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社会学》串讲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串讲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串讲内容第一节人力资源治理概述●资源,顾名思义,是指资财或财宝的来源,泛指财宝的源泉。
●世界上的资源能够分为四大类: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
●人力资源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资源。
一、人力资源的概念和特点●人力资源的概念: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进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它应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人力资源的特点:(多选题)(一)不可剥夺性。
(这是人力资源最全然的特点。
[单选题])(二)时代性。
(一)时效性。
(四)生物性。
(人的最差不多的生存需要带有某些生物性的特点。
[单选题])(五)能动性。
(六)再生性。
(七)增值性。
二、人力资源治理的概念包括宏观人力资源治理和微观人力资源治理两个部分。
●宏观人力资源治理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实施的治理。
●微观人力资源治理指的是特定组织的人力资源治理。
(那个地点的特定组织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部门等各种类型的组织。
●微观人力资源治理发挥人力资源潜能,提高人职员作效率,使得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适宜,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理论、方法、工具和技术的统称。
换言之,人力资源治理是对人力资源猎取、整合、保持、开发、操纵与调整等方面所进行的打算、组织、和谐和操纵等活动。
即通过规划、聘请、甄选、培训、考核、酬劳等各种技术与方法,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来达成组织目标的活动,事实上质确实是对人的治理。
●人力资源治理的含义:(简答题)[假如是论述题要加上宏观和微观的含义(1)人力资源治理最终是为了支持组织目标的达成,因此,人力资源治理的各项工作必须为组织的战略服务。
(2)为了实现对人的治理,人力资源治理需要通过规划、聘请、甄选、培训、考核、酬劳等技术方法的运用,达成组织的目标。
(3)人力资源治理通过对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三者之间相互之间的治理,进而达到间接治理生产过程的目的。
(4)人力资源治理在注重人与事的匹配上,并不是被动地使人消极适应情况的需要。
劳动社会学课件
劳动社会学概览劳动社会学课件一、劳动社会学概述1.定义:劳动社会学是一门研究劳动现象及其与社会关系、劳动过程及其对劳动者和社会影响的学科。
2.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劳动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研究劳动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劳动权益保护、劳动环境改善等。
3.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
二、劳动与社会结构1.社会阶层与劳动力市场:研究不同社会阶层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社会阶层对劳动者职业选择和收入的影响。
2.性别与劳动力市场:探讨性别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性别对劳动者职业选择和收入的影响。
3.年龄与劳动力市场:研究不同年龄段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年龄对劳动者职业选择和收入的影响。
三、劳动与文化1.劳动价值观:探讨劳动者对工作的态度、工作伦理、职业道德等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2.企业文化:研究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企业文化对劳动者的影响。
3.跨文化比较: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劳动者的工作方式和劳动价值观。
四、劳动市场与就业1.劳动市场需求:研究经济发展对劳动市场需求的影响,以及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就业情况。
2.劳动市场供给:分析劳动力的供给情况,包括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结构。
3.就业政策:探讨政府对就业的调控和促进政策,包括就业保障、职业培训、创业扶持等。
五、劳动权益与保护1.劳动合同:研究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和解除等法律问题。
2.工资与福利:探讨工资水平的决定因素、工资差异和福利制度等。
3.劳动争议处理:研究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包括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六、劳动过程与生产关系1.生产方式与劳动关系:研究生产方式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包括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劳资关系等。
2.劳动组织与生产效率:探讨劳动组织的优化、生产流程的改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等问题。
3.技术进步与劳动力需求: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包括新兴职业的出现和传统职业的消亡等。
《劳动社会学》串讲资料
