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4、下列情况能够导致分子间间隔缩 小的是( )
C
A、晾晒湿衣服 B、装有酒精的容器敞口放置 C、向车胎内充气 D、将氧气常温密封保存在贮气瓶中
5、某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由固体变为该物 质的液态或气态,主要是由于( )
D
A、分子形状发生变化 B、分子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D、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讨论】H2O分子中含有H2分子吗? CO2分子中含有O2分子吗?为什么?
【答案】不含有,因为H2O分子中的两个H 原子并没有连接在一起,它们是分别与O原 子连接的。(CO2同理)。
实验探究1: 分子运动的现象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 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 结论
溶液仍为无色 酚酞溶液遇水不变色
2、取烧杯A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 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象 结论
无色溶液变为红色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观察与思考: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和
墙内开花墙外香
实验3-1: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会扩散呢?
构成品红的微小粒子不断向水中运 动, 就出现了品红向水中扩散现象.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
通过移动硅原子构成的中文字
【小结】科技的进步证明:物质确实是 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试一试, 走进生活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体积小100mL。 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练一练, 你会了吗
3﹑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征不一致 的选项是( )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教案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二课时分子与原子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分子的一些特点,那么到底什么是分子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子的知识。
推进新课[展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FLASH动画对比两种变化,并归纳相关内容。
水蒸发水通电分解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分子:没有改变发生改变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发生变化[分析](1)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没变,水的化学性质没变;(2)H2O分解生成H2和O2,水分子发生改变,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H2O的化学性质当然就不能保持。
一、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提问]为什么不能说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物质性质包括哪些?[回答]因为在物理变化中,虽然分子不发生变化,但物质的物理性质却发生了变化。
除了化学性质外,还包括物理性质,如色、味、态、熔点沸点等。
[讨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这些分子是否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呢?水由水分子构成,酒精由酒精分子构成,水和酒精的化学性质相同吗?氧气,液氧,固态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吗?[结论]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分析]我们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它是由氧气、氮气等纯净物组成的,而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
可见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
由此可以得出,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展示]播放通电分解水和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模拟动画。
[提问]在上述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怎样变化?[回答]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
[分析]在水电解的微观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同样,在氧化汞分解的微观过程中,氧原子和汞原子也没有发生变化。
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提问]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回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结论]分子、原子、物质间的关系是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三、分子、原子、物质间的关系[课堂练习]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二氧化碳分子B.氧分子C.碳原子D.氧原子答案:A[课堂小结]本节课内容较少,主要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以及分子、原子与物质间的关系。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名师教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核心素养】通过对分子和原子概念的探究,使学生从微观视角认识物质的变化,并进一步构建学生的微粒观。
【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的第二课时。
该节课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分子、原子的概念及分子的构成。
首先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的不同情况从而揭示出分子的概念,并从中指出分子的构成以及得出原子的概念。
该节课使我们对宏观世界的认识延伸到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也是我们研究微观世界的基础,对后面学习原子和离子打下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该节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微观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究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分子的构成。
虽然学生已经了解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也能利用微观粒子去解释一些宏观世界的现象,但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以及学生的抽象思维属于刚起步阶段,因此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学习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再加上刚接触到看不到、摸不着的微观世界时从心理上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所以对于分子、原子的概念、分子构成的理解上还是模糊不清、理解不能够到位;同时对于初学者来说构建微观粒子模型和微观粒子的规范表达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宏观实验使学生知道分子的概念。
2.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flash动画、投影图片、拖动原子模型等方法使学生知道原子的概念以及了解分子的构成。
3.通过分析、讨论、类比、推理、模型等方法,培养学生将宏观思维与微观思维相结合的方法。
4.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艰难曲折的,并体会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统一性。
【教学重点】1.分子、原子的概念;2.分子的构成。
【教学难点】分子的概念。
【课前准备】1.课前作业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详细任务请登录“优教-同步学习网”,浏览“名师预习”)。
2.实验准备①药品:碘、水、新鲜的馒头片。
《分子和原子》名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知识层次分析【学习目标】1.能说出分子和原子概念。
2.能找出原子和分子的关系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
3.会用微观粒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两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会用微观粒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两组概念。
【教学难点】真正理解分子和原子概念。
二、学生认知层次分析由于分子、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要真正建立分子、原子的概念是比较困难。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我感知我明确:【实验探究】A组:固态碘使土豆变蓝。
B组:碘溶液使土豆变蓝。
C组:碘蒸气使土豆变蓝同种物质状态改变,但化学性质不变引入新课。
环节二:我学习我探究:(一)自主学习请阅读课本P50-P51,完成以下填空。
1.分子和原子分子和原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2)原子是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
关系: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
如一个氧分子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_____可以分为_____,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_____。
