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联合眼针治疗落枕35例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针刺加推拿治疗落枕疗效观察

针刺加推拿治疗落枕疗效观察

【 图分类号] 2 2 中 R 4
【 献标识码】 文 B
【 文章编号] 0 8 8 9 2 1 ) 1 0 3 1 1 0 ~17 (0 0 0 —0 5 一O
8 3例全 部 治 愈 , 中 3 其 9例 2天 治 愈 ,7例 3天 治 愈 ,2例 4天 治 2 1
落 枕可 由 睡眠 时头 颈 部 位 置 不 当或 颈 部 肌 肉 突 然 收 缩 、 转 所 致 , 2 结 果 扭
FuC rg i ha i t
Ab ta t Ge sa sifn c y b h l e e h e k s o e s d e o r s o he p t s l u d n c n r c i n,h e e s e u t sr c : t t e k ma y t e se p wh n t e n c p ts t o sn two k a rt a emu c es d e o t a t f o t e r v r er s l, as y be a s fb f e t d by t ec l a s s t e ci ia n f s a in t a e ha h c e a t rt e se p Ch n a o t e t o b e sd , h lo ma c u eo e a f c e h o d c u e , h l c l n ma i t t hep t s t e a h f e h le , a g W it h r u l i e t e e o a tv e i i t r s , f e a n tmo e r v l i g f e l h c n o o . e a h r u e h c p n t r o a d t ema s g n r c n e r h c i ed b t n e e t a t r c n o v e o v n r ey t ene k a d s n Th ut o s d t e a u u c u e t d h s a e i e e t y a s t e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落枕患者的思考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落枕患者的思考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落枕患者的思考发表时间:2017-11-29T14:34:07.48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7期作者:武沛沛马广明何令健任延丽[导读] 观察针灸配合推钠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天津市滨海新区杭州道街向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00451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推钠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35例落枕患者运用针灸推室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该疗法临床疗效良好,1次治愈12例,2次治愈15例,3次治愈者4例,余下全部都在5次内治愈.结论:针灸推室治疗落枕疗效显著,见效快,疗程短,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关键词:针灸;推拿;落枕落枕是颈部软组织常见损伤之一,又称“失枕”、“失颈”,是指以颈部疼痛,颈项僵硬,转侧不便为主要表现的颈部软组织急性扭伤或炎症。

本病主要由项部肌肉感受寒邪或长时间过分牵拉而发生痉挛所致,多见于成年人,常因一侧的肌肉因睡眠姿势不良,颈部软组织突然性损伤或外感风寒引起部分肌肉处于过度紧张状态及颈部肌肉纤维部分撕裂伤而发生的颈部突发性疼痛,活动受限.检查时多见一侧项背部牵拉痛,甚则向同侧肩部及上臂扩散,颈部活动受限,并有明显压痛;严重者俯仰也有困难,是颈部软组织损伤的常见病。

落枕容易受累的肌肉有胸锁乳突肌、斜角肌、斜方肌、颈长肌及肩胛提肌。

根据受累肌肉的不同,其颈部疼痛位置有所不同.笔者于2015 年 6月 ~2016年 6 月运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落枕患者 35 例,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 35例,均为我院 2015 年 6 月-2016 年6 月在理疗科门诊就诊的病例。

其中,男 18 例,女17例;年龄 17 ~ 56 岁,平均 37.7 岁,其中 17 ~ 30岁 8 例,31 ~45 岁 21 例,45 岁以上 6例;病程 1 天~ 3 天,平均 1. 4 天。

临床表现:均为急性发病,起床后一侧颈部疼痛伴活动受限,2 例伴同侧头痛,15例伴同侧肩部疼痛。

推拿按摩加针刺治疗落枕的临床体会

推拿按摩加针刺治疗落枕的临床体会

推拿按摩加针刺治疗落枕的临床体会发表时间:2017-01-04T11:29:56.28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1月下第22期作者:王祖芹[导读] 二者合用有互补之处,具有取穴少见效快的特点。

此种方法在治疗落枕上疗效确切,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中医医院;湖北神农架442421)[摘要]目的:分析对落枕患者用推拿按摩加针刺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落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其采用推拿按摩加针刺进行治疗,并分析其临床效果。

结果:在本组研究的68例患者中,经一次治疗治愈59人,好转9人;次日第二次治愈6人,好转3人。

一次治愈率为86.76%;总治愈率为95.59%,好转率为4.45%,总有效率为100%。

我们对治愈的68例患者进行了6个月到1年的随访,其病情均未复发。

讨论:对落枕患者采用推拿按摩加针刺治疗效果确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推拿按摩加针刺落枕治疗体会推拿按摩加针刺后溪穴治疗落枕早就为历代医家所应用,我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也多次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将推拿按摩与针刺相结合,疗效有了进一步提高,现将治疗的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68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36人,女性32人,年龄16-55岁。

