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学期语文《青山不老》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青山不老》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青⼭不⽼》是⼀篇略读课⽂,作者⽤清新的笔触讲述了⼀位⼭野⽼农⾯对恶劣的⾃然条件和艰苦的⽣活条件,义⽆反顾地投⾝到植树造林的⼯作中,⽤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绿洲,实现了⾃⼰的⼈⽣价值,造福了后代。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20课《青⼭不⽼》课⽂原⽂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在⼭沟⾥,⼭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的波浪,风⼀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我知道这条⼭沟所处的⼤环境。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风常来肆虐的地⽅,是⼲旱、霜冻、沙尘暴等与⽣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过去,这⾥风吹沙起,能⼀直埋到城头。
当地县志载:“风⼤作时,能逆吹⽜马使倒⾏,或擎之⾼⼆三丈⽽坠。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我对⾯这个⼿端⼀杆旱烟袋的瘦⼩⽼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我还知道这个院⼦⾥的⼩环境。
⼀排三间房,就剩下⽼者⼀⼈。
⽼⼈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粮扛上铁锹进沟上⼭;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六⼗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离世。
他可敬的⽼伴,与他风⾬同⾈⼀⽣;⼀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他已经⼋⼗-⼀岁,知道终有⼀天⾃⼰也会爬不起来。
他的⼥⼉三番五次地从城⾥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就是⽣命的归宿。
他敲着早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五年啊,绿化了⼋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林业收⼊资助每户村民买了⼀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爬不起来为⽌。
在屋⾥说完话,⽼⼈陪我们到沟⾥去看树。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洼⼭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层层的树形成层层的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模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模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模板第【1】篇〗16 青山不老【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1、通过填表格、想想说话等手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研读重点段落,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
3、通过读写迁移,体现对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决心的感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我们先来做个连线游戏,看看谁的课外知识最丰富。
媒体出示:人物奇迹张衡杂交水稻詹天佑主持建造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茅以升地动仪袁隆平主持建造了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2、你觉得这些奇迹需要付出什么?3、是的,奇迹就是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我想只有坚持不懈,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创造出这些造福于人类的奇迹。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梁衡,去认识一位鲜为人知的普普通通的81岁的老人,平凡的他又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板书:奇迹4、出示课题,齐读。
说明:通过复习旧知识,将新旧知识间形成联系,加强学生对奇迹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出示学习提示:(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思考: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在文中划出相关内容。
2、交流。
(1)出示词语,齐读。
参天土炕肆虐盘踞治理风雨同舟归宿劲挺恭敬淤泥荡漾日月同辉领悟风雨同舟(2)理解词语的含义,媒体出示: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
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盘踞:非法占据。
文中指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迫害。
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
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
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以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总目标,正确把握语文的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因此,本教学过程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来学习课文。
教学中我设计了“品读奇迹——感受环境——品析老人”三个层次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挖掘,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和绿色山林的视频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自学课文。
2.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状况的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看图质疑,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相机介绍: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
2.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对比引导学生反思这里的一些地方现在已经不同了,这回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茂密的山林,如诗如画的山林。
)3.引发质疑:这样的改变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看到这样的奇迹,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 4.导入: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梁衡走进晋西北,在课文《青山不老》中寻找答案。
(板书课文题目)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感受两幅不同的图画,旨在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问题的积极性。
二、自由读文,自主学习1.出示自学提示:(1)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2)谁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找出相关的段落用笔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自主读文,结合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3.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小学语文《青山不老》教案
课题
16、青山不老
课时安排
(1)课时
文本
分析
《青山不老》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பைடு நூலகம்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
略读课文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把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在这节课上还应该有更多的小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更加努力。
板书设计
课题:16、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生命——另一种东西?
