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电生理学基础知识讲解共30页
心脏的电生理特性(完美版)ppt
心肌兴奋(Fen)性的周期性变化
*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ERP: ①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ARP : 膜电位-55mv以前,钠通(Tong)道失活 ②局部反应 local reaction: 膜电位-55mv~-60mv
第八页,共四十五页。
心肌细(Xi)胞分类
快反应自律细胞
心房肌细胞 心室肌细胞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慢反应自律细胞
房室束细胞 浦肯野细胞 窦房结细胞 房结区细胞
第九页,共四十五页。
慢反应非自律细胞
结希区细胞 结区细胞
心脏各部(Bu)分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SAN:窦房结 AM:心房肌
AVN:结区 BH:希氏区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五页。
心肌兴(Xing)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a,b: 局部反应
•c,d,e: 可扩(Kuo)布的 动作电位
第三十页,共四十五页。
心肌(Ji)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概念
兴奋性 与膜电位关系 Na 通道
ARP
ERP
RRP
SP
任何刺激不能引 任何刺激不能引 大于阈值刺激才 小于阈值刺激即
起动作电位
窦房结细(Xi)胞动作电位特征
第二十页,共四十五页。
Pacemaker Potentials
Leaky membrane auto-depolarization
autorhythmicity
the membrane is more permeable to K+ and Ca++
ions
2 期(Qi)
平台期,是心肌动作电位时程较(Jiao)长的主要原因,也
心脏电生理
心脏电生理的研究意义
心脏电生理的研究对于理解心脏功能、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具有重要 意义。通过研究心脏电生理,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心律失常的机制,从而制定有 效的治疗方案。
心脏电生理学不仅对心脏病学和生理学领域有重要意义,还对药物研发和医学工 程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对心脏电生理的研究有助于开发新的抗心律失 常药物或设计更有效的起搏器。
室性心动过速
是一种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表现为 连续三个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可 能导致心悸、气促、晕厥等症状,甚 至引发室性停搏和猝死。
心脏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
是指窦房结发出的电信号无法正常传导至心房的现象,可能导致心房停搏和阿-斯综合征等严重后果 。
房室传导阻滞
是指心房的电信号无法正常传导至心室的现象,根据阻滞程度可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严重时可导致阿-斯综合征和猝死等严重后果。
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治疗是一种微创 的手术方式,通过导管将能量传递到 引起心律失常的病灶,从而消除异常 的电信号。
导管消融治疗需要在专业的心脏电生 理中心进行,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 ,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该治疗方法适用于多种心律失常疾病 ,如房颤、室性早搏等,治疗效果显 著,复发率较低。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05
心脏电生理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心脏电生理疾病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主要通过口服药物来控制病情。
常见的药物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药物、降脂药物等,这些药物能够改善症状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药物治疗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定 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基本操作知识目前,射频消融术(RFCA)已成为心动过速的主要非药物治疗方法,因此相应的心脏电生理检查实际上是RFCA中的重要部分。
在此将心脏电生理检查和RFCA作为一个诊疗整体逐一描述其基本操作步骤.病人需常规穿刺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必要时穿动脉,常规放置心内电生理电极导管,最长的为高位右房(HR),HIS束,冠状窦CS,和右室心尖(RV)和射频导管熟称“大头”常规投照体位位左前斜位(LAO)右前斜位(RAO)前后位(AP)和后前位(PA)一、基本操作需知病人选择及术前检查:2002射频消融指南血管穿刺:股静脉、股动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心腔置管:HRA、CS、HBE、RVA、LA、PV、LV体表和心脏内电图:HRA、CSd…CSp、HBEd…HBEp、RVA、PV、Abd、Abp电生理检查:刺激部位:RA、CS、LA、RV、LV刺激方法:S1S1、S1S2、S1S2S3、RS2↓消融靶点定位:激动顺序、起搏、靶标记录、拖带、特殊标测↓消融+消融方式:点消融、线消融能量控制:功率、温度、时间消融终点:电生理基础、心动过速诱发、异常途径阻滞、折返环离断、电隔离、其它二、血管穿刺术经皮血管穿刺是心脏介入诊疗手术的基本操作,而FCA则需要多部血管穿刺。
心动过速的类型或消融方式决定血管刺激的部位。
