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环境影响评价师《评价技术方法》精讲笔记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第三节地表水环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技术方法和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技术方法和要求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基本判据
第三节 工程分析
作用:
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多方案选优依据、项目 环境可行性决策依据
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基础资料:用于环境影响识别 ,污染源强数据……
为生产工艺和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物料衡算、 清洁生产审计
工程分析的内容
采用图表及文中结合方式,概要说明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组成、主要 工艺路线、工程布置及与原有、在建工程的关系。
通过对建设项目原辅材料、产品、废物等的装卸、搬运、储藏 、预处理等环节的分析,核定各环节的污染来源、种类、性质、 排放方式、强度、去向及达标情况等。 5)交通运输
给出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运等),分析由于建设项目的 施工和运行,使当地及附近地区交通运输量增加所带来环境影响 的类型、因子、性质及强度。 6)公用工程
给出环境保护设施的工艺流程、处理规模、处理效果。
9)污染物排放统计汇总 对建设项目有组织与无组织、正常工况与非正常工况排放的各种污
染物浓度、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条件与去向等进行统计汇总。
对改扩建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统计,应分别按现有、在建、改扩 建项目实施后汇总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及其变化量,给出改扩建 项目建成后最终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公路包括道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和公路渡口。
二、公路工程的类型
按建设性质,分为新建公路和改扩建公路两类; 按工程类别,分为公路、单独公路桥梁和单独公路隧道三类。 根据具体项目的工程内容、性质、规模、方案的不同,后两类工程建设项目往
往包含在公路项目之中,即一个公路项目可能他含有公路、隧道、桥梁或水底 隧道等于项目。
给出水、电、气、燃料等辅助材料的来源、种类、性质、用途 、消耗量等,并对来源及可靠性进行论述。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第三节-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第三节-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单选题]1.北方某流域拟建引水式电站,坝址处多年平均枯水期月平均流量为20m3/s,坝址至厂房间河段工业取水量为2m3/s,农业用水量为1.5m3/s。

为保障坝址下游河道生态用水,该电站下泄的水量最小应为()。

[2017年真题]A.2.0m3/sB.3.5m3/sC.5.5m3/sD.6.5m3/s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最小水量一般不应小于河道控制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10%,则该电站下泄的水量最小=2+1.5+20×10%=5.5(m3/s)。

[单选题]2.某河道断面水位(Z)、流量(Q)、过水面积(A)之间的关系为:Q=5×(Z-50)1.4;A=100×(Z-50)1.0。

在枯水期设计流量Q=5m3/s的条件下,河道断面平均流速估值是()。

[2017年真题]A.0.048B.0.050C.0.057D.0.066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由题意可知,枯水期设计流量Q=5m3/s,且Q=5×(Z-50)1.4A=100×(Z-50)1.0解得Z=51(m),A=100(m2)。

根据断面平均流速为u=Q/A,则河道断面平均流速估值=5/100=0.050。

[单选题]3.某河道控制断面BOD5、氨氮、DO执行的水质标准分别是4.0mg/L、1.0mg/L、5.0mg/L,枯水期三者的实测值分别是3.0mg/L、2.0mg/L、4.0mg/L,相应的饱和溶解氧值是8.0mg/L,则BOD5、氨氮、DO的标准指数应为()。

[2017年真题]A.1.33、2.0、2.8B.1.33、1.0、1.2C.0.75、2.0、5.5D.0.75、2.0、2.8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单因子标准指数公式式中:S i,j为标准指数;C i,j为评价因子i在j点的实测统计代表值;C s,j为评价因子i的评价标准限值。

则:BOD5的标准指数=3.0/4.0=0.75氨氮的标准指数=2.0/1.0=2.0当在J点的溶解氧实测统计代表值(DO j)小于溶解氧的评价标准限值(DO s)时,DO的标准指数:(S DO,j)=10-9DO j/DO s=10-9×4.0/5.0=2.8[单选题]4.控制断面实测氨氮浓度超标2.5倍,则其标准指数为()。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技术方法笔记(doc 96页)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技术方法笔记(doc 96页)

