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与频率的教学设计_八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初中数学频数与频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频数和频率的概念,掌握频数和频率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频数和频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频数和频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频数和频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出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问题:在一组数据中,数字3出现的次数是多少?这组数据中3出现的频率是多少?2. 新课讲解:a. 频数的定义:某个对象出现的次数。
b. 频率的定义:频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c. 频数和频率的计算方法:频数 = 某个对象出现的次数;频率 = 频数÷ 总次数。
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频数和频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实例1:调查50位同学喜欢的篮球明星,统计各个篮球明星的频数和频率。
实例2:一组数据中,数字3出现的频数和频率。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频数和频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问题:如何利用频数和频率来解决实际问题?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频数和频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频数和频率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频数和频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课后作业1. 巩固频数和频率的概念、计算方法。
2. 运用频数和频率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频数和频率的知识,提高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统计方法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
频率与概率教案
《频率与概率》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必修三第三章第1.1节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1)教材分析:《频率与概率》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第1.1节。
概率是数学中比较独立的学科分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频率意义、对概率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古典概型打下了基础,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本节内容是从频率的角度来解释概率,其核心内容是介绍概率的概念和意义。
(2)学情分析:概率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这部分的知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日常生活中对于概率也有一些比较模糊的认识,但是缺乏对概率概念深层次的理解,高一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概率的概念过于抽象,较难理解,所以在抽象思维方面还需要教师指导。
另外,学生归纳总结和类比迁移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在方法技巧的引导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3)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运用多媒体教学,借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通过直观感知,合情推理,归纳出概率的概念,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明确频率与概率的联系和区别,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养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a)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b)正确理解事件A发生的频率的意义;(A)与事件Ac)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fn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联系;d)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a)发现法教学,学生经历抛硬币的试验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b)学生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1《频数与频率》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1《频数与频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1《频数与频率》是学生在学习了统计学基本概念之后的一个拓展课程。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频数与频率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掌握计算频数与频率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对这些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对于频数与频率的概念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需要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掌握计算频数与频率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频数与频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难点:频数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例讲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2.课件:频数与频率的实例讲解。
3.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内容:某班有50名学生,其中有20名喜欢篮球,30名喜欢足球,请问篮球和足球的喜欢频率分别是多少?2.呈现(10分钟)讲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
频数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频率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一个实例,计算其频数与频率,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频数与频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
概率与相对频率
概率与相对频率频率与概率教学设计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 理解“当试验次数很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并利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 能力 学生经历试验、统计等活动过程,培养初步的“统计概念”,同时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情感 态度 经历试验、统计等活动过程,感受在活动中充满探索性与创造性,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试验、收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重点 利用试验探究频率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试验次数很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与理论概率”。
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 创设情境 活动1 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的“固着点”。
活动2 学生试验活动2 学生亲自试验,搜集、整理数据,初步分析数据。
活动3 汇总数据、探究规律活动3 以小组为单位汇总数据,初步探寻规律;由于试验的需要,再汇总全班数据,得出结论?试验频率稳定与理论概率。
活动4 小结 活动4 回顾整理、反思交流、丰富学生活动经验。
活动5 课后作业 活动5 学生巩固、提高、发展。
课前安排教具 学具补充材料电脑课件计算器、袋子、小球软件资料:Microsoft Office(XP)?Excel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 阅读思考:某商场每天大约有3000名顾客光顾,为吸引更多的顾客,举办抽奖活动具体过程如下:顾客在装有一黄一白两球(两球除颜色外,其他条件都一样)的小袋中,分别摸球两次(每次只允许摸出一球,且记下颜色,放回搅匀,再摸出第二个球),把两球颜色记录下来,作为一次摸奖的结果。
(1)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策划者,按要求只允许一种结果中奖你将选择哪种结果,从而使该商场在这项活动中奖金支付额相对少一些?教师演示课件,提出问题。
学生阅读、思考、交流,发表见解,回顾有关概率的认识。
教师提出问题(2),激发学生思维和探究欲望。
3.2.1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
3.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将所学的频率估计概率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有效沟通技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频率的定义和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频率的稳定性,我会通过抛硬币实验的例子和数据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用频率估计概率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抛硬币、掷骰子等,演示频率估计概率的基本原理。
具体内容包括:
a.通过实验或调查,收集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和总次数。
b.计算事件发生的频率。