2.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和分类从微观角度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_____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_____发生了变化。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_____,生成了______________。
物质的分类: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混合物是由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二)合作学习探究一:分子和原子的概念1.探究分子的概念播放电解水的动态变化,让学生从中感知分子的变化情况,继而得出分子的概念。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化学《3.1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例4.下列各斟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
混合物的是( B )
A
B
C
D
【解析】有多种分子。A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B中含有
三种分子,是混合物;C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D中含有一
种分子,是纯净物。
例5.下列微粒的模型中,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的是( D )
例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二氧化硫中含有氧分子和硫分子 B.二氧化硫分子是氧分子和硫原子构成 C.二氧化硫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D.原子构成分子,只有分子才能构成物质
【解析】二氧化硫中含有氧原子和硫原子,AB都错误; 微
观粒子都在不停的运动,C正确.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
质,如金属汞就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一般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同步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物 质 构 成 的 奥 秘
课题1 分 子 和 原 子
第二课时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学习目标:
1.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 变化。
2.能说出分子、原子的定义和他们之间的区 别和联系。
3.能用分子原子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反应实 质。
温故知新
从分子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1)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例2.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 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这一现象说明( C ) A.同种分子质量相等 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 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
【解析】固态碘和碘蒸气中含有相同的碘分子,都能使淀粉 溶液变蓝,说明相同的物质具有相同的分子,其化学性质也 相同,与分子的质量、体积、运动速度无关.故选C
构成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的概念,知道分子和原子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及联系,归纳出化学变化的实质及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变化情况。
2、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物质微粒构成的探究欲望,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辨证唯物主义观。
教学重点1、原子的概念及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
2、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讨论] 你对分子的认识。
[提问] 分子很小,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呢?[引入] 请同学们回顾电解水实验并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二合作交流获取新知(一)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和原子[讨论] 水是如何变成氢气和氧气的?[播放动画] 水分子分解过程[分析] 水的分解过程,学生互相交流。
[归纳] 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1、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成原子;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二)原子的性质[播放动画] 氧化汞分解(宏观),学生观察现象并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提问] 氧化汞是如何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呢?[学生活动] 利用氧化汞分子模型(自制)模拟氧化汞分子分解过程。
[播放动画] 氧化汞分解(微观),学生对比各组的模拟过程,教师并评价。
[归纳]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原子和分子具有相似的性质。
[讨论] 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用体温表测体温时汞柱上升”的原因。
(三)化学变化的实质[讨论] 结合氧化汞分解动画讨论化学变化之所以生成新物质的原因。
[讲述]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的分子,而原子是原来的原子,只是这些原子按新的方式重新组合成其他分子或其他物质。
[归纳] 化学变化的实质。
(四)原子与分子的比较[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学生分组讨论。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分子可分为原子
3.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分子可分为原子一、学习目标:1.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联系及区别难点:原子概念的理解【课前预习】1.分子有那些性质?2.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预习自测】课本P52第3、4题【我的疑惑】通过预习,你对本节课内容有何疑问?【情境导入】一杯水若一分为二,再将其中一份一分为二……这样继续分下去最终会怎样?二、自主探究:知识点3:分子可分为原子1、分子【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P50并思考下列问题:1.“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这一说法对吗?2.在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有哪些?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①水受热变成水蒸气;②水−−→−通电氢气+氧气;③蔗糖放入水中一会就“不见了”。
【结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成了。
⑴分子的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性质的粒子。
例如: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⑵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以氧化汞受热分解为例:加热氧化汞时,分解为和,每2个构成1个氧分子,许多聚集成金属汞。
【交流讨论】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分子、原子各是怎样变化的?2.比较分子、原子的相同点区别及联系2、原子⑴原子的概念:原子是 中的 粒子。
⑵原子的性质:①(与分子的性质相似)体积、质量小;②运动;③有间隔。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三、自我测评1.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钟后玻璃管内有一团白烟(如图所示), 白烟是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NH 3+HCl=NH 4C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运动的速率相等 C .氯化铵微粒不运动D .该反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不可再分 2.下列各项推断合理的是( )A .水滴到烧红的炭火上时,一瞬间火苗更旺,所以水分子中有氧气B .压强为101kpa 时,氧气在-183℃时可变为淡蓝色液体,所以液态氧气中有氧气分子C .加热高锰酸钾能分解出氧气,所以高锰酸钾中有氧气D .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 2,所以二氧化碳中有氧气分子3.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分子 原子备注概念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 微粒 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否 特征 “小、 、间”;相同的微粒,性质 。
课题2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达标检测:
1、在化学反应中,构成反应物的分子的 _________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__。 2、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 和氧分子 B、在水电解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 生变化 C、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都生成了气体,它们都是化 学变化 D、物质在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就是物质的化 学性质
3、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 子性质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 结合成分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 质都已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电
分裂 水分子 氧原子和氢原子 重新组合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分裂 原子 原子 成________,________又重新组 分子 合成新的_____。这就是化学反应 的实质:原子的重新组合!
