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建筑
第1章 史前及先秦时期的建筑
20
1.3 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前770~前211年)
1.3.1春秋时期的建筑 4.建筑艺术 随着诸侯日益追求宫室的壮丽与豪华,春秋时期的建筑装饰与色彩也随之大 为发展,如《论语》描述的“山节藻榄”(斗上画山,梁上短柱画藻文),《左
传》记载鲁庄公丹楹(红柱)刻桷(刻椽),就是例证。
21
1.3 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前770~前211年)
1.3.2战国时期的建筑 1.城市建设
22
1.3 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前770~前211年)
1.3.2战国时期的建筑 2.宫殿 从春秋至战国,宫殿建筑的新风尚是大量建造台榭——在高大的夯土台上再 分层建造木构架房屋。
23
1.3 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前770~前211年)
1.3.2战国时期的建筑 3.陵墓 战国时期的陵墓不仅垒坟,而且植树,并且在封土之上建有祭祀性质的祠堂 或祭殿。
1.3.1春秋时期的建筑 3.春秋墓 至今发现的春秋墓均为小型古墓,如山东淄博磁村的春秋墓。此墓距磁村西 南约1 km,共4座,排列有序,方向一致,是齐国的贵族墓地,古墓形制均为竖
穴土坑墓。最完整的一座古墓位于墓区最南部,长3.5 m,宽2.1 m,深1.2 m,
一椁一棺,棺底高出墓底20 cm,随葬品置于棺外前部两侧,有成组的青铜礼器, 在墓室东部填土中有殉葬的牲畜。
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前770~前211年)
1.3 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前770~前211年)
1.3.1春秋时期的建筑 1.筑城方法 春秋时期存在着100多个大小诸侯国,各国经济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 提高,城市不断壮大,各国之间战争频繁,于是夯土筑城成为当时各国必不可少
的一项重要的防御工程,因此各国均有或大或小的城。由于筑城活动的增多,逐
夏商西周时期建筑概况
·殿堂南面是庭院,发现有地下排水管道。围绕
殿堂和庭院有北墙、东墙、东廊、西墙、西 廊,南面亦有廊和大门。大门中间是门道, 两侧为塾。
这种由殿堂、庭院、廊庑和大门组成的 宫殿建筑格局,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对后世很 有影响。
3·河南登封王城岗 位于河南登封市告成镇西北约0.5公里处的土
这使得中国奴隶社会建筑,既没有古埃及、古印度宗 教建筑的压抑和神秘,也不象古希腊奴隶民主制下的建筑 那样自然、明朗。中国建筑一大特点,是表现出一种等级 森严的秩序,这在中国奴隶社会建筑中便已见端倪。
青铜兽足方鬲上的门
3·从建筑材料和技术看,中国 奴隶社会木工技术已达到很 高水准,砖、瓦已用于建筑 ,但建筑还没完全脱离原始 状态。
殿顶可能是重檐庑殿顶。《考工记》和《韩非 子》都记载先商宫殿是“茅茨土阶”,遗址也未 发现瓦件,故殿顶应覆以茅草。
前是平坦的庭院,院南沿正中有面阔七间的大 门一座,在东北部折进的东廊中间又有门址一处, 围绕殿堂和庭院的四周是廊庑建筑。
2·河南偃师二里头2号宫殿遗址
·2 号宫殿基址在一号遗址东北,殿堂同样建在
二·中国奴隶社会建筑特征与成就
1· 从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看,中国奴隶社会在极低的生产力 水平下,完成了木结构体系的草创,并掌握了筑城与高台 建筑的方法。 ·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为世界 主要 三种体系(石、木、生土)之一,在奴隶社会虽然尚属草 创阶段,但结构方式以基本确立。
2·中国奴隶社会是宗族和宗法制度控制的社会,神的崇拜 远次于祖先的崇拜。在整个奴隶社会,尚未形成的神的崇 拜体系。
一·建筑史分期
1·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 ·代表建筑 城、宫殿、高台建筑
中外建筑史 · 第1章 原始与先秦时期建筑
