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研究性学习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正面
三年级研究性学习
课题
学校生活一
年级
三
课时
2
时间
教学
目标
1、关注校园生活,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学会有目的、有顺序地对事物进行观察。
2、从观察到的现象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
3、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过程,对研究性学习这门课有初步的体验和认识。
重点
有目的、有顺序地对事物进行观察
难点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研究准备
一、引入
发现问题是研究活动的起点。那么,问题从哪里来呢?问题来自我们对生活的观察。
二、方法引导
观察是用眼睛仔细察看身边的事物及各种现象。观察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开展研究活动的基础。
一般来说,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按照不同的顺序进行观察。
1、在观察教室、花坛、操场等地方时,我们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里边到外边等顺序来进行。
1、根据采访的问题确定采访对象;
2、列出采访提纲
3、预约采访时间和地点
4、做好采访记录
教
学
反
思
3
三、发现与问题
我的发现,我的问题
我
的
发
现
教室里的新变化操场上的新变化1、 Nhomakorabea1、
2、
2、
3、
3、
……
……
我的问题
四、参考主题
同学们只要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许多值得研究的有趣问题。
1、走进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
2、校园浪费现象调查
3、课外书、学问大
第二课时:研究实施
一、引入
同学们,升入三年级,你发现周围有什么变化呢?教室门前的班级标志是不是换了?班里是不是又来了几位新的任课老师?再来看看课程表,对新开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你有多少了解?想知道什么?
三年级研究性学习计划
三年级研究性学习计划第一部分:计划背景在当今社会,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学生发展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三年级,学生已经逐渐进入学习的深度阶段,应该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因此,制定研究性学习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一定的活动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二部分:研究性学习计划目标1.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他们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形成自己的认识。
4.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部分:研究性学习计划内容1. 艺术创作在绘画、手工、音乐等方面,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进行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2. 环境调查组织学生对学校周围的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措施,并动手实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 动手制作通过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物品,如纸飞机、纸船、小玩具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制作方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4. 读书研究组织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深入阅读和研究,让他们通过读书思考、交流讨论,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5.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各类团队活动,如集体游戏、集体表演、小组讨论等,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四部分:研究性学习计划实施1. 理论指导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理论指导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找到研究问题的方向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实践操作通过一定的课堂、课外活动和任务,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探究问题,得出结论,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评价反馈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好的方面,并指出提出改进的地方,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意见。
第五部分:研究性学习计划效果通过一定的测量和评估,对学生进行学业成绩、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评价,看看研究性学习计划的效果如何,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第二单元第1课《感受空气》教案
-空气的无色无味特性:理解无形的空气如何存在并发挥作用。
-突破方法:通过实验和日常生活例子(如风吹动树叶)来具体感受空气的存在。
-空气组成的记忆:记住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比例。
-突破方法:设计记忆游戏,如制作成分卡片,帮助学生记忆。
-空气污染物的认识:理解不同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突破方法:使用图表和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了解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作为一个引导者,提出开放性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但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今后,我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增强自信心。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感受空气》这节课后,我思考了很多。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空气这个无色无味的物质充满了好奇。在导入新课的时候,他们积极回答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让我觉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引导他们学习的关键。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尽量用简单的语言解释空气的概念和组成,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们明白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我发现,结合生活实际的例子,学生们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知识。
6.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调查、环保行动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空气的存在与特性:讲解空气是无色、无味的,以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举例:通过实验观察空气的存在,如使用肥皂泡展示空气的包围作用。
-空气的组成:介绍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及其在空气中的比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无色无味的物质。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呼吸、燃烧等重要角色。
