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婚丧
苗族人结婚风俗
苗族人结婚风俗引言:了解苗族人结婚风俗的重要性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且丰富的文化遗产。
结婚是苗族人生活中的重要仪式,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和传统习俗。
通过深入了解苗族人结婚风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探讨苗族人结婚风俗,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二级标题1:婚前准备三级标题1:提亲在苗族人社会中,男方家庭通常会选择一位媒人代表他们提亲。
媒人与女方家族的长辈商讨婚事,并以一个特殊的鸡蛋仪式向女方家族表示诚意。
如果女方接受,他们会进一步商议婚礼事宜。
三级标题2:聘礼在苗族人结婚过程中,男方家庭需要向女方家庭支付一定的聘礼。
聘礼通常以重金属(如银饰)、布匹、猪、羊等形式存在。
同时,男方还要请婆家的亲戚朋友共同出席结婚仪式。
三级标题3:婚礼预算苗族人结婚仪式通常需要一笔可观的费用。
男方家庭要准备足够的财物来支付聘礼、宴席以及婚礼上的一系列开支。
这需要一定的经济能力,因此婚礼预算在苗族人社会中非常重要。
二级标题2:婚礼仪式三级标题1:婚礼日期的确定苗族人相信农历的吉利与瑞气,因此选择婚期时会特别重视黄道吉日与农历节日。
他们会请专门的先祖师爷计算宜嫁的日子,以保证婚礼的顺利与吉祥。
三级标题2:拜天地苗族人婚礼仪式的第一步是拜天地。
新娘新郎会在婚礼当天一同跪拜向天地神灵祈求保佑与祝福。
这是一种传统的仪式,象征着婚姻的神圣与庄严。
三级标题3:拜祖先婚礼第二步是拜祖先。
新娘新郎会跟随长辈的引导,前往祖坟拜祭祖先。
他们会献上食物、酒水,并祈求祖先的祝福与保佑。
这一步骤非常重要,代表着对家族传统的尊重与继承。
三级标题4:出嫁仪式在苗族人结婚仪式中,新娘会穿着传统的苗族婚服,新郎则会穿上古老的苗族男装。
他们会载着婚礼物品,沿着特定的路径来到男方家。
这一仪式象征着新娘离开父家,成为新郎家庭的一份子。
二级标题3:婚礼庆祝活动三级标题1:欢迎宴在新娘到达男方家之后,男方家庭会举办欢迎宴会。
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的详细介绍
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的详细介绍苗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全国有超过300万人口分布在云南省、贵州省、湖南省以及广西北部等地区,也称广西苗族。
苗族历史悠久,是中国古老的民族,史前的苗籍就可追溯至商朝,享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本文将结合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内容,详细介绍苗族。
一、苗族的风俗苗族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主要体现在社会生活中。
一般情况下,苗族在婚礼、葬礼、春节、成年礼、节日以及一些祭祀活动等都有相应的风俗习惯。
婚礼风俗:在苗族,婚礼是一种复杂的仪式,其目的是表达新组建的家庭的喜悦,也可以说是家族的重要仪式。
苗族的婚礼一般分为十八个步骤,其中有灯调、赠财、祀祖等程序。
葬礼风俗:葬礼是苗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礼俗,多以请朋友们相聚、叩首悼念、赐酒请人、鼓唱悲歌、拆棺行走棺等程式为主。
春节风俗:春节是苗族重要的传统节日。
苗族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装扮布娃娃、发红包、互赠礼物等,以表示对新年的祝福。
二、苗族的语言苗语是苗族的母语,也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一种,一般分为碧苗语、宁苗语、景颇苗语三个大支系,用途有许多,包括苗族的宗教信仰,文学审美观念、社会秩序,节日庆典等都以苗语为主。
三、苗族的节日苗族人民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有关农业活动的“祭祀俗”等。
春节:春节为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1月1日是苗族的春节,有着长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会有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如灯调、唱歌、跳舞等,来迎接新的一年。
元宵节:元宵节是一个民间节日,主要用于表达对家庭和社会的祝福。
苗族人会在此时做许多准备,如烹制美味的元宵、点起灯笼、贴春联等活动。
四、苗族的服饰苗族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衣着文化富有色彩,可以分为民族服饰和日常穿着两大类。
民族服饰,如婚礼、成年礼、节日庆典等服装,都会根据具体情况订制,呈现苗族的独特风情。
而日常服饰,则以华夷衣裳为主,由上衣、裤子、头巾等组成,十分美观大方。
浅谈苗族殡葬风俗
浅谈苗族殡葬风俗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其中殡葬礼仪是苗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苗族的宗教信仰、社会文化、道德观念等方面的特色。
一、苗族对死亡的认识在苗族的世界观中,人们的生命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肉身,一种是魂灵。
生命的终结并不意味着人的灵魂会消失,而是会回归祖先的世界。
苗族认为,对死者的爱和尊重是人类道德情感的表现,因此对死者的安葬礼仪一直是苗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苗族的殡葬习俗1、净化祭礼苗族殡葬习俗的第一步是净化祭礼,目的是为了祛除灵魂的不洁,使其能够去往祖先的世界。
在净化祭礼中,由家族中的男子负责吹唢呐、打锣敲鼓等音乐表演,女子负责扫地净化、煮豆子等净化活动。
2、压身苗族的压身仪式是指将死者放置在一个特定的棺材中,并在棺材顶部放置一个石头来保持敞开的状态。
在压身仪式期间,男子还会冲击大鼓,并进行丧童舞蹈等传统礼仪。
3、火葬在苗族的殡葬礼仪中,火葬被视为最高的礼仪。
在火葬仪式中,死者的灵魂会随着火化而升华,以便更容易回到祖先的世界。
在火葬仪式中,家族中的长辈会负责点燃火柴,然后将它们放入棺材中。
4、后事宴在苗族的传统礼仪中,后事宴是必不可少的仪式。
在宴会中,家族中的亲朋好友会一起享用美食。
