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 3-11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6届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2016届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考点总述2015年《考试大纲》对论述文阅读的要求: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从文章题材上看,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文本。
二、解题技巧(1).读懂一篇论述文的方法1.归纳内容要点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言语的转化,即读者用自己的话语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论述类文本阅读检测,往往要从归纳内容要点的角度来出题。
如:高考曾选用爱尔兰作家萧伯纳的《贝多芬之谜》,出了两条这样的题目,一是要求说出作者称贝多芬音乐成为一个“谜”的原因,一条要求“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从巴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
前者要求归纳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后者要求归纳全文的内容要点。
再如:选用陶行知的《创造宣言》,也要求归纳内容要点。
因此,阅读论述类文本要十分重视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观点态度,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
阅读中重视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很显然的,不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应包含这样两点要求:(1)确认作者的观点,能判断某种说法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2)能分析作者的观点,包括能分析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原因,说明作者是提出某种观点的依据。
这两点常常就是命题者考查对作者观点把握程度的命题角度。
3.分析文中所运用的材料论述类的文章,总是要运用材料的。
不过,运用的具体情况则比较复杂。
有的是用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有的用来反驳别人的观点,有的用来表述某种看法。
从运用的角度来说,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还有局部肯定局部否定的,都要分辨清楚。
譬如:陶行知的《创造宣言》引用了歌德一句话“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有人误认为引这句话的意思说,有了勇气,便能创造。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论述类文本阅读做题方法(共25张PPT)(1)
√
2. 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 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与藏族等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同 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 B.以茶易马,可以满足国家连年战争中 对马匹的迫切需要。 △ C.汉藏之间的贸易往来,有利于维护宋 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 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
同义变式转述
[例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
•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 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 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 对应文句:《左传· 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 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 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 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 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 曲调的“徒歌”。 • 对应文句: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 徒歌”……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 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 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 问题实质:“才配上乐曲”是不是意味“不然则仍然 是没有曲调”?[“乐曲”不等同于“曲调”]
布置作业
完成《2016年高考模拟试题汇 编》专题14(一)。
另类解读“小阅读”
“小阅读”名为阅读,实非阅读,“小阅读”所用的 文本只是设置题目的依托;题目和文本之间很少有深层 联系。重要信息显示着题目考查的实质,次要信息起着 干扰的作用。重要信息往往并非文本的重要内容,次要 信息可能正是文本的重要内容。所以解读“小阅读”应由 解答“试卷问题”转向对“实质问题”的分析。 回答“试卷问题”要靠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回答 “实质问题”则主要靠语文能力和对生活的一般认识。 因此,“小阅读”题目实质是“脑筋急转弯”——由习 惯性的研读转变为精读;落实聚焦重要信息,进行比较 判断。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0 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 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 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 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 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 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湿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 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 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牟取利润。
