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骨伤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首先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还论述了开放性创口早期处理的重要性。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用,总结了诊疗骨折、脱位的手法,如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骨伤病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因素作用所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所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2.损伤的分类(1)根据损伤部位分类:分为外伤和内伤。

外伤是指皮、肉、筋、骨、脉损伤,根据具体受伤部位还可分为骨折、脱位与筋伤。

(2)根据损伤性质分类:分为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

(3)根据受伤时间分类:分为新伤与陈伤。

新伤是指2~3周以内的损伤。

(4)根据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类:分为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

开放性损伤指受到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皮肤或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5)根据受伤程度分类:分为轻伤与重伤。

(6)根据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类:分为生活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交通性损伤、运动性损伤等。

(7)根据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类:分为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学损伤等。

3.骨病的分类:中医骨病分为骨与关节先天性畸形、骨痈疽(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骨梅毒等)、骨痨(骨与关节结核)、骨痹、骨萎(多发性神经炎、小儿麻痹后遗症、骨质软化症、佝偻病)、骨蚀(骨缺血性坏死、骨骺炎)、骨肿瘤、地方病与职业病。

4.损伤的病因(1)外因(指引起人体损伤的外界因素):①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②外感六淫;③邪毒感染(2)内因(指引起人体损伤的内在因素):①年龄;②体质;③解剖结构;④先天因素;⑤病理因素;⑥职业工种;⑦七情六伤5.肝主筋、主藏血;肾主骨、主生髓;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心主血;肺主气6.损伤的局部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体征:①疼痛和压痛②肿胀和瘀斑③功能障碍(2)特殊症状体征:①畸形②骨擦音③异常活动④关节盂空虚⑤弹性固定7.望局部:①望畸形(如肩关节前脱位有方肩畸形,四肢完全性骨折会因重叠移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粗和缩短,桡远骨折可出现“餐叉”样畸形)②望肿胀、瘀斑③望创口④望肢体功能8.闻诊:①听骨擦音②听骨传导音③听入臼声④听筋的响声⑤听啼哭声⑥听皮下气肿音9.问诊—十问歌(新版):问诊首当问一般,一般问清问有关。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讲解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讲解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总论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新伤:是指2~3周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旧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2、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第三章、诊断1、望诊:选择题2、关节活动范围测量:1)中立位0°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即0°)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

2)邻肢夹角法:以两段肢体的夹角计算关节最大活动度。

重点: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en’ test)(做法、临床意义)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4、直腿抬高试验(Laseque’s sign)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住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抬高70°~90°而无任何不适;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觉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麻木者为阳性。

多见于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另:直腿抬高踝背伸试验,即加强试验)5、骨盆挤压试验(Pelvic compression test)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分别于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或患者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方的髂嵴。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整理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整理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总论中医骨伤科学就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得学科。

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得手法整复方法,首次使用竹片夹板固定。

2、《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破伤风,就是世界上应用水银于外伤科得最早记载3、《吕氏春秋·季春纪》:“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为后世骨伤科动静结合理论奠定了基础4、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清创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得分层缝合,正确包扎5、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就是我国现存最早得一部骨伤科专著,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与功能锻练得治疗大法。

6、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7、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8、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得分类与病因病机损伤:就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得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得破坏,及其1、损伤得病因: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七情内伤)2、损伤病机: 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与。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第三章诊断一.损伤得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2、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骨折得主要体征之一)、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二.骨病得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2.畸形、肌肉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与窦道3.望诊望局部:①畸形②肿胀、瘀斑③创口④肢体功能4.闻诊①听骨擦音:骨擦音就是骨折得主要体征之一。

无嵌插得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得肢体时,两断端互相摩擦可发生响声或摩擦感,称骨擦音。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总结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1.骨折: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环者,称为骨折2.脱位:关节遭受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3.石膏临界点:指石膏的硬化、定型阶段,一般需要10~20分钟。