发病至就诊时间为0-3天。

1.2.1取穴及针法患者坐位,取患者后溪穴,轻握拳,于第五掌指关节后横纹头,第五掌骨小头后之尺侧赤白肉际陷中取之。

常规消毒针具,穴位处皮肤及医者双手。

用50mm毫针直刺15-30mm,运用捻转、提插等手法强刺激,得气后患者可感颈部轻松。

同时嘱患者做颈部前后、左右、旋转等活动,时间1-3分钟。

留针7-10分钟,留针期间给予按摩。

1.2.2推拿按摩(1)对手拇指呈“八”字形,自枕骨开始,向下按摩,理顺颈椎项韧带、棘上韧带。

如果发现有疼痛纤维剥离之条索,用拇指触清原位之沟痕,顺压于其上。

(2)在患者颈部两侧作滑动推拿。

按摩联合眼针治疗落枕35例临床观察

按摩联合眼针治疗落枕35例临床观察

针灸按摩按摩联合眼针治疗落枕35例临床观察郑昆仑(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天津300150)【关键词】落枕;按摩疗法;针灸疗法【中图分类号】R268.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3)01-0083-02作者简介:郑昆仑(1971—),男,副主任医师,学士。

从事骨科临床工作。

落枕又称失枕,是颈部软组织常见的损伤之一,主要表现为颈项痛,头部旋转困难,不能低头、仰视,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冬、春季发病较高。

落枕一般不需治疗就能自愈,但急性发作、长久不愈者常疼痛难忍,颈部活动不利,影响日常生活和行动。

2007-06—2012-03,笔者采用按摩联合眼针治疗落枕35例,并与吲哚美辛胶囊治疗3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①一般无外伤史,多因睡眠姿势不良或感受风寒后所致。

②急性发病,睡眠后一侧颈部出现疼痛、痠胀,可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动不利,活动时伤侧疼痛加剧,严重者使头部歪向病侧。

③患侧常有颈肌痉挛,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大菱形肌、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等处压痛,在肌肉紧张处可触及肿块和条索状的改变[1]。

1.2一般资料全部70例均为我院骨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18 59岁,平均(30.1ʃ10.6)岁;病程12h 5d ,平均(2.9ʃ0.6)d ;左侧16例,右侧19例。

对照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17 61岁,平均(31.7ʃ11.3)岁;病程1 5d ,平均(2.8ʃ0.4)d ;左侧16例,右侧19例。

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1.3.1对照组吲哚美辛胶囊(吉林银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3042)2粒,每日2次口服,连续服用3d 。

1.3.2治疗组采用按摩结合眼针治疗。

①按摩取穴以双侧肩髃、风池、风府、天柱、肩井、阿是穴为主。

针推结合治疗落枕15例报告

针推结合治疗落枕15例报告

3 体会
落枕临床上常见,祖国医学认为落枕是由于卧姿不良,枕头不适致经气运行不畅,经脉失去濡养;或颈肩当风,寒气血凝滞,经络瘀阻;或颈部扭转经脉拘急而疼痛;或是动作失调,经脉受损,是推拿治疗。针灸治疗是在损伤局部取穴,酌情选用配穴针刺后用灸法达到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从而实现治疗目的;推拿治疗是在病变部位及相关穴位上直接施术推拿手法来达到舒筋活血、温经通络之目的来消除疼痛。
针推结合治疗落枕15例报告
作者:杨涛,曾学清,李江林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更新时间:2006-5-29 浏览次数:452
笔者采用董氏奇穴针刺与推拿相结合治疗落枕15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37岁,其中16~20岁的3例,20~30岁9例,30~40岁3例;急性损伤4例,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及小关节错缝的5例。患者表现为晨起颈部僵硬、板滞、疼痛、活动受限,头偏向患侧。查体:颈肩部肌肉僵直,无弹性,并可触及不同程度的痛性结节。
1.2 治疗方法
1.2.1 选择穴位 取穴:取董氏奇穴重子(阴掌虎口下1寸处),重仙(阴掌虎口下2寸处);配穴:上白(阴掌二、三掌骨间,距掌指关节0.5寸)、承浆。
1.2.2 具体操作 患者取坐于舒适体位,上肢置于适当位置,暴露前臂并常规皮肤消毒。取0.35mm×40mm的不锈钢毫针刺入重子、重仙5~10mm,酌情配上白穴或承浆穴。进针后捻转毫针,得气后嘱患者活动颈部并做前屈、后伸,侧屈及左右旋转活动,每10min行针1次,边行针边活动头颈,留针30min。在行针间隙于颈肩部施术—、按、拿、揉、弹拨及理筋整复手法,对颈肩部软组织进行推拿治疗,加强疗效。对合并颈椎小关节错缝者,应在充分应用放松手法后进行定旋转扳法来整复颈部紊乱的小关节。

