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与陌生——弗兰茨·卡夫卡《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命运的悲剧性

合集下载

《变形记》:格里高尔最终在孤独中死去

《变形记》:格里高尔最终在孤独中死去

《变形记》:格里高尔最终在孤独中死去你好吗?我是吐槽老邓。

开始今天的讲述之前,我们先补充一个小知识。

在欧洲文学史上,前后两千年间,有过两部同名的文学名著都叫《变形记》。

这两部书,一部是公元八年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长篇叙事诗《变形记》,另外一部可能大家更加容易知道,就是二十世纪初奥地利现代小说家弗兰兹·卡夫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写于1912年。

这两部名著名字完全一样,但是从题材到创作技巧都毫不相干。

奥维德的《变形记》是神话传说的题材,人或神经常变成动物、植物或者是石头。

而卡夫卡的《变形记》则讲述了一个人变成了一只大甲虫的故事。

那今天我们就要来讲讲卡夫卡的《变形记》。

这是卡夫卡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他就被公司开除了,家里瞬间就失去了经济来源,这让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

他的父亲老萨姆沙还藏了一点存款,但是要备着不时之需,所以他们得努力自己赚生活费。

可是在此之前,没有人想过这件事,父亲觉得有儿子撑着,我就可以退休了,我可以过着安逸的生活,所以他五年没有工作了。

他身体健康,但是年纪慢慢地大了,就开始发福,行动变得迟缓,他觉得自己不能过度操劳,所以再去工作对他来讲是苦不堪言的。

而格里高尔的母亲,她患有气喘病,她光是在家里走一圈都觉得很吃力,一直要看医生,她是一个花钱的人,根本不要指望她赚钱养家。

格里高尔的妹妹,她17岁,可是生活的重心都放在吃喝玩乐上,她因为有哥哥的保护,因为有哥哥的纵容和爱,这个妹妹从来没想过要承担家庭重任。

可是这一天,他们指望的那个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生活瞬间被改变,一向养尊处优的家人现在得想办法自谋出路了。

父亲在银行里找了一份杂役的工作,每天早晨六点钟出门去上班。

那母亲呢,她不能够赚钱,那就得节流,她被迫辞退了厨娘,然后自己做家务,同时给一家时装店做一点针线活来贴补家用,她一直觉得太累了,因为要干到晚上十点多。

而妹妹呢,她放弃了梦想,因为她原来想做一个音乐家的,现在就辍学了,她去做和音乐毫无关系的售货员。

卡夫卡变形记深度解读

卡夫卡变形记深度解读

卡夫卡变形记深度解读
弗朗茨·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一部充满象征主义和荒诞主义元素的小说。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格里高,一个突然变成巨型昆虫的商人,如何逐渐被家庭和社会所忽视、排斥以及最终被遗忘的。

这部作品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探讨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和关系。

小说中的象征主义元素丰富而深刻,巧妙地反映了人类内心的恐惧、无助和孤独。

格里高的变形象征着他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同时也表现了人类在现代社会中被异化和排斥的现实。

作者通过描述格里高与家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与社会的冷漠对立,以及他内心的痛苦和孤独,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个体与集体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心理阴影。

荒诞主义元素则通过小说中荒谬的情节、怪诞的对话和夸张的描写展现出来。

作者运用荒谬的手法来讽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荒谬和荒唐,揭示人类在社会中的脆弱性和无助感。

小说以一种夸张而怪异的方式,让读者对自身处境和现实社会产生深刻的反思和震撼。

《变形记》是一部充满内涵和象征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类心理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揭示了个体与集体、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紸张关系和矛盾。

这部作品至今仍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引发人们对人性、社会和现实的思考。

变形计卡夫卡读后感

变形计卡夫卡读后感

变形计卡夫卡读后感卡夫卡的《变形》是一部充满深刻思考和哲学意味的作品。

这部小说以一个普通的家庭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昆虫的故事。

小说通过这一变态的情节,探讨了人与社会、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困境。

在小说中,卡夫卡通过描写格里高尔的变态形象,展现了人类在社会中的孤独和无助。

格里高尔原本是一个勤奋工作的商人,为了养活一家人而不断努力奋斗。

然而,一夜之间,他变成了一个昆虫,失去了工作能力,成为了家庭的负担。

他的家人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不再把他当作家庭的一员,而是把他当作一个可怜的怪物。

这种孤立和无助的感受,让格里高尔感到了巨大的痛苦和绝望。

通过格里高尔的遭遇,卡夫卡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对个体的冷漠和无情。

在小说中,格里高尔的家人和同事都对他的变态形象感到恐惧和厌恶,他们不再关心他的感受和需求,而是把他当作一个不折不扣的怪物。

这种冷漠和无情,让格里高尔感到了极大的痛苦和绝望,也让读者深刻地反思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小说还通过格里高尔的遭遇,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困境。

在小说中,格里高尔一直在思考自己的存在意义,他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昆虫,失去了一切价值和意义。

