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学(肌张力)2014.8.29
康复评定学课件第五章肌张力评定
6.其他检查与评定方法
(一)伸展性检查 伸展性检查是指让肌肉缓慢伸展时,能达到的最大伸
展度。检查时应将两侧比较,如果一侧肢体伸展与另一侧 肢体相同部位伸展相比出现过伸展,提示肌张力下降。 (二)钟摆试验
钟摆试验是一种在肢体自抬高位沿重力方向下落运动 中,观察肢体摆动然后停止的过程,通过分析痉挛妨碍自 由摆动的状态来进行评定的方法。痉挛越重,摆动受限越 明显。(钟摆试验常用于下肢的痉挛评定,尤其是股四头 肌和腘绳肌。)
谢 谢!
二、肌张力的评价标准
(一)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1.近端关节周围肌肉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时收缩使关节固 定。 2.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 3.将肢体被动地置于空间某一位置突然松手时,肢体具 有保持该姿势不变的能力。 4.能够维持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5.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程中转换为 固定姿势的能力。 6.需要时,具有选择性地完成某一肌群协同运动或某一 肌肉单独运动的能力。 7.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感。
第二节 肌张力的评定方法
评定肌张力是否异常,首先要从临床出发,从病 史、视诊、反射检查、被动与主动运动检查、功能评 定等方面详尽了解肌张力异常情况,尤其是从功能评 定的角度判断异常肌张力对正常生活的影响。
一、病史采集与临床检查
病史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痉挛对患者功能的影响, 需要了解的问题包括:痉挛发生的原因;累及的肌肉及 数目;痉挛发生的频率及程度;引发痉挛的原因等。
表现
1级
肌张力正常
2级
肌张力稍高,肢体活动未受限
3级
肌张力高,活动受限
4级
肌肉僵硬,被动活动困难或不能
二、肌张力的评价标准
2.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评定标准
康复评定三章肌张力讲课
(4)摆动检查:以关节为中心,主动肌和拮抗 肌交互快速收缩,快速摆动,观察其摆动振幅 的大小。肌张力低下时,摆动振幅增大,肌张 力增高时,摆动振幅减小。
手的摆动
上肢精品的PP摆T 动
下肢的摆动
(5)肌肉僵硬的检查:头的下落试验。 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去掉枕头,检查者手支 撑头部,另一手放置在下方。支撑头部的手突 然撤走,头部落下。正常者落下速度快,检查 者下方的手有冲击的感觉。僵硬时落下缓慢, 手的冲击感减轻,重度僵硬时头不能落下。
肌张力评定方法
1.异常肌张力检查方法 (1)病史采集:了解异常肌张力对受试者功能
的影响。包括:受累肌肉及数目、引发痉挛的 原因及注意受试者肢体或躯体异常的姿势等。 (2)反射检查:
检查受试者是否存在腱反射亢进等现象。
评分标准为: -:消失。 ±:反射轻度减弱。 +:反射正常。 ++:反射轻度亢进。 +++:反射中度亢进。
维持骨的矿化、预防骨质疏松
减轻肢体水肿
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
精品PPT
痉挛的不利影响
运动功能 姿势异常、行走困难、平衡障碍 骨折脱位、异位骨化、 关节挛缩 关节畸形、皮肤损害、溃烂、压疮 睡眠障碍、疼痛
外观及心理状态 活动及参与
精品PPT
2.僵硬
僵硬定义:僵硬也称强直,是主动肌和拮抗肌 张力同时增加,各个方向的关节被动活动阻力 均增加的现象。
精品PPT
跟腱反射: 0分:无反射;
1分:反射减弱; 2分:反射正常; 3分:反射活跃; 4分:反射亢进。
精品PPT
踝跖屈肌群肌张力:
0分:无阻力(软瘫); 2分:阻力降低(低张力); 4分:正常阻力; 6分:阻力轻度到中度增加,尚可
完成踝关节全范围的被动活动;
康复评定学(肌力)2014.8.19
康复评定学(肌力)肌力(muscle strength)是指在肌肉骨骼系统负荷的情况下,肌肉为维持姿势、启动或控制运动而产生一定张力的能力。
也可认为是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又称为绝对肌力。
肌力评估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的力量,以此评估肌肉的功能状态。
一、肌肉的分类(一)原动肌又称主动肌,是指发起和完成一个动作的主动作肌或肌群,如股四头肌是伸膝的原动肌。
(二)拮抗肌是指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或肌群。
例如伸肘时,肱三头肌使肘关节伸直,而肱二头肌的作用与之相反,为拮抗肌。
(三)协同肌又称合作肌,是配合原动肌并随原动肌一同收缩的肌肉或肌群。
分为副动肌、中和肌、固定肌三种类型。
二、肌肉收缩类型(一)等长收缩即静力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增加,但肌纤维长度基本无变化,不产生关节运动的收缩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固定体位。
(二)等张收缩即动力性收缩,是指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纤维长度伸长或缩短,从而引起关节运动的收缩方式。
