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怎样把握古诗主旨专题辅导
高中古诗阅读技巧
高中古诗阅读技巧
高中古诗阅读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背景:在阅读古诗之前,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助于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深层含义。
2. 反复诵读:通过反复诵读,可以逐渐理解诗句中的词汇、语法和韵律,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意。
3. 抓住意象:意象是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意象可以更好地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
4. 注意诗眼:诗眼是诗句中最为传神的词语,往往能够体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抓住诗眼是理解诗句的关键。
5. 品味语言: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需要仔细品味,才能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
6. 联想想象:在阅读古诗时,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更好地进入诗的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意。
7. 综合分析:综合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思想,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总之,掌握高中古诗阅读技巧需要多读、多思、多实践。
只有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如何把握诗歌的主旨
读诗歌,和读其他文学作品一样,首先应该了解的是诗歌的主旨,不管是字词的锤炼,还是意境的创造,都不能离开诗歌主旨而单独回答,因此我们读懂诗歌第一步就是要分析诗歌的主旨。
如何把握一篇诗词的主旨,我们要注意利用诗歌里面的几条信息:
(1)利用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的介绍等。
通常标题能揭示诗的内容和情感(如《伤田家》,提示了诗的类别);注释、生平经历(如2001年春考的18题中,“安史之乱”的提示,都为考生答题给予了人文关怀,注意了这些方面就有利于解题。)能揭示诗的背景。如能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对解读诗人的心境情感、作品的内涵意蕴是很有帮助的。
请具体分析作者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及典故的运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通过离宫、夕晖、孤云等带失落色彩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孤独惆怅的思想感情;通过“旧家燕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事物变迁的伤感;通过“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
【解析】这个题目是对同学们掌握的典故和常见意象的一个考察,因此首先我们要强调同学们平时应积累一些常见意象,以及了解这些意象对于文章诗情表达的意义。
H.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通常带有旅途漫漫的哀思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代表着一种深切的身处异乡的哀伤。
I.寒蝉。寒蝉也是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高三语文教师如何辅导学生备考高考古诗文阅读
高三语文教师如何辅导学生备考高考古诗文阅读高考古诗文阅读是语文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生备考的难点之一。
作为高三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地辅导学生备考高考古诗文阅读,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享。
一、了解考试要求在辅导学生备考古诗文阅读之前,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对高考的古诗文阅读部分有一个清晰准确的了解。
我们应该熟悉考试内容、形式、要求以及评分标准,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备考。
二、系统学习古诗文知识古诗文阅读重在理解、解读和鉴赏,而这些都建立在对古诗文知识的扎实掌握基础上。
作为高三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系统学习和复习古诗文知识,将其做到心中牢记,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三、培养学生的经典诵读能力古诗文阅读中,有部分诗文是需要背诵的,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准确、流畅地背诵古诗文不仅是对语文基础的检验,也是对文学素养的体现。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培养经典诵读能力,让他们能够用正确的语调、正确的节奏背诵古诗文。
四、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解读在学生备考古诗文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切实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解读。
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掌握古诗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如逐句理解、结构分析、意境感受等;另一方面,我们要帮助学生解读古诗文,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抓住古诗文的核心意义和审美价值。
五、提供经典赏析案例古诗文阅读中浩如烟海,众多的经典之作常常令学生不知如何下手。
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经典赏析案例,让他们通过学习和赏析优秀的古诗文作品来提高自己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备考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开展针对性训练在学生备考古诗文阅读时,我们可以针对性地开展训练,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比如,对于理解力偏弱的学生,我们可以训练他们通过逐步深入的思考来提升理解能力;对于鉴赏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多了解一些背景知识,培养他们的文化底蕴。
七、组织模拟演练模拟演练是考试备考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模拟演练,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考试的形式和节奏,提高应试能力。