建筑的特征以及早期城市形制与城市建设的发展。
【能力要求】
了解巢居建筑发展序列
掌握穴居建筑发展序列
掌握文明初始期的宫殿建筑特征
掌握早期四合院建筑群的特征
掌握高台建筑的特征
掌握早期城市形制
5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一节 原始建筑(远古——前21世纪) 一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 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
仰韶文化遗址
地点:陕西临潼姜寨、西安浐河半坡聚落遗址 时间: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 特色:已知最早的“前堂后室”布局;出现了明确的地面建筑; 形成了规整的建筑柱网,显现出“间”的雏形 意义:标志着中国以间架为单位的木构框架体系已趋形成,特别 是“一明两暗”基本格局的滥觞。
16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26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二节 夏、商、西周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二、商朝
商朝建筑的典型代表——河南安阳殷墟宫殿遗址
安殷宫复想安殷景仿大实图图阳墟殿原象阳墟区殷殿景
27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二节 夏、商、西周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三、西周
考工记:我国最早关注建筑设计的著作 《考工记》出于《周礼》,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记述
共同点 穴居发展序列
8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一节 原始建筑(远古——前21世纪) 二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距今约5000年左右
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 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木骨泥墙建筑, 并形成聚落。
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干阑 式建筑。
中国建筑史:西周建筑
庙的制式
古代文献有 亞 字形,但目前商周没 考古资料支持
庙的几种名称 宗庙 大庙· 太庙: 清庙 肃穆清静谓之清庙 享庙
宫 祖庙 始见于甲骨文。 金文中有大宫、太宫
室 室属于宫(宗庙)的一部分。 始见于甲骨文,金文中有大室、太室、昊室等 寝 天子诸侯日常居住场所。 “寝”始见于甲骨文。金文中,天子有大寝、 路寝。
建筑附有设排水设施。 建筑屋顶主要覆以芦苇和草拌泥,屋脊、檐口和 天沟等部分地方已使用了瓦 · 发现大量卜甲和卜骨,共有17000多片。有刻辞 的卜甲有190多片,共600多字。记载有商周关系和周 初历史。 周原甲骨
乙组基址位于甲组西侧,坐北朝南,墙内发现有 柱础石,建造结构与甲组相同 2· 召陈建筑遗址 召陈建筑基址已发掘出15座,布局不按中轴对称。 其中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是3号、5号和8号
1· 岐山凤雏村甲组建筑遗址 1976年发现,凤雏建筑基址有2组 建筑坐北朝南,面积1469平方米,是一座高台建筑 建筑分前后两进院落,沿中轴线自南而北布置了 广场、照壁、门道及其左右的塾、前院、向南敞 开的堂、南北向的中廊和分为数间的室(又称寝)。 中廊左右各有一个小院,室的左右各设后门
·
从二里头遗址看,夏代尚无独立的寝。殷商 出现前庙后寝, 杨鸿勋说:
榭
始பைடு நூலகம்于金文中的宣榭,早期记作射 。 为建于高台上的 “习武屋” ,属于宫的一部分。 郑玄在《周礼注》释:
作业 1·阅读课件; 2· 抄绘 P19 1-8、 1-9、 1-11、 1-14 P129 4-31、 4-32
· 3 号基址为夯土高台建筑,台基高出当时地面0.7
米左右。 东西长22米,南北宽14米。东西有7排柱 础,南北纵列5~6个柱础
中国古建筑中琉璃瓦的色彩,有什么讲究?