《劳动社会学》串讲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劳动社会学的产生和研究内容二、劳动及相关概念第三节劳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P16 个案调查P18 问卷调查法P20 参与调查法第二章劳动P23 劳动社会化劳动社会化的概念P24 劳动社会化的发展进程P45 劳动力性别结构P47 年龄结构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P49 劳动保护的含义P50 劳动保护的内容P55 群体结构的含义P56 群体的正式结构P58 群体非正式结构P59 非正式结构的积极功能非正式结构的消极功能第三章劳动者P86 企业文化的内容P92 劳动效用P95 劳动者社会化P95 劳动者社会化的内容P97 劳动者社会化的途径P99 劳动社会化的进程P102 闲暇的有关概念闲暇的含义第四章职业生涯P110 职业生涯的概念P111 影响职业生涯的八大要素P123 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内容P125 “职业锚”理论P126 “职业锚”的五种类型第五章职业分层与职业流动P141 职业声望影响职业声望评价的因素P142 职业分层P153 社会分层的意义P160 社会青年的职业流动社会青年的职业流动趋势第六章劳动组织P171 组织的构成要素P174 企业劳动者组织工作的内容劳动定额与编制定员P176 组织机构设置P180 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P182 主要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P187 劳动组合的类型P194 人力资本化第七章劳动关系P200 劳动关系得概念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P202 劳动关系得基本内容影响劳动关系的重要因素P212 劳动关系调整机制集体谈判制度P214 三方协调机制目前中国劳动关系得调整机制中国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的内容P219 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作用第八章劳动报酬与社会收入分配P222 直接报酬包括P22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得工资决定理论p226 收入分配概念p227 制约收入分配的体制因素p228 制约收入分配的经济因素p231 分配不公的表现基尼系数第九章政府政策和劳动争议P236 我国改革中的政府劳动管理职能P240 劳动争议的概念P244 劳动争议处理原则P245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第十章劳动社会保障P250 社会保障的含义社会保障的内容社会保险P252 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P259 失业保险的特点P264 养老保险的特点P265 养老保险的五种模式第十一章劳动与就业问题P279 弹性就业P284 失业的类型摩擦性失业P290 非正规就业发展及其意义P293 劳动力转移的积极功能第十二章特殊劳动群体问题P298 特殊劳动群体的分类P303 职业性别隔离是指劳动力市场中存在“女性”职业和“男性”职业的现象,它突出的表现为男女在某一职业中的构成比例与其在全部劳动力人口的比例不一致考察职业性别隔离状况,首先必须对男女两性就业的职业结构有深入的考察。
劳动社会学
• 劳动
– 含义:劳动=生产活动+服务活动
– 本质特征:自觉性、目的性、创造性
– 重要性
• 劳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
•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 是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活动 • 劳动同时创造了财富
• 劳动者
– 地位:主体;基本要素 – 广义:具有劳动能力+从事社会生产劳动 – 狭义:前提+劳动能力+劳动岗位+劳动规范+活动 – 四要素
• 狭义——企业、劳动者 • 广义——企业、劳动者、国家、市场
– 市场经济运行主体之间关系
• 四个要素 • 六对关系——市场经济体制结构 • 最主要的关系——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 两方关系
– 最主要的关系: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 实质:劳动交换关系——经济交换+社会交换
• 三方关系与三方性结构
第二节 劳动的社会关系
• 劳动的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
– 劳动的自然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 – 劳动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价值创造
• 是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 是收到社会制度、国家和市场影响下的劳动关系
– 任何社会的经济活动都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 统一体。
• 市场机制基本关系
– 市场经济的经济运行主体
– 中国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 传统的中国人际关系 • 新型人际关系——网络式&校园式
第五节 劳动群体
• 含义及特征
– 是一种组织,劳动力的组织;
– 是一个体系或系统,具有层次性的结构;
– 是一个具有自觉意识的有生命力的有机体; – 形成一定的组织文化。
• 群体结构
– 群体的正式结构
劳动社会学资料
不同的职业对求职者的素质有不同的要求。
就业者需要具备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知识素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顺利就业和成为合格的劳动者。
一、文化知识素质:所谓文化知识素质,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所达到的水平。
文化知识的高低,不但影响实现就业,而且关系到经济与社会发展。