针刺与推拿结合治疗落枕的体会

针刺与推拿结合治疗落枕的体会

针刺与推拿结合治疗落枕的体会落枕大多由于睡眠姿势不良,头颈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或因睡眠时枕头不合适,过高、过低或过硬,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引起颈部一侧肌肉紧张,使颈椎小关节扭错,时间较长即可发生静力性损伤,使伤处肌筋强硬不和,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疼痛不适,动作明显受限等; 再者由于风寒侵袭颈背,局部气血瘀滞,经气不调,以致僵硬疼痛,动作不利。

落枕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近几年来,笔者以针刺与推拿配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治疗方法1.1 针刺针刺失枕、新设、天柱、阿是穴、液门、悬钟穴。

不能前后俯仰者,取大抒、京骨穴、昆仑穴;不能左右回顾者,取肩外俞、后溪、风池穴。

1.2 推拿患者端坐,医者立于患者身后,一手托住其前额,一手施以按揉、弹拨、滚等手法于颈项部,以枕后四周为主。

手法从轻到重,以患者能忍受为准,点揉太阳穴,在头部施五指拿推法配合颈部拨伸法,颈部定点旋转扳法。

2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

2.1治愈颈部活动自如,疼痛消失,恢复正常工作。

2.2显效颈部活动稍受限,疼痛基本消失,可恢复工作。

2.3无效颈部活动及疼痛没有好转,工作不便。

3 治疗结果前来就诊的88例患者中,治愈69例(78.4%);显效16例(18.2%);无效3例(3.4%)。

效果令人满意。

4 体会落枕是临床常见病,在任何时候,只要颈肌劳累或受到损害,都可能诱发此病[2],但患者往往误诊。

各种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药物治疗往往疗效不佳,易给患者造成心理恐慌。

落枕发病原因包括:(1)睡眠姿势不良,头颈部肌肉过度紧张,发生静力损伤。

(2)遭受风寒侵袭,使颈背局部肌肉气血凝滞,经络痹阻,致疼痛功能障碍。

由于局部的肌肉痉挛,压迫颈部神经、血管等故出现颈部僵硬、疼痛、头痛、恶心、失眠等症状。

针刺上述诸穴有疏通经络止痛的作用,其池穴还有祛风、散寒、醒脑、止痛的作用。

推拿可缓解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局部水肿。

推拿治疗落枕32例疗效观察

推拿治疗落枕32例疗效观察

推拿治疗落枕32例疗效观察目的:探讨推拿治疗落枕32例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方法:笔者经临床实践经验总结把落枕辨证分为3型:斜方肌型、胸锁乳突肌型、肩胛提肌型。

根据各型的特点,应用推拿手法治疗落枕32例。

结果:痊愈28例,显效4例,总有效率100%。

结论:推拿治疗落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标签:落枕;推拿;辨证分型落枕又称失枕,现代医学为颈肌筋膜纤维组织炎,系因体质虚弱,劳累过度,睡眠时枕头高低不适,躺卧姿势不良等因素,使一侧颈项部肌肉痉挛强直,而出现颈项部疼痛,活动困难。

疼痛可放射至肩、上背部,头歪向患侧,患侧常有颈肌痉挛,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大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等处压痛,可触及肿块和条索状的改变。

中医认为,落枕属“痹症”范畴。

笔者根据近年对落枕的治疗观察,把落枕分为:以斜方肌行走路线疼痛为主的称斜方肌型;以胸锁乳突肌行走路线疼痛为主的称胸锁乳突肌型;以肩胛提肌行走路线疼痛为主的称肩胛提肌型。

本研究笔者运用推拿手法治疗32例落枕,疗效肯定。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2例患者中,男19例,女13例;斜方肌型12例,胸锁乳突肌型15例,肩胛提肌型5例,两种以上混合4例;病程1 d~1个月。

32例患者摄颈椎X线片检查均无异常改变,排除(1)颈椎小关节紊乱:有明显外伤史,颈项疼痛,活动困难,颈椎棘突偏歪,X线片可见小关节轻度增生或关节间隙模糊。

(2)颈椎病:有颈部劳损和反复发作史,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伴有手指麻木或头晕头痛,X线片提示骨质增生或生理弧度改变。

1.2 治疗方法推拿手法:四指禅推法、滚法、按法、提拿法、揺法、弹拨法、拔伸法、斜扳法。

取穴:风池、风府、肩井、天宗、阿是穴、合谷、中渚。

方法:患者坐位,医者立于患者背侧,先用一手以轻柔的滚法施于患者颈肩部、背部肩胛间区,重点在患侧约5 min,手法轻柔,力量适中,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其次用轻柔的四指禅推颈项部,斜方肌型先重点推锁骨外1/3处或肩井穴处或肩胛骨内侧缘有肌紧张感和压痛处,上推颈枕部风池穴处,在用按揉法从风府穴往下按揉至大椎穴,从风池穴往下按揉至肩井穴,配合轻缓的头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活动,用弹拨法在胸锁乳突肌上分段各弹拨数下,用头颈部斜扳法扳颈椎,不可强求有弹响声,按、拿风池、风府、风门、肩井、天宗等穴,手法由轻至稍重,以患者能忍受为止。

