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苗族芦笙的基本演奏

合集下载

贵州苗族芦笙演奏的传承与发展

贵州苗族芦笙演奏的传承与发展

贵州苗族芦笙演奏的传承与发展贵州苗族芦笙是苗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奏技艺源远流长,传承发展至今,已成为贵州地区独特的音乐艺术形式。

芦笙是苗族文化的象征之一,而苗族芦笙演奏更是贵州苗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古老的苗族村寨中,芦笙演奏始终是人们生活、娱乐、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

本文旨在探讨贵州苗族芦笙演奏的传承与发展,从历史渊源、演奏技艺、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阐述。

在苗族的发展过程中,芦笙演奏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成为苗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历史长河中,苗族芦笙演奏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不仅在技艺上不断精进,而且在曲目、演奏形式等方面也变得愈加丰富多样。

苗族芦笙演奏传统得以延续,发展至今,成为了贵州地区独特的音乐艺术形式。

二、演奏技艺苗族芦笙演奏技艺独具特色,其演奏方式多样丰富,包括独奏、重奏、合奏等多种形式。

在芦笙演奏中,演奏者需要用口腔吹奏管弦、用手指按键演奏,这需要演奏者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技巧和表现力。

芦笙演奏还需与舞蹈、歌唱等艺术形式相结合,以表达苗族人民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芦笙的音色独特,富有浓厚的苗族民族特色,有着悠扬、清亮的音色,如清泉流水,如飞瀑跌水,如山涧潺潺,如山风吹拂,仿佛置身于苗族村寨之中,感受着苗族人民的朴实、热情和淳朴。

芦笙演奏需要演奏者掌握丰富的表现技巧,包括吐蕊吹气、律动泠音、悦耳顿挫、乐器愈鸣等,以营造出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

三、传承与发展苗族芦笙演奏的传承与发展是贵州苗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经过历代苗族演奏艺人的努力传承,如今,苗族芦笙演奏在贵州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弘扬和发展。

不仅在苗族村寨中常见,而且还在大型文艺演出、节庆庆典、民俗活动等场合中频繁亮相,成为贵州地区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

如今,苗族芦笙演奏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乡村范围,而是开始走向现代舞台,融合现代音乐元素,结合舞台效果,创新演奏形式,吸引更多的观众。

一些苗族芦笙艺人也开始积极进行演奏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不断推陈出新,为苗族芦笙演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浅谈文山苗族芦笙曲

浅谈文山苗族芦笙曲

浅谈文山苗族芦笙曲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苗族人口达到***-*****人,是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

苗族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黔、湘、滇、渝、桂、鄂、川、粤、琼九省(区、市),云南省文山苗族壮族自治州苗族人口众多,该省境内苗族人口占到了苗族总人口的28%左右。

一、文山苗族芦笙曲的起源(一)芦笙曲的认知芦笙是一种传统的乐器,在苗族人民心目中是纯洁、神圣、友谊、欢乐的象征,是苗族人民最常用的乐器之一。

据考证,早在六七年前苗族人民就已经“致琴瑟、兴歌舞”,即那时就已经产生了芦笙及芦笙舞。

民间传说远古时候苗族人民在蚩尤的率领下阻击黄帝失败后退居深山,为重新召集队伍,他系红腰带,在山上立起长树干,号召民众绕“花杆”起舞,部众闻讯赶来继续参加与黄帝的战斗。

沿袭至今就演变成了苗族传统节日“踩花山”。

文山州苗族中花山节是文山苗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活动在正月初三至初九举行,是祭祀苗族缘故祖先,蚩尤的节日,节日活动分祭杆、闹杆、收杆三个程序进行。

芦笙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几乎家家都有芦笙。

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曾指出“据我看来起源于苗民族的,苗民间每家均备有芦笙。

” 据考证,芦笙源于苗族,受戰争及灾荒威胁,先民们被迫进行迁徙以谋求生存,最后定居于西南崇山峻岭之间,聚而城寨,并创造出了灿烂的芦笙文化。

(二)芦笙曲的历史苗族芦笙文化见证了悠久的苗族历史文化,据唐代《新唐书·南诏》记载,“南蛮吹瓢笙,笙上管,酒别客前,以笙推展又酹”、“参差六竹管,长芦笙钟涛,短声清微散,舞求随节施,吹去别促缓,苗女共苗男,纷月花满山。

