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探讨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控 制感染的传播。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保障患者安全
维护医护人员健康
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能够减少 患者的感染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
提升医疗质量
减少细菌的传播,降低医护人员感染的风 险,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
应对公共卫生挑战
通过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能够提高医疗 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对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 胁,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能够 减缓耐药性的发展,应对公共卫生挑战。
04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 与控制策略
强化手卫生管理
制定并执行手卫生规 范,包括洗手、消毒 和手套佩戴等。
定期监测手卫生执行 情况,包括监督和评 估。
提供方便的手卫生设 施和用品,如干手器 、洗手液和消毒剂。
联合治疗策略
针对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将探索更多联合治疗策略,包括 不同药物联合使用、药物治疗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等, 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政策与法规的完善与加强
01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包括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推行
抗菌药物临床路径等,以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和降低耐药性的产
某儿童专科医院
该医院针对儿童特点,优化了诊疗流程,加强了患儿家长教 育,并设置了专门的感染控制区域,有效减少了多重耐药菌 在医院内的传播。
实践经验分享
制定严格的防控流程
包括早期识别、及时隔离、加强手卫生、消毒医疗器械等环节, 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执行。
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确保他们掌握正确 的防控方法。
的挑战。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这些细菌常常引起医院感染。
由于MDR细菌的传播可以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并对公共卫生造成威胁,因此预防和控制MDR细菌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和控制MDR医院感染的措施。
1.严格的手卫生:经过适当的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MDR细菌传播的关键措施之一、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彻底清洁双手,并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或肥皂和水。
此外,定期培训医务人员正确如何进行手卫生是必要的。
2.超声喷雾器散发消毒剂:MDR菌株常常存在于医院的环境表面上,使用超声喷雾器喷洒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这些细菌。
因此,定期使用超声喷雾器进行环境消毒可以有效减少MDR细菌的传播。
3.正确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是导致MDR细菌形成的关键原因之一、因此,医务人员必须正确评估患者的临床状况,并根据细菌的耐药性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此外,教育患者正确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也是重要的。
4.进行严格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MDR细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接触和近距离传播。
因此,采取适当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MDR细菌的传播。
这些措施包括: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如口罩、手套和护目镜)、与患者保持距离、立即处理和正确处置患者排泄物、对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等。
5.定期监测和报告:建立一个完善的MDR细菌监测和报告系统对于预防和控制MDR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定期监测感染率和MDR菌株的发生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例如通过调整抗生素使用策略和采取环境消毒措施来控制传播。
6.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医务人员是预防和控制MDR医院感染的中坚力量,因此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非常重要。
医务人员需要接受关于MDR细菌的培训,了解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此外,他们还应该接受手卫生、消毒和个人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培训。
7.提高患者意识:患者也是预防和控制MDR医院感染的重要角色。
医院应该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提高他们对手卫生和正确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的认识。
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防控策略
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防控策略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多重耐药菌感染成为了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
特别是在医院环境中,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风险更高。
因此,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防控策略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防控策略以及相关措施。
一、加强感染控制与预防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防控策略第一步是加强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有效的感染控制委员会:医院应设立专门的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实施感染控制政策。
委员会应该由医院的感染控制专家和相关科室的代表组成。
2. 严格执行手卫生: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应接受必要的手卫生培训,并在适当的时候正确洗手或使用消毒剂。
此外,医院还应当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以便随时随地进行手卫生。
3. 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医院应制定规范的环境清洁和消毒标准,并定期进行评估和监测。
特别是在病房、手术室和器械消毒区域,要确保消毒措施严格执行,以杀灭多重耐药菌。
4. 有效管理抗生素使用: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确保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此外,医院还应积极推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等技术,迅速获得患者的细菌感染信息,并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二、加强院内感染的监测与报告除了加强感染控制与预防,还需要加强医院内感染的监测与报告工作。
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追踪多重耐药菌感染,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下面是一些相关措施:1. 建立感染信息系统: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信息系统,包括记录感染事件的数据库、统计分析工具和追踪系统。
这样可以及时准确地监控感染情况,为感染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医院需要定期对患者和环境进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和筛查,包括对患者的标本和医院环境的采样。
监测结果可以帮助医院了解感染的流行趋势,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感染传播。