点按新落枕穴治疗落枕30例疗效观察

点按新落枕穴治疗落枕30例疗效观察

点按新落枕穴治疗落枕30例疗效观察目的观察点按新落枕穴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于本院诊治的落枕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常规推拿手法配合点按新落枕穴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实际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20例,痊愈率为6667%,比对照组的16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愈率为333%,比对照组的10%低,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常规推拿按摩手法对患者颈部肌肉进行放松、活血理筋的基础上,配合点按新落枕穴治疗落枕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标签:落枕;推拿;新落枕穴落枕又称为“失枕”,是颈部常见的软组织损伤疾病,多数出现在睡眠之后,由于夜间睡眠位置欠佳或长时间保持不正常姿势睡觉,导致颈部肌肉、筋膜、韧带组织长时间受到牵拉甚至撕裂,产生局部疼痛及痉挛[1];另外,风寒湿邪的侵袭、日常致使颈部肌肉劳累或突发型损伤及颈椎病、基部肌肉慢性劳损等均会导致落枕发生[2]。

笔者采用点按新落枕穴配合常规推拿手法治疗落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落枕患者60例,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提出的关于落枕的诊断标准[3],并将入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

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192±564)岁。

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6~59岁,平均年龄(3241±623)岁。

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施术前对患者进行触诊,大致了解患者病情;患者取正坐位,嘱放松肌肉,采用轻柔的手法在颈部及肩部施术,根据患者酸痛位点,采用不同类型的推拿手法对颈部肌肉进行按摩;以患侧为重点对颈部肌肉进行按揉,按摩力度以患者感到酸胀但可耐受为宜,以此舒畅经络,使患者疼痛减轻;放松后医生右手扶持患者枕部,左手托下颌,同时向上提拉,缓慢旋转头部数次,患者适应后加大旋转幅度,注意动作不可暴力;最后点按风池穴、肩井穴等穴位。

针刺推拿联合治疗落枕42例体会

针刺推拿联合治疗落枕42例体会

针刺推拿联合治疗落枕42例体会临床资料:1998年至2000年共诊治落枕42例。

男38例,女4例。

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60岁,平均年龄37岁,病程最短1d,最长7d,平均4d。

1.治疗方法1.1 30号针1寸至3寸各5支,针具、穴位医者双手常规消毒后,患者取正坐位,全身放松,头部不能左右转侧,活动受限障碍者取后溪穴如为头部不能向前低,向后仰活动受限障碍者取督脉大椎穴,申脉穴如为头部前后左右活动均受限障碍者,同时取后溪穴、大椎穴、申脉穴。

均配取阳陵穴。

所有腧穴均为患侧。

施术时,先暴露所取穴处,大椎穴向上斜刺0.5—1寸,后溪穴针尖向腕关节方向呈60度刺1.5寸,施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催针感向上传过肘关节,患侧肩部申脉穴针尖向踝关节方向沿外踝下缘针身与皮肤呈90度刺2.5寸,施提插转平补平泻手法针催针感分别向膝关节踝关节传导,在患处针阿是穴,针刺手法用泻法,上法施术3min后出患处针,令患者自行活动颈项部,以向疼痛受限障碍的方向为主,范围由小到大,待患者觉疼痛爱限障碍等不适感明显减轻或消失可出针。

针后患部要注意多活动,保暖。

1.2 推拿按摩手法:出针后立即进行,患者坐椅,医者站于患者侧前方,一手扶头部,另一手先对颈项部穴位进行按压,然后重点对疼点侧肌腱进行弹拔,顺着肌肉的走向延弹拔边做肌肉的被动运动,幅度循序渐进,忌用暴力,边弹拔边做颈部运动,推拿按摩合用每个动作治疗3—5min。

按摩结束后嘱患者做颈项运动,以向疼痛受限障碍的方向为主范围由小到大,至治愈疼痛消失。

2.治疗结果42例患者经以上的方法治疗最短1次治愈,最长3次治愈。

3.讨论落枕,是指颈项酸痛,转动不利的一种疾病,又称颈部伤筋。

本病由于睡眠时姿势不正,枕头过高或过低,使一侧肌群在长时间内处于过度伸展状态,以致发生痉挛,或因风寒侵袭颈项,气血失调,经络受阻而发生疼痛。

治法:主以督脉,手足太阳经穴为主,舒筋活络,祛风散寒,输通气血,改善气滞血瘀法。

推拿配合针刺阳陵泉、悬钟治疗落枕临床观察

推拿配合针刺阳陵泉、悬钟治疗落枕临床观察

推拿配合针刺阳陵泉、悬钟治疗落枕临床观察摘要】落枕或称“失枕”,多由睡眠姿势不当,或风寒侵袭项背,气血不和、局部经气失调所致。

其表现为晨起后,一侧项背发生疼痛,颈项活动受限。

本人采用推拿配合针刺阳陵泉、悬钟治疗该病,取得显著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关键词】落枕阳陵泉悬钟推拿【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351-01概述落枕或称“失枕”,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以冬春季多见。