氧分子
+
氢分子
归纳: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当物质发生化学时分 子变了,原子不变。 4、混合物和纯净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纯净物中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有固定的组成;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无固定 的组成。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第2课时
满族初中 冀霞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
2.认识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
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4.从分子的角度分析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教学重点分子和原子概念。
教学难点1. 分子和原子概念。
2.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提问】分子有那些基本性质?【抽生回答】(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3)分子间有间隔。
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导入】分子能不能再分?如果能再分,那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分子和原子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子、原子的有关知识二、探究新知【提问并讲解】1.水蒸发是什么变化?(生答:物理变化。
)在这个变化中水分子有没有变成其他分子?(生答:没有。
)既然如此,水的化学性质是当然就没有改变。
2. 品红溶于水是什么变化?(生答:物理变化。
)在这个变化中品红分子和水分子有没有变成其他分子?(生答:没有。
)既然如此,水和品红的化学性质当然就各自保持不变。
【结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其化学性质也保持不变。
【提问并讲解】1. 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是什么变化?(生答:化学变化。
)反应前是什么分子?(生答:过氧化氢分子。
)反应后是什么分子?(生答:水分子、氧分子。
)分子发生变化没有?(生答:发生了。
)既然分子发生了变化,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当然就不能再保持。
2.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是什么变化?(生答:化学变化。
)反应前是什么分子?(生答:氢分子、氯分子。
)反应后是什么分子?(生答:氯化氢分子。
)分子发生变化没有?(生答:发生了。
)既然分子发生了变化,氢气和氯气的化学性质当然就不能再保持。
【结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其化学性质也就不能保持。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太平中学:袁仕忠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学习一些类比、模型等科学方法,养成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混合物与纯净物,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特征,形成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从宏观现象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抽象思维能力的养成。
主要教法:启发式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并且知道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那么分子还能再分吗?二、新课研讨1、组织学生讨论:(1)、水的蒸发、品红溶于水。
(2)、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上述四个变化中分子的变化情况。
2、教师小结:(1)的两个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2)的两个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原来的过氧化氢分子变成了水分子和氧气分子、氢气分子和氯气分子变成了氯化氢分子。
由此可见,只要分子发生了变化,物质也要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分子的概念是: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并举适当例子加以说明。
最后得出推论: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73、通过多媒体展示氧分子、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氨分子的结构,让学生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4、组织学生讨论:教材50页图3一6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
5、教师小结:该反应中氧化汞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氧原子和汞原子,而反应前后氧原子和汞原子都没有变化。
由此得出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6、教师组织学生:把原子和分子做一个系统的对比。
7、组织学生讨论::教材51页图3一7氢气与氯气反应的示意图中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论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讨论后得出结论:发生变化的是分子。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第2课时
关注学生已有经验与知识基础,为新课学习打基础
模型展示
展示水分子、氧分子、过氧化氢分子的模型
展示水分子的模型,切入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观察水分子模型,思考了解分子的构成情况。能够自主透过氧分子、过氧化氢分子的模型说出它们的构成
透过模型形成微观想象,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关系,为后面过氧化氢分解示意图的分析打下必要的基础。
知识升华
从微观上认识和区分纯净物、混合物
出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微观图片,引导讨论分析和总结
观察图片,讨论、分析、总结
建立宏观和微观本质的联系,深化对纯净物、混合物的理解
谈收获
学习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问?