1.向心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彼此靠近,肌纤维长度缩短的收缩方式,如屈肘时的肱二头肌收缩。
2.离心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彼此远离,肌纤维长度增加的收缩方式。
是对抗关节运动的拮抗肌所产生的收缩,其作用与关节运动方向相反,如依靠前臂重力伸肘时,肱二头肌离心性收缩以控制前臂坠落的速度。
三、肌力评定目的 1. 确定有无肌力减弱及肌力减弱的部位与程度; 2. 辅助某些神经肌肉疾病的损伤定位诊断; 3. 预防肌力失衡引起的损伤或畸形; 4. 为康复方案的制订提供指导依据;客观评价康复治疗、训练的效果。
四、结果记录与分析(一)记录内容与方法依据肌力分级标准记录肌力等级:0~5级,必要时注明“+”,“-”号;若关节活动受限,应记录范围;有痉挛、挛缩、疼痛或未能按规定体位检查时等应注明。
(二)结果分析徒手肌力测定(manual muscle testing,MMT)定义:系根据受损肌肉或肌群功能,使病人处在不同受检位置,让其做一定动作,对动作分别给予助力和阻力,以达到最大活动范围。
康复评定三章肌张力讲课
2.异常肌张力分类:根据受试者肌张力与正常肌
张力水平的比较,可分为三种情况。
(1)肌张力减低(迟缓):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 被动屈伸其肢体时阻力减弱或消失。
(2)肌张力增高(僵硬、痉挛):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 水平。被动屈伸其肢体时阻力增加。
(3)肌张力障碍:肌肉张力紊乱,或高或低,无规律地 交替出现。
1 肌张力正常
轻度增高,被 肢体受刺激时 踝阵挛持续 动活动时有 出现轻度 1~4秒 一过性停顿 肌张力增 高
2 稍高,肢体活 增高较明显, 偶有肌痉挛, 持续5~9秒
动未受限
活动未受限 <1次/h
3 肌张力高,活 增高明显,被 经常痉挛,>1 持续10~14秒
动受限
动活动困难 次/h
4 肌肉僵硬,被 肢体僵硬,被 频繁痉挛, 动活动困难 动活动不能 >10次/h 或不能
(3)被动运动检查:通过检查者的手来 感觉肌肉的抵抗,体会其肌肉的硬度、 关节活动度和抵抗时的肌张力变化,是 临床最常见的检查方法。
它能从一个方面反映肌张力的情况。体 会其活动度和抵抗时的肌张力的变化,可 发现是否存在肌张力过高、低下,是否有 阵挛,并与强直进行比较和鉴别。
(4)摆动检查:以关节为中心,主动肌和拮抗 肌交互快速收缩,快速摆动,观察其摆动振幅 的大小。肌张力低下时,摆动振幅增大,肌张 力增高时,摆动振幅减小。
外观及心理状态 活动及参与
2.僵硬
僵硬定义:僵硬也称强直,是主动肌和拮抗肌 张力同时增加,各个方向的关节被动活动阻力 均增加的现象。
原因:常为椎体外系损害所致,帕金森是僵硬 的最常见原因。 僵硬常见表现有以两种 : (1)齿轮样僵硬:是一种对被动运动的反应, 特征是运动时有阻力和无阻力反复交替地出现 而产生均匀的顿挫感。(多见于帕金森病患者) (2)铅管样僵硬:是一种持续的僵硬。(它与弯
试题《康复评定》第六章肌张力的评定
第六章肌张力的评定一、名词解释:1.肌张力:是指在肌肉的紧张度,是被动活动患者的肢体或按压肌肉时所感觉到的阻力,根据身体所处的不同状态,正常的肌张力可分为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和运动性肌张力。
2.痉挛:是肌张力增高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逾常为特征的运动障碍,常由上位运动神经元损伤所导致。
二、填空:1.根据身体所处的不同状态,肌张力可分为、和三种。
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和运动性肌张力。
2.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中:1+是,3级是,4级是。
肌张力轻度增加,肌张力严重增高,僵直。
三、问答题1. 简述改良的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定标准。
答: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级别评分标准0级无肌张力的增加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后50%均呈现最小的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比较容易地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4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2. 简述异常肌张力的分类及其形成原因。
答:根据患者肌张力与正常肌张力的比较将肌张力异常分为:肌张力增高、低下和障碍三种情况。
(1)肌张力增高:是指肌肉张力高于正常状态的情况。
根据状态不同又分为肌肉痉挛和肌肉强直两种。
①肌肉痉挛: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导致的、在牵伸肌肉的速度增加时痉挛的程度也增加且伴肌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常由锥体系的障碍所致。
②肌肉强直:也即僵硬。
它是一种主动肌和拮抗肌肌张力同时增加的状态,无论对关节做哪个方向的被动活动,运动起始时和终末时阻抗感是相同的。
肌肉强直常由锥体外系的障碍所致。
