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过程设计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通用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通用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通用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弄清全文结构。

2、理解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说话技巧。

3、弄清全文的中心(道理)。

重点难点:理解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说话技巧。

教学手段:引导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

2、复述__大意(邹忌比美齐王纳谏皆朝于齐)。

二、课文分析1、从第一自然段知道实际上徐公比邹忌美,那么为什么邹忌的妻、妾、客都说邹忌美呢?妻私我也,妾畏我也,客有求于我也。

2、徐公美于邹忌,那么他的妻妾客的回答便与事实不相符合,也就是说邹忌被怎么了?被蒙蔽了。

3、从比美这样一件生活小事邹忌悟出了什么?并得出了什么结论?齐王同邹忌情况一样即:宫妇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结论:齐王受蔽更甚。

4、邹忌入朝讽谏齐王,当邹忌说到齐王受蔽时就打住了,那么他是否只想指出齐王受蔽这个事实?不是,他是想让齐王纳谏。

5、齐王最后有没有接受邹忌的劝谏呢?从哪里可以看出,并收到什么效果?课文第三、四段。

6、邹忌劝谏非常成功,那么他用的是什么样的说理方法?设喻说理。

7、从文中看,邹忌讽谏效果奇佳,那么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邹忌:设喻说理,以小见大,以家事喻国事。

齐王:开明,有作为的君主,虚怀纳谏,从谏如流,勇于改革。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邹忌巧妙的说理方法,使齐王欣然接受了他的劝谏,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那么通过学习这篇__我们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1、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迷惑2、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3、采用设喻说理方法规劝别人)。

四、作业以“朋友,我想对您说”为题运用今天所学说理方法,说服朋友改正缺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2、体悟邹忌的讽谏艺术(设喻和类比推理)和讽谏成功的原因;3、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锁定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的1,教学难点是教学目标的2。

教学方法:情境法、设疑法、探究法、拓展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思路:一、激情导语,创情境课堂我国有句名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1.邹忌讽齐王纳谏1.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

(2)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用以读带讲,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2)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理思路一、新课导入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

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

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昳.丽(yì)朝.(zhāo)服衣冠.(ɡuān)窥.镜(kuī) 期.年(jī)朝.于齐(cháo)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纳谏:接受规劝改正错误。

纳,接受。

谏,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昳丽:光艳美丽。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谁。

孰与:……与……相比,谁……,表示对比。

及:赶得上,比得上。

旦日:第二天。

弗如:不如。

诚:确实。

莫:没有人,没有谁。

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闻:使……听到。

间:间或、偶然。

期年:满一年。

(2)通假字①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读yòu,用于整数与余数之间)②孰视之(孰通“熟”,读shú,仔细)(3)一词多义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疑问代词)孰视之(仔细)上⎩⎪⎨⎪⎧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等)上书谏寡人者(送上,呈上)朝⎩⎪⎨⎪⎧朝服衣冠(早晨)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皆朝于齐(朝拜)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比得上)门庭若市(像,如同)于⎩⎪⎨⎪⎧美于徐公(比)皆朝于齐(到)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之⎩⎪⎨⎪⎧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代徐公)吾妻之美我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古今异义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身边的近臣;今:表大致范围) ②明日..徐公来(古:第二天;今:今天的下一天) ③邹忌讽.齐王纳谏(古:讽谏,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今:讽刺,侧重揭示,批评或嘲笑)④能谤讥..于市朝(古:议论;今:诽谤讥讽) (5)词类活用①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 ②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③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④臣之妻私.臣(形容词作动词,偏爱)⑤能面.刺寡人者(名词作状语,当面)(6)特殊句式①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表判断)②倒装句a.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
典型例题讲解
1.题目:请简要概括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情节。
答案:邹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比喻国家大事,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国事。
2.题目:请分析邹忌讽谏艺术的特点。
答案:邹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比喻国家大事,形象生动,易于理解。他善于抓住时机,以自身经历为例,使齐王容易接受。他的讽谏语言含蓄委婉,既表达了意见,又保持了君臣之间的和谐。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强调《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一)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教学特色创新:
1.课堂互动: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这种互动式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
2.多媒体教学:我使用了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使抽象的文言文内容更直观、生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情感教育:我尝试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他们从中汲取道德教育,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管理:在课堂管理方面,我发现自己在处理学生提问和讨论时,有时会打断学生的发言,这可能抑制了学生思考的连贯性。
2.教学组织:在组织小组讨论时,我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导致讨论效果不尽如人意。
3.教学评价:在评价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时,我可能过于注重分数,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课文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部分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本文语言浅显,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并无费解之处。