这个宴会的目的是为了祈求死者的灵魂能够顺利回归祖先的世界,也是对死者生前的缅怀和悼念。
5、扫墓在苗族文化中,扫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仪式。
每年的祭祀期间,家族中的亲人会回到故乡墓地,扫墓、祭祀、供奉祖先,以示对祖先的敬仰和致敬。
三、结论苗族殡葬礼仪是苗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反映了苗族人对死亡的认识,也是他们对亲人境况的敬意和尊重。
殡葬礼仪是苗族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苗族人传统的信仰、宗教观念、社会文化、人文精神等。
保护和传承苗族传统文化,是人们应该重视和努力去实践的责任和使命。
苗族婚嫁风俗
苗族婚嫁风俗
苗族婚嫁风俗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苗族传统婚礼中,通常在农历三月或九月进行,男女双方会举行互相“提亲”的礼仪,确定婚姻关系。
在婚礼前,女方家庭会为新娘缝制一套传统的苗族婚纱,以及一些其他必备的物品,如红木婚床、锅碗瓢盆等。
而男方家庭则会为新娘准备一些必要的“礼金”和其他礼品。
在婚礼当天,新娘会穿着华丽的婚纱,戴上苗族特色的饰品,如麻线、银锁、铜片等,与新郎一同拜堂、敬茶、交杯酒等传统仪式。
在婚礼期间,还会进行一些特别的活动,如唱苗歌、跳苗族舞、吃苗族传统美食等。
除了婚礼外,苗族还有其他一些有趣的婚嫁风俗,如“打秧歌”、“抢亲”等。
打秧歌是苗族传统的一种婚姻仪式,男女双方会将自己的情感用歌曲表达出来;抢亲则是苗族的一种传统游戏,男女双方会通过争抢红布条来决定婚姻关系。
总的来说,苗族婚嫁风俗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婚姻观念、礼仪习惯和生活方式,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 1 -。
苗族婚礼必要流程
苗族婚礼必要流程
苗族婚礼的必要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婚前:由父母挑选结婚的日子,结婚前男女双方不能见面,但是在迎亲当天男方要送30斤的糯米粑粑给女方,寓意团团圆圆,丰衣足食。
2. 迎亲:结婚当天,男方会约几个要好的伙伴去女方家把新娘抢回家。
把新娘抢回男方家后,再按苗家的规矩举行婚礼。
3. 婚礼:举行拜堂仪式,新郎新娘要向长辈和宾客敬酒,并接受他们的祝贺。
吃饭开始前,新郎新娘要先给父母喂第一饭碗饭。
4. 哭嫁:在苗族,新娘出嫁时必须哭嫁,如果新娘不哭,则被认为不吉利。
5. 送客:在婚礼结束后,男方家会邀请女方家的亲友一起吃饭,以示感谢。
6. 回门:新婚夫妇在结婚后的第三天要回女方家探望女方父母,这被称为“回门”。
回门时,女方家会设宴款待,新郎要向岳父岳母敬酒,并送上礼物。
苗族婚礼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每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寓意。
无论是婚前的准备、婚礼的仪式还是婚后的习俗,都体现了苗族人民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苗族传统习俗
苗族传统习俗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等地。
苗族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代代相传,成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以苗族传统习俗为主题,介绍其中几个代表性的习俗。
婚俗在苗族传统的婚姻习俗中,有着丰富多彩的仪式和习俗。
首先是“拉弓娶亲”,新郎要提前展示自己的射箭技巧,成功射中则代表着喜事即将来临。
婚礼当天,新娘通常会穿着华丽的苗族传统服饰,新郎则会戴上独特的苗族头饰。
在婚宴上,新郎和新娘要互相敬酒,并向亲友们致谢。
苗族有一种传统舞蹈叫做“打铁舞”,这是婚礼上必不可少的环节。
新郎要与亲友们一同跳舞,传达幸福和吉利之意。
而在婚宴上,还会有丰盛的苗族传统美食,如酸汤鱼、酸姜酉鸡等。
整个婚礼过程中,邻里亲友齐聚一堂,共同欢庆,传递着浓厚的喜庆氛围。
节日习俗苗族拥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花山节”。
每年农历三月初八,苗族人民会聚集在花山上,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在祭祀仪式开始前,人们会进行一场盛大的巫师舞,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然后,会举行祭祀仪式,献上食品、水酒等供品,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之情。
在花山节上,人们还会穿上盛装,跳起传统的花山舞。
花山舞是苗族人民表达喜悦和庆祝的方式,整个舞蹈过程中,舞者们手持彩绳,形成各种美丽的花纹,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除了花山节,苗族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节日,如“尧回节”、“大寨会”等。
这些节日丰富多样,具有浓厚的苗族特色,是苗族人民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方式。
服饰习俗苗族的传统服饰以宽松、色彩斑斓为特点,体现了苗族人民对自然和美的热爱。
苗族服饰的一个重要元素是银饰,银饰不仅作为装饰品,还具有保平安、驱邪避祟的功能。
苗族妇女通常会佩戴耳坠、项坠、腕饼等银饰,展示出其高尚的身份和美丽。
在苗族传统婚礼中,新娘穿着的婚纱也是非常讲究的。
新娘的婚纱由红花布制成,上面还点缀着各种绣花和银饰,展现了苗族妇女的风采和婚姻的美好。
同时,苗族还有独特的发饰和头饰。
苗族的传统风俗
苗族的传统风俗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独特的传统风俗是他们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体现了他们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世界。
以下是关于苗族传统风俗的一些参考内容。
1. 苗族服饰:苗族人民的服饰独具特色,以细腻手工刺绣、独特的图案和鲜艳的颜色而闻名。
女性常穿着以花纹、银饰等装饰的手工织锦服,如青年女子的"花衫",中年妇女的"青球"等。
男性则多穿着蓝色或黑色的衣物,搭配银饰品。
这些服饰无论在婚礼、节日或其他重要场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展示出苗族人民优雅而独特的魅力。