4.骨骺损伤是小儿和青少年骨骼发育停止以前的一种特殊损伤。

5.骨折畸形愈合:骨折发生重叠、旋转、成角而愈合,称骨折畸形愈合。

6. 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为解剖复位。

7. 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并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称为功能复位。

8. 弹性固定:脱位后,骨端位置改变,关节周围未撕裂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位置上,对脱位关节作被动运动时,虽有一定活动度,但存在弹性阻力,当除去外力后,脱位的关节又回复到原来的特殊位置。

知识点1.小夹板最初记载在葛洪《肘后救卒方》。

2.现存最早的骨科专着《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3.《诸病源候论》对伤科学的描述,清创疗方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的分层缝合,要正确包扎为后世清创手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4.华佗的贡献:发明了麻沸散,施行于剖腹手术、刮骨术,还创立了五禽戏,似今练功疗法,可运用于骨伤科疾病之康复。

5.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为横断骨折火粉碎性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严重;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在骨质较弱处造成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轻。

6.骨折的内因:年龄和健康状况;骨的解剖位置和结构状况;骨骼病变。

外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筋肉牵拉;疲劳骨折。

7.骨折的类型: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为横断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裂缝骨折、骨骺分离、压缩骨折。

移位的方式: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

8.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假关节活动)。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整理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整理

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唐•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其中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首次描述髋关节脱位,并分为“从档内处”(前脱位)和“从臀上出”(后脱位)两种,利用手牵足蹬法复位。

3、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首载其创的“悬吊复位法”脊柱骨折。

4、明•薛己撰《正体类要》中序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5、清•吴谦等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6、《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一书,提出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治疗骨折的四项原则。

1.损伤的分类:1.) 部位:外伤(皮肉筋骨脉、骨折脱位筋伤)和内伤(脏腑以及脏腑气血经络功能紊乱)。

2.) 损伤性质: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

3.) 按受伤时间分:新伤(2~3周内)和旧伤。

4.) 按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5.) 按受伤程度分:轻伤和重伤。

(取决于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长短,受伤部位及其面积大小、深度)6.) 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生活、运动、工业、农业和交通性损伤。

7.) 按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性损伤。

2.损伤的外因: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

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内因是指由于人体内部变化的影响而致损伤的因素,包括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和七情内伤。

3、损伤的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

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4、骨病的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特殊症状体征:畸形、肌肉萎缩、肌肉挛缩、肿块、疮口与窦道。

5、伤科局部望诊包括:望畸形、望肿胀瘀斑、望创口、望肢体功能。

6、闻诊:骨擦音、骨传导音、入臼声、听筋的响声(关节摩擦音、肌腱弹响声与捻发音、关节弹响声)、啼哭声、创伤皮下气肿的捻发音。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笔记总结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笔记总结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笔记总结《中医骨伤科学》重点笔记总结一.小题1.中医骨伤科学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骨”“正体”“伤科”。

2.唐·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其中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首次描述髋关节脱位,并分为“从档内处”(前脱位)和“从臀上出”(后脱位)两种,利用手牵足蹬法复位。

3.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首载其创的“悬吊复位法”。

明·薛己撰《正体类要》中序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4.清·吴谦等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5.损伤的分类:1.)按损伤部位分:外伤(皮肉筋骨脉)和内伤(脏腑损伤以及脏腑.气血.经络功能紊乱)。

2.)按损伤性质分:急性损伤(急骤暴力所致)和慢性损伤(劳逸失度或者体位不正确)。

3.)按受伤时间分:新伤(2~3周内)和旧伤(/宿伤)。

4.)按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闭合性损伤(钝性暴力损伤而无外部创口)和开放性损伤(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皮肤.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相通)。

5.)按受伤程度(取决于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长短,受伤部位及其面积大小.深度)分:轻伤和重伤。

6.)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生活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和交通性损伤。

7.)按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性损伤。

6.损伤的外因主要是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四种。

7.损伤的内因是指由于人体内部变化的影响而致损伤的因素,包括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和七情内伤等。

8.损伤的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

9.损伤的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10.骨病的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完整版)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讲解)

