学方法论中的重要一环,对经济学研究和实践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本文中,将进一步探讨波普尔证伪主义在经济学中的意义和应用,以及其所面临的批评和挑战。
2. 正文2.1 波普尔证伪主义的概念波普尔证伪主义是由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提出的一种科学方法论,主张任何科学理论都应当具有可证伪性。
波普尔认为,一个理论只有在能够通过实证观察或实验进行检验并被证伪时,才能被认为是科学的。
换而言之,一个理论即使通过多次验证也不应该被认为是真实的,只有通过反复实证观察未被证伪才具有科学价值。
证伪主义与现代金融学方法论——基于构建金融领域前瞻性预测范式的思考
展相 同步 , 其核心是形而下学 , 认为不存 在先验 的真理 , 一切 命题来 自人类 经验 的归纳 。然而经验是具 有局 限性 的 , 科学 以归 纳得 出的缺乏灵动性 的少数公理 为基 础 , 不 可能绝对可 靠。进入 2 0世纪 3 0年代 , 由于经济学 的复杂 性 , 经验 归纳
是逻辑实证 主义认 为理论 的概述有 效应 体现为 理论或其 命 题可 以被数量化表示 , 那么与此相对 应的行为特征就 是实证 性的, 这与针对 自然物的观察和计量 的实证性认识没 有本质 区别 。其三是经 济学研 究 中对 客观性 重要程 度 的强 调。对
的重要性 问题 。这一思想在 2 0世纪 5 0年代后著名 的“ 弗里 德曼 一萨缪 尔森争论 ” 中得 到了集 中体现。这场争论 的关键
一
1 .基本 观点
逻 辑实证 主义关于理论 或命题可 以被 数量化表示 的前 提条件在接下来 的经济学 发展 中被 认为是极 其严苛 的。同 时, 为 了满足不断发展 的理论需要 , 经济 学急需 一种动态 上 升 的研究范式 。3 0年代大萧条 下得到极大 发展 的凯恩斯 主 义经济学直接导致 了经济 学和波普 尔哲学 的结 合。该方 法 论 由波普尔提 出, 后经库恩和拉卡托斯 的扬弃逐渐发 展为完
法在 具 体 的科 学 研 究 中 明显 力 不 从 心 , 演 绎 法 应 运 而 生 。假
说 一演绎 法源于达 尔文 的科学研 究方法 , 具 体分两 步走 : 第
一
步是“ 推测” , 即建立一个 假说 ; 第 二步是 进行实验 或积 累
浅谈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尔证伪主义
浅谈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尔证伪主义1. 引言1.1 引言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尔证伪主义是当代经济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波普尔证伪主义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研究方法,主张通过对经验事实进行不断的观察、实验和检验,来验证或者推翻理论假设。
这种以证伪为核心的研究方法,为经济学家提供了一种更加严谨和科学的研究框架。
在当今经济学研究中,波普尔证伪主义被广泛应用于对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
经济学家通过构建经济模型和进行实证研究,不断验证和修正自己的理论观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社会需求。
波普尔证伪主义的思想为经济学家提供了一种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研究思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现实经济问题。
波普尔证伪主义也并非没有争议。
一些批评者认为,波普尔证伪主义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片面性和简化性,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经济现象和因果关系。
对于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仍然存在着争论。
波普尔证伪主义在经济学方法论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它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更加科学和严谨的思维路径,同时也为经济学家们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学科发展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正文2.1 波普尔证伪主义的概念波普尔证伪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由奥地利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提出的科学哲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科学理论并不通过验证来证明其正确性,而是通过不断的实证观察和试验来不断推翻和修正。
波普尔认为,一个科学理论只能被认为是“有用”的,而不是“真实的”,因为它永远无法被验证为真实。
这种观点与之前的验证主义学派相悖,这些学派认为科学理论应该通过实验证明其正确性。
波普尔证伪主义强调了科学理论应该具有可证伪性,即它应该能够通过实验或观察来验证或反驳。
一个理论只有在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试验后,才能被认为是有效的,并且必须不断接受挑战和修正。
这种理论再次强调了科学研究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性质,是科学方法论中的重要突破和进步。
浅谈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尔证伪主义
浅谈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尔证伪主义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包括资源的配置、生产、分配、交换等各种经济现象和规律。
经济学方法论是指经济学研究者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它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在经济学方法论中,波普尔证伪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它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波普尔证伪主义是20世纪逻辑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提出的一种科学哲学思想,它的核心观点是科学理论不能通过证实来证明自己的真理,而只能通过实证观察和试验来进行证伪。