一般而言,静脉穿刺(右例或双侧)常用於右房、希氏束区、右室、左房及肺静脉置管;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则是右房、右室和冠状静脉窦(窦状窦)置管的途径;股颈脉穿刺是左室和左房的置管途径。
例如房室结折返性心运过速的消融治疗需常规穿刺股静脉(放置HRA、HBE、RVA和消融导管)和颈内或锁骨下静脉(放置CS导管);左侧旁道消融则需穿刺股动脉放置左室消融导管。
三、心腔内置管及同步记录心电信号根据电生理检查和RFCA需要,选择不同的穿刺途径放置心腔导管。
右房导管常用6F4极(极间距0。
5~1cm)放置於右房上部,记录局部电图为HRA1,2和HRA3,4图形特点为高大A波,V波较小或不明显。
心电生理入门资料
心电生理入门资料目录心脏解剖与电传导 (2)基础电生理及心电图 (14)心脏电生理检查 (25)快速型心律失常简介 (34)射频消融原理 (43)导管室构成 (47)电生理相关英文 (49)心脏解剖与电传导心脏解剖与电传导是学习电生理的基石!一、心脏解剖1.心脏的位置心脏位于胸腔纵隔内,2/3在正中线左侧,1/3在正中线右侧。
左右与肺相邻,前对应2-6肋,后对应5-8胸椎。
注: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呈顺时针转位(足头看),轴向为右后上至左前下。
2.心脏的形态心脏的形态可描述为一尖(心尖)、一底(心底)、两面(胸肋面和膈面)、三缘(左缘、右缘和下缘)、三沟(冠状沟、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
注:1)一尖:指向左前下方,在第5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可触及心尖的搏动。
2)一底:指向右后上方,连有出入心脏的大血管。
3)两面:胸肋面:与胸骨和肋软骨相对;膈面:与膈肌相邻。
4)三缘:左缘:主要由左心室构成;右缘:主要由右心房构成;下缘:主要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
5)三沟:冠状沟:心脏表面的环形沟,是心房和心室的分界;前室间沟:左、右心室在心前面的分界线;后室间沟:左、右心室在心后面的分界线。
3.心脏的结构心脏有四个腔,分别是左、右心房(LA和RA)和左、右心室(LV和RV)。
心房为薄壁、低压心腔,左右心房之间有房间隔,导管从右心房到左心房需行房间隔穿刺术,经卵圆窝通路进入左心房。
心室为厚壁心腔,输送血液至肺循环和体循环,其左右心室之间有室间隔。
IVC SV1) 右心房接受来自上腔静脉(SVC )、下腔静脉(IVC )和冠状窦(CS )的静脉血,再通过三尖瓣(TV )将血液输送到右心室(RV )。
上腔静脉(SVC ,Superior Vena Cava ):收集头、颈和上肢的血液进入右心房下腔静脉(IVC ,Inferior Vena Cava ):收集足、下肢和脏器的血液进入右心房冠状窦(CS ,Coronary Sinus ):位于心后面的冠状沟内,左侧起点是心大静脉和心房斜静脉注入处,起始处有静脉窦,右侧终端是冠状窦口,位于下腔和三尖瓣环之间。
心脏电生理学
心电信号的个性化治疗研究
总结词
个性化治疗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治疗 方案的方法,通过心电信号的个性化治疗研 究,有望实现心脏疾病的精准治疗。
详细描述
心电信号是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通过心电 信号的个性化治疗研究,可以了解不同个体 心电信号的特点和差异。这将有助于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 治疗效果。此外,心电信号的个性化治疗研 究还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作用机
心电信号的干细胞治疗研究
总结词
干细胞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心电信号的干细胞治疗研究,有望为心脏疾病 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详细描述
干细胞治疗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力,可以用于修复和再生受损的心肌组织。通 过心电信号的干细胞治疗研究,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干细胞对心脏电生理特性的影响,优 化干细胞治疗的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此外,心电信号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还有助于探索
窦性心动过缓
窦房结发放冲动的频率异常减慢,导 致心跳过慢。
房性心律失常
01
02
03
房性早搏
心房肌细胞提前发放冲动 ,引起心跳提前。
心房扑动
心房肌细胞发放冲动的频 率异常增加,导致心跳过 快。
心房颤动
心房肌细胞发放冲动的频 率异常减慢或紊乱,导致 心跳不规律。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
心室肌细胞提前发放冲动 ,引起心跳提前。
远程诊断能够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
05
心脏电生理疾病的治 疗
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
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如房颤、室 性早搏等,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的
《心脏电生理学基础》课件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未来心脏电生理学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基础与临床的结合,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 用。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心脏电生理学将借助这些技术手段对海量数据 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揭示心脏疾病的发病规律和预测模型。
未来心脏电生理学的研究将更加关注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通过改善生活方 式和药物治疗等手段降低心脏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心脏电生理学面临的挑战