创造奇迹实现价值
小环境──艰苦山川共存日月同辉
教学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粗知不是浅知,粗知不是少知。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句、学词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阅读
能力
目标
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文章的感情。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教学
方法
朗读,以读代讲
写作训练
目标
通过一个小练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小学语文《青山不老》教案
小学语文《青山不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理解其中的寓意。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课文中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对自然的保护意识。
学生能够理解青山不老的意义,激发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个关于青山的故事,通过描绘青山的壮丽景色和与人们的生活关系,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2.2 生字词: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词包括:青山、不老、壮丽、景色、保护、敬畏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课文主题,引起学生对青山的兴趣。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重点句子。
3.3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色描写,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青山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青山的重要性。
第四章:课堂练习4.1 练习朗读: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4.2 造句练习: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练习,巩固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青山不老的意义。
5.2 拓展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写作,表达自己对青山不老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保护的重要性。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6.2 朗读技巧:评价学生的朗读技巧,包括语调、语气和节奏的掌握,以及表达的自然流畅程度。
6.3 理解与运用: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运用生字词进行表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范文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范文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2.运用“读进去,想开去”的学习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完成课文导读中三个问题的学习。
3.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受到老人精神的感染。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读进去,想开去”的学习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完成课文导读中三个问题的学习。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概括内容同学们上课前都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学习课文,初知“奇迹”快速浏览:老人用15年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找出句子。
PPT出示: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体会作者用列数字的方法来体现这了不起的奇迹)三、自读自悟,感悟“奇迹”主要围绕“这一了不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这一问题展开教学。
1.批注阅读——这了不起的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2.全班交流(图、文、影像结合,感悟老人是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创造奇迹。
)预设一: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nüè)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jù)之地。
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②而坠。
”③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1)理解“肆虐、盘踞”这两个词的意思和作用。
(这两个词本来是写人的,作者就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环境的恶劣。
)(2)作者引用了县志上记载的一段话,能说说它的意思吗?它有什么作用?(3)大风肆虐,怪物盘踞。
我们通过影像再来直观地感受一下。
播放PPT(有配乐)(4)出示PPT:读出画面:小组合作,读出文字背后的画面,感悟环境之恶劣。
那一次,狂风过后,树木断的断,倒的倒,老人……那一次,久逢干旱,老人……那一次,冰霜来袭,老人……那一次,沙尘暴后,老人……(5)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一位怎样的老人?(学生板书)(6)同学们,我们抓住“怪物盘踞”读进去,想开去,老人在恶劣条件下植树造林的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就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青山不老教案设计优秀教案【六篇】
3、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4、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2、学习生字词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 震撼? 2、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二 3、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4、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3、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理解文章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感悟老人对家乡的情感和伟大的精神,以及深化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沟 通和认同。
课件pocomaker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件导入 1、讨论:学生自由简单阐述对我国环境破坏的认识,进而推入对土地沙化的了解。3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以最大的空间,让学生……
二、感受奇迹
1、出示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弓I:有一个山野老汉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竟创造了这样一块绿洲。学生 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2、这两个自然段具体地介绍了这块绿洲。作者受到震撼把他称之为奇迹。出示句子:十五年啊……奇迹。老师 板书:奇迹
3、学生读句子,想想哪里体现了“了不起”?学生抓住数字,从老人“植树时间长”“绿化面积广”两个角度感受到了 老人绿化家园的决心大,成绩突出,认为这很了不起。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为学生展现现实、感性的土地沙化状况,从而挖掘文章创作的特殊的 社会背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5分钟。
师:看完这个短片,你们有什么可以一起来交流一下吗? 是的,风沙防治刻不容缓,社会各阶层也日益增加对沙化的关注,而那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更是值得 我们敬仰和学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晋西北,探望一位为环保事业无私奉献的老人。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青山不老》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青⼭不⽼》是⼀篇略读课⽂,作者⽤清新的笔触讲述了⼀位⼭野⽼农⾯对恶劣的⾃然条件和艰苦的⽣活条件,义⽆反顾地投⾝到植树造林的⼯作中,⽤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绿洲,实现了⾃⼰的⼈⽣价值,造福了后代。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20课《青⼭不⽼》课⽂原⽂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在⼭沟⾥,⼭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的波浪,风⼀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我知道这条⼭沟所处的⼤环境。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风常来肆虐的地⽅,是⼲旱、霜冻、沙尘暴等与⽣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过去,这⾥风吹沙起,能⼀直埋到城头。
当地县志载:“风⼤作时,能逆吹⽜马使倒⾏,或擎之⾼⼆三丈⽽坠。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我对⾯这个⼿端⼀杆旱烟袋的瘦⼩⽼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我还知道这个院⼦⾥的⼩环境。
⼀排三间房,就剩下⽼者⼀⼈。
⽼⼈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粮扛上铁锹进沟上⼭;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六⼗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离世。
他可敬的⽼伴,与他风⾬同⾈⼀⽣;⼀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他已经⼋⼗-⼀岁,知道终有⼀天⾃⼰也会爬不起来。
他的⼥⼉三番五次地从城⾥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就是⽣命的归宿。
他敲着早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五年啊,绿化了⼋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林业收⼊资助每户村民买了⼀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爬不起来为⽌。
