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汤加减治疗中医痹症的临床疗效

合集下载

“附子”在中医痹证中的妙用——师承名中医刘建玉副主任医师经验总结

“附子”在中医痹证中的妙用——师承名中医刘建玉副主任医师经验总结

“附子”在中医痹证中的妙用——师承名中医刘建玉副主任医师经验总结张志云张掖市中医医院甘肃张掖734000【摘要】附子为治疗痹证之要药。

在中医痹证的治疗上,刘建玉副主任医师积累数十年临床经验,巧妙运用“附子”这味药,组方治疗因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颈、肩、腰、腿及四肢小关节之痹痛,疗效显著。

受到患者好评!【关键词】附子痹证中医辨证施治1. 附子概述1.1概念: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

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片(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性味辛、甘、热,有毒。

归心、肾、脾经。

《神农本草经》最早记载“初种之小者为乌头,附乌头而旁生者为附子……主风寒呃逆邪气,寒湿痹阻,拘挛膝痛,不能行走,破症坚积聚,血瘕,金疮。

”《本草纲目》记载“附子入手少阳三阳、命门之剂,浮中沉无所不至,味辛大热,为阳中之阳,故行不止,非若干姜止而不行也,非身表浮而四肢厥者不可借用,如用之者以其治逆也。

”其有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治功效。

1.2应用“附子”的适应症:(1) 身体骨节疼痛:“身体痛,不能自转侧。

骨节痛,挚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或身微肿,脚气上入。

诸肢节疼痛,脚重如脱。

”(2) 颈项或四肢拘急:“颈项强。

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

”(3) 恶风恶寒:“背恶寒,恶风不欲去衣。

”(4) 头眩、身膶:“头风,重眩。

头眩,身膶动,振振欲僻地。

”2. 痹症概述2.1概念: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痠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2.2证型:(1) 风寒湿痹:肢体关节,肌肉痠楚疼痛,屈伸不利,恶风,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或肌肤麻木不仁。

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浮、弦或濡缓。

(2) 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活动不便,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

加味附子汤治疗痹症的效果分析

加味附子汤治疗痹症的效果分析

加味附子汤治疗痹症的效果分析作者:李严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年第13期【摘要】目的观察加味附子汤治疗痹症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痹症患者4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洛索洛芬钠分散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附子汤加减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加味附子汤治疗痹症效果良好,能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痹症;加味附子汤;疗效;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3..02痹症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是一组由风、寒、湿、热所致的临床疾病,可造成气血不畅、经络阻塞,从而引发关节、筋骨麻木、酸痛、肿胀、屈伸不利等,甚至引发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因此,寻找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对于提高痹症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药物为治疗痹症的直接方法,为探究加味附子汤治疗痹症的疗效,本文选取相关病例实施研究,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痹症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痹症的诊断标准,排除严重脏器疾病,影响药物疗效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4.82±4.94)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1±0.47)年;观察组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4.78±4.97)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23±0.42)年。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经伦理认证,患者全部签署治疗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洛索洛芬钠分散片治疗:洛索洛芬钠分散片60 mg,2次/d,以4周作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甘草附子汤的临床应用案例

甘草附子汤的临床应用案例

甘草附子汤的临床应用案例甘草附子汤,是一种在中医临床上常用的经典方剂,主治寒痹阴弱、筋骨拘急、关节疼痛等症状。

下面我们将分享一些甘草附子汤在临床上的应用案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案例一: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患者女性,45岁,主诉全身关节疼痛,僵硬,尤其是手腕、膝关节明显。

经检查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经常服用抗炎药物仍无效。

中医诊断为寒湿凝滞,肺脾气虚。

方药:甘草附子汤加减。

服药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持续服用一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案例二: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患者男性,58岁,多年来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尤其是双膝、腰背部疼痛明显,关节红肿。

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中医诊断为寒湿内蕴,气血不畅。

方药:甘草附子汤加减。

服药后患者感觉体内气血得到调畅,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腰背部的疼痛也有所缓解。

连续服用一个月后,关节红肿消退,患者精神状态和食欲明显改善。

案例三: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患者女性,60岁,近期出现腰部疼痛,伴有下肢麻木、乏力症状。

CT检查显示为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诊断为肾虚风寒侵袭。

方药:甘草附子汤加减。

服药后患者感到腰部疼痛减轻,下肢麻木感明显改善,乏力感减轻。

连续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腰部疼痛明显减少,下肢麻木症状几乎消失,身体机能得到明显改善。

以上就是几例甘草附子汤在临床应用中的案例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应用中药治疗时,务必遵医嘱服用,不可擅自更改药方和剂量。