技术方法笔记第一章概论第一节有关环评法律、法规规定一、有关规定1、环评定义--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2、规划的环评要求编制环境影响篇章和说明的情形--“一地三域规划”、“十个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专项规划,在编制规划时编写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情形(非书)--“十个专项规划”中的非指导性规划,在规划草案上报前审批3、建设项目的环评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很小,不环评的,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4、建设项目还要坚持两个制度环保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制度二、环评分类1、按评价对象分--规划的环评、建设项目的环评;2、按环境要素分--大气、地表水、声、生态和固废的环评;3、按时间顺序分--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三、环评技术原则(略)第二节建设项目环评的基本内容、工作程序一、建设项目环评的基本内容(一)编写环评大纲编写时机:充分研讨有关文件、初步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后进行(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现状调查一般原则根据项目地区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评价的工作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现状调查的范围,筛选调查参数原则上,调查范围大于评价区域,有重点污染源时,还应扩大调查范围2、调查方法遥感法、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三)环境影响预测预测原则预测范围、时段、内容和方法按相应环评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特征、当地环境要求而定预测方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预测阶段、时段三个阶段:建设、生产运营、服务期满(退役)阶段二个时段:冬、夏两季或丰、枯水期4、预测范围等于或略小于现状调查范围(四)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很多二、建设项目环评工作程序确定环评工作等级1、分一、二、三级2、划分工作等级的依据--工程特点、环境特征、法律法规规定、建设规模★★★第二章工程分析根据环境影响表现不同分:污染型、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第一节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一、工程分析的作用(了解)二、工程分析的方法即导则中的查内务一般情况下,工程分析是根据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方案等技术资料进行的,当可研阶段提供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还可以采用3种方法:(1)类比法类比法是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常用方法,为提高类比数据的准确性,应充分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

20XX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笔记7-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doc

20XX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笔记7-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doc

2013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笔记7-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整理了201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笔记,希望对各位考友有所帮助。

查看汇总:2013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导则标准》精讲笔记汇总第三节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根据当地环境特征、建设项目特点和专项评价设置情况,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质量和区域污染源等方面选择相应内容进行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要求(1) 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专项评价的工作等级和调查范围,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

(2) 充分搜集和利用现有的有效资料,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并分析现状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3) 对与建设项目有密切关系的环境状况应全面、详细调查,给出定量的数据并做出分析或评价;对一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调查,应根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

二、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方法及特点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常见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

(1) 收集资料法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环境现状调查时,应首先通过此方法获得现有的各种有关资料,但此方法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符合要求,需要其他方法补充。

(2) 现场调查法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以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

这种方法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时还可能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

(3)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可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人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如一些大面积的森林、草原、荒漠、海洋等。

此方法调查精度较低,一般只用于辅助性调查。

在环境现状调查中,使用此方法时,绝大多数情况不使用直接飞行拍摄的办法,只判读和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相片。

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包括地理地质概况、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水文、土壤、水土流失、生态、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等调查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学习笔记1.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学习笔记1.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第一章概论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的常用术语
(1)环境要素(一般指自然环境要素)
(2)环境遥感
(3)环境灾害(分为气象水文灾害和地质地貌灾害)
(4)环境区划(分为环境要素区划、环境状态与功能区划、综合环境区划)
(5)环境背景值
(6)环境自净
(7)水土保持
(8)水源地保护
(9)水质布点采样
(10)水质监测
(11)水质模型
(12)生态影响评价
(13)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
(14)生物监测
(15)生态评价
(16)生态监测
(17)背景噪声(除研究对象以外的所有噪声)
(18)大气污染
(19)大气样品采样
(20)大气质量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第二节-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第二节-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单选题]1.某建设项目位于东部地区,下列时间混合层高度最高的是()。

[2018年真题]A.11:00B.14:00C.17:00D.20:00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在日间,受太阳辐射的作用地面得到加热,混合层逐渐加强,中午时达到最大高度;日落后,由于地表辐射,地面温度低于上覆的空气温度,形成逆温的稳定边界层;次日,又受太阳辐射的作用,混合层重新升起。