c.分析频率的稳定性和可信度,进而估计事件的概率。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概率与频率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频率估计概率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频率的概念,认识到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学会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从而增强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通过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从课堂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效果还不错。但在讲解难点部分,如频率的稳定性,我觉得自己还可以用更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进行讲解,以便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整体较好,但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为此,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九章《概率》全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九章《概率》全章教学设计1. 引言概率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本章将通过介绍概率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使学生掌握概率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如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
2. 学会使用频率估计概率。
3. 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包括古典概型、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概率。
4. 能够运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
2. 利用实验、调查等方法,让学生体会概率的求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
3. 教学内容3.1 概率的基本概念1. 随机事件2. 必然事件3. 不可能事件3.2 频率与概率1. 频率的定义2. 频率与概率的关系3.3 古典概型1. 古典概型的定义2. 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3.4 条件概率1. 条件概率的定义2. 条件概率的计算3.5 独立事件的概率1. 独立事件的定义2. 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3.6 概率的应用1. 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概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4. 教学策略4.1 实例引入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概率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特点。
4.2 实验操作让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结果,从而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学会估计概率。
4.3 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4 问题解决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概率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评价学生在概率方面的掌握程度。
6.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2.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实验器材:用于进行概率实验,如抛硬币、抽签等。
概率与频率的教学设计
概率与频率的教学设计概率与频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第一节的内容。
下面我从将从背景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板书设计、反思评价这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章是在统计的基础上展开对概率的研究,而本节又是从频率的角度来解释概率,其核心内容是介绍实验概率的意义,即当试验次数较大时,频率渐趋稳定的那个常数就叫概率。
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学习理论概率的意义和用列举法求等可能性的事件的概率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我所处的是一所乡村中学,学生基础薄弱,好动,注意力容受外界影响而分散.学生此前学习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必然性及不可能性,可由已知知识入手,设计相关的生活情境作为课堂引入。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力类型不同,尽量分层次设置问题和对问题运用多种展示手法。
另外由于本节课内容非常贴近生活,因此丰富的问题情境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根据这些在教学中国我采用了做试验的方式来展开教学,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学生过去的生活经验会对这节课的学习带来障碍,因此正确理解每次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与大量随机试验结果的规律性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3,重点和难点概率的实际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正确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关系,如何正确理解每次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与大量随机试验结果的规律性是本节的难点。
生活很多方面可以用到概率的知识,如掷骰子问题,投掷硬币问题,打靶问题,转盘问题等等,这些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情况设计成教学情景,让数学变的有趣和富吸引力。
5,教学策略:通过以上分析,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以启发为主,分层次设置问题,加入适量的情景设置,运用实验探究展开课堂,对问题采用多种展示手法,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课堂是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要因时因事而变,灵活把握,因材施教。
6,教学媒介: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电脑模拟试验,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为数学学习带来的方便,同时结合黑板记录和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湘教版八下数学5.1.2《频数与频率(二)》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数学5.1.2《频数与频率(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数学5.1.2《频数与频率(二)》是频数与频率这一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究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频数与频率的基本概念,掌握了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但部分学生对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对如何运用频率估计概率解决实际问题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具体案例的引导,让学生加深对频率与概率关系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案例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并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频数与频率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的探究,让学生掌握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应的PPT,展示频数与频率的基本概念,案例分析等内容。
2.案例材料:准备具体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探究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3.练习题:准备相应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频数与频率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案例中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频率与概率》教案
阶段目标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包括作业)
备注
六、活动与探 培 养 学 生 的 探 究 能 究 力和热爱数学的兴 趣。
掷三枚硬币,求: (1) “至少有一枚硬币 是正面”的概率。 (2) ”三枚硬币都是正 面“的概率
红(红,红) 红 红(红,蓝)
开始
蓝
蓝(蓝,红)
蓝(蓝,蓝)
(2)小亮则先把左边转盘的 红色区域等分成 2 份, 分别记 作“红色 1” “红色 2” 蓝) 学生认真读这两位同 ,然后 制作了下表, 据此求出游戏者 学的做法, 同桌交流结 获胜的概率也是 1/2。 果。
大同希望学校课时教学计划
(内页)共 6 页,第 4 页
备注
摸球 1 2
转盘
1
2
3
(1,1)(1,2)(1,3) (2,1)(2,2)(2,3)
(2)树状图:
1(1,1)
1
开始
2(1,2) 3(1,3) 1(2,1)
2
2(2,2) (红,蓝) 3(2,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总共有 6 种结果,每种结 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而所摸 球上的数字与转盘转出的数字 之和为 2 的结果只有 1 种: (1, 1) ,因此游戏者获胜的概率为 1/6 。 巩固今天所学的 P169 设计两个转盘做“配紫 学生独立完成个别板 三、 课堂练习 知识。检查学生的 色”游戏,使游戏者获胜的概 演,集体订正。 学习情况。 率为 1/3。
学生先认真读题,审 清题目,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计算游戏者获 胜的概率。
如果所摸球上的数字与 转盘转出的数字之和为 2,那 么游戏者获胜.求游戏者获胜 的概率。 解: (1)列表法 每次游戏时,所有可能出现的 结果如下:
《频率与概率》教学设计
为中心,以探究、试验为主线,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法”进行学习。
五、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概率的定义。
教学难点:对概率定义的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重、难点突破: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试验过程中形成对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以及随机性中表现出的规律性的直接感知。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情境引入
教师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电
视剧草船借箭。
再看一组与
生活相关的几张图片
投篮一次一定能投中吗?