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应该是可被证伪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证观察和试验,才能发现它们的局限性和错误性,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理论。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对于科学思维的转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科学研究不再只是在验证和证实已有的理论,而更注重于对理论的质疑和挑战。
波普尔证伪主义对经济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波普尔证伪主义强调了理论的开放性和发展性。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往往是封闭的和固化的,一旦建立起来,就很难改变和调整。
而波普尔证伪主义提出了一种更加开放和发展的研究思路,它认为经济学理论应该是可被证伪的,只有不断地通过实证观察和试验,才能发现理论的局限性和错误性,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理论。
波普尔证伪主义强调了理论的经验性和实用性。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往往是基于假设和推理构建的,缺乏充分的实证观察和试验支撑。
而波普尔证伪主义提出了一种更加重视经验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它要求经济学理论必须要有充分的实验和实证观察支撑,才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实用性。
这对于经济学的发展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波普尔证伪主义并不是没有争议的。
一些经济学研究者认为,波普尔证伪主义过分强调了实证观察和试验,忽视了理论的逻辑和推理依据。
他们认为,理论的建立和验证不应该只通过实证观察和试验,还应该注重其内在的逻辑和推理合理性。
一些经济学研究者也认为,波普尔证伪主义过分强调了理论的局限性和错误性,忽视了其对经济现象和规律的深刻揭示和解释。
浅谈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尔证伪主义
浅谈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尔证伪主义
波普尔证伪主义是经济学方法论中的重要思想,它以奥地利经济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命名。
波普尔证伪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真伪不是通过证实来确定,而是通过证伪来确定。
波普尔认为,一个科学理论只有在经过一系列验证后,仍然没有被证伪,才能被视为是一个可接受的理论。
根据波普尔的理论,经济学家应该致力于寻找那些可以被证伪的理论,并尽快取而代之,而不是试图证实某个理论的正确性。
波普尔证伪主义对经济学方法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强调了经济学家应该采取批判性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理论,不断寻求证伪的证据。
这样可以避免经济学家陷入自己的偏见和主观判断中,促进科学理论的进步和发展。
波普尔证伪主义也强调了经济学应该遵循实证主义的原则,即理论的构建应该以真实的事实为基础,而不是主观的假设和假设。
只有通过对经验事实进行观察和实证研究,经济学理论才能得到验证和发展。
波普尔证伪主义还强调了科学理论的演进应该是一个不断的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结论。
经济学家应该在逐步发展和完善理论的不断寻找新的证据和新的理论来替代旧的理论。
波普尔证伪主义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有些人认为,波普尔证伪主义太过悲观,会导致经济学家对实证研究的怠慢,而过分追求理论的建构。
还有人认为,波普尔证伪主义过于强调理论的验证和证伪,忽视了经济学的其他方法和研究方式。
浅谈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尔证伪主义
浅谈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尔证伪主义波普尔证伪主义是经济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是对科学理论的证伪性进行考察。
其名字来自于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R. Popper),他认为,科学理论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被证明为真,而在于能够被证明为假,即能够被证伪。
波普尔的这种思想深刻影响了经济学方法论,并催生了波普尔证伪主义这一流派。
波普尔证伪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经济学理论只有在被实证数据反复检验并得到证伪后,才能够被认为是真正的科学理论。
这一观点反对了传统的经济学方法,即依据经验数据归纳出规律并进行预测。
波普尔证伪主义者认为,这种方法不能够真正反映出经济现实,因为很多经济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而是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因此,只有通过实证数据的反复检验,才能够确认是否存在普遍规律,从而建立起真正的经济学理论。
波普尔证伪主义者认为,经济学理论的证伪性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测试,验证和纠正。
只有通过对实证数据进行多次、多层次的检验和验证,才能逐渐找出更加准确的规律,建立出更加完善的理论框架。
但是,波普尔证伪主义也面临着一些批评。
首先,波普尔证伪主义强调实证数据检验的重要性,但忽视了理论的奠基性。
在实证数据不能够说明问题时,经济学理论则需要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的方式进行推演。
其次,波普尔证伪主义强调了理论的证伪性,但却没有强调验证的重要性。
一些经济学理论在实证数据的检验下得到了验证,但波普尔证伪主义者却仍然认为这些理论没有得到真正的证明。
综上所述,波普尔证伪主义虽然带来了经济学方法论的新思考和新进展,但也需要面对一些挑战和批评。
需要经济学理论家们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理解、探索验证的方法,为经济学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浅谈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尔证伪主义
浅谈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尔证伪主义波普尔证伪主义是经济学方法论中一种重要的科学哲学观点。