[单选题]2.某建设项目排放甲大气污染物,现有工程运行时,对敏感点处的贡献值为3mg/m3,现有工程不运行时,敏感点处的现状监测值是17mg/m3。

新建化工项目甲大气污染物在敏感点处的增量是7mg/m3,评价范围内有一处在建的热电厂,预测甲大气污染物对敏感点处的贡献值是8mg/m3,热电机组替代区域内的供暖污染源,甲大气污染物在敏感点处的贡献值是3mg/m3,该建设项目进行技改,技改后甲大气污染物在敏感点处的增量是7mg/m3,则技改项目建成后甲大气污染物在敏感点处的大气环境质量为()。

[2018年真题]A.32mg/m3B.39mg/m3C.42mg/m3D.31mg/m3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计算一种污染物在敏感点的大气环境质量的贡献值叠加计算,计算方法是所有贡献值的加和,本题中敏感点背景值17、现有工程贡献值3、新建化工项目贡献值7,热电厂贡献值8(需要注意的是热电机组替代的供暖污染源为3,故需减去)、技改项目贡献值7,故结果为:3+17+7+8-3+7=39(mg/m3)。

[单选题]3.某市建成区南北长10km,东西宽10km。

某日AQI指数为101,环境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水平,当天平均混合层高度为200m,风向为北风,平均风速为3m/s。

预计第二天平均混合层高度为600m,风向仍为北风,平均风速下降到2m/s,在污染源排放不变的情况下,第二天环境空气质量预计是()。

[2017年真题]A.重度污染B.中度污染C.维持轻度污染D.空气质量好转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混合层的高度决定了垂直方向污染物的扩散能力。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项目
内容
地理位置
项目所处的经度、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距主要城市、车站、码头、机场、港口等的距离
地形地貌与地质
当地地层概况、地壳构造、物理与化学风化情况,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地貌类型等
气候与气象条件
所在地的主要气候特征、年平均风速、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等。
第三节 环境现状调查方法
一.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结合规划或建设项目的性质特质和特点、评价等级、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筛选所需要调查的有关参数。调查范围应大于规划覆盖的区域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特别指出: ⒈调查范围以外的附近区域有重大污染源,这些重大污染源与规划或建设项目产生同类污染物时,调查范围应适当扩大,将这些污染源纳入调查范围。 ⒉调查范围以外的附近区域存在环境敏感点(保护目标)时,调查范围应适当扩大,将这些敏感点纳入调查范围。
⒊污染源源强分析与核算:污染物分布(有组织排放)及污染物源强核算,物料(尤其是重金属、硫)平衡与水平衡,无组织排放源分布及源强统计分析、风险排污源强统计及分析; ⑴有组织排放应按建设期、运营期分别列出各种污染源(主要是三废)源强,有些建设项目还应列出退役期的污染源源强。 ①对运营期应根据污染源分布流程图逐点统计; ②对于新建项目应分别统计废水、废气污染源排放总量,固废分一般固废和危险固废统计总量最后给出两本账(治理前和治理后); ③ 对于改扩建、技改项目应算清新老污染源的三本帐 (改扩建技改项目前、改扩建技改项目本身、以新带老消减量)。
3
2
1
4
生态环境影响源项分析:生态环境影响源项分析是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核心,需要用定量、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源项(影响原或影响因素)的强度、范围、方式等进行分析评价,包括建设项目占地面积及类型(湿地、滩涂、耕地、林地)植被类型和破坏量(范围和程度),可能淹没的面积、水土流失量,移民搬迁规模及安置地点的生态环境条件等。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第六节-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第六节-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单选题]1.某企业厂界背景噪声监测结果为50dB(A),企业两个声源单个开启时在厂界测得的声级均值为53dB(A)(含背景噪声值),该企业厂界噪声排放值为()。

[2017年真题]A.53dB(A)B.54.8dB(A)C.56dB(A)D.57dB(A)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进行边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时,新建的建设项目以工程噪声贡献值作为评价量。