如何准确把握古诗的主旨
诗人并 非只有一种风格 ,如婉约派词 人李 清照虽是 多写 “ 一种相思 ,两处 闲愁 ” 的小我 ,但 也有 “ 生 当作 人 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
过江东”的豪迈 。因此 ,了解诗人在
象寒林 、残 日、 青灯 的修饰词分别是
白清冷 的秋霜 ,明澈寒冽的秋水 ,联
独 ,也写出了离别之人 内心 的孤独寂 更 传 达出孤 身之 人难 以抵 挡 清秋 之
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两类词性是动词 和形容词 ,两类
想起一切散发着萧瑟清寒气息的秋 天 景物 。接下来 , “ 阶下青 苔与红树 , 雨中寥落月 中愁” ,寂居异 乡,平 日 少人来往 ,阶前长满青苔 , 更显 出寓 所的 冷寂 。红树 ,是 暮秋 特有 的 景 象 。青苔与红树 ,色调本来是 比较明 丽的 ,但 由于是 在夜 间 ,在迷 蒙雨 色、朦胧月色的笼罩下 ,不免显得暗
骨的感 受 , 更偏于主管精神状态的刻 画。说明这首诗抒发 的是诗人心灵深 处难 以言状 的凄 怆之 情 ,表 达 了悲 愁、 孤寂 、思亲的情感。 0
李琳 ,教师 ,现居 广西 来宾 。
友人》是一首送别诗, 《 越中览古》 作者 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行综合分析 。
端 居 李商隐
淡模糊 。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里 ,也
现出超然、乐观的心态;而 “ 性本爱 丘山”的陶渊明不满官场黑暗,毅然
决然 的回归 田园,因而他的诗多是抒 写田园生活 的闲雅恬静。当然 ,一个
色调是冷色调和暖色调, 这两种词性 和两类色调大多决定了景物 的特点或
主人公的情绪变化 , 从而也为我们把 握 诗歌 提供 帮助 。如 宋代 晁端 友 的 《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 寒林残 日 欲
四步阅读把握古诗主旨
四步阅读把握古诗主旨四步阅读把握古诗主旨把握主旨是古诗阅读教学中重要的一点,也是学生学习鉴赏古诗必备的一项能力。
我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四步阅读的方法把握诗歌主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步:看标题悟主旨。
题目是一首诗的眼睛,从题目中我们往往可以发现解读诗歌的重要信息,因此,读题目对理解诗歌的主旨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有的诗歌从标题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其主旨,我们只需结合内容加以印证即可。
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从题目中很容易看出其主旨是表达漂泊异乡的游子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再通过全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加以印证,就可以确认前边对主旨的判断了。
2、有的诗歌,从标题不能明确看出主旨,但可以看出诗歌的类别,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提炼主旨的方向,再结合诗歌的内容,主旨也不难确定。
如:《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这类诗往往表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包含着对朋友前途命运的担心或者对朋友真诚的祝福,因此我们就有了思考的方向。
再结合整首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我们得知诗歌的主旨是表达对朋友出使遥远安西的依依不舍之情,也暗含着对朋友此行的担忧。
由此可见,题目是解读诗歌主旨的一个重要依据。
但还有大量的诗歌,凭题目不能判断其主旨,这就需要进一步深读其内容。
第二步:找诗眼悟主旨。
一首诗中往往有一两句地位非常重要,它无疑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我们叫它诗眼。
它往往是诗歌中的直接抒情句、运用典故句、富含哲理句。
我们在阅读诗歌时要特别关注这些句子。
1、我们先看诗歌中的直接抒情句。
如:《次北固山下》一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结尾两句直接抒情句,点明本文的主旨是表达游子远离家乡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这样的直接抒情句在诗歌中很常见,又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解读诗歌主旨
; 联 系 前 文 对 道坚路守坎信坷念、 乐的观交旷代达,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
的情怀。
五、随堂练习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做题。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作者高适是唐朝与 岑参 齐名的 著名 边塞 (流派)诗人。
例4
宿甘露寺 (宋)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赏析 第三、寄情于景,全诗写水气、 松涛和水浪,融入了诗人豪迈的气概。
(五)了解作者和背景 1.我们平常应当多积累一些文学常
识,对每个朝代的重要诗人应当有所了解。 我们应当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生 平和政治主张等把握诗歌的主旨。
答案 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 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2. 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2)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案 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 无常的感慨。
3. 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辛弃疾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做题。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 现手法,试简析之。 答案 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想象
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做题。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3)诗歌描写了作者身处何境?表达 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 作者客居他乡。表达了诗人孤 寂思乡的思想感情。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把握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之精准理解诗句