它由奥地利经济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提出,强调科学研究应该以证伪为目标,通过推翻假设来不断进步,而不是寻求证实。
波普尔认为,一个理论只有在经过验证并未被证伪的情况下,才能暂时被认为是可靠的。
在经济学领域,波普尔证伪主义主张,经济理论应该使用推论推导出一系列明确的可测量的假设,并利用观察或实验数据来验证假设的准确性。
波普尔强调,理论应该具有强大的预测能力,能够对未来的经济现象作出准确的预测,这样才能被视为科学理论。
根据波普尔的观点,经济学在理论上的构建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构建经济理论的起点是明确的假设和前提条件。
这些假设应该是具体的、明确的,并且能够用观察或实验数据来验证。
波普尔认为,理论的假设应该具有明确的界定,以便能够检验其准确性。
经济理论应该具有强大的预测能力。
理论要能够对实际经济现象进行准确的预测,并且这些预测应该是可以进行观察或实验验证的。
只有经济理论具备了良好的预测能力,才能得到科学的认可。
经济理论的验证应该是持续的和不断进行的。
波普尔认为,一个理论只有在不断被验证的过程中经受了严格的检验,才能被认为是科学可靠的。
经济理论应该通过不断与实证数据相比较来检验其准确性,并进行修正和改进。
波普尔证伪主义强调,经济学应该在理论和经验之间保持开放的态度。
经济学家应该接受可能推翻现有理论的新证据,并准备就此修改或放弃自己的理论。
波普尔认为,科学应该是持续发展和进步的,只有在持开放的态度下接纳新的证据和观点,才能推动经济学的不断发展。
尽管波普尔证伪主义在经济学领域的引入并不是没有争议的,但它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波普尔证伪主义鼓励经济学家在理论建构中更加慎重,注重理论的验证和预测能力,并关注实证的重要性。
通过引入波普尔证伪主义,经济学可以更加科学地研究经济现象,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政策建议。
浅谈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尔证伪主义
浅谈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尔证伪主义作者:骆熙晨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9年第25期摘要:波普尔提出的证伪主义主要用于解决两个科学哲学上的重要问题,一个是“休谟问题”,一个是“康德问题”。
“休谟问题”即归纳问题,它质疑归纳方法在逻辑上的可靠性。
“康德问题”则是探讨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
从波普尔证伪主义出发,通过梳理其在经济学中的方法论的主要应用成果,分析其对经济学研究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经济学;方法论;波普尔证伪主义中图分类号:F091.3;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5-0003-02一、波普尔证伪主义的主要内容第一,归纳问题。
培根以来,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是,科学理论应当从严格的、一系列观察和实验中得到的经验事实推导而来。
由此而得到的科学真理,即便不是绝对的正确,也有一定概率的准确性,是可靠的真理。
但波普尔把归纳推理定义为有限个单称陈述推至全称陈述。
由于从部分推向整体可能隐含错误,波普尔否认了通过归纳法得出真理的逻辑,认为不能对客观世界真实情况可靠地认识,只能无限接近这一认识。
第二,划界问题与证伪原则。
划界问题是波普尔确立科学和科学进步的标准,与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相反(归纳法),并提出科学理论是不可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证伪。
可证伪性作为分界标准,学者吴兴勇说:“科学哲学所说的分解问题就是区分科学与形而上学、伪科学与其他非科学的问题。
”一个普通的命题不可能得到完全证实,但只要有一个反例出现就能证伪。
例如最著名的“天鹅都是白的”这一命题,在澳大利亚发现黑天鹅被证伪前,被一直当作是真理。
第三,猜想—反驳方法论。
波普尔认为,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即科学的进步就是科学理论不断地被证伪,不断地从旧理论发展到新理论的变革过程,并进而提出四段图示:问题→尝试性理论→排除错误→新的问题。
而一个较好的科学理论在于其可证伪程度,科学的发现包括猜想和反驳并提出可证伪程度高的理论,一个理论提供信息越多,越精确普遍性越高,其可证伪程度就越高。
浅谈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尔证伪主义
浅谈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尔证伪主义
波普尔证伪主义,又称为反证明主义,是经济学方法论中的一种方法,其起源于哲学
家卡尔·波普尔的科学哲学理论。
波普尔认为,一项理论或命题只能被证伪,不能被证明。
这意味着,只有通过尝试证伪某个命题或理论,我们才能判断其是否为真。
在经济学领域,波普尔证伪主义对于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
经济学家们常常采用
经验研究来验证某个经济理论,通过观察一段时间内的经济数据,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
如果经济数据与理论预测不匹配,就可以认为理论被证伪了。
波普尔证伪主义虽然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波普尔
证伪主义所基于的观点——唯一的科学研究方法是证伪,是错误的。
这种观点仅适用于一
些特定的领域,如实验室中的物理学实验。
但对于那些需要考虑历史和社会因素的领域,
这种方法是不可行的。
此外,波普尔证伪主义可能会导致过分强调假设的证伪,而忽视了其可能的贡献。
在
许多经济模型中,模型的假设都是以简化现实为前提的。
即使某个假设在实证检验时被证
伪了,但如果该假设在模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该模型仍然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用的洞见。
综上所述,波普尔证伪主义在经济学方法论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使用该方法时,
需要权衡和平衡每个因素的重要性,而不是毫无顾忌地强调经验的证伪。
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尔证伪主义
学号:专业:姓名:波普尔证伪主义近年来一直是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热点。
波普尔证伪主义对证实主义的分析和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提倡证伪原则,并提出了新的科学划界标准。
这种标新立异的学说对经济学有着潜在的魅力,同时对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证伪主义有其自身的理论缺陷。