中国古建筑中琉璃瓦的色彩,有什么讲究?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使西周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
制瓦技术是从陶器制作发展而来的。
据考古发掘,西周早期,发现瓦还比较少,可能只用于屋脊、天沟和屋檐。
到西周晚期,瓦的数量就比较多了,有的屋顶已全部铺瓦,瓦的质量也有所提高,出现了半瓦当。
春秋时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板瓦、筒瓦以及一部反半瓦当和全瓦当,说明了瓦已广泛用于宫殿。
战国时期,宫殿建筑有了在瓦上涂朱色的做法。
北魏时期,已经出现了琉璃瓦。
唐时,琉璃瓦较北魏时增多了,长安宫殿出土的琉璃瓦以绿色居多,黄色、蓝色次之。
但当时出土的琉璃瓦数量较灰瓦(素白瓦)、黑瓦(青掍瓦)为少,可能还多半用于屋脊和檐口部分(即清式所谓“剪边”的做法),此时,屋顶以灰色和黑色筒板瓦为主,或配以黄绿剪边。
宋时,屋顶部分开始大量使用琉璃瓦,建筑外貌趋于华丽。
明代琉璃工艺水平大大提高,早期琉璃瓦用黏土制坯,明代琉璃瓦采用白泥(高岭土、瓷土)制坯,烧成后质地细密坚硬,强度较高,不易吸水,琉璃面砖、琉璃瓦的应用面也更加广泛。
不但坯体质量高,而且预制拼装技术、色彩质量与品种方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北宋和金代的宫殿都是绿瓦。
当时很难烧出黄瓦。
宫殿建筑琉璃瓦的颜色随着技术发展有很大变化。
大致来说,唐代最高等级建筑才用绿琉璃瓦剪边,黑瓦顶;北宋演变成主体建筑满铺绿瓦,次要建筑黑瓦或青灰瓦;金代更进一步,宫殿全用满铺绿瓦顶,被南宋使臣说奢靡甚于汴京;元代开始出现黄琉璃瓦,满铺黄瓦用于主要建筑,次要建筑用绿瓦或灰瓦;明代前期继承元代,主要建筑满铺黄琉璃瓦,次要建筑为满铺绿瓦或黄瓦绿琉璃剪边;到了明代后期和清代,黄琉璃瓦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宫殿建筑基本变成满铺黄琉璃,形成一片金灿灿的风格。
简单说一下中国古代使用色彩的等级限制:金、朱、黄最高贵,用于帝王、贵族的宫室青、绿次之,百官第宅可用黑、灰最下,庶民庐舍只用这类色调琉璃瓦颜色不同,是因为釉彩中含有不同的金属氧化物。
夏商西周时期建筑概况
• 引言 • 夏商时期的建筑 • 西周时期的建筑 • 夏商西周时期建筑的特色与影响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 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 、技术和材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影响。
02
这一时期的建筑发展与当时的社 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密切 相关,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持续发展。
夏商西周时期建筑的装饰艺 术和风格也可以为现代建筑 提供灵感,丰富现代建筑的
视觉效果和文化内涵。
此外,夏商西周时期建筑在 结构和功能方面也可以为现 代建筑提供启示,如加强抗 震、防火等方面的研究和应 用,提高建筑的实用性和安
全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夏商时期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木材、石材、泥土等自然材料,同时也开始使用烧 制的砖和瓦。
技术
夏商时期的建筑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能够建造大规模的宫殿和墓葬建筑,同时 也有了初步的建筑装饰和雕刻技术。
03
西周时期的建筑
城市规划与宫殿建筑
城市规划
西周时期的城市规划开始注重功能分区,形成了以宫城为中心,居住区、商业区、手工 业区等分列的布局。同时,城市规模也逐渐扩大,如西周早期的岐山脚下的周城,面积
夏商西周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技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风 格和特点。
促进了建筑技术的进步
夏商西周时期的建筑技术和经验对后世的建筑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促进了建筑技术的不 断进步和创新。
体现了社会等级和礼仪制度
夏商西周时期的建筑不仅是居住和使用的场所,还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和礼仪制度,对 后世的建筑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技术
奴隶社会的建筑概述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一、社会背景:夏、商、周、春秋。