他感到了巨大的绝望和孤独,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怀疑和疑惑。

这种对存在的困惑,让读者深刻地反思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困境,也让人们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思考和反思。

总的来说,卡夫卡的《变形》是一部充满深刻思考和哲学意味的作品。

通过描写主人公格里高尔的遭遇,小说探讨了人与社会、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困境。

这部小说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反思,也让人们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怀疑和疑惑。

这部小说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反思,也让人们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思考和反思。

也谈《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变形

也谈《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变形

也谈《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变形作者:陈晓敏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5年第11期《变形记》是奥地利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写于1912年的短篇小说,1915年首次发表在月刊《白色书刊》十月号上,是发表于作者生前的极少数作品之一。

这篇小说一出版,便以它的荒诞夸张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变形记》,以期能对此文有一个趋于正确的、全面的理解。

然而,同所有伟大的作品一样,《变形记》的意义所指具有不确定性和多义性,因而对它的解析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永远没有一个终结。

鉴于此,本文也就不揣浅陋,在前人已有诸多论述的基础上,再来谈一谈对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变形”这一看似荒诞的情节的理解。

一、变形的背景卡夫卡的小说是梦与真实的绝妙混合,既有对现实世界最清醒的审视,又有最疯狂的想象。

《变形记》就是在一个荒诞的情境中展开的:“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没有任何交代、任何铺垫,小说开篇就将主人公的变形突兀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一个人突然变形成一只大甲虫,这是无论如何都让人感到难以置信的,但是随着小说情节的逐步展开,读者心头的诧异也在渐渐消失,因为小说为我们展示出了主人公变形的背景——异化的社会。

《变形记》所揭示的社会异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劳动的异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自觉的物质生产劳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

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和日益细化的劳动分工使“自由劳动”异化为“强制劳动”。

《变形记》的主人公格里高尔在变形前就生活在这种异化的劳动之中。

作为社会低层小人物的格里高尔是一家公司的旅行推销员,从人物的内心独白中我们可以看出格里高尔从事的是一项单调乏味的工作,他对这份工作极其厌恶,他甚至觉得“谁知道解雇对我来说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呢?我若不是为了我父母亲的缘故而克制自己的话,我早就辞职不干啦。

”但是,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的家境又迫使他要努力保住这份工作,以使一家人能过上安稳的生活。

变形计赏析

变形计赏析

《变形记》赏析
《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915 年。

《变形记》的情节看似荒诞,但却深刻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

小说的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一个旅行推销员,一天早上醒来时,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一变故使他的家庭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失去了工作能力,被家人视为累赘,最终孤独地死去。

作者通过格里高尔的变形,象征了现代人在社会压力下的异化和孤独。

格里高尔的变形使他失去了人类的语言和交流能力,成为一个被社会抛弃的怪物。

他的家人和上司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不再把他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而是把他视为一个怪物。

这种异化和孤独感是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此外,小说还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冷漠和自私。

格里高尔的家人在他变成甲虫后,不仅没有关心他的健康和幸福,反而把他视为累赘,想方设法地摆脱他。

上司也对他的遭遇毫不关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

这种人性的冷漠和自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通病,也是导致格里高尔悲惨命运的重要原因。

总之,《变形记》是一部深刻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小说,通过荒诞的故事情节,揭示了现代人在社会压力下的异化和孤独,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冷漠和自私。

这部小说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看《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死

看《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死

看卡夫卡《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死小说的最后,格里高尔坚定地认为自己必须从这个家里消失,这种看法的坚定性比起他妹妹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这种情况下,他陷入了空洞而安静的沉思。

教堂已第三次敲响了晨钟,黎明开始了,他正经历着窗外破晓的时光,他的头无意识地完全地低垂,他已经鼻息奄奄了。

小说设计了格里高尔无声无息的死,表达出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思考。

《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不论是人还是变成甲虫或者是其他生物,他的生存都是那么苍白,那么痛苦,那么无助。

很显然,这是人类一种失败的生存方式。

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自私、冷漠、无情和残酷。

确定到格里高尔死去的时候,他们如释重负、额手称庆。

他的父亲萨姆莎先生说,“现在我们要感谢上帝!”他在胸前画十字,三个女人也在画十字。

之后他们决定出去散心,坐电车到城里去。

电车里射进了温暖的阳光。

他们舒服地靠在座位上谈话。

他们终于摆脱了这个包袱。

对于怎样处理死去的格里高尔,作者没有详细的说明,只是提到“女佣简单地收拾好了隔壁的那个‘东西’。

”如果我们不对人性抱有太高的期望,那么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血缘亲情之外,似乎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然而格里高尔,他们的儿子,哥哥,似乎真的确实也不再有什么血缘亲情。

当格里高尔·萨姆莎从烦躁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他在床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甲虫。