D.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 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
【知识导图】
【核对反思】 1.【解析】 本题从断章取义的角度设误考查筛选并整 合文中信息。“《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 的追究”错,原文第二段中说:“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 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是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而没有说追究主使官员的 责任。 【答案】 C
5.C 本题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 解。C 项,将优质资源传送到发展滞后的学校,仅仅是数据 的传送,不是大数据教育带来的变化。A、B、D 三项的表述 在文中都可以找到依据。
6.D 本题从强加因果的角度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准 确把握。D 项,根据最后一段的表述可知,“大数据教育由 网络完成标准化教育,而学校主要承担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工 作”是正确的,但不能据此得出“教师需求量将大为减少” 的结论。
2.【解析】 本题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 容的把握。B 项“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错,文中没有 说行会是政府机构。
【答案】 B
3.本题从偷换概念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 项“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的是“行会”, 而非“宋代政府”。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专题十 论述类文章阅读(必考)(一)理解课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 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 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 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 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 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 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 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 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 命之光。
第3部分 一般论述类文章 阅读
新课标全国卷《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专题十 论述类文章阅读(必考)
[考情把脉] 考点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论述类文章阅读的选文涉及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天文学和地 理学、文艺批评和美学、传统道德和国学、社会管理和城市建 范围 设、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诸多方面。高考论述类文章阅读的选文 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社会科学类文章和自然科学类文章两 种体裁之间不断变化。 论述类文章阅读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 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 要点 中的观点态度等。纵观近几年的考情可知,高考对这些考点的 考查是稳定的。 题型 选择题,文字表述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1论述类文本阅读 1 论述类文本整体阅读课件
③比喻论证: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 喻证法,具有形象性,就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 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
(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9分)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 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 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 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 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 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12/9/2021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 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 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 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 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 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 的凝聚力。
12/9/2021
实用类文本一改往年人物 1.选择题:分值可观,设题形式与
传记类的考查,多篇非连 答题策略与论述类文本相同,不再
实用类 文本阅 读非连 续性文 本逐渐 代替传
记
续文本的组合也是较往年 赘述。2018年考试说明样题中与 明显不一样的。这种变化 2017年高考略有不同 虽然只是一个局部调整, 2.简答题: ①题数有减少趋向,分 但盘活了现代文阅读考查 值也相应做出调整,整体难度降低;
点,增加了论.点.、论.据.、论.证.方. 法.的分析和判断
高考一轮语文(通用)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 子、关子、会子到指
定的地区兑取现钱。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 以保障大宗交易、跨
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 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