”《辞海》解释:“芦笙是苗、侗、水、彝、仡佬、拉祜”等少数民族簧管乐器,在苗族地区流传更广。

芦笙是簧管乐器的一种,由竹管、共鸣筒、簧片及气斗四部分组成,是苗族人民祭祖聚会、进行各种社交活动时必备的重要道具。

芦笙曲演奏形式多种多样,具有独特的音响效果,其曲调优美动人。

它发展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在中国贵州、湖南、广西、云南等地区传播。

试析苗族芦笙舞的特点

试析苗族芦笙舞的特点

“ 涿鹿之战” 中描述到 : 他们每一次的南迁 , 都是在经历一次 明代熊大木所著的《 大宋中兴史话》 记载, 宋代, 黑蛮龙跟随 大的失败之后进行, 而每一次战争他们都派出了成千上万的 岳飞抗金立功 , 被封为龙虎将军, 后因岳飞父子风波亭遇害,
骑兵和步兵英勇奋战勇猛抗击 , 战败后则弃城南迁, 每到一 他“ 痛哭几 日 绝食而死” 。人们以鼓龙鼓虎 一 长衫龙的舞蹈 个新的地方他们就修筑城池建造高楼, 敌人再来侵犯, 他们 纪念这位苗族英雄 , 并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
中以苗族芦笙舞最典型、 最具特色。在苗岭山区, 几乎家家有 牛角以示祭奠 。 流行于贵州省黔西北一带的苗族芦笙《 迁徙舞》 则是芦 芦笙, 人人爱吹芦笙、 爱跳芦笙舞。苗族芦笙有大有小, 有长
迁徙舞》 共有 5 多节段的舞蹈动 O 有短, 长的两丈多, 短的不足尺。大的只能吹, 不能跳, 只吹不 笙与迁徙的最佳表现。《 作, 以单人和多人组合两种形式进行表演 , 随舞者人数多少不  ̄ t 吹芦笙” )t P“ 。自吹 自跳叫“ 跳芦笙” 人吹己跳叫“ , 踩芦 表演时用芦笙吹词谱叙事, 用肢体舞蹈动作叙述历史, 词 笙” 。芦笙舞蹈动作可概括为走、 、 转、 踢、 勾、 移 跨、 立、 别、 翻 限,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舞姿惊险而优美, 等。动作表现或庄重肃穆, 或节奏紧骤, 或轻松明快、 活跃敏 谱内容贯通曲折相扣,
芦笙舞从音乐到舞蹈, 都蕴含着一种沉缓, 凄楚的情绪。
利后 , 从黄河中下游南向淮河、 长江、 西南山地迁徙过程中的
血雨腥风史实。芦笙曲词雄浑悲壮沉郁, 并带有较强的说唱
特色, 它分为“ 垒营盘” “ 、打鼓宣兵” “ 、 探路” “ 、 开辟道路” 、 芦笙舞举足维艰的动作, 配上呜呜咽咽如泣如诉的哀怨笙 “ 蚯蚓滚沙”“ 、上梯倒三转”“ 、搭桥过江”“ 、鸽子翻身” “ 、倒 声, 舞蹈给人一种凝重、 悲怆之感。仿佛是一种历史的追忆, 立”“ 、旋风吹”“ 、往南走”“ 、吹笙号”“ 、天亮调”“ 、点兵” 、 仿佛是在向人们展现一轴活的历史画图。 “ 送鬼神”“ 、打嘎祭祖”“ 、花场庆” 等共 l 节, 7 每节都是通过

苗族六管芦笙指法教学

苗族六管芦笙指法教学

苗族六管芦笙指法教学标题:苗族六管芦笙指法教学:传统音乐的艺术之旅引言:芦笙是苗族文化的瑰宝,它是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芦笙以其悠扬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方式而闻名于世。

在苗族的传统音乐中,六管芦笙是最受欢迎和广泛使用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苗族六管芦笙的指法教学,带您进入这段神秘而美妙的艺术之旅。

第一部分:起源与发展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六管芦笙作为苗族传统音乐的代表性乐器,承载着苗族人民的情感和精神寄托。

本节将介绍芦笙的起源、发展以及在苗族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第二部分:六管芦笙的基本构造了解六管芦笙的基本构造对于学习其指法至关重要。

本节将详细介绍芦笙的外观特点,包括笛管、吹孔、指孔等,在不同管道上所发出的音调也会进行解释。

第三部分:六管芦笙的指法基础要学好六管芦笙的指法,首先需要掌握基础知识。

本节将详细介绍六管芦笙的指法基础,包括手指的摆位、指法的练习方法等。

还将介绍如何正确吹奏和发音,以达到最佳音质和音色的效果。

第四部分:苗族经典曲目与演奏技巧苗族音乐丰富多样,有许多经典曲目适合用芦笙演奏。

本节将介绍一些苗族经典曲目,并探讨在演奏这些曲目时应注意的技巧和细节。

如何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情绪,在演奏中如何准确地切换指法,以及如何结合节奏和音色等。

第五部分:六管芦笙的演奏风格与表达不同地区和演奏者的风格各具特色,六管芦笙的演奏也不例外。

本节将介绍苗族六管芦笙的演奏风格和表达方式,以及指导学习者如何通过演奏展现自己的独特风格。

总结与回顾:本文通过深入而全面的介绍,带领读者了解苗族六管芦笙指法教学的方方面面,从起源与发展、基本构造、指法基础到经典曲目与演奏技巧,再到演奏风格与表达,为学习者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艺术之旅。

通过学习六管芦笙的指法,我们不仅可以掌握苗族传统音乐的核心技巧,进一步理解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观点与理解:作为我对苗族六管芦笙指法教学的观点与理解,我认为这门艺术不仅仅是一种乐器的演奏技巧,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贵州苗族芦笙演奏的传承与发展

贵州苗族芦笙演奏的传承与发展

贵州苗族芦笙演奏的传承与发展贵州苗族芦笙是苗族人民的民族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苗族芦笙演奏是苗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苗族人民文化传统的体现,承载了苗族人民的情感和思维方式。

苗族芦笙演奏的传承从传统的师徒制度开始。

苗族芦笙演奏师傅通过口头传授的方式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后人,后人则通过不断观摩、模仿与练习来学习和实践。

师傅还会传授苗族芦笙演奏的技巧和艺术韵律,并教导后人在演奏中表达情感和思想。

这样一代代的苗族芦笙演奏传承下来,使苗族芦笙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苗族芦笙演奏也逐渐走向了现代化。

传统的师徒传承不再是唯一的方式,现代化的学校和培训机构也开始开设苗族芦笙演奏的课程。

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建立使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到苗族芦笙演奏,学习和了解苗族文化。

一些苗族自治州和城市还举办了苗族芦笙演奏比赛和演出,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参与者,促进了苗族芦笙演奏的发展和传承。

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苗族芦笙演奏也融入了新的元素。

许多苗族芦笙演奏者开始将其与其他音乐风格和音乐器乐相结合,创作了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作品。

他们将苗族芦笙的独特音色和韵律与现代音乐元素结合,开拓了苗族芦笙演奏的新领域。

这不仅使苗族芦笙演奏更具时代感和艺术感,也为传承和发展苗族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贵州苗族芦笙演奏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任务。

在全国多样化的音乐文化环境中,贵州苗族芦笙演奏有着独特的位置和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苗族芦笙演奏,我们应该加强相关的研究和教育,培养更多的苗族芦笙演奏者和爱好者,组织更多的演出和交流活动,推动贵州苗族芦笙演奏的发展和传承。

只有这样,贵州苗族芦笙演奏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并继续传递着苗族人民的音乐情感和文化思维。

谈苗族芦笙文化探微

谈苗族芦笙文化探微

谈苗族芦笙文化探微一、引言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变迁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传统文化受到极大的冲击。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苗族人通过不断的迁徙,现多居于我国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区域,其中贵州的苗族居民最多。

由于贵州地理位置较为独特,为苗族文化增添了神秘色彩,例如:婚姻、节日、服饰等方面都充满了别具一格的文化气息,其中芦笙舞、芦笙乐曲、芦笙理词共同构成了苗族的芦笙文化。