小说开头就是这么一句话,没有原因,只有结果。

我们先看看格里高尔的父亲萨姆莎先生对此事的反应及态度。

父亲的表情带有敌意,他握紧双拳,好像要把格里高踢回他的房间,然后他很不安地将房间扫视一遍,接着用双手捂着眼睛哭起来了,他的有力的胸脯在抖动。

父亲左手拿着手杖,右手从桌子拿了一张报纸。

蹬着脚,扬着手杖和报纸将格里高往他的房间里赶。

格里高请求父亲不要这样,但无济于事。

专横暴躁的父亲全不顾昔日的父子之情,害怕“家丑”外扬,要把他赶回房间关起来。

他甚至怀疑儿子会对家人采取暴力行为而恫吓他、用苹果砸它,想致他于死命。

慈父之爱在他身上已经消失殆尽,暴露出来的是极端的自我中心主义。

变形记名著第二章,我最想说的话

变形记名著第二章,我最想说的话

在卡夫卡的《变形记》名著第二章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一令人震惊的转变,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无助。

读到这里,我心中涌起了许多感慨。

首先,我想说,格里高尔的遭遇其实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恐惧。

我们都曾有过孤独、无助和被世界抛弃的感觉,格里高尔只是把这些感觉实体化了。

他被困在自己的新身体里,就像我们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被社会规范、道德压力或者自我期望所束缚。

这让我思考,我们如何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和自我?
其次,这一章也让我反思了现代社会中的家庭关系。

格里高尔的家人对他的态度,从一开始的惊慌失措到后来的冷漠和厌烦,反映了现代家庭中常见的问题。

我们都曾经历过或者见过家庭成员之间的疏离和隔阂,这使我深深感受到,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包容,需要更真诚的沟通。

最后,我想说,虽然《变形记》是一部描绘人性阴暗面的作品,但它也充满了对希望的渴望。

格里高尔在痛苦和孤独中仍保持着善良和纯真,他对家庭的责任和对工作的热爱都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明面。

这使我坚信,无论生活有多么艰难,我们都应该保持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总的来说,《变形记》第二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让我思考了现代社会中的异化问题、家庭关系以及人性中的光明与黑暗。

我相信,这部作品将继续引导我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卡夫卡《变形记》作品分析

卡夫卡《变形记》作品分析

卡夫卡《变形记》作品分析
展开全文
细腻地描写他变形后精神上的痛苦。

开始他担心失去工作,惧怕上司责罚;接着为不能挣钱养家而焦虑、羞愧,也为骨肉至亲和房客佣人对他的厌弃而悲痛欲绝;最后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烈,临死前还怀着温柔和爱想着自己一家人。

大量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叙而不议,含而不露,冷静客观。

格里高尔的遭遇无疑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悲剧,可是小说在叙述其悲惨遭遇时,却采用了平静的笔调,不动声色,不带感情,不发议论,不作评价,把一件本应令人十分惊诧的怪事写得平淡无奇。

人变成甲虫本来就够荒诞,而人们对此竟无动于衷,这就更说明世界的荒诞。

作者摒弃一切阐释,赤裸裸地推出对人的异化的最形象、最通俗的表述形式。

4、多层次、多视角的对照原则的运用。

小说中充满对照,其中有虚与实的对照、爱与憎的对照、变与不变的对照等,增强形象的鲜明度和表现力,有助于体现作者审美评价,从而突出作品的倾向性。

《变形记》读后感

《变形记》读后感

《变形记》读后感《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经典之作。

这部中篇小说描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一场噩梦开始的奇异经历。

格里高尔是一个长年奔波在外的旅行推销员,用微薄的薪金维持整个家庭的经济。

然而,一次寻常的旅行使得他变成了一只甲虫,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荒诞而令人深思的事件。

首先,我认为这部作品的优点在于它以荒诞的手法展现了一种寓言式的叙事,使人产生强烈的震撼和反思。

格里高尔的变形并不是简单的生理变化,而是对社会制度和家庭关系的深刻隐喻。

这种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使得作品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引发读者对现代社会和人性问题的思考。

在作者通过《变形记》所传递的信息和思想中,我认为最核心的是对现代社会和家庭关系的批判。

在格里高尔的变形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被金钱和利益关系所异化的家庭。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疏远,亲情和人性被物质利益所淹没。

通过格里高尔的悲剧,卡夫卡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和扭曲。

在当今社会,这种异化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往往在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丧失了对人性和情感的关注。

家庭关系变得冷漠,亲情和友情变得功利化。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和价值观的扭曲,使得人际关系变得单一化和表面化。

《变形记》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启示在于提醒我们要警惕物质利益的侵蚀,保持对人性情感的关注和珍视。

总之,《变形记》作为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以独特的故事和叙事手法,展示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异化和疏离现象。

卡夫卡的创作才华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经典,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通过阅读《变形记》,我们能够反思现代社会中的问题和弊端,重新审视自己的人性和价值观,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论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孤独意识

论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孤独意识

论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孤独意识作者:徐洁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15期摘要:弗兰茨·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描写了主人公格里高尔从人变成大甲虫,被社会和家人疏离和抛弃,最终在孤独和绝望中死去的悲惨经历。

