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习题新人教版
2018年七年级语文练习卷 11.《论语》十二章
2019年七年级语文练习卷班级姓名11.《论语》十二章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愠.(yùn)三省.(xǐnɡ) 罔.(wǎng) 殆.(dài)一箪.食(dān) 曲肱.(ɡōnɡ) 博学笃.志(dǔ)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学而时.习之(按时)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相信)C.七十而从.心所欲(顺从)D.三军可夺.帅也(改变)【解析】B项,信:诚信。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A.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B.七十而从.心所欲择其善者而从.之C.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D.五十而知.天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解析】D项,知:知道;A项,而:表转折/表并列;B项,从:顺从/采纳,听从;C项,为:成为,做/替。
4.下列对例句中两个“其”和两个“之”字的含义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 [例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解析】C项,前后两个“其”都是代词,“他的”的意思;前一个“之”是代指“善者”,后一个“之”代指“不善者”。
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C)A.吾/日/三省吾身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择其/善者而/从之D.匹夫/不可夺志/也【解析】C项,正确划分应为:择其善者/而从之。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论语》一书是__儒__家的经典著作,与__《孟子》《大学》《中庸》__合称“四书”。
(2)假如外国朋友迈克乘坐“一带一路”专列来到郴州,你有幸作为学生代表致欢迎辞,于是你用“__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两句开头。
(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回答)(3)《〈论语〉十二章》中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__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3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节选自《论语》)(乙)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②矣;独下帷绝编③,迨④能倍诵⑤为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节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注: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死后被封为“温国公”。
②游息:玩耍休息。
③下帷: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这里指专心读书。
绝编: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
多次翻阅,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这里指读书勤奋。
④迨:到,等到。
⑤倍诵:“倍”通“背”,背诵。
310.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士不可以不弘毅..(4)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3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12.宋代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请你运用对联的相关知识,以其为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半部《论语》治天下下联:313.语段乙中司马光有什么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借鉴?语段甲中孔子给我们讲了哪些学习方法?【答案】310.(1)悦(高兴)(2)生气(3)宽宏坚毅(4)字311.(1)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就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课后作业习题新人教版
《论语》十二章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不愠.()罔.()殆.()箪.()三省.吾身()曲肱.()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逾.矩。
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温故.而知新。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于.我如浮云。
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中庸》《论语》《尚书》合称为“四书”。
其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C.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D.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他的代表作。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3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节选自《<论语>十二章》)3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太丘舍.去舍:(2)入门不顾.顾:(3)人不知而不愠.愠.:(4)三军可夺.帅也夺:317.下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传不/习乎B.学而/时习之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匹夫不可夺/志也3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19.在与人交往上,甲、乙两文共同强调的是什么?从乙文中你还获得了哪些提高个人修养的方法?【答案】316.舍弃;回头看;生气,恼怒;改变317.C318.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我)离开(走)了;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319.共同强调的是诚信。
对待他人要宽容(“人不知而不愠”);要时常反省自己(“吾日三省吾身”)对待工作要尽职尽责(“为人谋而不忠乎”);要有坚定的志向(“匹夫不可夺志也”)(写出两点即可)【解析】31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太丘舍去: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舍,放弃。
2)入门不顾: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1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选自《<论语>十二章》)【答案】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翻译。
翻译时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还要注意句式变化,倒装句要在翻译时,把语序调整过来;如果有省略句式,翻译时,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
译文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语句通畅。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该句重点词语:三军,指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军,泛指军队;夺,改变;帅,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匹夫,平民中的男子,也指平民百姓。
整句译为: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1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③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_____ ④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回头看趁,乘名词做动词,打洞生气,发怒【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①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顾:回头看;②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漫天飞舞。
因:趁,乘;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
洞:名词作动词,打洞;④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
愠:生气、恼怒。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小题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乎?”(《学而》)而不愠,不亦君子..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一、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吾日三省..吾身:(2)为人谋...:(3)从心所欲....:(4)学而不思则罔.:(5)思而不学则殆.:(6)博学而笃.志:(7)切问而近思.....:2.指出下列加点词在不同语句中的含义。
(1)为(2)而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B.C.D.4.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断地学习旧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当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当中最优秀的去学习,其中不优秀的注意改正他们的缺点。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断地学习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不应当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不应当感到厌倦。
5.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论语》中所讲道理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近的两句是。
(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3)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一句话: , 。
(4)小明学习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
但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
李老师引述《论语》中的两句话“, ”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二、课内语段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论语》十二章习题课件新人教版(1)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 (2)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 (3)吾日三省.吾身( 自我检查、反省 ) (4)不义.而富且贵( 合乎正义 ) 8.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D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 C.曲肱而枕之. 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
(4)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
(5)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6)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5.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
(10)不舍.昼夜( 舍弃 )
(11)博学而笃.志( 坚定 ) (12)仁.在其中矣( 仁德 )
4.一词多义
1为为 可&人 以谋 为&而 师不 矣忠 (乎做(
)
替
)
2 知 人 温不 故知 而&而 知&不 新( 愠(懂得了解))
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
)
3而温故而知&新( 表顺承
)
博学而&&笃志( 表并列 )
.