能打中吗?学生观看并分组讨论
这样从实际问题抽
象出数学问题,充
分体现了数学来源
于生活又服务于生
活的数学应用意
识,激发学生的好
奇心和求知欲。
《频率与概率》教学设计1 详案
一、复习历史起源概率论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
在数学史上,它的产生是以帕斯卡和费马在1654 年的七封通信为标志的。
由于这些信件中所解决的问题多是与赌博有关的点数问题,因此人们总是把概率论的产生归功于赌博这项机遇游戏。
(二)情景引入:下面是火箭08-09赛季十佳球一段视频,请大家观看:(放视频)问1:姚明罚篮一次命中概率有多大?学生先思考、讨论、发言后媒体出示甲、乙、丙的说法:甲:100% 姚明是世界明星嘛!乙:50% 因为只有进和不进两种结果,所以概率为50%. 丙:80% 姚明很准的,大概估计有80%的可能性.同学们,你们同意谁的观点?请大家再看一段视频,问:姚明的命中率是92%?对吗?师:那它究竟有没有规律,或者说还有没有办法探求概率呢?屏幕上显示08—09赛季姚明罚篮命中率86. 6%.师:姚明的命中率从何而来?(统计结果)怎么统计的?(罚中个数与罚球总数的比值)学完本节课的知识,我们就能轻而易举的解决此类问题了。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事物和最喜欢的球星引入,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得出姚明罚篮命中的可能性不相等,由此引发认知冲突,导入新课)(二)试验探究问题2:怎样用频率估计概率?1、抛掷一枚硬币正面(有数字的一面)向上的概率是二分之一,这个概率能否利用刚才计算命中率方法──通过统计很多掷硬币的结果来得到呢?(设计意图:已知概率的情况下引入试验,基于以下原因:(1)抛掷硬币试验所需条件容易实现,可操作性强;(2)硬币试验历史上积累了大量数据,更有利于问题的说明;(3)用频率估计概率可以和前两节学习的概率的古典定义统一,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得的是同一个概率,且概率的统计定义比古典定义更具一般性)2、试验一(掷硬币试验)全班共分6个小组,每小组10人,设组长一名,每人抛20次,共1200次。
组长不参与抛掷.1)抛掷要求:①两人一组合,完成25次抛掷,一人抛一人画“正”记数,抛掷一次划记一次,“正面向上”一次划记一次;②抛的高度要达到自己坐姿的头顶高度,若硬币掉在地上,本次不作记录.(2)组长职责:①检查组员抛掷是否符合要求;②收集本组数据,把数据录入教师机中的抛掷情况表. 全班共同填写硬币抛掷统计表(表3),将第1组数据填在第一列,第1、2组的数据之和填在第二列,……8个组的数据之和填在第8列.(设计意图:①“在相同条件下”使数据更真实有效;②合理分组,可以减少劳动强度,加快试验速度,同时在培养动手能力与探索精神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表1(个人抛掷情况统计表)由此我们可以得到,随着抛掷次数的不断增加,频率越来越集中在0.5的附近。
19.3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教学设计
19.3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教学设计主备教师石攀科授课教师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总结频率的特点及频率和概率的关系;知道用频率估计概率,并逐步学习直接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直观猜想、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整理并表示数据、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猜想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频率的特点及频率和概率的关系;能够直接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难点:直接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一)观察与思考观察图19—2,思考以下问题:当实验次数较少时,频率有什么特征?当实验次数增多时,频率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从折线统计图上容易看出:当实验次数较少时,频率很不稳定,实验次数增大时,频率趋于稳定,稳定在0.5左右.(二)做一做两人一组做掷硬币实验,每组掷40次.将各小组的实验结果汇总,写下表.小组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三)大家谈谈观察上面的统计表与统计图,随着投掷次数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是如何变化的?是否也逐渐稳定在0.5附近?实际上,当实验次数增大时,频率的波动明显减小,并逐渐稳定到0.5附近。
(四)练习第二课时19.3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总结频率的特点及频率和概率的关系;知道用频率估计概率,并逐步学习直接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直观猜想、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整理并表示数据、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猜想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频率的特点及频率和概率的关系;能够直接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难点:直接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教学方法实验法、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教学设计过程:.两个号码的和有多少种可能结果?.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吗?第三课时19.3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总结频率的特点及频率和概率的关系;知道用频率估计概率,并逐步学习直接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直观猜想、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整理并表示数据、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猜想过程。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知道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估计概率. 1.2过程与方法:2.让学生经历硬币实验和投图钉实验,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通过“猜想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探索过程,体验频率的随机性与规律性,丰富对随机现象的体验,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培养随机观念.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的价值与学习的乐趣.通过概率意义教学,渗透辩证思想教育.2.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2.2 教学难点用频率估计概率方法的合理性.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问题:周末市体育场有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老师手中只有一张球票,小强与小明都是班里的篮球迷,两人都想去,我很为难,真不知该把球给谁,请大家帮我想个办法来决定把球票给谁.