把握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之精准理解诗句考点解读诗句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理解诗句到理解全篇正是读懂诗歌之道。
近几年,高考命题加大了对诗句的考查力度,不再像过去考查如何赏句,而是重在对诗句内容、观点乃至与全篇的关联的考查,而且由考查诗句的含意到考查诗句的观点,由理解一句到理解两句,考查越来越深入。
对此,考生应高度重视。
解题策略1.抓关键词,准确理解诗歌内容,如景语、情语、修饰词、色彩词等。
2.抓手法,分析其深层含意,比如比喻、反讽、双关等。
3.抓位置,结合诗句在整首诗歌中的位置,分析其作用。
4.抓大意,结合标题、注释、选项等内容理解文意,将对诗句的理解放入诗歌整体中,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诗句含意。
典例剖析[2021·新高考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示儿子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注]。
[注]七月诗:指《诗经·豳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审题】题目考查对“道在六经宁有尽”和“熟读周公七月诗”两句的理解,需要辨清两句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思路分析】①抓关键词,理解诗歌内容。
前者是说做学问没有尽头,后者强调熟读《七月》诗。
【两句无手法,且已表明观点,故第二、三点无须呈现。
】②抓大意。
从标题看,这是写给儿子的诗,可能暗含教育告诫等内容。
由关键词语“亦奚异”“惟不欺”及“报明时”“宁有尽”“可无饥”,可知诗歌的内容是教诲儿子。
诗歌表层意思为:“我”自知没有功劳无法享有国家的俸禄,你们用什么来回报这政治清明的时代呢?无论是农夫还是读书人,其实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对待国家、亲人最重要的是做到不欺瞒。
“六经”之中的“道”岂有尽头?勤劳耕种,可使生活无饥。
如今把自己最关切的事托付给你们,那就是要“熟读周公七月诗”。
如何让迅速抓住诗歌主旨教师版
如何快速抓住诗歌主旨一、导入课堂诗词鉴赏一直是高考的一大难点,我们平常做了很多努力,却收效甚微。
为何如此?就是读不懂诗歌,如何快速读懂诗歌,把握诗歌主旨,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二、在探讨方法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高考大纲是怎样考查古代诗歌的?(出示考纲要求)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有两个,咱们一起读一下: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是指诗歌写的是什么,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是指诗歌怎么写,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为什么写。
高考就是从内容、形式、思想感情三方面入手,多角度设题。
目前咱们同学在答题时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读不懂、说不清、答不全。
最主要的是读不懂。
所以今天我们这节课的目标是:1.调动相关知识迅速抓住诗歌主旨,读懂古诗词。
2.探究抓住诗歌主旨的一些路径、角度。
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是:掌握迅速抓住诗歌主旨的一些方法。
三、大家先看学案上《闺意》这首诗,我开个头,同学们一起读一下:《闺意》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通俗易懂,如果题目是《闺意》,它写的是什么?(提问)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新娘洞房花烛后,第二天清早准备拜见公婆的情景:新娘子经过一番精心打扮后,询问自己的丈夫这身打扮能不能讨公婆的喜欢?主旨是:细腻描写一位刚出嫁的新娘拜见公婆之前忐忑不安的紧张的心理。
如果把这首诗的题目改为《近试上张水部》,那么这首诗要表达的主旨又是什么?咱们先一起分析一下:“近试”是什么意思?临近考试。
张水部是谁?张籍。
张籍是干什么的?唐代中后期著名的诗人,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
我们怎么知道的?再品读这首诗,“新妇”指谁?“舅姑”指谁?“夫婿”?指谁“画眉”又指的是什么?这就是这首诗歌的言外之意,根据这些言外之意,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提问)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把握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之概括提炼主旨或哲理
把握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之概括提炼主旨或哲理考点解读古代诗人以诗言志,诗歌中所表达的理想志向,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所蕴含的美好情操,或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进行的总结等就是我们要揣摩的诗歌的主旨。
有的诗歌主旨表达得含蓄隐晦,有的诗歌则表达得直白张扬,掌握一定的概括诗歌主旨的方法至关重要,这些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更全面地切入诗歌,把握主旨,完成鉴赏评价的目的。
(一)概括主旨1.借助诗歌题目,理解主旨诗的题目往往是这首诗的核心,或概括其主要内容,或暗示其感情基调,或表明其文体特点,可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及作者情感。
2.关注小序注释,体会主旨一般序在诗前,注在诗后,有时会巧妙地安排在题干中。
它们有的交代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创作的背景、诗人的遭遇,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帮助理解作品思想内容。
3.借助关键词句,揭示主旨关键字词最能体现作者情感、最能体现作品意境,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抓住了他们,就抓住了全篇。
关键性句子有时出现在诗词的中间,多出现在诗末,直接或间接点题。
词眼多为议论、直接抒情句。
4.品评诗歌意象,领会主旨通过品评“意象”寓意,感知诗人情感。
古诗中常见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往往是固定的,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5.结合诗人经历,知人论世分析诗歌的内容、主旨时,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倾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来分析。
6.梳理结构层次,抓住关键古诗多卒章显志,要多抓尾句、尾联等关键句子,以此准确把握主旨。
(二)提炼哲理1.要注意形与神哲理诗中形与神的关系,就是艺术形象与哲理的关系。
哲理是艺术形象的灵魂,而艺术形象则是哲理的躯壳。
哲理总是因形而生,借形以寓,因此,我们应由形悟神,探求诗中的意蕴,理解诗的哲理美。
2.要注意情与理哲理诗中的“情”与“理”,是诗人的情感与理性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
