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案新部编本我长高了
《我长高了》教案新部编本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我长高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长大的含义,了解自己的特点,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体验活动,提高体验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3、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肯于动手、勇于创新的好习惯。
4、情感与态度:学会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引导孩子体验家长的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教学重点:让孩子看到自己成长的变化,并为此高兴。
教学难点:感受父母的疼爱,让孩子懂得热爱父母,孝敬父母。
活动准备:1、让学生收集反映自己长大的照片或物品等。
2、布置学生收集从小到大最开心的事和最自豪的事。
3、有关课件、小白桶、小布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今天由老师和大家上一节品德与生活课,你们喜欢上品德与生活课吗?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儿歌,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仔细听儿歌《愉快的收获》。
(老师放录音,学生听。
)2、教师提问:发现同学们很喜欢儿歌,儿歌中农民伯伯的收获是什么?3、教师总结:我们小朋友的收获是长高了,懂事了,学习进步了……这些变化都告诉我们在慢慢地长大。
二、课中探究。
1、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师:我发现同学们都喜欢听儿歌,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编写一首儿歌?课前我让同学们从家里拿来了小时候的鞋子和衣服,还有小时候和现在的照片,同学们拿来了吗?谁拿鞋子了,上来让同学们看一看……师生交流,教师导出儿歌中的第一句:鞋子小了,脚长大了。
2、合作探究,体验生活。
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小时候有趣的事情呢?(1)小时候的照片。
(2)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3、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1)教师引导学生看照片,说一说小时候有趣的故事。
(2)教拿出同学们小时候的照片,请同学们猜一猜他们是谁。
(3)教师小结:我们的照片能告诉我们长大了,长高了。
我长高了教案
我长高了教案教案标题:我长高了教案目标:1. 了解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知道个体在生活中的生长发育过程;2. 通过学习,了解不同因素对个体生长发育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1. 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2. 影响个体生长发育的因素;3. 拟定个人生长发育计划。
教学重点:1. 理解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2. 了解不同因素对个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个人生活习惯和饮食情况对生长发育的影响;2. 制定个人生长发育计划。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实验器材:尺子、秤、测量身高、体重的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讨论“生长发育”是什么意思,并从生活常识出发,了解生长发育的概念。
二、演示与实验(15分钟)1. 通过实验的方式,测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并记录下来;2.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的变化。
三、讲解与讨论(25分钟)1. 通过演示实验结果,讲解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2. 与学生讨论个体生长发育的因素,如遗传、营养、运动等;3. 让学生思考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了解不同因素对个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四、小组活动(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生活中的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等与生长发育相关的因素;2.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发言人,向全班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
五、制定个人计划(2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小组的讨论结果,制定一个个人生长发育计划;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情况,以促进生长发育;3. 学生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试行自己的生长发育计划。
六、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学生通过讨论和实践,了解了个体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促进生长发育;3.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了解了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验、讨论和制订个人计划等方式培养了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一年级教案我长高了
我长高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成长变化,认识到长高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2. 培养学生关注自己身体成长的良好习惯,增强自我认知。
3.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身体部位:头部、颈部、四肢等。
2. 了解长高的原因:营养、运动、睡眠等。
3. 学会测量身高:使用尺子、标尺等工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身体成长的基本知识,学会测量身高。
2. 教学难点:理解长高的原因及其与生活作息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身体部位和测量身高的方法。
2.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长高的原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人体模型、身高尺、标记笔、笔记本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活动。
六、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通过人体模型,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成长。
2. 讲解与示范:讲解身体部位,示范测量身高的方法。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长高的原因,分享自己的看法。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测量身高,记录数据,分析成长变化。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长高的原因,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绘制一幅身高变化图,展示自己的成长过程。
2. 家长参与:让家长了解学生的身高变化,共同关注成长。
八、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身高变化图,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学生的身高关注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九、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邀请营养师、医生等专家,为学生讲解长高的科学知识。
2. 举办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反馈和成长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我长高了教案