祝愿大家早日康复,健康快乐!。

附子汤加减治疗中医痹症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附子汤加减治疗中医痹症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2018年6月C第5卷/第18期Jun. C. 2018 V ol.5, No.18174附子汤加减治疗中医痹症临床疗效观察分析秦立梅(百草堂秦氏中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摘要】目的 探究加减附子汤治疗中医痹症的作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到本门诊进行诊断治疗的96例中医痹症患者,随即将其等分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施用西医常规止痛治疗,实验组施用附子汤加减,结果 按照治疗中医痹症的两个疗程结束后,对照组:对痹症治疗的总有效人数为35例,无效人数13 例,总有效率为 77.8%。

实验组:对痹症治疗的总有效例为44例,无效 4 例,总有效率为 91.7%;就总有效率来说,实验组得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更好的成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9,P<0.05)。

结论 运用加减附子汤治疗中医痹证,效果优良,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关节红、肿、疼痛等症状,疗效明显,预后安全可喜,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疗效;中医痹症;附子汤加减【中图分类号】R764.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8.18.174.02痹症,中医认为的发病原因是是由于寒、湿、风、热等侵袭人体,使经络不通、血气瘀阻,从而导致疾病发生[1]。

它的主要症状有:关节疼痛、麻木、酸楚肿胀等情况,在临床上,总是发作反反复复,造成困扰,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可能引起残废[2]。

临床治疗痹症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为了探究加减附子汤治疗中医痹症的作用效果,笔者选择本门诊近三年来诊断治疗的96例痹症患者开始了探究。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到本门诊进行诊断治疗的96例中医痹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43例,将其等例数得去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8例,平均年龄为(55.3±13.2)岁,男26例,女22例,病程4.7年上下;另一组同样也是48例,平均年龄为(54.9±14.6)岁,男27例,女21 例,病程4.5年左右。

加味附子汤治疗痹症临床观察

加味附子汤治疗痹症临床观察
l 资料 与方 法 1 . 1 一 般资料
显 改善或 进展 。
1 . 4 统计 学 处理
采用 S P S S 1 9 . 0统 计 软件 进 行数 据 分 析 , 对 数据
进 行 四格 表 总有效 率 的 Y 检验, 以 P<0 . 0 5为 差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
2 结 果
痹) 。辨证 为湿 瘀 互 结 , 肝 肾 亏 虚 。治 宜 祛 湿 活 血 通 络, 补益 肝 肾。选用 加 味附子 汤 加减 , 处方: 炮 附子 1 O
草6 g , 水煎 服 , 每 日 1剂 , 早、 晚各 1 次, 饭后 服用 。对
照 组给予 洛 索洛芬 钠 口服 , 每次 6 0 mg , 每 日 2次 。两 组 均 以 4周 为 1 个疗程 , 治疗 3个 疗程 后 进 行 疗效 评 价 。治疗 期 间不辅 助其 他疗 法 。
主诉 : 全身 酸 痛 半 年 。患 者 于 睡前 双 下 肢 酸 痛 , 右 足 跟 凉痛 , 睡 中或 醒后 全 身 酸 痛 , 左侧腰背痛 , 乏力 , 眠
差 多梦 , 腕踝 关节 酸 痛 , 遇冷 加 重 , 头晕 , 头胀, 后 脑 部
痛, 牙 周痛 , 少腹偶痛 , 月经 量多, 有块 , 经前腹痛 , 小 便黄 , 大便 每 日 1 ~2次 , 舌淡 、 质暗, 苔 白腻 , 脉 沉 无 力 。被西 医 诊 断 为 “ 风 湿性 关 节 炎 ” 。曾 采 用 药 物 治 疗( 具 体药 物不 详 ) , 效 果 欠佳 。中 医诊 断 为 : 痹症( 痛
风” 之称, 首 见于《 黄帝 内经 》 。《 素问》 认 为“ 痹” 为“ 风 寒湿 三气杂 至” , 并记 载 了 “ 病 在筋 , 筋挛节痛 , 不可 以 行” ; “ 病在 肌肤 , 肌 肤尽 痛 ” ; “ 病 在骨 , 骨 重 不 可举 , 骨 髓 酸痛 ” 等 临床 表现 。痹 症 相 当于 西 医 临床 中 的风 湿 性、 类 风湿 性关 节炎 、 痛风、 骨关 节 炎 等 慢性 自身 免 疫 系统疾 病 , 以晨 僵 、 关节 酸痛、 重着 、 麻木、 屈伸不 利、 关节肿 大变 形等 为 主要 临 床症 状 , 严 重 者 可造 成 患 者 关节 运 动 功 能 障 碍 , 甚至致残 , 严 重 影 响 了患 者 的 生 活质 量 j 。因此 , 尽早对痹症进 行科学有效 的治疗, 对改 善患 者预后 , 提 高 患 者 生活 质量 尤 为重 要 。笔 者 有幸 随恩 师李 家庚 教授 学 艺 , 观察 导 师 运 用加 味附 子 汤治 疗痹 症 , 疗 效显 著 , 现 分析 如下 。