01
心脏电生理学的实验研究需要 高度专业化的技术和设备,实 验成本较高,限制了研究的广 泛开展。
02
目前对心脏电生理活动的理解 仍不够深入,对一些复杂的心 律失常机制仍不清楚,需要进 一步探索。
03
心脏电生理学的研究需要跨学 科的合作,如何有效整合不同 学科的资源和技术是面临的挑 战之一。
代谢功能
心脏通过分泌心房钠尿肽等激素,参与水盐代谢 和血压调节。
心脏的电生理特性
01
02
03
心电的产生
心肌细胞膜电位变化产生 心电,心电通过心脏组织 和导电溶液传导。
心电的传导路径
心电从窦房结传至心房, 再传至心室,最后传至身 体各部位。
心电的生理意义
心电的生理意义在于驱动 心脏肌肉收缩,维持血液 循环。
指导治疗
根据电生理检查结果,医 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如药物治疗、射频 消融或起搏器植入等。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治疗心动过缓
对于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植入心脏 起搏器可以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提 高生活质量。
预防猝死
改善症状
植入心脏起搏器后,患者的心悸、乏 力、头晕等症状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对于有猝死风险的患者,植入心脏起 搏器可以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心脏电生理基础相关知识
心脏电生理基础相关知识第一节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心肌细胞的分类根据组织学和生理学特点,可将心肌细胞分为两类。
1、普通心肌细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含有丰富的肌原纤维,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但一般不具有自律性。
这类心肌细胞具有稳定的静息电位,主要执行收缩功能,故又称为工作细胞。
2、自律细胞是一类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主要包括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组成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
这类细胞除了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外,大多没有稳定的静息电位,但可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控制整个心脏的节律性活动。
由于很少含或完全不含肌原纤维,基本不具有收缩功能。
二、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不同(见表1-1-1),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也不同,这是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形成的主要离子基础。
1、静息电位人类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为-90 mV,其形成机制与静息时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和离子的跨膜浓度差有关。
在静息状态下心室肌细胞膜上的内向整流Ik1通道开放,其通透性远大于其他离子通道的同透性,因此,K+顺其浓度梯度由膜内向膜外扩散,造成膜内带负电,膜外带正电,从而形成了膜内外的电位差。
这种在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就称为膜的静息电位。
此时,心肌细胞处于极化状态。
2、动作电位刺激心室肌细胞使其兴奋,膜内外的电位就会发生突然转变,膜内电位由负电位转变为正电位,而膜外则由正电位转变为负电位。
这种膜电位的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通常将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为0期、1期、2期、3期、4期五个时相(图1-1-1)。
(1)去极化过程。
心室肌细胞的去极化过程又称动作电位0期。
心室肌细胞在外来刺激作用下,首先引起部分电压门控式Na+通道(INa通道)开放和少量Na+内流,造成细胞膜部分去极化。
当膜电位由静息水平(膜内-90mV)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膜内-70mV)时,细胞膜上INa通道的开放概率明显增加,于是Na+顺其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由膜外快速进入膜内,使细胞膜进一步去极化,膜内电位迅速上升到正电位(+30mV)。
(生理学PPT)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
②膜通透性具选择性:K+
b.钠背景电流
2.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窦房结细胞
心室肌细胞
★
12
0
3
4
1.心室肌细胞AP
0期:
刺激 ↓
去极化 ↓
阈电位 ↓
激活快Na+通道 ↓
Na+再生式内流 ↓
Na+平衡电位 (0期)
(去极化0+复极化1、2、3+恢复4期) 0期
不被河豚毒(TTX)阻断
1期:快速复极初期
快Na+通道失活 +
激活Ito通道
↓ K+一过性外流
↓ 快速复极化
(1期)
Ito通道的特点:
1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1.电压K门+ 控通道: 膜电位到-40mv时被激活 2.可N被a+ 四乙基铵和4-氨基吡啶等阻断
‖
‖
‖
‖
‖
产生AP 绝对不应期 局部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
‖
‖
‖
兴奋性正常 兴奋性无
兴奋性低 兴奋性高
LRP ARP
心室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周期变化 对应位置 机制
新AP产生能力
有效不应期 去极化→复极化-60mV43;通道处于
-55mV 完全失活状态
局部反应期: ↓