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九)
课题地方特色(一)年级三课时 2 时间教学目标1、能围绕家乡的特色提出问题,并针对主题,选择研究方法。
2、学习采用收集信息、调查与访问、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开展活动。
3、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特色物产,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重点了解家乡的特色产物难点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研究准备一、引入一首民歌“谁不说俺家乡好”唱出了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说一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如:1、我们的家乡有很多特产,有老陈醋、红枣、核桃等2、我觉得皮影戏非常神奇3、我们家乡的年画也很有名4、我们家乡有好几位历史名人同学们,在你眼中的家乡有哪些特色呢?二、参考主题说起美丽的家乡,同学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
山西值得赞美的地方太多了。
本单元为同学们提供了3个参考主题,并以“山西面食的魅力”为例,带大家体验探究的快乐,感受山西独特的饮食文化的魅力。
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他主题开展研究。
1、山西面食的魅力24教学设计2、家乡的民间游戏3、多姿多彩的山西年画第二课时:研究实施一、引入同学们,山西人爱吃面条是出了名的。
山西素有“面食之乡”的美誉,面食花样多、品质好、影响大,达到了“一面百样,一面百味”的境界,还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的说法。
围绕山西面食,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呢?听听小组同学的发言。
我的问题:同学的问题:二、方法引导在进行主题探究活动时,不同的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如:调查、采访、上网查资料等,我们应针对主题选用适的方法。
比如,我们想了解山西的面食的种类,可以选择的方法有:1、上网查资料2、去图书馆查找资料3、直接询问制作山西面食的师傅三、问题1、山西面食的历史有多久?2、山西面食的种类有哪些?3、为什么山西被称为“面食之乡”?4、怎样制作山西面食?……下面把大家提出的问题集中在一起,将“山西面食”这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一一去寻找答案。
现在,需要制订一份具体的研究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三年级(上册)教学案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三年级上册教案马桥镇北营小学2015年9月单元1《学校生活·走进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教学目标:1.关注校园生活,掌握一般的观察方法2.了解综合课的重要性教学难点:调查方式:综合访问,实地调查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每天用眼睛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有好多美妙的东西,产生了好多疑问,有了问题,我们才会有思考,有行动。
二、探究课题师:走过教室,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生:课程表换了,学习园地重新装饰了,来了新老师了。
三、研究实施采访调查的方法:(1)确实采访对象(2)明确采访内容(3)预约采访时间、地点(4)做好采访记录四、布置作业将收集资料填在课本P5的采访记录单里。
温馨提示:下课请注意做到文明游戏,安全活动,上下楼道靠右行,轻声慢步过走廊。
教后记:第二课时一、导入: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和它交朋友,我们可以得到更加丰富的信息。
如果不熟悉怎样在网上收集信息,可以向老师、家长请教。
二、小组讨论(1)你从网上搜集了哪些资料?(2)通过这些资料,你都解答了哪些问题?三、小组选代表来谈一谈自己在无边的网络世界里,感觉到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去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四、探讨交流----向高年级同学学习1、观看录像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看录像是,看看高年级的学生研究什么主题,又是怎么开展研究活动的。
2、如何选好主题?主题来源于我们生活中发现的问题:(1)来源于自然现象(2)来源于班级活动(3)来源于传统节日(4)来源于学校生活(5)来源于家庭生活(6)来源于社会生活五、布置作业同学们课后自主选题、自主活动,设计一次主题活动,并对其进行评价。
温馨提示:下课请注意做到文明游戏,安全活动,上下楼道靠右行,轻声慢步过走廊。
教后记:单元2《让我们的教室更美丽》教学目标:1、在完成集体任务承担责任中,建立真正的责任意识,表现对集体的热爱。
2、通过清扫教室,使教室变得整洁,使学生在为班集体服务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
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教师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
(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调查用的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部分的开篇之作。
本课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讨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等活动,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
学生对有生命的物体有着天生的兴趣,对小动物的关注和对植物的观察从他们幼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因此“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种亲身体验会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
在活动中边找边记,能锻炼学生的记录能力,利于在收集证据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后面的研讨提供大量的“食粮”。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一、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二、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
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三、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四、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三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教案
建议学生最好能把你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色画出来,这样更加形象直观,如果能配上言简意赅的语言就更好。
在这里设计这样一个环节,一个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自己主动去学习,有个愉快的学习过程,效果才是最好的。第二个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综合实践教案(第三阶段)
教学流程(按课时设计)
环节
活动过程
指导要点
二次备课
表
现
美
丽
的
白
雪
鼓励学生用各种手段去表现春天的美丽,可以通过画一画、拍一拍、剪一剪来表现。用自己的双手去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拓展:
还有什么手段和方法可以展现春天的不同面貌和魅力。
综合实践教案(第二阶段)
教学流程(按课时设计)
环节
活动过程
指导要点
二次备课
白
雪
与
我
们
的
生
活
1、看到这些美丽的春景,你是不是想要了解关于春天的更多知识。春天的景色千变万化,它不仅给我们美的享受,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抓住“春天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在这里我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去自主探究:
“春雨贵如油”这句谚语是什么意思?
春景展现在田野里,春雨过后,植被有什么变化?
下雨天,有什么防滑的小窍门?
听说下雨对小麦成熟很有益,为什么?