作者用荒诞的手法展现了在西方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被金钱、冷漠和隔绝所异化,哪怕是近在咫尺的亲人有时候都得不到正常的沟通,孤独仿佛一直伴随着格里高尔,在他突然变成甲壳虫之后,家人、朋友和同事的疏离让他身心俱伤,最终在孤独中去世。

文章从格里高尔的心路历程和生存环境的变化着手探讨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孤独意识。

关键词:《变形记》;卡夫卡;格里高尔;孤独意识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奠基者之一,弗兰茨·卡夫卡的作品具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多作品虽然形式荒诞不经,但读者似乎能透过文字看到作者想表达的主人公的恐惧、负罪、障碍和孤独意识,其中篇小说《变形记》最具有代表性。

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是公司的普通职员,有一天早上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一只行动笨拙的大甲虫,他的变形没有得到家人的细心照顾,反而是躲避甚至厌恶,他为之勤奋工作的公司也完全不考虑他以往的贡献而抛弃他,格里高尔最终在整个社会的冷漠和厌恶中孤独和绝望中死去。

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格里高尔的心理活动历程,整篇文章似乎都是格里高尔一个人在思考在自语,孤独一直陪盼着他。

格里高尔·萨姆沙的一生仿佛都是悲剧,没有娱乐,没有休闲,唯一的活动就是拼命工作养活一家人。

而他的家人本来完全可以自食其力,却无视格里高尔的劳累和奔波,依附于格里高尔生活,生活的重压让格里高尔在变形前就已经气喘吁吁了。

让我们来看看格里高尔平时的生活:早上4:00起床,5:00赶火车上班;经常出差,每天像机器一样生活,丧失了自我价值与个性。

可悲的是,他对一切却又毫无怨言,哪怕在变成甲壳虫之后,他第一反应不是自己生活生存的艰难,而是担心家人的生活来源。

格里高尔变形后,原本依附于他生活的父亲、母亲、妹妹对其的疏远和厌恶让人心寒,原本熟悉和亲密的家人突然变得如此陌生和冷漠。

从《变形记》解读卡夫卡的恐惧感

从《变形记》解读卡夫卡的恐惧感

从《变形记》解读卡夫卡的恐惧感作者:安黔王欢阳来源:《文学教育》 2013年第7期内容摘要:《变形记》作为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其主人公格里高尔的情感经历,可以看作卡夫卡的亲身体验。

本文从《变形记》出发,对格里高尔的体验和心理感受进行分析,结合卡夫卡的人生经历及其书信等作品,对卡夫卡的恐惧感进行分析,以此对他的思想进行更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卡夫卡《变形记》格里高尔恐惧感《变形记》是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代表作。

这部作品中,卡夫卡描绘的主人公叫格里高尔,他是一名旅行推销员。

在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起床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

当他想要从床上起来赶去上班时,他发现他的身体根本不受控制。

在格里高尔思考怎么办时,门外的父亲、母亲、妹妹以及公司的协理先生都很着急,拼命地催他开门,但是在门打开之后,每个人都惊呆了。

从此以后,格里高尔成为了全家人的负担。

起初,母亲和妹妹还能去照顾他,可是时间长了之后,尤其是格里高尔不断影响到家人的正常生活时,全家人对他慢慢失去了耐心,甚至都盼望着他能够消失。

格里高尔也清楚家人的想法,他也想摆脱这样的局面,所以他有了杀死自己的愿望。

在他死后,全家人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愉快,开始了新的生活。

单纯地从《变形记》中的故事情节来看,这无非是一部荒诞的小说。

但是,如果仔细分析这部小说,特别是联系卡夫卡的人生经历来分析小说,就不难发现,格里高尔的生活状况和卡夫卡极其相似,格里高尔俨然就是卡夫卡情感表达的一个寄托物,格里高尔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体验和心理感受正是卡夫卡在现实生活中的亲身体验的反映。

而在格里高尔所表现出的情感中,尤为突出的是恐惧感。

所以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根据卡夫卡的人生经历来与文中的格里高尔作比较,从而解读卡夫卡的恐惧感。

一.家庭成员所造成的恐惧感在《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变形之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大惊失色,他惹怒了父亲,导致母亲晕倒,使得妹妹痛苦,这让他十分地悲哀。

而在格里高尔变形后,他的家人逐渐地厌恶他,想着他消失,这使得格里高尔十分恐惧,陷入了绝望的境地,最后在饥饿与病痛中死去了。

《变形记》中的异化与人性反思

《变形记》中的异化与人性反思

《变形记》中的异化与人性反思《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异化现象以及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故事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天清晨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一荒诞的变形,成为了整个故事的导火索。

然而,这种变形并非仅仅是生理上的突变,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在现代社会的重压下,人的精神与灵魂的扭曲和异化。

在小说中,格里高尔所处的工作环境是极度压抑和残酷的。

他为了家庭的生计,不得不从事一份自己厌恶且高强度的工作。

长期的劳累和精神压力使得他失去了自我,成为了工作的机器。

这种工作对人的奴役,使人逐渐丧失了个性和自由,是一种典型的异化表现。

当他变成甲虫后,无法再去工作,立刻被公司抛弃,这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和功利。