(完整版)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讲解)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总论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新伤:是指2~3周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旧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2、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第三章、诊断1、望诊:选择题2、关节活动范围测量:1)中立位0°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即0°)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

2)邻肢夹角法:以两段肢体的夹角计算关节最大活动度。

重点: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en’ test)(做法、临床意义)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4、直腿抬高试验(Laseque’s sign)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住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抬高70°~90°而无任何不适;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觉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麻木者为阳性。

多见于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另:直腿抬高踝背伸试验,即加强试验)5、骨盆挤压试验(Pelvic compression test)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分别于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或患者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方的髂嵴。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总结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总结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总结名词解释:1.骨折: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环者,称为骨折2.脱位:关节遭受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3.石膏临界点:指石膏的硬化、定型阶段,一般需要10~20分钟。

4.骨骺损伤是小儿和青少年骨骼发育停止以前的一种特殊损伤。

5.骨折畸形愈合:骨折发生重叠、旋转、成角而愈合,称骨折畸形愈合。

6. 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为解剖复位。

7. 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并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称为功能复位。

8. 弹性固定:脱位后,骨端位置改变,关节周围未撕裂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位置上,对脱位关节作被动运动时,虽有一定活动度,但存在弹性阻力,当除去外力后,脱位的关节又回复到原来的特殊位置。

知识点1.小夹板最初记载在葛洪《肘后救卒方》。

2.现存最早的骨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3.《诸病源候论》对伤科学的描述,清创疗方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的分层缝合,要正确包扎为后世清创手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4.华佗的贡献:发明了麻沸散,施行于剖腹手术、刮骨术,还创立了五禽戏,似今练功疗法,可运用于骨伤科疾病之康复。

5.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为横断骨折火粉碎性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严重;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在骨质较弱处造成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轻。

6.骨折的内因:年龄和健康状况;骨的解剖位置和结构状况;骨骼病变。

外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筋肉牵拉;疲劳骨折。

7.骨折的类型: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为横断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青枝11.12.下1/3骨折多因间接暴力所致,常呈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移位可因暴力方向、前臂和肘关节的位置而异,多位成角、内旋移位。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伤科学复习重点118倾情巨献,圣诞快乐名词解释:1. ⾻擦⾳:⾻擦⾳是⾻折的主要体征,完全性⾻折,当摆动或触摸⾻折的肢体时,两断端相互摩擦可发⽣响声或摩擦感,⾻擦⾳出现即为⾻折处,经治疗后消失,表⽰⾻折已连续或⾻折处出现嵌插。

2. 异常活动:在肢体没有关节处出现了类似关节的活动,或关节原来不能活动的⽅向出现了活动,多见于⾻折脱位或韧带断裂。

3. 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退⾏性变或外⼒作⽤,使腰椎间盘纤维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管、脊髓、马尾神经等,产⽣以腰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占腰椎间盘突出症总发病⼈群的80%,男性多于⼥性,下腰部椎间盘为本病的好发部位,其发病率约占总发病⼈数的98%4. 颈椎病是⼀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即颈椎椎间盘退⾏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仅出颈椎的退⾏性改变⽽⽆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性改变。

5. ⾻质疏松症:以⾻量减少、⾻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折为特征的全⾝性⾻疾病。

临床症状为:腰背部疼痛,隐痛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后为全⾻痛。

⾻折时,患部有明显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

6. 化脓性关节炎是指发⽣在关节部位的化脓性感染,属“关节流注”范畴。

临床症状为全⾝出现感染中毒症状,如寒战、⾼热等;局部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肤发红灼热。