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 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
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 挥信用功能外,也使
得政府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 府专卖的货物中分得
典型例第题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015·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两汉经学
经学的真正确立是在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 经博士,收博士弟子五十人。其后博士弟子屡经增加,东汉时多达三 其弟子以五经为研习对象,这就形成了经学。所谓经学,是指专门研 从中国文化史看,经学出现的前提是汉王朝运用国家力量将民间流传 国家经典,并设立博士制度予以专门研究,于是,五经成为国家政治 的根据。从国家制度层面保证儒家经典的传习,确立了儒家经典在中 流地位,客观上也确立了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儒学作
可。债第9务章人违扩声约系时统,调债音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动 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
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 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
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
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 生产、流通、消费领域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整合
2.题型 (1)选择题。 ①对于文中某一概念或词语的理解(表述、说明) 进行选择。 ②对某一概念的某些特征进行分析选择。 (2)主观题。 ①根据文意,写出某一概念的含义。 ②结合文意,给某一概念下定义。 ③能对某个词的运用进行或好或差的评价。
3.方法点拨 (1)依据语境、概念前后述说的内容理解概念的含 义。 (2)依据代词指代义来理解概念的含义。 指代义是指某个词语在行文中指代了上文或下文 中的词语、短语、句子、某几句话或某个语段的含义。 理解指代义,要确认词语所指代内容及其范围、位置 和层次等。词语的指代义有两种形态:
2.题型 (1)根据文意,写出某句话的含意。 (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谈谈对某句话的理解。 3.方法点拨 (1)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句子的 含意。
(2)依据句子位置来分析句子的含意。 首括句、总起句常常概括段意或总起全文,理解 它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那些内容去找;尾括句、总结 句往往作总结,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文去找;过渡 句往往总结上段、概括揭示下段内容,理解它就必须 从它的上下文中去找。不管哪一种,关键是要找准它 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辖区去搜取相关内容, 或概括,或摘录,或整合。
①代词形态,即用代词来指代某个意义。 ②非代词形态,即用非代词来指代上下文中的 一些内容。 (3)结合修辞手法来理解重要概念含义。 (4)依据相关文字的思路来理解概念的含义。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1.含义 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句子”一般包括:①结构比 较复杂、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句子;②意义比较含蓄、 内涵较为丰富、蕴含着某些深层含义的句子;③在一定 的语境中,有着某种新意、比较形象生动的句子;④言 在此而意在彼、由语境赋予临时意义、比较容易误解的 句子;⑤表达作者观点态度、交代脉络层次的句子;⑥ 起引用、概括、总结、过渡、深化、揭示主旨作用的
2016届高考语文 专题13 论述类文本阅读(必考)课件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就是根据文章的线索和
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问题。具 这是把握作者写作思路的手段,也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 分析写作技巧的重要环节。
体来说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弄清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对于论述类文本,内容要点的呈现方式主要有:论点及分 论点、论点的若干论据、现象背后的本质、产生现象的原因、 发展导致的结果、分析得出的结论等。而中心意思一般都在概 括文章或段落后才得出,也有少数以观点句的形式直接呈现。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整体把握主旨,思悟隐含意图 分析概括 利用显性因素,挖掘潜在信息 观点态度 综合分析鉴别,依文合理推断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是对文中明确提出的观 点进行分析、阐释或评价,转换成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对作者 在文中隐含的观点进行归纳、提炼、概括,使之明朗化、具体 化、简约化。
怎样筛选并整合信息? 筛选并整合信息的前提是善于区分和辨析信息。能够通过比 较分清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哪些是明示信息, 哪些是隐含信息;能够辨析内容的性质以及内容之间的关系, 分清哪些是观点,哪些是材料,哪些是原因,哪些是结果,哪 些是前提,哪些是结论等。在语言形式上,要特别关注材料中 的指示语、概括语、主旨句、过渡句和标题用语等。“整合” 意味着要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 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文章中有些信息是明摆着的,叫 做“明示信息”;有些信息则藏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如副标 题、注释、文中的括号内的内容等,叫做“隐含信息”。这些 信息是我们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应该注意的,同样是考查筛选 并整合文中信息的命题重点之一。
的,还需要重视以下几点: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 3-11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B. 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 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 中,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因为看破,便不以为意。正是有了这份不侍权贵的磊落与 清狂,晏几道的痴才显得如此可爱。