因此,提高文化知识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专业技能素质:专业技能,是指运用知识或技术,完成一定生产或工作的能力。
技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掌握专业技能首先要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这是掌握专业技能的前提;其次要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苦练基本功,这是掌握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
三、职业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内涵较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的感情、意志、性格、兴趣、气质、能力等。
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劳动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与职业要求相适应,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创造出较高的工作效率。
如果心理素质不高,就难以承受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也难以学习和掌握较高层次的职业技能,当然也就难以创造出良好的工作业绩。
合格劳动者、职业选择2,什么是职业选择的理性决定论?理性决定论是将职业选择与个人的成熟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金兹伯格认为,职业选择是一种过程,它给予人们的选择观念,而这种观念要经过若干年才形成,职业选择中每一个决定都是个人兴趣,能力,机会和价值之间的折衷调和过程。
萨帕将个人的职业选择过程与其自身自我概念的建立和发展联系起来,认为职业选择是有目的性的,它由自我概念的形成,转变和实现组成。
3,社会文化因素与个人的职业选择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a,政治制度(各种政策的制定),人口政策(就业者的供应量),就业政策(统包统配与自由选择),社会意识形态(习惯,风俗等)。
b,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经济形式和经营形式。
c,家庭教育,家庭社会关系,家庭结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择业意愿)。
d,个人教育4,简述人格特性-职业因素匹配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串讲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串讲资料劳动力的含义: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
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力需求:(如何明白得劳动力需求的含义?)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情愿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紧密相关。
(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
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
(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劳动力需求曲线:是用几何图形的形式表述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它充分说明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反向联系。
短期劳动力需求:所谓短期劳动力需求是指在资本存量不变,惟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时,即在资本投入量可不能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
长期劳动力需求:长期劳动力需求则是指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不论是资本、技术,依旧劳动力要素差不多上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
劳动力需求弹性:(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样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样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
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能够出现五种状态:(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
(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
(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
(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
(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
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阻碍?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阻碍能够分解为两个阻碍效应。
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1、生产技术的假设。
2、组织目标的假设。
人力资源管理串讲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串讲资料绪论一、差不多概念1、人力资源⑴ 人力资源:是指储存在人体内的、能按一定要求完成一定工作的体能和智能资源。