附子汤加减治疗中医痹症的临床疗效

附子汤加减治疗中医痹症的临床疗效

174附子汤加减治疗中医痹症的临床疗效周维德中医痹症是临床多发常见疾病,各个年龄段人群均存在患病可能性,主要临床症状为肢体酸痛、麻木、僵硬、全身关节骨骼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四肢变形明显,病变可对脏腑产生累积,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水平。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均产生比较明显的变化,空调的广泛应用及日常饮食中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导致中医痹症临床发病率逐年升高,患者病情呈进行性进展,治疗后反复发作,长期处于痹症的病理状态极易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受损及关节功能障碍,为此需采取有效的方式治疗干预。

一、什么是中医痹症痹在中医理论中代表闭塞、不通畅,关于痹症的相关理论最早在传统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有明确描述,《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中医典籍中也多次提及中医痹症,并系统提出利用附子汤治疗中医痹症的理论。

痹症是中医理论专用名词,主要病因为机体内正气不足,外界风寒湿邪入侵,导致筋骨、肌肉、经络等受阻,正气长期处于虚弱状态,必然导致体内寒湿之气大量聚集,血气瘀堵逐步加重,导致病变入侵患者经络组织,关节及骨骼失去营养,产生疼痛、酸胀、麻木等症状。

中医痹症的病理特点与西医理论中风湿类疾病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之间并不能完全等同。

中医痹症包括狭义与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痹症是指外感风寒及正气亏虚引发的疾病,长期未能得到有效治疗,极易导致气血瘀堵加重,受影响最大的是患者机体的各个关节。

广义理论的痹症是指关节、静脉、气血、五脏六腑等受累及引发的痹症。

西医理论中痹症是指胶原组织及结缔组织产生的相关疾病,主要类型包括退行性关节疾病、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膝关节滑膜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足底筋膜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 炎等。

二、痹症的病因与分类痹症的病因比较复杂,主要发病机制为肝肾亏虚,正虚邪实,患者外感风寒,体内产生大量堵塞,痰、瘀、虚、邪相互作用,在患者体内形成恶性循环,进而导致痹症的发病。

痹症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其主要原因为患者经络受阻,瘀血在体内长期停滞,导致机体各个脏腑功能衰退,气血运行状态出现明显异常,气机不畅也会对静脉的正常运行造成不良影响。

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痹证50例疗效观察

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痹证50例疗效观察

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痹证50例疗效观察目的:探討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痹症临床效果。

方法:不分性别、年龄、职业,按诊断标准确诊的痹症患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随证加减治疗。

结果:共治疗50例,治愈35例,有效10例,好转3例,无效2例。

治愈率为70%,总有效率为96%。

结论: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痹证既能温阳祛寒除湿,又能发散通络以祛病邪,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痹证;中医;中药;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痹症“就是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之气,合而为痹,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正邪相持,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乃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

在《素问·痹论》篇中对“痹“的认定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本科于2007~2010年,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痹症50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均为本院中医科门诊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16岁;着痹10例,行痹15例,痛痹25例。

1.2诊断依据临床表现:肢体关节疼痛,痛有定处、酸麻重着或游走不定,以腕、肘、膝、踝大关节处多见,甚则关节屈伸不便,运动受限或肌肤麻木不仁,受风寒或阴雨天加重,严重者关节出现畸形,苔白脉紧。

1.3治疗方法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药物组成:麻黄6 g,黑附子15 g,细辛3 g,桂枝6 g,白芍6 g,桑枝6 g,地龙5 g,生姜15 g,大枣5枚,炙甘草6 g。

水煎服,日1剂,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痊愈:局部疼痛症状消失,接触风寒或阴雨天对人体无任何影响。

化验检查均正常。

有效:局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当气候变寒时或疼痛加重;化验检查基本正常。

无效:关节疼痛症状无改善,化验检查无好转。

2 结果本组50例,痊愈35例,有效10例,好转3例,无效2例。

大黄附子汤加减治疗痹证的典型病例

大黄附子汤加减治疗痹证的典型病例

大黄附子汤加减治疗痹证的典型病例大黄附子汤出自《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文中明确指出其针对病机为“寒”,即寒实证,大黄附子的作用是温下。