人们只关注一个人的劳动价值,而一旦失去这种价值,便会被无情地丢弃。

家庭关系在小说中也呈现出异化的特征。

在格里高尔还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时,家人对他尚有一定的关爱和依赖。

然而,当他变成甲虫失去了赚钱的能力后,家人的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

从最初的惊恐、同情,到后来的厌恶、嫌弃,亲情在现实的压力下变得如此脆弱。

父亲的粗暴、母亲的懦弱、妹妹的冷漠,都让格里高尔感到无比的孤独和绝望。

家庭本应是温暖的港湾,是人们心灵的寄托,但在异化的影响下,却成为了伤害的源头。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格里高尔的变形是对人性弱点的一种揭示。

在面对困境和变化时,人们往往表现出恐惧、自私和怯懦。

家人无法接受格里高尔的变形,不是因为他们缺乏爱,而是因为他们缺乏面对未知和困难的勇气和包容。

而格里高尔自己,在变形后虽然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内心依然保留着对家人的爱和责任。

他默默承受着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此外,小说也反映了社会的冷漠和无情对人性的摧残。

在格里高尔的世界里,周围的人都只关注自己的利益,没有人真正关心他的内心世界。

《变形记》的异化人生读后感

《变形记》的异化人生读后感

《变形记》的异化人生读后感《<变形记>的异化人生读后感》《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以荒诞离奇的情节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异化世界。

读完这部作品,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

小说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一个旅行推销员,他承担着家庭的经济重担,过着辛苦而压抑的生活。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形,让他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混乱和痛苦之中。

在变形之初,格里高尔虽然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他的思维和情感仍然保留着人类的特征。

他首先担心的是自己的工作,害怕因为不能上班而被老板开除,影响家庭的经济状况。

他努力想要从床上爬起来,试图恢复正常的生活,但却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完全不受控制。

这种无力感和绝望感,让人感到无比的心酸。

随着时间的推移,格里高尔的家人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一开始,他们对格里高尔的遭遇感到震惊和同情,试图照顾他。

但随着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的耐心逐渐消失,对格里高尔的态度变得冷漠和厌恶。

父亲用苹果砸他,母亲则在恐惧中逐渐疏远他,妹妹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关心他。

格里高尔在这个家庭中逐渐失去了地位和尊严,最终在孤独和绝望中死去。

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冷漠和自私。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金钱和利益所驱使,忽略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重要性。

当格里高尔能够为家庭带来经济收入时,他是家庭中的顶梁柱,备受尊重和关爱。

但当他失去了工作能力,变成了一个累赘时,家人却对他弃之如敝履。

这种功利的价值观,让人感到心寒。

同时,《变形记》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

格里高尔的变形,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他在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失去了自我,变成了一个只为赚钱而活着的机器。

这种异化的生活状态,让他的心灵逐渐扭曲,最终导致了身体的变形。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各种压力下,逐渐失去了自我,变得麻木不仁呢?此外,小说还让我思考了关于身份认同和自我价值的问题。

《变形记》中的异化主题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变形记》中的异化主题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变形记》中的异化主题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和荒诞的情节,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异化现象。

异化,简单来说,就是人在某种力量的作用下,失去了自我,变得陌生、扭曲和痛苦。

在《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一个辛勤工作的旅行推销员,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这种荒诞的变形背后,隐藏着诸多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

首先,《变形记》中的异化反映了劳动对人的压迫。

格里高尔为了支撑家庭的经济,长期从事着辛苦且枯燥的工作。

他每天早早起床,奔波于各地,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却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兴趣。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像格里高尔一样,被工作所束缚,成为了赚钱的工具。

工作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而是为了生存。

这种劳动的异化使得人们失去了对工作的热情和创造力,变得麻木和机械。

长期的高强度劳动不仅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侵蚀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人感到疲惫和无助。

其次,家庭关系的异化也是小说所揭示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格里高尔变形之前,他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家人对他依赖且尊重。

然而,当他变成甲虫后,失去了赚钱的能力,家人的态度迅速发生了转变。

父亲的粗暴、母亲的恐惧和妹妹的冷漠,让格里高尔在痛苦中感受到了亲情的脆弱和虚伪。

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也常常受到物质利益的影响。

当家庭成员能够为家庭带来经济利益时,可能会受到重视和关爱;一旦失去了这种能力,就可能被嫌弃和抛弃。

这种异化的家庭关系,让人们在亲情中感受不到温暖和支持,反而充满了压力和矛盾。

再者,社会的冷漠和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在小说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他的同事和上司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关心和同情,只是关心他能否继续工作。

在这个社会中,人们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对他人的痛苦和困境视而不见。

这种冷漠和隔阂使得社会变得越来越缺乏人情味,人们在孤独中挣扎,难以找到真正的理解和关爱。

孤独中的恐惧和渴望——卡夫卡《变形记》中人的异化

孤独中的恐惧和渴望——卡夫卡《变形记》中人的异化

028《名家名作》·评论呢?因为看病的钱从何处来呢?也许父母、妹妹只能、只愿想这两件事吧!一位把心“奉献”给家、“奉献”给父母、“奉献”给妹妹的变形后的人,是多么渴望得到家人的关爱,外人的同情和理解啊!可谁能理解他,谁又愿意理解他呢?在一个基本上以物质性能量为准则的世界,理解别人常常意味着放弃自己。