企业单个声源在厂界测得的声级均值[53dB(A)]为单个声源的贡献值和厂界背景噪声值[50dB(A)]的叠加,可计算出单个声源的贡献值:101g(1053×0.1-1050×0.1)=50[dB(A)]则该企业两个声源的厂界噪声排放值为:50+101g2=53[dB(A)][单选题]2.在环境噪声现状测量时,对噪声起伏较大的情况,需要()。

[2009年真题]A.采用不同的环境噪声测量量B.测量最大A声级和持续时间C.增加昼间和夜间的测量次数D.增加测量噪声的频率特性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对于噪声起伏较大的情况(如道路交通噪声、铁路噪声、飞机机场噪声),采用等效连续A声级,应增加昼间、夜间的测量次数。

其测量时段应具有代表性。

[单选题]3.某敏感点处昼间前8个小时测得的等效声级为55.0dB(A),后8小时测得的等效声级为65.0dB(A),该敏感点处的昼间等效声级是()。

[2012年真题]A.60dB(A)B.62.4dB(A)C.65dB(A)D.65.4dB(A)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等效连续A声级的数学表达式为:计算得:L eq=101g{(8×105.5+8×106.5)÷16}=62.4dB(A)。

[单选题]4.已知某一段时间内不同时刻的瞬时A声级,要求计算该时段内的等效声级,采用的计算方法是()。

[2010年真题]A.算术平均法B.能量平均法C.几何平均法D.调和平均法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A声级用来评价稳态噪声具有明显的优点,但是在评价非稳态噪声时又有明显的不足。

环境影响评价考试技术方法之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笔记

环境影响评价考试技术方法之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笔记

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现状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法(省人力,但不全面),现场调查法(工作量大),遥感法(人无法到达的地方)2.自然环境调查的内容:地理位置、地质、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土壤与水土流失、动植物与生态3.社会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社会经济(人口、工业与能源、农业与土地利用、交通运输)、文物与景观、人群健康状况4.文物指有历史价值,景观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或现象5.大气污染源现状调查对象:对于一、二级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所有污染源,对于三级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

6.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1)对于新建项目,通过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2)对于在建和未建项目,可使用已批准的环评报告书资料;3)对于现有项目和改扩建项目,可利用现有有效数据;4)对于分期实施项目,可利用前期工程近5年的验收监测资料、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实测资料。

7.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现场实测法、物料衡算法和排污系数法。

8.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排污状况调查(满负荷情况下,有组织与无组织的排放量,非正常排放量,周期性的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在0-1),点面体线源的调查(共性调查内容有:坐标参数、海拔高度、排放速率)。

二级调查内容与一级相同,可从简,三级只调查污染源排污情况9.空气质量现状调查方法:现场监测法、收集已有资料法。

10.现场调查资料来源:1.评价范围内或邻近范围内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

2.收集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3.现场监测。

11.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1)SO2,NO2年平均为月有12个日均值*12。

TSP,PM10,Pb年平均为月有5个日均值*12。

2)SO2\NOx\NO2\CO的日平均为18h的取样时间,TSP/PM10/Pb/苯并芘的日平均为12h的取样时间。

3)SO2\NOx\NO2\CO\臭氧的小时平均为45min取样时间。

4)P b的季平均,每季均匀的15个日均值,每月5个。

2013环境影响评价师《评价技术方法》精讲笔记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第三节地表水环

2013环境影响评价师《评价技术方法》精讲笔记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第三节地表水环

第三节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一、环境水文与水动力特征1.自然界的水循环、径流形成与水体污染(1)自然界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蒸发为水汽后,经上升、输送、冷却、凝结,在适当条件下降落到地面,这种不断的反复过程称为水循环。

如果循环是在海洋与陆地之间进行的,称为大循环;如果循环是在海洋或陆地内部进行的,称为小循环(图3-14)。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小循环,例如大量砍伐森林能减少枯季径流,而且常常是造成沙漠化的主要原因。

由陆地吹向海洋的水气(2)径流形成及河川径流的表示方法。

降落的雨、雪、雹等通称为降水。

一次较大的降雨经过植物的枝叶截留、填充地面洼地、下渗和蒸发等损失以后,余下的水经坡面漫流(呈片状流动)进入河网,再汇入江河,最后流入海洋,这部分水流称为地面径流。