2. 苗族婚礼:苗族的婚礼是苗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苗族人民生活的重要时刻。
婚礼通常会持续三天三夜,期间充满了喜庆、热闹和各种传统仪式。
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婚礼游行,新娘穿着精美的苗族婚纱,伴随着锣鼓声和苗族传统音乐,游行前往新郎家。
在新郎家举行祭祀仪式,由长者代表两家祈求新人幸福美满。
整个婚礼过程中,还有丰富多彩的歌舞表演和传统的食品。
3. 苗族建筑:苗族人民居住的建筑也是苗族传统风俗的重要体现。
他们建造的房屋多数为木质结构,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
苗族的传统房屋被称为"吊脚楼",顶部悬空,支撑在高高的木柱上,可以容纳多个家庭共同居住。
这种建筑形式不仅能有效抵御洪水、悬崖峭壁等自然灾害,还是苗族人民社会生活和互动的重要场所。
4. 苗族节日:苗族人民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其中最为有名的是"苗年"和“龙船节”。
苗年是苗族的新年,一般举行在农历十月或十一月之间。
苗年期间,人们会观看舞龙舞狮、击鼓传花、祭祀祖先等活动,以庆祝新年的到来,迎接新一年的丰收和幸福。
而龙船节则是苗族人民纪念祖先和迎接丰收的传统节日,以敬神、划船、赛龙舟等活动为主。
这些节日不仅能体现出苗族人民对世界和自然的敬畏,还可以加强族群的凝聚力和社会秩序。
5. 苗族舞蹈和音乐:苗族人民以歌舞和民族音乐而闻名。
苗族丧葬习俗是怎么样的
苗族丧葬习俗是怎么样的苗族丧葬习俗是怎么样的俗语云:活养死葬。
在古代,丧葬仪式是非常繁琐的,不仅要守孝一年,有的甚至要陪葬。
不过在现在看来,丧葬习俗已经变得简单了。
苗族丧葬习俗是怎么样的,一起来看看吧苗族丧葬习俗是怎么样的.苗族的丧葬,分天殇、凶死、产死、善终、寿终等,而葬法不同。
夭殇:未成年而死者,谓之夭殇。
凡夭殇均不办丧仪式,也不能从门抬出。
七岁以下夭折的,用稻草包裹着埋葬,七岁以上的装在用木板钉成的棺埋葬。
产死也叫凶死。
对此类死者,居四大寨苗族,要给死者缠红色腰带和脚帕。
葬后,在坟边放一只鸭子。
脚、腰缠红的可以在浅处捞到鱼虾,鸭子在水里可以帮其捞鱼虾还债。
苗族老人的寿终丧事自始至终均由苗族巫师(苗语称“褒谋”)来主持。
老人一去世,即鸣炮一至三响通知族人,鸣炮俗称:“送终”。
出殡时,吹唢呐领先,用木棒打山开路,后是棺材。
亡人之儿、媳、女等亲友哭泣在后。
过桥,孝子跪地,表示背负老人过河,途中不丢买路钱。
即请魔公择期“做客”,亲戚朋友前来吊丧,一般停尸于家中三至九天不等。
出殡前一天“做客”,要砍马,若死者系女性,马由外家砍,系男性则由其姐家或妹家砍。
各路吊客都差不多到齐后,即举行砍马仪式。
先鸣枪放炮,一名孝子找着标枪,哭着牵一匹无鞍马上前,马后是找标枪的举祭幛的孝子,妇女手持一把糯谷送行。
寨中男女老少及各路吊客,吹着唢呐,鸣放枪炮,浩浩荡荡地走向砍马场。
场上栽一桩,桩上放有活动环,将马拴于其上,所有孝子跪于砍马场的一面,手端一碗酒举行祭奠仪式。
祭毕,唢呐吹奏砍马乐,魔公及长老念咒“砍马词”,念毕,围马场转走三圈后,回到自己的位置。
砍马的吊客,须由孝子跪着请来,若吊客系舅家,则要多次请才来到砍马场。
这路砍马吊客提着两把马刀,吹着唢呐,围马场转三圈。
两名砍马人手持马刀,先向马作揖,孝家两各持一壶酒,直向砍马手嘴里灌,砍马手不能用手托壶,酒后,砍马手双手握着刀把,轻轻向马砍去,表示敬意,接着便论着着使劲地砍。
苗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
苗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苗族的风俗特点丰富多样,涵盖了生活习俗、婚丧嫁娶、服饰装扮、节日庆典等方面。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苗族的风俗特点。
一、苗族的生活习俗1.古朴而勤劳的生活方式:苗族人民是勤劳而勇敢的,他们通常居住在山区和较为偏远的地方,过着与大自然密切相连的生活。
2.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生活方式:苗族人民主要以种植作物为生,以水稻为主要粮食,同时还种植玉米、大豆、蓖麻等作物。
他们非常擅长种植水稻,智慧型梯田是苗族人民巧妙的创造。
3.重视环境保护:苗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他们崇尚自然,注重环境保护。
例如,在搭建房屋时会尽量选择与自然环境搭配的材料,不随意破坏自然资源。
二、苗族的婚丧嫁娶习俗1.约定俗成的婚姻习俗:苗族婚姻以父母之命为主,通过纳彩礼和过花门的方式,女方嫁入男方家庭。
同时,苗族男女在婚礼上穿戴华丽的节日服饰,举办盛大的婚礼庆典。
2.独特的丧葬习俗:苗族人民非常注重对逝者的丧葬仪式。
他们相信死者的灵魂能够得到永生,因此在丧葬时要进行多种仪式,包括丧家头发染黑、排灵植树、开道祭祀、祭奠等。
同时,苗族人民还注重继承与传承,将家族的祭祀仪式代代相传。
三、苗族的服饰与装扮1.彩色长衫与马褂:苗族男女在日常生活中,身着彩色长衫和马褂,色彩鲜艳且繁杂,通过绣花、刺绣等手工艺技巧展示出苗族人民对美的追求。
2.银饰与头饰:苗族人民钟爱银饰,包括银耳环、银项链、银头饰等。
尤其是苗族女性,头上戴着灿烂的银饰,如角簪、花罗、银冠等,彰显出苗族女性的娇美和高贵。
3.独具特色的发型:苗族女性以长发为美,梳起细而长的麻花辫,并束成花朵形状。
他们还会通过头巾、发钗等来修饰自己的发型,使其更加华丽美观。
四、苗族的节日庆典1.花山节:苗族人民每到农事忙碌的时候,会举办盛大的花山节,以祭祀土地神、求丰收为主要内容。
整个节日期间,人们戴花、舞蹈、歌唱,欢快庆祝。
2.度苗年:度苗年是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左右。
苗族的生活习俗
苗族的生活习俗第一篇:苗族的民俗传统(5000字)苗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等地。
苗族有着独特的民俗传统,以下是苗族的生活习俗:1. 穿着苗族人民的穿着方式也独具特色。
苗族女性常常穿戴精美的丝绸长衫、长裙,旗袍等,面料色彩丰富多彩,造型别致,风格独特。
苗族男性穿的则是一种青蓝色的衣服,上衣和裤子的衣料多是麻布和棉布,衣服上绣有苗语文化图案,十分有味道。
2. 婚礼苗族人婚礼是苗族的一个重要传统文化活动,古老而庄重。
苗族男女在结婚前,先要举行“赏月”仪式,男方要给女方送月饼和一份礼物,女方会在晚上赏月,在露天花园里,互相认识,这样男女才能够结婚。
在婚礼上,苗族有着独特的表演方式,如古琴二人合奏、狮子舞、龙舞、迎亲舞、对对碰等活动,让人们在喜庆的氛围下感受到浓厚的苗族文化气息。
3. 建筑苗族民居的建筑尤为讲究。
苗族人民耐劳勤劳,将生活、工作和生态环保完美融合在一起,他们的房子一般采取“三合院”或“四合院”的形式,构造特别坚固,周边围墙独具特色,做为防范野兽入侵的措施,同时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4. 祭祀苗族祭祀活动常常是在重大节日、筵席及婚丧嫁娶中进行。