我长高了教案标题:我长高了教案教学目标:- 理解和运用“我长高了”这个话题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能够描写自己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高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教学资源:- 图表或折线图显示身高变化- 学生绘制自己的身高变化图表的活动单-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身高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主题1. 使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身高。
向学生提问:“你认为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2. 引导学生思考,以简短的句子形容他们之间的身高差异。
步骤二:词汇学习1. 出示“我长高了”这个短语的中英文表达形式,并帮助学生正确发音。
2. 引导学生联想和举例,帮助他们理解这个短语的意义。
步骤三:身高变化图表1. 分发活动单,让学生绘制自己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高变化图表。
2. 指导学生使用适当的词汇和数字来描述他们的身高变化。
3.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在不同年龄段的身高变化。
步骤四: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身高变化图表,并对比各自的结果。
2. 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比较并描述自己和他们小组中其他人的身高变化。
3. 教师逐个访问每个小组,提供指导和反馈。
步骤五:整合与总结1. 使用幻灯片展示一些学生的身高变化图表,并邀请他们口头陈述自己的发现和观察。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身高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并与他们一起总结成句子。
步骤六:巩固与评估1. 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身高变化图表和描述,展示他们对“我长高了”这个话题的理解。
2. 教师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准确性和语法运用。
3. 教师提供个别反馈,鼓励学生改进他们的表达方式。
扩展活动:- 请学生将自己的身高变化图表和描述制作成海报,展示在教室内。
- 给学生提供一些经典儿童故事,密切关联身高变化的话题,鼓励他们用英语简短地书写或复述故事。
教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描述“我长高了”这个话题,并通过绘制自己的身高变化图表以及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我长高了》教学设计
《我长高了》教学设计青园小学凌丽教学目标:1、感受长高给自己带来的变化。
2、运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在活动中体验长高的快乐。
教学重点: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难点:描画细节教学准备:课件、小时候衣服、油画棒、16开素描纸教学过程:一、发现身体的长高1、现在,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见证一个小朋友的成长历程课件播放学生成长历程的照片2、比一比,你以前的身高到这个位置,现在的身高呢?请学生上台测身高,老师帮忙标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3、穿一穿,老师拿出小衣服请学生在自己身上比划下为什么穿不进呢?4、老师小结:看着自己长高了,你们心情如何呢?(开心、快乐、高兴、兴奋)让我们为自己的长高欢呼吧!板书课题:我长高了二、感受长高的快乐1、有几个小朋友正为长高给自己带来的变化而高兴。
学生分别欣赏三张照片,老师引导学生说说照片中小孩的变化A.以前我坐车免票,我长高了,我要买车票了。
B.以前我比音响矮,我长高了,我可以摸到音响顶了。
C.以前我够不到单杆,我长高了,我能抓到单杆了。
2、小朋友们,跟大家分享一下长高给你们带来的高兴的变化。
以前我,我长高了,我。
3 、小结:长高的感觉真棒,让我们比周围的很多东西高了,让我们可以够到高处的东西了。
三、教师示范我以前要搭凳子晒衣服,我长高了,我踮着脚、伸长手就可以做到了。
1、老师拿出纸问学生,横着画还是竖着画可以把我画得更高2、先画自己,把自己画高点3、再画参照物体现长高变化三、范作欣赏1、出示一张人物画小了的画这张画有没有画出他长高后的变化?怎么改?2、这个小朋友以前抓不到吊环,长高后他可以抓到了。
瞧他多高兴,手抓得紧紧的,画得大大的。
3、这个小朋友怎么也这么开心?四、学生表现长高1、作业要求:把长高后的变化和心情画下来。
2、学生用油画棒直接画,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评价六、拓展延伸长颈鹿高个的秘密:小朋友想要长高个,要像它一样,多吃各种绿色植物,蔬菜和水果都很有营养呢?还要多运动,跑跑跳跳长得快!大家加油,像长颈鹿一样长高个!。
《我长高了》教案
《我长高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五章《长度测量》中的第二节《我长高了》。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习使用直尺测量长度,通过测量活动了解自己的身高,并进行简单的数据记录和比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掌握使用直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并能够准确测量自己的身高。
2. 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直尺测量长度,准确记录和比较数据。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掌握测量身高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卷尺、身高测量仪、教学课件。
学具:直尺、记录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比身高”的小游戏,让学生站在同一起点,比较谁的身高更高。
通过这个游戏,引出测量身高的主题。
2. 讲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直尺的使用(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讲解长度单位厘米,让学生认识厘米,并教给学生使用直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3. 测量身高实践(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使用直尺和身高测量仪测量自己的身高,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小明的身高是100厘米,小红的身高是110厘米,请问小红比小明高多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数据记录和比较(5分钟)学生将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和比较,讨论谁最高、谁最矮,以及身高差。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厘米2. 测量工具:直尺、身高测量仪3. 测量步骤:放平直尺、对齐身高、读数、记录4. 例题:小红比小明高10厘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用自己的直尺测量家庭成员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测量身高的方法,但在数据记录和比较环节,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我长高了》教学设计
《我长高了》教学设计
《我长高了》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巩固统计的知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能准确测量,收集数据。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厘米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
(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
)
2、学习了怎样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复习刻度尺使用方法)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用我们手中的尺子来测量我们身边的物体。
你想测量什么东西的长度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选择你们感兴趣的四样东西进行测量。
2、组长做好记录工作。
(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开始活动。
四、汇报、记录数据。
1、把测量的数据汇报记录在黑板上。
2、完成学生身高统计表。
3、讨论、交流:看统计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内容?