微点评 优越的家庭出身,过人的才气,让晏几道骨子里透着一种 自负,甚至是狂傲之气。这种狂妄,一方面源自性格,另一方 面则与他看破官场的倾轧与黑暗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文人 的清高与狷介,执拗且可爱,更令人尊敬。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事实上,晏几道的人脉资源相当丰厚,北宋名臣范仲淹、 欧阳修、韩琦等,皆出自他父亲的门下。就是晏家自身,也不 乏出类拔萃的人物,然而,他却不仅不依傍权贵,甚至对他们 冷脸相向。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大观元年(1107年),权倾天下的奸相蔡京在重九、冬至日, 几次派人请晏几道写词。晏几道无奈之下,写了两首《鹧鸪 天》,“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晓日迎长岁岁 同,太平箫鼓间歌钟”,竟然没有一句言及蔡京。一个绝佳的 拍高官马屁以求升官的机会就这样流逝了。不识时务的晏几道 终其一生,也仅做到通判这类的小官。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 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 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 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 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 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 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 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 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精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优质课件
(2)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筛选并 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以及分析概 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而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和对文章 结构思路的把握,考查较少。
2.从命题形式看,课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命题有以 下规律: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多选择论述类文本中的社会科学 类文章为阅读材料,以三道选择题形式出现,着重考查对文本 信息的准确把握。
优质课件
了解了高考论述类文本怎么考,不等于做题能得分。对于 论述类文本,不了解命题人的命题手段及设误类型,就不知道 读文时读哪些内容,做题时也茫然。因此本栏目从高考命题人 设置选项常用的六大命题手段和八大设题陷阱的角度解读高考 “考题怎么命”。
优质课件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换 一种说法”。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者有意地用了一些 方法,改变了原意,也就是命题者改造原文,在部分定语或状 语,复句的部分分句,结论和依据等方面做文章,从而改变原 文意思来设置“干扰项”。命题者设置干扰项常用六种手段:
优质课件
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 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 味。
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 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 术的发展。
优质课件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现代小 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说法错误,由原文第四段“现 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 的”可知。同时“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意味”的因果关系 错误,且“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的应是“小说家”本 人,而非“人们”。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 生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 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 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 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金版教程】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课件
第⑤段:由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的记述,我们可推知老 子年长于孔子。即老子应在孔子之前出生。 理解词语“用以”,并非“其目的”,命题者会从概念的 内涵方面去干扰。理解时不能把个人的见解当作客观的共识。
第二步· 学会做题
• 1.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选项 A.从司马迁《史 记》开始,关于老 子和《老子》一书 的时代问题就有不 同说法。清代汪中 作《老子考异》以 后,学者们更加纷 争不已。
专题一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
考什么 论述类文本包括议论文、杂文、评论等。考查重点为理解 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 力、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层次的能力及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与态度的能力。
怎么考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卷,从选材上看,在考卷中出现的论述 类文章有三个特点:一是篇幅比较短小,文字比较简洁,全文 约900字,大都是大众化、通俗化的报道;二是信息密度比较 大;三是成果价值高,成果发布的时间近,常常是最新的水平 最高的理论成果。从试题样式上看,高考一般论述类文章近几 年来的试题样式呈现出一种较为稳定的模式。属于必考的现代 文阅读,一般设三题,题型为选择题。