(2)为人谋而不忠乎?
译文: 替人谋划事情是否尽力了呢?
.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知道思考却不知 . 道学习,就会疑惑。道学习,就会疑惑。 .
(4)博学博而览笃群志书,广切泛问学而习近,思并,且仁志在向其坚中定矣,。恳切地发问请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论语》十二章 (3)
注意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
6.《论语》是___儒_____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_语__录__体___(体裁)著作。它与《__大__学____》 《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 篇。中孔庸子,名_____孟__子_,字________,__________(时 期)鲁国人。我国古丘代伟大的思仲想尼家、政治春家秋、末教期育家, ________学派创始人。
当,做。
•
10.翻译下列句子。 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
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意动用法,
以……为快乐。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 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8
语言建构·能力练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论语( lún )
人• 不知而不愠( yùn )
学而不思则罔• (
)
一箪( )食• wǎng
不逾矩d(ān
)
•
yú jǔ ••
不亦说( yuè )乎
三省(•xǐng )吾身 思而• 不学则殆( )
曲肱(
)而• 枕d之ài
博学而ɡ笃ōn(ɡ )志 •
dǔ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____生__气__,__恼__怒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吾日三省吾身___自__我__检__查__、__反__省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人谋而• 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七十而从心所• 欲,竭不尽逾自矩己__的__心__力___。______________ (5)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越__过__法__度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阅读练习及答案(5)(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饭疏食饮水水:热水B.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C.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D.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9.下列加点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辍耕之垄上B.学而不思则罔则有去国怀乡C.其不善者而改之其真不知马也D.于我如浮云皆朝于齐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
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
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
如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舍生取义等。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
(2分)(2). 吾日三省吾身。
(2分)12.请从“学习”和“修养”两方面,在第Ⅰ卷《〈论语〉十二章》中个选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校本练习(word版有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上《论语》十二章校本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积累运用1.按要求填空。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阐述人要有志气,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2)为.人谋而不忠乎()(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四十而不惑.()(5)不逾.矩()(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人不堪.其忧()(8)屈肱.而枕之()3.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谢道韫的咏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盛为人所传诵,后世便以“咏絮之才”称赞女子的文学才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3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乙)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
颜回索米,得而焚之,几熟。
孔子望见颜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
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
孔子佯为不见之。
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颜回对曰:“不可。
向者煤室入甑中,弃食不详,回攫而饭之。
”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①陈蔡:春秋时陈国和蔡国。
②藜:野草,这里指野菜。
羹:汤。
③索:找。
④几:差不多。
⑤甑(zèng)古代器具,似今日之蒸笼。
⑥向:刚才。
⑦室:煤灰。
30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人不堪.其忧堪:(2)昼寝.寝:(3)孔子佯.为不见之佯:(4)弃.食不详弃:301.下列句子中与“得而焚之”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择其善者而从之C.俄而雪骤D.学而不思则罔30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孔子望见颜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303.(甲)(乙)两段文字中,孔子对颜回分别有什么看法?304.(乙)文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答案】300.(1)堪:能忍受。
(2)寝:睡觉。
(3)佯:假装。
(4)弃:扔掉。
301.B302.(1)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2)孔子看到颜回用手从锅里抓出了一点饭自己先吃掉了。
303.【甲】文中孔子大加赞扬颜回“贤”的高尚品质,【乙】文中孔子看到颜回用手抓吃米饭,怀疑他的品质。
304.①要深入了解一个人并不容易,只凭表面现象判断他人优劣往往会出差错。
②如果只凭眼见与经验,很多时候我们就会看不清事情的真相,无形中就会产生很多的误解,对“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对“事”造成错误判断。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_,不逾矩。”
8. 在学习方面,本文告诉我们,学习一是要 ___讲__究__学__习___方__法____,二是要___有__好__的__学__习__态__度__。
9. 将下列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 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动”替代。
6. 【2020•衢州】读高三的小文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成人
礼”仪式,你觉得下面加点词中,与他年龄最接近的一项
是(
)C
A. 始• 龀• ,跳往助之 B. 我年过不惑,休退诚非早
••
C.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D. 豆蔻梢头年纪,芙蓉水上精神
••
【点拨】 现代社会一般十八岁举行成人礼。A.始龀:刚
第三单元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
习题链接
温优化练
2
3A
6C
7
10
11
答案呈现
4D 8
习题链接
12
课外阅读拓展练
13
14
答案呈现
15
习题链接
语文素养专项练
16
17
答案呈现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
A. 不亦说(shuō)乎
•
B. 论(lùn)语
刚换牙,指七八岁;B.不惑:指四十岁;C.加冠:指 男子二十岁;D.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