本文就苗族芦笙文化、功能、形态等方面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

二、苗族芦笙文化1、乐舞文化乐舞文化是芦笙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芦笙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人们逐渐对芦笙舞进行了创新和改良,使得它成为了苗族人民固有的一种独特的舞步,时至今日,苗族人在跳舞时,动作依然娴熟,会做?出一系列的动作,比如爬杆、倒背等等,节奏紧凑,时快时慢,让人们时常拍案叫好、叹为观止。

2、婚恋文化芦笙不仅是可以用来娱乐的乐器,还是年轻人谈情说爱的重要纽带。

苗族人民可以通过跳芦笙舞蹈、唱芦笙词等活动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苗族地区经常会举办一些男女定情的活动,比如芦笙坡,此时男男女女会盛装出席此次宴会,他们会在会场上欢歌起舞,一开始是由男生吹芦笙引舞,然后女生在(再)进场,最后围城(成)一个圆圈,大家一起跳舞,当音乐的氛围达到高潮时,男生们就可以向女生表达爱意,向她们吹起示爱的曲子,如果女生愿意的话,就在男生的芦笙上挂上定情信物。

3、祭祀文化在我国的贵州苗族地区,人们经常会把芦笙和皮鼓结合起来用在祭祀和丧葬中,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吹笙击鼓一直不能停歇,这已经成为了苗族重要的一种习俗。

芦笙被苗族人民认为是一种神器,可以在天地阴阳之间进行沟通,和死者进行对话等等,充满了神奇色彩。

人们在丧葬的仪式中通过跳芦笙舞,既可以表达对死者的尊重,又可以用来安慰死者的亲朋好友。

在整个祭祀活动中,芦笙曲一直在变化,葬礼活动开始的曲子为《天亮曲》,要一直吹到出棺,中间不能停止,然后吹的是《送别曲》,直到丧葬完毕。

苗族文化传统芦笙

苗族文化传统芦笙

苗族文化传统芦笙
芦笙,是苗族人民传统的乐器,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用竹子制作的管乐器,外形像一支长长的笛子,音色悠扬,富有民族特色。

在苗族的节日、婚礼、丰收等重要场合,芦笙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苗族人民对芦笙情有独钟,他们把芦笙视为自己的精神象征,每当有喜事或者悲伤时,都会用芦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苗族的传统节日中,芦笙更是不可或缺的乐器,它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欢乐,也能够传递苗族人民的情感和精神。

在苗族的婚礼上,芦笙更是必不可少的乐器。

新娘出嫁的时候,芦笙声响彻云霄,犹如天籁之音,给人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感觉。

芦笙的音乐,不仅能够使人们感到欢乐,更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了在节日和婚礼上使用外,芦笙在苗族的日常生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在田间劳作,还是在家庭聚会上,芦笙都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和放松的感觉。

它是苗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承载着他们的情感和记忆。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苗族的传统文化逐渐受到冲击,芦笙这一传统乐器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苗族文化传统,努力保护和传承芦笙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继续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传承下去。

让芦笙的美妙音乐永远在苗族的大地上回荡,让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得以传承和发展。

贵州苗族芦笙演奏的传承与发展

贵州苗族芦笙演奏的传承与发展

贵州苗族芦笙演奏的传承与发展贵州苗族芦笙演奏是苗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民族精神。

芦笙是苗族传统乐器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它既可以用来演奏音乐,也可以用来传递信息,是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贵州苗族地区,芦笙演奏一直都是受到重视和传承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芦笙演奏也在不断发展,展现出多样化的风采。

一、苗族芦笙演奏的传承苗族芦笙演奏的传承始于苗族古老的祭祀仪式和民间乐曲。

据史料记载,苗族的芦笙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唐宋时期。

而最早的芦笙器乐则可追溯至清朝,清代苗族音乐家李景和对芦笙进行了系统的改革,使之成为了一种独特的乐器。

在苗族的传统节日、婚丧嫁娶以及其他重大场合,芦笙演奏都是不可或缺的,它既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宗教仪式。

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芦笙演奏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民族认同感的体现。

苗族芦笙演奏的传承主要通过口耳相传和师徒传授的方式进行。

在苗族地区,从小就有孩子开始学习芦笙演奏,他们一般都是跟随长辈学习,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掌握演奏技巧和曲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苗族芦笙演奏逐渐形成了一套传承体系,有专门的老师传授技艺,并在节日庆典中进行表演,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使得苗族芦笙演奏得以保存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多元交融,苗族芦笙演奏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从最初的宗教仪式到现在的文化展示,苗族芦笙演奏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场合和形式,而是逐渐走向舞台和市场。

在许多文化活动和旅游景点,可以看到苗族芦笙演奏的身影,它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现代的音乐产业中,苗族芦笙演奏也融入了更多的元素和创新。

有一些苗族音乐人将芦笙演奏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了一些新颖的作品,这不仅丰富了苗族音乐的形式,也为苗族文化的传播打开了新的方式。

一些专业的音乐院校也开始将苗族芦笙演奏纳入教学内容,培养了一批批专业的芦笙演奏者,为苗族芦笙演奏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帮助。

苗族芦笙的介绍

苗族芦笙的介绍

苗族芦笙的介绍苗族芦笙是苗族人民创造的一种古老的传统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乐风格。

它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苗族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苗族芦笙是一种笛子,由笛身、吹口、音孔、音板等部分组成。

它的外形独特,笛身通常由竹子制成,长约70厘米,直径约2厘米。

芦笙有两个吹口,上面一个用来吹奏高音,下面一个用来吹奏低音。

音孔有6个,分别用来发出不同的音调。

音板是芦笙的重要部分,用来调节音高和音色。

苗族芦笙的演奏技巧独特而复杂,需要演奏者熟练掌握吹奏技巧和音乐理论知识。

演奏者用口吹气,通过调节吹奏力度和指法,使芦笙发出高亢激昂的音乐声音。

芦笙的音色清亮、悦耳动人,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情绪。

苗族芦笙广泛应用于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各种庆典活动中。

在苗族的传统节日和婚礼等重要场合,芦笙都是必不可少的乐器。

演奏芦笙的人们往往会穿上苗族传统的盛装,配合着芦笙的音乐跳起热情奔放的舞蹈,烘托出浓厚的民族风情。

苗族芦笙的音乐风格独特多样,既有欢快激昂的舞曲,又有婉转动人的抒情曲。

其中,苗族芦笙的舞曲以其独特的节奏感和强烈的节奏变化而闻名。

舞曲通常由快速的音符和跳跃的节奏组成,能够带给人们无穷的快乐和活力。

而苗族芦笙的抒情曲则以其柔美的旋律和深情的表达而著称。

抒情曲多用于表达爱情、思乡、告别等主题,能够引起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苗族芦笙作为苗族人民的重要乐器,不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也代表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传统的延续。