生:抓阄、抽签、猜拳、投硬币,教师对同学的较好想法予以肯定.(学生肯定有许多较好的想法,在众多方法中推举出大家较认可的方法.如抓阄、投硬币)追问,为什么要用抓阄、投硬币的方法呢?学生讨论:这样做公平,能保证小强与小明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样大.过渡: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时,“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发生的可能性相等,这两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是0.5.这是否意味着抛掷一枚硬币100次时,就会有50次“正面向上”和50次“反面向上”呢?2.试验活动:抛掷一枚硬币 50 次,统计“正面向上”出现的频数,计算频率,填写表格,思考.组员分工:号同学抛掷硬币,约达 1 臂高度,接住落下的硬币,报告试验结果; 2 号同学用画记法记录试验结果;号同学监督,尽可能保证每次试验条件相同,确保试验的随机性,填写表格.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同时进行试验.全班学生3人一组,进行实验.第1组的数据填在第1列,第1,2组的数据之和填在第2列10个组的数据之和填在第10列.如果在抛掷硬币n次时,出现m次“正面向上”,则称比值为“正面向上”的频率.教师在学生填写后,根据上表的数据,在下图中标注出对应的点.问题1:频率和概率有什么不同?问题2:如果重复实验次数增多,结果会怎样?问题3:随着重复实验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有什么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3个问题,理解用频率估算概率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鼓励学生探索数据中隐藏的规律,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2.历史上的抛掷硬币的试验.历史上,有些人曾做过成千上万次抛掷硬币的试验.其中一些试验结果见下表:思考: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可以发现,在重复抛掷一枚硬币时,“正面向上”的频率在0.5附近摆动.一般地,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频率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在0.5附近摆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小.这时,我们称“正面向上”的频率稳定于0.5.它与前面用列举法得出的“正面向上”的概率是同一个数值.当“正面向上”的频率稳定于0.5时,“反面向上”的频率也稳定于0.5.3总结实际上,从长期实践中,人们观察到,对一般的随机事件,在做大量重复试验时,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一个事件出现的频率,总在一个固定数的附近摆动,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用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去估计它的概率.问题1:你怎样理解“固定数”?问题2:“正面向上”的概率是0.5,连续掷2次,结果一定是“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各1次吗?教师让学生思考、分析,通过问题,深化理解.“固定数”就是“概率”;概率是0.5并不能保证掷2n次硬币一定恰好有n 次“正面向上”,只是当n越来越大时,正面向上的频率会越来越稳定于0.5.可见,概率是针对大量重复试验而言的,概率具有稳定性.4例:某水果公司以2元/千克的成本新进了10 000千克柑橘,如果公司希望这些柑橘能够获得利润5 000元,那么在出售柑橘(已去掉损坏的柑橘)时,每千克大约定价为多少元比较合适?为简单起见,我们能否直接把表中的500千克柑橘对应的柑橘损坏的频率看作柑橘损坏的概率?解:根据估计的概率可以知道,在 10 000 kg 柑橘中完好柑橘的质量为 10 000×0.9=9 000(kg).设每千克柑橘售价为 x 元,则 9 000x-2×10 000=5 000.解得x ≈ 2.8(元).因此,出售柑橘时,每千克大约定价 2.8 元可获利润 5 000元. 6.5巩固练习教材第144页练习1、2.四、课堂小结课堂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a、我知道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估计概率.b、当统计次数越大时,频率越接近概率。
频率与概率教学教学设计
频率与概率教学教学设计1. 了解频率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够计算简单的频率和概率。
3. 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频率与概率的定义:频率是某一事件在一定数量的试验中出现的次数与试验总次数之比。
概率是某一事件出现的可能性。
2. 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频率可以用来估计概率,当试验次数足够多时,频率趋近于概率。
3. 频率与概率的应用:频率与概率在统计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调查研究、金融市场和医学诊断等领域。
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引入频率与概率的概念(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实例来引导学生思考频率与概率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投掷一个骰子,点数为6的频率是多少?6的概率是多少?提问完后,教师解释频率就是某个事件发生的次数与总事件次数的比例,而概率则是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活动二:计算频率(20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实例,要求学生计算一些事件的频率。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几组数据,要求学生计算每个事件的频率。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实例:在某个班级中,有30个学生,其中15个是男生,请计算男生的频率是多少?学生可以通过将男生人数除以总人数得到男生的频率。
活动三:计算概率(20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计算事件的概率。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实例:从一个有10个红球和10个蓝球的袋子中随机抽取一个球,求抽到红球的概率是多少?学生可以通过将红球的数量除以总球的数量得到红球的概率。
活动四:频率与概率的关系(2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例和图表展示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几组数据,让学生计算每个事件的频率,并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
然后,通过增加数据数量,让学生发现随着数据数量的增加,频率逐渐接近概率。
活动五:应用实例分析(30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频率与概率的知识进行分析。
频率与概率教案设计