从地表下渗的水在地下流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有一部分逐渐渗入河道,这部分水流称为地下径流。

河川径流包括地面径流与地下径流两部分。

在径流形成过程中,常常将从降雨到径流形成叫产流阶段,把坡面漫流及河网汇流称为汇流阶段。

河流某断面以上区域内,由降水所产生的地面与地下径流均通过该断面流出时,这块区域称作流域面积或集水面积。

显然,流域的周界就是分水线,一般可从地形图上勾绘出来。

在研究河川径流的规律时,常用以下的径流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

流量指单位时间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单位为m3/s。

径流总量%指在r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艮P:W=QT (3-1)常用单位为m3、104m3 (万m3)、108m3 (亿m3)等。

径流深h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全流域面积上的水层厚度,单位为mm。

若r以秒计,T时段内的平均流量0以m3/s计,流域面积F以k m2计,则径流深r的计算公式为:Y = H (3-2)1000F径流模数M:指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常用单位为L/(s.km2), 计算公式为:M = (3-3)F径流系数指某一时段内径流深与相应降雨深P的比值。

【免费下载】环境影响评价师评价技术方法精讲笔记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一节自然环境

【免费下载】环境影响评价师评价技术方法精讲笔记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一节自然环境

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査与评价 环境现状调查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 区的环境特点,结合环境要素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并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

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如大气、地面水、 地下水等)应全面、详细调查,对这些部分的环境质量现状应有定量的数据,并做出分析或评价;对一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应根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BP :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的方法。

收集资料法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环境现状调查 时,应首先通过此方法获得现有的各种有关资料,但此方法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符合要求,需要其他方法补充。

现场调查法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以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

这种方法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时还可 能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

遥感的方法可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人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如一些大面积的森林、草原、荒、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第三讲讲义精选1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第三讲讲义精选1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

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第一节自然与环境调查 1.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熟悉) (1)自然环境和环境(2)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如大气、地表水、环境噪声等(3)生态环境2。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熟悉) 见表4—1ﻭ表4-1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比较方法优点缺点收集资料法应用范围广、收获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问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资料往往不完全,不能完全符合要求现场调查法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工作量大,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可能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遥感法可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弄清人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绝大多数情况不使用直接飞行拍摄的办法,只和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相片二、自然环境与环境调查1。

自然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掌握) 见表4-2。

2.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了解)见表4—3。

三、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大气环境现状调查包括三部分内容:大气污染源调查;污染气象调查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1.大气污染源调查(1)大气污染源定义(熟悉) 大气污染(排放)源:能释放污染物到大气中的装置,即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设施或建筑构造。

(2)大气污染源分类(掌握)ﻭ表4—2 自然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项目内容地理位置建设项目所处的经纬度,行区位置和位置,项目所在地与主要城市、车站、码头。

港口、机场等的距离和条件地质当地地层概括,地壳构造的基本形式以及其相应的地貌表现,物理与化学风化情况,当地已探明或已开采的矿产**情况地形地貌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周围地貌类型以及岩溶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等地貌的情况气候与气象建设项目所在地厂的主要气候特征,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与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主要的天气特征地表水环境地表水状况,地表水**部分之间及其与侮湾、地下水的联系,地表水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现状,以及地表水的污染来源地下水环境包括当地地下水的开采利用情况、地下水埋深、地下水与地面的联系以及水质状况与与染来源。

(整理)环境影响评价师《评价技术方法》精讲笔记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第四节地下水环

(整理)环境影响评价师《评价技术方法》精讲笔记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第四节地下水环

第四节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地质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了约46亿年的演化过程,进行过错综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在距今200万?300万年前,才开始有了人类出现。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一直在努力适应和改变周围的环境。

利用坚硬岩石作为用具和工具,从矿石中提取的铜、铁等金属,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1. 地质的概念地质是指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以及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过程。