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的问题,可以写下来一起进行探究。比如说:雨是如何形成的?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
2、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方案
请学生发表初步的对学的认识: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让学生自己在纸上写出他们发现了什么以及他们的疑问。
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七)
教案课题交通安全伴我行(一)年级三课时 2 时间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交通安全的常识。
收集和主题相关的资料,并能按一定的标准分来。
2、通过实地考察,增强交通安全意识,自觉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3、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增强社会责任感。
重点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交通安全常识难点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研究准备一、引入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安全问题?怎样才能增强安全意识?减少意外伤害呢?二、安全问题说到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同学们举出了许多真实的例子,有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大家关心的安全问题:我提出的安全问题:三、参考主题生活中,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等,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我们每个同学,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安全,减少意外伤害。
下面为大家提供了3个主题:1、交通安全伴我行2、火灾防范与自救3、生活中的食品安全。
19教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研究实施一、引入“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这是每个同学都知道的安全常识。
走在马路上,你是否发现路边有很多交通设施呢?没有交通警察的时候,那么多汽车怎么能有秩序的通行呢?关于交通安全,大家有哪些问题?二、制定研究方案根据讨论情况,和小组一起制定研究方案。
交通安全伴我行研究方案主题名称研究时间研究问题指导老师小组成员与分工资料收集实地考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步骤1、收集交通标志图片2、3、需要注意的问题1、实地考察时注意安全2、3、研究收获三、方法引导同学们,上网收集的资料一般包括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那么,如何搜集图片资料呢?教案教学设计1、登陆百度、谷歌、雅虎等网站。
2、以百度为例,你会看到“新闻”、“网页”、“音乐”、“图片”等菜单字样,请点击“图片”,然后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你要查询的图片资料名称。
如“交通标志”点“百度一下”就可以了。
四、交通安全知识竞答PPT出示题目,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竞答。
五、交通违章现象实地考察我们每天上下学时,校门口是不是有很多车呢?这些车停在校门口违规吗?它们停在校门口有哪些安全隐患呢?下面我们到校门口实地考察一下吧!提示:在考察之前,同学们可以先找学校的门卫了解校门口的交通情况,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实地考察活动。
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五)
教案课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年级三课时 2 时间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
2、学会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如洗自己的衣服、系鞋带、整理书包等,通过实践提高自理能力。
3、学会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逐步培养热爱劳动的意识。
重点认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难点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研究准备一、引入出示教材第26页的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上图的漫画中,我看到?2、从上图的漫画中,你发现的问题?3、看到了这些漫画,我想说?二、参考主题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去思考,在这里,我为同学们提供了3个参考主题: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好习惯伴我成长3、远离烦恼第二课时:研究实施一、研究实施我们想要长大后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就应该从现在开始,自己的事情自14教案教学设计己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每个同学都会遇到的问题。
那么,你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写一写你想说的话。
我想说:二、研究方案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想法,现在让我们带着大家的问题开始探究之旅。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研究方案主题名称研究时间研究的问题指导老师小组成员与分工调查采访组织比赛整理资料总结汇报研究方法研究步骤1、小学生自理情况调查2、3、需要注意的问题1、调查采访前做好准备工作2、3、研究收获三、调查1、小学生自理情况调查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你觉得自己长大了吗?自己的事情都是自己做吗?你身边的同学是怎样做的?现在,让我们对小学生自理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吧。
可以先让班里的同学填一填下面的表。
小学生自理情况调查表15教案教学设计应该自理的项目能做到做不到会做但没有做的原因不会做会做但不做削铅笔叠被子整理书包洗衣服钉扣子洗袜子系鞋带……2、提示在家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校同样如此。
我们可以把在学校应该做的事情写下来,好好表现。
教学反思16。
三年级上册研究性学习教案
三年级上册研究性学习教案第一章:研究性学习概述1.1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1.2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1.3 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步骤第二章:选题与确立研究问题2.1 选题的原则与方法2.2 确立研究问题的步骤2.3 选题案例分析第三章:资料收集与整理3.1 资料收集的方法3.2 资料整理与分析3.3 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实践操作第四章:研究性学习的报告与展示4.1 研究性学习报告的结构与内容4.3 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与评价第五章:研究性学习评价5.1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原则与方法5.2 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5.3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第六章: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管理6.1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实施6.2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与支持6.3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第七章:跨学科研究性学习7.1 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与价值7.2 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技巧7.3 跨学科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第八章: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8.1 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8.2 研究性学习中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8.3 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案例第九章: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9.1 国内外研究性学习优秀案例介绍9.2 案例分析与启示9.3 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的注意事项第十章:研究性学习的拓展与深化10.1 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思维的培养10.2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素养的提升10.3 研究性学习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研究性学习概述补充说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展示成果等步骤。