教学的基本方式应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

点拨,主要是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悉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在当代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另外,梳理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是教学重点之一。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二)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三)德育目标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二、教学重点诵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三、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2.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教具准备示范朗读磁带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战国策》;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3、译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课前预习]1、查找有关《战国策》及写作背景的资料。

2、熟读课文,给生字注音,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人贵在自知。

”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邹忌的讽喻手法及其对齐王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讽喻手法及其作用。

(2)学会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启发学生学会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3)使学生认识到讽喻在沟通交流中的重要性,学会运用讽喻手法化解矛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理解课文中的讽喻手法及其对齐王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讽喻手法及其作用。

(2)运用讽喻手法化解实际生活中的矛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引入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简要介绍邹忌的背景及其讽喻手法的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讽喻手法有哪些?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拓展(1)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的矛盾,尝试运用讽喻手法化解。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尤其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讽喻手法的应用。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对《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理解。

2. 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讽喻手法,探讨其对齐王的影响。

七、教学过程(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重点: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通过体会文言语句的语气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通过仔细品味,体会邹忌的讽刺艺术。

教学难点: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二、《战国策》介绍《战国策》是经汉代刘向整理的一部历史散文著作。

又名《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

三、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四、阅读分析课文第一段1."徐公何能及君也"中的"及"与"虽悔之,亦无及己"的"及"是否相同答:不同。

前者是赶得上的意思,后者是来得及的意思。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中的"若"是何意若还有哪些用法答:"若"是如、比得上的意思;与前文的"及"意思相同。

"若"的用法还有:①你(若毒之乎)②如果(若业为吾所有)③好像(仿佛若有光)④像(其急若此)。

3."自以为不如"中"以为"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吗答:相同。

都是认为的意思。

4.段中"美"有几种用法答:两种。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是意动用法,认为美的意思,前面的都是美丽、潇洒的意思。

5.吾孰与城北徐公美"中"孰"是何意思答:"孰"的意思是"谁";"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中的"孰"就是这个意思,他的用法还有:①哪、哪里(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者乎)②仔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③同"熟"(徐公来,孰视之)。

6.这一段开头写邹忌的外貌起何作用答:其作用是引出后文关于"美"的讨论。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 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文言文。

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臣邹忌以自己的家事喻国事,讽劝齐王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通过邹忌的讽谏,使学生了解和学习到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道理,进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但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生僻字词较多,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

同时,学生对邹忌的讽谏技巧和齐王的明智决策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邹忌的讽谏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精神品质,增强对社会公正和人伦道德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2.邹忌的讽谏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3.对齐王明智决策的分析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查阅生僻字词的含义,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邹忌的讽谏技巧,分享自己的观点。

3.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重难点。

4.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邹忌、齐王等角色,进行课堂表演,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2.生僻字词表:帮助学生查阅、记忆。

3.角色扮演道具:如帽子、扇子等,增加课堂趣味性。

4.课件:用于展示课文内容、邹忌的讽谏技巧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邹忌讽谏的艺术魅力。

学生跟读、模仿,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邹忌的讽谏技巧。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2.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3.领会文中设喻说理的方法。

4.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自学能力。

2.朗读,互动探究,体会文章构思巧妙、详略得当、语言精练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分析邹忌劝谏的语言技巧,启发学生体会委婉劝说的好处,学习这种语言技巧。

2.认识纳谏除蔽的重要意义,懂得人要从善如流的道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2.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领会文中设喻说理的方法。

2.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俗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句话确实有道理,逆耳的忠言往往有利于行,但这种忠言人们很不喜欢啊!那么,有没有不逆耳却又利于行的忠言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古人是如何做到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X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楚元王X交四世孙,官至中垒校尉。

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

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2.知识《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X 向整理而成,全书分为12策,共33卷,497篇。