频率与概率教案设计这是频率与概率教案设计,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频率与概率教案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2.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分布折线图.3.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二)能力训练要求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2.数据收集与处理.教学难点1.决定组距与组数.2.数据分布规律.教学方法交流探讨式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Ⅰ.导入新课[师]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生]1.首先通过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2.收集有关数据.3.选择合理的数据表示方式统计数据.4.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计算.根据特征数字,估计总体情况,设计可行的计划与方案,并不断实施与改进方案.[师]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你能否帮卖雪糕的李大爷设计一种方案,确定各种牌子的雪糕应进多少?[生]首先应开展调查.统计一下李大爷每天卖出的a、b、c、d、e五个牌子雪糕的数量.频率与概率教案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2.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分布折线图.3.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二)能力训练要求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2.数据收集与处理.教学难点1.决定组距与组数.2.数据分布规律.教学方法交流探讨式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Ⅰ.导入新课[师]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生]1.首先通过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2.收集有关数据.3.选择合理的数据表示方式统计数据.4.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计算.根据特征数字,估计总体情况,设计可行的计划与方案,并不断实施与改进方案.[师]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你能否帮卖雪糕的李大爷设计一种方案,确定各种牌子的雪糕应进多少?[生]首先应开展调查.统计一下李大爷每天卖出的A、B、C、D、E五个牌子雪糕的数量.频率与概率教案设计第3篇1、统计科学记数法: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小于等于A 小于10,N是正整数。
概率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概率的概念,掌握计算概率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概率的概念2. 计算概率的方法教学难点:1. 概率与频率的关系2. 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概率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案例材料3. 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概率的概念,如掷骰子、抛硬币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概率吗?概率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授1. 概率的概念(1)教师讲解概率的定义:在一定条件下,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举例说明概率的表示方法,如分数、小数、百分数等。
(3)引导学生思考概率与频率的关系,强调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
2. 计算概率的方法(1)教师演示如何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如掷骰子、抛硬币等。
(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的概率。
(3)教师点评学生的计算方法,强调计算概率的关键步骤。
三、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部分习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提出疑问。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概率概念的理解。
2. 收集生活中与概率相关的事例,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概率的概念,让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理解概率。
在讲解计算概率的方法时,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巩固练习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八年级数学下册《频数与频率》教案北师大版
教案:八年级数学下册《频数与频率》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掌握频率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频数与频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频数与频率的概念。
2. 频率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频率的计算方法。
2. 运用频数与频率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案例和问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频数与频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演示频率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
3. 案例分析:教师给出相关案例,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频数与频率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对频数与频率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学生反馈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为下次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频数与频率在统计学中的应用,如概率计算、数据分析等。
2. 鼓励学生探索频数与频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如市场调查、科学研究等。