西方经济学家最后还是转向了历史主义和拉卡托斯的精致证伪主义,但从波普尔证伪主义对经济学方法论产生影响能够让我们对经济学中的方法论进行反思。
关键词:波普尔,证伪主义,经济学方法论摘要 (I)1从证实到证伪:经济学中的思维革命 (1)2波普尔证伪主义对经济学影响的历程 (3)2.1证伪主义被引入:哈奇森的经济学方法论 (3)2.2证伪主义的运用:弗里德曼与萨缪尔森之争 (3)2.3波普尔证伪主义之后:“精致的证伪主义”与历史主义 (4)3证伪主义的合理性及对经济学的进步意义 (5)4证伪主义的理论缺陷与经济学证伪的困难 (5)4.1证伪的复杂性 (6)4.2证伪主义真理观的缺陷 (6)4.3经济学本身证伪的困难 (6)5结束语 (7)参考文献 (7)1938年,英国经济学家哈奇森发表了《经济理论的意义和前提》一书,首次把波普的证伪主义方法论明确引入经济学后,证伪主义逐渐被经济学界所认识,特别是1980年布劳格的《经济学方法论》这本被誉为里程碑式的著作发表以后,西方经济学界对证伪主义的讨论达到了一个高潮。
据里德曼(Redman)的统计,七十和八十年代这20年间西方经济学界出版了50多本经济学方法论著作,其中几乎都和证伪主义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哈兹(Hands)在1991年总结了当代西方经济学家达到了13个共识点中,就有七个和证伪主义是直接相关的。
1从证实到证伪:经济学中的思维革命逻辑实证主义和波普尔证伪主义都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
他们在科学划界、科学发展模式等重要问题上都有差异,甚至针锋相对。
早期证实主义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的法国,40年代流行于英国,他们首先倡导实证精神,开拓了科学主义的理论先河。
论波普尔证伪主义与经济发展学方法论
作者:ZHANGJIAN仅供个人学习,勿做商业用途论波普尔证伪主义与经济学方法论-经济论波普尔证伪主义与经济学方法论李丹摘要:卡尔·波普尔(1920-2002)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其创见性的提出证伪主义科学哲学,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提出新的解释。
否仅對西方科学哲学带來深远的影响,更广泛的影响了经济学并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
虽然如何再哲学上评价这一创见还有待讨论,但其哲学方法對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是空前的。
本文旨再简要介绍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了解证伪主义被运以倒经济学的发展经历并由此探讨哲学思想對我国经济研究及经济学方法论的启示。
关键词:波普尔证伪主义经济学方法论一、波普尔证伪主义主要内容(一)划界问题划界问题是波普尔学术生涯的起点,是她全部科学哲学的基石。
1919年发生了广义相對论“推翻”了牛顿引力论这一震惊世界的科学事件,此次事件给她带來巨大的震动。
促使其开始思考,如果像经典力学这等经受了长达两百余年的亿万次检验的理论尚有错误,那么什么样的科学理论才能真正称之为正确科学的呢?由此,她认为科学之所已为科学,否是因为它可已找倒支持自己的例证。
宗教、玄学等都可已找倒这种成功的例证,但并否代表其就是科学。
科学之所已为科学,是因为它与一切非科学否同,要接受经验的检验,要再经验事实的发展中否断发现自己的错误,否定或证伪自己,已便过渡倒更新的理论。
也就是说,科学并否再於它的可证实性,正好相反,恰恰再於其可证伪性。
可证伪性和否可证伪性,就是一切科学与非科学的根本界限。
进一步的,如果连科学这种人类迄今为止最可靠的认识形式都是一些暂時的猜想或假说,都有错误,都可已或必将被否定,那还有什么思想观念有权充当绝對权威或永恒真理呢?由此可见,波普尔科学的可证伪性思想也决定了其反权威主义、反教条主义等的坚决态度。
(二)归纳问题归纳问题是划界问题的必然发展,波普尔认为可证实性的工具即归纳法是无效的,任何一种具体的科学理论都隐含着可能的错误,这也就向传统的归纳主义提出了挑战。
浅谈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尔证伪主义
浅谈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尔证伪主义【摘要】波普尔证伪主义是经济学方法论中一个重要的思想。
本文首先介绍了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基本概念,指出其主张关注证伪而非证实。
其次探讨了波普尔证伪主义的理论基础,包括科学理论的演绎推理和观察事实之间的关系。
然后分析了波普尔证伪主义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例如在经济学模型建立和测试中的作用。
接着评述了波普尔证伪主义的优缺点,提出其引入了一种更加谨慎和严谨的科学验证方法,但也存在无法完全排除偏见的问题。
最后将波普尔证伪主义与其他方法论进行比较,探讨它们各自的优劣势。
通过对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全面阐述,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济学方法论中的这一重要思想。
【关键词】波普尔证伪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理论基础、应用、优缺点、比较、结论1. 引言1.1 引言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尔证伪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其理论深入影响了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波普尔证伪主义提倡通过不断寻找和暴露论断的弱点和错误,来逐步积累知识和真理。
在经济学领域中,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许多经济学家都借鉴了其思想方法,从而推动了经济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波普尔证伪主义的概念、理论基础、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以及其优缺点和与其他经济学方法论的比较。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波普尔证伪主义的精髓和内涵,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和理解这一方法论,促进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逐一探讨这些问题,并试图对波普尔证伪主义在经济学领域的意义和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到此结束。
2. 正文2.1 波普尔证伪主义的概念波普尔证伪主义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卡尔·波普尔提出的一种科学方法论,其核心思想是强调科学理论应该是可以通过实证观察得到证伪的。