7. 颈⼲⾓:股⾻颈与股⾻⼲构成的⾓度,正常值:110°~140°。

颈⼲⾓⼤于正常为髋外翻,⼩于正常为髋内翻。

8.前倾⾓:股⾻颈的长轴与股⾻的冠状⾯形成的⾓度,正常值:12°~15°9. 掌倾⾓:桡⾻远端与腕⾻(⽉⾻与⾈状⾻)形成的关节⾯,其背侧边缘长于掌侧,故关节⾯向掌侧倾斜10°~15°10. 尺倾⾓:桡⾻下端外侧的茎突,较其内侧常1~1.5cm,故其关节⾯还向尺侧倾斜20~25°11. 肘后三⾓:肘部的三点⾻突标志是肱⾻内、外上髁,及尺⾻鹰嘴。

中西医结合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中西医结合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总论第一章:发展史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 固定。

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 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损伤】 外界各种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使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器官出现 结构上的破坏和功能上的紊乱,此即为损伤。

骨伤科学之范畴中,损伤主要涵盖 了骨折、脱位、筋伤和内伤。

骨折系指由于外力的作用,破坏了骨或软骨的.完整性和连_续性者。

脱位(关节脱位、脱骸、脱臼),系指外力使构成关节各骨一的骨一端关节面失去 了正常的对合关系,发生功能障.碍者。

筋伤系因外来暴力、慢性劳损或风寒湿 邪侵袭等原因所造成筋的损伤,其含义与西医学所指的软组织损伤大致相当。

骨 伤科学范畴中.的内伤是指由损伤引起的气血、脏腑、经络组织结构破坏及生理 功能障碍,其不同于内科领域里一的内伤概念,为了区别,亦称“内损” 。

损伤的分类:按损伤部位分:外伤(皮肉筋骨脉)和内伤(脏腑损伤以及脏腑、气血、经络功能紊乱)。

按损伤性质分:急性损伤(急骤暴力所致)和慢性损伤(劳逸失度或者体位不正确)。

按受伤时间分:新伤(2~3周内)和旧伤(/宿伤)。

按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闭合性损伤(钝性暴力损伤而无外部创口)和开放性损 伤(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皮肤、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 相通)。

按受伤程度(取决于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长短,受伤部位及其面积 大小、深度)分:轻伤和重伤。

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生活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和交 通性损伤。

按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 伤和生物性损伤。

中医骨伤科重点

中医骨伤科重点

1.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2.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颞颌关节脱位复位,论述开放性伤口早期处理重要性。

3.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现存最早骨伤专著,分述骨折、脱位、内伤三大证型,提出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

4.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5.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6.内伤是指脏腑损伤及暴力所引起的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紊乱而出现的各种损伤内证。

7.急性损伤是指急骤的暴力所引起的损伤。

慢性劳损是指劳逸失度或体位不正确,导致外力长期累积于人体所致的损伤。

8.外伤四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

9.病机:①气滞:多见胸部屏伤或挫伤。

特点是外无肿形,痛无定处,自觉疼痛范围较广,体表无明确压痛点。

②血瘀:血瘀出现局部肿胀、疼痛。

疼痛性质如针刺刀割,痛点固定不移,是血瘀最突出的一个症状。

10.肝主筋(手足拘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肝藏血,肾主骨。

11.颈部:颈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胸腰背部:直腿抬高试验;肩部:搭肩试验(肩关节内收试验);膝部:挤压研磨试验。

12.骨伤初期:伤后1-2周内;中期:伤后3-6周期间;后期:伤后7-8周后。

——13.夹板固定适应证:①四肢闭合性骨折;②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经处理伤口闭合者)③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14.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①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②密切观察伤肢血运情况③注意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④注意经常调节扎带的松紧度⑤定期进行X线检查了解骨折是否发生再移位⑥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15.骨牵引:又称为直接牵引,系利用钢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使牵引力直接通过骨骼而抵达损伤部位,并起到复位、固定与休息的作用。

骨伤复习重点

骨伤复习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总论: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

2、兰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着。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着。

4、元·李仲南《永类钦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书中记载:“凡腰骨损断,先用门扉一片,放斜一头,令患人覆眠,以手悍止,下用三人拽伸,医以手按损处三时久。