有人殉,出现青铜、铁器,最早的甲骨文字。
二、夏:(公元前 21 世纪─公元前 16 世纪)河南偃师二里头成汤都城━━西亳宫殿遗址:遗址为一残高300mm─800 mm的夯土台,南高北低,台东西宽为108m,南北深101m ,近于方形,东北角有缺;周边环廊,形成庭院,南边正中是门,庭院北部有一堂基,上有一座宽八间,进深三间的殿堂;计 36 个柱位,柱径 400mm,每柱外有两个擎檐柱,柱径为180-200mm。
殿东,廊下突出部应是东厨。
这是我国最早的封闭式庭院和最大木构架夯土建筑。
(教科书6页图1-13)制陶、铜,葬无殉,随葬品多,有铜制嵌玉礼器;无文字。
《礼记》:“城郭沟池以为固”;《竹书纪年》:“大飨诸侯于钧台”;“帝芬,三十六年作环土”;“帝癸,一名桀;二十二年商侯履来朝,命囚履于夏台”;《史记.夏本记》:“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门不敢入。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卑宫室,致费于沟壑。
”三、商:(公元前 16 世纪─公元前 11 世纪)奴隶制发展时期,有家奴,手工奴,没有农奴;用奴隶殉葬。
始有文字;使用青铜,青铜器有:斧、刀、锯、凿、钻、铲等。
⒈商中期,河北藁城台西村宫殿遗址;占地面积约五百多平米,共 12 座房子,其中一座半穴居,其余皆地面建筑。
房子大小不一,有单间的,有二间三间相连的。
【二号房子】二间,正面朝东;南北面宽 10.35M,东西进深 3.6M。
在房基沟槽两边,云母粉画出的白线,线条笔直,转角规整;说明该建筑是根据设计画线的,这是我国建筑史上最早的一例。
地基平整后挖去 0.5M 活土层再填入纯净的暗褐色胶性土,每 50-80mm厚就用小石夯实,这是我国早期建筑的特点。
外墙下部为板筑夯土墙,上半用土坯垒成。
(十二号房子有21层土坯墙,土坯之间用草泥胶结。
土坯尺寸是:390×300×60mm)使用土坯是一大进步,也是用砖的前声。
中国各朝代建筑风格
各朝建筑风格一、穴居《易·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
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居住的岩洞在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都有发现,这种大自然所天然赐予的洞穴是当时用作住所的一种较普遍的方式。
进入氏族社会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房屋建筑也开始出现。
但在环境适宜的地区,穴居依然是当地氏族部落主要的居住方式,只不过人工洞穴取代了天然洞穴,且形式日渐多样,更加适合人类的活动。
例如在黄河流域有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土质均匀,含有石灰质,有壁立不易倒塌的特点,便于挖作洞穴。
因此原始社会晚期,竖穴上覆盖草顶的穴居成为这一区域氏族部落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方式。
同时,在黄土沟壁上开挖横穴而成的窑洞式住宅,也在山西、甘肃、宁夏等地广泛出现,其平面多为圆形,和一般竖穴式穴居并无差别。
山西还发现了“低坑式”窑洞遗址,即先在地面上挖出下沉式天井院,再在院壁上横向挖出窑洞,这是至今在河南等地仍被使用的一种窑洞。
随着原始人营建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技术提高,穴居从竖穴逐步发展到半穴居,最后又被地面建筑所代替。
二、巢居《韩非子·五蠹》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孟子·滕文公》曰:“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因此推测,巢居是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而多虫蛇的地区采用过的一种原始居住方式。
《礼记》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缯巢",可见“巢者与穴居”也非因地域而截然分开。
在近年的考古工作中,一批原始社会公共建筑遗址被发现,如浙江余杭县土筑祭坛,内蒙古大青山和辽宁喀左县东山嘴石砌方圆祭坛,辽西建平县境内的神庙等。
这些发现,使人们对神州大地上先民的建筑水平有了新的了解,他们为了表示对神的敬之心,开始创造出一种超常的建筑形式,从而出现了沿轴展开的多重空间组合和建筑装饰艺术,这是建筑史上的一次飞跃。
从此建筑不仅具有了它的物质功能而且具有了精神意义,促进了建筑技术和艺术向更高层次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一章先秦
二、空间组织——平面形式 早期穴居的平面形式都是圆的,稍后有了矩形平面的 穴居和房屋,也有了圆形和矩形平面杂处的群体。自 父系社会以来,随着家庭关系的稳定,社会财富的增 加,此时的房屋平面出现“吕”字形的,也有多间并 联的。干阑建筑的平面则多为矩形,这在很大程度上 是由结构决定的。从总体上看矩形平面比圆形平面使 用起来更合理。