归纳高中常见诗人情感主旨答题技巧一切为了高考2
归纳高中常见诗人情感主旨答题技巧一切为了高考2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诗歌是重要的一部分,了解诗人的情感主旨对于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至关重要。
在高考中,归纳高中常见诗人情感主旨的答题技巧是提升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一些归纳高中常见诗人情感主旨的答题技巧,以便为高考考生提供帮助。
一、注意抓住诗人的情感倾向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倾向和体验,从而演绎出不同的情感主旨。
在阅读诗歌时,我们应该注意抓住诗人的情感倾向,例如他对于爱情、自然、生活等方面的感受。
通过理解诗人的情感倾向,可以更好地把握其情感主旨。
二、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诗歌包含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通过分析这些意象和修辞手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中的情感主旨。
例如,通过诗歌中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揭示出诗人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主题。
三、关注诗歌的背景和时代特点诗歌是时代的产物,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
在分析诗歌情感主旨时,我们需要关注诗歌的背景和时代特点。
这些背景和特点会对诗人的情感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且反映在诗歌的情感主旨中。
四、对比不同诗人的情感主旨在归纳高中常见诗人情感主旨时,我们应该注重对比不同诗人的情感主旨。
不同诗人的情感主旨可能有相同之处,也可能存在差异。
通过对比不同诗人的情感主旨,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诗歌的情感内涵。
五、总结常见的情感主旨归纳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归纳高中常见诗人情感主旨时,我们可以总结一些常见的归纳方法,以便更好地应对高考中的答题要求。
例如,我们可以按照爱情、自然、生活等方面分类,然后再细化到具体的情感主旨上去。
通过建立分类框架,可以更好地整理和理解不同诗人的情感主旨。
六、实践答题技巧并进行模拟训练最后,为了提高答题能力,我们需要不断进行实践和模拟训练。
在解析诗歌题目时,可以运用以上所述的答题技巧,并进行相应的训练和练习。
通过反复的实践和模拟训练,可以提高对于归纳高中常见诗人情感主旨的答题能力。
把握古典诗词主旨的临场技巧
把握古典诗词主旨的临场技巧从2002年开始,高考的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改为主观题,所谓鉴赏,无非是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评价。
我想,首先,我们得读懂这首(些——如果不止一首的话)诗,把握它的主旨。
那么,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呢?我们不妨窜改一下宋代大学者朱熹的话“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把它变成“泛观而博取,熟读而精思”,意思是我们要广泛关注题目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并且围绕所提问题“熟读而精思”,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具体分解如下:1、从作品本身出发,抓“诗眼”。
一首诗,总有一两句表现诗歌主旨的语句,这些诗句一般或议论或抒情。
短诗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前两句客观地描述观庐山的感觉,后两句就是作者从此行中悟出的生活哲理,这两句应视为这首诗的主旨,讲的是俗话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长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前面极写梦境之美,结尾处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抒发了作者对当时现实的不满、对权贵的蔑视之情。
这样的句子就是诗歌的主旨句。
我们一旦准确地抓住了这样的句子,那么这首诗的主题也就很好把握了。
2、注意诗歌的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题材相同的诗,由于作者的不同,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主题立意。
同样是写梅花的诗词,我们所熟悉的陆游和毛泽东的同题词《卜算子·咏梅》,由于两人生活的时代不同,身份不同,思想境界不同,词中表现出的主旨就相去甚远,而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则赞美了梅花的品格、神韵和风骨,寄寓了诗人对高洁的人格美的追求。
境界与前二者相比较又不一样了。
此外,注意诗歌的作者,还可避免从字面上误解诗歌主旨。
古人写诗,为了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常常会借他人之口发表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特别是会借一个女子的口吻说话。
在这种时候,你如果不注意作者的话,就有可能误解作品内容主旨,甚至还会闹出笑话。
古诗鉴赏之如何快速把握诗歌主题
古诗鉴赏之如何快速把握诗歌主题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1.看背景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⑴,愿斫五弦琴⑵[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
2.看体裁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其目的就是抒发情感,该诗的主题是:壮志未酬的华发之叹。
再看下面这首诗: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抒情诗,然后把握其情感:讽谏唐朝统治者,贪图享乐,当心亡国。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先,应把握诗中的两个悲剧人物:琵琶女,当年色艺双绝,后来沦落江湖;白居易,当年名满京城,后来谪居江州。
从琵琶女、白居易的悲剧,我们可以联想到屈原、贾谊、李广、陶潜、李白、杜甫等无数杰出人才的悲剧。
根据诗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出该诗的主题:奇人数奇(数奇,命运不好)的才子之悲。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请看下面这首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3.看技法从诗歌的技法入手,有时也能迅速地把握诗歌的主题。
例如: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古诗鉴赏中如何把握主旨
古诗鉴 赏中如何把握 主 旨
张 建 华 ( 北 省 大 城 县 二 中 河