7.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2020•咸宁)《〈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兴趣的培 养非常重要的句子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__好__之__者__不__如__乐__之__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该采取 的态度是:_____人__不__知__而__不__愠_,_______不__亦__君__子__乎?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12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
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
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本题注意:故,已经过去的(指已经学习过或已经掌握的知识)。
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12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2)撒盐空中差可拟.(3)温故而知新.(4)博学而笃.志(5)匹夫不可夺.志也(6)应傍.战场开【答案】趁、乘相比新的理解和体会坚定改变靠近【解析】【分析】【详解】(1)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因,趁、乘。
(2)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拟,相比。
(3)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
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4)博学而笃.志: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
笃,坚定。
(5)匹夫不可夺.志也: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夺,改变。
(6)应傍.战场开: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傍,靠近。
13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选自《论语)十二章》)【答案】时光像流水一样逝去,日夜不停。
【解析】【分析】【详解】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逝(往,离开)、斯(这,指流水)、舍(居住,停留)”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论语》十二章课件 新人教版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概括本文主要讲述哪 几个方面的内容。
◆通假字 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
◆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时 今义:时间 ) (习:古义:复习;温习 今义:学习 )
有朋自远方来 (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彼此有交情的人 ) 不亦君子乎 ( 古义:指有才德的人 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
吃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章解: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 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简要评析这章孔子要阐述的观点。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 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 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 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 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 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指平民中的男子,
指军队
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 气却不可改变。”
运用对比来说明,即使是普通人,也是有些坚定志 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很困难的。
请试着解读“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志也”中的“夺”字。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
11 《〈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一、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注释,理解其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参考答案:1.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不生气发怒,不也算得上君子吗?2.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一小竹筒饭,一瓢冷水,住在偏僻狭窄的街巷里,别人不能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一直乐观并无改变。
4.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二、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三、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参考答案:1.指有才德的人。
2.竭尽自己的心力。
诚信。
3.正当的手段。
4.仁德。
四、背诵全文。
点拨:本题旨在检查同学们对课文的背诵情况。
五、《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等。
你还知道哪些?课外搜集一下,与同学分享。
点拨:本题旨在培养同学们搜集资料、积累成语的好习惯。
参考答案:安贫乐道、精益求精、三思而行、举一反三、择善而从、见义勇为……。
推荐学习K12ezcAAA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论语》十二章练习 新人教版
11 《论语》十二章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吾身(xǐng)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一箪.食(dān) 曲肱.而枕之(ɡōnɡ)博学而笃.志(dǔ)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4)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6)曲肱.而枕之肱:胳膊(7)逝者如斯.夫斯:这,指河水(8)博学而笃.志笃:坚定3.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D)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
D项是动词,到。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6.填空。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体裁)著作。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歧途,所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精编】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论语》十二章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精心整理
D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讲学习方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讲加强个人修 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 B.从曾子的“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 C.孔子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端正学习的 态度。 D.子夏认为:温故知新、博学、笃志、切问、近思,都是提高修养的 重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替__人__谋__划__事__情__是__不__是__尽__心__竭__力__呢__?__跟__朋__友__交__往__是__不__是__诚__实__呢__?__________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5.文学文化知识积累。 (1)《论语》是__儒__家____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 而成。它以__语__录____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孔子,名丘,字仲尼,__春__秋____时期___鲁__国___人,著名的思想家、教 育家、政治家,____儒____家思想的创始人。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B.不耻.下问 耻:可耻