(2)肌张力降低:低于正常休息状态下的肌肉张力,对关节进行被动运动时感觉阻力消失的状态。
康复评定学 肌张力
康复评定学(肌张力)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被动牵拉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
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
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着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
肌肉在运动过程中,保证肌肉运动的连续、平滑,稳定进行称为运动性肌张力。
肌张力异常的临床表现:一.肌张力降低: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肌肉松弛时做被活动肌体所遇到的阻力消失的状态,肌内缺乏膨胀的肌腹和正常的韧性而松弛。
可因损害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有异。
脊髓前角损害时伴按节段性分布的肌无力、萎缩、无感觉障碍、有肌纤维震颤。
周围神经损害时伴肌无力、萎缩、感觉障碍、腱反射常减退或消失。
某些肌肉和神经接头病变肌张力降低,肌无力、伴或不伴肌萎缩,无肌纤维震颤及感觉障碍。
脊髓后索或周围神经的本体感觉纤维损害时常伴有感觉及深反射消失,步行呈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
小脑系统损害时伴运动性共济失调,步行呈蹒跚步态。
新纹状体病变时伴舞蹈样运动。
脑卒中后遗症迟缓期。
二.肌张力增高: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
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运动阻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见于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病变,分别表现为痉挛和强直。
痉挛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性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锥体系病变表现为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特点是其肌张力增高有选择性,上肢以内收肌、屈肌与旋前肌为主,下肢以伸肌肌张力增高占优势,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增高明显,被动运动患者关节开始时阻力较大,终了时变小即所谓摺刀样肌张力增高。
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和“痉挛”无关,后者单指一种不自主的肌收缩。
强直就是关节做被动运动时各个方向的阻力是均匀一致的,主动肌和拮据肌张力同时增加。
锥体外系病变表现为强直性肌张力增高,特点是肌张力的大小与肌肉当时的长度即收缩形态并无关系,在伸肌和屈肌间也没有区别。
【康复评估】肌张力
【康复评估】肌张力肌张力评定肌张力是指人体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肌肉保持一定紧张状态的能力。
必要的肌张力是维持肢体位置,支撑体重所必需的;是保证肢体运动制控能力,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复杂运动所必要的条件。
肌张力的常见表现肌张力分类1.正常肌张力分类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运动性肌张力2.异常肌张力分类肌张力减低(迟缓)肌张力增高(痉挛)肌张力障碍正常肌张力的特征1.关节近端的肌肉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步运动。
2.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
3.将肢体被动地置于空间某一位置时,具有保持该姿势不变的能力。
4.能够维持原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5.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程中转换为固定姿势的能力。
6.需要时,具有选择性地完成某一肌群协同运动或某一肌肉单独运动的能力。
7.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感。
影响肌张力的因素1.体位的影响2.精神因素的影响3.并发症的影响4.神经状态的影响5.局部压力改变的影响6.疾病的影响7.药物的影响8.外界环境的影响9.主观因素的影响常见的肌张力异常(一)痉挛(二)僵硬(三)肌张力障碍(四)肌张力驰缓肌张力的检查方法(一)肌张力降低(二)肌张力增高(三)影响肌张力异常临床检查的因素临床分级(一)肌张力减低(二)肌痉挛(三)神经科分级反射检查常采取的反射检查1.肱二头肌反射2.肱三头肌反射3. 桡骨膜反射4.膝反射5.踝反射(跟腱反射)被动运动评定(一)评分标准1、神经科分级方法2、其它的等级评分法。
(二)注意事项1.要求患者尽量放松,由评定者支持和移动肢体。
2.所有的运动均应予以评定,且特别要注意在初始视诊时被确定为有问题的部位。