引导总结
总结质疑
激活学生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延伸பைடு நூலகம்
课后作业
“空中升烟”
相关习题
用比较、观察、分析微观示意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并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领悟化学学习的魅力。
与老师互动加深对分子和原子概念的理解
我思,
我进步!
有目的设置四道练习题
展示习题,
引导学生分析和互评
分组竞赛回答问题并互评
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深对分子、原子定义的理解
积极思考
对比分子的性质引申原子的性质。表格总结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的联系,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分子、原子概念的形成,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用品
水分子模型、氧分子模型、过氧化氢分子模型、水银温度计、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教学随笔学习内容:第三单元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课型新知预展课教学随笔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记住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性2.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升抽象思维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解释,学会科学联系的方法;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理解,学会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
学习重点:1、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学习过程:一、复习巩固,课前热身氨气、水、糖等物质都是由什么微粒构成?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分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它能不能再分割?假如能分割,那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学生讨论】1、展示:过氧化氢分子分解的微观实质。
问题:这说明了什么?2、展示:氧化汞分解示意图结论:3、总结:原子的基本性质:教学随笔学习过程:4、分子和原子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分子原子概念性质联系区别四、巩固新知,拓展延伸1、以下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A.水 B.二氧化碳 C.石墨 D.空气2、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A铁矿石磨成粉末B碘受热升华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D氧化汞加热,生成汞和氧气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4、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种类B.分子数目C.原子种类D.原子数目5、以下图是气体物质的粒子示意图,图中“●”和“O”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6、以下说法中,准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但分子的数目不变B.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C.分子能构成物质,有些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D.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7、用“分子”或“原子”填入以下空格。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课件
常见分子模拟模型
1.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氢分子 。 2.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氢原子和氧原子 。 3.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水分子;在电解水的反 应中, 水 分子分成 氢 原子和 氧 原子,然后 每两个 氢原子 结合成一个 氢分子,每两个 氧原子结合 成一个 氧分子 ;由此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 化的是 分子 ,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原子 。 4.保持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汞原子 。
区 别 联 系 注 意
反应物分子反应时都会分裂,同时又重 新组合成新物质(生成物)的分子。
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只发生 重新组合。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 数目都不变化。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分子、原子都是构成 物质的粒子。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要大些。但不能笼统认为 分子比原子大。
分子的特征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总在不断的运动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分子之间有间隔
氧气、氢气、水、过氧化氢的分子模型 相同的原 子可以构 成分子 相同种类的原子 以不同的个数比 不同的原子也 可以构成完全不 可以构成分子 同的分子
结论一: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H
O
H
O O
原子直接构成的:
金属、 稀有气体和碳硅等非金属固体 Hg,Fe He,Ne,Ar C,Si
根据下列的图形给物质分类(混合物、 纯净物):Fra bibliotek纯净物
纯净物
混合物
混合物
混合物
纯净物
混合物
从本课题中我们应该知道: ⑴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⑶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相 互结合形成分子。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分子和
《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教材分析
《分子和原子》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课的内容。
分子和原子是九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观粒子,通过学习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开始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开始初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
今后,学生还要对微观世界的探索不断深入。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而且还为继续学习原子结构、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方程式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本节教材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课题内容计划安排两课时,本节课完成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能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变化。
2.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
3.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4.理解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二.过程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和原子,从而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能力。
增强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原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用微观粒子的运动解释宏观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分子与原子学案2 (2)
(2)原子的性质:(与分子的性质相似)体积、质量小;运动;有间隔。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
原子
定义
特征
区别
联系
4.分子、原子、物质间的联系
二、交流学习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知识归纳】
1.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
13.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放入少量品红,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水逐渐变为红色,而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则迅速变红,这是因为;然后再向烧杯中放几块木炭,稍等片刻,发现,说明木炭具有作用。
14.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O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最近,意大利一所大学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9.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C.分子式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在化学变化的前后保持不变
10.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不断地运动
学习重点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联系及区别
学习难点
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微观实质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分子有哪些特点?