:5、元·危宜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新伤:是指2~3周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旧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2、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第三章、临床诊查1、行痹:表现为游走性关节疼痛;痛痹: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着痹:关节酸痛,重着,痛有定处;热痹:患部灼痛,得冷稍舒,痛不可触。

2、肌力的测定标准:(6级)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Ⅰ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Ⅱ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吸引力(重度瘫痪);Ⅳ级:能抗地心吸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痪);Ⅴ级: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的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Ⅵ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en’ test)(做法、临床意义)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4、直腿抬高试验(Laseque’s sign)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住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抬高70°~90°而无任何不适;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觉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麻木者为阳性。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总论中医骨伤科学就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得学科、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得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破伤风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清创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得分层缝合,正确包扎4、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就是我国现存最早得一部骨伤科专著。

5、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6、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7、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第二章损伤得分类与病因病机损伤:就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得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得破坏,及其1、损伤得病因: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七情内伤) 2.损伤病机: 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与。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第三章诊断一、损伤得症状体征1。

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2。

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骨折得主要体征之一)、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二.骨病得症状体征骨病:骨骼、关节及其周围筋肉得疾病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2.畸形、肌肉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与窦道三。

骨与关节检查法1。

肌张力:在静止状态时肌肉保持一定程度得紧张度。

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Ⅰ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Ⅱ级:肌肉收缩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重度瘫痪)Ⅲ级:能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痪)Ⅳ级: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得阻力(接近正常)Ⅴ级:能抵抗强大得阻力运动肢体(正常)2.临床检查方法用途:摸压痛、摸畸形、摸肤温、摸异常活动、摸弹性固定、摸肿块手法:触摸法,挤压法、叩击法、旋转法、屈伸法、摇晃法3、关节活动范围测量:中立位0°法、邻肢夹角法第四章治疗方法一。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汇总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汇总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汇总《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汇总总论第1章:发展史(选.填)1.《黄帝内经》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人体解剖学知识。

2.《肘后救卒方》XXX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3.《刘涓子鬼遗方》南北朝·XXX是我国最早的外伤科专书,对金疮和痈疽的诊治有较详尽的论述。

4.《诸病源候论》隋·巢元为我国第一部病理学专著,将骨伤科疾病列为专章。

5.《仙授理伤续断秘方》XXX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著,分述骨折,脱位,内伤。

6.《洗冤集录》XXX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7.《世医得效方》元·危亦林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8.《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清·XXX将正骨手法归纳为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9.治疗骨折的四项基本准绳:动静联合.筋骨并重.表里兼治.医患协作。

(填)第2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损伤的分类①按损伤部位:外伤和内伤②按损伤的发生过程和外力作用的性质: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③按受伤时间:新伤:2~3周以内的损伤或损伤后立即就诊者。

XXX: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工夫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④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黏膜是否破损:闭合性损伤: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开放性损伤: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或黏膜破损而有创口流血,XXX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2.外力伤害性质的不同可分类:(会根据具体损伤各自分类)(1)直接暴力:损伤部位发生在直接作用部位,如创伤.挫伤.骨折.脱位(2)间接暴力:损伤部位在远离外力作用部位,如传达暴力.扭转暴力引起相应部位的骨折.脱位。

如高空坠落,臀着地,对脊柱反作用力,造成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或伴严重的脱位及脊髓损伤(3)肌肉强烈收缩:跌仆股四头肌收缩引起髌骨骨折。

投掷手榴肌肉收缩引起肱骨干骨折。

(4)持续劳损:单一历久弯腰引起慢性腰肌劳损。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辨证诊断症状:一般症状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特殊症状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骨折)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突出骨端(脱位)量度:量度主要是用带尺或量角器等来检查肢体的长短、粗细,以及关节活动度,判断损伤及预后的功能。

骨折1 定义:骨折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者,称为骨折。

2外因:外来暴力(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拉力及慢性劳损)。

内因:患者年龄、性别、健康状况、骨骼的解剖特点及骨类疾病等。

3分类:闭合性、开放性(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

不完全性、完全性(损伤程度)。

横行、斜形、螺旋形、粉碎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骨骺骨折、压缩骨折、凹陷骨折、裂纹骨折(骨折线的形态)。