胡氏[1]认为,凡偏侧痛用该方加减治疗均有效。

受此启发,笔者近年来用此方加减治疗各类痹证引起的偏侧关节肿痛取得较好的疗效,特就一些典型案例及其病机方药作一介绍,以抛砖引玉。

1 方药介绍1.1 方药组成及用量大黄附子汤原方由大黄三两(约9 g),炮附子三枚(约15 g),细辛二两(约6 g)组成,亦即附子、大黄、细辛用量比例关系是5∶3∶2,其中附子、细辛用量之和为21 g。

根据其寒热药剂量比例,温热药为主导,主治病证是寒结。

再则,根据组方用药及治病需要,非用大黄则不能通下,但大黄又有寒凝之虞,故附子与细辛用量之和倍于大黄。

全方取大黄通下而不助寒,用附子、细辛温阳而不燥化,诸方相互为用,以奏温阳通下之功。

1.2 适应证中医“痹证”属现代医学风湿病范畴,是人体正气不足或脏腑功能失调,风寒湿热燥等邪为患,痰浊瘀血留滞,引起经脉气血不通不荣,出现以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变形、肢体痿废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其病机多具有“实、结”特点。

笔者借用大黄附子汤宣畅气机、化结除实作用,合用他方以相须相制,用于多种风湿病的偏侧疼痛。

如夹气滞,可与小柴胡汤合用。

夹郁热,病变以上肢关节为主,与升降散合用;以下肢关节为主者,合四妙散加减。

夹瘀热,合四妙勇安汤加减。

夹气虚,合黄芪五物汤加减。

夹血虚,与当归散合用。

2 典型病例案例1:患者,女,48岁,2013年6月20日就诊。

患者4年前被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乙型肝炎”,长期予强的松、羟氯喹、拉米呋定及中药等抗风湿、抗病毒治疗。

1周前出现右手掌指关节肿痛,晨起轻僵滞,劳累时痛甚。

查红细胞沉降率(ESR)、补体C3和C4、抗双链DNA抗体、乙肝病毒基因等基本稳定。

附子汤为主治疗痹证(案一)拈花指月

附子汤为主治疗痹证(案一)拈花指月

附子汤为主治疗痹证(案一)拈花指月廖光群,女,41岁。

四川人。

2008年4月13日初诊。

在酒店厨房做工一年多,于三月前出现双膝肿痛,屈伸不利,双腕关节掣痛,入夜痛不能眠。

夜尿一到两次,大便可。

舌淡红苔薄,脉沉小滑。

查:双膝关节肿得很明显,甚至不能弯曲,下蹲困难,按压局部有明显压痛。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桂枝12克,白芍12克,防风10克,白术18克,炮附子30克(先煎),生姜5片,大枣12克,炙草12克,穿山龙30克,杜仲15克,怀牛膝15克。

三付。

二诊(4月16日):关节肿痛减轻,入夜已经不痛。

仍难下蹲。

脉沉略滑,舌淡红苔水润。

附子汤加味:炮附子45克(先煎),白术24克,茯苓18克,白芍24克,党参18克,桑枝15克,桂枝15克,樟根10克,海桐皮10克。

三付。

三诊(4月18日):膝肿已消退,能下蹲,但仍有疼痛。

左手有麻木感。

脉较前有力一些。

自诉食纳进步,精神好。

附子汤加味:炮附子60克(先煎),白术15克,白芍24克,赤芍12克,茯苓15克,党参15克,丹参15克,泽兰10克,海桐皮12克,红藤30克,鸡血藤30克。

三付。

四诊(4月23日):膝已经能自由弯曲,膝盖位置有少许疼痛,上肢麻木疼痛已很轻微。

但近日外感,鼻塞,喷嚏,怕冷发热,咽痒,咳嗽,有痰,不易咯出。

舌淡苔薄腻润,左寸关脉弦细见滑,右关脉独滑而浮,双尺脉皆微弱。

以麻附辛汤加味:麻黄6克,细辛6克,炮附子60克(先煎),橘红10克,苏叶10克,白芍24克,炙草10克,油松节30克,鹿衔草30克。

三付。

前几日电话随访,已经在建筑工地上做工,无明显不适。

加味附子汤治疗痹症临床观察

加味附子汤治疗痹症临床观察
作 为 研 究 对 象 对 加 味 附 子 汤 治 疗 痹 症 的疗 效 进 行 研 究 , 结
1 . 4 疗 效 判 定
1 . 1一 般 资 料
依 据 《中医 病症 诊 断 疗 效 标准 》进 行 疗 效评 定 。治 愈:治疗 后 患者 的疼 痛 、肿 胀 、麻 木等症 状全 部消 失 ,肢
现畸形。 1 . 3方法