苗族芦笙的独特音乐风格和精湛的演奏技巧,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欣赏和学习。

苗族芦笙是苗族人民的宝贵财富,是苗族文化的瑰宝。

它承载着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传承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苗族芦笙的音乐,我们可以感受到苗族人民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苗族芦笙的美妙音乐,感受苗族文化的魅力吧!。

论多管芦笙的演奏技巧、练习方法与呈现方式

论多管芦笙的演奏技巧、练习方法与呈现方式
练习慢大花舌的方法是将舌头往上卷成c状形用一股有力的气流吸气冲击舌头使舌头振动发出噜噜噜噜的声音下腭的部位和上下唇要颤动吸气时气息要流人丹田大花舌声音好似摩托车发动声音故称机动式技巧练习在练习慢大花舌的基础上将口腔空间稍稍挤压收缩到一定程度然后用强有力的气流冲击舌头舌头颤动速度加快发出比慢大花舌速度快的声音奏出效果好像摩托车加油门时那一瞬间的声音快大花舌效果激烈快速适用于乐曲中时值较短的音符慢大花舌常用于乐曲中热烈宏大的乐段部分
(j ) 芦 笙 演 奏 技 巧 的 练 习方 法 与 运 用
常用 二指 下端 ,一 指(大拇指)负责c2音 、 g2音 、b2音 、c3音管按孑L。其次 ,右手 音位 分配是 :四指 (无 名指)负责a音 管按 孔 ,三指 (中指)负 责g1音 、e2音 管按孔 , 二 指 (食 指 )负 责 a1音 、f2音 管 按 孔 ,按 音孔一般常用二指下端 ,一指f大拇指 )负 责d2音 、a2音 、d3音 管音孔 。这就 是 19 管芦笙音位指法的合理分配 。一般来说 , 各个 手指各就 各位 ,各负其责 ,不 能 串 位和移位 ,练习或演奏 中除 了b1音按孔 、
(二 ) 多 管 芦 笙 的 气 息 应 用 技 巧 多管 芦笙 的气 息应用 可部f丹 田) 通过 呼吸道 向外 呼气或 吸气的 ,人 的呼 吸可 以口鼻并用 ,当吸气 时腹部f丹 田)就 会 膨 胀 ,呼 气 时腹 部 f丹 田)就 会 收缩 ,这 是 人 的 呼 吸 规 律 。 在 音 乐 艺 术 方 面 , 管 乐 或 声 乐 用 气 也 是 本 着 遵 循 人 的 呼 吸 规 律 的 ,演 奏 芦 笙 也 不 例 外 。 同样 用 腹 部 (丹 田)用 气 ,也 就 是 说 当 呼 气 时 腹 部 (丹 田)收缩(缩小),吸气 时腹 部(丹 田)膨胀(扩 大),并有控 制 、有节奏地 呼和吸 ,保持 演奏流 畅 ,外 型状 态是胸 部 、肩 部不抽 动 ,腹部 明显 收缩和膨胀 ,这样 的用气 才是芦 笙演奏 的合理方法 。但有 些芦 笙 学习者 和爱好 者常常在演 奏过程 中 ,胸 部 和 肩 随 着 气 息 呼 或 吸 上 下 抽 动 ,这 种 胸 式用气 或肺式用 气是不 合理 和不科学 的 ,这会 影 响到 身体 健康 和演 奏效 果 , 同时演奏者本身也会感到不舒服 。

少数民族器乐苗族芦笙的吹奏技巧

少数民族器乐苗族芦笙的吹奏技巧

暴 花 舌 的发 音 过 程 中 , 把舌头向上卷起 , 顶住硬腭 , 再 呼气 , 用 气
息 冲击 舌 头 , 产生振动 , 发 出 急促 的 “ 嘟” 音 。双 舌 音 的 发 音 过 程 中, 将 舌 头 顶住 齿 龈 , 气 流将舌 头 弹出 , 发 出“ 噜” 音, 保持 舌形 , 随之 , 舌根发出“ 苦” 音, “ 噜” 音 和“ 苦” 音 相 互 替 换 。小 花 舌 的 发 音过 程中 , 用舌头 略微顶住 上齿龈 , 在气 流 的冲击作用 下 , 舌 头

从上齿 龈 上 面 弹 下 来 , 不断 反复该动作, 可 以发 出 “ 哒 嘎 哒
嘎” 音 。 二 、善 于 运 用 和 声
手 自然 放 松 , 以 提 高 手 指 的灵 活度 , 更 好 地 呈 现 表 演 效 果 。 如 果 吹奏芦笙时 , 拿 捏芦 笙 的手 过 紧 , 使 用 指 头 下 段 的 关 节 按 压 音 孔, 不但 握 芦 笙 的 姿 势 不 美 观 , 而 且 极 大 程 度 上 制 约 手 指 的 活 动, 影 响演奏效果 。( 1 ) 打音 。在芦 笙演 奏过程 中 , 打音 是 为 了 增 强 音 的气 势 , 其 使 用 要 根 据 不 同 音 乐 的需 要 或 者 指 法 的运 用 , 利 用 二 度 之 上 的音 来 凸 显 某 个 音 。 ( 2 ) 倚 音 。倚 音 分 为 单 倚 音 和复倚音 、 上倚音和下倚音 , 其主要作 用是修饰 , 增加 效果 。( 3 ) 颤 音 。颤 音 听起 来 是 波 浪 式 的 , 可 以通 过 快 速 压 住 或 者 放 开 音 孔来实现 。( 4 ) 磨 音 。用 手 指 在 相 邻 的 音 孑 L 之间快速 往返摩擦 ,
芦笙 , 苗语 称为“ 梗” 或“ 嘎” , 它 是 一 种 簧 管 乐 器 。 苗 族 芦 笙 在贵州 乃至 中国都 十分有 名 , 特 别是 在贵州 , 其应 用面 最广泛 , 乐曲蕴藏量最大口 ] 。芦 笙这 种 乐 器 主 要 由 笙 斗 、 笙管 、 吹 管 以 及