波普尔认为,一个理论只有在面对观察结果与之相悖时才能被认定为不正确,而无法证伪的理论则不具备科学性。
证实主义与证伪主义
证实主义与证伪主义引言如果说英国古典经验主义哲学是古典经济学的主要思想来源和方法论基础,那么,19世纪中叶以后的科学哲学则直接决定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构成和研究方法,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强调证实,证伪主义强调证伪。
于是,在经济学方法论中存在证实主义和证伪主义的并列和分歧。
一、科学哲学的证实主义与证伪主义之分逻辑实证主义的目标是通过对科学的逻辑分析找到人类知识坚实的基础以及科学可靠无误的根据。
逻辑实证主义推崇证实法,其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归纳法;然而,归纳法只能给予某种程度的证实,因此,不能完全的证实往往是不可靠的,这种证实就是“弱证实”。
波普尔认为,以归纳法为基础的证实法在逻辑上是错误的,证实与证伪之间存在着基本的不对称,可以用逻辑来证明这一点。
波普尔把理论能否被经验证伪看作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放弃了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原则,认为一个理论被确认是暂时的,而被证伪是必然的,科学理论正是通过被不断证伪而发展的。
从可证伪性概念出发,波普尔对实证主义的证实原则进行了批判。
然而,波普尔证伪主义在方法论上十分粗糙和极端,只强调科学研究的变革性和突破性,而否认科学研究的历史性和继承性。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由于坚持极端的证伪标准而遭到以库恩为代表的历史主义的批判。
为补救波普尔朴素证伪主义,波普尔的学生拉卡托斯提出了精致证伪主义,即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试图在证实和证伪之间建立联系,既强调科学研究的变革性,又强调科学研究的传承性。
他认为,事实最终需要经验上的证实,而不是证伪。
西方科学哲学由逻辑实证主义发展到精致证伪主义这一过程,充分显示出逻辑实证主义所偏重的证实法和证伪主义所偏重的证伪法都不可能是完整的。
将证实法与证伪法综合起来运用,是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向。
二、经济学发展史上证实法与证伪法之争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史上,曾出现过关于证实法和证伪法的争论,这场争论是科学哲学史上证实法与证伪法争论在经济学方法论上的延伸。
科学哲学附件2
1、推崇演绎法并对其进行重大修正
我们知道,传统演绎法主要指公理演绎法,即 从不言自明的公理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所有的 理论结论;例如,欧氏几何就是演绎法应用的典型 例子。当然,由于后来出现了非欧氏几何,使得传 统的演绎法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怀疑,也使得归纳 法越来越得到了肯定(虽然在理论上仍存在“休谟 问题”),由于归纳法的影响,在数学上还出现了 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为基础有关经验检验的技术 和方法,进一步加强了归纳法应用技术基础;并在 科学哲学上形成了“逻辑实证主义”。 波普鲜明、彻底反对归纳法,自然推崇演绎法。 同时并对演绎法存在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认识, 并提出了解决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这就是“假说演 绎法”的提出。从前面的介绍中可看出,波普主要 对传统演绎法起点和终点进行了重大改变。
归根到底正是由这个问题引发的。这似乎再一次说 明,是人支配科学方法而不是相反,而人的认识又 是有限的,因而任何科学研究方法一定存在问题是 绝对的。 我们再来看看西方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其 一般过程可概括为四个步骤:第一,提出理论假说 的有关假设条件,第二、建立理论假说的数学模型 并推导出主要结论,第三,理论假说模型的经验检 验,第四,验证理论假说,并由此展开深入的理论 分析。可明显看出,实证研究方法就是“假说演绎 法”。因此,西方经济学实证方法论的思想和方法 基础就是“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思想告诉我们,我们必须对西方经济 学中的基本假设条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认识。只有 在对其理论假设条件有较为清醒和深刻认识的前提 下,才能较为全面了解其理论的意义。证伪主义思 想还告诉我们,任何理论假设条件都是人们有限认 识下的产物,理论的客观性、有效性,特别是其应 用的范围肯定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想象、也不应该 要求西方经济学家所作出的理论假设条件,能够满 足和符合全世界各个国家十分不同的历史文化、制 度、经济基础、人口等国情,因而不能期望西方经 济学能够简单地解决不同国情国家的经济问题。从 哲学、方法论的角度看,这个道理实际上是十分清 楚和肯定的。 接下(附件3)
现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中的证伪主义
自然辩证法研究Vol.14,No.11,1998现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中的证伪主义蔡 仲 摘 要 证伪主义近年来一直是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热点。
本文探讨了证伪主义在经济学方法论中的起因及其发展的历史线索。
本文认为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困难:如经济学理论的证实性差,经济学理论的抽象化,实证性的趋势的加强等是证伪主义的起因。
但经济学家在赞扬证伪主义的同时,并没有在自己的实际研究工作中采用证伪主义,造成了布劳格所称之为的“无关痛痒的证伪主义”的尴尬局面,本文认为这是西方经济学家仅注意波普科学哲学中证伪主义的部分,而忽略其批判理性主义和科学知识进化论所造成的结果。
1938年,英国经济学家哈奇森发表了《经济理论的意义和前提》一书,首次把波普的证伪主义方法论明确引入经济学后,证伪主义逐渐被经济学界所认识,特别是布劳格1980年的《经济学方法论》这本被誉为里程碑式的著作发表以后,西方经济学界对证伪主义的讨论达到了一个高潮。
据里德曼(Redman)的统计,七十和八十年代这20年间西方经济学界出版了50多本经济学方法论著作,其中几乎都和证伪主义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哈兹(Hands)在1991年总结了当代西方经济学家达到了13个共识点中,就有七个和证伪主义是直接相关的。
这场讨论涉及到经济理论的检验、评价及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方法论问题,本文拟对这场讨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作一番考察和评论。