观察组经加味 附子汤治疗后 ,1 8 例患者 中,治愈 1 0 例,
药 治疗 , 1 8 例 患者 中 , 治 愈 5 例 ,有 效 l 1 例 , 无 效2 例 , 治疗
木 ,运 动受 限; 阴雨天 、风寒症 状加 重;严重 者关 节会 出 有效8 例 ,无效0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 0 0 %;对照组经常规西 总有效率为 8 8 . 8 9 %,观察组 的治疗总有 效率 明显高于对 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 . 0 5 )。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停用任何对研究结果有影响的药物。 1 . 3 . 1对 照组 :对 照 组 1 8 例 患者 采用 常规 西药 进行 治 疗 ,每天2 次 口服洛 索洛 芬钠片6 0 mg ,连续 服用4 周为 一个
疗程 。
3 讨

中 医认 为 痹 症 发 病 的主 要 原 因 为 寒 、 湿 、 风 、 热 等 外
参考文献
【 1 】 刘 中元. 奥拉西坦治疗颅脑损伤临床效果观察 [ J ] . 海 峡 药
学, 2 0 1 2 , 1 5 ( 0 2 ) : 9 7 ・ 9 8 .
别 、 年 龄 、病 程 等 一般 资料 差 异 无 统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1 . 2 临 床 表 现
有统计学意义 。

加味附子汤治疗痹症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评价

加味附子汤治疗痹症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评价

加味附子汤治疗痹症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评价发表时间:2019-03-14T10:43:09.18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作者:周建[导读] 加味附子汤治疗痹症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满意度,具有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北郊乡陇西卫生院 625000 【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加味附子汤治疗痹症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方法:选取80例在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入院治疗的痹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随机选取40例痹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加味附子汤治疗,对比两组80例痹症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是92.50%,比对照组高20.00%,患者的满意度是95.00%,比对照组高15.00%,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

结论:对痹症患者实施加味附子汤的临床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关键词】加味附子汤;痹症患者;临床有效率;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015-01痹症是由风、寒、湿、热所导致机体出现经络不通、血气淤滞的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关节和筋骨麻木,酸胀、疼痛和肿胀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对痹症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的80例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在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分组使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加味附子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用药的临床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1.1.1 资料来源与分组本次研究的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在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选取80例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冶疗痹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冶疗痹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冶疗痹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本研究将对痹症患者采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进行治疗的效果展开分析。

方法:纳入128例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布洛芬乳膏外用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治疗,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痹症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可以从源头上根除病根疾病,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且疗效显著。

关键词:痹症;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布洛芬乳膏痹症主要是指人体营卫失调,受到风寒湿气侵袭,统称为痹;《素问.痹论》认为痹主要是指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引发的疾病,如不对其进行及时治疗,就会对患者的生活以及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威胁[1]。

为了对痹症患者采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了解,本研究将对12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128例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治疗痹症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均分为2组。

观察组患者中有27例女性,37例男性,患者的年龄为15—79岁,平均(45.2±2.2)岁;对照组患者中有31例女性,33例男性,患者的年龄为17—78岁,平均(44.9±2.1)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该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布洛芬乳膏外用治疗,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以及面积来对其进行涂抹,并轻轻揉搓,每日用药3—4次。

观察组:该组患者给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治疗,该方主要包含了大枣12枚,生姜、黄芪、威灵仙、制附子各20g,白术、当归各15g,苍术10g、灸甘草各10g,蜈蚣3条、桂枝12g、细辛3g、灸麻黄7g。

【桂枝加附子汤加减-膝痹】

【桂枝加附子汤加减-膝痹】

【桂枝加附子汤加减-膝痹】刘某,女,30岁,门诊患者。

双膝关节疼痛2年余。

患者自述两年前双膝关节疼痛,平素伴有怕冷症状。

每因劳累或遇寒冷天气,双膝疼痛明显加重,痛感剧烈。

现见双膝关节疼痛,得寒则剧,得温则缓,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沉。

综合脉症,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膝痹”范畴,证属阳虚寒滞证,当以温阳通脉,散寒除痹为主要治疗原则,方用桂枝加附子汤加减,整方如下:制附子15g 桂枝30g 白芍15g 干姜6g大枣 12枚红参6g 酒大黄20g 甘草6g7剂,免煎颗粒,日1剂,开水冲服,分早晚两次温服。

二诊:患者自述双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怕冷症状改善。

舌淡苔薄白,脉沉。

嘱上方继服。

7剂,水煎服,日一剂。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痹叙论》:“夫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虽曰合痹,其用各殊。