二、选题与确立研究问题补充说明:选题应具有实际意义、科学价值和可行性。
选题方法包括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科知识出发、从兴趣爱好出发等。
三、资料收集与整理补充说明:资料收集方法有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资料整理与分析包括分类、归纳、总结等步骤。
四、研究性学习的报告与展示五、研究性学习评价补充说明:评价原则包括客观性、公正性、发展性等。
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三)
课题让我们的教室更美丽(一)年级三课时 2 时间教学目标1、在老师的指导下,制订研究方案,学习项目设计的一般步骤,并参与简单的项目设计与实施。
2、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3、学会采访的基本方法。
重点学习项目设计的一般步骤难点参与简单的项目设计实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研究准备一、引入观察我们的校园,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呢?你有什么好点子呢?你对哪些设计项目感兴趣?你的想法:1、2、3、4、……二、参考主题同学们有很多好主意,归纳整理一下,就可以形成设计主题。
这里给同学们提供3个参考主题,并以“让我们的教室更美丽”为例展开探究活动。
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其他研究主题。
1、让我们的教室更美丽8教学设计2、班队活动我策划3、班级标志设计第二课时:研究实施一、引入教室是大家和老师共同的家。
在教室里,我们与小伙伴一起学习,游戏,感到很温暖、很快乐。
你们是教室的小主人,让我们用智慧和双手,把我们的教室装扮的更美丽吧。
二、制定研究方案改善教室的环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需要弄清楚:怎样改善教室环境?需要我们做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谁来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把这些计划好了,制定一份研究方案,做起来才能有条有理,圆满完成这次美化教室的任务,使教室变得漂亮。
三、方法引导研究方案是我们开展探究活动的基础。
在制订研究方案时,需要明确一下几点:1、明确研究目的。
2、不同的问题在研究时要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是查资料,还是做实验?并且明确谁来做?3、对初步确定的研究方案进行探讨、修改,发挥集体的智慧,使方案更合理、更完善。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制订小组的研究方案。
制订研究方案时,小组成员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说出来,讨论后再确定方案,每个同学都可以成为小小设计家。
四、怎样开好小组讨论会1、在讨论时,让每个组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9教学设计2、小组讨论时要分工明确,确定主持人、发言人、记录员等。
3、每个同学的发言时间不要太长,可以轮流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大家一起讨论。
三年级研究性学习第一课时课件
1、问题内容重复出现的,讨论后筛选一个 问题进行研究。 2、问题表达不够清楚的,小组合作要修改 成精确、具体、有价值的问题。 3、问题不可过大,可将大问题 分出几个小问题进行提问。
课题:近视离我有多远 (最感兴趣的问题)
问题一:近视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问题二:近视的危害有哪些? 问题三:近视的预防方法? 问题四:近视的治疗方法? 问题五:近视的分类有多少种? 问题六:近视的症状有哪些?
小游戏 规则:
一名同学蒙住眼睛,另一名同学 不蒙眼睛,口令发出后,两名同学同
时在原地转动一圈后快速的将眼睛
图片贴到 脸型图的合适位置上。
他们的眼睛怎么了?
第一阶段:开题课指导课
小学三年级研究性学习
执教者
牙民小
孙文萍
说说心里话
“近视”给你和你的家人, 在生活和学习中带来了哪些 烦恼?
1、要联系近视的有关信息进行提问。 2、要联系生活和学习进行提问。 3、要从大家都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提问。
问题七:我校(班级)学生近视的现状如何?
1、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作为课题来研究。
(是什么?定义性的问题不能作为课题.为什 么?怎么办?可以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2、课题名称要突出主题且规范、简炼。
:近视离我有多远 (最感兴趣的问题)
问题一:近视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问题二:近视的危害有哪些? 问题三:近视的预防方法? 问题四:近视的治疗方法? 问题五:近视的种类有多少? 问题六:近视的症状有哪些?
护 眼 歌
愿每个小朋友都 能有一双明亮、健康 的眼睛。
问题七:我校(班级)学生近视的现状如何?
课题
近视离我们有多远
----第( )小组
筛选子课题
课题名称
我的理由
三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
三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第一课时可能性(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新课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一)教学例题1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盆:1号盆、2号盆 .(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盆)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1、从1号盆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依次板书:一定可能不可能)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1号盆,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2、从2号盆里任意摸一个呢?请小组讨论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3、活动小结(二)教学例题2`1、生活中有许多的“可能性”例如:……(请学生举例几个)2、自已阅读书本例题2谁理解题目意思了,给大家解释一下.独立完成3、汇报、讲评4、练习108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学生说)学生说完后全班交流.四、巩固练习P108 2、3五、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可能性(二)[教学目标]: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过程]:一、引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可能性”举例子说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可能性”的知识.二、实践探索新知1、教学例3(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1)观察、猜测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四红一蓝)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你们猜猜他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2)实践验证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实践结果.