稳固性、不稳固性(整复后的稳定程度)。

4骨折段的移位: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

5骨折晚期并发症:坠积性肺炎、褥疮、关节僵硬、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迟延愈合或不愈合、迟发性畸形、泌尿系感染(结石)。

卧床三大并发症: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

6骨折的骨折:复位(手法复位、切开复位)固定方法(骨折复位后,必须有效的、持续的固定在良好的位置防止骨折再移位直至临床愈合。

分为内固定和外固定,外固定有夹板、石膏绷带和持续牵引等)练功药物治疗(初期以消为主、中期以和为主、后期以补为主)上肢骨折(一)锁骨骨折锁骨位于胸壁的前上方,横架于胸骨与肩胛骨肩峰之间,使上肢与躯干发生骨与关节的联系。

骨折后局部有肿胀和压痛,扪诊可摸到移位的骨折端。

X线检查可确诊。

通常以非手术疗法治疗,不必强求解剖对位,只要与健侧等长,无上下成角畸形,预后和功能均属满意。

(二)肱骨外科颈骨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骨折: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环者,称为骨折2.脱位:关节遭受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3.石膏临界点:指石膏的硬化、定型阶段,一般需要10~20分钟。

4.骨骺损伤是小儿和青少年骨骼发育停止以前的一种特殊损伤。

5.骨折畸形愈合:骨折发生重叠、旋转、成角而愈合,称骨折畸形愈合。

6. 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为解剖复位。

7. 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并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称为功能复位。

8. 弹性固定:脱位后,骨端位置改变,关节周围未撕裂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位置上,对脱位关节作被动运动时,虽有一定活动度,但存在弹性阻力,当除去外力后,脱位的关节又回复到原来的特殊位置。

知识点1.小夹板最初记载在葛洪《肘后救卒方》。

2.现存最早的骨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3.《诸病源候论》对伤科学的描述,清创疗方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的分层缝合,要正确包扎为后世清创手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4.华佗的贡献:发明了麻沸散,施行于剖腹手术、刮骨术,还创立了五禽戏,似今练功疗法,可运用于骨伤科疾病之康复。

5.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为横断骨折火粉碎性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严重;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在骨质较弱处造成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轻。

6.骨折的内因:年龄和健康状况;骨的解剖位置和结构状况;骨骼病变。

外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筋肉牵拉;疲劳骨折。

7.骨折的类型: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为横断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裂缝骨折、骨骺分离、压缩骨折。

移位的方式: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

8.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假关节活动)。

9.小夹板固定的原理:a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力 b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 c伤肢置于与移位倾向相反的位置。

操作步骤:以长骨骨折为例,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及患者肢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夹板,并将所需用的固定器材均准备齐全,整复完毕后,在助手维持牵引下,如需外敷药者将药膏摊平敷好,再将所需的压垫安放于适当的位置,用胶布贴牢。

将棉垫或棉纸包裹于伤处,勿使其有皱褶,将夹板置于外层,排列均匀,板间距1~1.5cm为宜。

板的两端勿超过棉垫骨折线最好位于夹板之中央,由助手扶持板,术者依次捆扎系带,两端扎带距板端1~1.5cm为宜,防止滑脱。

固定完毕后,如需附长板加固者,可置于小夹板的外层,医绷带缠绕;如需持续牵引者按牵引方法处理。

10.石膏外固定的特点:塑形好、固定确实可靠、无弹性、不能随时调整松紧度、固定范围大。

11.功能复位标准:a对线: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b对位:长骨干骨折对位至少应达1/3以上,干骺端骨折对位至少应达3/4左右。

C长度: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下肢骨折缩短2cm以内若无骨骺损伤,可自行矫正,成人则要求缩短移位不超过1cm。

12.骨折的并发症:外伤性休克、感染、内脏损伤、重要血管损伤、缺血性肌痉挛、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脂肪栓塞、坠积性肺炎、褥疮、尿路感染及结石、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