2. 矿物和岩石在地球的化学成分中,铁的含量最高(35%),其他元素依次为氧(3 0%)、硅(15%)、镁(13%)等。

如果按地壳中所含元素计算,氧最多(46%),其他依次为硅(28%)、铝(8%)、铁(6%)、镁(4%)等。

这些元素多形成化合物, 少量为单质,它们的天然存在形式即为矿物。

矿物具有确定的或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

矿物在地壳中常以集合的形态存在,这种集合体可以由一种,也可以由多种矿物组成,这在地质学中被称为岩石。

由此可见,地质学中所说的岩石不仅指我们日常所理解的“石头”,还包括地球表面的松散沉积物——土壤。

岩石的特征用岩性来表示。

所谓岩性,是指反映岩石特征的一些属性,包括颜色、成分、结构、构造、胶结物质、胶结类型、特殊矿物等。

3. 地质构造地球表层的岩层和岩体,在形成过程中及形成以后,都会受到各种地质作用力的影响,有的大体上保持了形成时的原始状态,有的则产生了形变。

它们具有复杂的空间组合形态,即各种地质构造。

断裂和褶皱是地质构造的两种最基本形式。

4. 地层与地层层序律地层是以成层的岩石为主体,在长期的地球演化过程中在地球表面低凹处形成的构造,是地质历史的重要纪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一、环境水文与水动力特征1.自然界的水循环、径流形成与水体污染(1)自然界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蒸发为水汽后,经上升、输送、冷却、凝结,在适当条件下降落到地面,这种不断的反复过程称为水循环。

如果循环是在海洋与陆地之间进行的,称为大循环;如果循环是在海洋或陆地内部进行的,称为小循环(图3-14)。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小循环,例如大量砍伐森林能减少枯季径流,而且常常是造成沙漠化的主要原因。

由陆地吹向海洋的水气(2)径流形成及河川径流的表示方法。

降落的雨、雪、雹等通称为降水。

一次较大的降雨经过植物的枝叶截留、填充地面洼地、下渗和蒸发等损失以后,余下的水经坡面漫流(呈片状流动)进入河网,再汇入江河,最后流入海洋,这部分水流称为地面径流。

从地表下渗的水在地下流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有一部分逐渐渗入河道,这部分水流称为地下径流。

河川径流包括地面径流与地下径流两部分。

在径流形成过程中,常常将从降雨到径流形成叫产流阶段,把坡面漫流及河网汇流称为汇流阶段。

河流某断面以上区域内,由降水所产生的地面与地下径流均通过该断面流出时,这块区域称作流域面积或集水面积。

显然,流域的周界就是分水线,一般可从地形图上勾绘出来。

在研究河川径流的规律时,常用以下的径流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

流量指单位时间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单位为m3/s。

径流总量%指在r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艮P:W=QT (3-1)常用单位为m3、104m3 (万m3)、108m3 (亿m3)等。

径流深h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全流域面积上的水层厚度,单位为mm。

若r以秒计,T时段内的平均流量0以m3/s计,流域面积F以k m2计,则径流深r的计算公式为:Y = H (3-2)1000F径流模数M:指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常用单位为L/(s.km2), 计算公式为:M = (3-3)F径流系数指某一时段内径流深与相应降雨深P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a = —(3-4)P(3)水文现象的变化特点。

水文现象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变化。

对于河川径流主要有以下的变化。

①年际变化。

一般大江大河多水年比少水年的水量多1?2倍甚至更多,而小河流则多达4?5倍甚至10倍以上。

②年内变化。

一般丰水季比枯水季或多水月比少水月多几倍至几十倍,而最大日流量比最小日流量大几百倍甚至几千倍。

③地区变化。

我国北方地区雨季短,年降水量少;南方地区雨季长,年降水量多。

一般北方地区河川径流在时间上的变化比南方剧烈。

对于湖泊来说,由于它与河流关系密切,所以湖泊水量的变化基本上受河流水量变化的制约。

关于感潮河段的水文现象,一方面受上游来水量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潮汐现象的制约,因此它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与天然河川径流有较大的差异。