祭祀活动是苗族民俗文化的精髓所在,其充分展现了苗族对祖先、对自然环境及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崇拜,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于幸福的向往。
第二篇:苗族的饮食文化(5000字)苗族美食颇有特色,以下是苗族的饮食文化:1. 食材苗族人主要居住在山区中,食材以自家特生的绿色无污染的蔬菜水果,或走街串巷的野菜野果为主,丰富多彩。
苗族人喜欢吃野味,如山羊肉、野猪肉、野兔肉等,这些肉类巴不得烤、炖等烹调方式,让入口肉质鲜美,嫩滑多汁。
2. 豆腐乳苗族的豆腐乳口感纯正,有着浓重的民间风格,是苗族人喜爱的食品。
豆腐乳首先用大豆、石膏等材料发酵加工而成,味道浓郁,又有健脾、止泻的功效。
因此,除了用做食用以外,苗族人还将其视为一种药物来食用。
3. 烤鸡苗族人对烤鸡有着独特的技法,让鸡肉充分入味,只需轻轻咬上一口,鸡汁与香气充斥在口腔之间,回味无穷。
苗族婚俗习惯
苗族婚俗习惯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习俗,其中婚俗习惯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苗族婚俗习惯的相关内容。
一、婚礼准备苗族人认为结婚是一件大事,需要进行精心准备。
在婚礼前,新娘家人要为新娘准备嫁妆,包括头饰、服装、首饰等。
同时,新郎家人也要准备娶妻所需的礼物。
在选定婚期后,双方家庭会派人拜访对方家庭,商定婚礼具体安排。
二、婚礼仪式1. 送妆礼:在苗族婚礼仪式中,婚礼当天的第一个环节是送妆礼。
新郎家人会将嫁妆送到新娘家,新娘会换上全新的嫁妆,然后随同新郎回到自己的家中。
2. 迎亲礼:迎亲礼是苗族婚礼的重要环节,通常在晚上进行。
新娘带着新郎回到新郎家,双方家族的长辈会主持这个仪式。
在仪式中,双方家族成员会进行正式的拜访和交流,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喜悦。
3. 敬酒仪式:在苗族婚礼中,敬酒仪式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男女双方的亲戚朋友会带着祝福到新人家中,进入门后先行敬酒,以示祝福和庆贺。
新人要依次敬酒给前来祝贺的亲友。
三、婚宴酒席苗族婚宴酒席通常分为三桌,分别是男方家人、女方家人和新人的近亲好友。
婚宴上,除了各种美食之外还有丰富的文艺表演,如歌舞、击鼓等。
亲友们在宴席上畅饮畅食,共同祝福新人。
四、婚后居住苗族的婚姻是属于家庭主义的婚姻模式,一般情况下,新婚夫妻会住在男方家中。
在苗族家庭中,婆家的地位相对较高,具有更多的家庭权力。
五、婚后习俗苗族有着丰富的婚后习俗,包括“月做”、“登娘山”等传统活动。
月做是指新娘在结婚后的一个月内,要留在家中,接受家人的照顾,以示尊重。
登娘山是在结婚后的一年内,新娘要和新郎一起登山祭祖,向祖先祈求恩赐和祝福。
六、婚俗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苗族婚俗习惯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些年轻人在婚礼上加入了现代元素,如婚纱、婚车等,使婚礼更加丰富多样。
然而,苗族的婚俗仍然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元素,充分体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苗族的习俗
分鸡心
苗岭山区的苗族,有“分鸡心”的习俗。每逢佳节,主人便把客人请到家。吃饭时,家长或同族中最有威望 的老人就会把鸡心或鸭心敬给客人。但客人不能独自享用,必须与在座的老人同享。这样说明客人大公无私、办 事公道,愿为他们服务,是靠得住的朋友。否则,就会失去威信,也不会得到他们的帮助。苗家以鸡、鸭为招待 客人的佳品,而鸡心、鸭心又是最贵重部分,把鸡心让给客人,就说明已把“心”交给客人了,而在座的人也等 着客人“心”交给他们,这样便于一道工作,互相帮助。
踩脚
也叫“踩妹脚”。是广西桂北大苗山一带的苗族男女青年表示爱情的一种方式。苗族青年在传统节日里,通 过跳芦笙、踩堂舞、对歌等形式选择了意中人,但当众难以启口,男青年便趁人不注意时,脚尖轻轻踩女青年的 脚,以试其态度,若女青年也如法回报,就表示接受求爱;否则,也不会责怪对方。经过“踩脚”确定了恋情, 便可频繁幽会,互赠信物,然后就由双方父母商定婚期。
拔雉毛
广西苗族小伙子向意中人求爱,在芦笙上插上一支美丽的野鸡毛,对着姑娘吹起动听的曲子。小伙子舞动着 芦笙使野鸡毛轻拂着姑娘的脸颊。假如姑娘有意,就随手拨下芦笙上的野鸡毛;反之,就不拔而转身走开。
半路“抓亲”
此风俗流行于湘西苗族地区。姑娘结婚时,由六个年轻姑娘和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组成送亲队伍。迎亲队 伍由六个小伙子和两个姑娘组成。两支队伍都在清晨五更相向出发,相会后,迎亲队伍把挑来的糯米饭交给送亲 的大嫂,大嫂把盛新娘用品的竹篮交给迎亲的姑娘,然后起把糯米饭给大家吃。这时迎亲的一个姑娘说:“婆婆, 谁是我家嫂嫂啊?”话音没落,送亲的姑娘将新娘紧紧围在中间保护起来。迎亲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就设法去“抓” 新娘。最终新娘还是被“抓”走了,送亲的也便完成了任务。迎亲的带走新娘,双方道别而去。
苗族传统习俗与礼仪
苗族传统习俗与礼仪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苗族以其绚丽多彩的传统习俗与礼仪而闻名。
本文将为您介绍苗族传统习俗与礼仪的丰富内涵。
一、苗族的传统婚俗苗族婚俗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
苗族的婚姻多数是由父母和长辈们商议决定,双方年龄相仿、相互喜欢才能成婚。
而婚礼的举行有许多流程和规矩,例如有“簸箕试盖头”、“打糕粑”、“给新娘打瓦窗”等习俗。
苗族婚礼上常见的一个环节是“强拆新房”,即新郎要亲自带领众人冲破新娘家的假门,象征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
苗族的婚俗不仅体现了对传统习俗的尊重,同时也是族人们向外界展示自身风俗的一种方式。
二、苗族的传统节日苗族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苗年。
苗年是苗族的新年,也称为“芒种节”或“大年”。
苗年通常在农历的六月初六日举行,为期三天。
