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冲刺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7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二十七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建议用时:30分钟)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①陈与义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
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
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注】①本诗作于建炎三年(1129),当时南宋朝廷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作者避乱于岳州。
本诗颔联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归山居刘沧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深秋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请将这首诗的颈联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进行比较,分析写景手法的相同点和意境的不同点。
3.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元好问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人生长恨水长东。
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
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从抒情的角度,谈谈本词的写作手法。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王维寒更传晓箭①,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②舍,翛然尚闭关。
【注】①晓箭:中国古代计时器具,借指拂晓。
②袁安:后汉一个贫穷而有贤德的人。
有一年下大雪,穷人都扫雪出来讨饭吃,袁安却闭门而卧,固穷守志。
本诗为忆友之作,然而全诗无一字提及“胡居士”,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人是如何回忆胡居士的。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本词下片重在写“愁”,请简要分析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诉说词人内心的无尽愁苦。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专题练及答案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专题练习1.(2017·河南省百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岳阳楼望君山①[明]杨基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注】①君山:又名湘山,实则是屹立于洞庭湖口的小岛。
相传舜的妃子湘君(即湘妃、湘女)游此,故名。
本诗运用了比喻修辞和奇特的想象,试对这两种表达技巧各举两例加以赏析。
答:2.(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注】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答:3.(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后面的题目。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答:4.(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通“锸”。
铁锹。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答:二、综合练(一)(2018·河南中原名校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白燕袁凯①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应见稀。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②尚未归。
专题27 古代诗歌阅读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巅峰冲刺(解析版)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巅峰冲刺专题27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点解读】《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每年的必考内容。
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每年必考。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
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一、常见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描写、抒情、叙述、议论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2)描写技巧:动静、虚实、点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远近高低不同角度、多种感官相、烘托、渲染、细节描写、白描等。
可使用各种修辞。
(3)抒情技巧: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古讽今等。
可使用各种修辞。
(4)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借代、对偶、反复、双关、设问、反问、通感、对比、衬托等。
(5)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欲扬先抑、伏笔铺垫、承上启下、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结构对比、首尾照应等。
二、试题设问方式(1)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4)某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5)请从某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联。
三、基本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3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常常涉及的内容。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考查考生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分析其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的能力。
综观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可知,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考查形式。
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仅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
2.考查内容。
主要有:(1)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辨析,如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Ⅱ卷第14题;(2)考查辨析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3)考查诗歌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4)考查结构上的谋篇布局。