九、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频数与频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十、教学进度安排: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时,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频数与频率的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注意与前后课程的衔接,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确保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使学生、教师和家长都能清楚了解本节课的学习要求。
《频率与概率》教学设计
《频率与概率》教学设计1、重点:通过分析推算相互独立的两个或多个事件发生的预期结果。
2、难点:理解相互独立的事物,同时发生和先后发生的关系。
3、关键:理解概率的本质: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定量描述,即部分占总体的比值。
二、教学目标:1、经历实验、统计等活动过程,并以此估计概率。
2、能运用树状图分析法和表格分析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三、教学思路分析:本课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浏览课文,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概括的了解。
2、根据对课文的了解进行实验,在实验中相互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3、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重点讲解,并配备与本课知识想关且易混淆的题目,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4、视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补充概率的代数运算方法。
四、学生学习状况分析:学生对于一个独立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性和目标出现的可能性的分析比较熟练,但对于多个(主要解决两个的)独立事件同时或先后发生是否相同,学生初次接触多个事件的概率,理解比较困难。
五、教学过程:(一)回顾与思考1、请同学们简单地概括一下,理论概率与实验频率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2、所有的事件都可以通过实验来估计其发生的可能性吗?(二)两个独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1、学生:通读教材,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约5~6分钟,若条件允许,尽量做到课前预习。
)2、老师:深入教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展开讨论:①在摸牌游戏中,第一次摸牌和第二次摸牌这两个事件是独立的还是相互影响的?即第一次摸到的牌面数字是否会影响到第二次摸到的牌面数字是几?②如果把小明先后在两组牌中各摸出一张牌改为小明和小亮同时分别在两组牌中各摸一长牌,这两种实验方法,其实验结果相同吗?3、学生:同位之间相互合作,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用两种方法验证在两组牌中各摸出一张,两张牌的牌面数字都是2的的概率。
(三)理论分析法:1、老师:概率分析法有列表法和树状图分析法。
频率与概率教案:数学领域的提高课程
频率与概率教案:数学领域的提高课程数学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学科,涉及面极为广泛,其实现了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与理解,而在这其中,概率与频率的知识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数学科目之一,在数据分析、统计学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课程中,如何有效的让学生理解这个知识点,对于他们学好数学,用数学,乃至今后的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围绕着这个话题,探讨一下如何在课程中理解频率和概率的知识。
一,概率与频率的区别概率与频率的概念有相似之处,但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频率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也就是说,在一段时间或者空间中,某种情况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我们就称该情况的频率是多少。
而概率则是指在所有可能事件中出现某一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在概率的公式中,事件的总和被视作1,概率越大,意味着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比如说将一枚硬币抛掷十次,正反面分别出现的次数就是频率;但如果要求出为预判到出现的正反面概率,就是需要用到概率理论。
二,概率的公式在课程中,重要的往往是概率公式的掌握,它不仅是基础知识,还是实现各种应用的基础算法。
基于此,做好以下几点,对于让学生更轻松的掌握概率还是很有必要的。
1.把握几何概率法几何概率法又称几何方法,顾名思义,就是把事件与空间的几何图形结合起来计算。
对于许多学生而言,这样的理论是比较容易上手的,也可以有效的帮助他们理解概率公式。
在教育中,我们可以将一些常见的事件描述为具体的楼房、球、车,然后通过分析空间几何结构,让学生在容易掌握的途径中掌握概率式子。
2.使用条件概率条件概率就是指当已知一个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考虑不同条件对于同一事件发生的影响,然后结合概率公式反复演练,以帮助学生灵活使用条件概率计算方法。
3.掌握全概率公式在概率学中,全概率公式也是很重要的一种公式,它是计算某一事件在所有发生可能性中的概率。
下面是全概率公式的数学表达式,即:P(A) = ΣP(Bi)P(A|Bi)其中P(A|Bi)表示,在某种情况下发生A事件的概率。
频率与概率教案
1.1频率与概率
合阳中学康雪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⑵通过试验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2、过程与方法:
⑴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⑵发现式教学,通过抛硬币试验,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在探索中不断提高;
⑶明确概率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⑵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并通过数学史实渗透,培育学生刻苦严谨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⑴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⑵正确理解概率的含义。
难点:
⑴频率和概率的关系;
⑵对概率含义的正确理解。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⑴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随机事件随机性中的规律性,更深刻的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⑵教学用具:硬币数十枚,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从第一个袋子中任意取出1个球,该球是红色的;机事件)