[名]这些体能和智能由人的感知、气质、性格、爱好、动机、态度、能力等个人素养和知识、技能而综合构成,它们通过先天遗传和环境教育过程而形成,也包括由人构成团队乃至整个组织时所产生的整体特性和效力,它们构成完成特定工作或活动所需要的基础,决定了完成工作或活动的质量和速度。
[简]⑵ 人力资源的特性[简]① 物质性,以人为载体。
② 内涵结构特性。
③ 功能意义:价值特性。
④ 时效特性。
⑤ 整合性,即人力资源是一个统合的概念。
一方面,人力资源是人所具备的所有素养、知识、技能的综合表达,而不是限定于局部的特点;另一方面,它既是存在于具体的个体,也会表达出由个体组成的群体而产生的整体资源价值。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2、人力资源治理[名]⑴ 人力资源治理:包括宏观治理和微观治理。
宏观治理:指国家在全社会范畴内进行的,对人力资源的打算、组织、操纵,目的在于调整和改善人力资源状况适应生产力进展的要求,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健康进展。
微观治理:也是一样意义上所指的组织的人力资源治理,指通过对人和事的治理,促成人际和谐、人事匹配,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打算、组织、指挥和操纵人的各种工作活动,实现组织目标。
⑵ 人力资源治理与开发的差不多任务:是吸引、保留、开发、鼓舞组织所需要的人力资源。
⑶ 人力资源治理与开发的目的:维系和提高生产力,促成组织目标的实现,使组织得以生存和进展。
⑷ 人力资源治理与开发的功能:[简]① 促使职员将组织的成功当做自己的义务,进而提高职员个人和组织整体的业绩。
② 确保各种人事政策和制度与组织绩效紧密联系,爱护人事政策和制度的适当的连续性。
③ 确保各种人事政策与组织经营目标的统一。
④ 支持合理的组织文化,改善组织文化中不合理的地点。
⑤ 制造理想的组织氛围,鼓舞制造性,培养职员积极向上的作风,并为合作、创新和全面质量治理的完善提供支持。
劳动社会学资料-PPT课件
第七章
• 1、劳动关系的主体从狭义上来讲,主要包括两个 方面:一方是员工以及工会为主要形式的员工团体, 另一方是管理方,二者构成了劳动关系的主体 • 2、劳动关系的主要类型: A、按产权制度划分:国有经济的劳动关系 、集体 经济的劳动关系、股份制经济中的劳支关系 B、按权力结构划分: 绝对型劳资关系、亲权型劳 资关系、阶级斗争型劳动关系、竞争型劳资关系 C、按利益关系划分:利益冲突型、利益一体型、 利益协调型
第二章
• 14、劳动群体的特征:A、劳动群体是一种绷带织,即劳 动力组织。B、劳动群体是一个体系或系统,是一个具有层 次性的结构,C、劳动群体是一个具有自觉意识的有生命力 的有机体 D、劳动群体间形成一定的组织文化,成员间在 心理、行为上相互影响,具有一套共同的社会规范、价值 观念和行为方式。 • 15、劳动士气的含义:劳动士气是指劳动者在劳动中的精 神状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劳动积极性。 • 16、士气激励理论:所谓激励,就是通过组织设计适当的 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处罚措施, 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比例中项的 和地方国营,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 活动。 • 17、郝兹伯格的双因系理论:一种为保健因素,一种为激 励因系
第三章
• 1、劳动者的含义:所谓劳动者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体系 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遵循一定 的劳动规范,有目的的,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 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人。 • 2、劳动者特征:A、具有一定劳动能力,B处于一定的劳动 岗位,C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 D参与实际劳动过程。 • 3、劳动者素质:A自然素质:体力、智力 心理因系 B社 会素质:文化因素 思想道德因系(价值观,劳动贪多 劳动 者的现代化) • 4、企业文化的含义:企业 文化是一种以全体职工为中心, 以培养具有管理功能和精神文化为内容,以形成企业具有高 度凝聚力的团附精神为目标,使企业增强对外的竞争力和生 存力,增强对内的向心力和活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劳动社会学串讲课重点
劳动社会学串讲课重点P1 劳动的基本含义,是指人类……的服务活动。
P2 广义的劳动者是指一切具有……劳动的人。
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素:……有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P3 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包括以下六部分的内容:(一)劳动社会学基本理论(二)劳动者(三)劳动的社会关系(四)劳动的社会结构(五)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P4-P5劳动社会学的发展形成了……三个阶段,……模仿,拼凑,挑战传统理论。
P6 以劳动分工为基础,提出了两种类型的社会结构……以往集体意识为基础的团结。
科层制是韦伯……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科学城的基本要素是:1.一整套始终如一……的不平等制度。
2.这些从属关系……是人们的义务。
3.非人格性……的体系。
4.人们凭借……支配地位。
P7 泰勒(1856-1915)……具有重要意义。
霍桑实验,梅耶认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纪人”……以空前的规模开展起来的。
(选择题)P10 冲突,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人类特质和社会特质。
P11 各种新制度注意的理论流派……新放任主义等。
(选择题)P12 以人的要素为主要的研究因素的管理学派……提出了职工自主管理。
(概念题)P13 网络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的重要角色。