贵州苗族芦笙演奏的传承与发展

贵州苗族芦笙演奏的传承与发展

贵州苗族芦笙演奏的传承与发展贵州苗族芦笙是苗族民间音乐中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苗族芦笙演奏是苗族人民传承至今的重要艺术形式,它不仅为苗族人民提供了一种表达情感和交流思想的途径,也成为了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芦笙演奏的传承可以追溯到少数民族苗族的远古历史时期。

据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苗族祖先远古时期就开始使用芦笙演奏来祈求丰收和祈福。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变,苗族芦笙逐渐形成了特定的风格和演奏技巧,并被广泛传承至今。

苗族芦笙演奏的特点之一是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

芦笙是一种由竹管和芦草组成的乐器,通常由数个不同长度的竹管组成,每根竹管都有一个独立的音孔。

演奏者通过吹气和指法来控制竹管的震动,从而产生清悠的音色。

演奏者通常使用呼吸和手指协调配合的方式来演奏芦笙,这既要求演奏者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又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身体协调能力。

苗族芦笙演奏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苗族人民的努力和支持。

在苗族社会中,芦笙演奏是一项重要的传统技艺,被视为苗族文化的象征和代表。

许多苗族人从小就开始学习芦笙演奏,他们通过师徒传授的方式学习技艺,不断练习和探索演奏技巧。

苗族人民还积极开展各种芦笙演奏比赛和交流活动,以促进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苗族芦笙演奏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苗族人民逐渐失去了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环境,这对芦笙演奏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文化交流的增加,苗族芦笙演奏也有机会在更广泛的舞台上展示自己。

越来越多的人们对苗族芦笙演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为苗族人民传承和发展芦笙演奏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苗族芦笙演奏,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苗族文化的保护和支持力度,为芦笙演奏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苗族人民应该加强自身的文化自信,积极参与芦笙演奏的传承和发展。

我们还需要加强与其他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交流,借鉴其它民族音乐的优秀之处,为苗族芦笙演奏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

芦笙乐理知识点总结

芦笙乐理知识点总结

芦笙乐理知识点总结一、芦笙的发声原理芦笙是一种双簧气鸣乐器,其发声原理和其他双簧乐器类似,是通过空气流动的方式产生声音的。

在演奏芦笙时,演奏者吹气进入芦笙的吸风口,使得管内的气体压强产生变化,哨片受气振动而发声。

哨片的振动产生的声波经过音筒放大和共鸣,最终形成我们所听到的音响。

芦笙的发声原理虽然简单,但要想演奏出优美的音乐,需要演奏者对气流的控制、音准的调节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学习芦笙的演奏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

二、音域和音色芦笙的音域比较广阔,通常包括了中低音两个八度。

演奏时,通过控制吹气的力度和方式,演奏者可以在芦笙上演奏出丰富的音色和音响效果。

芦笙的音色悦耳清脆,具有特有的独特魅力,而且具有较强的穿透力,非常适合在室外和开阔场地演奏。

在学习芦笙演奏时,需要认真练习控制吹气的力度和频率,以达到音色和音响效果的完美表现。

三、演奏技巧和乐器保养芦笙的演奏技巧相对比较简单,演奏者需要掌握的主要演奏技巧包括:吹气技巧、音准调节、指法和舌齿技巧等。

在演奏芦笙时,演奏者要注重吹气的均匀和颤音的稳定,以及对音高和音质的调节。

此外,芦笙作为一种乐器,需要定期进行保养和清洁,以保证乐器的音质和演奏的质量。

在演奏后,要及时清洁芦笙的内部和外部,并且注意防潮、防晒和防撞。

四、芦笙的演奏文化与复兴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芦笙是一种重要的民间乐器,与当地的宗教、婚庆、庆典等文化活动密切相关。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受到流行音乐和现代化生活的影响,芦笙的传承与发展曾经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一些芦笙演奏传统也面临着丧失与衰落。

然而近年来,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于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视以及对传统乐器的保护和发展,使得芦笙乐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兴与发展。

一些有识之士和音乐家积极推广芦笙音乐,组织演奏活动和比赛,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音乐创作和研究工作,使得芦笙音乐在当代得以重新焕发生机,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喜爱和关注。

总而言之,芦笙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独特的音色和音韵,与民俗文化紧密相连。

苗族六管芦笙指法教学

苗族六管芦笙指法教学

苗族六管芦笙指法教学
苗族六管芦笙指法教学是一门古老的民间音乐技艺,需要掌握几个重要的指法和旋律。

下面是简单的教学过程:
1. 将六管芦笙放置在嘴边,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呼吸。

用指尖掐住芦苇管上的气孔并吐气,制造出动听的音乐。

2. 掌握苗族六管芦笙的指法非常关键。

首先是“韵喉指法”,使用大拇指,将六个芦笙分别压在喉部的不同位置,这样能够控制每个管子的音调和音量。

3. 其次是“飞指法”,使用其他四个手指,以快速的速度摆动,制造高音和颤音效果。

这需要反复练习。

4. 最后是另一种特殊的指法,叫做“合指法”。

使用两个手指,将两个管子的气孔合并成一个,制造出独特的和声效果。

5. 学习六管芦笙的曲目和旋律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有许多精美的苗族音乐作品,例如《山歌姑娘》、《苗族舞曲》等等。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曲子来学习,同时也可以录制不同的演奏版本进行对比学习。

总之,苗族六管芦笙指法的学习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不断练习和打磨,才能掌握技术的精髓,演奏出优美的音乐。

苗族六管芦笙指法教学

苗族六管芦笙指法教学

苗族六管芦笙指法教学一、引言芦笙是中国苗族传统音乐器乐中的重要代表之一,在苗族的宗教、婚嫁、节日等场合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六管芦笙是芦笙的一种,与传统的三管芦笙相比,六管芦笙的音域更广,音色更为丰富,因此在表演上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本文将详细介绍苗族六管芦笙的指法教学内容。