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几组摸到红,几组摸到了蓝色.从小组汇报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小结:摸到红色多,摸到蓝色的少,因为盒中球红多蓝少.(3)活动体验可能性的大小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活动汇报、小结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两点:一、每次摸出的结果是红色还是蓝色,这是随机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变化.二、但摸的次数多了以后,在统计上就呈现某种共同的规律性,就是摸出蓝的次数比红多.(4)小组实验结果比较比较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出示多组的实验结果,虽然数据不一致,但呈现的规律是相同的2、教学例4(1)出示盒内球(一绿四蓝七红)(2)猜一猜,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3、P106“做一做”图中每种颜色进行了分割,此时学生可以用数份数的方法来看三种颜色所占的区域大小.利用前面学过的分数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颜色占整个圆面的几分之几,为以后学习可能性的精确值做铺垫(因为概率与这些分数相等).三、练习P109 4第4题,是一种逆向思维.并体现开放性,如第1小题,只要红比蓝多,就能满足条件.第2小题,只要蓝比红多,都满足条件.四、作业 109页5题五、课后反思:第三课时可能性(三)[教学目标]:4、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5、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6、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他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5(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袋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学生不知数量、颜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记录次数黄红活动汇报、小结(2)袋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小组内说一说总数量有10个球,你估计有几个红,几个黄?(3)开袋子验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2、练习P107“做一做”3、小结三、巩固练习P109 6[1]学生说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2]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3]实践、记录、统计[4]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5]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四、作业P109 7学生讨论完成五、课后反思:第四课时实践活动掷一掷一、利用的数学知识1.组合(两个骰子上的数字之和)2.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列举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每个骰子上可能的结果是1至6六个数,组成的和可能是2至12的所有数,不可能是1或13等数.)3.可能性大小(组成的和是2至12中任一个数,但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二、活动步骤(一)示范游戏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运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可能出现.)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猜想结果.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5个,学生选6个,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3.开始游戏.学生总是输,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二)小组内游戏,探索结论.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进行实验,利用统计的方式呈现实验的结果,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结果中寻找统计学上的规律.(三)理论验证通过组合的理论来验证实验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组合,让学生探讨每个“和”所包含的组合情况的多少与这个“和”出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三、课后反思:第五课时简单的组合(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主题图中相关的学具卡片或实物.[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老师漂亮一点呢还是喜欢老师丑一点?生:大多数的小朋友说喜欢老师漂亮.师:那你们帮助老师打扮打扮.我最喜欢红色体恤和这三件下衣,到底怎样搭配最漂亮呢?请小朋友们给老师出出主意.小朋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师:谢谢.你们的建议都不错.那我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老师接着问:那我有两件上衣、三件下衣又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有说4种、有说5种、也有说6种的,到底有几种呢?(二) 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试一试师: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如果你觉得直接想象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了,有的漏写了.3.小组讨论师:每个同学算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算出两件上衣、三件下衣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1)、无序的.用学具卡片或实物摆,然后再数.(2)、用连线的方法算出.(3)、用图式的方法算出. 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来.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见课本112页.(三)拓展应用数字2、3、4、5、6、7写出不同的两位数?写完交流.(或者也可用这样一道题:用△○□能摆成6种排法,例如:□○△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四)课后反思:.第六课时简单的排列(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学具袋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师:森林学校的数学课上,猴博士出了这样一道题(课件出示)用数字1、2能写出几个两位数?问题刚说完小动物们都纷纷举手说能写成两个数:12、21.接着猴博士又加上了一个数字3,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小猪站起来说能写成3个,小熊说6个,小狗说7个,到底能写出几个呢?小朋友们回答能写6个.请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三位数呢?”(二) 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师: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3.小组讨论师: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1、2、3组成的三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1)无序的.(2)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小到大.先写出1在百位上的有123、132;再写出2在百位上的有213、231;再写出3在百位上的有312、321.(3)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大到小等方法.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课本113页例2 ,小组讨论完成. (三)拓展应用 1、数字2、3、4、5写出不同的三位数?写完交流. 