(选择题)P15-P16一项具体的研究过程包括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提出研究假设阶段第三阶段:展开….观察阶段。
第四阶段:研究阶段、第五阶段:总结阶段。
研究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二)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三)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P23 劳动的社会职能(多选、简答)1.劳动创造社会财富2.劳动改造和完善社会3.劳动满足人的生产需要和发展需要(一)劳动的社会的概念劳动社会化是….共同劳动的过程。
(二)劳动社会化的内容1.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2.劳动操作过程的社会化3.劳动成果的社会化P24 劳动社会化的发展进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以手工…协作阶段2.以手工劳动…工业阶段3.机器…阶段4.以微电子为主角..革命阶段P27 三方关系:劳工,雇主和政府构成的三、方关系(多选)P29 我国的三方协调机制我国协调劳动……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
2014年7月人力资源管理资料及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国家或地区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和专门技术能力的人口总称为( C )C.人才资源2.既体现了一个组织所处的竞争环境,也体现了一个组织的使命、远景和发展方向,还表明了一个组织,要实现战略目标和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要进行的资源配置。
这指的是组织的哪一方面?(C ) C.组织战略3.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中的集体预测方法也称(D ) D.德尔菲预测技术4.组织为培养一名有潜力的高级管理人员,特派其到高等学府脱产培训一年,并支付全部培训费用共计2000元,此费用应从人力资源成本的哪个项目中列支?( D ) D.开发成本5.本课教材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基础是( B. ) B.工作分析6.招聘中运用评价中心技术频率最高的是( B ) B.公文处理7.某公司财务部以前每天平均有700万元的应收款,公司特意为他们开设了一门培训课程,教他们如何更有效地追讨欠款。
培训后评估发现财务部每天的应收款项下降到每天平均30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请问公司是用哪一个指标对此次培训课程的效果进行评估的?(D ) D.成果8.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在总体上要有条件、过程与结果三个方面的指标。
例如对管理人员的考评,要看他最后取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可以使领导和管理人员重视与关心工作效果,纠正那种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管理行为,但有的人可能会因此片面追求效果而不讲效率与成本。
因此还要根据投入产出之比来衡量效益。
这是在指标设计时要坚持的(C ) C.结构性原则9.由若干个工资部分组合而成的工资形式称( D ) D.结构工资制10.一个新员工和组织之间相互发现、相互接纳、职业匹配和生涯定位,这个时期是职业发展阶段设计中所指的哪个阶段?( B) B.早期职业阶段11.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主要包括( A )、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内容。
A.养老保险12.在订立劳动合同时下面哪一项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 A ) A.远景规划13.一个国家或地区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和专门技术能力的人口总称为( C )。
人力管理《劳动社会学》串讲资料
2014年1月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社会学》串讲资料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 20分(20题每题1分)二、多项选择题: 30分(15题每题2分)三、名词解释: 15分(5题每题3分)四、简答题: 25分(5题每题5分)五、论述题: 10分(1题10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劳动社会学的产生和研究内容1、劳动的概念P1 (劳动的基本含义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
)2、劳动者的概念P2 (从社会学的角度,所谓劳动者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体系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有目的、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
)3、劳动的社会结构P4 ((1).社会横向结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
(2).社会纵向结构--由阶级、阶层等不同社会层次及其关系构成。
)第二节:劳动社会学理论4.韦伯论述了资本主义现代生产的组织原则——科层制P6 (科层制是韦伯根据纯粹理想型方法提出的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利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5.冲突理论P10-P11 (冲突,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激烈对立的社会互动方式和过程,它是一种基本的人类特质和社会特质。