1 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证伪主义波普的证伪主义之所以对经济学家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在于:首先,和逻辑实证主义的传统比较,波普的目的不是考虑科学知识的理论辩护问题,而是企图为科学家提供一组在经验探索中学习的方法论规则。
几乎所有的逻辑实证主义的哲学家都坚信科学知识是靠归纳法而发展的,哲学家的任务就是为了这一发展过程提供合理性的辩护。
对经济学来说,这种科学知识的辩护无法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因此,逻辑实证主义传统对经济学的影响不大。
熊彼特在其《经济分析史》中甚至断言:经济学中“实证”一词和哲学上的“逻辑实证主义”的“实证性”几乎没有任何联系。
浅谈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尔证伪主义
浅谈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尔证伪主义波普尔证伪主义是指由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提出的一种科学哲学观点,主张科学研究应该以证伪为标准而非验证。
波普尔证伪主义对于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和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将浅谈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尔证伪主义,探讨其对于经济学研究的意义与影响。
波普尔证伪主义对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于理论建构和验证的要求上。
传统的经济学研究往往以验证理论为主要目的,即通过对实证数据的验证来证实理论的正确性。
而波普尔证伪主义则提出,科学研究应该以证伪为目的,即通过对实证数据的反驳来推翻理论的错误性。
这一观点对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影响是深远的,它要求经济学家在构建理论时应该更加小心谨慎,避免出现不切实际的理论假设和推测,同时也要求在验证理论时更加客观和严谨,避免通过“曲解”实证数据来验证理论。
波普尔证伪主义对于经济学方法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波普尔证伪主义对于经济学研究领域的范式转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传统的经济学研究往往囿于一种范式或者模式,例如新古典经济学范式在宏观经济领域的主导地位。
而波普尔证伪主义提出,科学研究应该鼓励对于传统范式的挑战和变革,包括对于理论的革新和范式的批判性反思。
这一观点为经济学研究领域的范式转换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支撑,鼓励经济学家在研究新问题和新领域的时候敢于挑战传统,提升了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创新性和多样性。
波普尔证伪主义对于经济学研究的发展态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波普尔证伪主义提倡对于科学理论的否定性思维,鼓励科学家勇于挑战传统的观点和理论,探索新的研究领域和问题。
这一观点促使经济学家更加关注实证分析和实践问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解决。
波普尔证伪主义对于经济学研究的发展态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经济学研究的多元化和跨学科交叉。
波普尔证伪主义对于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从理论建构和验证、范式转换、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践以及对于经济学研究的发展态势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证伪主义-反思经济学的方法论
研究方 法 本 身 进 行 反 思 , 得 经 济研 究 分 析 的焦 使
8 科学决策 4
2t 0{豫
证伪 主义 一反 思经 济学 的方 法论
引 言
凝 固在 数 理模 型 的 思 考 模 式 中 , 没 能 就 经 济 学 而
自培根 、 卡尔 以来 , 学理 论 具 有 证 实性 和 笛 科 真理 的价 值 , 与 错 误 水 火 不容 , 格 不 入 , 种 而 格 这 认 识长 久 以来已 经成 为人 们 始 终 不渝 的理 念 。在
摘
要: 近代 西方 经 济 学 派 别林 立 , 各种 理 论 、 说 、 别 层 出不 穷 , 何 理 解这 些 理 论 , 立 学 派 如 建
对于经济金融现象的全面理性理解 , 变得越 来越 困难 。之所 以会 这样 , 完全 是 由于人们 对于 经济学 的哲学基础关注甚少。从现 代经济学 研究史看 , 哲学 思维其 实扮 演着极 为重要 的作
关键词 : 证伪主义 , 科学哲学 , 经济学方 法论 , 猜想 , 驳 反
Ab t a t F o h soia e s e t e ,c o l o c n mis a e to ma y t e i , t l n o sr c : r m itrc lp rp ci v s h os fE o o c r o n o d a w t l o e t l h ea ma tr p r c l l h i ve e i o f c t a h oh r. d rtn i g o i e e t c o l f se at u a y te r iwsa n c n itwiIe c te Un e a dn fdf rn h os o i r r l } s s E o o c e o s mo e a d mo e df c l c n mis b c me r n r i ut,t e r a o e i d t i p cu e a t al s t e lc f i h e s n b hn hs it r c u l i h a k o y r h h ls p ia o n a in .T e r h t o oo y i te r h a i o n c n mis u d r i tp i o h c fu d t g o l o h g tmeh d l g s h i tb ss fr a y e o o c n e — i g
论述证伪主义方法论的积极意义
论述证伪主义⽅法论的积极意义论述证伪主义⽅法论的积极意义摘要:在证伪主义哲学之前,逻辑实证主义⼀直占据科学哲学的主导地位。
⽽证伪主义反对循规蹈矩地遵守归纳法,推崇理性演绎主义,以经验证伪作为确⽴理论科学性的标准,主张通过对观察结果的批判,推动理论的进步。