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四)课后反思:第七课时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教学目标]:1、通过摆一摆、玩一玩、画一画等实践活动,2、了解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的、全面思考问题意识.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5、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6、学生能应用组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两两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教学用具:主题图的课件、学具卡片、铅笔、直尺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2、激趣导入.导语:小朋友们喜欢什么样的球类运动呢?让学生各抒已见.当有人说到足球时.老师马上引到学校冬季运动会,我们三年级3个班的比赛情况,结果我们班得了第一.那我们班比赛了几场?学生回答两场.三个班比赛,每两个班比赛一场,那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呢?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然后汇报,并说理由.3、引导参与.4、共同探究.师:2002年世界杯足球C组比赛有几国家?是哪几个国家?让学生发表意见.他们说不出,老师再告诉他们.师:如果这四个队每两个队踢一场球,一共要踢多少场?(课件演示主题图)1、让学生大胆说一说、猜一猜.2、四人小组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讨论讨论.3、学生汇报.4、汇报时可让学生利用学具卡片在黑板上演示他们求组合数的方法.5、一小组演示.6、其他同学认真观看.8、然后在相互探讨、补充.9、力求能准确算出比赛场数.10、方法允许多样.每种方法都放手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老师适当引导.11、师生共同.12、小结.A、用画“正”字数出要踢多少场.B、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成正方形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C、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在一直线上在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13、用课件将上面第二、第三种方法直观演示.14、让学生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15、老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有的用了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有的同学是用图示法求出两两组合数的,用哪一种方法求都可以,只要这种方法是你喜欢的.16、比赛结束了.运动员相互握手告别.问题是:四个人每两人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1)进行礼仪教育.(2)四人小组进行实践.(3)请1-2个小组代表上台演示.三、拓展练习.提问:如果是5个运动员每两人握一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讨论、汇报.四、课后反思:第八课时巩固排列组合[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过程]:1.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组合数.师生共同分析练习二十五第1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2.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早餐搭配的组合数.3、出示练习二十五第3题.学生看题后,四人小组讨论出有多少种求组合数的方法.4、学生汇报.(1)图示表示法(两种).引导学生用画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抽象的数学知识.(2)其他的方法,例如聪聪或明明分别可以和每一个小朋友合影(分步时,可以把确定聪聪作为第一步,也可以把确定明明作为第一步),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至于学生用哪种方法求出来,都没关系.但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不漏,发展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学生自己用图示表示时,可以很开放,比如,可以用正方形表示聪聪,圆形表示明明,并分别在正方形和圆形里标上序号.实际这是发展学生用数学化的符号表示具体事件的能力的一个体现.(4)如果学生用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二年级上册的例子或借助学具卡片摆一摆.5.“做一做”(1)练习二十五第7题.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不重不漏地把所有取钱的情况写出来.(2)练习二十五第9题.用两种图示法表示两两组合的方式(比较简单的两种方式).在教学中也要允许有的学生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只要他通过自己的方法探索出所有的组合数,都是应该鼓励的.课后反思:第九课时实践活动掷一掷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二、[活动过程]: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示活动的过程.(一)示范游戏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运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可能出现.)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猜想结果.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5个,学生选6个,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3.开始游戏.学生总是输,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二)小组内游戏,探索结论.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进行实验,利用统计的方式呈现实验的结果,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结果中寻找统计学上的规律.(三)理论验证通过组合的理论来验证实验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组合,让学生探讨每个“和”所包含的组合情况的多少与这个“和”出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三、师生共同小结本次活动.本次活动通过让学生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既发展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四、课后反思:第十课时四边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找出四边形的特点.[教学难点]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具[教学方法]:引导观察[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学生汇报、交流.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 、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印发,每人一份)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2)小组讨论.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四条直的边四边形有四个角(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并说理由三、巩固应用.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四、全课小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五、课后反思:第十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认识平行四边形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师: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二)掌握平行四边形.1、在钉子板上“钩”.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钉子板上围围看.(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2、在方格纸上“画”.