13.骨折的愈合过程就是“淤去、新生、骨合”的过程。

分为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塑形期。

14.骨折的三期用药代表方:a初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外用消於止痛药膏、清营退肿膏,内用活血止痛汤,大成汤。

b中期,接骨续筋。

外用接骨续筋药膏,内用续骨活血汤、桃红四物汤。

C后期,舒筋活络,壮筋骨、养气血、补肝肾。

外用万应膏,内用壮筋养血汤。

15.骨折迟缓愈合的影响因素:固定不恰当、局部血供差、感染、感染伤口中有死骨或其他异物存在、过度牵引、骨折断端牵开的距离较大。

16.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固定:在助手维持牵引下,将棉垫3~4个放于骨折部的周围,短夹板放在内侧,若内收型骨折,大头垫应放在肱骨内上髁的上部;若外展型骨折,大头垫应顶住腋窝部并在成角突起处放一平垫,三块长夹板分别放在上臂前、后、外侧,用三条扎带将夹板捆紧,然后用长布带绕过对侧腋下用棉花垫好打结。

17.桡骨远端骨折分伸直型和屈曲型。

体征:伸直型骨折远端向背侧和桡侧移位,桡骨远端关节面改向背侧倾斜,想尺侧倾斜减少或完全消失,甚至形成相反的倾斜。

屈曲型骨折远端向桡侧和掌侧移位,此类骨折较少见。

18.肱骨干骨折的特点:a中下1/3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 b下1/3骨折发生断端分离 c中下1/3骨折易发生愈合障碍。

19.肱骨干骨折中下1/3如何移位:中1/3骨折时,近端因三角肌和喙肱肌牵拉而向外、向前;远端因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上。

下1/3骨折多因间接暴力所致,常呈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移位可因暴力方向、前臂和肘关节的位置而异,多位成角、内旋移位。

20.尺骨鹰嘴骨折的特点:a撕脱骨折、骨片骨折,骨折线可以不累及关节面 b骨折可以为横行、斜形、粉碎性 c粉碎性骨折,骨折线可以延伸及尺骭 d肱三头肌牵拉骨折引起的分离是主要的移位倾向。

21.股骨颈骨折按X线表现可分为外展型和内收型。

外展型骨折常在髋关节外展时发生,多为头下骨折,骨折端常互相嵌插,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直线所成的倾斜角往往小于30度,骨折局部剪力小,较稳定,血运破坏较少,故愈合率高。

内收型骨折常在髋关节内收时发生,多为颈中部骨折,亦可发生在头下部或基底部,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直线所形成的倾斜角往往在45度左右,颈干角小于正常值,如角度大于70度时,两骨折端往往接触很少且有移位现象,骨折处剪力大,极不稳定,血运破坏较大骨折愈合率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率高。

临床上内收型较多见,外展型较少见。

22.锁骨骨折的好发部位:中外1/3处。

首选手法整复。

23.肋骨骨折的并发症:血气胸最常见、肺不张等。

24.Denis于1983年提出“脊柱三柱”概念,即前纵韧带、椎体及椎间盘前2/3为前柱;后纵韧带、椎体及椎间盘后1/3为中柱;椎弓、关节突关节、棘突、椎板、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为后柱。

脊柱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中柱的完整。

凡损伤累计二柱以上结构均为不稳定性损伤。

25.骨盆骨折分为侧方压缩型、前后压缩型、垂直压缩型、混合型、撕脱性骨折。

并发症:失血性休克、泌尿道损伤、直肠损伤、女性生殖道损伤、神经损伤。

26.脱位的特有体征:关节畸形、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脱出骨端。

27.颞颌关节脱位诊断依据:a病史,多有过度张口或暴力打击等外伤史 b症状,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口角流涎等 c体征,半张口位、口不得闭、不得张、畸形、单侧或双侧脱位、关节突异位28.肩关节脱位的分型和特点:肩关节脱位好发于20~50岁之间的男性。