二、六管芦笙的基本结构六管芦笙由主笛、副笛、上沉笛和下沉笛四个管组成,每个管上都有若干个音孔,通过指法的控制来演奏不同的音高。

下面将分别介绍各个管的指法。

2.1 主笛主笛是六管芦笙中最长的一管,一般由正常音域的长音孔组成。

主笛共有7个按键,用1至7的数字表示,其中1表示最低音,7表示最高音。

2.2 副笛副笛是第二长的一管,一般用来演奏次低音。

副笛共有8个按键,分别用1至8的数字表示。

2.3 上沉笛上沉笛是第三长的一管,一般用来演奏次高音。

上沉笛共有9个按键,分别用1至9的数字表示。

2.4 下沉笛下沉笛是最短的一管,一般用来演奏最高音。

下沉笛共有6个按键,分别用1至6的数字表示。

三、六管芦笙的指法教学在学习六管芦笙的指法时,需要掌握每个管上的音孔位置以及对应的演奏方法。

下面将分别介绍各个管的指法教学内容。

3.1 主笛的指法主笛的指法较为简单,通过按下不同的音孔来演奏不同的音高。

下面是主笛的指法图示:1.第一孔:不按2.第二孔:不按3.第三孔:不按4.第四孔:不按5.第五孔:不按6.第六孔:不按7.第七孔:按下3.2 副笛的指法副笛的指法与主笛类似,但比主笛多一个按键。

下面是副笛的指法图示:1.第一孔:不按2.第二孔:不按3.第三孔:不按4.第四孔:不按5.第五孔:不按6.第六孔:不按7.第七孔:按下8.第八孔:按下3.3 上沉笛的指法上沉笛的指法相对复杂一些,需要注意按键的组合。

下面是上沉笛的指法图示:1.第一孔:不按2.第二孔:按下3.第三孔:按下4.第四孔:按下5.第五孔:按下6.第六孔:按下7.第七孔:按下8.第八孔:按下9.第九孔:按下3.4 下沉笛的指法下沉笛的指法与上沉笛类似,同样需要注意按键的组合。

少数民族器乐苗族芦笙的吹奏技巧

少数民族器乐苗族芦笙的吹奏技巧

少数民族器乐苗族芦笙的吹奏技巧少数民族器乐苗族芦笙的吹奏技巧【摘要】芦笙既是一种乐器,又是一种文化,它不仅展现了苗族人对音乐独有的审美理念,体现了苗族音乐的特征,还反映出苗族人民独特的视角,生存方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总体来说,苗族芦笙文化是苗族生态、历史、制度和理念的综合体和结晶,是苗族人民活的灵魂。

【关键词】少数民族;器乐;苗族芦笙;吹奏技巧0引言芦笙,苗语称为梗”或“嘎”,它是一种簧管乐器,苗族芦笙是在贵州乃至中国都十分有名,特别是在贵州,其应用面最广范、乐曲蕴藏量最大[1]。

芦笙这种乐器主要由笙斗、笙管、吹管以及簧片构成,其中,笙斗的制作材料是杉木,笙管的制作材料是白竹,吹管的制作材料是树木(没有特别作规定),簧片的制作材料是响铜[2]。

然而,芦笙最初的制作材料并不是这些,根据宋陈肠在《乐书》中有关“瓢笙”的记载,最早的芦笙制作过程中,笙斗是由葫芦代替,簧片则由芦苇片替代。

1 芦笙的吹奏技巧1.1 运指法由于芦笙是苗族一种乐舞结合的乐器,苗族人在吹奏时一边吹一边跳,吹奏时手法的运用受个人习惯的影响很大[3]。

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就是,在吹奏芦笙时,用指头按压音控,两手自然放松,以提高手指的灵活度,更好地表现表演效果。

如果吹奏芦笙时,拿捏芦笙的手过紧,使用指头下段的关节按压音孔,不但握芦笙的姿势不美观,而且极大程度上制约手指的活动,影响演奏效果。

1)打音在芦笙演奏过程中,打音是为了增强音的气势,其使用要根据不同音乐的需要或者指法的运用,利用二度之上的音来凸显某个音。

2)倚音倚音分为单倚音和复倚音,上倚音和下倚音,其主要作用是修饰,增加效果。

3)颤音颤音听起来是波浪式的,可以通过快速压住或者放开音孔来实现。

4)磨音用手指在相邻的音孔之间快速往返摩擦,可以产生磨音。

1.2 用气法芦笙之所以能够发出不同的声音,是靠演奏者灵活地运用不同力量的气息去冲击簧片,使簧片振动而发出声音。

因此,芦笙演奏者的用气技巧直接影响着芦笙演奏的质量,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用气方法,达到用气自如通畅的程度,才能充分展现出芦笙演奏的美妙。

苗族六管芦笙指法教学

苗族六管芦笙指法教学

苗族六管芦笙指法教学苗族六管芦笙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重要乐器,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其中,苗族六管芦笙的指法是学习和掌握该乐器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苗族六管芦笙的指法教学。

一、基本指法苗族六管芦笙的基本指法包括: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其中,拇指主要用于控制笙管的音高,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则用于控制笙管的音色和音量,小指则用于协助其他手指的运动。

二、指法练习苗族六管芦笙的指法练习可以从简单的音阶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具体练习方法如下:1. 音阶练习从低音到高音,按照123456的顺序依次吹奏每个音符,每个音符的持续时间为一个拍子。

练习时要注意吹奏的音符要清晰、准确。

2. 转调练习将音阶练习中的每个音符依次向上或向下移动一个音阶,练习时要注意掌握好每个音符的位置和音高。

3. 跳音练习从低音到高音,按照135246的顺序依次吹奏每个音符,每个音符的持续时间为一个拍子。

练习时要注意吹奏的音符要清晰、准确。

4. 转调跳音练习将跳音练习中的每个音符依次向上或向下移动一个音阶,练习时要注意掌握好每个音符的位置和音高。

三、指法注意事项在学习苗族六管芦笙的指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手指要放松在演奏苗族六管芦笙时,手指要放松,不要过度用力,以免影响演奏效果。

2. 手指要协调在演奏苗族六管芦笙时,手指要协调配合,不要出现单个手指过度用力或者不用力的情况。

3. 手指要准确在演奏苗族六管芦笙时,手指要准确地按照指法要求吹奏每个音符,不要出现误差。

总之,苗族六管芦笙的指法是学习和掌握该乐器的关键之一。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掌握苗族六管芦笙的指法,演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

苗族六管芦笙指法教学

苗族六管芦笙指法教学

苗族六管芦笙指法教学标题:苗族六管芦笙指法教学: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引言:苗族六管芦笙是中国苗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传统乐器以其丰富多彩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而闻名。