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3、折一折、剪一剪.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组讨论)(三)巩固平行四边形.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3题.(四)作业:完成练习九第5题.(五)课后反思::第十二课时周长[教学要求]: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教学用具]:各种实物、课件[教学过程]:一、认识周长1.活动一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2.活动二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3.活动三⑴出示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⑶学生独立完成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4.周长的概念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⑵学生说一说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2.学生活动3.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三、联系生活,概括总结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四、练习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2.思考题: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五、]作业: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六、课后反思:。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感受空气》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1课《感受空气》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是可以被我们感知并且存在于我们周围。
2.学生通过传递游戏,认识空气具有易泄漏、轻、能被压缩等特征。
3.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借助生活中和空气相关的各种物品,并运用多种感官,了解空气特征。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用简单的文字或者图画记录实验结果,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汇报。
3.学生通过对气泡图进行补充,学会整理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2.学生通过研讨活动,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学习重点】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空气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认识空气的各种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关注空气的新特征,能够产生认知冲突【学习流程】一、导入聚焦问题,创设情境: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以前学习过的内容,说说空气的特征有哪些?它有什么作用?并把学生回答的填写在气泡图上。
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形状不固定的气体设计意图:调动学生思维,尽快进入课堂学习角色。
二、学程第一学程感受空气我们的周围都是空气,那么空气真的是无处不在吗?知识讲解:空气只存在于地面到数千千米的高空之间。
这层厚厚的空气称为大气层,大气层保护着地球,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越往地球外面,空气越稀薄。
我们怎样才能真实的感受到空气的存在?观看视频《空气在哪儿》,得出结论:空气看不见但并不代表不存在,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证明它的存在。
设计意图:了解空气的知识第二学程传递游戏实验器材:自封口塑料袋、石头、塑料杯、碗、水(1)按照数列的形式,给班级学生分组(2)选择合适的容器,分别把石头、水、空气装入容器(3)分成两种方法玩游戏第一种:连同容器一起传递给其他同学;第二种:把石头、水、空气从一个学生的容器中传到另一个同学的容器中。
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指导教案
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指导教案篇一: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上册)2014——2015学年三年级上册研究性学习指导教案北马路小学2014年9月第一课家乡名人知多少教学目标:1、在整个活动中,通过交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体现教师的指导者、支持者。
2、在获得材料的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促使同学们相互认同,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团结协作,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
3、在调查汇报和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1教学重点:研究性学习课程重视结果,但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难点:资料、信息的收集和整合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资料卡,阅读相关书刊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教学方法:上网、查阅书籍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1、从今天开始,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我们的研究性学习,希望同学们要去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一种你们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第一阶段:制定活动方案1、创设情境,揭示主题2、明确介绍的内容(事迹、传说等)3、确定获取信息的途径讨论汇报:一组:通过调查访问学校的教师、领导或自己的父母、长辈、亲友等了解一些名人的故事、传说等。
二组:通过去图书室查阅资料,了解名人的生平事迹,生活年代及所做贡献。
4、确定活动方案2指导写方案:做哪些准备,先做什么,和哪些伙伴合作、怎样分工等。
组长汇报工作方案第二阶段:学生依据方案开展活动调查访问组通过走访老师、父母等了解家乡的名人有哪些,有哪些关于他们的传说故事。
查阅资料组通过阅读书刊、看电影电视等获取名人的生平事迹及重大贡献。
第三阶段:举办展览、交流成果1、各组对所获取的材料制成资料卡,并推荐解说员,向其他同学介绍(制成“家乡名人小档案”进行缩写)2、通过开展“名人故事演讲会”的形式,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名人,同时也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办“手抄报”的形式,介绍名人传说、事迹、贡献4、交流感受5、评选最佳:通过同学、教师、家长评等活动,根据对收集资料的内容、小报的质量等评选最佳合作组。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小组成员与分工研究步骤需要注意的问题研究收获在这样一份研究方案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首先是主题的名称,根据课文内容我确定了两个研究主题:1、观察雪花的形状。
2、白雪与我们的生活。
其次是小组成员和分工,对同一个主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一个组进行分工合作。
(三)研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这里重点要讲一讲的是在进行研究的时候要注意的事项和观察的方法。
一、观察雪花的形状研究“观察雪花的形状”这个主题主要是靠观察,当下雪天来临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对雪花的形状进行观察,当然下雪来不是说来就来的,我们可以事先在书籍资料或是互联网上查找查找,间接地从别人那里得到一些答案,老师从网上找来的雪花形状有这么几种:从这么多图片里我们可以看出雪花的形状基本上都是六边形的,但是它的表现形式却是多种多样,漂亮极了,我相信大家都非常希望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这么美丽的雪花吧,机会肯定是有的,观察也是要讲方法的,我们在观察雪花时一定要认真、细致,主要的观察方法有三个: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比如: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的观察方法。