考生在备考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视整首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其次,从诗歌的结构入手,理清诗歌的思路,辨析其表现手法;最后,纵览全篇,多角度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即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多方面去综合分析。
预计2019年高考仍会侧重于综合考查表达技巧,因此,考生不可掉以轻心。
考向一抒情方式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菊花【明】唐寅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感遇【唐】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两首诗都刻画了“菊”的形象,但在表达情感时二者的作用却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唐诗借景抒情,通过遥想故园菊花的开放,感知秋天的临,从而触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菊花是情感的触发点。
李诗托物言志,以菊自喻,通过写菊的“茎疏叶且微”,虽“自有芳菲”却“徒沾清露辉”,正当盛时却无人采摘,象征自己不得赏识的际遇。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越调】平湖乐王恽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①。
入手②风光莫流转,共留连。
画船一笑春风面③。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④,问何日是归年。
【注】①练:白色的绢。
②入手:到手。
③春风面:比喻女子姣美的面容。
④吾土:故乡。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微案三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微案三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古代诗歌的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包括各种抒情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微点突破一诗歌技巧——抒情方式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爱憎情感。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1.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抒发感情的方式。
包括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等方面,尤其要注意“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其目的是让“哀情”更悲。
2.托物言志:也叫咏物抒怀。
借助自然界中某一物象所具有的特征,来表现作者的某种志向或情感。
3.用典抒情:剪接典型故事,借助典故来抒发情感,来讽喻时政。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商隐的《锦瑟》。
4.借古讽今:也称作咏史怀古诗。
借助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来隐喻、规劝当朝。
“借古”是手段,“讽今”是目的。
例题阅读下面唐诗,从写作技巧方面简析三四两句的艺术效果。
(4分)过三闾庙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松风起,萧萧枫树林。
答:剖析三、四句写三闾庙周围景色,点明季节是“松风起”的深秋,时间是“日暮”,景色是“枫树林”,再加上“萧萧”这一象声叠词的运用,更觉幽怨不尽,情伤无限。
答案①三、四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2分)②通过“日暮松风”“萧萧枫林”等意象渲染出凄怨悲凉的意境氛围,烘托出屈子之怨的深重,从而突出了“怨”的主题。
(2分)技法透视针对练习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鉴赏》
主题更加鲜明。
2.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
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你认 为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3分)
• ”蛩啼“写寒蝉嘶鸣,以动衬静,更写出秋夜的 幽静
作者:刘文彬
2,点明了时令,季节,地点。
3,“回”“独”字突出了诗人超然独立的形 象。
金陵怀古
•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月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东流。
• 试分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 “悠悠”、“独上”、“满目秋”,开篇即 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
诗 歌 鉴 赏
赏析表达技巧
1,修辞技巧:比喻 拟人 借代 夸张 通感 双关 反复 顶真 对比 比兴 对偶 设问等
2 表现手法: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白描 衬托(正衬和反 衬) 渲染 想象 欲扬先抑 细节描写 对比 象征等
3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借用典故 借古讽今 叙事抒情等
诗歌结构技巧分析:
宋 - 林逋 - 宿洞霄宫
•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 凉阴一鸟下,落晶乱蝉分。 •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 诗的颔联写景很有特色,试进行分析。 • 动静相生:“流红叶”何其匆匆,“点白云”何其悠闲 • 色彩绚丽:用了“碧”“红”“青”“白”四字,铺开一
幅彩绘画,秋山秋水,一派鲜艳 • 俯仰相衬:”碧涧“是向下看,”青林点白云“向上看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任务突破练27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任务突破练二十七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赋分54分,用时40分钟)1.(广东茂名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和友人鸳鸯之什(其一)崔珏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
映雾尽迷珠殿瓦①,逐梭齐上玉人机②。
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
注①一俯一仰成对组合的瓦叫“鸳鸯瓦”,是人们根据鸳鸯比翼双飞的形状制作、排列的。
②绣有鸳鸯图案的锦缎织品称为“鸳鸯锦”,象征夫妻恩爱、和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以“翠”“红”二字突出鸳鸯羽毛的鲜艳,“舞”字使夕阳下鸳鸯戏水的画面气势飞动,意趣盎然。
B.颔联中的“烟岛”“寒塘”点明鸳鸯飞鸣宿食范围之大,鸳鸯不忍分离片刻,故频频回首相呼。
C.尾联写采莲姑娘结伴归来,见鸳鸯比翼双飞,顿生“愿作鸳鸯不羡仙”之意,相互戏谑、祝愿。
D.本诗章法完密,音韵谐婉,首联提纲挈领,写鸳鸯形之美、情之深,尾联别开意境,引人联想。
(2)本诗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咏鸳鸯?请简要分析。
(6分)2.(河北保定一模)阅读下面这首东汉诗,完成(1)~(2)题。
(9分)咏蕙诗繁钦①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
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