在苗年期间,人们穿着盛装,戴着花帽,载歌载舞,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火把节也是苗族重要的节日之一,火把节的庆祝活动中,人们手持火把穿梭于山间,点燃大火,跳起欢快的舞蹈。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丰富了苗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三、苗族的服饰文化苗族的服饰文化独特而丰富,令人目不暇接。
苗族妇女的传统服饰被誉为“苗族彩虹”,以其色彩艳丽和精美细腻的绣花而闻名。
苗族妇女通常佩戴银饰,如银耳环、银项链、银手镯等,这些银饰不仅为苗族妇女增添了魅力,也成为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男性则以头巾为主,头巾的款式、颜色等因地区而异,在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服饰不仅是装扮自己的一种方式,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守护。
四、苗族的尊老敬老礼仪苗族人民尊老敬老,注重家族的延续和后代的繁荣。
在苗族的传统习俗中,尊敬长辈被视为一种美德。
每逢重大节日或家族活动,苗族人民会携家带口回乡,与家人团聚,共同搬回祖先坟墓的土壤,以示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
儿女们还要给父母等长辈行“过坡礼”,称为“过坡礼”是从老家到父母家必经的一座山坡,同时在习俗的引导下形成了一种敬老行为的习惯。
苗族结婚文化礼仪
苗族结婚文化礼仪苗族是贵州多民族里的其中一个,那么你们知道苗族的结婚礼仪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苗族结婚礼仪,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结婚习俗一、关于“许婚”。
串对子:是苗族青年男女双方恋爱谈婚的一种方式,每年初一至初五,苗族要过“花山节”,苗族青年男女串花山相互对唱,跳舞,找到对象的叫做串“对子”,花山节的最终一天,串好的“对子”私自定下终身,各自回家告知自己的父母。
提亲:小伙子将自己找好的对象的事说给父母后,由男方请媒人在三日或七日后前往女方家提亲。
定婚:媒人提着相应物品做见面礼去女方家,与女方父母就双方结婚事宜达成全都后,确定结婚日子,一般不直出半年。
结婚:婚期确定后,女方自己预备嫁妆等待出嫁。
二、关于“拉婚”。
“拉婚”又叫“抢婚”,“拖姑娘”或“抢妹子”,这种强拉硬要的婚俗,与现代文明的社会不相适应,渐渐被淘汰。
苗族男青年路头路脑遇到苗族姑娘,若是姑娘被看上,无论姑娘是否情愿,小伙子可以把姑娘抢回自己的家中,请媒人在三天至七天前往姑娘家提亲,定婚期吃喜酒即成,姑娘从被抢之日就是小伙子的媳妇了。
三、关于“认婚”。
苗族山寨,哪家生孩子,全村都知道,生儿子的父亲或母亲在邻居家生孩子时跑到人家门外,若邻居家是“生姑娘”就大声说“”我家儿子认着啦!”从今这两个孩子就等于算认了婚约,小姑娘在娘家长到三岁,就被男方接到自家养起来,与男孩一起长大,直到十八岁,双方结婚,办喜酒,送“礼银”认亲。
四、关于“说婚”。
纳雍县境内的苗族婚俗,“说婚”较为普遍,“说婚”比其“拉婚”、“认婚”较为繁锁简单,包括提亲、订准、给婚、结婚四个过程。
提亲:苗族青年经“花山”、“赶街”、开会、上山、下田等社交活动相互熟悉,进而相恋,一旦恋爱成熟变禀吸父母,由男家请媒人陪小伙子的叔叔携酒往女家说亲。
如女有有意,当即饮酒表示“可”,并约来媒人共同商讨礼银、婚期、嫁妆等,礼银包括身价银、奶水钱、屎尿布、酒、肉等。
订准:假如女方家情愿与男方结亲,按说亲时商讨的日期,就会由男方家出酒送猪到女方家,由女方家请客吃饭,完成吃“订准”,也就是订婚。
你所不知道的苗族婚俗文化(据说苗族是离婚率最低的民族)
你所不知道的苗族婚俗文化(据说苗族是离婚率最低的民族)苗族年轻男女在恋爱一系列过程是自由的,父母一般不轻易去干涉和阻挠。
但是,双方有意踏入婚姻的殿堂时,结婚就是自由恋爱的分界点了。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婚姻都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苗族也不例外。
情投意合的男女都有意向结婚后,会征求长辈的意见,而父母做出决定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第一点,要看看对方的家中是不是有“蛊”或“鬼”。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苗族“养蛊”、“养鬼”的说法,小万偷偷告诉您,在略为原始的苗族部落中,的确是有人养蛊的哦!不过这类人算是部落中的少数,同村甚至外人都对养蛊人避之不及,会害怕自己中招,也害怕会招来厄运,更别提与这样的人家结为亲家了。
第二点,讲究一个“门当户对”。
苗族里“门当户对”虽然没有汉族那样不可撼动,只要在双方名望、地位、财富等家庭因素差距不是很大,父母不会因此而反对婚事。
苗家女不裸婚苗家的父母从自家女儿出生起,每年都会拿出一笔钱来为女儿打造银饰。
一般家中有兄弟姐妹时,父母会把田地留给儿子,把银饰留给女儿。
在农村即便是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但苗家的女儿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嫁妆,一套差不多就价值10万到20万了。
在黔东南地区,女儿出嫁时,娘家还会送她一份“姑娘田”,这块田产会由她自由分配,夫家是无权过问的,这会使她在夫家保持经济上的独立。
苗族逢年过节都注重仪式感,在婚礼是非常隆重的。
婚礼的过程与汉族婚礼步骤无差,古时有三书六礼,三媒六聘。
八起迎亲,十里红妆,凤冠霞披,明媒正娶。
如今在新时代的呼吁下,这些繁文缛节也一切从简了,但结亲的过程中会保留有许多旧事婚礼的习惯,还有属于苗族独特的婚礼风格。
例如在迎亲时,娶亲者在女方村寨会被女方的接亲者用竹竿拦住去路,然后开始对歌,喝拦路酒,散礼等,新郎能不能成功见到新娘就需要伴郎们的表现了,通常接亲队要经过重重“突围”才能如愿以偿到达新娘家,而送亲队伍到新郎家时也要喝了拦门酒才能进家门。
婚后“不落夫家”苗家早些还有新娘不落夫家的习俗,即新婚后十多天后要回娘家,待到农耕时节或者民间节假日时,夫家在接新娘回去小住,直到新娘有了身孕,才真正算是夫家的人。
苗族婚礼习俗
苗族婚礼习俗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
他们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中婚礼是苗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婚礼习俗独特而多样,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苗族婚礼习俗。
1. 婚姻介绍在苗族社区中,婚姻是由两个家庭共同商定和安排的。
当一家孩子成年后,父母通常会找一位媒人(大多是相亲过来的人)前往对方家庭,提供相亲的建议。
如果双方家庭都同意,将组织一个相亲活动,让未来的新人相见。