2、特征观察法,就是对某一种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比如,观察雪花的形状时你会发现雪花的形状真的很多,而且各有各的特点。
3、全面观察法。
就是对某一现象进行不同角度的全方位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你观察到的雪花都有哪些形状?认真地记录下来。
在这里我建议大家最好能把你观察到的雪花的形状画出来,这样更加形象直观,如果能配上言简意赅的语言,那就更好了,在这里老师画了几片雪花供同学们欣赏,但是没有配上合适的优美的词语,同学们能不能帮老师的忙,给他们取个优美动听的名字。
在这里设计这样一个环节,一个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自己主动去学习,有个愉快的学习过程,效果才是最好的。
第二个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白雪与我们的生活看到这些美丽的雪花,你是不是想要了解关于雪花的更多知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感受空气》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感受空气》教学设计图中说空气的特征和作用,梳理学生交流的信息,制作班级记录表。
(制作一份大气泡图,记录下学生交流信息,第8课再次拿出来进行信息补充)活动意图说明:了解学生对空气特征及作用的认知前概念,梳理并制成班级记录表。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感知到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空气特征的欲望。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2:感受空气1. 认识材料2.小组交流,我们将如何利用以上几种材料进行感受空气更多的特征(一种材料可尝试多种不同的方法)3.小组实验:用多种方法玩材料,感受空气的特征,做好实验记录我用(眼睛看),发现空气(无色)我用(),发现空气()我用(),发现空气()我用(),发现空气()4.小组交流展示学生活动3:传递游戏1.用篮子、密封袋、纸杯三种工具将水、空气、石块传递给下一位同学,一种物品只能用一种工具装,请选择最合适的工具,说一说你的理由。
教师活动2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空气有这样一些特征,我们还能继续发现空气更多的特征吗?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空气吧!2.指导学生认识材料。
3.指导学生小组交流各自玩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玩能感知到空气的什么特征。
4.分发材料,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及记录。
5.倾听小组交流空气特征(修改完善班级记录表—气泡图。
)教师活动31.谈话,提出问题:空气有这么多的特征,那和其他物体相比,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呢?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2.出示实验要求:请用篮子、密封袋、纸杯三种工具将水、空气、石块传递给下一位同学,一种活动意图说明:回顾梳理知识要点,检验目标达成情况。
【板书设计】1.感受空气第二单元第1课《感受空气》导学案学习内容感受空气学习目标1.知道空气具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容易泄露,充满各处等特征。
2.知道空气和一般的物体(固体、液体)相比,他们的共同特征,知道空气是一种特殊物质。
学习资源自封塑料袋、纸杯、篮子、气球、口哨、水、石头、气泡图、课件、科学书、活动手册随堂记录学习过程一、聚焦问题:结合生活经验和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空气的特征和作用?活动12.黑盒游戏我猜盒子里装的是2.结合生活经验和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空气的特征有哪些,有什么作用呢?填写在下面的气泡图中二、探索活动2:感受空气1. 认识材料2.小组交流,我们将如何利用以上几种材料进行感受空气更多的特征(一种材料可尝试多种不同的方法)3.小组实验:用多种方法玩材料,感受空气的特征,做好实验记录我用(眼睛看),发现空气(无色)我用(),发现空气()我用(),发现空气()我用(),发现空气()4.小组交流展示。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感受空气》课件
新知讲解
研 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空气和一般的物体相比,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呢?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空气和般物体相比,有以下相同的特征: (1)空气和其它物体一样,都是真实存在的; (2)它们都能通过一定的感官方式被感受到; (3)它们都占据空间,也有质量。
这里所谓的“一般的物体”, 实际上就是和固体、液体的对比。
拓展提高
如何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
种类型。水是液体,石头和沙是固体,空
气是气体。人们是怎样区分固体、液体 我生来就是
和气体的呢?
这个模样!
可以从形状和体积方面来区分固体、
液体和气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
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
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新知讲解
很轻 透明 看不见 摸不着 没有 颜色
我们通过气泡图来展示一下。
氮气
氧气
二氧化 碳……
组成
特征
空气
作用
在地球上 无处不在
保温
帮助 燃烧
维持 呼吸
形成风
新知讲解 探 索1
做传递游戏。
实验材料:水、石块、自封口塑料袋、塑料杯、碗。
新知讲解 探 索1
做传递游戏。
实验步骤: (1)选择合适的容器。石块具有固定的形态,可以选用塑料杯、碗或自封口塑料袋 做容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态,首选碗、塑料杯来做容器,也可以选自封口塑料袋。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可以在自封口塑料袋中装满空气后把封口封严。 (2)传递物质。石块是固体,便于快速传递;水在传递中要注意保持容器的平衡,避 免水洒出;空气装在自封口塑料袋中,传递时要注意不能把封口打开或弄破塑料袋,避 免空气漏出。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课《寻访小动物》∣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课《寻访小动物》∣教科版人员分工观察员、记载员观察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复杂的调查记载,留心观察、细心观察,能发现什么小植物。
观察方法:1.分工协作,作好调查记载;2.对不知名的小植物可以记下它的形状特点或用画图的方法记载;3.不容易接近的植物,要先看一看,再接近一点儿看;4.坚持小植物栖息地原貌,留意平安。
本卷须知:观察记载发现地点观察到的植物观察地点观察到的植物花坛蝴蝶草丛中蝗虫石块下不知名小虫草丛中瓢虫草丛中蟋蟀石块下蚯蚓大树下蚂蚁大树下毛毛虫泥土里蚯蚓树洞里蚂蚁对观察到的植物做一下分类归结。
说明植物的生活地点。
图示找到的小植物在观察中我们要留意:维护栖息地的原貌!不要接近风险的小植物;不要惊扰被观察的小植物;总结在观察中的需求留意提示要维护植物和它们的生活环等等。
不损伤、不惊扰小植物;去亲近、关注小植物;维护环境!的。
境,并且留意自身安危。
稳固提升一、判别题二、选择题1.在冬天能观察到的植物有〔B〕A.蛇B.小鸟C.青蛙2.坚持植物栖息地的原貌的要求中,什么也不改动是指〔C〕A.观察地点的物体B.观察者的物体C.观察地点的原貌仔细做练习。
练习提升,稳固所学知识点。
课堂小结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的植物,植物具有多样性,并且植物的生活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络。
总结归结归结所学知识。
板书寻访小植物活动方案观察方法本卷须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街小学生本课堂导学稿
研讨人:刘亦敏主备人:三年级刘亦敏授课人:刘亦敏使用时间:年月日
说明:1、教学采用生本五步教学模式:(1)前置学习,找出疑难(课前或课上适当时间);(2)小组交流,快乐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4)达标测评,分层优化。
(5)总结评价安排预习。
2、各学科教师从实效出发,可适当调整学习环节及各环节时间。
3、其它学科导学过程中只要能体现出生本理念,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有好的学习效果即可。
(语文体现主题学习理念)4、每周四下午放学前,由教研组长将导学稿交回分管领导处,以便学校分析、研究、指导、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