2.水的蒸发与过氧化氢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
1.请仔细阅读课本——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回答:
《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是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观粒子,本节课是学生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首先将认识物质的可分性——分子、原子的存在,然后通过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这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基础和生活经验,在小学科学、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
学生能够在宏观角度理解物质的变化及性质,但缺乏对物质的微观认识,对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头脑中未形成分子、原子的化学概念。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二课时:课时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课时2 分子的定义、分子可分为原子课时2 分子的定义、分子可分为原子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模型,初步认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学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子、原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三、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物质由、等微观粒子构成2.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有哪些?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 1个氢分子的质量约为3.3×1027kg——分子的质量很小B.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C.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分子间隔变小D.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分子本身发生改变【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子的一些基本性质,那分子到底是什么呢?【板书】一、分子的定义【播放视频】水蒸发的微观过程。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认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过程和方法(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教材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对实验所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
(2)逐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教学难点】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表象。
2. 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提问】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分解两种变化有何不同?【教师指导】指导学生讨论教材P50-51有关内容,从图中看出氧化汞分解时,氧化汞分子变成了——汞原子和氧气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生成声称氯化氢分子,这一变化是化学变化,因此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同时由图示可见原子在整个化学变化中并没有改变,从而得出原子时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提问】如何从分子的角度看纯净物和混合物?小组讨论,后展示。
【教师评价并与学生一起归纳】1.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若由同种分子构成则是纯净物。
2.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若由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则是混合物。
(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B.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C. 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上的最小粒子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B. 分子一定比原子大C. 在化学变化的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D. 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3. 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 )A. 大小和质量不同B. 是否能保持物质的性质C. 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氧分子是保持氧气性质的最小粒子B. 氯酸钾中含有氧分子,故加热时能放出氧气C. 氮气和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会改变D. 氮分子是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5. 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为原子的事实是()A. 氧化汞制氧气B. 用自来水制蒸馏水C.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D. 碘升华为碘蒸汽6.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 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分子都是由相同的原子构成的D. 原子可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C.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D.纯净物是不含有任何杂质的物质8. 下列能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的是()A.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B.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C. 品红扩散D. 酒精温度计能指示出温度高低9. 距地球15~35km处有一处臭氧层,关于臭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臭氧是一种单质B. 臭氧和氧气的性质完全相同C. 臭氧和氧气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D. 臭氧转化为氧气,发生的是化学变化10. 关于氧气、液态氧、固态氧,下列说法: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③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④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⑤它们为不同的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案例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么变红了?
【展示】一束洒了香水的手绢
(提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够看见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播放动画】1.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2.很多颗粒状的微小粒子从一束鲜花中持续向四周扩散,飘到画面另一侧女孩鼻孔内。
(讲解)原来花中有香味物质的颗粒扩散到空气中飘进我们鼻孔。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现象,科学家们已利用科学技术证明了物质是由一些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它们就是分子和原子。
【结论】1: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是真实存有的。
【投影】1、苯分子的照片 2、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活动探究、探求新知:
一、粒子的特征
【提问】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
(讲解)其实分子是很小的粒子
【追问】教材上哪些数据说明分子很小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7
激趣:多媒体显示一组数据对比。
【板书】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学生思考、猜想
学生观看放映
学生观看苯分子图像和世
界上最小的汉字一中国
学生活动
思考
用课本数据回答
看到答案学生惊讶!
通过多媒体摸拟展示
微观世界,引导学生
形成表象。
引出课题。
通过学生观看图片让
学生感知到微观粒子
的真实存有,培养学
生抽象思维水平和微
观想象设计意图
力。
培养学生阅读水平,
通过具体数据和对比
让学生理解“分子很
小”,学生因为惊奇
展开议论引发学生兴
趣,活跃气氛。
训练学生发展散思
维的水平培养学生的
(引入)从课堂开始的品红消失和闻到的香水味以及动画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
【提供资料】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
气极易溶解于水。
【演示】取一支试管加20mL水,滴2滴酚酞试液,再滴加浓氨水。
观察有什么现象?
【提问】若不直接滴加浓氨水,你有什么办法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吗?
【提供仪器】浓氨水酚酞试液、大小烧杯、大试管、胶头滴管、棉花、滤纸条、锥形瓶、橡皮塞。
实验要求:用以上仪器设计实验探究氨分子的运动。
参与指导学生分组设计方案
肯定学生发言准确性,对学生的实验设计以鼓励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
巡回指导
【多媒体展示】学生动手成果,播放氨分子运动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追问】若改变温度对分子运动有什么观察后回答:酚酞遇氨水变
成了红色。
学生讨论后交流:
1、根据氨水易挥发,再利
用氨气易溶于水的性质。
2、把酚酞和浓氨水一起放
在一个密闭环境中才能完
成。
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学生设计方案汇总)
方案一、方案二、
学生分组实验并观察现象
学生归纳内容回答:氨分子
总在持续运动,温度越高运
动速度越快。
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
实验水平。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
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
方法。
通过组际间交
流发现自已与他人的
长处及存有的不足,
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
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
的喜悦。
把化学知识生动形象
地展示给学生,让学
生进一步明确分子的
运动,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的水平。
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
法,培养学生推理水
平。
设计意图
即时反馈练习,培养
影响?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教师提供】红墨水、同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
【板书】2、分子总在持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率加快。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巩固练习】
1、解释新课开始品红为什么会消失?为什么闻到花上的香水味?