夏代既是奴隶社会的初期阶段,也是青铜时代的初级阶段。 其后的商有着灿烂的青铜文化,铸于铜器上的铭文和刻于甲 骨上的卜辞,成为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继商之后的周王朝 奠定了后来长达三千年的封建制度和与之相应的封建文化。 给后世极大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思想出现了“百家争 鸣”的空前活跃,学术讨论气氛浓烈。等级森严的封建思想 带来了苛繁的礼法制度,他们不仅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举止和 道德观念,在建筑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节殷、周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建筑
四、装饰装修
春秋战国继承了前代的建筑技术,在砖瓦及木构装修上又有新 发展。出现了专门用于铺地的花纹砖。 木结构的装饰装修逐渐丰富。贵族士大夫的宫室“丹楹刻桷”、 “山节藻棁(zhuo)” 极尽彩绘装修之能事。“楹”是柱子, 《礼记》规定:“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士黈”,其 色是有严格等级的。“山节”即柱头斗拱,“棁”是梁上的瓜 柱,其意是指斗拱等处的彩绘装饰。
圆形平面
西安半坡遗址方形平面
二、空间组织——内部空间组织 原始时代建筑空间组织简单,但也有了功能上的划分。 例一:西安半坡的圆形屋和方形屋 半穴居均有窄窄的门道,作成土阶或斜坡。前期门道在 室内,后来移至室外,以使内部空间更完整。门道上有 雨蓬,前面有土坎,以防雨水流入室内。入口部分两侧 有短墙,隔出一个小“门厅”,成为内外空间的过渡。 室内的中央或稍稍靠前的部分是火坑,它是空间的中心。 火坑正对入口,可使冷空气加热,也便于进出燃料和灰 烬。火坑的一侧是睡觉之处,晚期常高出数厘米,以防 潮。其空间处理手法类似于今日的虚划分。火坑的另一 侧是做饭和贮藏物品的地方。
中国建筑史
位于湖北黄陂盘龙湖畔的盘龙城遗址是商代前期城市 遗址。它面积约1.1平方公里,建于公元前15世纪前后。
盘龙城宫殿复原图
位于河南安阳一带的殷墟是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 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 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城市布局严谨合理。 从其城市的规模、面积、宫殿之宏伟,出土文物质量 之精,数量之巨,可充分证明它当时是全国的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是一处繁华的大都市。商代较大的 建筑主体用木骨泥墙为承重墙,四周或前后檐另在夯土 基中栽植檐柱,建一圈只廊或前后檐廊。并且商代已出 现了夯土城墙,城市布局已初具雏型。
阿房宫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宫殿建筑群, 始建于公元前212年,毁于项羽一炬。1994年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实地考察后,确认其遗址建筑规 模和保存完整 程度在世界古 建筑中名列第 一,属世界奇 迹和著名遗址 之一。被誉为 “天下第一宫”。
阿房宫白描图
秦朝离宫
秦离宫为数众多,在始皇统一全国后达到 极盛。始皇嬴政多次出巡,车驾几遍于全国, 其建筑形式亦有多种多样。现知的秦代离宫, 建于咸阳渭水南岸的有兴乐宫(西汉长乐宫即 在其基础上建立)、信宫、章台宫、上林苑等。 潼关以内的有兰池宫、望夷宫、长杨宫等。关 外之宫多名不见经传,其远者至于渤海之碣石。 今日辽宁绥中县海滨即发现有秦汉时代的宫室 遗址。
商朝最早的国都在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 百年中共迁都五次。公元前14世纪,商朝第二十位国 王盘庚从“奄”(今山东曲阜)迁至“殷”(今安阳 小屯),直至商朝灭亡。后人称这段历史为殷朝,此 地也称殷都。殷都被西周废弃之后,逐渐沦为废墟, 故称“殷墟”。商朝最后一个王纣是个暴君,他穷奢 极欲,创制“炮烙”之刑,严酷镇压人民,商朝的社 会矛盾空前尖锐起来。。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到东边的洛邑,称为东 周。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 周王室衰落。一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家用武力兼并小国, 大国之间也互相争夺土地,经常打仗。战胜的大国诸侯, 可以号令其他诸侯。这种人称做霸主。公元前403年, 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剩下秦、齐、楚、燕、韩、赵、 魏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中国进入战国时代。