C.为人谋.而不忠乎 谋:谋划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诚信
【解析】认为……可耻。
B 5.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是就连最 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B.吾与点也——我喜欢和曾点在一起。 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 君子吗?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 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论语》十二章
01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吾身(xǐng)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而枕之(ɡōnɡ)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习:温习
(2)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
(3)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
(4)为人谋.而不忠乎谋:谋划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
(6)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7)学而不思则罔.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曲肱.而枕之肱:胳膊
(9)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
(10)博学而笃.志笃:坚定
(11)切.问而近思切:恳切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能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和事业作为快乐的人。
(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5.填空。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体裁)著作。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朝代)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歧途,所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不应该恼怒,要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某班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论语》学习体会”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一起参与。
(1)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精彩的开场白。
【示例】同学们,《论语》已经流传了2 500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学习的名言。
今天我们举办以“交流《论语》学习体会”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希望大家敞开心扉,一起交流一下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
(2)王翔同学想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一个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3)张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
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话劝勉他勤奋学习。
【示例】张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02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后面题目。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既点明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又点明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8.“博学而笃志”一句中“博学”和“笃志”之间是什么关系?
“博学”与“笃志”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两大因素,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一个人要实现远大的理想不仅需要有渊博的知识,还需要有坚定的意志。
9.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很多独特的观点,请你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体会。
【示例】我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个学习方法体会很深。
我们学习不能一味地埋头苦学而不思考,也不能一味地埋头苦思而不实在的学习和钻研,只有学思结合,才能学到真知。
03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选自《论语十二章》)
(二)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①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②走。
居五日,李生故③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
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④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⑤右,以昭炯戒。
”
【注释】①善:善于,擅长。
②还(xuán):通“旋”,转身。
③故:特意,故意。
④盍:何不。
⑤坐:通“座”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2分)
A.三:吾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C.乐:回也不改其乐./乐.亦在其中矣
D.从:七十而从.心所欲/择其善者而从.之
(解析:A.均泛指多次;B.替/成为;C.乐趣/快乐;D.顺从/学习。
)
11.把语段(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12.语段(一)中“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位置能不能互换?为什么?(3分) 不能(1分)。
因为这三个句子针对的对象依次是“他人”“朋友”“自己”,体现了一种由人到己的顺序,更好地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1分)。
互换后,不仅会破坏这种顺序,而且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高尚情操(1分)。
13.语段(一)和语段(二)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
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这对我们的学习有怎样的启发?(3分)
他们都认为学贵善思、择善而从的人才是“善学者”(1分)。
启发:在我们求学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果方法不正确,可能事倍功半。
像语段(二)中的那位好学而不得法的王生,即使记住再多老师讲的知识,如果学习方法不正确,也只能是一个两只脚的书柜而已(2分,言之有理即可)。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但没有正确的方法。
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
真的吗?”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却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会没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恼火了,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
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取别人好的方面来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于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
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作醒目的警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