地球上的水文现象虽然变化多端,但它们均服从确定的或随机的两种基本规律。

确定规律主要反映的是物理成因关系,例如地球的公转导致河川径流在一年内呈有规律的季节性交替变化;又如在一个流域上降了一场大暴雨,必然要产生一场大洪水等。

有些水文现象主要受随机因素的支配,而现象的产生是随机的,例如一个河流断面上年最大洪峰流量出现的时间和数量等,它们服从的是统计规律。

实际上绝大多数水文现象两种规律同时存在,只是程度上不同。

针对水文现象所存在的基本规律,构成了三种主要研究途径:成因分析、数理统计与地区综合。

2.河流的基本环境水文与水力学特征(1)河道水流形态的基本分类。

由于河道断面形态、底坡变化、走向各异,上、下游水边界条件各异等,河道中的水流呈现着各种不同的流动形态。

按不同的标准,可将河道水流分成不同的类型。

例如,洪水季节或上游有电站的不恒定泄流或河道位于感潮段等,在河道里的水流均呈不恒定流流态;而当上、下游水边界均匀(或近似为)恒定时,则呈恒定流流态。

# 当河道断面为棱柱形且底坡均匀时,河道中的恒定流呈均匀流流态,反之为非均匀流。

不恒定流均属非均勻流范畴。

当河道形态变化不剧烈时,河道中沿程的水流要素变化缓慢,则称为渐变流,反之称为急变流。

随河道底坡的大小变化,大于、等于或小于临界底坡时,又有急流、临界流与缓流之分,亦即其水流的佛洛德数仄大于、等于或小于1。

河道为单支时,水流仅顺河道流动,而当河道有汊口或多支河道相连呈河网状时,随叉口形态的不同在汊口处的分流也不相同。

一般而言,河网地处沿海地区,往往受到径流或潮流顶托的影响,因而流态更为复杂。

一般而言,计算河道水流只需釆用一维恒定或不恒定流方程。

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例如研究的河段为弯道时,会有螺旋运动出现,在河道的支流入汇处会有局部回流区;研究近岸或近建筑物的局部流场时,流态又往往各异,需根据需要选择二维甚至三维模型求解。

①恒定均匀流。

对于非感潮河道,且在平水或枯水期,河道均匀,流动可视为恒定均匀流。

这是最简单的河流流动的形态,基本方程为:v = Cyfm (3-5)Q = vA (3-6)式中:v----- 断面平均流速,m/s;R——水力半径,即过水断面面积除以湿周,对于宽线型河道,常用断面平均水深//直接代替几m;/——水面坡降或底坡;c——谢才系数,常用丄炉/6表示,《为河床糙率;nA----- 过水断面面积,m2;Q---- 流量,m3/s0按式(3-5)和式(3-6),在测得水面坡降(或河床底坡)、水深,确定了河床糙率值后即可求出过流断面的流速及流量。

反之,已知河床底坡、糙率及流量,亦可求出水深及流速。

②非恒定流。

河道非恒定流动常用一维圣维南方程描述。

河道有侧向入流时,基本方程为:dA dQ (、1 = q (3-7)dt dx^- + 2^^- + (gA-^TB)^ = -g Sf+^T^- +q(v -v) (3-8)ot A ox A dx A ox 2式中:B——河道水面宽度,m;兰——相应于某一高程z断面沿程变化; dx zz——河底高程,m;5f——沿程摩阻坡度,通常可表达为^«2v|v|/?4/3或《20必/0427? 4/3); t 时间;q——单位河长侧向入流,入流为正,出流为负;Vq--- 侧向入流流速沿主流方向上的分量,m/s。