引起落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肌肉扭伤,如夜间睡眠姿势不良,头颈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或因睡眠时枕头不合适,过高、过低或过硬,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均可引起颈部一侧肌肉紧张,使颈椎小关节扭错,时间较长即可发生静力性损伤,使伤处肌筋强硬不和,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疼痛不适,动作明显受限等。

二是感受风寒,如睡眠时受寒,盛夏贪凉,使颈背部气血凝滞,筋络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动作不利。

一般表现为起床后感觉颈后部,上背部疼痛不适,以一侧为多,或有两侧俱痛者,或一侧重,一侧轻,由于身体由平躺改为直立,颈部肌群力量改变,可引起进行性加重,甚至累及肩部及胸背部。

多数患者可回想到昨夜睡眠位置欠佳,检查时颈部肌肉有触痛。

由于疼痛,使颈项活动不利,不能自由旋转,严重者俯仰也有困难,甚至头部强直于异常位置,使头偏向病侧。

检查时颈部肌肉有触痛、浅层肌肉有痉挛、僵硬,触之有”条索感。

推拿配合针刺阳陵泉、悬钟治疗落枕是采用“上病下治、左病右治”的原则,长针透刺对侧阳陵泉、悬钟配合患者颈部主动运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使颈项部肌纤维痉挛得到缓解,达到疏通经络,解痉止痛的目的。

治疗1.长针斜刺阳陵泉、悬钟(1)患者坐位,取3~5寸毫针针刺对侧阳陵泉、悬钟,阳陵泉穴向斜下方针刺,悬钟穴向斜上方针刺。

得气后反复提插捻转,针感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20-30分钟。

(2)在针刺上述穴位同时,嘱患者作肩颈部的主动运动。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落枕56例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落枕56例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落枕56例落枕是由颈肌痉挛引起的急性单纯性颈项痛,以活动受限为临床特征。

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们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落枕56例,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56例均为门诊病人,男45例,女11例,年龄17~48岁,平均年龄22.5岁。

其中左侧24例,右侧32例。

病程1~4天,多数为发病当天就诊。

主要症状:突然发病(常在起床后),自觉一侧颈项部发生牵拉痛,甚至向同侧肩胛及上臂扩散、颈部转动受限、不能前后俯仰、左右回顾、动侧疼痛加剧、尤以向健侧扭转疼痛更加明显,强迫体位(头常向患侧偏斜),患侧颈项部肌肉紧张、僵硬,局部压痛明显,触摸有“条索感”。

X线检查均未见骨性病变及关节异常。

1.2 治疗方法患者坐位,嘱其全身肌肉放松,头稍向前倾。

先取大椎穴,针尖偏向患侧进针深度约0.5~1寸,使针感向患侧颈、肩部传导,得气后,操作者用一手按患侧肩井穴,让患者作最大限度左右活动颈部,同时,另一手捻针3~4 min;后溪穴直刺0.5~0.8寸,得气后捻转运针1~3 min;再取同侧落枕穴(手背第2,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0.5寸处)直刺或斜刺0.5~0.8寸,艾柱炙5~10壮,或艾条灸5~10 min;最后用同侧手拇指置于风池穴,中指置于悬厘穴,以食指为支撑,另一手托对侧额颞部为依托两手同时用力,患侧拇指和中指按摩施压于相应的穴位,以病人对受压处酸胀痛感可耐受为度。

治疗过程中,让病人将头前后左右转动缓慢活动颈项部,幅度由小逐渐加大,并将颈部逐渐伸直到正常位置,转动时以基本不出现疼痛的最大幅度为限。

每次按压持续1~3min,每天1~2次,连续治疗3天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疼痛消失,颈项活动自如,肌肉紧张消除;(2)好转:疼痛减轻,能够活动;肌肉尚紧张;(3)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1.4 结果一疗程治愈48例(85.7%),其中一次性治愈32例(57.1%);好转6例(10.7%);无效2例(3.5%)。

局部按摩配合远道刺治疗落枕

局部按摩配合远道刺治疗落枕

局部按摩配合远道刺治疗落枕摘要目的:利用按摩和针灸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

方法:局部按摩配合远道刺(后溪、悬钟),治疗本病67例。

结果:临床治愈63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100%。

结论:本法取穴少,动静结合,疗效高,能较好的达到治疗落枕的舒筋活血作用。

关键词落枕/按摩针灸穴阿是悬钟后溪中医所谓的“落枕”是指睡眠时由于头离开枕头而引起的颈项疼痛或活动障碍。

临床资料67例均来自本院针灸门诊病人,其中男39例,女28例,年龄5~60岁,病程1~5天,其中颈肌劳损者22例,颈椎风湿者12例,颈部扭伤者28例,颈项部肌肉筋膜炎所致者5例。