风胜为行痹,寒胜为痛痹,湿胜为着痹。

三气袭人经络,人于经脉、皮肉、肌肤,不已则人五脏。

……大抵痹之为病,寒多则痛,风多则行,湿多则着。

在骨则重而不举,在脉则血凝不流,在筋则屈而不伸,在肉则不仁,在皮则寒,逢寒则急,逢热则纵。

”该患者为阳虚寒滞之证,素体阳虚,温煦失职,故平素怕冷;阳虚失温,复感风寒湿邪,以致经络壅滞,气血运行不畅,不荣不通则痛;舌淡,苔薄白,脉沉,俱为佐证。

故治宜温阳通脉,散寒除痹,方用桂枝加附子汤加减。

方中重用桂枝以祛风散寒,温通经络;附子温经扶阳,散寒湿而止痛,助卫阳以固表,二药相配,散风寒湿邪而止痹痛。

白芍、甘草、干姜、大枣辛甘发散而调和营卫,使风寒湿之邪得以从外而解。

干姜味辛性热,温阳通脉,以助附子补阳之功。

红参大补元气,加强补阳之力。

酒大黄活血化瘀,通行气血。

甘草调和诸药,使全方共奏温阳通脉,散寒除痹之功。

加减附子汤治疗中医痹症的效果

加减附子汤治疗中医痹症的效果

加减附子汤治疗中医痹症的效果发布时间:2022-09-14T09:00:28.44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1期作者:周翼[导读] 分析在对中医痹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按照附子汤加减进行治疗的效果。

周翼彭山区第二人民医院四川眉山 620861摘要:目的分析在对中医痹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按照附子汤加减进行治疗的效果。

方法研究在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展开,取该时间段内我院收治患者80例为对象,结合组内随机性选择的方式,取其中的40例,在治疗的过程中展开常规性治疗,作为对照组,在对剩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则需要按照附子汤加减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

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结合对两组痹症患者整体治疗效果、炎性因子水平进行统计,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0.05。

结论在对中医痹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附子汤加减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升临床对该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对应症状在较短时间内改善。

关键词:附子汤;中医痹症;康复痹症为临床最为常见的病症类型,在西医领域中,痛风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均可以划分的痹症的范围中。

该类疾病对患者健康所造成的影响较大,结合临床近几年的实际接诊情况可以发现,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痹症的临床发生率正以较快的速度在增加。

结合中医理论可以发现,痹症主要因风、寒、热等入侵所导致,会促使患者存在有血气淤积以及脉络不同的情况,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正常活动等。

从临床目前的接诊情况可以发现,在痹症的作用下会促使患者存在有关节麻木、肿胀、活动受限等情况,且病症存在有反复发作的情况,部分病症较为严重的患者更可能出现致残的情况[1]。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为促使患者对应症状可以迅速得到改善,更应当采取最佳的药物进行治疗。

选择附子汤加减对该部分患者进行治疗逐步在临床得到运用。

本次研究就对附子汤加减在治疗该症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在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展开,取该时间段内我院收治患者80例为对象,结合组内随机性选择的方式,取其中的40例,在治疗的过程中展开常规性治疗,作为对照组,在对剩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则需要按照附子汤加减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

加味附子汤痹证

加味附子汤痹证

加味附子汤痹证炮附子10 g ,党参20 g ,白芍15 g ,白术10 g ,桂枝9 g ,熟地12 g ,当归12 g ,茯苓12 g ,川芎6g ,山药20 g ,枸杞子10 g ,菟丝子10 g ,木瓜10 g ,威灵仙10 g ,薏米仁10 g ,甘草6 g患者,于某,女,45岁。

2012年10月7日就诊。

主诉:全身酸痛半年。

患者于睡前双下肢酸痛,右足跟凉痛,睡中或醒后全身酸痛,左侧腰背痛,乏力,眠差多梦,腕踝关节酸痛,遇冷加重,头晕,头胀,后脑部痛,牙周痛,少腹偶痛,月经量多,有块,经前腹痛,小便黄,大便每日1~2次,舌淡、质暗,苔白腻,脉沉无力。

被西医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 。

曾采用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效果欠佳。

中医诊断为:痹症(痛痹)。

辨证为湿瘀互结,肝肾亏虚。

治宜祛湿活血通络,补益肝肾。

选用加味附子汤加减,处方:炮附子10g ,党参20 g ,白芍15 g ,白术10 g ,桂枝9 g ,熟地12g ,柴胡10 g ,当归12 g ,茯苓12 g ,川芎6 g ,山药20g ,合欢皮10 g ,酸枣仁10 g ,枸杞子10 g ,菟丝子10 g ,木瓜10 g ,威灵仙10 g ,薏米仁10 g ,甘草6 g 。