这种⽅法为科学创新指出了路径和⽅向,成为科学哲学新旧观念的分⽔岭,同时也实现了经济学在思维⽅式上的⾰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本⽂主要从证伪主义的理论意义与其在影响经济学⽅法论时产⽣的积极意义两个⽅⾯,来阐述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的积极意义的,尤其在⽬前我国,本⽂的研究⾮常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证伪主义经济学⽅法论积极意义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法论是科学哲学中的⼀个核⼼概念,这个⽅法论的提出使我们对传统的逻辑实证主义有了新的认识。
逻辑实证主义者通过对科学语⾔意义的分析,提出并解答了关于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和说明模式、归纳⽅法的有效性等科学哲学中的重⼤问题。
波普尔坚持科学哲学关⼼的问题不是语⾔的意义问题,⽽是认识的真假问题,提出了对于科学认识的真伪的判断。
它虽然并⾮完美⽆缺,但它为我们进⼀思考科学理论的确认问题提供了⼀种与逻辑实证主义相左的⽅法论。
这种⽅法论对当前我国具有诸多积极的意义,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启⽰。
因此,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所⽤。
⼀、波普尔证伪主义⽅法论的理论意义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是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证伪思想是其科学哲学的基⽯,是他庞⼤哲学体系的核⼼。
它既丰富和发展了逻辑实证主义。
⼜弥补了逻辑实证主义的不⾜,其积极意义有以下三点。
(⼀)波普尔证伪主义体现了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基本规律。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周期包括三个阶段,即肯定阶段、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即新的肯定阶段,反映了事物发展道路的起伏性和曲折性。
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波普尔不拘于传统,表现出他的思想解放性和超常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研究Vol.14,No.11,1998现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中的证伪主义蔡 仲 摘 要 证伪主义近年来一直是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热点。
本文探讨了证伪主义在经济学方法论中的起因及其发展的历史线索。
本文认为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困难:如经济学理论的证实性差,经济学理论的抽象化,实证性的趋势的加强等是证伪主义的起因。
但经济学家在赞扬证伪主义的同时,并没有在自己的实际研究工作中采用证伪主义,造成了布劳格所称之为的“无关痛痒的证伪主义”的尴尬局面,本文认为这是西方经济学家仅注意波普科学哲学中证伪主义的部分,而忽略其批判理性主义和科学知识进化论所造成的结果。
1938年,英国经济学家哈奇森发表了《经济理论的意义和前提》一书,首次把波普的证伪主义方法论明确引入经济学后,证伪主义逐渐被经济学界所认识,特别是布劳格1980年的《经济学方法论》这本被誉为里程碑式的著作发表以后,西方经济学界对证伪主义的讨论达到了一个高潮。
据里德曼(Redman)的统计,七十和八十年代这20年间西方经济学界出版了50多本经济学方法论著作,其中几乎都和证伪主义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哈兹(Hands)在1991年总结了当代西方经济学家达到了13个共识点中,就有七个和证伪主义是直接相关的。
这场讨论涉及到经济理论的检验、评价及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方法论问题,本文拟对这场讨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作一番考察和评论。
1 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证伪主义波普的证伪主义之所以对经济学家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在于:首先,和逻辑实证主义的传统比较,波普的目的不是考虑科学知识的理论辩护问题,而是企图为科学家提供一组在经验探索中学习的方法论规则。
几乎所有的逻辑实证主义的哲学家都坚信科学知识是靠归纳法而发展的,哲学家的任务就是为了这一发展过程提供合理性的辩护。
对经济学来说,这种科学知识的辩护无法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因此,逻辑实证主义传统对经济学的影响不大。
熊彼特在其《经济分析史》中甚至断言:经济学中“实证”一词和哲学上的“逻辑实证主义”的“实证性”几乎没有任何联系。
经济经方法论的传统问题不是为科学实践提供哲学上的辩护,而是提供一组方法规则,能指导经济学家的具体的实践活动。
同时,哈奇森认为,经济学作为一门经验科学,有其自身严重的缺陷,经济学的前提和基本假设是同义反复,并非完全自明的,其结果的证实性很差,几乎所有的经济理论都滞后于经济现实。
为了保持经济理论的科学性,哈奇森要求所有的命题,包括经济学的基本命题(如最大化原则),在经验上是可以证伪的。
因此,在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的方法论思想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证伪主义的倾向:弗里德曼在其那篇被誉为本世纪经济学方法论中影响最大的论文《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中就说:“事实证据从来不能‘证明’一个假说的正确性;它只能证明假说的不正确性,用有点不准确的说法,这就是我们假说已经被经验‘证实’的通常意思是……一个假说在它的假设中的描述应该是虚假的。
”〔1〕布劳格称弗里德曼的文章“满页都是波普分子的味儿”。
〔2〕这篇文章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其结果是刺激了经济学家对证伪主义的兴趣。
J.希克斯的文章《经济学中的“革命”》明确怀疑拉卡托斯的研究纲领对经济学的应用,而H.西蒙的文章《从实质理性到程序理性》,则赞赏证伪主义中约定主义成份。
萨缪尔森早在其1947年的成名作《经济分析基础》中就明确地提出了证伪主义的思想。
萨缪尔森宣称他本书的目的就是在经济学中导出在操作上有意义的原理,“对于有意义的原理我只不过是指,如果只是在理想的条件下做出关于资料的假说,那么可以想象这个假说会遭到反驳”。
〔3〕布劳格对此评价说:“萨缪尔森所定义的在操作意义上有意义的原理是以维也纳圈子里的语言表达的波普的证伪主义”。
〔4〕现代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和波普保持长期的学术上的联系,是经济学中波普方法论的坚定的捍卫者和宣传者,其方法论代表作《科学的反革命》就深受波普的证伪主义的影响。
布劳格概括二十世纪经济学方法论的特征为:“证伪主义的故事”。