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始于19 年 ,综合检测考生对古典 94 诗、 、 词 曲的初步鉴赏能力 , 鉴赏材料为古典诗 、 、 词 曲。从2 0 02 年始 , 命题形式 由客观题移到第 Ⅱ卷 , 改为 主观题 , 所以应加 强 这方 面 的训 练 。训 练 时要 注 意把 握 诗 歌 的基 本 内 容 , 以领会 诗 歌的主 旨, 中心把握住 了, 这个 其它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把握 诗 歌主 旨 , 以从 以下 几个 方 面 切人 : 可
一
050 ) 6 9 0
情, 既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意境 )又将诗人幽静孤寂的 , 心情表现得非常精 练传神 , 实为本诗之 “ 。 眼”
三 、 扣题 目。 紧 明确 重 点
、பைடு நூலகம்
把 握 作者 的生 平思 想 以 及 作家 所 处 的 时代
《 寻隐者不遇》贾 岛) ( 中的“ 、寻” 有的题 目直接点 明作者 送” “ 等; 的情感基调 , 书愤》 陆游 )《 如《 ( 、恨别》杜甫 ) ( 中的“ 、恨” 。 愤” “ 等 就必须 了解这位作家所处 的时代 , 有一些什么重大的政治事件 、 社会 事 件 ,因为 有 些 作 品是 在 特定 的时 代 背景 下 写 的 。例 如 李 把握了题 目,进而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就能较准确地把握主
五 、 系 思路 。 类辨 析 联 分
作风格 ,作家在创作时所表现在多数作 品中的共性就是作者 的 个人风格。了解作家 的创作风格 , 有利于揣度作品 的总体思想 倾向 , 把握诗人的情感流程。如: 东晋诗人陶渊明是著名 的田园 诗人 , 淡泊名利 , 他 诗风恬淡 ; 甫 , 国忧 民 , 杜 忧 诗风沉 郁 ; 辛弃 疾、 陆游 , 国事忧心如 焚 , 对 一心想 收复失地 , 诗风多慷慨 悲壮 等 。如 果 对 作 者 风格 有 所 认 识 , 么 , 读 作 品时 , 根 据 其 风 那 在 可 格, 进一步明确诗的意蕴。
高三语文教师如何辅导学生备考高考古诗文
高三语文教师如何辅导学生备考高考古诗文高考对于每个高三学生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考验,而古诗文作为高考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如何有效地辅导学生备考高考古诗文是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高三语文教师更好地辅导学生备考高考古诗文。
一、了解考试要求作为一名好的高三语文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高考古诗文的考试要求。
熟悉考试大纲并掌握重点和难点,精确把握高考古诗文的考察范围和命题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备考古诗文提供具体指导和建议。
二、系统梳理知识框架在备考古诗文过程中,高三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系统梳理古诗文的知识框架。
这包括对古代文学史、古诗文创作背景和流派、古文阅读技巧等方面的讲解和学习。
通过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诗文的内容和特点。
三、注重诗词背诵高考古诗文中经常会涉及到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
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诗词背诵训练,在备考阶段,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诗词背诵指导。
可以通过背诵经典的古诗文作品来提升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高考古诗文的阅读和答题。
四、拓展阅读能力除了高考要求的重点古诗文作品外,高三语文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范围,通过解读和欣赏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例如,可以推荐一些与高考古诗文相近或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让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五、提供答题技巧高考古诗文的题目形式多样,包括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些题型,高三语文教师应该提供相应的答题技巧。
例如,分析并总结出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和答题顺序,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六、组织模拟考试为了让学生在考试前更好地适应高考古诗文的考试环境和节奏,高三语文教师可以组织模拟考试,模拟真实的考试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考试压力,提高应对能力和心理素质。
通过模拟考试,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调整备考策略。
高中语文专题 古诗阅读整体把握
[示例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暑旱苦热 王 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屠”字有何表现力?“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18 应该如何理解?
19
三、读意象、抒情词语——参悟诗歌意境
诗歌的意象往往有特定的寓意,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 来表达思想感情。因此,意象也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 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把握诗中的意象, 有助于参悟意境,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如“柳”与“留” 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 深情等;“月亮”“鸿雁”常常是相思的象征;“梧 桐”“芭蕉”“猿猴”是凄凉、悲伤的象征;“红豆”“连 理枝”“比翼鸟”是美好的恋情的象征。 诗词中诸如“愁”“忆”“思”“喜”“苦”“暗”等一些 词语往往透露着作者的情感,抓住这些抒情词语,特别是一 些动词和形容词,也有助于读懂诗歌。例如孟浩然的《宿建 20
4.意象组合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 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 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例如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 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 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 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 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 “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 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联系。又如黄庭坚《寄黄几复》“桃李 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 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全用名词意象组合在一起,富有极 17