(2)从第二个袋子中任意取出1个球,该球是红色的;可能事件)
(3)从第三个袋子中任意取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率与频率的教学设计_八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概率与频率的教学设计概率与频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第一节的内容。
下面我从将从背景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板书设计、反思评价这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章是在统计的基础上展开对概率的研究,而本节又是从频率的角度来解释概率,其核心内容是介绍实验概率的意义,即当试验次数较大时,频率渐趋稳定的那个常数就叫概率。
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学习理论概率的意义和用列举法求等可能性的事件的概率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我所处的是一所乡村中学,学生基础薄弱,好动,注意力容受外界影响而分散.学生此前学习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必然性及不可能性,可由已知知识入手,设计相关的生活情境作为课堂引入。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力类型不同,尽量分层次设置问题和对问题运用多种展示手法。
另外由于本节课内容非常贴近生活,因此丰富的问题情境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根据这些在教学中国我采用了做试验的方式来展开教学,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学生过去的生活经验会对这节课的学习带来障碍,因此正确理解每次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与大量随机试验结果的规律性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3,重点和难点概率的实际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正确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关系,如何正确理解每次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与大量随机试验结果的规律性是本节的难点。
4,联系生活生活很多方面可以用到概率的知识,如掷骰子问题,投掷硬币问题,打靶问题,转盘问题等等,这些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情况设计成教学情景,让数学变的有趣和富吸引力。
5,教学策略:通过以上分析,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以启发为主,分层次设置问题,加入适量的情景设置,运用实验探究展开课堂,对问题采用多种展示手法,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课堂是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要因时因事而变,灵活把握,因材施教。
6,教学媒介: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电脑模拟试验,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为数学学习带来的方便,同时结合黑板记录和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二、目标分析根据背景分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1,知识技能:理解概率的含义并能通过大量重复试验确定概率。
能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和解释现实生活中与概率相关的问题。
经历用试验的方法获得概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动手能力。
在由“试验形成概率的定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方法:以分组做试验的方式导入和展开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例题,通过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课堂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利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通过分层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自信。
结合随机试验的随机性和规律性,让学生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过程分析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教学中,我设置六个教学环节。
1、课堂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问题对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进行复习。
通过生动的实物图片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对事件的随机性和可能性作出判断,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如(遇上红灯、生个儿子、天气晴好)。
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探究过程中来。
2、课堂展开要研究随机事件的概率,抛掷硬币的试验既典型又方便,为了达到自然而然的效果,我给学生设置了一个问题,如果让两个同学举行象棋比赛,用一种公平的方式决定让谁先走棋,学生会说出抓阄或者抛掷硬币,顺势提问:用抛掷硬币对比赛双方公平吗?为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公平,而为什么公平学生可能回答不上来,接着就提出能否用试验来验证?学生会心存疑虑。
第一步:分组试验将全班分四组,要求第一组掷一枚硬币2次,第二组投掷硬币20次,第三组投掷硬币60次,第四组投掷硬币100次,并分别把试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分析试验结果:提问(1):各小组正面朝上的频率一样吗?分别为多少?提问(2):各小组反面向上的频率一样吗?分别为多少?提问(3):如果把全班四个小组的结果进行累计,正面朝上的频率是多少,会有变化吗?反面向上的呢?设计意图:通过提问1:引导学生认识到随机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
2:引导学生发现在次数逐渐增大的情况下,频率数值渐趋稳定。
第二步:比较试验让学生对历史上的数学家们所做的实验和自己分组所做的实验进行对比。
历史上棣莫弗、布丰、费勒、皮尔逊都对抛掷硬币的正反面向上的随机性问题做过实验,书上也有相应的记载,让学生对比。
这让学生既了解到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感受到他们为追求真理而做的牺牲和努力,又可以得到:几位数学家的试验结果跟我们今天的试验结果大致相同,大量试验次数下频率数值稳定于0.5。
这样学生会很有成就感,老师趁此提出鼓励和希望,只要努力你们也可以成为数学家。
以上的试验说明:“正面向上”的频率稳定于0.5,“反面向上”的频率也稳定于0.5。
由两个频率稳定到的常数相等说明两者发生的可能性相等,从而验证了猜想,判断公平的直觉是对的。