《战国策》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权谋、言谈举止,反映了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对研究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描写的人物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3.检查预习 (1)重难字昳.丽(yì) 朝.服衣冠.(zhāo guān) 窥.镜(kuī) 间.进(jiàn) 期.年(jī) 朝.于齐(cháo) (2)通假字①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②孰(shú)视之(“孰”同“熟”,仔细) (3)古今异义词讽⎩⎪⎨⎪⎧古义: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 劝。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第六单元古文单元,以先秦历史散文为主,阅读这类__,可以了解古人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感受他们的智慧与胆识。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联系学过的文言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养成自觉阅读、及时归纳整理的习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在反复朗读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叙事为主的文言文的朗读技巧。

并且体会历史散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充分感受这类作品的艺术魅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__构思巧妙,剪裁得当,语言精炼,读来生动有趣又耐人深思。

而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深入浅出,委婉劝谏的方式又是极其巧妙,能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二、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篇__语言浅易,部分重点文言字词曾学过,课文注释也较详细,学生对__大意的理解不是很难。

设计导学案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对学习文言文词的方法予以点拨。

文言文的学习要以诵读为基础,课堂设计三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人物的语气及感情,体会__的语言特点。

初中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语言技巧的重要性,所以为了加深对这一点的认识,设计了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巧说”的作用与技巧。

三、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谈论、交流、展示,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

四、鉴于以上所分析的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020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教案新人教版

2020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教案新人教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情导入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今天的语文之旅。

我们知道,古代大臣对君主的“谏”,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伴君如伴虎,“谏”得好,龙颜大悦,采而纳之;“谏”得不好,圣心震怒,罪加几等。

由此可见,“谏”是很讲究一点艺术性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样一位杰出人物——邹忌,看看他是如何讽谏齐威王,使齐威王纳谏除弊,修明政治的。

(板书课题)二、预习共享整体感知1.初读文本,正音断句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批注。

屏幕显示以下字词,要求学生读出来。

昳丽(yì)朝服(zhāo)衣冠(guān)窥镜(kuī) 间进(jiàn) 期年(jī)朝于齐(cháo)指出停顿:今齐地方千里2.解题通过预习,你知道题目包含那些信息吗?(明确:“讽”是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式委婉的规劝。

“纳”是接受、采纳。

“谏”是臣子向国君提建议。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个兼语句,包含两层意思: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3.感知主要内容明确:本文记叙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三、细读文本深入探究1.“思”之除蔽。

(1)你觉得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一个词概括)明确:邹忌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

(2)文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这个人物的特点?明确:(3)邹忌“暮寝而思之”,他“思”了些什么?(这个问题学生容易不假思索地答为“私、畏、求”这个结论。

一个看似容易的问题却回答得不全面,这就调动起他们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讨论。

)提示:①“思之”的“之”指代什么?(“之”指代上文所说的事情,即受蔽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文言文。

文言文的教学字词句是重中之重,积累文言词汇,流利的朗读课文是教学的重点。

能借助工具书及课本下页注释疏通文意并能口头翻译课文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第一课时完成这些教学学生必须能有较充分的准备,因此我打算用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充分预习。

希望达到预期的效果。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自主解决导学案上的文言字、词、句。

积累文言词汇及文言语法。

3.能借助工具书及课本下页注释疏通课文第一段文意。

把握第一段中的“三问、三答、三思”引导背诵。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自主解决导学案上的文言字、词、句。

积累文言词汇及文言语法。

教学难点:能借助工具书及课本下页注释疏通课文第一段文意。

把握第一段中的“三问、三答、三思”引导背诵。

教学过程:一、导语: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直言的大臣是不成的。

可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在历史上有些敢于进谏的大臣却没有什么好的下场。

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1)比干菹(zū)醢(hǎi):比干因劝谏暴君商纣王而被剁成肉酱;屈原投江:屈原因劝谏昏君楚怀王而遭流放,最终投江自尽;魏征死谏:魏征曾被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称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但有时也是冒着杀头危险直言进谏的。

由此可见,进谏成功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是既要敢于进谏,更要善于进谏,要讲究进谏的策略和技巧。

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课件演示2)2、全班朗读课文下页注解1了解《战国策》及作者。

三、师生配合朗读课文。

1、给加横线的字注字音。

2020年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2020年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老师能够抽出时间来听我说课,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习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该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篇,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政治信念、生活信仰和人生追求。

本文出自《战国策》,主要写了战国时期齐国邹忌通过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联想到齐王的处境及治国之方,并以此向齐王进谏,齐王纳谏后广开言路,国家安定,国力强盛的事件,突出了邹忌的劝谏艺术和齐王的虚心纳谏。