高三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赏析
高三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赏析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高三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赏析,既能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方法,供高三语文教师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古诗词兴趣要想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赏析,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施:1. 传播古诗词的精神内涵:讲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艺术形式等,使学生了解古诗词的优美和独特之处。
2. 展示古诗词的艺术魅力:通过课堂朗诵、音乐表演等形式,展示古诗词的美感和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来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二、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还需要教授学生一些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1. 关注诗词的结构特点:教导学生分析诗词的格律、韵律、对仗等结构特点,帮助他们理解古诗词的形式美。
2. 解读诗词的意象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词中的意象和意义,分析诗词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比较不同诗词的风格: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诗词的文体、表现手法等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词的多样性。
三、开展古诗词创作活动除了赏析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古诗词创作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古诗词水平:1. 提供范文与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古诗词的经典范文,引导他们仿写古诗词,通过练习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灵感。
2. 鼓励学生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等,创作符合古诗词写作规律的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考力。
3. 进行古诗词分享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分享,让他们互相学习、交流和欣赏,激发他们对古诗词创作的热情。
通过以上的引导方法,高三语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古诗词赏析。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并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2023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解析方法
2023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解析方法古诗词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古诗词解析一直是考查学生对文学形式、语言特点及背后意蕴的能力。
因此,2023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解析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考生们探讨在高考中如何解析古诗词,以助力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整体把握在解析古诗词时,首先要对整体进行把握。
这包括理解诗词的题材、主题和基本结构。
通过阅读诗词,可以了解诗词创作的动机和表达的内容,从而在分析具体细节时能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意图。
比如,对于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这首诗,我们可以通过整体把握,了解到这是一首以亲情为主题的怀念诗。
舍弟在远方征战,而杜甫在月夜时不禁思念起亲人的情感。
通过这样的整体把握,可以为后续的解析打下基础。
二、语言特点分析古诗词的语言特点是解析的重点之一。
首先,要注意韵律和节奏的运用。
古诗词以五言和七言为主,通过对诗句的把握,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运用韵律和节奏来表达情感的技巧。
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有一句“百无禁忌情常在”,通过抑扬顿挫的节奏和平仄的韵律,使得诗句更加抒情。
对于这样的语言特点,我们需要多加体会,并在解析中予以体现。
此外,要关注古诗词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古人善于使用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力度。
在解析时,要注意捕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分析其在诗词中的作用。
三、文化背景理解古诗词是古代文学作品,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解析过程中,要注重对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一句“把酒问青天”,这个诗句中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仰天祈福的思想,表达了对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在解析时,要理解这一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四、情感体验与赏析古诗词的唯美情感是其重要的特点之一。
在解析时,要通过情感体验与赏析,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