他追秘书主任,父亲不理解;母亲和妹妹搬走了他房间的心爱之物(安放钢锯和各种工具的柜子、贮藏着小学到大学作业的写字台、那幅穿皮大衣的女士的像);他静静地欣赏妹妹的琴声,家人义愤填膺!为了不给父母、妹妹增加精神、经济负担,他渴望早点死去,于是十几天不吃饭,喂养他的妹妹也无动于衷。

他终于死了,家里所有人如释重负,太阳有了温度,天空有了白云,那般惬意,那般兴奋。

因为他的死,家中人才有了希望!希望在哪里,在他妹妹——葛蕾特的身上!二、“恐惧—恶心—渴望”的妹妹葛蕾特作品中写道:“只有妹妹和他最亲近,他心里有个秘密的计划,想让她明年进音乐学院……格里高尔已经痛下决心,准备在圣诞节之夜隆重地宣布这件事。

”“最亲近”的妹妹在哥哥变形后又怎样呢?首先是恐惧。

“妹妹衣服还没有完全穿好就打开了通往客厅的门,表情紧张地向里面张望。

”可见,其对一个变形后的怪物的惊恐惧怕之神态多么逼真!是啊,妹妹怎么能不恐惧呢?哥哥变了形,失去了工作,谁养活我们呢?为将来的生活而恐惧;我还有希望进音乐学院吗?为自己的前途地位而恐惧;以后父母只得靠我了,我怎么承受得了那样繁重的劳务呢?为自己的弱小生命恐惧。

而后是恶心。

妹妹已纯粹把变形的哥哥当作一只动物在“喂养”着。

她这样对待变形后的哥哥:她给他带来了许多种食物,全都放在一张旧报纸上,这里有不新鲜的一半腐烂的蔬菜,有昨天晚饭剩下的肉骨头;一块两天前格里高尔准会说吃不得的乳酪……葛蕾特小姐,这可是你哥哥呀,是和你最亲近的哥哥呀!是想送你上音乐学院而拼命挣钱的哥哥呀!是以前供养着你们全家人的哥哥呀!你怎么能把他当猪一样看待呢?他是生病了呀,你怎么能给他吃猪一样的食物呢?妹妹见到变形后的哥哥是多么的恶心啊!她怕弄脏手:“用手里的布把盆子拿走。

《变形记》的荒诞现实读后感

《变形记》的荒诞现实读后感

《变形记》的荒诞现实读后感《<变形记>的荒诞现实读后感》《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以独特的荒诞手法展现了现实世界的冷酷与无奈。

读完这部作品,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让人喘不过气来。

小说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一名旅行推销员,他背负着家庭的重担,辛苦工作以维持家人的生计。

然而,一天早晨,他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形,不仅让他失去了工作能力,更让他陷入了无尽的痛苦和孤独之中。

格里高尔的变形,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是对现实社会的深刻隐喻。

在那个工业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如同机器上的零件,被无情地压榨和扭曲。

格里高尔为了家庭拼命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

他的变形,象征着人性在重压之下的扭曲和异化。

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外在的压力导致了人性的扭曲,还是人性本身就存在着脆弱和易变的一面?变形后的格里高尔,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无法正常行动,无法与家人交流,只能被困在自己的房间里。

而他的家人,从最初的震惊和担忧,逐渐转变为厌恶和嫌弃。

父亲用苹果砸他,母亲吓得不敢靠近,妹妹也开始抱怨他是家庭的累赘。

这种亲情的冷漠和疏离,让人感到心寒。

在现实生活中,又何尝没有这样的情况呢?当一个人失去了利用价值,是否就会被身边的人所抛弃?当利益与亲情发生冲突时,又有多少人能够坚守那份纯粹的亲情?格里高尔在孤独和绝望中,依然怀着对家人的爱和责任。

他试图适应自己的新形态,努力不去给家人添麻烦。

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换来家人的理解和接纳。

最终,他在痛苦中悄然死去。

他的死亡,仿佛是对这个荒诞世界的无声抗议。

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现实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残酷和荒诞。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压力和竞争的社会中,为了生存和名利,人们往往会忽略内心的真实感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和人性。

我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是否已经迷失了自我?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是否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和关爱?《变形记》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和社会。

《变形记》读后感

《变形记》读后感

《变形记》读后感
《变形记》是弗朗茨·卡夫卡的一部经典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异化、孤独和人性的故事。

这部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现代社会和个体的处境有了更多的思考。

这部小说让我看到了异化的可怕。

故事中的主人公格雷戈尔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只巨大的昆虫,他的家人和社会都无法接受他的变化,最终将他遗弃。