五、课堂总结。
《我长高了》教案
《我长高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三章《长度的测量》,详细内容为第二节“我长高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使用直尺正确测量长度,并能够运用这一技能进行实际操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使用直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理解长度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测量的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卷尺、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直尺、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同学们在操场上测量身高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长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1)讲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
(2)介绍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并进行单位换算。
3.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小明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铅笔长度为15厘米。
(2)讲解测量方法,强调尺子放置的位置、读数等细节。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合作,用直尺测量周围物品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1)请学生分享测量过程中的经验与心得。
(2)探讨如何正确快速地测量长度,提高测量效率。
六、板书设计1. 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2. 长度单位及换算3. 直尺的使用方法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直尺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将测量结果换算为其他长度单位,如米、分米等。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 拓展作业:(1)探讨如何使用其他测量工具,如卷尺、软尺等。
(2)尝试用非标准单位(如脚步)进行长度测量,并与标准单位进行对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尺子放置不稳定、读数不准确等。
一年级数学《我又长高了》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我又长高了》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身高的变化,能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身高变化。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己成长的变化,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学生的身高变化为素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了解身高的变化,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2 教学内容(1)学习如何测量身高;(2)观察和记录身高变化;(3)分析身高变化的原因。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身高测量方法,感受身高变化。
3.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身高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学生身高变化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身高变化。
4.2 学习身高测量方法教师示范如何测量身高,学生跟随操作,学习测量身高的方法。
4.3 观察和记录身高变化学生分组测量身高,并记录在表格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身高变化。
4.4 分析身高变化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身高变化的原因,教师巡回指导。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操作技能。
5.2 课后作业评价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身高变化原因的理解程度。
5.3 综合素质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身高变化的关注程度和自我意识。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具准备尺子、身高测量表格、学生身高变化照片等。
6.2 环境布置教室空间宽敞,便于学生测量身高。
6.3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适中,便于讨论和操作。
第七章:教学注意事项7.1 安全事项在测量身高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摔倒。
7.2 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身高变化较小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
7.3 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体验。
一年级数学《我又长高了》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我又长高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身高增长的变化。
(2)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身高增长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观察和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身成长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身高增长的变化。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身高增长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身高增长的相关图片或视频。
(2)身高测量工具(如尺子)。
2. 学生准备:(1)记录自己身高的数据。
(2)准备好合作交流的伙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身高增长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身高变化。
(2)学生分享自己记录的身高数据,引发对身高增长的思考。
2. 探究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互相测量身高,并记录数据。
(2)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身高增长的变化。
3. 交流分享:(1)学生汇报探究成果,分享身高增长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身高增长的变化。
五、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测量身高,并记录数据。
2. 学生绘制身高增长的变化图,展示给自己和家长。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利用实物操作、图片和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身高增长的概念。
4.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身高增长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意识和表达能力。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准确性、创造性和对身高增长的理解程度。
3. 情感态度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是否展现出对自身成长的关注和积极情感。
一年级教案我长高了
我长高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高的概念,知道长高是人体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
2. 培养学生关注自己身体变化的意识,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健康成长的热情。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途径,了解长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二、教学内容:1. 身高概念:介绍身高的定义,让学生明白身高是指头顶到脚跟的垂直距离。
2. 长高的原因:讲解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长高是自然规律。