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六看: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意象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规范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示例】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
(什么形象)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
(形象的特征)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形象的意义)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问: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
(步骤一)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
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
(步骤二)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步骤三)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高考语文复习重点指导:怎样把握古诗文重点
高考语文复习重点指导:怎样把握古诗文重点
语文高考是一个特殊的语文实践活动。
高考绩绩的高低和同砚们在语文温习实践历程中,你们实践的质量的好坏是直接相关的。
查字典语文网的编辑为大众总结了2019年高考语文温习重点指导:怎样把握古诗文重点,各位考生可以参考。
建议:便是借助40篇提拔古诗文阅读鉴赏能力的水安定能力。
所谓40篇每一个同砚都很明白,这便是北京《考试说明》里,所要求背诵默写10篇古文和30首古诗。
敷衍这40篇,可以有三个层面的要求。
最基础的要求,便是能够滚瓜烂熟背诵默写,一字不错,给上句写下句,不出差错这是最基础的要求,这个要求是对着默写7分去的。
在这个层面之上,我觉得同砚们可以把这40篇作者、时代背景、作者写作的意图,文章诗歌基本内容,以及所使用的主要的表达要领技能认真梳理一下。
第二个层面,可以除了稳固这七分的默写外,对十分的诗歌鉴赏有很大的帮助,对作文写作60分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固然还要对那些学习水平比较高,对古诗文兴趣比较浓厚的同砚还有第三个层面的要求,便是希望他们以40篇为核心,适度向外扩展。
别的对文言文阅读的15分的考题有直接的帮助,因为10篇古文可以增加你的文言文的语感。
因为通常很少说文言,议决增强背诵,这10篇必须要背得滚瓜烂熟,可以使你的文言语感进一步增强,这是给大众在古诗文温习方面发起一个具体的建议。
以上便是查字典语文网的编辑为大众总结的2019年高考语文温习重点指导:怎样把握古诗文重点,各位考生可以参考。
高三语文怎样把握古诗主旨专题辅导
怎样把握古诗主旨石新华众所周知,无论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还是评价古代诗歌中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都必须以准确把握诗歌主旨为前提。
把握了古诗的主旨,就犹如拿到了开启古诗阅读之门的金钥匙。
那么如何准确把握诗歌主旨呢?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大家参考。
一、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诗人表现的思想情感往往离不开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离不开他的生活经历,所以分析诗人情感要注意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请看2005年山东高考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①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①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平,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从诗中“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这两句,不难看出诗人要表现的是愁苦之情。
诗人登上江阴浮远堂望远,为何会因无山遮望眼,神州尽览而愁苦不堪呢?这是理解诗人情感的关键。
注解中提供的“南宋后期诗人”这一信息让我们自然地联想到南宋时期山河破碎、中原沦陷。
统治者苟安于江南,无心收复失地这一历史背景,于是就不难理解诗人登上江阴浮远堂远望中原产生的“最苦无山遮望眼’这一反常心理了,问题也就有了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又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悲愤之情。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把握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是理解诗歌深层思想内涵的关键。
2008年高考说明指出白诗阅读“考查材料以唐诗宋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体裁的作品”,所以同学们复习时要注意了解教材中涉及的重要诗人所处时代的特色和诗人的生平经历,答题时还要特别关注题目中对作者的相关提示。
二、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人物的思想情感总会通过自己的语言、神态、动作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我们分析人物情感时,应紧紧抓住诗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把握古诗主旨
石新华
众所周知,无论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还是评价古代诗歌中的思想内
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都必须以准确把握诗歌主旨为前提。
把握了古诗的主旨,就犹如拿到了开启古诗阅读之门的金钥匙。
那么如何准确把握诗歌主旨呢?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大家参考。
一、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诗人表现的思想情感往往离不开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离不开他的生活经
历,所以分析诗人情感要注意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请看2005年山东高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①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①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平,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从诗中“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这两句,不难看出诗人要表
现的是愁苦之情。
诗人登上江阴浮远堂望远,为何会因无山遮望眼,神州尽览而愁苦不堪呢?这是理解诗人情感的关键。
注解中提供的“南宋后期诗人”这一信息让我们自然地联想到南宋时期山河破碎、中原沦陷。