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
三光②照八极,独不蒙余晖。
葩叶永凋瘁③,凝露不暇晞。
百卉皆含荣,已独失时姿④。
比我英芳发,⑤鸣已衰。
注①繁钦(?—218):字休伯,东汉末年颍川(今河南禹州)人,曾任丞相曹操主簿。
②三光:指日、月、星的光芒。
③凋瘁:凋摧憔悴。
④时姿:时节下的姿态。
⑤(tíjué):杜鹃鸟,杜鹃鸟常在暮春时鸣叫,因此成为花落时节的象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诗和古代一般咏蕙草的诗不同,并没有着重赞美蕙草的高洁品性。
B.前八句主要写蕙草生长的环境,后六句表现蕙草不能吐露芳华的感伤。
C.诗中所表现的阴冷、凄清的环境是东汉末年社会黑暗的一个侧面反映。
2019届人教版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统训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人教版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统训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旅居安南杜审言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1. 请简要解说诗歌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围绕首联来写的。
2. 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与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中的后两句中表现手法和抒发情感上的异同。
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题。
州宅堂前荷花范成大①凌波② 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①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
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
②凌波:水面之上。
1. 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试作具体分析。
2. 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题。
春日游北园寄韩侍郎周朴灼灼春园晚色分,露珠千点映寒云。
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
冷酒杯中宜泛滟,暖风林下自氛氲。
仙桃不肯全开拆,应借余芳待使君。
1. 请对颔联“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进行赏析。
2.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题。
点绛唇·丙寅① 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张元幹②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③ 。
故人何处。
一夜溪亭雨。
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
还知否。
燕将雏去。
又是流年度。
【注】①丙寅,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当时秦桧执政,张元幹已去官多年。
②张元幹,南宋主战派,曾入仕途,后因词得罪秦桧被削除名籍,长期闲居。
③“暝鸦接翅啼榕树”,指傍晚乌鸦啼声不断,一个接一个回到榕树宿巢。
2019高考语文强化提升复习(真题体验、考点技法精练) 专题八 古代诗歌阅读 第4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9高考语文总复习2018年7月专题八古代诗歌阅读第4讲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基础题型与变形题型】(标“*”的为本考点题。
)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含山店梦觉作[唐] 韦庄①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 郭震②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基本题型*(1)【表现手法】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形题型(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韦诗第一、二句是诗人对自己美好生活的展现,“挥袂”一词意为挥一挥衣袖,一个“客”字交代了诗人处于漂泊状态。
【高考快递】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 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 知识清单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也叫“互文见义”,指诗文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的意思是“主人客人一起下马,主人客人又一起上船”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含义及作用
例句及分析
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韦庄的《菩萨蛮》“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贺铸《青玉案》:“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设问作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苏轼《定风波》:“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使用反问句式,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抱负
双关
包括通过音近造成双重语意的谐音双关和别有弦外之音的语义双关两种形式,诗人的目的是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2019版高考总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五课时跟踪练 Word版含解析
学案五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时跟踪练一、题型对点练1.[修辞手法]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台城游贺铸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
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
云观登临清夏,璧月流连长夜,吟醉送年华。
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
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
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
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词的上阕进行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修辞手法的能力。
上阕主要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解答本题时,要将对比的双方分析清楚,还要分析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从“台城游冶”到“吟醉送年华”用生动的史实铺叙六朝最后一位君主陈叔宝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最后两句与前面的诗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以“回首”二字,由繁华陡折至败亡,以“却羡”二字,漫画似的勾勒出被隋兵攻破金陵,陈后主走投无路,最后连井中蛙也做不得的悲惨结局,表达了词人对这些群丑的愤怒与鄙弃。
2.[表达方式]阅读下面元曲,完成后面的小题。