3. 影响身高的因素:分析遗传、营养、运动、睡眠等因素对身高的影响。
4. 测量身高:教授正确的身高测量方法,让学生亲自体验测量身高的过程。
5. 成长记录:鼓励学生记录自己的身高变化,培养他们关注自己身体成长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身高的概念,知道长高是自然规律,以及影响身高的因素。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身高测量方法,并能够正确测量自己的身高。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身高概念。
2. 讲解法:讲解长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实践操作法:教授身高测量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测量身高的过程。
4.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身高变化经历。
五、教学准备:1. 教具:身高测量尺、成长记录表、相关图片和视频等。
2. 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场地,便于学生测量身高。
3. 材料:学生自带小板凳,用于测量身高时坐姿测量。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张婴儿到成人的身高变化图片,引发学生对身高的好奇,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身高的定义,让学生明白身高是指头顶到脚跟的垂直距离。
接着讲解长高的原因,让学生知道长高是人体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
3. 分析:分析遗传、营养、运动、睡眠等因素对身高的影响,让学生了解身高的可塑性。
4. 实践:教授正确的身高测量方法,让学生亲自体验测量身高的过程。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测量身高,尝试找出最接近实际身高的测量方法。
数学《我长高了》教学教案
数学《我长高了》教学教案教学对象: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了解身高的变化,体验身高生长的过程。
2.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测量身高的方法。
2. 让学生通过数据了解自己的身高变化。
教学难点:1. 让学生学会准确地测量身高。
2. 让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和比较,了解自己的身高变化。
教学准备:1. 皮尺2. 记录表格3.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谈话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身高变化,让学生思考身高是如何生长的。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身高变化经历,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身高的生长是与时间有关的。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课件,介绍测量身高的方法。
2. 教师演示如何用皮尺准确地测量身高,并讲解测量身高的注意事项。
3.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测量身高的方法,并总结测量身高的步骤。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身高测量,每组选一名记录员,将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格。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学生互相交流测量结果,了解彼此的身高变化。
四、数据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了解自己的身高变化。
2. 学生通过比较不间测量的身高数据,发现身高的变化趋势。
3. 学生分享自己的身高变化情况,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白身高生长的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和测量自己的身高,记录在记录表格上。
2. 学生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测量,了解自己的身高变化趋势。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身高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和表达机会。
一年级美术上册《我长高了》教案、教学设计
(1)如何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自己长高的过程?
(2)在创作过程中,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技法?
(3)如何将小组内成员的作品整合在一起,展示我们的成长过程?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讨论效果。
(四)课堂练习
1.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开始进行课堂练习,创作表现“我长高了”的作品。
3.教学评价设想:
(1)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己。
(2)多元化评价方式,结合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珍惜成长过程,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神奇的小精灵,它每天都在悄悄地帮助我们长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找这个小精灵,看看它是怎么让我们长高的吧!”
一年级美术上册《我长高了》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身高这一概念,能够通过简单的测量方法,测量并记录自己的身高。
2.培养学生运用比较、观察、描绘等技能,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出自己长高的过程。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基本的美术技法,如线条、色彩等,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画作,展现个人特色。
2.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给予个别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现个性。
3.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注意与组内成员沟通交流,相互借鉴,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完成作品后,各小组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供全班同学欣赏。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身高测量和创作技巧。2.学生分享自己在实源自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提高表达能力。
一年级数学《我又长高了》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我又长高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理解身高的变化,感受成长的喜悦。
2.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身高的高度单位:厘米。
2. 身高的测量方法:站在墙边,用尺子量出头顶到墙的距离。
3. 身高的变化:通过一个学期,观察自己的身高是否有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身高的测量方法和身高单位。
难点:让学生理解身高的变化,感受成长的喜悦。
四、教学准备:1. 墙边,用于学生站立测量身高。
2. 尺子,用于测量身高。
3. 白板或黑板,用于记录学生身高。
4. 照相机,用于拍摄学生身高的照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高,引发学生对身高的兴趣。
2. 身高测量:教师示范如何用尺子测量身高,学生分组进行身高测量,记录在白板或黑板上。
3. 身高变化观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个学期内的身高变化,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4. 身高照片对比:教师组织学生拍摄身高照片,进行前后对比,感受身高的变化。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身高的变化,感受成长的喜悦,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身高的测量方法和身高单位。
2.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分享的能力。
3.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身高的变化。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高,引发学生对身高的兴趣。
2. 身高测量:教师示范如何用尺子测量身高,学生分组进行身高测量,记录在白板或黑板上。