3. 健全感染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报告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及时上报感染事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多重耐药菌
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 和监管,推动抗菌药物研发和创新。
倡导全球协作与共同努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多重耐药菌的挑 战。
推动全球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提高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水平。
加强科研合作,共同研发新型抗菌药物和其他有 效的防控手段,对抗多重耐药菌的威胁。
THANKS
感谢观看
VS
详细描述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和 处理流程,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 、运送、处置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同时 ,加强医疗废弃物处理的培训和宣传,提 高医务人员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04
CATALOGUE
国际合作与经验分享
国际组织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布全球抗菌素耐药性的监测报告,提供政策建议和技术指导,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信 息交流。
3
培训形式可以包括线上课程、线下讲座、模拟演 练等,以确保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多重耐药菌 的防控技能。
对患者的教育
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因此对患者进行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的教育同样重要 。
教育内容应包括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如何避免交叉感染等,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 护意识和能力。
教育形式可以包括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专题讲座、一对一指导等,以确保患者能够 全面了解多重耐药菌的防控知识。
特性
多重耐药菌具有多重耐药机制,包括 产生灭活酶、改变药物作用靶点、增 加药物外排等,使其对多种抗菌药物 产生交叉耐药。
传播途径与危害
传播途径
多重耐药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医护人员的手部、医疗器械、患者之间的接 触等。此外,还可通过空气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
危害
多重耐药菌可引起医院感染,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 加,甚至死亡。多重耐药菌的出现还可能导致某些常见感染病的治疗变得困难 或无效。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范文(4篇)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范文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一种或多种抗微生物药物产生耐药的细菌,其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具有重要的挑战性。
为了保障医疗安全,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制定和实施详细的预防和控制制度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的范本。
一、制定和修订制度的目的1.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和感染。
2. 保障患者、员工和访客的医疗安全。
3. 提高医院的感染管理水平和质量。
二、制定和修订制度的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范》。
2. 国家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3. 国内外最新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指南和专家共识。
三、责任分工1. 医院管理层负责制定和修订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2.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和评估制度的执行情况。
3. 医院感染控制科负责制定操作指南、培训相关人员,并进行监测和报告。
四、感染监测1. 开展感染监测,包括多重耐药菌定期监测和季报、年报等。
2. 对疑似和确诊的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及时报告,并落实相应的防控措施。
五、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措施1. 基本预防措施:- 提倡良好的手卫生,包括规范洗手的时机和方法,加强对员工和患者的培训。
- 保持医疗环境的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常接触的设备和表面。
-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健康监测和管理。
2. 传染预防措施:- 严格遵守医院内感染控制和隔离政策,包括标准预防、滴注预防、空气传播预防等。
-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隔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 根据多重耐药菌的特点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策略。
六、员工培训和教育1. 定期组织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培训,包括理论和实践操作。
2. 对新进人员进行必要的感染控制培训,确保其具备基本的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
3. 加强员工的职业健康教育,指导他们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和消毒材料。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1.有效的手卫生:良好的手卫生是控制MDR感染的基础。
医护人员应使用适量的洗手液或洗手皂进行充分的手部清洁,并遵守正确的手卫生程序。
2.感染控制委员会:医院应设立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感染控制政策和措施,并为医护人员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
3.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建立有效的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和跟踪MDR感染的发生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隔离措施:对于已知或疑似感染MDR菌株的患者,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包括单独病房、戴口罩等,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5.良好的环境清洁和消毒:医院应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对于高风险区域,如手术室、ICU等,要注意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6.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医院应确保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得当,以防止MDR菌株的传播。
对于一次性使用的器械,要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处置。
7.合理使用抗生素:医院应制定和执行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政策和指南,并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以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从而防止MDR菌株的产生。
8.定期培训和教育:医院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MDR感染控制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增强其识别和处理MDR感染的能力。
9.感染控制审计和回顾:医院应定期进行感染控制的审计和回顾,对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10.增强患者和家属的参与:医院应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参与,提高其对MDR感染的认识和理解,加强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防控MDR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总之,通过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和传播。