3.评定者应保持固定形式和持续的徒手接触,并以恒定的速度移动患者肢体。
4.若欲与挛缩鉴别,可加用拮抗肌的肌电图检查。
5.在评定过程中,评定者应熟悉正常反应的范围,以便建立估价异常反应的恰当参考。
6.在局部或单侧功能障碍(如偏瘫)时,注意不宜将非受累侧作为“正常”肢体进行比较。
康复评定 肌张力评定
⑦ 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
(一)分类
?静止性肌张力 肌肉处于不活动状态下所具 有的紧张度 (弹性、抵抗)
?姿势性肌张力 人体在维持一种姿势时 肌肉所产生的张力(翻身)
?运动性肌张力 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
表 6-1 肌张力评价分类表
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折刀现象(clasp-knife phenomennon):最常见 ?常由锥体系病变所致 ?上肢主要是屈肌,下肢主要是伸肌
肌张力评定
?僵硬(rigidity)(强直)
?无论做哪个方向的关节被动活动,对同一肌肉,运 动的起始和终末的抵抗感不变,即主动肌和拮抗肌 张力同时增加
Ⅰ 轻度 Ⅱ 中度 Ⅲ 重度
在PROM 的后1/4 时出现阻力 在PROM 的1/2 即出现阻力 在PROM 的前1/4 时出现阻力
(2)改良的 Ashworth 法
表 6-4 修订的 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
等级
肌张力
评判标准
0 无痉挛 Ⅰ 肌张力轻微增加
Ⅰ+ 肌张力轻度增加
无肌张力的增加, 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passive range of motion, PROM)检查时,在 ROM 之末,出现突然卡住,然后 释放或出现最小的阻力 进行 PROM 检查时,在 ROM 的后 50%,出现突然卡住, 当持续把 PROM 检查进行到底时,始终有小的阻力
肌张力评定
? 肌张力(muscle tone)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 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是维持身体各 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 肌张力的产生主要取决于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 支配情况,并与肌肉本身的收缩能力、弹性延展性有 关。当支配情况发生改变,就可导致肌张力的变化。 因此肌张力异常是神经系统损伤的重要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评定学(肌张力)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被动牵拉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
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
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着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
肌肉在运动过程中,保证肌肉运动的连续、平滑,稳定进行称为运动性肌张力。
肌张力异常的临床表现:
一.肌张力降低:
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肌肉松弛时做被活动肌体所遇到的阻力消失的状态,肌内缺乏膨胀的肌腹和正常的韧性而松弛。
可因损害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有异。
脊髓前角损害时伴按节段性分布的肌无力、萎缩、无感觉障碍、有肌纤维震颤。
周围神经损害时伴肌无力、萎缩、感觉障碍、腱反射常减退或消失。
某些肌肉和神经接头病变肌张力降低,肌无力、伴或不伴肌萎缩,无肌纤维震颤及感觉障碍。
脊髓后索或周围神经的本体感觉纤维损害时常伴有感觉及深反射消失,步行呈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
小脑系统损害时伴运动性共济失调,步行呈蹒跚步态。
新纹状体病变时伴舞蹈样运动。
脑卒中后遗症迟缓期。
二.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
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运动阻力增加,
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见于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病变,分别表现为痉挛和强直。
痉挛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性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锥体系病变表现为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特点是其肌张力增高有选择性,上肢以内收肌、屈肌与旋前肌为主,下肢以伸肌肌张力增高占优势,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增高明显,被动运动患者关节开始时阻力较大,终了时变小即所谓摺刀样肌张力增高。