本文将深入探讨苗族六管芦笙的指法教学,分析不同的指法技巧,并分享个人对于这一传统艺术的观点和理解。

第一部分:苗族六管芦笙简介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苗族六管芦笙的起源、历史和文化背景。

我们将探讨苗族人民如何通过芦笙传递他们的情感、历史和价值观念,并阐述芦笙在苗族社区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部分:苗族六管芦笙的基本指法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苗族六管芦笙的基本指法。

从简单到复杂,我们将逐步解析每个指法的动作要领、手指位置以及演奏技巧。

我们将提供图片和示范视频,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些指法。

第三部分:苗族六管芦笙的进阶指法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一些进阶的指法技巧,以提升演奏技艺。

我们将探讨如何运用技巧性指法来创造更加复杂和丰富的音乐效果。

我们还将分享一些实用的练习方法,帮助读者在学习中逐渐掌握这些技巧。

第四部分:苗族六管芦笙的表演技巧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苗族六管芦笙的表演技巧和舞台表现力。

我们将分享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和故事,并探讨一些舞台演出的技巧。

我们还将提供一些实践建议,帮助读者在实际表演中展现出苗族六管芦笙的魅力。

总结:在本文中,我们对苗族六管芦笙的指法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享了个人对于这一传统艺术的观点和理解。

苗族六管芦笙作为苗族文化的瑰宝,其丰富多彩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热爱并学习。

通过细致入微的指法教学和表演技巧的传授,我们希望能够保留和发扬这一传统艺术,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体验到苗族六管芦笙的独特魅力。

观点和理解:苗族六管芦笙作为中国苗族文化的瑰宝,其音乐风格独特而美妙。

通过学习和演奏苗族六管芦笙,我们可以感受到苗族人民的坚韧和豪情,以及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对于我来说,苗族六管芦笙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门艺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苗族芦笙的基本演奏
作者:吴辉林(芦笙专业)指导老师:杨昌树
内容摘要:苗族芦笙是流传广泛、历史悠久、别具特色的民族吹管传统和声乐器。

在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的苗族聚集区中,由于语言、生产、生活、文化、经济状况的差异,各地区的芦笙音乐调式和乐曲风格等方面稍有各异,但是其吹奏方法确大体是相同的。

关键词:芦笙演奏姿势演奏方法演奏技巧和声的运用乐曲的展现
芦笙是少数民族最喜闻乐见的传统和声乐器,其音响效果独特、演奏形式多样、曲调优美动听,它与苗族人民的伦理观念、道德文化、生活习俗息息相关,苗族人民授之为“母亲”,人们通过芦笙这一艺术形式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抒发自己的感情、审美理想,从中获得及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因而,苗族芦笙的演奏方法和演奏技巧等方面也是较为丰富的。

一、芦笙的演奏姿势
姿势是给人一种美感的肢体语言。

苗族芦笙的演奏姿势大都伴随着舞蹈的动作而形成。

但总的来说有三种,即走(跳)式,以及伴随着改良多管(音)芦笙的出现而应运而生的立(站)式或坐式。

走(跳)式:民间芦笙演奏中最常见的姿势,即芦笙演奏者边吹边舞蹈,舞蹈动作的大小、快慢与芦笙旋律的快慢、强弱息息相关。

演奏时,身体要正、腰要直、面向正前方、两脚自然
分开、挺胸而不挺腹。

坐式或立(站)式:一般在改良芦笙的合奏、伴奏或个人练习时最常用。

演奏时,具体要求与走(跳)式大体相同,另外坐式不要叠腿。

二、演奏方法
1、运指法
古今中外,绝大部分的吹管乐器,其音位都是按照音阶的高低顺序排列的,而苗族芦笙是一种边吹边舞、乐舞结合的特殊民族乐器。

其指法则是根据手指的运用和民族民间吹奏的习惯来排列的。

尽管如此,如何使用正确的运指法对演奏好芦笙还是十分重要的。

有的演奏者手持芦笙过紧,有的则不用指头按孔,而用指头下端的关节按孔,这样不但有损美观,还影响到手指固有的灵敏度。

因此,不管吹奏民间六管芦笙还是改良多管(音)芦笙,两手必须自然放松,并将需要按的音孔按严密,如稍有偏离,便发不出音来。

所以,演奏时最好的方法是用指头按音孔。

这样能更好的利用手指固有的灵敏度,两手放松了,应用也自如。

否则影响乐曲的演奏表现效果。

2、用气法
芦笙的演奏主要是依靠运用气息的力量来冲击簧片振动而产生音响,呼和吸气均能使其发出声音。

一位芦笙演奏者的演奏是否自如、流畅,与用气的正确与否是分不开的。

因此,正确地掌握呼、吸的用气方法,对学习和提高芦笙的演奏方法和技巧是格外的重要。

呼气:嘴唇要含住吹口、胸部要挺直、上身肌肉放松,保持正常的呼吸方法,小腹部用力收缩,形成往上顶的力量,有节制地使气息似一条线似的向外输出,随着气息的减弱小腹部随之
打音要求手指必须反应灵敏,一触即放、一响即止。

打音大都用在强拍或前半拍上。

倚音(装饰音):芦笙乐曲和其他乐曲一样,也都有单倚音和复倚音,上倚音和下倚音。

使用倚音主要是起到为乐曲装饰润色的作用。

但必须视其效果而用。

倚音在贵州革家民间芦笙曲演奏中使用较多。

颤音:在芦笙(还有汉族的笙)的演奏上,手指在按孔上作快速的开或闭,使其产生颤音(波浪式的音)。

磨音:手指在相邻的两个音孔来回作快速的磨动。

2、口内技巧则包括吐音和花舌音
a、吐音包括单吐、双吐、三吐和软吐。

单吐:吹奏单吐音时,舌尖的运动如同人们说话一样,只要舌头轻轻顶住齿龈,依靠呼气或吸气的力量来冲击,发出“吐”的声音,继而气息使芦笙的簧片发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单吐音的效果听起来各音之间比较干净、流畅,连续演奏时,声音很清晰。

但必须注意两点:
①演奏单吐音时要严格把握舌尖的位置,舌尖要顶住齿龈。

②舌尖顶住齿龈的同时,要注意和气流配合好,让气流出入流畅,不可堵死或隔断。

双吐:是在单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将舌尖顶住硬腭或齿龈,配合呼或吸的气流自然地往前一顶,在气流的冲击下发出“吐”的声音,然后不动,继而在舌面的中部发出“苦”的声音,然后快速收回舌尖。