医院和医护人员应共同努力,加强感染控制工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滥用,多重耐药菌感染逐渐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严重问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感染控制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感染控制委员会的建立医院应当成立感染控制委员会,由感染科医师、微生物学家、护士和院感医师等专业人士组成,负责制定医院内感染预防控制的相关政策和程序,并监督执行情况。
感染控制委员会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对医院内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二、明确的感染控制政策医院应当建立明确的感染控制政策,包括手卫生、器械消毒、环境清洁、隔离措施等方面的规定。
所有医务人员都应当接受相关感染控制培训,严格按照政策执行,确保医院内感染风险最小化。
三、规范的手卫生程序手是传播多重耐药菌的主要途径,规范的手卫生程序是预防感染传播的基础。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器械和环境后应当及时洗手或使用洗手液进行手卫生,特别是在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必须认真执行。
四、科学的环境清洁管理医院应当建立科学的环境清洁管理制度,定期对医疗器械、病房、手术室等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特别是多重耐药菌易残留在环境表面,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五、有效的隔离措施对于已经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医院应当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如单间隔离、呼吸道传染病防护措施等。
并且随时监测患者的感染情况,阻断感染传播的路径。
六、定期的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应当建立定期的感染监测与报告机制,对医院内感染事件进行评估和分析,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通过持续的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感染事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播。
总结: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是医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医院内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医院应当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和程序,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维护医疗秩序和患者安全。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4篇)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住院期间感染的疾病。
为了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感染中的传播,医院需要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制度。
1. 严密的感染监测: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监测各种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情况,包括感染率、种类、耐药性等,并及时报告和分析结果。
2. 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培训和教育,推广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如频繁洗手、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等,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3. 有效的环境清洁和消毒:医院应严格执行环境清洁和消毒规范,包括对病房、手术室、器械等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以杀灭或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存在。
4. 严控抗生素的使用:医院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指南,规范医务人员对抗生素的开具和使用,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5. 隔离感染患者:对已经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医院应将其隔离,以防止其传播给其他患者。
隔离措施包括单人房间、独立洗手间、专用器械等,同时医务人员在与感染患者接触后需进行严格的手卫生。
6. 提高患者的自我卫生意识: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正确洗手、避免与感染患者密切接触等,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7.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医院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开展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控制水平。
以上是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一些制度措施,医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同时,医院应与各级卫生部门和专业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2)多重耐药菌是目前医疗领域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医院感染是多重耐药菌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为了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每家医院都应建立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个____字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的内容。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多重耐药菌株医院感染的诊断:多重耐药菌株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细菌。
二、预防与控制措施:(1)护士接到多重耐药菌的危急值报告后,立即通知医生开“接触隔离”医嘱,护士在床头放置“接触隔离”标识(蓝色)。
(2)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房间或床头应当有隔离标识(蓝色)。
(4)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
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5)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6)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7)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特别要做好ICU、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等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要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引言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同时产生抵抗力的细菌,对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多重耐药菌带来的挑战,有必要深入了解其现状和危害,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本文将详细阐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方法,为医疗卫生产生积极影响。
背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感染问题日益严重。
医院作为患者集中治疗的场所,极易出现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
此类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住院时间,还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因此,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原因分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医源性因素和非医源性因素。