D.近年来战国 秦汉简帛文献 大量出土,给 学术界提供了 许多纸上材料 以外的东西, 这使得老子和 《老子》一书 的时代问题有 了解决的可能。
[答案] B
近年战国秦汉 简帛佚籍大量 出土,为学术 界提供了许多 前所未见的地 生有, 捏造事 实” 干扰
真题体验延伸
一
第一步· 读懂文章
[2013· 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 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 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T1-A]钱穆先生说: “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 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T1-B]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 有新的解决线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 则 与 他 看 破 官 场 的 倾 轧 与 黑 暗 有 关 。 从 这 个 意 义 上 说 , 文 人 的 清 高 与 狷 介 , 执 拗 且 可 爱 , 更 令 人 尊 敬 。
第三板块 专题十一
第 8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 语文
聚焦•入梦高考 展开•解梦高考 专项•提升训练
综合•进阶特训
从 我 家 出 去 的 , 我 都 没 空 见 他 们 , 更 何 况 你 ! 的 落 魄 公 子 , 苏 轼 也 只 能 一 笑 了 之 。
第三板块 专题十一
第 7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 语文
聚焦•入梦高考 展开•解梦高考 专项•提升训练
综合•进阶特训
因 为 看 破 , 便 不 以 为 意 。 正 是 有 了 这 份 不 侍 权 贵 的 磊 落 与 清 狂 , 晏 几 道 的 痴 才 显 得 如 此 可 爱 。 微 点 评 优 越 的 家 庭 出 身 , 过 人 的 才 气 , 让 晏 几 道 骨 子 里 透 着 一 种 自 负 , 甚 至 是 狂 傲 之 气 。 这 种 狂 妄 , 一 方 面 源 自 性 格 , 另 一 方
第三板块 专题十一
第 4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 语文
聚焦•入梦高考 展开•解梦高考 专项•提升训练
综合•进阶特训
事 实 上 , 晏 几 道 的 人 脉 资 源 相 当 丰 厚 , 北 宋 名 臣 范 仲 淹 、 欧 阳 修 、 韩 琦 等 , 皆 出 自 他 父 亲 的 门 下 。 就 是 晏 家 自 身 , 也 不 乏 出 类 拔 萃 的 人 物 , 然 而 , 他 却 不 仅 不 依 傍 权 贵 , 甚 至 对 他 们 冷 脸 相 向 。
同 , 晏 几 道 经 历 了 家 道 中 落 的 悲 凉 , 饱 尝 世 间 冷 暖 。 至 和 二 年 1 ( 0 5 5 年), 晏 殊 去 世 , 晏 几 道 春 风 得 意 的 生 活 也 戛 然 而 止 , 17
岁 的 他 立 刻 感 受 到 了 现 实 社 会 的 霜 刀 雪 剑 。 一 个 书 生 意 气 的 公 子 哥 , 沦 落 为 潦 倒 落 魄 的 贵 族 。
第10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 语文
聚焦•入梦高考 展开•解梦高考 专项•提升训练
综合•进阶特训
悲 剧 产 生 于 社 会 的 矛 盾 、 两 种 社 会 力 量 的 冲 突 。 冲 突 双 方 分 别 代 表 着 真 与 假 、 善 与 恶 、 新 与 旧 等 对 立 的 两 极 , 却 总 是 以 代 表 真 、 善 、 新 等 美 好 的 一 方 的 失 败 、 死 亡 、 毁 灭 为 结 局 , 他 们 是 悲 剧 的 主 人 公 。 因 为 他 们 的 力 量 还 比 较 弱 小 , 还 无 法 与 强 大 的 旧 势 力 或 邪 恶 力 量 抗 衡 , 正 义 的 要 求 不 能 实 现 , 于 是 形 成 了 悲 剧 。 古 希 腊 学 者 亚 里 士 多 德 指 出 , 悲 剧 描 写 了 比 现 实 中 更 美 好 同 时 又 是 “与 我 们 相 似 的 ”人 物 , 通 过 他 们 的 毁 灭 ”, 即 产 生 净 化 的 作 用 。 “引起
第三板块 专题十一
第 5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 语文
聚焦•入梦高考 展开•解梦高考 专项•提升训练
综合•进阶特训
大 观 元 年
1 ( 0 7
年), 权 倾 天 下 的 奸 相 蔡 京 在 重 九 、 冬 至 日 ,
几 次 派 人 请 晏 几 道 写 词 。 晏 几 道 无 奈 之 下 , 写 了 两 首 《 鹧 鸪 天 》 , “九 日 悲 秋 不 到 心 , 凤 城 歌 管 有 新 音 同 , 太 平 箫 鼓 间 歌 钟 ”“晓 日 迎 长 岁 岁
聚焦•入梦高考
第三板块 专题十一
第 9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 语文
聚焦•入梦高考 展开•解梦高考 专项•提升训练
综合•进阶特训
真 题 初 探 一、2 [ 0 1 4 ·Z源自H E NTI C H U
T A N 1~3题。
课 标 全 国 卷
Ⅰ]阅 读 下 面 的 文 字 , 完 成
第三板块 专题十一
”, 竟 然 没 有 一 句 言 及 蔡 京 。 一 个 绝 佳 的
拍 高 官 马 屁 以 求 升 官 的 机 会 就 这 样 流 逝 了 。 不 识 时 务 的 晏 几 道 终 其 一 生 , 也 仅 做 到 通 判 这 类 的 小 官 。
第三板块 专题十一
第 6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 语文
聚焦•入梦高考 展开•解梦高考 专项•提升训练
综合•进阶特训
晏 几 道 , 拒 见 苏 轼 的 狂 妄 ■王爱军
第三板块 专题十一
第 3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 语文
聚焦•入梦高考 展开•解梦高考 专项•提升训练
综合•进阶特训
历 史 上 的 父 子 文 学 家 中 , 北 宋 的 晏 殊 和 晏 几 道 可 谓 当 仁 不 让 , 世 有 “二晏”之 称 。 与 父 亲 晏 殊 高 居 宰 相 , 一 生 风 光 不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 语文
聚焦•入梦高考 展开•解梦高考 专项•提升训练
综合•进阶特训
第三板块
现代文阅读
第三板块 专题十一
第 1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 语文
聚焦•入梦高考 展开•解梦高考 专项•提升训练
综合•进阶特训
专题十一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三板块 专题十一
第 2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 语文
聚焦•入梦高考 展开•解梦高考 专项•提升训练
综合•进阶特训
在 文 学 创 作 上 , 晏 几 道
同 样 执 拗 。 宋 词 发 展 到 那 时 , 已 是
苏 轼 主 导 的 慢 词 的 黄 金 时 代 , 然 而 晏 几 道 却 秉 承 五 代 十 国 《 花 间 集 》 的 传 统 , 固 守 着 小 令 的 阵 地 。 对 此 , 文 坛 领 袖 苏 轼 颇 为 不 解 。 一 次 , 他 想 通 过 自 己 的 学 生 黄 庭 坚 引 见 , 登 门 拜 访 。 不 料 晏 几 道 却 断 然 拒 绝 说 : “如 今 在 朝 廷 当 大 官 的 , 有 一 半 都 是 ”面 对 如 此 倔 强