(2) 设计年最枯时段流量。

枯水流量的选择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固定时段选样,二是浮动时段选样。

固定时段选样是指每年选样的起止时间是一定的。

例如某河流最枯水月或季主要出现在2月或1?3月,则选取历年2月或1? 3月平均流量作为年最枯水月或季径流序列的样本。

浮动时段选样是指每年选取样本的时间是不固定的。

推求短时段(例如30 d以下)设计枯水流量时都是按浮动时段选样。

例如要研究某河流断面十年一遇连续7d枯水流量的变化规律,选样时就在水文年鉴中每年找出一个连续7d平均流量的最小值组成一个样本。

年最枯时段流量的设计频率一般多采用50%与75%?95%。

(3) 河流断面流速计算。

设计断面平均流速是指与设计流量相对应的断面平均流速,工作中计算断面平均流速时会碰见三种情况。

①实测流量资料较多时,一般如果有15?20次或者更多的实测流量资料,就能绘制水位一流量、水位一面积,水位一流速关系曲线。

而且当它们均呈单一曲线时,就可根据这组曲线由设计流量推求相应的断面平均流速。

②由于实测流量资料较少或缺乏不能获得三条曲线时,可通过水力学公式计算。

③用公式计算。

目前广泛使用的公式有下列两组:a) 有足够实测资料的计算公式。

(3-9)v^l FA = Bh>B Jb) 经验公式。

(3-10)v^aQp h = yQsB = —0{xp~S) ay式中:v——断面平均流速,m/s;Q---- 流量,m3/s;A----- 过水断面面积,m2;h——平均水深,m;B----- 河道水面宽度,m;(X,p, y, 8——经验参数,由实测资料确定。

(X,y—般随河床大小而变,卢较为稳定,对于大江大河,当河宽5和河床糙率不变时,0=0.4, 5=0.6。

(4)河流水体混合。

混合是流动水体单元相互掺混的过程,包括分子扩散、紊动扩散、剪切离散等分散过程及其联合作用。

分子扩散:流体中由于随机分子运动引起的质点分散现象。

分子扩散服从费克(Fick)定律:式中:c——浓度;PXi~一为X,方向上的分子扩散定量;Dm---- 分子扩散系数。

紊动扩散:流体中由水流的脉动引起的质点分散现象。

紊动扩散通量常表达为::ux c ——Dtxi—(3-12)1式中:Pxr.方向上的紊动扩散通量;•脉动平均浓度;——脉动浓度值及各向脉动流速值。

剪切离散:由于脉动平均流速在空间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分散现象。

剪切离散通量常表达为:■■(uxc) = -Dl^- (3-13)ox式中:px--断面离散通量;断面各点值与断面均值之差; 一离散系数;-断面各点流速与断面均值之差;C——断面各点浓度与断面均值之差。

混合:泛指分子扩散、紊动扩散、剪切离散等各类分散过程及其联合产生的过程。

在天然河流中,常用横向混合系数(MP和纵向离散系数(Dl)来描述河流的混合特性。

大量的试验表明,天然河流中实测的的比值一般在0.4?0.8, 通常用下列公式进行估算:=0.6(1 ±0.5)/«/ (3-14)式中,My----- 横向混合系数,m2/s;h——平均水深^ m;u ---- 摩阻流速,7^,i----- 河流比降,m/m。

河道可取为0.6,河道扩散可取为0.9,河道收缩可取为0.3。

在考虑河流的纵向混合时,由于分子扩散、紊动扩散的作用远小于由断面流速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剪切离散,一般可将其忽略。

由断面流速分布不均引起的混合过程釆用纵向离散系数表征。

河流纵向离散系数的估算公式很多,大都是根据具体河流的实验数据整理出来的,少数影响力较大的公式是借助于理论分析及实验得到的半经验公式。

Fischer 公式:DL=0.0llu2B2/hu (3-15)式中:u----- 断面平均流速,m/s;B----- 河宽,m。

该式主要考虑了流速在横向分布不均引起的离散,对于天然河流较为适用。

根据早期国外30组河流示踪实验数据分析,纵向离散系数可用下式估算:Dh=a- B - u (3-16)式中:a=0.23?8.3,均值为2.5,a与河槽状况有关,河槽越不规则,a值越大。

3. 湖泊、水库的环境水文特征(1)湖泊、水库的水文情势概述。

内陆低洼地区蓄积着停止流动或慢流动而不与海洋直接联系的天然水体称为湖泊。

人类为了控制洪水或调节径流,在河流上筑坝,拦蓄河水而形成的水体称为水库,亦称为人工湖泊。

湖泊与水库均有深水型与浅水型之分;水面形态有宽阔型的,也有窄条型的。

对深水湖泊水库而言,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出现温度分层现象。

在水库里由于洪水携带泥沙入库等有可能造成异重流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