山坡羊·西湖杂咏薛昂夫①山光如淀②,湖光如练③,一步一个生绡④面。
叩逋仙⑤,访坡仙⑥,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
船,休放转;杯,休放浅。
[注]①薛昂夫:元代散曲家,回鹘人。
他用[山坡羊]的曲调写了春、夏、秋、冬的西湖四季景色。
②淀:青黑色染料。
③练:白色的丝织品。
④生绡:没经过漂煮的丝织品。
古人用来作画,所以也指画卷。
⑤逋仙:林逋(967-1028),字君复,北宋著名诗人。
性孤高自好,终生不仕,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
赏梅养鹤,也不婚娶,人称他“梅妻鹤子”。
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山,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归。
⑥坡仙:指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诗人。
他任杭州刺史时在西湖筑堤,夹堤广植柳桃。
人称苏堤。
同是表达游湖之感,上面元曲中的“管甚月明归路远。
船,休放转;杯,休放浅”与唐代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尾联,分别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
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版含解析.doc
课时跟踪检测(十)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2)题。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岑参其五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其六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从“蕃军遥见汉家营”可以看出战前呈两军对垒的形势。
从“暮雨旌旗湿未干”则可知战事告捷有赖雨夜偷袭的成功。
B.“满谷连山遍哭声”是夜袭时的实况,但诗人没有完全按实况的顺序安排,而是将这遍地哭声安排在描写两军对垒句前,这就产生了一种先夺其志(斗志)的效果。
C.“万箭千刀一夜杀”展现夜袭的激烈战斗场面,字里行间充满刀光剑影;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和厮杀的残酷无情。
D.结合第二首诗来看,“平明流血浸空城”表现战血和泪水相掺和,红成一片。
在前句杀声哭声震天的描写后,出现这个红色恐怖画面,又产生了死一般沉寂的效果。
E.“暮雨旌旗湿未干”写战斗结束后天明时的情景,该句与“平明流血浸空城”,都以“湿”的场面,显示出战事刚刚结束,杀气尚未全消。
解析:选BD B项,“在对垒句前”错误,应是“在描绘厮杀句前”;D项,“和泪水相掺和”错误,应是“和雨水相掺和”。
★(2)这两首诗描写战争场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答案:第一首,正面描写战争。
蕃军从梦中惊醒,已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血流成河。
诗人通过对战争的直接描写,表现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
第二首,侧面描写战争。
诗人通过描写战斗结束后的天明时分,战场上失去主人的胡人战马“空鞍”,来暗示昨夜战斗的激烈,含蓄、内敛。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西江月·黄陵庙①张孝祥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
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②更好,今朝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这首词是词人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
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27诗歌比较鉴赏
专项对点练(二十七) 诗歌比较鉴赏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的这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35900085】别黄徐州陈师道姓名曾落荐书中,刻画无盐①自不工。
一日虚声满天下,十年从事得途穷。
白头未觉功名晚,青眼常蒙今昔同。
衰病又为今日别,数行老泪洒西风。
新市驿别郭同年张驿亭门外叙分携,酒尽扬鞭泪湿衣。
莫讶临歧再回首,江山重叠故人稀。
【注】刻画无盐:《晋书·周觊传》中“刻画无盐,唐突西施”的典故,此处表示作诗尚未全工,有愧所得的称誉。
★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情感表达的能力。
回答本题,应注重分析两首诗中的最后两句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
陈诗最后两句主要描写了诗人感慨时光不饶人,而自己又体弱多病,所以临歧告别,泪洒西风,表达的情感应该是惜别的深情等;张诗主要描写了诗人在分别后不断回头,觉得以后很难再碰到知心朋友,以此表现诗人对老朋友的留恋以及自己的孤独之感等。
【答案】相同点:都表现了离别的愁绪。
不同点:①《别黄徐州》通过描写诗人的衰老、疾病,加上秋天的萧瑟和与朋友的离别,使诗人老泪纵横,感叹韶光易逝、境遇困窘。
②《新市驿别郭同年》通过描写诗人离别时的多次回头,表现诗人的依依不舍和与朋友离别后的孤寂之情。
二、综合练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满江红·别大名亲旧【注】[元]许衡河上徘徊,未分袂、孤怀先怯。
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
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
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
黄卷内,消白日。
青镜里,增华发。
念岁寒交友,故山烟月。
虚道人生归去好,谁知美事难双得。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长洲①怀古刘沧野烧原空尽获灰,吴王此地有楼台。
千年事往人何在,半夜月明潮自来。
白鸟影从江树没,清猿声入楚云哀。
停车日晚荐苹藻②,风静寒塘花正开。
[注]①长洲:苏州古称。
②苹藻:苹与藻,皆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了莽原上野火烧尽草木,留下一片灰烬,显得荒凉空旷,唯有吴王楼台高耸如初。
B.颔联写到千年过去,吴王已经不在,只有潮水伴着明月自来自往,历史变幻之感油然而生。
C.鸟儿的影子在江树中忽隐忽现,猿猴哀鸣声彻云霄,运用了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
D.诗人傍晚时分行经长洲,怀想昔日繁华停车凭吊,落日余晖中更见苍凉,也更显怀古之意。
解析:A“唯有吴王楼台高耸如初”错误,“吴王此地有楼台”意思是“此地有吴王楼台高耸”,并非“唯有”。
(2)分析该诗结尾与李白《越中览古》结尾“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在表达技巧方面的异同。
答:参考答案:同:①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让人回味;②与前文形成对比(衬托),突出情感表达。
异:《长洲怀古》结尾是乐景衬哀情;《越中览古》结尾是哀景写哀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郁郁①[金]元好问郁郁羁怀不易开,更堪寥落动凄哀。
华胥梦②破青山在,梁甫吟成白发催。
秋意渐随林影薄,晓寒都逐雁声来。
并州旧日风声恶,怅望乡书早晚回。
[注]①本诗写于蒙古军攻占山西,诗人从三乡移居登封后。
②华胥梦,黄帝白天寝睡,梦游华胥国,其间没有统治者,人民没有嗜好,没有爱憎,没有利害。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首句用叠声词“郁郁”领起,既表达了诗人郁闷的心情,也为整首诗奠定了沉郁的感情基调。
B.诗人运用“华胥梦”和“梁甫吟”两个典故,表达了美梦破碎,悲苦凄切的感情。
C.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来写景,通过深秋林子里微薄的影子以及秋晨飞雁的叫声,营造一种清新却又喧闹快乐的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2)题。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