取穴:局部阿是穴、悬钟、后溪。

方法:患者端坐凳上,医生先在压痛点上、揉及用一指禅推法,手法开始轻柔,后可逐渐加重,一边做手法,一边让患者作屈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活动,几分钟后症状可能有所减轻,随后用75%酒精棉球消毒之后,用长75mm毫针直刺后溪(患侧)、悬钟(患侧),施展平补平泻法,针灸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1次,每天1次,一般治疗1~3天。

结果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落枕的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颈项部疼痛、酸胀消失,压痛点消失,颈部功能活动恢复正常;②好转:颈部疼痛减轻,颈部活动改善。

在治疗67例中,1次治愈22例,最多5次,平均1.96±0.92次,2次治愈24例,共治愈63例(94%),好转4例(59.8%),总有效率100%。

例:患者,男,32岁,于2004年1月12日就诊,主诉:右头项疼痛,转侧困难2天,因昨晚睡眠姿态不当,且受风寒所致,查右侧天容、天窗、肩外俞、天宗、臑俞等处压痛明显,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诊断为落枕,辨证为风寒型。

患者取坐位,施展、揉手法,由轻到重,肌肉放松后,点按患者肩井、臑俞、天宗穴,及弹拔紧张的肌肉,使之逐渐放松,并配合头部活动,随后用0.38mm×40mm毫针,取悬钟、后溪,得气后留针30分钟,半小时后取针,疼痛及转动不便消失,次日再针1次,临床治愈,1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推拿手法治疗落枕50例临床观察

推拿手法治疗落枕50例临床观察

推拿手法治疗落枕5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究50例落枕患者行推拿手法治疗的作用。

方法:将我院自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50例落枕患者纳入研究。

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25例。

参照组行一般临床治疗方案,实验组加用推拿手法治疗。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疼痛程度。

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参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4.00%,实验组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疼痛程度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推拿手法治疗落枕的效果较好,疼痛程度明显降低。

【关键词】推拿手法治疗;落枕;治疗效果;疼痛程度落枕又名失枕,是颈部软组织常见的损伤之一,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冬春季发病率较高。

临床上以急性颈部肌肉痉挛、强直、酸胀、疼痛以致转动失灵为主要症状。

临床中主要是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及肩胛提肌发生痉挛。

传统医学中本病的发生多由素体亏虚,气血不足,循行不畅,舒缩活动失调,或夜寐肩部外露,颈肩复受风寒侵袭,致使气血凝滞,筋肉不舒,经络痹阻,不通则痛,故而拘急疼痛。

患者多有睡眠时枕头不适,躺卧姿势不良,夜寐肩部外露,颈肩复受风寒侵袭等病史。

少数患者有颈部突然扭转或肩扛重物史。

疼痛:颈部疼痛,动则痛甚。

活动受限:颈部活动明显受限,如左右旋转、左右侧弯、前屈与后伸等活动。

颈部呈僵硬态,颈项相对固定在某一体位,某些患者用一手扶持颈项部,以减少颈部活动,缓解症状,强行使之活动,则可加重症状。

多因睡眠姿势不良或感受风寒所致,也有少数患者因颈部突然扭转或肩扛重物史所致。

急性发病,睡眠后一侧颈部出现疼痛、酸胀,可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动不利,活动时伤侧疼痛加剧,严重者使头部歪向病侧。

在胸锁乳突肌紧张处可触及肿块和条索状改变。

患者颈部活动受限明显,患侧常有颈肌痉挛,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等处有压痛。

点针合并推拿治疗落枕

点针合并推拿治疗落枕

点针合并推拿治疗落枕落枕又称失枕,俗称“颈部伤筋”是指颈部肌肉痉挛,张力增高,造成颈部疼痛不适,活动受限,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的一种急性、突发性疾患。

轻者,仅见颈项部疼痛不适,不治自愈;重者,颈项部疼痛强硬,疼痛难耐,可涉及头部,上背部,肩胛部等,缠绵难愈,可达数日以上。

本人自2001年至今临床采用针刺配合手法推拿治疗落枕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63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5岁,平均年龄31岁;病程最短者5小时,最长者4天,平均为2天。

2 治疗方法2.1 针刺治疗2.2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施术者选取2寸毫针,严格消毒针具及穴位,针刺大椎穴,风池平刺透风府。

用平补平泻法,使患者感到酸、麻,胀感向头部或肩背部放射,得气后留针20分钟,每5分钟行针一次,同时属患者轻微活动颈项部,20分钟后加刺悬钟、丘墟,得气后接电针仪,给予较强刺激5~10分钟(强度以患者最大耐受度为宜)。

每日一次,3次为一疗程。

3 推拿行针结束后患者仍取坐位,术者位于患者侧后方,(以患侧作为重点部位)(1)用滚法施于颈椎旁软组织及肩胛部软组织5分钟。

(2)用一指禅拨疼痛牵扯线5分钟。

(3)术者为患者轻缓柔和的做颈项部被动运动。

前屈后伸,左右旋转,侧弯等5分钟。

(4)按压患侧颈项部及肩胛部穴位有清到重,由重至轻个5次。

(5)术者将一手放在患者后头项部,另一手掌托住患者下巴(下颌骨),俩手向相反方向协同用力,是使患者的脸慢慢转向不痛的一侧,当旋转至最大角度感觉有阻力时则稍停顿一下,随即稍微加力并加大旋转角度。