其次,经济学研究脱离现实的抽象化研究是证伪主义兴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经济学家从事理论研究的目的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倾向,第一类经济学家强调经济理论的应用性,强调理论对经济政策的直接和间接的引导,如弗里德曼、列昂节夫等人;第二类经济学家则把经济学看作是一种吸引人类智力的游戏理论,如萨缪尔森、希克斯、罗宾斯等人。
希克斯有一段常被引用的话:“许多经济学理论之所以吸引人们,是因为它们在智力上的吸引力,经济学理论是一场好的游戏,我们不应为此感到害羞,因为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众多的纯数学分支中”。
〔5〕经济学抽象化趋向的加强是有其自身的理论原因的,这主要是经济学理论中的参数的不稳定性:在经济学中,参数不是作为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作为一个代数常数,“外生”参数可视不同的境况给出不同的解释,其结果是不仅无法使经济关系转化为明确的定义,量度的可检验性大大降低,而且还使理论在预言落空时不受伤害。
克兰特(K lant)称之为“参数悖论”(Parametric paradox)。
这也是所谓“卢卡斯批判”的基础。
正因如此,罗宾斯在他那篇影响很大的论文《一篇经济的本性和意义的论文》中“反对定量的微积分”,“观察特定时空中的鲱鱼市场,我们能保证这种观察的共效(coefficients)有任何永恒意义吗?……从少数几个自明性假定出发,通过逻辑演绎去发现不可抗拒的真理”,〔6〕就是经济学家的主要任务。
这就是所谓的“定性微积分”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把经济学变成一个非量化的,逻辑上不可证伪的纯分析的演绎系统,反对经济理论对经济政策的直接介入。
然而,正是在罗宾斯所任教的学院,也是波普证伪主义的大本营———伦敦经济学院中,罗宾斯的一群学生起来反对他的这种先验主义。
这批年轻的经济学家在李普西(Lipsey)和阿奇邦德(Archi2 bold)的带领下,定期召开李普西称之为“方法论,测量和检验方面的L ES成果的研讨会”:其目的是“摆脱占统治地位的罗宾斯传统的影响,以经验的可证伪性来构造经济‘知识’”。
在这个讨论班(自称为L SE小组)中,他们研究波普的著作,并吸收波普的学生参加。
该小组的一位成员马奇(Machi)在概括波普的影响时说道:波普“给这个小组什么启发呢?首先,他促进了在经验的可检验性上构造理论;……其次,波普不仅追求可检验的理论,而且还制定了如何追求这种检验的方法论规则,使你有一套严格的程序来通过事实———理论之网的密雾;……再次,波普提倡理性的批判,否定我们能获得确定性的知识。
难道这不是给这群革命者的最好礼物吗?”〔7〕。
再次,不满经济学中的“价值中立”的实证性倾向的加强是波普证伪主义兴起的第三个原因。
经济学的实证性是和逻辑实证主义的“分析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马克思・韦伯认为客观性就是对实际发生事件的一种不带有任何偏见的描述,但人性有弱点,不易达到“价值中立”的客观描述,克服这些弱点的有效途径就是建立一种理想化的理论(idealiza2 tion),把理论变成一个演绎系统,以便能统一我们各个背景、个性迥然不同的评价者的价值经验。
正如克兰特所说“在经济学家中广泛流传的观点是,经济理论研究的客观性是由‘分析性’来担保的”。
〔8〕波普在与法兰克富学派的那场著名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论战中,明确地反对社会科学中所谓“排除价值判断的实证性”研究。
在这场论战中,波普发表了论文《社会科学的逻辑》,其中反对“排除价值判断的实证性”研究的第11,12,13命题被经济学家经常引用。
另外,克兰特的《自然的秩序》一文在证伪主义的框架中,从“参数悖论”的角度指出经济学纯“实证性”研究的不可能性。
〔9〕尽管有这么多理由使波普证伪主义成为经济学最有希望的方法论工具,然而,哈兹却指出:“大胆猜想和严峻检验的方法———证伪主义的方法,经常被经济学家宣扬,然而,在他们的实际研究中却几乎没有什么用处”。
〔10〕这是当前经济学家达到的一个共识点。
布劳格形象地称当代经济学家为“无关痛痒的证伪主义者”(innocuous falsificationism)。
康特伯里(Canterbury)和伯卡哈德(Burkhardt)在1983年曾研究过发表在《美国经济研究评论》上1973———1974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14卷 第11期年间的542篇经验检验方面的研究论文,其结果表明仅有三篇文章试图证伪受检验的假说,其余的都是想证实假说,这事实表明经济学家不是在试图证伪,而是在力图证实他们的理论。
面对着波普证伪主义在经济学中的这种尴尬局面,经济学家作出了两种不同的回答:麦克罗斯基(McCloskey)等人认为波普证伪主义对经济学是一剂太强的药,证伪主义的要求是如此之严,以至一旦把它严格地应用,经济学就很少有生存的余地。
他提倡经济学家的目光应转向修辞学(Rhetoric),把经济学变成一种“说服人的艺术”,变成一种“对话的科学”。
于是后现代主义者的名字如哈贝马斯、加达默尔、利科尔等人的名字在经济学方法论的著作中频繁出现。
这方面的代表作是麦克罗斯基的《经济学的修辞学》(1985)、《经济学中的知识与说服》(1994)和《经济学与解释学》(voie编, 1990)。
另一方面,布劳格等人坚持证伪主义的立场,强烈批评现代西方经济学未能满足证伪主义的标准:新古典经济学研究框架的一部分“纯粹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在经济上是不可证伪的”〔11〕;萨缪尔森的“显示偏好理论对需求关系的预言能力并不比此前的消费者行为理论更好:由于它依存于无约束的一般表述,它很难从经验上证伪”;〔12〕竞争的厂商行为理论“在理论上是贫乏的,在经验上是无法确证的,它只是二流的理论”〔13〕;而一般均衡理论更受到布劳格的最严历的批评:“一般均衡框架则从任何意义上说都并不主张描述现实世界,更不用说评价它”〔14〕。
布劳格不仅批评了正统的主流经济学,而且还批判了英国的新剑桥学派,美国制度主义和新奥地利学派,说“琼・罗宾逊口头上对波普主义颇感兴趣,但剑桥学派的著作仍旧没有走出实在论者的争论”。
〔15〕他的结论是:“现代经济学的关键弱点在于不愿意产生一种其内容明确能经受反驳的理论,从而普遍不乐于使这些内容与现实相一致”。
〔16〕“错误在于,经济学家并没有按他们所说教的那样去做”〔17〕迈尔(Mayer)却形象地批评经济学杂志偏爱发表大量证实假设的文章,这会使大量尚存疑问的假说获得“正确”的结果,因为“如果你有足够长的时间去拷打‘数据’,它们就会向你屈服”。
〔18〕不过,经济学家也普遍认识到波普的证伪主义过于苛刻,布劳格、拉斯特等人认为应以拉卡托斯的“精致的证伪主义”代替波普的“朴素的证伪主义”。
2 经济学方法论中拉卡托斯的证伪主义 对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精致的证伪主义)和经济学方法论的关系,经济学方法论家曾召开过两次专门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一次是在希腊召开的“物理学与经济学中研究纲领”的纳夫普里(Nafplion)学术会议(197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