2. 婚礼筹备一旦两家决定联姻,双方家庭将展开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准备婚礼。
这包括购买婚嫁物品,如衣服、旗帜等。
此外,还需要准备婚礼的主要场地。
这个场地通常是一个宽敞的广场,装饰着鲜花、丝绸和灯笼,以营造热烈喜庆的氛围。
3. 婚礼仪式苗族婚礼通常会在早晨举行。
新娘会穿上一袭精美的苗族传统服装,包括彩色的上衣、长裙和头饰。
新郎也会穿着传统的服饰,通常是一件黑色的上衣和灰色长裤。
在集市上的集会点,亲朋好友们将会见证婚礼的进行。
4. 糖酒仪式在苗族婚礼上,糖酒仪式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环节中,新婚夫妻将面对面,互相举起酒杯,以示对彼此的祝福。
他们还将交换红糖块,象征着他们新生活中的甜蜜与温馨。
5. 装门仪式苗族的装门仪式是婚礼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象征着新娘与新郎开始新的生活。
在这个仪式上,新娘需要穿越一连串的门,每个门都有特定的钮扣,新娘必须一一解开。
这个仪式象征着新娘对新家庭的尊重与融入。
6. 转圈舞在苗族婚礼的晚宴上,新郎和新娘会带领亲朋好友们一起跳舞。
这种舞蹈通常是转圈舞,大家手拉手围绕着新人欢快地跳着。
这个环节非常欢乐,也代表着新婚夫妻在婚姻中的团结和幸福。
7. 花山游玩婚礼结束后的第二天,新婚夫妻和亲朋好友们将一起前往当地的花山游玩。
花山是苗族特有的山地景观,以花岗岩地貌和奇特的植被而著名。
在这里,大家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美景,体验苗族传统文化,并享受着亲朋好友们的陪伴。
总结:苗族婚礼习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苗族的婚丧
苗族的婚丧篇一:8.苗族婚丧习俗苗族的婚丧习俗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
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青年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
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作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招郎”,以湖南省以城步苗族最为盛行。
大山区苗族妇女享有较高的地位,一般不外嫁,留在家中“讨丈夫”,无儿无女的人家,也往往要“接”一个女儿,长大后,“招郎上门”。
“招郎”入门后,女家长辈称其为子、为侄,忌称女婿、侄郎;同辈称兄道弟,忌称姐夫、妹夫;小辈称伯伯、叔叔,忌称姑爹。
苗族的丧葬仪式由该民族的巫师主持。
老人寿终,苗族视其为“最大的悲恸”,全寨都来帮忙,亲戚朋友都来吊唁,坟地选择请巫师或堪舆家选择定向。
苗族送葬不用铜锣开道,而是吹芦笙开道。
丧葬习俗中以为老人“砍牛”最为隆重。
老人死后,要杀牛祭奠。
在巫师做法事后,还要指定一头“鬼牛”,于几年后再杀以祭奠。
篇二:苗族风俗习惯与禁忌苗族风俗习惯与禁忌一.苗族禁忌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1、苗家人最忌外人以“苗子”相称,认为是对苗族人的最大侮辱,他们喜自称“蒙”。
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2、客人至苗家,必以酒相敬,客人若接受,主人会引为知己。
若客人不胜酒力,也要象征性品咂一下。
3、苗家人杀鸡待客时,总将鸡头、鸡肝、鸡脯奉予老人或最尊贵的客人,将鸡腿送给小孩,将翅膀交于青年男女,祝其前程无限。
湘西苗族婚嫁习俗
湘西苗族婚嫁习俗苗族都实行一夫一妻制。
婚姻比较自由,青年男女通过“游方”、“跳花”等活动,借以认识,相互了解,建立感情,进而确定婚姻关系,再由男方托入向女方说亲,履行定婚、结婚仪式。
:新婚三晚不同宿旧时,苗族人婚娶,新郎新娘三晚不同宿。
姑娘出嫁之日,四邻姐妹相聚一堂,高唱苗歌,抒发离别之情。
男方迎亲时,由女方“高亲”男女各一直系亲属送姑娘到男方,从侧门进入洞房。
三日内由“女高亲”朝夕相陪,足不出新房,茶食均在房内。
三日后,拜父母姑嫂,新郎新娘双双到娘家,称“回门”。
“回门”返回后,请苗老师安“家先”,并在本“宗表”中写上新媳妇的名字,表示新娘已是本宗族的人了。
当晚,新郎新娘方可同宿。
新婚三晚不同宿的婚俗,在苗族流传的时间相当久远,其原因未见史籍记载,而民间流传的一些美丽而动听的传说,却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苗族婚俗的渊源。
苗寨老人石青山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不知哪朝哪代的一天,土家族姑娘覃氏到山上采金银花,突遇一只豹子,吓得滚下岩坎,被一石姓苗族年轻措人所救,后来双方有了爱慕之情。
有一天石家请媒人到覃家提亲,覃家夫妇高低不同意,覃母对媒人说:“石家后生救了我女儿性命,恩重如山,要骡要马随便挑,要我女儿做媳妇万万不能。
”这门亲事就搁下来了。
又过了几个月,一场大雨落了三天三夜,山洪暴发,覃家房屋倒塌,父亲丧命,粮食被水全部冲走。
正在母女俩为难之时,年轻猎人领着一帮人给覃家送来衣食用品,并对覃母说:“您老人家不嫌弃我们苗家的话,我愿意接您上山,养老送终。
您老人家不愿意上山,我们就帮您修—栋新房。
”一席话,说得老人热泪直滚,但还是不肯上山。
于是,年轻猎人就给母女俩修了一栋—正两厢房的瓦屋。
覃母见年轻猎人勤劳厚道,就把女儿许配给他了。
女儿出阁那天,母亲心里还是不踏实,就对“高亲”说:“你们把姑娘送去,要陪她三天三夜,如果苗家人真的粗野,就把姑娘给我带回来。
”于是,“高亲”硬是陪姑娘吃住三天三夜,见苗家人确实勤劳忠厚,才启程回家。
贵州苗族婚嫁风俗
贵州苗族婚嫁风俗一、前言贵州省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苗族是贵州省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婚嫁风俗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苗族人口、婚姻观念、婚礼仪式、新娘嫁妆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贵州苗族的婚嫁风俗。