此时,患者颈部发出“嗒、嗒“的几声清脆的弹响声,医者随即立刻松手,手法宜轻快,切忌暴力。

若施此手法时患者有疼痛加重现象,则可略去此步手法,待疼痛减轻后再用。

4 治疗效果4.1 治疗标准治愈:疼痛完全消失,活动正常;无效:经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变。

4.2 治疗结果 63例中经1疗程治愈者59例,占93.60%;有效4例占6.4%,总有效率100%.5 注意事项5.1 经x线确诊颈部骨质无破坏方可治疗。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20-12-31T07:22:36.611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0年第11期作者:赵燕香1 吕文学通讯段学慧2 杨汝霞3 杨芳4 [导读] 针对失眠患者,相比西药治疗,推拿、针刺联合治疗效果更为突出,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状况,可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武警云南总队医院门诊部 650111【摘要】目的观察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开展研究,随机选择本院收治的500例失眠患者纳入研究,分成两组,一般组和观察组,一般组使用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观察组行针刺、推拿治疗,评定组间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一般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两组PSQI评分比较发现显著差异,满足统计学价值(P<0.05)。

结论针对失眠患者,相比西药治疗,推拿、针刺联合治疗效果更为突出,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状况,可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失眠;推拿;针刺;艾司唑仑片;临床疗效失眠便是常常无法正常睡眠,临床表现为睡眠深度不足、睡眠时间短、睡醒后身体疲劳。

就中医学层面来说,失眠属于“不寐”的范畴,表明由于脏腑功能紊乱引起,由于阴阳失调、气血亏虚所致。

轻则难以入睡、时常醒来或者醒后无法再次入睡,严重的则彻夜难眠。

经由临床实践经验和文献资料表明,中医针刺和推拿治疗失眠效果突出,具备无副作用、操作方便等特点,对此,本文随机选择本院收治的500例失眠患者纳入研究,观察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

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开展研究,随机选择本院收治的500例失眠患者纳入研究,分成两组,一般组和观察组,每组250例患者。

所有患者均满足失眠临床诊断标准,均处于18周岁以上,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病程1个月以上;排除近期发热、感染以及使用影响睡眠药物的患者,排除精神异常者,排除妊娠期、哺乳期患者,排除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

推拿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枕大神经痛临床观察

推拿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枕大神经痛临床观察

推拿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枕大神经痛临床观察
金美君;翁泽鹏;刘景良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22(37)13
【摘要】目的对比单纯推拿手法和推拿联合穴位注射对枕大神经痛的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0月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推拿门诊分别运用单纯推拿治疗(推拿组)和推拿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联合组)的患者,对比2种治疗方法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疗效的差异。

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总患者100例,其中推拿组52例、联合组48例。

经治疗2组患者VAS、NDI均显著降低,联合组VAS、NDI显著较推拿组低;推拿组总有效率高于联合组,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单纯推拿手法和推拿联合穴位注射均能有效治疗枕大神经痛,联合治疗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治疗。