2、湿衣服放在太阳底下容易干,还是阴雨天易干?为什么?
【设疑】水温升高,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了,温度下降水蒸气凝成雪花或冰雹。
水的三态变化能够用关于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吗?
【演示实验】(1)50ml水与50ml水混合(2)50ml酒精与50ml酒精 (3)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
[提问]混合后的体积是两者之和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结合家庭小实验50ml黄豆和50ml绿豆让学形象理解分子间间隔就象石子与石子、沙与沙之间的有的间隔大,有的间隔小,混合后间隔小的分子进入到间隔大的分子中。
【板书】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验证假设。
实验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回答
观察现象
思考问题
理解
分析、归纳出分子间有间隔
[分组实验]分八个小组做
用注射器分别抽取等体积
的水和空气,用手指堵住针
头口,推压活塞,感受推压
的难易。
分析归纳。
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通过对实验观察,引
发学生以疑导思以思
求知,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
通过实例,使学生形
成分子间间隔表象,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水
平和微观想象力。
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和
讨论培养学生逻辑思
维水平和分析归纳水
平。
从自然、生活到学科
知识,再将学科知识
应用到解析实际问题
中,了解研究身边的
【提问】由分组实验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
【巩固练习】
1、水的三态变化可用分子的哪些知识解释?
2、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3、两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放02和红棕色N02两种气体口对口放置,抽去中间的毛玻片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
播放动画:展示过程与结果。
4、新建马路时,为什么要分成很多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什么不一样宽?
对比归纳、形成概念:
【提问】1、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的情形与电解水时水“跑”走的情形是否一样?为什么?
【演示】flash动画模拟《水分解的微观变化》。
边演示边讲解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思考、讨论、回答
观看多媒体课件演示,听讲
解
学生活动
在教师引导下分析
1.水的蒸发:
水分子未变,分子间隔增大
——物理变化
2.水的电解:
物质及化学现象对人
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自
然界的好奇,领略自
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
谐,同时加深了对知
识的理解,提升解决
问题的水平,突破了
教学难点
使学生的思维从物理
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
对比
设计意图
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
域,从分子本身是否
变化来理解、区别物
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这不但使学生对这两
种变化的理解有所深
化和发展,而且便于
得出定义:分子是保
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
最小微粒。
建立起分
子概念。
水氢气+氧气
通电
引导学生从分子的角度,理解水的蒸发与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模型演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
【小结】分子是保持化学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追问】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呢?
【再次演示】fl ash动画模拟《水分解的微观变化》。
2、氧化汞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提问】你有何发现?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小结】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能够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水分子) (氢分子) (氧
分子)
水分子本身也变了——化
学变化
再次分析出化学变化中分
子发生改变
思考
领会分子的“分与合”,理
解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小组讨论:发现各自观点
观看投影理解分子的构成。
理解分子的性质。
借助计算机辅助教
学,给予学生直观的
印象。
让学生“看见”
分子再分就不是原来
物质的分子了,物质
性质也就随之发生了
变化。
突破教学的又
一个难点。
加深对分子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
能
板
书
设
计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教学反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是初中化学进入微观世界的第一节课,也是最难理解的一节课。
今天第一节课顺利讲解了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及化学变化的实质,感觉效果较好,特记录如下:
多媒体教学给我们传统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好处,但是有的时候很多老师往往局限于多媒体而忽视清晰条理板书所带来的效果。
分子与原子很多老师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感觉效果不错。
课之前,我也做了非常好的课件,但是上课前,我准备还是不用课件讲了,因为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我们的学生上课时走神的较多。
完全集中精力去听课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我用板书画出来的分子和原子把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讲解的淋漓尽致,同时我也把以后要用的C60分子模型在这里分析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学生也听得非常入神,能够完全配合老师的讲解内容,从多个侧面让学生去感觉、去体会、去认知、去学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