(二)说目标因为本课是篇幅相对较长的文言文,翻译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本文所涉及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比较多,并且分析人物形象也是本文的重点,所以我打算这节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阅读课文、翻译课文、掌握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的任务。

我展示的是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文学常识和文言字词、文言句式。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3、学习和体会邹忌的说理艺术和齐王虚心纳谏的宽大胸怀,及其现实意义。

重点:目标2、3,难点目标3(三)说教法1、讨论法:从不同角度设疑,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疑问,把握课文内涵。

2、点拨法:针对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进行点拨教学,使学生能够扩展思路,完成问题。

(四)说学法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

因此在课堂上我准备出示问题之后,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组以及同桌之间相互讨论来完成。

老师根据他们的回答进行补充和总结。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的字词和翻译等知识,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

二、出示学习目标目标同上,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思路:本课的教学思路基本上可分为“阅读期待”—“阅读理解”—“阅读反思”三大步骤,其中“阅读理解”是主体。

阅读理解又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字面上的理解是浅层次的,内容上的理解是深层次的,人物个性化语言的理解则带有欣赏意味。

教学设计1、文本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代历史名著《战国策》中的名篇,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便于课堂上反复诵读,宜于在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启迪学生心智,适合初中文言文教学。

2、学情分析:初中是学生学习、积累文言字词的黄金时期。

儿童在小学阶段初步形成了现代书面语的语感,初中则应加强文言文的语料积累,培养文言文的语感,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学应将语言解读、语料积累放在首位。

3、课标参照:关于文言文阅读的阶段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对于阅读教学有这样的建议:“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一、教学目标:⑴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⑵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思想内涵,欣赏邹忌讽谏齐王的语言艺术。

⑶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厚,从中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分析:教学目标为递进式的三个教学层面。

“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维度;“探究课文的思想内涵,欣赏邹忌讽谏齐王的语言艺术”是对文本作深层次的解读,体现了由表及里的学习过程和对语言方法的学习;“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厚,从中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是由文本拓展出更开阔的文化视野,使学生从感情上亲近中国传统文化,热爱自己的母语,体现了语文教学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追求。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1.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1.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

21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

2.读准字音,结合注释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义。

(重点)3.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深入理解课文。

(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若想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作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预习展示1.了解相关文常。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

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后期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由于《战国策》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

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重点实词: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 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公开指出。

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

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上书.谏寡人者(书: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

这里指奏章)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2)词类活用:①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服,名词作动词,穿)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④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3.把握句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熟练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难点:邹忌运用设喻讲述道理,表明意见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书写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二、解题: 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三、提供有关《战国策》与刘向的资料(学生展示,师补充)四、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2、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质疑环节(学生就不明白的语句翻译互相交流直至解决,师引导)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早晨)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同“熟”,仔细。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④、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五、整体感悟提问: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六、合作探究1、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

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
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今天的语文之旅。

我们知道,古代大臣对君主的“谏”,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伴君如伴虎,“谏”得好,龙颜大悦,采而纳之;“谏”得不好,圣心震怒,罪加几等。

由此可见,“谏”是很讲究一点艺术性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样一位杰出人物——邹忌,看看他是如何讽谏齐威王,使齐威王纳谏除弊,修明政治的。

(板书课题)
二、预习共享整体感知
1.初读文本,正音断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批注。

屏幕显示以下字词,要求学生读出来。

昳丽(yì)朝服(zhāo)衣冠(guān)
窥镜(kuī) 间进(jiàn) 期年(jī)朝于齐(cháo)
指出停顿:今齐地方千里
2.解题
通过预习,你知道题目包含那些信息吗?(明确:“讽”是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式委婉的规劝。

“纳”是接受、采纳。

“谏”是臣子向国君提建议。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个兼语句,包含两层意思: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
3.感知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记叙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
治的故事。

三、细读文本深入探究
1.“思”之除蔽。

(1)你觉得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一个词概括)
明确:邹忌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

(2)文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这个人物的特点?
明确:
(3)邹忌“暮寝而思之”,他“思”了些什么?(这个问题学生容易不假思索地答为“私、畏、求”这个结论。

一个看似容易的问题却回答得不全面,这就调动起他们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讨论。

)
提示:①“思之”的“之”指代什么?
(“之”指代上文所说的事情,即受蔽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