3. 身高变化观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个学期内的身高变化,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4. 身高照片对比:教师组织学生拍摄身高照片,进行前后对比,感受身高的变化。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身高的变化,感受成长的喜悦,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我长高了教案
我长高了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长高的原因和过程。
2. 能够掌握长高的方法和技巧。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定个人长高计划。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纸和笔。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示意图,引导学生讨论:“你们有没有发现自己在长高呢?为什么会长高呢?”听取学生的回答,激发学生对学习主题的兴趣。
Step 2:介绍简要介绍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包括婴儿期、童年期、青春期等。
告诉学生人体能够长高的原因是骨骼、肌肉和器官的生长发育。
Step 3:探究分组或个人探究现象:不同的人为什么在青春期长高的速度和时机不同?让学生在小组内或个人自学努力找到答案。
Step 4:分享与讨论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进行分享和讨论。
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科学的运动、良好的睡眠等方法来促进身高的增长。
Step 5:总结总结课上的内容和学生的讨论,强调长高需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方法。
告诉学生只有坚持努力,才能获得理想的身高。
Step 6:拓展提供一些相关的科普读物或视频让学生在课后深入学习和了解更多关于身高增长的知识。
Step 7:巩固与练习让学生用笔记下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制定一个个人长高计划,明确自己要改善的生活习惯和需要进行的运动锻炼。
Step 8:作业要求学生在家完成个人长高计划,并将计划的执行情况写成一份报告交给老师。
Step 9:反馈与评价针对学生的个人长高计划报告进行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改进和调整自己的计划。
同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进行评价。
一年级数学《我又长高了》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我又长高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身高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2. 让学生掌握用数字和符号表示身高变化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观察和记录身高变化。
2. 用数字和符号表示身高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观察和记录身高变化,用数字和符号表示身高变化。
难点:理解身高变化的概念,掌握表示身高变化的数学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身高测量工具,如尺子。
2. 准备记录身高变化的表格。
3. 准备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谈话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高的变化。
2. 观察和记录:学生分组进行身高测量,记录身高数据。
3.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身高变化的原因,学生分享观察结果。
4. 数学表达:学生用数字和符号表示身高变化,教师给予指导。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身高变化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身高的增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6. 实践拓展: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通过锻炼和健康饮食促进身高增长。
7.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记录身高变化,并思考如何健康成长。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身高变化的知识。
2. 利用教学课件或黑板,直观地展示身高变化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发学生对身高变化的兴趣。
2. 身高测量:学生分组进行身高测量,记录数据,并互相分享结果。
3. 身高变化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身高变化的原因,如遗传、营养、锻炼等。
4. 数学表达:学生用数字和符号表示身高变化,教师给予指导和支持。
数学《我长高了》教学教案
数学《我长高了》教学教案教学对象:一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身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应用。
2. 测量身高的方法。
教学难点:1. 长度单位的理解。
2. 测量身高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1. 长度单位卡片。
2. 尺子。
3. 身高记录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身高是多少吗?2. 学生分享自己的身高。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长度单位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厘米。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用尺子量一量自己的身高,并用厘米作为单位记录下来。
3.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身高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身高不同的同学。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同学作为测量对象,用尺子测量身高,并用厘米作为单位记录下来。
2. 各组汇报测量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身高变化的原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身高测量结果。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长度单位卡片,引导学生认识米。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用尺子量一量教室的长度,并用米作为单位记录下来。
3.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测量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长度单位的变化。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同学作为测量对象,用尺子测量身高,并用米作为单位记录下来。
2. 各组汇报测量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身高变化的原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1. 课后跟踪调查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2.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课堂小结与拓展(10分钟)教学内容:教学步骤:1. 回顾知识点: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长度单位的定义、测量身高的方法以及如何记录身高数据。
一年级教案我长高了
一年级教案《我长高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高的增长与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己成长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认识身高增长的过程和原因。
2. 学会用正确的姿势测量身高。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身高增长与成长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自主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互动。
2. 运用观察法,让学生亲身参与测量身高。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身高测量工具,如尺子。
2. 准备成长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准备记录表格。