)第三节:劳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6、社会调查法P17-P19 (社会调查类型有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常用的具体方法有文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调查法。
)第二章:劳动第一节:劳动和劳动的社会化1.劳动的概念P22 (劳动是指人类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
)2.劳动的社会职能P23 ((1)劳动创造社会财富(2)劳动改造和完善社会(3)劳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3.劳动社会化的内容P23 ((1)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2)劳动操作过程的社会化 (3) 劳动成果的社会化)第二节:劳动的社会关系4.三方性结构P27(指在制定劳动法规、调整劳动关系、处理劳动争议过程中,政府、雇主和雇员代表共同参与决定,相互影响和制衡,这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
劳动社会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959年,法国学者乔·弗里德曼和彼·纳维利首次使用“劳动社会学”一词,并创办了《劳动社会学》杂志……一、劳动社会学的产生条件(一)总体而言,涉及两种需求一是理论需求:工业化与后工业社会的复杂性提出许多需要解释的理论问题;二是实践需求:工业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巨大差别以及由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具体而言,包括四种因素1、社会因素:劳动过程与劳动领域内的劳动问题及衍生的大量社会问题,如剥削、异化、劳资关系、生产效率、全球化等。
2、经济因素:围绕着企业的生产、生产资料使用、产品/收益的分配、劳动者就业、失业与贫困等一系列问题的理性解释;当前的人力资本理论、社会网络理论、信任等问题的研究。
3、政治因素:反映着劳动过程中权力运作,各种利益群体的相互关系及其可能采取的社会行动状况。
政府的关注,力图塑造一种利益平衡机制。
4、学术因素:研究者、制度化的教研机构、专业团体、期刊等。
圣经:“你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提后,2:15)二、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赵履宽的观点揭示与把握劳动与社会两者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探求劳动与社会之间的多方面联系,正是劳动社会学的对象和任务”。
“劳动社会学就是把劳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人的社会行为,从劳动与社会的联系中来研究劳动问题。
”(二)本书作者的观点劳动社会学是一门用社会学理论体系和方法对劳动者的社会劳动活动的结构、功能及其运行规律进行的分支社会学。
第一,五方面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劳动者←→职业←→劳动组织←→劳动关系←→劳动社会问题→第二,进行三个层次的研究1、从劳动者个人层次上看:态度、行为、素质、能力、社会化、职业选择、职业流动等;2、从群体和组织层次上看:劳动组织、劳动关系、劳动制度、组织文化等;3、从社会层面上看:劳动社会问题。
人力管理《劳动社会学》串讲资料.doc
2013年1月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社会学》串讲资料温馨提示1、题型:单项选择题30分,多项选择题20分,名词解释20分, 简答题15分,论述题15分.2、客观题的常考内容有人名,地点,时间。
3、注意答主观题的总体要求(多写,分点,字迹清晰,考试态度端正)4、后面重点偏多,建议复习从后面开始。
重点内容第一章绪论1、劳动的概念和特征P12、劳动者的概念(广义和狭义)P23、冲突的概念和观点P104、劳动社会学具体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P17-18第二章劳动1、劳动的概念P222、劳动社会化的内容和概念P233、市场经济的运行主体及关系P264、三方性结构的概念P275、三方机制的概念P286、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劳动结构变动P33-377、劳动产业结构的一般发展趋势P388、职业的含义P399、职业结构的概念和变化规律P41-4210、年龄结构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P4711、劳动保护的含义和意义P4912、劳动保护的内容P5013、群体和劳动群体的概念P5514、群体非正式结构的概念和功能P58-5915、劳动士气的含义P6116、士气激励理论P6317、自我实现型人假设与Y理论P68第三章劳动者1、劳动者含义 P732、劳动态度概念 P783、劳动者现代化 P794、企业文化的含义和内容P85—P865、劳动者行为的概念P896、劳动者社会化的概念和内容P957、劳动者社会化的途径P978、闲暇时间概念P102第四章职业生涯1、职业的定义和特征P1092、职业生涯的概念P1103、施恩的职业发展理论P1154、萨博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P1155、职业概率的四个条件P1196、职业生涯管理的概念P1127、职业锚的概念P1258、立足本职的到道路P1309、职业生涯设计的概念P134第五章职业分层与职业流动1、影响职业声望的因素P1412、职业分层的概念P1423、社会分层的意义P1534、职业流动的个人特征P158第六章劳动组织1、劳动组织的含义P1732、组织机构设置的方法P1763、非正式组织的特点P1794、韦伯的三种权力P1835、劳动组合的原因和类型P187第七章劳动关系1、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的概念P2002、劳动关系的主要类型P2103、中国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的内容P2144、工会的职能P218第八章劳动报酬与社会收入分配1、劳动报酬的概念P2222、影响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P2273、分配不公的表现P231第九章政府政策和劳动争议1、政府劳动管理职能P2362、劳动争议的概念P2403、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P244第十章劳动社会保障1、社会保障的含义P2492、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P2553、失业保险的特点P2594、申领失业保险金应具备的条件P2615、养老保险的含义和覆盖范围P2636、普遍保障的养老模式P2657、医疗保险的概念和内容P271第十一章劳动与就业问题1、就业的概念P2792、失业的类型P2843、非正规就业发展及其意义P2904、劳动力转移的类型P293第十二章特殊劳动群体问题1、弱势群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P3012、妇女就业与性别人力资本P3053、移民的成本分析P314。