这让我明白,当个体与社会的价值观和期望发生冲突时,他们可能会感到被异化和孤立。

我们应该关注这些被边缘化的人群,努力消除歧视和偏见。

这部小说让我反思了孤独的意义。

格雷戈尔在变成昆虫后,虽然身体上与家人分离,但他的内心依然充满了对亲情和友情的渴望。

这让我认识到,孤独并不可怕,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找到真正的自我。

这部小说让我懂得了人性的复杂。

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各异,他们在面对格雷戈尔的变化时,表现出了恐惧、厌恶和冷漠。

然而,正是这些复杂的情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性的多面性。

这让我明白,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包容他人,用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变形记》这部小说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让我对现代社会、个体处境和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佳作。

《变形记》:失去自我的中年人,痛是自己的,命是别人的

《变形记》:失去自我的中年人,痛是自己的,命是别人的

《变形记》:失去自我的中年人,痛是自己的,命是别人的“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如果将世界上所有的最动人心弦的小说开头做个排名,卡夫卡的《变形记》一定名列前茅。

这部发表于1915年的中篇小说,也被公认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开端,它以一个没有自我的小人物毫无预兆变成甲虫,引出了一个荒诞不经的人生转变,在平淡而琐碎的细节之中,将人性的自私与凉薄揭露在我们眼前。

年少读这部小说,爱死了这部小说的想象与荒谬,但人过中年才发现,每个人都活得身不由己,想象,大抵都是基于现实,荒谬,也许才是生活底色。

唯有缺失自我后的痛和泪,是自己的。

你可以累趴,但不能倒下当格里高尔早上发现自己变成了甲虫,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惊慌失措,也不是发声求助,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上班不要迟到:“眼下我还是起床为妙,因为火车五点钟就要开了。

”格里高尔是一家公司的旅行推销员,每天比太阳起的都早,然后带着样品,赶上五点的火车,给店里的工友陈述新样品,再去公司。

在外面,他饱经业务上的刺激,承受旅途的劳累,考虑火车的联运,吃饭没有规律性,这样没有任何人情味频繁更迭的车马交通,日复一日。

这就是一个平凡社畜的一天,人未到公司,行程已排满,疾驰在交通高峰,早出晚归996,每天为工作如陀螺般没有灵魂的运转,正如昆德拉所说:“没有主动性,没有创造,没有行动自由,只有命令和规矩。

”每次走进公司,他都想冲进老板办公室,把那个坐在桌子上居高临下说话的家伙拉下来,大声喊:“我不干了!”然而设想了一百次这个场景,现实晃在眼前,又把他的情绪按下——“为了向他还清父母的债——这债恐怕要还五、六年——我是绝对要还清的。

”现实中,比社畜更可怜的是像格里高尔这般的中年社畜,他们虽然累趴,但不敢倒下,因为背负了太多无奈的责任与压力。

每天早上醒来时,没有退路,也没有出路,只能咬着牙埋头苦干。

可是今天格里高尔情况有所不同,他身体已是不同寻常地宽阔,这就需要胳膊和手帮忙站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尔睡过 了头 ; 一件本来很简单的事——下床 , 现如今变成了