根据脱位的时间长短和脱位次数的多少,可以分为新鲜性、陈旧性、习惯性脱位三种。

根据脱位后肱骨头所在的部位,又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两种,而前脱位又可分为喙突下、盂下、锁骨下脱位,其中以喙突下脱位最多见。

29.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复位成功的标志:听到轻微的入臼声,使其手触及伤侧肩部,复位即告成功,疼痛立即消失,患儿即能屈伸伤肢。

30.筋伤的分类:根据不同暴力形式分为扭伤、挫伤、碾压伤。

根据筋伤病理变化分为淤血凝滞、筋位异常、筋断裂。

根据筋伤病程分为急性、慢性筋伤。

筋伤的主要症状是疼痛、於肿和功能障碍。

急性筋伤特点:亦称新伤,系由突然暴力所引起的、不超过两周的新鲜的筋损伤。

一般有明显的外伤史,局部疼痛、肿胀、血肿及瘀斑、功能障碍等症状较明显。

慢性特点:亦称陈伤,系由急性筋伤失治或治疗不当、不彻底,超过两周的筋的损伤。

若筋伤断裂系老弱患者,或劳损性筋伤,日久可出现肌肉僵凝、肌力柔弱、局部苍白浮肿等慢性筋伤症状。

31.▲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和骨性愈合标准32.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33.1)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34.2)局部无异常活动(只针对长骨干,不针对短骨或脊柱骨折),短骨和块骨骨折时,不会出现异常活动;35.3)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36.4)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1kg达1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手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

37.5)连续观察2周骨折线模糊,观察的第一天即临床愈合日期。

38.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X线照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39.40.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主因︰骨膜、断端血供(股骨头的血供主要来自关节囊和圆韧带的血管)、断端接触、软组织损伤程度、年龄、健康状况次因︰感染、药物应避免因素︰整复︰次数不宜过多,避免粗紧固定︰应合理防止因剪刀回落、旋转影响牵引︰避免过牵涉练功︰避免影响断端稳定的活动41.骨折的治疗︰42.复位:应尽早修复最佳时间0.5-4小时内,无严重肿胀时(若错过整复时机,应待肿胀减轻后再整复,时间为5-10天)(若有血管或神经受挤压时应立即修复﹔全身或局部情况不良时,延期修复)---儿童10-14天,成人3-4周内为宜复位标准︰1)对位与对线2)解剖复位︰对位、对线均达到或接近解剖位置者3)功能复位︰骨折愈合后,不影响患者功能的复位必考:对位(指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指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为解剖复位。

43.功能复位的标准对线︰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成角移位若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成人不宜超过10°,儿童不宜超过15°。

成角若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和适应,故必须完全复位。

对位︰长骨干骨折对位至少应达1/3以上,干骺端骨折对位至少应达3/4长度︰儿童下肢骨折缩短2cm以内,成人则要求缩短移位不超过1cm骨折畸形愈合︰骨折发生重叠、旋转(大于10-15°)、成角(大于10°)而愈合。

短缩︰下肢超过1cm,上肢略多病案分析1.肱骨髁上骨折诊断、鉴别、治疗。

诊断:a明确的外伤史 b髁上部压痛明显,可捫及假关节活动,伸直型移位明显者,肘部呈靴状畸形,但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鉴别:主要与肘关节脱位相鉴别,两者局部症状相似,肘关节脱位肘后三角关系异常,而肱骨髁上骨折肘后三角关系无变化。

X线片可以确诊。

治疗:a无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上臂石膏后托固定3周。

b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肘部肿胀较轻,桡动脉搏动正常: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练功活动 / 手法复位+石膏托固定+练功活动 / 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固定+练功活动 c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伤后世间较长,肘部肿胀严重,并已有水泡形成,桡动脉搏动较弱,但皮肤与手部感觉、活动正常,指端毛细血管循环存在者:持续骨牵引+严密观察 3~5天后,肿胀消退,可选择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经皮穿针固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