)
师:深入的思考是建立在对受蒙蔽的过程透彻了解的基础上的。

我们需要对邹忌比美这件事进行透彻的分析。

②首先,你认为邹忌长得美吗?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美。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
③邹忌长得美,但他知道“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所以有些不自信,于是问妻、妾、客:“吾孰与徐公美?”
④妻、妾、客三人是怎样回答的?(学生读文本中相关语句)
⑤等到邹忌见到徐公,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可是妻、妾、客为什么偏偏说自己比徐公美呢?鉴于此,起疑是邹忌“暮寝而思”首先要“思”的内容。

然后他回忆起妻、妾、客说过的话,这是其次“思”的内容。

经过了深入的思考,邹忌终于得出了结论,文本是怎么说的?(生答: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带学生一起分析:妻,偏爱他,情人眼里出西施,自然答得非常肯定;妾,由于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自然会说邹忌更美;客,有求于邹忌,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自然也会说邹忌更美。

⑥刚才我们分析的邹忌的思维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同中求异的思维,他从妻、妾、客三人相同的回答中看出不同的出发点,不同的利益追求。

这样的思维有助于我们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质。

我们可以将它运用到学习生活当中去。

2.“思”之讽谏。

(1)以上是“思”的全部内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不是。

邹忌通过“比美”,悟出了一个道理,要别人直接客观评论自己是不容易的,因为他们同自己有着各种关系。

于是,由此及彼,他想到由家庭私事推及国家大事,他的这种思维是比较思维,也就是异中求同的思维方式,家事和国事有异,但也有相同之处,即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对齐王如同妻妾客对邹忌。

异中求同也就是类比。

追问:邹忌怎么就想到了国事呢?(邹忌是一位宰相,他是一个有心的人,从一件生活小事能够联想到国家大事,说明在他的心里装着国事,齐王能有这样一位宰相,他十分幸运。

)邹忌以亲身的感受去规劝齐王。

因为个人受蒙蔽,影响和意义太小;齐王受蒙蔽,才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

然而向齐王进谏毕竟是一件冒险的事。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决定以类比的方法讽谏,我想他一定是在一切细节都周密谋虑后,才胸有成竹地安心入睡的。

(2)第2段中邹忌是怎样讽劝齐王的呢?
明确: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将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讲给齐王听,谈自己体会,然后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将妻、妾、客与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类比,推理委婉地进谏,得出一个结论:“王之蔽甚矣”。

3.“思”之验证。

(1)邹忌讽谏的效果怎样?
明确:齐王回答“善”,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2)齐王听取邹忌的讽谏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明确:齐王下令把进谏的方式分为三种(面刺、上书、谤讥于市朝),悬赏也分为三等(上赏、中赏、下赏)。

齐王不计较提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说明齐王是一个贤明的君主,他能够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这也就是邹忌敢于进谏的原因。

显然,他对齐王是充分了解的,是做了一番分析研究的。

(3)臣民是怎样进谏的?
明确:臣民进谏分为三个阶段(令初下,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实行时的空前盛况。

也说明“王之蔽甚矣”。

(4)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写齐王纳谏和国外的反映,似与“思”联系不大,你的意见如何,能谈一谈吗?
明确:邹忌善思,才有反省的可能,才能除蔽;由于深思,乃有巧妙的类比讽谏,以至
齐王欣然纳谏。

邹忌并没有建议齐王应如何去做,而是让齐王自己去思考,因为结果早就在邹忌的意料之中,这也正是邹忌的高明之处。

四、总结收获
我们应该从邹忌以上的所思中学到些什么呢?
明确:
1.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2.善于思考,才会有收获;
3.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
4.思考问题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
5.忠言也可以顺耳;
6.感情的亲疏远近也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评判。

结束语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

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结构纲要
邹忌讽齐王纳谏⎩⎪⎨⎪⎧⎭
⎪⎬⎪⎫进谏的缘起⎩⎪⎨⎪⎧⎭⎪⎬⎪⎫受蔽—皆以美于徐公清醒—私、畏、求“我”生活小事进谏的内容⎩⎪⎨⎪⎧⎭⎪⎬⎪⎫根据—私、畏、求王结论—王之蔽甚矣类比推理
齐威王纳谏⎩⎪⎨⎪⎧⎭⎪⎬⎪⎫除弊—进谏有赏效果—皆朝于齐国家大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