代偿间歇compensatory pause:一次期前收缩 之后所出现的一段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1)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主要特点是
心脏病电生理课件
常见心脏病的电生理表现与诊断
常见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梗死等具有特定的电生理表现,通过分析心电图和电生理参数,可 以辅助诊断这些心脏疾病。
心脏病电生理与心脏手术的关 系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及治疗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复杂多样,了解它们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策略, 如药物治疗、电生理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心脏病电生理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心脏病电生理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心脏病发 生机制以及相关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心脏病电生理简介
心脏病电生理是研究心脏电信号及其与心脏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的学科。它深 入探索了心脏电信号的产生、传导和调控机制。
心脏电图的组成与解析
心脏电图由P波、QRS波群和T波组成,反映了心脏电信号在心脏内的传导和心脏肌肉的兴奋和复极过 程。了解心电图可以帮助诊断心脏病。
心脏电生理研究的意义与应用
心脏电生理研究可以揭示心脏病的发生机制,辅助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评 估心脏手术的效果,以及指导药物治疗和心脏康复。
心脏电生理检查的方法与操作
心脏电生理检查能和诊断心律失常 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心脏电生理检查的数据分析与 诊断
心脏病电生理对心脏手术具有重要意义,可用于评估手术风险、术前规划、 术中监测和术后评估,以提高手术安全和预后。
心脏病电生理与药物治疗的关 系
心脏病电生理可以指导药物治疗的选择和调整,评估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以及预测药物治疗的预后和临床疗效。
心脏病电生理的研究进展与趋 势
心脏病电生理的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如心脏电生理成像、基因与心脏电生 理的关系、心脏电生理的计算模拟等,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心脏电生理学了解心脏的电活动与心脏节律的调节
心脏电生理学了解心脏的电活动与心脏节律的调节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负责泵血、供应氧气和养分给全身。
它的正常功能与心脏电活动密切相关。
心脏电生理学研究心脏的电活动特性和节律调节机制,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心脏电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 心脏电活动基本原理心脏的电活动由心脏细胞自身的电生理过程产生。
心脏细胞具有自主除极和复极的能力,通过电位变化产生心脏节律。
心脏的电活动主要由两种细胞类型控制:传导组织细胞和工作组织细胞。
前者负责传导电信号,后者负责肌肉收缩。
当心脏细胞的动作电位传导到心脏各部位时,就会产生心脏节律。
2. 心脏节律调节机制心脏节律的调节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系统的影响。
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对心脏节律进行调控。
交感神经通过释放肾上腺素增加心率和传导速度,迷走神经则通过释放乙酰胆碱减慢心率和传导速度。
激素系统中的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也能对心脏节律产生影响。
正常的心脏节律需要神经系统和激素系统之间的平衡。
3.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活动异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脏停搏等。
心律失常的诊断依靠心电图(ECG)监测,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心脏节律失常可能导致血流不畅,甚至造成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因此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和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4. 心脏电生理学的临床应用心脏电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通过电生理检查可以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位置,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可以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心脏射频消融术可以切断异常传导途径,治疗心律失常。
心脏电生理学的不断发展将为心脏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方案和方法。
总结:心脏电生理学作为研究心脏电活动和心律调节的学科,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心脏的电活动机制和调节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心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心肌电生理基础知识
机制
直接转复为窦律 不能转复,降低心室率, 血液动力学及症状改善 降低电复律的除颤阈值 有利于电复律后窦律维持
循证医学: CTAF
谢谢!