在屋⾥说完话,⽼⼈陪我们到沟⾥去看树。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洼⼭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层层的树形成层层的梯。
⽼⼈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厚,都是好⼟啊。
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教案+反思及说课稿
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对新课的内容产生期待。
2. 提问:你们对大自然有什么样的感受?二、课文阅读(15分钟)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如“青山不老”、“绿水长流”等。
3. 教师讲解生字的读音和写法,让学生正确掌握。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为什么说青山不老,绿水长流?”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四、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2. 布置一道与课文相关的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学习重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青山不老》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我将更多地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青山不老》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阅读理解和写作指导
《青山不老》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阅读理解和写作指导一、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诗词鉴赏,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本篇诗只有八句,但内容深奥,充满哲理。
全诗通过描绘青山的形态和特点,寄托了诗人的心境,表达了人生的哲理。
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和学习《青山不老》的课文,使学生能够了解古诗词的特点,感受古人的智慧和魅力。
2.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表达和鉴赏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语文素养。
3.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阅读《青山不老》这篇古诗词,了解其背景和含义,领悟其中的哲理,掌握表达和鉴赏技巧。
2.教学难点:让学生把握古诗词的意境和美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对青山的认知和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直观感受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媒介,让学生直观感受青山的风景和特点,为学生对《青山不老》的理解打下基础。
3.重点阅读教师带领学生重点阅读《青山不老》这篇古诗词,讲解其背景和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哲理和思想,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4.集体讨论通过课堂讨论、互动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个人思考让学生对《青山不老》进行个人思考和感悟,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创意能力。
6.开展写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进行创意写作和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表达能力。
五、教学方法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重点是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而不是灌输和解释;注重情感与思维的交汇,强调学生的创新与个性。
六、教学资源1.课本及相关教学素材2.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介3.计算机、互联网等数字化资源七、总结《青山不老》是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诗词鉴赏作品,它通过描绘青山的形态和特点,表达了人生的哲理。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精选9篇)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精选9篇)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篇1教材解读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山沟的大环境(即自然条件)的恶劣险峻,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村干部的补充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准备: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1、猜字激趣。
出示“老”字。
这个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谁来说说看。
《说文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揭题读题。
2、自学课文。
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语。
(2)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预设交流点:(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第【1】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解语言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课题“青山不老”的含义,理解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引入。
导语:通过《只有一个地球》的学习,我们深深地领悟到: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
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巍巍青山,有多少默默守护的人。
今天,我们要随着作家梁衡去认识一位用自己的生命守护青山的山野老农。
1983年,梁衡采访这位老人后写下了这篇《青山不老》,当时老人已经81岁高龄了。
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质疑讨论。
质疑:青山是没有生命的,为什么说它“不老”?(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交流学习方法。
过渡:本文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略读课文了,那么学习略读课文一般从哪里入手?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生交流:阅读课文导语;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预设:这里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既是对学习方法的一次整理,也是提示大家在这节课中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去自学、自悟。
2、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1)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带着问题去读: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可以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还可以在课文的留白处做旁批。
3、检测预习情况,抽读词语。
肆虐盘踞险恶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宏伟归宿如臂如股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说说课文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青山不老》说课稿(精选3篇)
《青山不老》说课稿(精选3篇)《青山不老》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山不老》说课稿(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青山不老》说课稿1我说课的题目是《青山不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组共有四篇课文。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
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从三维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1、知识能力目标认读生字词,能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认读、理解词语的意思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围绕学习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3、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过渡:是啊,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那金黄的沙土成了人们心中隐隐的痛,但是,有一位81岁的老人却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这一切。
同学们,我们跟着作家梁衡一起去认识这位老人吧!3、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词语。
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奇迹、宏伟、价值、命运(2)理解字词肆虐、盘踞、归宿、劲挺、淤泥、荡漾(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谁做了什么2.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三、感悟“奇迹”1、出示第一自然段◆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1)轻轻地读着这一段文字,然后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什么?(2)交流:(3)想一想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预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翠色欲流、郁郁葱葱……(4)朗读指导:师:a.多美的景色啊,谁能用声音来展现这样的画面——指名读b.你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片绿色的林海,我们都迫不及待了,一起来吧——齐读(5)过渡:一个81岁的老人竟然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芜之地变成这样一片绿色的林海,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板书:奇迹”老人还创造了哪些奇迹?2、交流(随机出示2个句子)出示:⑴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精推2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精推2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第【1】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解语言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课题“青山不老”的含义,理解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引入。