统治者苟安于江南,无心收复失地这一历史背景,于是就不难理解诗人登上江阴浮远堂远望中原产生的“最苦无山遮望眼’这一反常心理了,问题也就有了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又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悲愤之情。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把握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是理解诗歌深层思想内涵的关键。
2008年高考说明指出白诗阅读“考查材料以唐诗宋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体裁的作品”,所以同学们复习时要注意了解教材中涉及的重要诗人所处时代的特色和诗人的生平经历,答题时还要特别关注题目中对作者的相关提示。
二、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的思想情感总会通过自己的语言、神态、动作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我们分
析人物情感时,应紧紧抓住诗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请看下面一道高考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解析】这首诗紧扣标题中的“待”字,描写了诗人等待客人的种种情景。
诗人一大
早就打开重门等待储光羲的到来,他坐立不宁,一会站起来,一会坐下去,都在倾听是否
是友人到来的车马声。
好像听到了友人身上佩戴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诗人正要出门迎接,谁知这竟是一种错觉。
可见诗人等待之切。
然而,从早一直等到晚,外面下起了“疏雨”,友人仍没有到来。
于是诗人终于明白了,友人不会来了,是自己自作多情。
透过诗中一系列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等候好友时的神态,感受到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
心情。
古代许多诗歌都是通过记叙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诗人情感的,如杜甫的
“三吏”“三别”,白居易的《卖炭翁》,还有李益的《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2005年江苏高考古诗鉴赏题)、周密的《夜归》(2006年四川高考古诗鉴赏题)等。
阅读这些诗歌的时候,抓住诗中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动作、神态、心理展开分析,便能迎刃而解。
三、注意特殊意象、历史典故
古人常常借助某些特殊意象、历史典故来抒发复杂深厚的感情或影射某种现象。
所
以,我们阅读诗歌时要特别关注诗中的意象和典故。
请看2007年福建高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
宋末信州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元朝屡召出仕,坚辞不应,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此题时,不仅要结合注释中的背景资料,还需抓住“梅花”这个常用以表达“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的特殊意象。
从注释②中可知,一、二、三句中的“无梦还家”“独立青峰”“天地寂寥”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的孤寂、痛苦之情。
第四句“几生修得到梅花”,结合注释①可知,表现了诗人面对元军的威逼利诱表现出来的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如果忽视或者不了解“梅花”这一特殊意象的内涵,就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四、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
如果我们对于诗歌中用形象的语言表达的情感难以把握,那么有没有其他办法呢?有。
方法就是抓住诗中直接表现诗人心理、情感的关键词和表达情感态度的关键句。
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解析]此题是对词中的一句话所描绘的画面进行分析,抓住“数枝”“湿”“红”等
关键词可知,这里展现的是一幅几枝鲜花花瓣上沾着水珠的画面,但作者写这句并不是为惜春感伤,这可以从两方面看出:1.作者接着“数枝”句发表议论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2.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直接抒情“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表现出了关心农事、与劳动人民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
找出诗中表现诗人心理、情感态度的词句,再结合全篇看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而且能较快地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五、从景与情、物与志的关系入手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衬情、移情于景、托物言志都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歌中的景与物都是浸透着作者思想情感的意象。
读诗时,要紧扣意象特点揣摩、把握诗歌主旨。
请看2007年辽宁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夜深宋·周弼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
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
试简要分析。
[解析]从抓关键字入手,可知王诗表现的心境是“悲”,周待表现的心境是“静”。
与此照应,王诗写了“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了“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
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王诗一、
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
诗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的情景,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
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两位诗人用不同的景衬托出了不同的心境。
人们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然而,古诗的特点则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将以上
方法灵活地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诗歌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