医源性因素如不规范使用抗生素、缺乏感染控制措施、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等,都可能导致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非医源性因素包括患者免疫力低下、环境污染等,同样会促进多重耐药菌的繁殖和扩散。
预防与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传染病学预防: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以防止病菌扩散。
2、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医院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严格执行医疗器械、病房用品的消毒规定,降低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风险。
3、医护人员培训:加强医护人员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4、合理使用抗生素:医生在临床治疗中应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避免不必要的大规模使用抗生素,以减缓多重耐药菌的形成和传播。
5、提高患者免疫力:通过加强患者营养摄入、提高免疫力等方式,降低感染风险。
实践案例以某医院为例,该医院在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感染防控小组、加强消毒清洁工作、开展医护人员培训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该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也有所提高。
医院感染与多重耐药菌的控制
医疗人员的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立即处理伤口
若医疗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应立 即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等处理
。
报告与登记
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进行职 业暴露登记,以便追踪和管理。
预防性用药与监测
根据情况,接受预防性用药并接 受相关监测,以确保早期发现和
治疗。
医疗人员的职业培训与教育
定期培训
医疗人员应定期接受医院感染防控知 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防控意识和能 力。
治疗效果。
04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的定义与目的
定义
医院感染监测是指对医院内发生 的感染进行系统、连续的监测和 评估,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 发生。
目的
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流行趋势和 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 施提供依据,保障患者和医务人 员的健康安全。
医院感染监测的方法与流程
信任危机
医院感染事件可能导致患 者和家属对医疗机构的信 任度下降,影响医患关系 。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保障患者安全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 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 济负担。
提高医疗质量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医 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能够提升医疗机构的诊疗 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03
医院感染与多重耐药菌的关系
医院感染与多重耐药菌的相互影响
医院感染是多重耐药菌的主要传 播途径之一,多重耐药菌的出现 和传播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
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和传播也给医 院感染防控工作带来了挑战,需
要采取更加严格的防控措施。
医院感染和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工 作需要相互配合,共同降低医院 感染和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风险。
管理原则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多重耐药菌概述 • 医院感染现状与多重耐药菌的关系 • 多重耐药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和预警系统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02
03
医疗技术的进步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侵 入性操作,导致多重耐药 菌的传播风险增加。
多重耐药菌株传播
医院内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之间的接触频繁, 多重耐药菌株容易传播。
抗生素选择压力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对细菌产生选择压力,促使 多重耐药菌株的繁殖和传播。
防控意识不足
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意识不足,增加了多重 耐药菌株在医院内的传播风险。
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案例分析
某大型综合医院爆发多重耐药菌感染事件
如医疗器械、敷料等,若未彻底 消毒灭菌,可成为多重耐药菌的
传播媒介。
多重耐药菌的危害
治疗困难
多重耐药菌的出现使感染 的治疗变得困难,可导致 病程延长、住院时间增加 ,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病死率增加
由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 疗效果不佳,患者的病死 率相对较高。
医院感染爆发流行
多重耐药菌可在。
THANKS。
05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和预警系统
监测系统的建立与运行
监测系统的目标
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播。
监测系统的组成
包括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感染 控制医生和医院管理部门等。
监测系统的运行方式
定期收集临床微生物学检测数 据,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进 行追踪和调查。
监测系统的数据管理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范文(3篇)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范文1.重视和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指定“抗菌药物专家咨询小组”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专家队伍”,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各项规定,针对院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各个重要环节,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2.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1)微生物实验室监测目标:①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②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③ESBLs(产超广谱B一内酰胺酶的细菌)。
④PDRAB(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⑤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等。
(2)诊断与报告: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学的诊断。
因此,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从而做好治疗、消毒、隔离等工作,以防止扩散、流行。
①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患者所在科室。
②各病区医师或护士发现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③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目标性监测时发现与诊断。
④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报告。
3.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1)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后、摘除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擦手。