岑参
其五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其六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从“蕃军遥见汉家营”可以看出战前呈两军对垒的形势。
从“暮雨旌旗湿未干”则可知战事告捷有赖雨夜偷袭的成功。
B.“满谷连山遍哭声”是夜袭时的实况,但诗人没有完全按实况的顺序安排,而是将这遍地哭声安排在描写两军对垒句前,这就产生了一种先夺其志(斗志)的效果。
C.“万箭千刀一夜杀”展现夜袭的激烈战斗场面,字里行间充满刀光剑影;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和厮杀的残酷无情。
D.结合第二首诗来看,“平明流血浸空城”表现战血和泪水相掺和,红成一片。
在前句杀声哭声震天的描写后,出现这个红色恐怖画面,又产生了死一般沉寂的效果。
E.“暮雨旌旗湿未干”写战斗结束后天明时的情景,该句与“平明流血浸空城”,都以“湿”的场面,显示出战事刚刚结束,杀气尚未全消。
解析:选BD B项,“在对垒句前”错误,应是“在描绘厮杀句前”;D项,“和泪水相掺和”错误,应是“和雨水相掺和”。
★(2)这两首诗描写战争场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
答案:第一首,正面描写战争。
蕃军从梦中惊醒,已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血流成河。
诗人通过对战争的直接描写,表现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
第二首,侧面描写战争。
诗人通过描写战斗结束后的天明时分,战场上失去主人的胡人战马“空鞍”,来暗示昨夜战斗的激烈,含蓄、内敛。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西江月·黄陵庙①
张孝祥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
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②更好,今朝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 ①这首词是词人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
②风回:指风向转为顺风。
③准拟:一定能。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头两句,写风尚未起时的风光。
水光山色,交相辉映,船上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
此二句纯属写景,而词人欣悦之情尽在其中,即所谓借景抒情。
B.“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两句写舟泛湘江一路行来的景色。
只写“一船明月”“千里秋江”,其他美景堪收、旅怀足慰之事,不必细数。
两个对偶句用“满载”和“平铺”相对,将湖光和山色一并画出,构成美丽景致。
C.“波神”二句,水神有意留住我观看夕阳下的美景,放起鱼鳞般的波纹。
这两句以幽默的手法写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的情景,反衬出作者此时的心境十分安闲自在。
D.“水晶宫”一句,照应“波神”,眼前似乎是水府鱼宫伴着秋风,轻打着木船,发出阵阵声响,就像是水族们演奏的《霓裳羽衣曲》,美妙动听。
E.结尾写词人登上岳阳楼欣赏洞庭湖的美景。
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他潜意识里仍受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所驱动,希望有朝一日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
解析:选AE A项,“借景抒情”错误,应是“景中有情(寓情于景)”;E项,从“准拟”二字上可看出,尾句写的是设想登岳阳楼赏景,这里错为已登上岳阳楼赏景。
★(2)这首词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请对此做简要分析。
答:
答案:作者实写“明月”“秋江”“斜阳”“细浪”,以及泊船后听到的涛声,在眼前景物的基础上,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与水神“看斜阳”,听到“水晶宫”里奏乐,明日抵达“岳阳楼”等情景,以实写虚,虚中有实,表现了对洞庭山水的热爱。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注]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对红梅绿叶与青枝的赞美。
B.“自恐”句既表明了自己真的担心,也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无奈。
D.“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E.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解析:选DE A项,表达了对红梅的赞美;B项,“表明了自己真的担心”错误,该句并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C项,“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没有透露出无奈,而是说红梅斗雪凌霜的本性。
★(2)诗人是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就其中两点做赏析。
答:
解析:分析这首诗使用的表达技巧,可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两方面来考虑。
作答时,先指明技巧,再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①拟人。
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
②用典:“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句引典故作结,点明主旨,锁住全篇,含蓄蕴藉。
③托物言志:借咏梅来表达自己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唐]薛昭蕴
红蓼①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
整鬟②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③深浦④里,几回愁煞棹船郎。
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 ①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中,味苦,可作药用。
红蓼:开红花的水蓼。
②整鬟:梳理发鬟。
③含:愁眉不展。
④浦:水滨。
(1)下列对这首唐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词的上阕写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鸥迹成行,描绘出渡头的寂静、幽远。
B.“整鬟飘袖野风香”给读者留下了佳人站在渡头要干什么的悬念,“整鬟”,在这里不仅有盛装的意思,还包含着“女为悦己者容”的意思。
C.词的上阕给读者在听觉上的是风雨声,在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
D.“几回愁煞棹船郎”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自己。
E.词的末句,从表面上看来,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却紧扣读者的心扉,一切都在“不语”中。
解析:选AD A项,“寂静、幽远”有误,应为“苍凉、寂寞”;D项,“自己”与原词不符,应为“船夫”。
★(2)下阕的首句“不语含深浦里”在整首词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从“不语含深浦里”这句词在整首词的位置上来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时要注意指出是如何“承上”和“启下”的。
答案:承上启下的作用。
“不语含”的人就是上阕“整鬟飘袖”的佳人,这是承上。
为什么“不语含”,这是启下,也是词人安排的又一个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