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和“痉挛”无关,后者单指一种不自主的肌收缩。
强直就是关节做被动运动时各个方向的阻力是均匀一致的,主动肌和拮据肌张力同时增加。
锥体外系病变表现为强直性肌张力增高,特点是肌张力的大小与肌肉当时的长度即收缩形态并无关系,在伸肌和屈肌间也没有区别。
无论动作的速度、幅度、方向如何,都遇到均等的阻力。
这种肌张力增高称为铅管样强直(不伴震颤),如因伴发震颤而产生交替性的松、紧变化,称为齿轮样强直(伴震颤)。
三.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以肌张力损害、持续和扭曲的改变引起的异常的姿势与正在进行中的动作的阻断而出现的运动功能亢进性障碍。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不随意运动。
是一组由身体骨骼肌的协同肌和拮抗肌的不协调且间歇持续收缩所造成的部分躯体重复的不自主运动和异常位置姿势的症状群。
又称为肌张力障碍综合征。
可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基底核病变)或代谢性疾病引起原因不明等,前者称为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后者称为原发性肌张力障碍。
主要包括以下
几种疾病:
1.扭转痉挛又名扭转性肌张力障碍或变形性肌张力障碍。
临床上以肌张力障碍和四肢、躯干甚至全身的剧烈而不随意的扭转为特征。
肌张力在肢体扭转时增高,属于张力性肌肉变形,在扭转停止时则正常。
2.痉挛性斜颈是由于颈部肌肉痉挛性或强直性收缩造成的一种头部旋转性姿势,颈部的深浅肌肉均可受累,但以胸锁乳头肌、斜方肌、三角肌及颈夹肌的收缩最为常见。
起病缓慢,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年人起病多见。
多见于锥体外系器质性损害。
3.麦杰综合征又称特发性眼睑痉挛或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综合征,以双眼睑痉挛和(或)口面部肌肉对称性不规则痉挛性收缩为临床特征。
多见于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50岁,男女比例为1:2~3,30岁以前发病者少见。
4.手足徐动症又称指划运动、易变性痉挛,它是一个综合征,为多种神经系统疾患的一种表现,是一种由不自主运动和异常姿势复合在一起的一种异常运动,临床以肌强直和手足发生缓慢不规则的徐动为特征表现。
根据其受累部位可分为偏侧性和双侧性。
检查方法
主要是手法检查。
首先观察并触摸受检肌群在放松、静止情况下的肌张力状态,并观察主动活动进行判断。
(1)肌张力减低(弛缓):检查者推拉患者肌群时几乎感受不到阻力;患者自己不能抬起肢体,检查者松手时,肢体即向重力方向下落;肌张力显着降低时,肌肉不
能保持正常肌的外形与弹性,表现松弛软弱。
(2)肌张力增高(痉挛):肌腹丰满、硬度增高;患者在肢体放松的情况下,检查者以不同的速度对患者的关节做被动运动时,感觉有明显阻力,甚至很难进行被动运动;如检查者松手时,肢体被拉向肌张力增高一方;长时间的痉挛可能会引起局部肌肉和/或肌腱的挛缩,影响肢体运动;痉挛肢体的腱反射常表现为亢进。
临床分级
腱反射评分方法:
-:消失。
±:反射轻度减弱。
+:反射正常。
++:反射轻度亢进。
+++:反射中度亢进。
++++:反射高度亢进。
肌张力降低:
①轻度:肌张力降低;把肢体放在可下垂的位置上,检查者松手时,肢体只能短暂地抗重力,随即下垂;同时有肌力下降,但有一定的功能活动。
②中度到重度:肌张力显着降低或消失;若把肢体放于可下垂的位置上,检查者松手时,肢体立即下垂;同时有肌力显着丧失,不能产生有功能的活动。
肌张力增高:
改良的Ashworth分级标准:
0级: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
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4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适应证
痉挛与肌张力评定适应证如下:
1.失用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
2.肌源性肌肉功能障碍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或肌力减弱。
3.神经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
4.关节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关节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
5.其他肌肉功能障碍
禁忌证
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作内固定、急性渗出性滑膜炎、严重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极度受限、急性扭伤、骨关节肿瘤等。
注意事项
1.测定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使患者了解测试全过程,消除紧张。
2.测试前摆放好患者的体位,充分暴露患者部位,应首先检查健侧同名肌,再检查患侧,以便两侧比较。
3.应避免在运动后、疲劳时及情绪激动时进行检查。
4.检查时室温应保持在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