第一课时:认识身高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成长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身高增长。
2. 讲解身高增长的原因,让学生了解身高的变化与成长的关系。
3. 示范正确的测量身高姿势,让学生初步掌握测量方法。
第二课时:测量身高1. 学生分组进行身高测量,学会用尺子正确测量身高。
2. 记录测量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记录能力。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测量姿势不规范的学生。
第三课时:讨论身高变化1. 学生分享自己身高的变化,讨论身高增长的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身高的变化与成长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 学生展示测量身高后的成果,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四课时:绘制身高成长曲线1. 学生根据测量结果,绘制自己的身高成长曲线。
2.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绘制身高曲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学生展示自己的身高成长曲线,交流成长过程中的感受。
第五课时: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身高增长的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测量身高、绘制成长曲线过程中的收获。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热爱生活。
六、教学内容:了解身高的增长与营养的关系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讲解营养对身高增长的影响。
2. 学生了解各种营养物质对身高增长的作用,如蛋白质、钙、锌等。
我长高了教案
我长高了教案我长高了教案作为一个教师,我一直致力于帮助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成长。
除了学术上的进步,身体的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决定设计一份教案,帮助学生们在身高方面取得进步。
第一部分:了解身高的重要性在开始教学之前,我首先会向学生们介绍身高的重要性。
身高不仅仅是外貌的一部分,更是与健康和自信心紧密相关的。
高个子的人在很多方面都有优势,比如更容易被人们注意到,更容易在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等等。
因此,学生们应该意识到身高的重要性,并且希望通过努力自己也能长高。
第二部分:了解身高的影响因素接下来,我会向学生们介绍影响身高的因素。
身高的主要决定因素是遗传基因,但是环境和生活方式也会对身高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会向学生们解释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睡眠习惯来帮助身高的增长。
同时,我还会提醒学生们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熬夜、吃垃圾食品等,这些都会对身高的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第三部分:制定个人长高计划在学生们了解了身高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之后,我会帮助他们制定个人的长高计划。
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都不同,因此每个人的计划也应该是个性化的。
我会鼓励学生们设定合理的目标,并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比如,每天吃一份蔬菜水果、每周参加一次运动课程、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等等。
这些小小的改变,累积起来将会对身高的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四部分:监督和评估制定计划之后,我会定期与学生们进行监督和评估。
我会鼓励他们记录自己的饮食、运动和睡眠情况,并与他们一起分析和评估。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进展和不足之处。
同时,我也会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保持动力和坚持下去。
第五部分:鼓励和激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鼓励和激励学生们。
长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因此,我会告诉学生们要有耐心和坚持,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
同时,我也会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和故事,让学生们看到别人通过努力也取得了长高的成果,从而增加他们的信心和动力。
《我长高了》教案
《我长高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书写“长、高、身、子、站”等生字。
(2)能够理解课文《我长高了》的大意,感受主人公成长的喜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成长的关注。
(2)通过分角色朗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情感。
(2)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书写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成长的喜悦。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学会珍惜时间。
(2)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二、课文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教师逐个讲解生字,让学生正确书写。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4.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那么开心?3.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觉得自己长高了?有什么变化?4.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学会珍惜时间。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二、深入学习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小朋友是如何珍惜时间的?3.各组分享讨论成果。
三、实践活动1.学生绘制自己的成长树,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
2.学生展示自己的成长树,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珍惜时间,自信、乐观地面对成长。
五、课后作业1.家长协助孩子测量身高,记录成长数据。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分角色朗读、课堂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成长的关注,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15课我长高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继续学习画正面人,表现人物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
2、让学生养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重点难点:学习画正面人,表现人物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
认知准备:结合开学时幼升小学的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已经长大
物质准备:蜡笔、镜子、量身高的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学生兴趣。
请三名学生上来量一量身高,大家一起比一比,入园时的身高线和现在的身高线之间的变化。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量身高
师:怎么知道自己在长高呢?可以和什么比较?
二、学生观察自己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
师:大家已经知道。
每个人都有头、身体、胳膊、腿,请互相看看,是怎样的?再看看自己穿的是什么衣服?用小镜子照照自己的发型是怎样的?长相有什么特点?
学生互相观察,自我观察。
三、交代要求,学生作画
1、请小朋友仔细想想、看看自己的模样,再把自己画下来,再想一想通过和什么比较,才知道自己长高了?要把对比的物体或人也画下来。
2、学生作画,教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特征,并帮助能力差的学生选择简单的物体与自己比身高。
四、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展示学生作品,并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