心律失常基础理论
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
冲动发生异常: 自律性异常 触发活动 冲动传导异常: 单纯传导阻滞或延长 折返 冲动发生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并存 并行心律
早期后除极示意图
触发活动
A
自发动作电位
延迟后电位示意图
B
早期后电位
C
早期后电位引起4次触发活
甲
乙
折返现象
单向传导阻滞
B A 蒲氏纤维 心室肌
激动发生异常和传导异常:并行心律 人工起搏器引起的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病因
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和心力衰竭等 遗传性疾病 其它系统疾病的心脏表现 水、电解质紊乱 药物 理、化因素
心律失常的治疗
药物治疗 快速心律失常的非药物疗法 电复律和电去颤(体外和心腔内) 导管射频消融和其它消融 心脏起搏和心律转复除颤器 外科手术
心电图
心肌的传导性
兴奋可传遍整个心肌细胞膜 和传递到另一个心肌细胞 传播速度衡量传导性
影响心肌细胞传导性因素
动作电位0期除极速度和幅度 临近部位膜的兴奋状态 心肌细胞结构
植物神经对心肌电活动的影响
迷走神经→乙酰胆硷→M胆硷能受体: K+通道通透性↑ Ca+通道通透性↓ 交感神经→儿茶酚胺→肾上腺素能受体: Ca+通道通透性↑ 自律细胞跨膜内向电流If ↑ K+通道通透性↑ 0期离子通道复活↑
3 Ik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兴奋性 自律性 传导性
心肌自律性
心肌细胞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 自动兴奋的频率衡量自律性高低
心肌电生理基础知识
If、阻滞剂
AVNRT
折返 传导↓ 钙依赖 兴奋↓
LCa-L阻滞剂
胺碘酮
电生理作用
阻滞IKR、IKS通道、使复极、APD、 ERP↑ (使用依赖性) 阻滞Na+、Ca2+通道 非竞争阻断、受体 阻断T3、T4与其受体结合
药理作用
抗心律失常作用 减慢窦性心律 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 延长心肌APD、ARP(心率↑时) 抗心肌缺血作用 ↓外周血管阻力和心率使心肌耗氧↓ 扩张冠脉使冠脉血流量↑ 轻度的负性肌力作用
心电图
窦房结兴奋按一定途径使整个心脏兴奋 心脏各部分电变化方向、次序有一定规律 心脏生物电变化经导电组织反映到体表 从体表测量电极记录的心脏电变化曲线 反映心脏兴奋产生、传导和恢复的电变化
心电图与动作电位的区别
动作电位
记录方法
细胞内电极
生物电变化 单个心肌细胞
曲线图形
固定
心电图 体表电极 整个心脏 随部位变化
心律失常基础理论
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
冲动发生异常: 自律性异常 触发活动 冲动传导异常: 单纯传导阻滞或延长 折返 冲动发生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并存 并行心律
早期后除极示意图
触发活动
A
自发动作电位
延迟后电位示意图
B
早期后电位
C
早期后电位引起4次触发活
甲
乙
折返现象
单向传导阻滞
B A 蒲氏纤维 心室肌
激动发生异常和传导异常:并行心律 人工起搏器引起的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病因
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和心力衰竭等 遗传性疾病 其它系统疾病的心脏表现 水、电解质紊乱 药物 理、化因素
心律失常的治疗
药物治疗 快速心律失常的非药物疗法 电复律和电去颤(体外和心腔内) 导管射频消融和其它消融 心脏起搏和心律转复除颤器 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