劳动社会学串讲复习重点
劳动社会学串讲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一、劳动社会学:是以研究劳动这一社会现象与所构成的劳动问题为对象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形成于 19 世纪 20-30 年代。
出现在法国,法国社会学者乔·弗里德曼和彼·纳维利。
二、劳动者是社会学研究的主体。
是基本要素。
广义的劳动者:指一些拥有劳动能力的,并从事必然的社会生产劳动的人。
狭义的:处于劳动年龄。
拥有必然的体力和智力。
从事必然的社会生产劳动。
有劳动酬金和经营收入。
三、劳动: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供应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
自觉性、目的性和创立性是人类劳动的本质特点。
四、劳动社会学的发展形成了几大门派。
各派其他发展多半经历了三个阶段:古典阶段、现代阶段和后现代阶段。
五、管理学派的代表任务是:泰勒和梅耶。
梅耶认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六、新制度主义学派包括: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任凭主义。
七、个案检查:是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许个人或小型集体作为样本进行详尽检查的一种方法。
八、问卷检查法:只检查者运用一致设计的问卷向被检查者认识情况或征询建议的方法。
九、实地观察:指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也许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直接认识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
第二章劳动一、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见解,主若是指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成由亲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
二、劳动社会化的内容: 1、生产资料社会化。
2、劳动操作过程社会化。
3、劳动成就的社会化。
三、广义上的市场经济运行主体,不仅包括直接经济运行主体——企业和劳动者,还包括进行社会运行也许经济资源宏观配置的主体——国家,以及对企业的运行进行调治的无形主体——市场。
四、国家、企业、劳动者之间的联系,最主要的两方关系是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建立的劳动关系。
三方关系由劳工、雇主和政府构成。
五、第三产业以第一、二产业发展为基础,反过来又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劳动社会学的串讲资料
1、劳动社会学这个名词出现最早的国家。
P12、劳动的含义。
P1、P223、劳动社会学的含义。
P34、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内容。
P55、科层制的基本要素。
P66、梅耶的霍桑实验。
P77、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
P98、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含义。
P109、新制度主义学派。
P1110、劳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的基本方法。
P1411、劳动社会学的基本研究类型。
P1612、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类型。
(重点是问卷调查法)(选择题)P1713、劳动的社会职能的能让和劳动社会化的概念。
(简答题)P2314、职业(名词解释题)P3915、※劳动力性别结构(简答题)P4516、年龄结构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简答题)P4717、劳动保护的含义。
P4918、劳动保护的内容。
P5019、传统典型组织的概念。
P5620、非正式结构的消极以及积极两个方面的内容。
P5921、劳动士气的含义。
P6122、劳动者含义和特征。
P7323、劳动者的两种素质以及这种素质的内容。
P7524、企业文化。
(论述题)P8625、企业文化的功能。
P8726、劳动者行为的概念。
P8927、劳动效用的概念。
P9228、劳动者社会化的内容。
P9529、闲暇和劳动。
P10330、职业的特征。
(多选题)P10931、职业生涯的概念。
(名词解释)P11032、影响职业生涯的八大因素。
P11133、职业生涯管理的概念。
(名词解释)P12234、职业锚.。
(论述题)P12535、职业生涯发展与成功的道路。
P13036、职业生涯设计的概念。
(名词解释)P13437、职业声望的概念。
P14138、职业分层的概念。
(名词解释)P14239、社会分层的功能理论。
(社会分层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差别)P14840、社会分层的意义。
(简答题)P15341、职业流动的概念。
P15642、职业流动的个人特征。
(多选题)P15843、职业流动的决策。
(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明臣择主而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7月人力资源管理