中国建筑史-3 奴隶社会的建筑
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一、社会背景: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结束,是中国的奴 隶社会。 • 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夏,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6世纪,夏王 桀在位时,被商汤率兵灭亡。 • 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商朝的 农业、手工业较发达,青铜冶炼和铸造有很高水平。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是从商朝开始的。商纣王统治时,周武王兴兵伐纣,商亡。 • 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的西周,是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西周统治 者实行了分封制和井田制。周厉王统治时,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跑, 政权由周、召二公执掌。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灭亡。 •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逐步瓦解时期。由 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提高,私田增多,促使以奴隶制国有土 地为基础的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隶制走向崩溃。
妇好
墓出土铜 器上的“ 妇好”二 字。
二、 商朝建筑(公元前1600-前1046年)
甲骨文反映的夏商建筑
二、 商朝建筑(公元前1600-前1046年)
甲骨文反映的夏商建筑
二、 商朝建筑(公元前1600-前10466-前771年)
概况
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顶峰 周礼——中华文化系统初步形成
的程度不同。 3.住宅:论语云:“立不中门,行不履
阈,邦君树塞门。”
三、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建筑附设排水设施。 建筑屋顶主要覆以芦苇和草拌泥,屋脊、檐口和天沟等部分地方已使
用了瓦 发现大量卜甲和卜骨,共有17000多片。有刻辞的卜甲有190多片,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文档资料
秦统一全国后,建造了大批宫殿。据《史记》所载,共计关(指函谷关)内300
处 ,关外400处。 关中平原和咸阳周围主要的有:咸阳旧宫,渭水北阪上仿六国宫室的一连串殿 宇,咸阳旧宫以南隔渭水在上林苑中建造的信宫,骊山北麓为太后所居的甘泉 宫,咸阳旧宫北面“北陵”上新建的北宫等 。 后来,又在渭水南另营宏伟的朝宫,别称阿房宫,作为主要朝会之所,但未完 成而秦亡。 下图为咸阳宫建筑遗址中一号宫殿的复原想象。
瓦的发明是 在 建筑上的突出成就,使 西周从茅茨土阶的简陋 状态进入了比较高级的 阶段。西周的宫殿建筑 发展成布局严整、分区 明确的院落,并开始在 屋顶上使用瓦。 西周时期的宫殿建筑迄 未发现遗址。据战国时 《考工记》记述,周代 宫殿分前朝、后寝两部 分。前部有外朝、内朝、 燕朝三朝(又称大朝、日 朝、常朝)和皋门、应门、 路门三门。但《考工记》 中所述的三门,经郑玄 引用郑众的说法扩大为 五门,故以后各代宫殿 外朝部分都是“三朝五 门”。
夏朝时期的文化尚在探索之中,但是许多考古学家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
末都城---斟郇。在这遗址中发现了规模很大的一号宫殿。其夯土台残高约80cm,东西约 108m,南北约100m。夯土台上有面阔8间的殿堂一座,周围有回廊环绕,南面有门的遗 址,反映了我国早期封闭庭院的面貌。殿堂的面积约350m,柱径达40cm。从殿堂柱列 整齐、前后左右相对应、各间面阔统一等方面来看,木构架技术已有了较大提高。 。
夏,商,西周时期建筑
河南登封王城岗发掘的「奠基坑」
·夏朝建立了军队、修城郭、 制定了刑法、修监 狱,筑 宫室台榭。
· 夏朝使用了铜器,史籍中 有禹铸九鼎记载。二里头 遗址中,不但发现了青铜 器,而且还发现冶铜、铸 铜遗址。
· 目前夏朝的史料不足,还看 不到它的全貌。
▪ 从遗址规模、居民分布、职业和大量作坊看,是 城市遗址。