【总页数】3页(P2390-2392)
【作者】金美君;翁泽鹏;刘景良
【作者单位】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康复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
【相关文献】
1.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枕大神经痛临床观察
2.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枕大神经痛30例临床观察
3.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枕大神经痛临床观察
4.针刺联合推拿治疗枕大神经痛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枕多见 于成 年人 , 起 病快 , 病程 短 。多 由于 卧姿 不 良, 枕头过高 、 过低或过 硬 , 或 头颈 长时 间过度偏 转 , 导致
颈部一侧胸锁乳头肌 、 斜 方肌 、 大菱形 肌 、 小 菱形肌 、 颈 长
肌及肩胛提肌等肌 肉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 , 导致 以上肌肉 损伤 , 使颈椎 小 关节 扭错 。长 时 间即 可发 生静 力性 损 伤, 导致 血流受阻 , 局部 疼痛不适 , 肌 肉痉 挛 , 动作 明显 受 限 。胸锁乳头肌及斜方肌在头的侧倾 中起主要 作用 , 因此
常 以非 甾体抗炎药 , 缓解疼 痛 , 治标不治本。 落枕属中医学筋伤范畴 。多因营卫气血虚弱 , 体表 不 固, 颈部 当风受 寒 , 侵及 经脉 ( 督脉、 阳维脉 ) , 寒凝 气滞 ,
可 北 中医 2 0 1 3年 1月第 3 5卷第 1 期
H e b e i J T C M, J a n u a r y 2 0 1 3 , V o l 3 5 , N o . 1
8 3
i i i i i i i i i l i l i i i ! ! i ! !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 i i i ! i i i i ! i ! i ! ! i i ! ! i ! i i i ! i i i i i i ! ! i i ! i i ! ! !
痛、 瘦胀 , 可 向上肢或 背部放射 , 活 动不利 , 活动时 伤侧疼
治疗组 3 5例 , 治愈 2 2例 , 好转 1 2例 , 未愈 1例 , 总有 效率 为 9 7 . 1 4 %; 对照组 3 5例 , 治愈 1 4例 , 好转 1 6例 , 未 愈 5例 , 总有效率 8 5 . 7 l % 。2组 总有效 率 比较差 异有 统
1 . 2 一般 资料
全部 7 0例 均为我院骨科 门诊患者 , 随机
分为 2组 。治疗组 3 5例 , 男2 l例 , 女 l 4例 ; 年龄 l 8—5 9 岁, 平均( 3 0 . 1±1 0 . 6 ) 岁; 病程 1 2 h一5 d , 平均( 2 . 9± 0 . 6 ) d ; 左侧 1 6例 , 右侧 1 9例 。对 照组 3 5例 , 男2 2例 , 女 l 3例 ; 年龄 1 7~ 6 1岁 , 平均( 3 1 . 7±1 1 . 3 ) 岁; 病 程 1—
落枕又称失枕 , 是 颈部软组 织常见 的损伤 之一 , 主要 表现 为颈项 痛 , 头部旋转 困难 , 不 能低头 、 仰视, 多发 于青 壮年 , 男性多于女性 , 冬、 春季发病较高 。落枕一般不需 治 疗就 能 自愈 , 但急性发作 、 长久不 愈者 常疼 痛难 忍 , 颈 部活
动不 利 , 影 响 日常 生 活 和 行 动 。 2 0 0 7—0 6 —2 O 1 2— 0 3 , 笔 主穴取上焦 , 配穴根据肺 、 大肠 、 小肠 区穴赤络 变化 而定 ,
2 结 果
者采用按摩联 合眼针治疗 落枕 3 5例 , 并 与 吲哚美 辛胶囊
治疗 3 5 例 对照观察 , 结果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诊 断标 准 ① 一般 无外伤史 , 多因睡 眠姿势 不 良或 感受风寒后 所致 。② 急 性发 病 , 睡 眠后 一侧 颈 部 出现疼
两 肌 受 损 比较 严 重 。另 外 , 颈椎 和肩 胛骨处 骨突 明显 , 肌 肉 比较 薄 , 容 易感 受 风 寒 , 导致局 部疼痛 不适 。西医治疗
5 d , 平均 ( 2 . 8± 0 . 4 )d ; 左侧 1 6例 , 右侧 l 9例。2组 一般
资料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具有可 比性 。
滚 妻
按 摩 联 合 眼针 治疗 落 枕 3 5例 临床 观 察
郑 昆仑
( 天津 中 医药大学 第二 附属 医 院骨科 , 天津
【 关键词 】 落枕 ; 按摩疗法 ; 针 灸疗法
3 0 0 1 5 0 )
【 中图分类号 】 R 2 6 8 . 0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2— 2 6 1 9 ( 2 0 1 3 ) 0 1 - 0 0 8 3 — 0 2
1 . 3 治 疗 方 法
1 . 3 . 1 对照组药有 限公 司 , 采用按摩结合眼针治疗。①按摩取 穴以
国药准字 I - I 2 2 0 2 3 0 4 2 ) 2粒 , 每 日2次 口服 , 连续服用 3 d 。 双侧 肩髑 、 风池 、 风府、 天柱 、 肩井 、 阿是 穴为 主 。操 作 方 法: 患者坐位 , 医者站于其后 , 一 手扶 患者头 部 , 另一手 用 拇指 揉捏 颈部痉挛肌 肉数 次 , 同时嘱 患者缓 慢低头 、 抬 头 及左右侧 有规律的活动颈部 , 使肌 肉逐渐松弛 。然后 用拇
鲜红即取 之。操作方法 : 选0 . 5寸 3 2号一次性毫针 , 穴位 常规消毒 , 左手按住 眼球 , 使 眼眶皮肤绷 紧 , 右手持针轻轻
刺入 穴 位 , 直 刺 进 针 深 度 为 2 —3分 , 不施手法, 留 针
2 0 mi n , 期间嘱 患 者颈 部 向各 方 向转 动 , 幅 度 由小 到 大。 每日1 次, 连续 3 d 。 1 . 4 疗效标准 治愈 : 颈项 部疼痛 、 瘦 胀消失 , 压痛 点消 失, 颈部功能活动恢复正 常 ; 好转 : 颈项 部疼痛 减轻 , 颈部 活动 改善 ; 未愈 : 症状无改善 … 。
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 治疗组疗效优 于对照组 。
3 讨 论
痛加剧 , 严 重者使头部歪 向病 侧。③患侧 常有 颈肌痉 挛 , 胸锁乳突肌 、 斜方肌 、 大菱形肌 、 小 菱形 肌及 肩胛 提肌等处
压痛 , 在肌 肉 紧 张处 可触 及肿 块 和 条 索 状 的 改 变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