第三步:电脑模拟实验。
利用电脑多模拟实验,让学生在计算机中输入数据,然后看得到的结果,并和自己是实验数据,科学家的数据相对比,了解电脑的模拟功能。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大量重复试验下,任意抛掷硬币“正面朝上”这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常数刻画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3,形成概念深化认识让学生通过以上的学习和对课本的自学,归结概率概念: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作P(A)=p。
其中m是事件A发生的频数,n是试验次数。
思考(1):概率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呢?思考(2):定义中的“频率”和“概率”有何区别和联系?结合投币试验,同学知道各小组试验算出的频率不一定等于概率。
区别就是:频率不一定等于概率,概率是频率趋于稳定的那个值。
例:对某电视机厂生产的电视机进行抽样检测的数据如下:抽取台数问题一:计算表中优等品的频率问题二:估计该厂生产的优等品的概率设计意图:通过本题,让学生更具体的理解概率,巩固概率和频率的关系,了解频率不一定等于概率,而是围绕概率波动。
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大量重复实验是确定概率的一种方法。
4,拓展提高。
问题一:投掷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0.5,那么连续投掷20次硬币,则一定会有10次正面向上,这样的说法对吗,为什么?问题二:天气预报说明天晴天的概率是80%,小明说“明天肯定是晴天,要不就是天气预报不准”小明说的对吗?设计意图:问题一为了让学生辩证的对频率和概率二者间的关系加以认识。
问题二是从可能性上让学生对概率有清醒的认识。
通过这两个问题使学生正确理解大量随机实验结果的规律性和每次实验结果的随机性。
5,总结归纳,问题延伸问题一: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你掌握了那些知识?问题二:对频率和概率你是怎么理解的,二者间有什么关联和区别?问题三:生活中那些问题会用到概率和频率,或者说概率和频率能解决生活中的那类问题?6,作业,作业一:课本144页第5题和第6题作业二:上网搜索刘翔参加国际性的比赛已来的参赛次数和获奖次数并进行统计,并计算出刘翔的获奖概率,对他的下次比赛做出预测。
四,板书设计对学生的实验结论展示学生总结本节内容展示对概率的概念总结作业布置例题解答五,反思评价1,通过回顾巩固,让学生为本节课的展开做好知识储备,设置情境性的问题营造了学习气氛。
2,为了让学生对频率和概率二者间的关系和区别有清醒的认识,我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式。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采用小组谈论和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对每次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与大量随机试验结果的规律性有了正确的认识。
3,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利用了多媒体技术。
4,教学理念上,关注教材的变化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启发式的逐步渗透的学习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重视学生的合作探究,肯定学生的进步,捕捉学生的发光点,对课堂上生成性问题,及时处理和组织学生探究。
5,为了让课堂顺利展开,我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是态的过程,是不断变化的,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提前的思考和准备,制定了应对的策略。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建三江二中姜云云一、教材分析: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第3.3节的内容。
它是“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
这部分内容授课时间2课时,本节课作为第一课时,重在研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教学中注重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并充分揭示公式的结构特征和内在联系。
意在培养学生类比分析、分类讨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数学思想。
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类比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优化思维品质。
3.情感与态度: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验探索的艰辛,体味成功的喜悦,感受思维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数学的严谨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
重难点确定的依据:从教材体系来看,它为后继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知识本身特点来看,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和等差数列的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可比性低,无法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它需要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能充分理解并融会贯通;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用数学语言交流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教法学法分析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尝试探索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在过程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感。
强调知识的严谨性的同时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从故事入手:传说,波斯国王下令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发明者对国王说,在棋盘的第一格内放上一粒麦子,在第二格内放两粒麦子,第三格内放4粒,第四格内放8米,……按这样的规律放满64格棋盘格。
结果是国王倾尽国家财力还不够支付。
同学们,这几粒麦子,怎能会让国王赔上整个国家的财力?关键就在于计算麦粒的总数。
很明显,这是一个以1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前64项和的问题,即如何计算1+2+22+ (263)(二)师生讨论、探究新知总结归纳:当q=1时,Sn=na1当q≠1时,公式说明:①对等比数列{an}而言,a1,an,Sn,n,q知三可求二②运用公式时要根据条件选取适当的公式,特别注意的是,在公比不知道的情况下要分类讨论;③错位相减的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