前后连贯起来,持续发出“吐苦吐苦”的声音。

练习双吐时要求均匀、有力
度。

三吐:是单吐和双吐的结合,它有两种形式,一种前面是单吐后面是双吐,即前半拍是八分音符后半拍是十六分音符;另一种,反之。

两种形式即舌尖顶住硬腭或齿龈,结合呼或吸的气流自然地往前一顶二顶三收或一顶二发“苦”三顶,发出“吐吐苦”或“吐苦吐”的声音。

练习时要求有力度、有弹性,还要注意强弱关系。

软吐:把舌尖放在口腔中间,呼气或吸气(喉节和下颚要有节奏的颤动),在气流的作用下,将舌先向前一伸后向后一缩,发出“哟”的声音,持续重复这一动作,奏出与二胡或小提琴等弦乐颤弓的效果。

b、花舌音:分大花舌(慢大花舌、快大花舌)、暴花舌、双舌音(民间芦笙的一种演奏技巧)、小花舌。

慢大花舌:把舌往上卷成“C”状,放松,用吸入的气流冲击舌,使舌振动后快速地发出“噜、噜...”的声音(喉节与下颚之间的部位要颤动)。

快大花舌:把舌往上卷成“C”状,放松,强有力的吸入气流冲击舌,使舌发出像摩托车发动时那一瞬间的声音。

此种技巧就是比慢大花舌发出的速度快、急促。

暴花舌:舌尖往上卷,顶住硬腭,然后呼气,气流冲击舌振动,使其快速而强烈的发出“嘟、嘟…”的声音。

常用于乐曲中时值很短的音或装饰音。

双舌音:把舌顶住上齿龈,在气流的带动下,快速地从上齿龈弹下来,发出“噜”的声音,然后放松不动,在气流的作用下,舌根发出“苦”的声音,前后连贯起来连续发出“噜苦噜苦…”
的声音。

小花舌:将舌尖轻微地顶在上齿龈,放松,在呼出或吸入气流的作用下,快速地从上齿龈弹下来,持续重复这一动作,有节奏地发出“哒嘎哒嘎”的声音,使其发出的声音形成波浪式。

一般一个四分音符用小花舌演奏则变成两个八分音符。

该技巧适宜于乐曲慢板、抒情优美的部分。

喉颤音:是在呼气或吸气的过程中,喉部中的舌根连续发出“苦苦苦苦…”的声音,多用于较慢的旋律和长音。

气揉音:将腹部放松,呼气或吸气,有节制地将轻微气流顶着腹部(气流不能断),奏出与弦乐揉弦一样的效果。

四、苗族芦笙吹奏中的和声运用
芦笙的和声吹奏,在许多传统的民间乐曲中都有体现,归纳起来看,其方法主要是在旋律的上方配上纯四度、纯五度和纯八度,由于改良芦笙的出现,芦笙的音阶得到了丰富,从而也丰富了和声的运用。

许多演奏者们在民间乐曲传统和声的基础上,对吹奏三、四、五、七等相对复杂的和弦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运用。

以改良芦笙15管(音)
(a c1 d1 e1 f1 g1 a1 b1 b1 c2 d2 e2 f2 g2 a2)为例,常用和声大致如下:
5 6 1 2 3
纯四度: 2 3 5 6 7
传统和声: 6 2 3 5
纯五度: 2 5 6 1
3 5 1 6 3 5 1 2
大三度:1 小三度:3 6 大二度:5 2 小七度:6 2 3
在三个音的和弦中,按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叠置的也用,但以具有我国民族音乐特征的四度、五

5 2 5
叠置的最为常用。

如: 2 6 1 等。

在芦笙的音域范围内,只要不超过八度,可以构
6 2 5
成任意的三和弦、六和弦,但开放排列的原位三和弦、六和弦、四六和弦和七和弦等效果不好,应避免使用,其原因主要是高音太弱听不出和声效果。

芦笙的和声音响效果比较特殊,改良后的芦笙在某些音管上安装上了共鸣筒,音量比传统的没安装上共鸣筒的要大得多,所以各和弦音音色各异、起伏不一。

因此,在演奏芦笙运用和声时,如使用得当,则在合奏或独奏中增加色彩、丰富表现力,如盲目的追求和声的运用,不仅给演奏者造成技术障碍,同时还有可能达不到曲作者所要的效果。

五、芦笙乐曲的展现
展现是掌握所有技术的最终目标,演奏技术则是达到乐曲展现的手段。

但是在演奏过程中,一味的追求技术表现,充其量只算是一个乐匠。

对于一个成功的演奏者来说,要求不仅能轻松驾驭乐曲所需的演奏技巧,还得透彻的理解音乐的内容,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准确把握作品的感情色彩,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舞台演出中,要求演奏者完全陶醉于音乐中,把自己被乐曲的感动溶入到演奏中去,只有用这种即兴的“二度创作”来把音乐作品表达的内容传送给观众,才能感动观众(听众),才
能达到曲作者的要求,也才能算是成功的演奏者。

在我们演奏芦笙时,即兴的成分力求准确,在乐曲和技术上还不够成熟的演奏者,不要让自己的感情过于放纵。

即兴的成分要在演奏作品允许的范围之内,表情动作都要符合演奏乐曲的风格和表现需要。

音乐表现只能建立在从技术上完全掌握了各种表现乐段的基础上。

从艺术化的意义上讲,芦笙演奏的展示是不能完全直接教出来的。

因为只有具备了个性、创造性等元素才算是艺术化,从教师那里学来的每一种表情、每一个动作,即模仿式的表现,是很难成为成功的演奏者的(此种境界是建立在模仿老师的基础之上),所以在芦笙演奏中,在各种演奏技术成熟的前提下,在对作品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要尽情的发挥,溶入自己的个性、风格特点,才能使自己演奏的乐曲打动观众(听众),从而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演奏者。

参考文献:
1、《略谈芦笙演奏法及其他》杨昌树
2、《苗族芦笙的演奏方法和演奏技巧》余富文
3、《浅谈改良芦笙的演奏》杨正平
4、《芦笙吹奏法》任永福、吴道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