二、苗族人口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西南部和南部,总人口约为900万人。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苗族与汉族等其他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服饰、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三、苗族婚姻观念在苗族社会中,男女结合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还涉及到两个家庭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选择伴侣时,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都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此外,在传统观念中,男性应该比女性年长,并且男性应该在经济上有足够能力才能结婚。
四、苗族婚礼仪式1. 订婚仪式在苗族传统文化中,订婚仪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男方家长会派人到女方家中送上一份礼物,表示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感谢。
如果女方家庭同意这门亲事,就会回赠一份礼物,并确定婚期。
2. 婚礼仪式苗族的婚礼通常在农历的三月或八月举行。
在婚礼当天,新郎和新娘分别穿上传统的苗族服装,并进行一系列仪式活动。
其中最重要的是“抢亲”活动,即新郎带领自己的亲友前往新娘家中“抢亲”。
在这个过程中,新郎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难题,如踏石、过桥等。
如果成功完成了这些任务,就能够得到新娘并带回自己家中。
3. 送亲仪式送亲仪式是苗族传统文化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新郎和他的家人会前往新娘家中接走她,并将她带回自己的家中。
在路上,还会进行一些祭祀和祈福的仪式。
五、新娘嫁妆在苗族传统文化中,新娘的家庭要准备一些嫁妆给新郎家庭。
这些嫁妆通常包括一些生活必需品,如衣服、被褥、餐具等。
此外,还会准备一些金银首饰和红包等礼物,以示对新郎家庭的尊重和感谢。
六、结语贵州苗族的婚嫁风俗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通过了解这些风俗习惯,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的婚丧篇一:8.苗族婚丧习俗苗族的婚丧习俗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
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青年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
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作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招郎”,以湖南省以城步苗族最为盛行。
大山区苗族妇女享有较高的地位,一般不外嫁,留在家中“讨丈夫”,无儿无女的人家,也往往要“接”一个女儿,长大后,“招郎上门”。
“招郎”入门后,女家长辈称其为子、为侄,忌称女婿、侄郎;同辈称兄道弟,忌称姐夫、妹夫;小辈称伯伯、叔叔,忌称姑爹。
苗族的丧葬仪式由该民族的巫师主持。
老人寿终,苗族视其为“最大的悲恸”,全寨都来帮忙,亲戚朋友都来吊唁,坟地选择请巫师或堪舆家选择定向。
苗族送葬不用铜锣开道,而是吹芦笙开道。
丧葬习俗中以为老人“砍牛”最为隆重。
老人死后,要杀牛祭奠。
在巫师做法事后,还要指定一头“鬼牛”,于几年后再杀以祭奠。
篇二:苗族风俗习惯与禁忌苗族风俗习惯与禁忌一.苗族禁忌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1、苗家人最忌外人以“苗子”相称,认为是对苗族人的最大侮辱,他们喜自称“蒙”。
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2、客人至苗家,必以酒相敬,客人若接受,主人会引为知己。
若客人不胜酒力,也要象征性品咂一下。
3、苗家人杀鸡待客时,总将鸡头、鸡肝、鸡脯奉予老人或最尊贵的客人,将鸡腿送给小孩,将翅膀交于青年男女,祝其前程无限。
在一家几代同堂之时,青年男女不应有过分亲昵举动。
4、苗家人与自然关系亲密,认为无论桥头、树下、屋头、灶旁都有神灵依附。
每逢节庆或贵宾来临,均烧香供奉,告慰祖先,以祈求平安。
客人不宜对这类活动表示非议。
5、苗家人忌用白公鸡送喜庆贺礼;忌外人随意触动堂屋神龛;忌用脚踏火中的铁三角架;门口插草标,意为家中有病人,忌外人进家。
6、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7,忌踩三脚苗家火坑里放一铸铁三脚架,用作炊事,传说三脚架是3个护火的祖先变成,任何人不能踩,否则就是对祖先不恭。
8,忌坐火坑上方火坑右边靠中柱的地方,苗族称为“夯高”(hangd(hangdghao,设有祖先神位,是长辈坐的,年轻人和儿童严禁坐在此地,更不准在这方打闹、波水或说脏话,否则就是亵渎祖宗,神人共愤。
9,忌震“龙岩”苗家堂屋中央有一岩板,岩板下为“龙穴”,最忌震动:,据说震动“龙穴”,“龙”就会受惊离去,主人就会遭殃。
10,父母健在忌戴白帕戴白帕则标志丧亲守孝。
11、忌闻杜鹃嘀鸣,每年春天,阳雀开鸣,若如厕时第一次听到阳雀鸣叫,则认为不吉利,必须进行禳解。
其禳解之法是闻者(倘若年幼,须由母亲代为禳解)装扮成乞丐,出外乞食1-3天,讨得米,须在不闻鸡犬之声的野外煮熟食之,方可消灾。
土家人还以杜鹃偶氮染料啼鸣之声以占卜自己一年的运气之俗。
若睡在床上初闻杜鹃啼叫,是大吉大利,若在行走之际或者劳动生产之际初闻,意味自建将一年劳动奔波。
12、忌闻猫头鹰叫,在土家人心目中猫头鹰属不祥之鸟,尤其忌讳听到其鸣叫,相传听到猫头鹰叫村上就会死人。
13、忌见蛇相缠,所谓蛇相缠即蛇交尾。
相传人若见之,必遭灾祸。
其禳解之法有二:一是赶快将自己外面的一条长裤脱下,罩于自己的头上或罩于蛇缠处。
二是嫁祸于人,而若有同伴,立即呼唤同伴姓名,若对方答应了,则灾祸将降临于应者之身。
然而一般情况是见者用石头或木棍将两条蛇打死,即可消灾。
也有不打而用语言化解词曰:“祝你成仙上天庭,祝你绞绳穿铜钱”;土家族化解词词曰:“是龙的升天,是蛇的钻草,是人的发财”。
14.产忌:产妇生育,忌外人入室。
不慎误入者,出门时须洗脚,并喝下一碗冷水,以防将产妇的奶水”踩干”。
产妇忌吃老母黄牛肉、母猪肉、公鸡肉、小鱼、蔬菜、辣椒等。
有些苗族地区,忌孕妇与孕妇会面,亦忌去别的产妇家,否则认为会延长产期。
15.生活习俗禁忌:有些苗族地区,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
随时洗刷会洗去家财,饭不够吃。
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杀死病鬼。
忌动他人放于路边的衣物,以免传染麻疯病。
忌孩子在家中乱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