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饭后服用。

二诊,服药7 d 后,患者诉下肢及腰部疼痛症状明显改善,睡眠正常,但仍有头晕,乏力症状。

舌淡,苔白,脉沉。

根据本次就诊症状,守上方,加黄芪30 g ,天麻10 g 。

7剂,煎服同上。

三诊,各项症状均明显改善,患者诉疼痛基本缓解,精神充沛。

嘱再服7剂巩固治疗。

随访6个月,病未复发。

痹症的发生与机体正气不足、外邪侵袭、生活环境及饮食等因素密切相关。

《类证治裁》曰:“诸痹良由营卫先虚 ? ? 风寒湿乘虚内侵。

正气为邪阻 ? ? 久而成痹。

”患者因正气不足,素体虚弱,腠理空疏,肌肉、经脉、筋骨失于濡养,外邪乘虚而入,引发为痹症。

附子汤加减治疗痹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附子汤加减治疗痹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附子汤加减治疗痹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附子汤加减治疗痹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痹症患者66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

对照组给予洛索洛芬钠分散片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附子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两个疗程之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情况。

结果:治疗组痹症症状消除的时间为(16.98±3.80)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1.97±3.74)d(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9.7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痹症患者,给予附子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症状,减轻其痛苦,加上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附子汤;痹症;疗效痹症是一组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身体所致的临床常见性疾病,可引发气血不畅以及经络阻塞,若不及时进行针对性干预,可诱发关节及筋骨麻木、屈伸不利、肿胀、酸痛,病情继续发展甚至有可能导致运动功能障碍以及残疾,将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西医上的痹症主要包含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因而西医一般主张给予抗炎药、免疫抑制剂或者激素等进行治疗,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但在长期应用的过程中会形成药物依赖性,因而不值得继续推广[1]。

近年来,中医在治疗本病上发挥着独特的优势,不但能够有效缓解其症状,还能够标本兼治,真正治愈疾病。

现将我院采取中医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6例均为我院自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痹症患者,将其按数字奇偶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

对照组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33~68岁,平均(52.64±2.38)岁;病程1~16年,平均(9.87±3.12)年。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痹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痹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痹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探析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痹病的效果。

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260例痹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30例。

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西医、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62%较对照组86.15%更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77%较对照组7.69%更低,差异显著(P<0.05)。

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痹病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痹病;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效果;临床安全性痹病属于内科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筋骨及肌肉酸痛、灼热、麻木及屈伸不利等。

西医治疗痹病的整体效果不太理想,且易产生诸多不良反应[1]。

本研究对130例痹病患者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旨在为痹病患者寻找更理想的治疗方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260例痹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30例。

260例患者均满足《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痹病的诊断标准,且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同时排除合并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者,治疗依从性较差者,无法完成本研究者。

对照组中男患者有48例,女患者有82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6.72±9.13)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病程(1.93±0.58)年。

研究组中男患者有45例,女患者有85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46.63±8.70)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1.87±0.64)年。

将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本次研究上报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后获批,且给予全程跟踪。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