(2)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①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可实施床边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性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②在隔离病房门口放置一警示牌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并提醒进入者应注意预防隔离,出病房前洗手。
③必须进行接触隔离,在床头和病历卡上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其感染在医院内尤为常见。
为了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医院应制定以下预防和控制制度:
1. 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设立由感染控制专家、临床医生、护士和微生物实验室专家组成的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感染预防和控制策略。
2. 加强手卫生:医护人员和患者应定期进行手卫生,使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手消毒剂,并注意正确的手部消毒方法。
3. 确保有效的清洁和消毒:定期对医疗设备、器械和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4. 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将感染患者隔离,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戴口罩、手套和隔离衣等,并遵循良好的呼吸道和飞沫防护措施。
5.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6. 定期监测感染情况: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和分析感染数据,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防止感染的传播和暴发。
7. 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防控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8. 强化环境清洁和消毒:加强医院环境清洁和消毒,包括病房、手术室、门诊等地方的定期清洁和消毒。
9. 建立感染控制报告制度:建立感染控制报告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及时报告感染病例和暴发疫情,进行快速的处理和响应。
10. 加强患者的教育与宣传:向患者和家属宣传感染预防知识,提高其个人卫生意识和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能力。
以上是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一些制度和策略,医院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操作和调整。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第12页Βιβλιοθήκη • 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 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 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时戴手套,可能污染工 作服时穿隔离衣。
第4页
一、恪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 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恪守无菌技术操 作规程,尤其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 防止污染,降低感染危险原因。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第5页
二、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 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病房,使用专用物品 进行清洁和消毒。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办法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第1页
多重耐药菌概念(MDRO)
• 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品同时展现耐 药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含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 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品肠杆菌科 细菌(CRE)、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多 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第19页
八、加强对医务人员教育和培训
• 医院和科室加强医务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预防、控制办 法等方面知识培训,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 控制工作重视,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传输多重耐药菌办 法,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第20页
• 出现或者疑似有MRSA感染暴发时,增加清洁和消毒 频次,防止交叉感染。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1】一、多重耐药菌株医院感染的诊断:多重耐药菌株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细菌。
二、预防与控制措施:(1)护士接到多重耐药菌的危急值报告后,立即通知医生开“接触隔离”医嘱,护士在床头放置“接触隔离”标识(蓝色)。
(2)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房间或床头应当有隔离标识(蓝色)。
(4)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
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5)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6)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7)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特别要做好ICU 、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等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要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17期
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其会加大医院感染发生率并影响患者康复效果,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1]。
此次研究旨在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544例,其中男3382例,女3162例;年龄22~87岁,平均(56.3±6.2)岁。
2018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789例,其中男3459例,女3330例;年龄21~89岁,平均(57.2±6.6)岁。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我院自2018年1月起采取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①及时对多种耐药菌医院感染患者采取隔离措施,可采用单间隔离或者床旁隔离措施,主动筛查感染高危人群并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待患者病原学检查结果连续两次呈阴性后方可将隔离解除,同时采取有效的终末消毒措施[2]。
②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以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提供诊疗以及护理操作时应该佩戴眼镜、口罩、面罩以及手套,防止接触患者排泄物、引流液、体液、血液以及黏膜时受到感染,使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率得到明显抑制。
③与患者直接接触的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等器具以及医疗器械必须专人专用;同时及时采取消毒措施,及时处理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并对医护人员手部以及周围环境采样,进行病原学检测,切实执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3]。
④加强诊疗环境消毒以及清洁次数,同时应用消毒剂对呼吸机、微量输液泵以及心电监护仪等与患者及医护人员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擦拭,病房必须经常通风换气并进行空气消毒。