《劳动社会学》串讲资料
温馨提示
题型及分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每小题2分,共20)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7月5、6日将进行统考三科,分别为《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还有《劳动法》。
考试必须携带身份证与准考证。
重点内容
第一章[超重点必考]
1.劳动的概念【名词解释】 P1
2. 劳动者的概念【名词解释】 P2
3. 韦伯论述了资本主义现代生产的组织原则——科层制
4. 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
5. 梅耶认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纪人”
6. 制度学派的观点主要源自英国19世纪的韦布夫妇
7. 现代劳动学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456-1975年前后;二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8. 冲突的概念P10
9. 具体研究方法(四点)【简答题、选择】P17-20
10.社会调查法(四点)【简答题、选择】 P17-19
11.劳动的概念 P22
12. 劳动的社会职能(三点) p23
13. 劳动社会化的概念 p23
14. 劳动社会化的内容(三点) p23
15. 劳动社会化的发展进程(四点) p24
16. 市场经济体制结构的主体(国家、市场、企业、劳动者)
17. 三方关系与三方性结构 p27
18. 我国三方协调机制的职能(六点) p29-30
19. 三次产业分类 p32
20. 职业的含义 p39
21. 职业结构的概念 p41
22. 性别结构反映劳动社会的现状(四点) p45
23. 年龄结构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简答题】 p47
24. 劳动保护的概念 p49
25. 劳动保护的意义(三点) p49
26. 群体的概念 p55
27. 劳动群体的特征 p55
28.非正式结构的积极功能 p59
29.非正式结构的消极功能 p59
30.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p66
第三章
1. 劳动者的含义 p73
2. 劳动者的特征 p73
3. 劳动者的素质:自然素质、社会素质 p75-79
4. 企业文化的含义 p85
5. 企业文化功能(六点) p87
6. 社会化的概念 p94
7. 劳动者社会化的内容(三点) p95
8. 劳动者社会化的途径(五点) p97
第四章
1. 职业的定义 p109
2. 这样的特征(四点) p109
3. 职业生涯的概念 p110
4. 霍兰德的人业互择理论 p117
5. 佛隆的择业动机理论 p117
6. “职业概率”大小的取决条件(四点) p119
7. 职业生涯管理的概念 p122
8. “职业锚”的五种类型 p126
9. 职业生涯发展与成功的道路(四点) p130
10.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概念 p134
第五章
1. 职业声望的概念 p141
2. 影响职业声望评价的因素(四点) p141
3. 职业分层(两点) p142
4. 社会分层的意义(四点) p153
5. 职业流动的概念 p156
6. 职业流动的个人特征(三点) p158
7. 职业流动的决策(六点) p159
第六章
1. 组织的构成要素(三点) p171
2. 劳动组织的含义 p173
3. 组织机构设置(五点) p176
4. 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p180
5. 流动组合的类型(五点) p187
第七章
1. 劳动关系的概念 p200
2.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六点) p200
3. 影响劳动关系的重要因素(七点) p202
4. 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四点) p212
5. 工会的职能 p218
第八章
1. 劳动报酬的概念 p222
2. 薪酬分为经济报酬和非经济报酬 p223
3. 影响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 p227
4. 制约收入分配的经济因素 p228
5. 分配不公的表现 p231
第九章
1. 政府的劳动管理职能(五点) p236
2. 劳动争议的概念 p240
3. 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四点) p241
4. 劳动争议处理原则(四点) p244
第十章
1. 社会保障的内容(四点) p250
2. 社会保障的功能(四点) p252
3.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五点) p256
4. 失业保险的特点(三点) p259
5. 申领失业保险金的条件(三点) p261
6. 养老保险的五种模式 p265
7. 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的问题 p275
第十一章
1.就业的概念 p279
2.就业的界定(四点) p279
3.失业的类型 p284
4.失业的主要原因分析 p285
5.劳动力转移的类型 p293
6.劳动力转移的积极功能 p293
第十二章
1.特殊群体的概念与分类 p298
2.弱势群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p301
3.提高我国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对策 p306
4.移民的成本分析 p314第十二章{不太重要}
忠告一:写字要工整,因为写字漂亮的人越来越少,字好看会适当加分,可用铅笔划完线再填写工整。
改卷会看关键字,所以一定要写工整,有关键字便给分。
忠告二:解答题会有分点回答,若最后一点忘记了千万不要空开不填,要填上一些有关的知识点上去。
论述题、案例分析题要按写作文的形式回答:
一、先写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二、分点论述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