▪ 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城市遗址
▪ 夯土墙遗址在城北,尚有数段露出地面。遗址宽 4-6m,最宽处约7-8m,高4m,最高达 9m。
▪ 采用版筑技术
2·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
位于湖北黄陂盘龙湖畔,商代前期城市遗址,建 于公元前15世纪前后, 面积约1.1平方公里
商朝灭亡。后人称这段历史为殷朝,此地也称殷 都。殷都被西周废弃之后,逐渐沦为废墟,故称 殷墟。
二· 城市、宫殿
1· 郑州商城(嚣,或西亳)
▪ 遗址在郑州附近,发现大片遗址和一段夯土墙。 约25平方公里范围内,断断续续地分布着居住遗 址和各种作坊,大部分遗址在郑州市区,无法探 明
▪ 《竹书纪年》:“帝仲丁迁于嚣”
1· 岐山凤雏村甲组建筑遗址 ▪ 1976年发现,凤雏建筑基址有2组 ▪ 甲组建筑坐北朝南,面积1469平方米,是一座高台
建筑 ▪ 建筑分前后两进院落,沿中轴线自南而北布置了广
场、照壁、门道及其左右的塾、前院、向南敞开 的堂、南北向的中廊和分为数间的室(又称寝)。 中廊左右各有一个小院,室的左右各设后门
以藩屏周 灭商第二年,武王病死,由周公摄政,武王弟管叔、 蔡叔与商王后裔武庚叛乱 。经过三年东征,平定了 叛乱,迁部分商遗民于洛邑(今洛阳),建造东都 成周。同时,大封诸侯,“以藩屏周”。
中国古建筑庭院深深解说词
中国古建筑庭院深深解说词
1976年,在陕西岐山县凤雏村发现了一座大型西周建筑遗址,建造年代约公元前12世纪,从今天的遗址上我们还可以大致看到这座西周建筑的轮廓,依据专家复原推测,这是一座相当严谨的四合院式的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门、堂、室的两侧为通长的厢房。
庭院,不仅是一种居处,更蕴藏着中国人最传统的生活方式与深深的文化认同。
庭院深深,纳入多少旧时风景。
一檐绿蕉,布满阶砌;茂树屯荫,捉尘清话;胡麻饭罢,高枕入眠,一门之隔,庭内院外,车马滚滚,了不相关。
与其说庭院代表的是一种具体的生活形态,不如说那是不同时代的人,所追求的一种美好生活理想。
庭院,与山青绿水为邻,和花草鸟鱼为伴,尽享大自然的恩赐。
一日良辰皆善,四季流转尽美,春之昼,醉花荫,杨柳摇乱,秋之夕,卧枫林,梧桐幽栖,庭院深深,几许幽情。
散履而闲行,无剥啄之惊,阅草木之趣,纵人世之心,得高士之情,赏隐者之乐,诚不枉此生矣。
庭院,俨然一番自然天成之趣,何如庭院草木,更抚人心?清晨林鸟争鸣,唤醒一枕秋梦,午后落叶敲门,闲行漫步,灌一灌院中花,扫一扫庭中叶;日暮松际月来,振衣而起,踏月归宅,临一册古人帖,温几本昔年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元前1046年-前771)
周公,为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 治理天下。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 (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 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省宝鸡市岐 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为西周初期杰 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 奠基人 .
礼乐制度,K北京四合院?
· 建筑附有设排水设施。
建筑屋顶主要覆以芦苇和草拌泥,屋脊、檐口和 天沟等部分地方已使用了瓦
克诺索斯宫殿:
古埃及建筑:压抑、神秘。 古希腊建筑:自然明朗。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
(2)高台设施
祭祀、聚会、侦测敌情 台榭:春秋至汉代的六七百年间,台榭是宫室、宗 庙中常用的一种建筑形式,具有防潮和防御的功能。
(3)储藏室的兴建 地下 地面上
陕西歧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
——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1976年发现,凤雏建筑基址有2组 建筑坐北朝南,面积1469平方米,是一座高台建筑 建筑分前后两进院落,沿中轴线自南而北布置了广 场、照壁、门道及其左右的塾、前院、向南敞开的 堂、南北向的中廊和分为数间的室(又称寝)。中廊 左右各有一个小院,室的左右各设后门
在周朝,“鼎”,是象征至高无上王权的神 器和礼器,也是祭天祭祖的祭器, 鼎在华夏先民 心目中处于民族“图腾柱”的地位
纹饰特点
铸造特点:
陶范法 石范法
铭文特点:
散氏盘
历代建庙造城池蓝本· 制度 原理
◎周朝的居住型态与特色
(1)民宅型态
周朝在住宅型态上,最大的特色,就是将数 万年以来,人类住在地面下的「穴居」,逐渐移至地面上 。 a.一堂二内 b.环堵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