导语:通过《只有一个地球》的学习,我们深深地领悟到: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
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巍巍青山,有多少默默守护的人。
今天,我们要随着作家梁衡去认识一位用自己的生命守护青山的山野老农。
1983年,梁衡采访这位老人后写下了这篇《青山不老》,当时老人已经81岁高龄了。
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质疑讨论。
质疑:青山是没有生命的,为什么说它“不老”?(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交流学习方法。
过渡:本文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略读课文了,那么学习略读课文一般从哪里入手?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生交流:阅读课文导语;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预设:这里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既是对学习方法的一次整理,也是提示大家在这节课中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去自学、自悟。
2、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1)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带着问题去读: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可以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还可以在课文的留白处做旁批。
3、检测预习情况,抽读词语。
肆虐盘踞险恶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宏伟归宿如臂如股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模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模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模板第【1】篇〗【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文章以梁衡进村采访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聚焦大山深处的普通人。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的情景表现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出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从侧面表现老农的勇敢、默默奉献和创造出的巨大生态价值。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说出老人在什么环境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通过阅读,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学重点】能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学1.谈话导入:2009年,国家举行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出人意料的是晋西北一位默默无闻的山野老农获得许多人的提名。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记者梁衡一起去采访他,在课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
2.板书课题。
3.检查预习: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交流“如臂如股”的意思。
汇报信息卡片。
结合卡片,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理念:借助人物信息卡片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取文中与老人相关的重要信息,更准确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阅读实践中不断锤炼整体感知的能力。
)二、导学活动一:感受“奇迹”老人究竟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呢?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1)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①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了不起的奇迹?②联系比较:三千七百亩林网相当于多少个我们的学校?③指导朗读。
(2)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光。
①读着这样的词语,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哪些词语?②指导朗读。
活动二:体会环境艰苦默读课文,结合泡泡提示思考: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奇迹?用波浪线画出关键词句。
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教案人教版两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教案人教版两篇《青山不老》教案1写作特色领悟:1、与《詹天佑》一课作比较,领悟本课的叙述风格:附两课对比提纲詹天佑概括介绍按事情发展顺序具体描述受命于危难之际(造京张铁路的背景)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开线路铁路提前竣工詹天佑的塑像青山不老绿树浓浓的山林景观晋西北山沟险恶的大环境院子里艰苦的小环境干部介绍、老家陪同参观总结本课的叙述风格:借景抒情夹叙夹议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融为一体题目:青山是不会老的以“是啊,敬爱的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
••••••”为开头,以“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我可以想像••••••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我可以想像••••••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我可以想像••••••”把自己站在铜像前默默地对老人说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青山不老老弱的身躯险恶的大环境创造绿洲,创造奇迹艰苦的小环境另一种东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叙述风格:借景抒情夹叙夹议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融为一体《青山不老》教案2学习目标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画,激情导入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
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
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
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
同学们,想认识他吗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二、以文入情,感受奇迹1、抓“奇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青山不老》教案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青山不老》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大熊猫壹号书店精心整理的六年级上学期语文《青山不老》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学习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发明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图画,激情导入
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
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
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一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
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
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同学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圈出自身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教师出示重点词,同学进行练习。
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
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
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
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
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同学想象,然后齐读。
2、课文的哪些局部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
(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明出来的?同学读课文,概括。
预设: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
(学习第3自然段)
用自身的话,概括老人发明的奇迹,再说说自身对老人的看法。
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他已经将自身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把这句话多读几遍,联系课文内容边读边想,并背诵下来。
再读全文,积累句段
读课文,摘抄或背诵自身喜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