⑤由专职医生详细记录患者的药敏检测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及时上报,一旦发现异常需要及早采取处理
措施。
⑥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防止细菌
耐药率升高或者菌群失调,有效降低医
院感染风险[4]。
观察项目:对比分析2017年、2018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情况、感染部位分布情况以及感染构成比。
统计分析:应用SPSS 21.0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t 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9.17.014
摘要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方法:于2017年1-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随机
抽取6544例;于2018年1-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789例。
本院自2018年1月采取多重耐药菌医院
感染防控措施。
比较2017年和2018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情况。
结果:2017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为1.65%,2018
年为0.46%,2017年与2018年多种耐药菌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部位主要分布于呼
吸道、皮肤、泌尿道、血液以及其他部位,2017年与2018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革兰阴性杆菌(ESBLs)、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RCNS)以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主,2017年与2018年不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构成比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采取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有助于感染率得到有效抑制。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探讨
贺丽蓉
410013湖南省肿瘤医院院感办,湖南
长沙
22
论著·临床论坛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结果对比分析2017年、2018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情况:2017年出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患者108例,总发生率为1.65%;2018年出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患者31例,总发生率为0.46%;2017年与2018年多种耐药菌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对比分析2017年、2018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情况: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部位主要分布于呼吸道、皮肤、泌尿道、血液以及其他部位,2017年、2018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对比分析2017年、2018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构成比: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革兰阴性杆菌(ESBLs)、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以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主,2017年与2018年不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讨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主要因素包括抗生素滥用等,严重阻碍患者康复进程;同时也会加大治疗难度,加重患者身心不适感。
医疗机构必须保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实施个体化和针对性给药方案,防止出现细菌耐药现象;同时还需要对多种耐药菌加强监测,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严格执行各类灭菌消毒工作[5]。
参考文献[1]陈静.关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
控制措施探讨[J].健康周刊,2018,4(4):197.[2]于爱玲.综合干预措施对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作用[J].山东医药,2016(5):104-105.
[3]金兰姬.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8):284-285.[4]李晓宇,侯燕.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对策探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z2):35-36.[5]贾莹,赵健.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与预防
控制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6):382-383.素质。
护士主动参与管理,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在工作中有成就感和满足感[5]。
虽然品管圈活动已在我国得到应用和推广,但各部门或单位首次实施时,均有一定难度,实施前,需培训考核各成员,以确保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期接受品管圈活动干预,可明显降低胰岛素注射等待时间,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彭淑华,沈雄山,刘玉萍,等.开展品管圈活
动降低糖尿病护理缺陷[J].护理学杂志,2015,30(7):70-72.[2]李小红,龙俊宏,杨妙妍,等.“品管圈”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6):82-86.[3]高小莉,姚玉芳.基于品管圈活动的胰岛素规范注射技术管理实践[J].江苏医药,2016,42(8):991-992.[4]晏玫,梁泽容.品管圈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规范注射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3):3346-3348.[5]朱玉芬,解红文,赵正清,等.应用品管圈提
高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
岛素合格率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7,
17(12):1695-1699.
析数据。
计量资料用(x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 (%)表示,采用χ2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手术时间与出血量: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讨论目前在肝癌治疗的过程中,肝切除属于根治性的方式,对预后产生直接影响。
传统的开腹肝癌切除术在肝癌治疗中应用,虽然可以取得良好成效,但是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对患者身心健康会造成影响。
所以,在肝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筛选最佳的方法[3]。
完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主要将微创器械设备、影像医学等有机整合,例如:将超声刀设备、钛夹器械、腹腔镜超声设备等有机整合,采用超声凝血系统的介入方式,能够全面提升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在手术之前通过腹腔镜的检查,可以准确针对肿瘤病变部位进行定位,全面分析大血管的分布状况,正确选择入路,规避大出血事件。
参考文献
[1]肖乐.腹腔镜ALPPS 治疗肝硬化肝癌的临
床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6.
[2]张营.完全腹腔镜与开腹左肝部分切除术在治疗肝癌中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7):48-49.
[3]赵永江,保红平,余凤,等.完全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附88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7,22(9):657-660.
[4]龚荣花,冒维维,蒋国庆,等.完全腹腔镜下肝癌及巨脾联合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护
士进修杂志,2016,31(20):1895-1897.(上接第20页)(上接第21页)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