研究组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药方组成如下:麻黄(生,先煎)10g,制附子30g,细辛5g,黄芪(生)25g,防风10g,川芎10g,地龙10g,当归10,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炙甘草9g;对下肢冷甚者加肉桂15g,牛膝15g;对肢体浮肿者加苍术20g,茯苓30g;对全身关节寒甚痛剧者加干姜、乌蛇、羌活各15g,肉桂15g,全虫、蜈蚣各3g;对服药后胃胀、胃痛者加枳壳、白芍各18g,木香、陈皮各12g;用水煎煮以上药材,分为早晚2次温服,1剂/d,以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 察 组 予 以 中 药 附 子 汤 加 减,具 体 方 法:水 煎 服,1 剂 / 日,水 煎 二 次,共 取 汁 500ml,早 晚 饭 后 服 用,250ml/ 次。 方 剂组成:炮附子(先煎)15g、白芍 12g、白术 12g、威灵仙 12g、 当归 12g、熟地 12g、茯苓 12g、菟丝子 9g、木瓜 9g、薏米仁 9g、 枸杞子 9g、党参 18g、山药 12g。治疗时间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对所有数据采用 SPSS 16.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用(— —χ ± s )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并采用 t 检
验和卡方检验,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 41 例,有效率为 91.1%,对照组的治
疗有效 32 例,有效率为 71.1%,P < 0.05,详见表 1。 表 1 两组治疗效果相比(n、%)
3 讨论
历 代 中 医 学 者 认 为 痹 症 是 由“风、寒、湿”引 起,由 于 患 者 正 气 不 足,腠 理 空 虚,风 寒 湿 邪 侵 袭 人 体,导 致 经 络 闭 阻, 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而为痹证,导致肌肉、筋骨、关节出 现 酸 痛、麻 木、屈 伸 不 利 等 症 状。 传 统 医 学 也 不 乏 对 于 痹 症 的论著,《素问 • 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说明 痹症为风、寒、湿合并而成,《金匮要略》:“厉节病,非水湿内 侵,则肝肾虽虚,未必便成厉节”说明外湿是形成厉节病的主 要原因。《痉湿》:“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此病伤于汗出, 或 久 伤 取 冷 所 致 也 … … ”说 明 机 体 发 热 汗 出 时 ,肌 肤 腠 理 尽 开,风袭肌表,也说明是热、风和湿所致 。 [3-5] 湿热侵袭机体, 造成脾胃运化不利,从而水湿不化,湿邪加重,久之则机体亏 虚,正气衰弱,又为风、寒、湿、热的入侵提供了条件。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1.5 疗效判定指标
治疗效果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对痹症的诊 断标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等级。痊愈:临床疼 痛、肿 胀、麻 木 等 症 状 全 部 消 失,关 节 活 动 度 好,不 影 响 正 常 生活及工作;显效:临床疼痛、肿胀、麻木等症状明显减轻,工 作、生 活 稍 有 影 响;有 效:床 疼 痛、肿 胀、麻 木 等 症 状 稍 好 转, 工作、生活影响较大;无效:床疼痛、肿胀、麻木等症状仍旧存 在,工作、生活严重影响,甚至无法工作。治疗有效率 =(痊 愈例数 + 显效例数 + 有效例数)/ 总例数 ×100%。 1.6 统计学处理
组别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例数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 50 20 13 8
4
41
91.1
对照组 50 15 10 7 .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相比较 观察组患者无良反应情况发生;对照组患者出现 1 例胃
部不适、恶心、呕吐症状,1 例浮、水肿症状,1 例荨麻症状,不 良反应发生率为 6.67%。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两组 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0 引言
痹 有 痹 阻 不 通 之 意,中 医 认 为 痹 症 的 发 病 原 因 是 由 于 风、寒、湿 侵 袭 体 表 关 节,使 经 络 不 通、血 气 瘀 阻 而 引 起 四 肢 关 节 僵 硬、疼 痛、麻 木、肿 胀 等 情 况,中 医 痹 症 的 概 念 比 较 广 泛,现 代 临 床 的 风 湿 性 关 节 炎、骨 性 关 节 炎、强 直 性 脊 柱 炎、 痛风等都属于中医痹症范畴 。 [1-2] 本次笔者主要探讨附子汤 加减治疗中医痹正的临床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①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相关检查符合中医痹症诊断标 准;②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脑、肝、肾等器质性疾病;③所 有 患 者 均 无 药 物 过 敏;④ 所 有 患 者 均 无 精 神 及 智 能 障 碍;⑤ 所有患者均同意加入本研究。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止痛治疗,具体方法为:双氯芬酸钠缓 释胶囊(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23856,规格:50mg)饭 后口服,100mg/ 次,1 次 / 日,15 天一个疗程,治疗 2 个疗程。 1.3.2 观察组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年第 16 卷第 75 期
391
·经验交流·
附子汤加减治疗中医痹症的临床疗效
潘周丽
(广西罗城县中医医院,广西 罗城)
摘要:目的 探讨附子汤加减治疗中医痹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5 年至 2016 年中医确诊为痹症的患者 90 例, 随机将 90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止痛治疗,观察组予以附子汤辩证加减,对比观察 两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 41 例,有效率为 91.1%,对照组治疗有效 32 例,有效率为 71.1%,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67% 两组间差异明显 P > 0.05。结论 附子汤加减辩证治疗中医痹症,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附子汤加减;中医痹症;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 4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75.32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 2015 年至 2016 年中医确诊为痹症的患者 90 例,
随机将 90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5 例,观察组中患者年 龄 32~73 岁,平均年龄(56.6±4.3)岁,男性患者 25 例,女性患者 20 例,病程 0.5~18 年,平均病程(12.4±2.5)年;对照组中患者年 龄 30~75 岁,平均年龄(58.5±7.0)岁,男性患者 22 例,女性患者 23 例,病程 0.3~20 个月,平均病程(13.0±3.0)年,两组患者在性 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 0.05。 1.2 纳入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