场艰苦卓绝 的斗争。 格里高尔的“ 不按时起床” , 在本来很平
静的格里高尔家庭里引起了骚 动。 格里高尔的父 亲很愤怒 , 但 在克制着 。 格 里高尔的妹妹很悲哀 。唯独刚刚遭受 “ 一阵彻骨 的痛楚” ④ 的格里高尔很冷静 。 格里高尔 的“ 冷静 ” 是有局限性 的, 只针对 自己的遭遇 。格里高尔忧 心忡忡 。七点一刻前无论 如何都得起床 , 因为不 到七点公 司就开门了 , 到那时一定会有 烦恼作了深入的剖析 : “ 他开始有节奏地来 回晃动 自己的整个
没 有 真 的 理 会 到 她 看 见 的 正 是 格 里 高 尔 ,就用 嘶 哑 的声 音 大
人从公司里来 找他。《 变形记 》 对格里高尔此时此刻 的焦虑 和 高尔母亲“ ……看 到了印花墙纸上那一大 团棕色 的东西 , 她还 身子 , 想把 自己甩 出床去 。倘若他这样 翻下床去 , 可 以昂起脑
好 了。 这简直要使格里高尔发狂。 ” ⑧人赶人是不会“ 嘘嘘 ” 的,
除非赶 的不但是狗 , 而且是 陌生 的野狗。
格里 高尔母亲终于走进 “ 变形 ” 后的格里 高尔的房 间, 格
里高尔“ 喜出望外 ” 。 ⑨格里高尔的欢乐是短暂 的。 当格里高尔
妹妹 的话使再次走进房间的格里高尔母亲感到不安时 ,格里
打紧。 他最担心的还是 自己控制不 了的巨大响声 , 这声音一定 会在所有 的房 间里 引起焦虑 , 即使不是恐惧 。可是 , 他还是得 叫起来 : ‘ 啊, 上帝 , 啊, 上帝 ! ” ’ ⑩按照人类 的天性 , 一个母 亲 格里高尔 已经 被格里高尔母 亲踢 出了“ 人” 的世界 , 进人 了一 个格里高尔母 亲非 常“ 陌生” 的“ 虫” 的世界 。格里高尔母亲一
动起 来 。
无论格里高尔对 自己的“ 变形” 多 么漠 然 , 都避免不 了“ 变 形” 以后 自己的世界 的翻天覆地 的改变 。 一 向循规蹈矩 的格里
二、 “ 人” 的垒墙 : 陌生
“ 格里高尔的父亲无情地把他往后赶 ,一面嘘嘘叫着 , 简
直像个野人 ……只要父亲不再发 出那种无法忍受 的嘘嘘声就
尔命运的悲剧性 ; 得 出的结论是 : 格 里高 尔的爱不但 没有洞 穿密不透风地 包裹他的恐惧 , 而且 引火上 身, 被亲人的
陌生彻底 洞穿, 最终死去。
关键词: 变形 ; 陌生; 恐惧; 命运
中图分 类号 : l 1 o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3 ) 1 1 — 0 0 8 3 — 0 3
母和妹妹 , 以及使 女和秘书主任 自己是人 ; 格 里高尔是 人 , 同
样意味着格里高尔的父母和妹妹 ,以及使 女和秘书主任 自己
不是人。加缪 的《 西西弗神话》 对 人类 充满了焦 虑和忧伤 : “ 在 来一把利 剑—— 陌生 。格里 高尔“ 活着 ” 也就只是体验和等待 这个骤然被剥夺 了幻想 与光 明的世界里,人感到 自己是局外 了; 体验被“ 恐惧 ” 包裹 , 等待被“ 陌生 ” 洞穿。 人 。这是一个得不到解救的流放 , 因为人被剥夺 了对失去的故
加缪在《 弗 兰茨 ・ 卡夫 卡作 品中的荒诞和希 望》 中评论卡 里高尔和其他 人的 中间砸出一带深渊来。秘书主任的断言是
夫卡的一句话 : “ 他活着 , 他却被判 决 了 , ” ① 同样适 用格里高 尔。 在格里高尔“ 一天早晨 , 从不安 的睡梦 中醒来 , 发现 自己躺 在床上变成 了一只巨大 的甲虫 ” ② 的 同时 , 格里 高尔“ 被判决 了” 。格里高尔 的天空上顿时 张开一 张大网——恐惧 ; 悬挂起 二元对立的——格 里高尔不是人 ,也就意味着格里高尔的父
的寒 颤 了 。
是格里高尔与“ 生活” 、 与“ 布景” 的“ 分离” ,格里 高尔的存在
已经 成 为 一种 荒 诞 的存 在 。
现在 , 无 论“ 甲虫” 格 里高尔还是其 他“ 人” 都 面临 同样一 个问题——拯救 自己, 避免坠人 “ 深渊” 。 怎 么办? 垒墙 ! 只有
垒起 高高的墙壁 , 才能高枕无忧 。 “ 人” 和“ 虫” 都紧锣密鼓地行
2 0 1 3 — 0 4
文艺生 活 L I T ER A TUR E L I F E

国 文 艺
恐 惧 与 陌生
弗 兰茨 ・ 卡夫卡《 变形 记》 中格里高尔命运 的悲剧性
董鸣鹤
( 云南大学 旅 游文化 学院 , 云南 丽江 6 7 4 1 0 0 )
摘 要: 本文从格里高 尔自己以及格里 高尔的 父母和妹 妹等其他人如何 面对格里 高尔的变形入手 , 试图分析格里 高


格 里高尔的“ 变形”
土的怀念和对福地乐土 的期望 。 这种人与生活 、 演员与布景的 分离, 正是荒诞感 。” ⑦格里高尔 和其他人 的中间的“ 深渊” 就
卡夫卡《 变形记》 的第一句 话轻描淡 写 , 但 其 中格 里高尔 的“ 变形” 足够令人惊骇 。最不 可思议 的 、 甚至不可理喻 的是 : 格里 高尔在发现 自己变成 甲虫并且感 受到 “ 一种从未体味过 的隐痛 ” ③。 以后 , 脑 子里考虑 的主要是他的差事 , 而不是他遭 到的厄运本身 。 这带 给人 的就不仅仅是惊骇 , 而是一种心灵上
袋, 头部不至于受伤 。他 的背似乎很硬 , 看来跌在地毯上并不 纵使嫌弃任何 人 , 也决不会嫌弃 自己的孩子 。问题是 : “ 甲虫”
冒这个 险。” ⑤格里高尔最担心 的不是 自己的疼痛 , 是 自己的
无能, 自己无法控制“ 巨大 响声 ” ; 是 “ 巨大 响声 ” 会“ 在所有的 房 间里 引起焦虑 , 即使不是恐惧” 。注 意 , 卡夫卡强调 的是 “ 所 有 的房 间” 。格里高尔焦虑的不仅仅是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妹妹的 “ 焦虑”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