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
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
二.苗族风俗习惯1、服饰花垣苗族男子的服饰为头缠布帕,雅酉一带为花帕,其余地区为青帕,帕长1~3米长,戴多层“人字形”。
身穿对襟衣,袖长而小,裤筒短而大,包青色裹脚。
衣料多为自织“家机衣”颜煞费苦心有花格、全青、全蓝等到,花格衣最具有特色。
苗族妇女衣较为复杂,头帕颜色与男子相似,但包法一同,多为拆叠式,由前额向后脑延伸,下小上大,成扁圆形,似古代官妇发髻。
雅酉一带妇女喜包花帕,包法又有区别,层层相叠,如峨冠秋菊。
妇女衣服一律满襟,腰大而长,袖大而短,无衣领。
裤短而大,腰系围裙,胸前、袖口、围裙、裤脚习惯滚边,绣花或排纱,并加栏杆于其间,五光十色,焯烁眩目。
夏天,青年男女喜戴羊毛斗笠,脚穿麻板鞋。
首饰是苗族妇女喜爱之物,种类繁多,造型美观,有金饰、银饰、恫饰、玉饰之分,以银饰最为普遍。
银饰有银帽、银盆、凤冠、耳环、项圈、手镯、戒指、牙鉴、扣绊、银花、银牌、披肩之别,以耳环、项圈、手镯、戒指为常戴之物。
各种银饰又有不同造型,项圈就有轮圈、扁圈、盘图等。
耳环有瓜子耳环、石榴耳环、梅花针耳环、圆圈耳环、龙头耳环、粑粑耳环等。
苗族妇女每当出嫁、串亲、做客、赶集、节日赴会等均佩戴银饰。
解放后,苗族服饰逐渐改变,现除吉卫、补拙、雅西、排碧、排料、董马库等乡镇穿苗装者居多外,其余乡镇男女青年衣着,与汉族无甚区别。
2、饮食吃的均以大米为主,其他杂粮逐步转作为食品工业原料或牲畜饲料。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
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
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
(这和湘西禁忌里第一条矛盾啊,这可咋办,那我们自己买菜时就不要买狗肉)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苗族莱肴除自产的新鲜蔬菜外,最具特色的是腌制酸辣食品,如酸菜、酸汤、酸辣子、酱辣子等,均为苗家常菜。
苗家历来好客,来了客人总要以酒肉相待,酒有糯米酒、包谷酒,肉有猪、牛、羊、鱼,鸡,鸭等。
苗乡平时买鱼肉不方便,为避免客人到后临时张罗不周,因而,一般人家均用特殊方法腌制酸鱼、酸肉、腊肉待贵客。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肉食丰富,随时可买,腌制酸鱼者少,酸肉已无人腌制,招待客人的酒菜与汉族无甚差别。
3、婚姻订婚,通常是男方家主动向女方家求亲。
当男方看上某家姑娘或某男女相爱之后,男方必须备礼物,央请媒人去女方家“讨口风”,女家如高兴热情,说明有意开亲,媒人便回告男家,相机前去正式提亲。
媒人往返的次数越多越好,俗称“多求为贵”,女家商量同意,亲事初定,通过放鞭炮,吃放话酒,正式订婚。
订婚后,男方要择日向女方“过礼”,时间一般在结婚前一年,礼物有糍粑、酒、肉、米、糖等,礼物多少,双方视经济条件而定,主要是让女方请家族亲友喝喜酒、认新亲。
随后,男方便向女方“讨庚”,取女方生辰八字,以便请“阴阳先生”择吉日委亲。
娶亲前一晚,男方抓一兄弟为“管亲郎”,带抬花轿、嫁妆的队伍前往女家迎亲。
此前,新娘要隔居族家。
娶亲这天,新娘的姊妹们喜开玩笑,用锅烟灰掺合笋壳毛或辣椒水,往“管亲郎”脸上涂抹,惹人大笑。
发亲一般是深夜或次日凌晨,新娘修眉整装后,哭拜父母等,由兄弟背着上轿。
新娘出嫁由亲属女友陪伴,特别是请儿女满堂的妇女做“引亲娘”,还要请男女歌师一同前往,到新郎家赛歌。
发亲后,由“管亲郎”打灯笼引路,行往男家。
同时,到女方家吃喜酒的宾客,全部往男方家去吃“撵脚酒”,叫做“正客”,男方家另外的散客叫“副客”。
新娘接至男家门前,男家必烧旺火一堆,象征吉样兴旺,然后新娘按择定的吉时吉刻进屋。
进屋时,男方全家人要躲避在一处高地方,意为以后新娘不会压制全家人。
新娘进屋以后,要接过男方中年妇女交给的炊具,以示从此成家理事。
然后,坐在火塘右侧置有“符纸”的凳子上至通宵。
下午,宾客前来贺喜,男方摆宴款待,特别对“正客”必须热情款待。
晚上,新郎与新娘家请的“巴江莎”(苗语,意为歌师)开场对歌,宾客以此为乐,随宵达旦。
第二天上午,举行吃酒仪式,主客双方各由一名老人互敬贺词和祝酒词,祝贺夫妻恩爱合好,百头偕老,诸事顺遂,并唱歌欢庆,讲结亲古老话,互赠礼品,婚庆期间,男方亲族在合伙请客吃饭,俗称“排家饭”。
因而婚期为两天。
客人未散,新郎新娘只能见面,不能同宿。
散客后,新婚夫妇进入正常生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旧的婚俗逐步革除,婚事新办,节约从俭,与汉族婚礼毫无两样。
4、节庆苗族节庆较多,除春节、春社、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与汉族相同的节日外,最具表性的有如下节庆:吃新苗族以农耕为主,一年所望是尝新。
每到夏熟时节,各地自定一日为吃新节。
是日,家家户户除办酒肉外,还将新包谷、稻,新辣子、茄子、豆夹等采回家中,做成饭莱,先祭祖祭神,后全家人品尝,表示吃上新谷新米,免除饥饿。
(我们可能遇到的可能就只有这个)篇三:广西桂林资源县苗族婚俗与丧葬习俗研究1000广西桂林资源县苗族婚俗与丧葬习俗语汇研究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一直很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
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省份,广西少数民族人口排行中,苗族位列第三。
苗族是一个有自己语言的民族,他们的婚丧习俗往往用本民族特有的词汇(语汇)表达出来。
资源县共有车田、两水两个苗族乡。
资源苗族保留了诸多本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而他们的婚俗和丧葬习俗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民族文化特色。
婚俗和丧葬习俗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苗族的这些习俗有利于加深我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关键词:苗族;婚俗;丧葬习俗;;语汇;文化心理引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一直很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民的价值观念的改变,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与外界的联系交往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